古诗中对女性的借代及其美学功能五篇

第一篇:古诗中对女性的借代及其美学功能

       古诗中对女性的借代及其美学功能

       李素平1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揭阳,522000)

       【摘要】在古诗的借代中,有关女性的借代占有相当的比重,它是诗人们描绘女性形象常使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古诗讲究含蓄委婉,意蕴丰富,直接使用姓氏或名字吟咏女性,显得太直白庸俗,巧用借代,使诗歌语言形象凝练、新奇突出、委婉含蓄;使女性形象鲜活生动、美丽多姿;使读者读之印象深刻、联想无限。

       【关键词】女性 借代 形象性 新奇性 凝练性

       借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修辞文本模式。陈望道先生指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1](P82)

       在古诗词中,女性以其美丽多姿、慧黠灵秀成为历代诗人吟咏歌颂的对象。诗人们各逞才智,调动灵思,运用诸多手法描摹女性之美。其中,借代是诗人们描绘女性形象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吴礼权先生认为:这种修辞文本,一般说来,从表达上看都有使语言具有形象性、突出性的效果;从接受上看都有引人思索、回味,提高审美情趣的效能。[2](P76)在诗词中巧用借代,使诗歌语言形象凝练、新奇突出、委婉含蓄;使女性形象鲜活生动、美丽多姿;使读者读之印象深刻、联想无限。

       古诗中有关女性的借代,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以部分代整体

       这类借代,是用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来代替女性整体形象。它所使用的代体通常是女性最光彩照人的部分,诸如红颜、蛾眉、细腰、素手等,如以下几组例句:

       1、红颜 玉颜 玉容

       简介: 李素平(1975-)女,湖北恩施人,土家族,硕士,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唐宋女性文学。①“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②“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刘长卿《王昭君歌》)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红颜”主要有二种转借涵义:一是指青春、年少;另一个则专指女性、美女。例①中“红颜”借代失宠的宫女,红颜未老,恩宠却无端断绝,形象地写出了失宠的宫女孤寂、冷清的悲惨生活。用“红颜”借代女性的诗句还有“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比拟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顾贞观《贺新郎•寄吴汉槎宁古塔》)等。在对女性的借代中,“玉”字使用的频率较高。《辞海》上是这样解释“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比喻洁白美好。玉是美丽、富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因而文人常用以比喻许多事物,使许多人、物、事、景为之增辉生色。例②中,“玉颜”是王昭君作为一个美女的最典型最突出的形象,刘长卿用“玉颜”来代替王昭君,突出了王昭君色貌的洁白娇美,这就大大增强了她作为一个美女的形象感觉。“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长恨歌》)同样用“玉颜”借代杨贵妃,例③中仙界的杨贵妃已不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 的娇媚的形象,而是神情寂寞、肌肤雪白、眼泪纵横、超凡脱俗、纯洁高雅的凄美形象。《长恨歌》用直观的描写使贵纪形象世俗化,造成“近亵”的效果,但又通过马嵬之死使她的命运悲剧化,通过相思、寻仙等情节使她纯情化、崇高化。《长恨歌》带有神话色彩的处理方式,在对女性美的歌赞中保留了更多的对女性的尊重。

       2、蛾眉 翠眉 蝉鬓

       ①“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常建《昭君墓》)

       ②“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卢仝《有所思》)

       ③“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南唐冯延巳《采桑子》)

       例①的蛾眉借代王昭君,蛾眉与枯骨形成鲜明的对照,给读者一种触目惊心的感受,可看出对昭君命运的深深同情。以蛾眉代昭君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李白《于阗采花》)、“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白居易《王昭君》)。例②中卢仝之所以用“翠眉蝉鬓”来代心上人,是因为深绿色的眉和望之缥缈如蝉翼的头发是诗人想念中的心上人的最美好的 2 形象。例③中用“双蛾”让人联想到诗中女子那愁眉紧锁的孤寂神态。

       3、楚腰、细腰

       ①“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杜牧《谴怀》)

       ②“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温庭筠《杨柳枝》)

       例①中杜牧运用了典故,“楚灵王爱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见《飞燕外传》)。这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腰身细瘦,体态轻盈,是杜牧在秦楼楚馆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的深刻印象。例②处“细腰”一语双关,既指如腰之柳,同是亦指细腰美人,读者自可联想到其人。黄莺休息,朱门紧闭,只有春风无声地吹动柳枝,环境是多么的安静!对古代名妓艳情的欣赏,自在其中。[3](P38)

       4、其他: 眸 齿 手 唇

       ①“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哀江头》)

       ②“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李端《鸣筝》)

       ③“朱唇玉面灯前出”(梁简文帝《乌栖曲》)

       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周邦彦《琐窗寒》)例①中杜甫之所以用明眸浩齿代杨玉环,是因为“明眸浩齿”是一个美人给人的最突出、最光彩照人的记忆;例②李端之所以用“素手”,是因为女主人公在弹筝,而此时她的最突出的美当然是她那双“素手”了;例③中“朱唇玉面”是娼女灯前出来最突出的耀眼形象; 例④周邦彦用“小唇秀靥”一语双关,一是比喻家乡桃李的美艳可人,二是借代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或妻子的娇美形象,非常生动形象。

       二、以特征代本体

       这类借代,是抓住女子佩饰、化妆用品、服装等方面的特征,如红袂、红裙、红妆、红粉等来代指女性。这样不仅使女性形象更鲜明可感,而且留给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类用特征代本体的诗句很多:

       1、红袂、红裙、红妆、红巾翠袖、红粉、长袖

       ①“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秦观《八六子》)

       ②“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韩愈《醉赠张秘书》)

       ③“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吴伟业《圆圆曲》)④“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

       ⑤“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⑥“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倚栏杆。”(羊士谔《郡中即事三首》)例①中秦观用美女的穿着“红袂”来代称女子,这女子就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没有特征的女性,而是一个衣袂飘飘,站在柳树下,与恋人怅然惜别的红衣美女。读者从中品味出的不仅有女性的形象美,还有诗人的依恋难舍之情,这种艺术效果是使用抽象的名字所达不到的。例②中“红裙”本指女子穿的裙,在这里借指歌女,让人联想起长安富儿酒醉后被红裙歌女搀扶的情状;例③“红妆”原指古代女子的化妆修饰,此处借指陈圆圆,“成灰土”的“白骨”与“照汗青”的“红妆”形成尖锐的视觉意象对比,“全家”之“白”换来的只是一人之“红”,这中间隐含的讥讽之意十分强烈。例④中辛弃疾用“红巾翠袖”借代歌女,只有天涯沦落的歌女才能为自己掬一把同情之泪。豪气温情,一时并集,侠骨柔肠,刚柔相济。例⑤中红粉,本指妇女的化妆品胭脂和白粉,后多以此喻指佳人美女。美人靓丽夺目、艳“映楚云”的美貌历历如在眼前。以“红粉”代女性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李商隐《马嵬》))中“红粉”代杨贵妃;“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中借指歌女,非常生动形象;“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中用“粉黛”借代宫女,让人联想起她们浓妆艳抹的形象。例⑥中,女主人公正在倚栏杆,以“长袖”来借代,自然抓住了她最突出的形象。

       由于古代女子面部着红颜色化妆和衣裙尚红,经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和世代沿习,从而产生了“红颜”、“红粉”、“红妆”、“红裙”等词语,而这些词语渐渐成为女性的代名词[4](P61)。

       2、鸾佩、环佩

       ①“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陌香。”(李贺《梦天》)

       ②“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例①中李贺以“鸾佩”来代仙女,强调了仙女那种飘飘欲仙、超凡脱俗的美,既形象,又新颖别致。例②杜甫用环佩来借代美人王昭君是因为诗人这里写的是一种虚幻的月夜环境下若有若现、虚无缥缈的昭君形象。

       三、以姿态代本体

       这类借代,是借用女子形象上的状态来代指女子,多用玉、佳、妖、娇等字眼,突出了女性气质的妩媚娇柔。如以下几组例:

       1、玉娇 玉姝 玉真 佳丽

       ①“载酒春情,吹箫夜约,犹忆玉娇香软。”(宋高观国《齐天乐》)②“玉姝眉黛翠连娟,弄翰闲题小碧笺。”(陆游 绝句)③“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宋晏殊《木兰花》)④“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

       例①中用“玉娇”借代妓女,让人联想其香软娇艳的美貌;例②用“玉姝”借代仙女,让人联想起玉洁冰清的美丽形象;例③晏殊用“玉真”借代绝色女子,佳人美景,相映成辉;例④中借代美丽的宫女,同时反衬出杨贵妃的绝顶美貌及得宠程度。

       2、妖艳(妖娆、娇娆)婵娟、娉娉袅袅、惊鸿

       ①“京洛多妖艳,余香爱物华。”(隋卢思道《美女篇》)

       ②“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二首之一)③“蝉娟二八正娇羞,日暮相逢南陌头。”(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其二)④“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

       例①中用“妖艳”代女子,让人联想妖媚艳丽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女性的审美心理。相似的例子还有“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妖娆”(李商隐《碧瓦》),“宋玉愁空断,娇娆粉自红”(李贺《恼公》)。例②“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例③“婵娟”形容女子姿态曼妙优雅,诗人以之代称女子,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突出了女性气质的妩媚娇柔。类似的例子还有“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高适《塞下曲》)。例④“惊鸿”取典于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比喻女人体态轻盈,这里用以借代唐婉的倩姿丽影,充满了诗人陆游对甜蜜醇厚爱情的回忆。

       四、以结果代原因

       事有因果,古代诗人有时不说原因,只说结果,但却用结果来代原因。这类借代更能表现女性惊人的容貌美。下面几例便是: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②“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三)③“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李商隐《北齐二首》)④“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李商隐《曲江》)

       汉李延年歌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倾国”,形容女子貌美,可使一国之人倾倒,这是想美女的具体表现,也是想美女的结果。用“倾国”代美女,不仅使语言生动凝练,更渲染了女性美巨大的魅力。

       因此,“佳人”和“倾国”构成了临时的因果关系。例①诗中以“倾国”代“佳人”,一方面突出了佳人超凡的美丽,引发了解读者对美的极限的想象。另一方面,暗指了汉皇重色的后果,即国家的倾覆,给世人以警示。假如诗人只是理性地陈述为“汉皇重色思佳人”,就不会引发解读者的想象,更无法给世人敲响警钟。例②借代贵妃,“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花人交相辉映,更衬托出贵妃惊人的美丽。例③借代冯淑妃,北齐后主高纬与淑妃寻欢作乐的方式之一是畋猎,在高纬眼中,换着出猎武装的淑妃风姿尤为迷人。例④借代陪同皇帝游赏的美丽宫妃,而她们“不返”,显现出一幅荒凉冷寂的曲江图景,蕴含着无限沧桑今昔之感。

       五、以专名代通名

       这类借代,以专名来借代通名,比如西施,后来就成为美女的代名词。①“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李贺《美人梳头歌》)②“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吴伟业《圆圆曲》)③“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④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李白《白头吟》)

       例①既是用典,又是借代,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每个读者的心中都有一个西施的形象,她带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心中的西施有多美,诗中的美人就有多美。例②“采莲人”是指西施,在此借指陈圆圆,陈出身寒微却也纯洁美丽,由此可以看出对她寄予的深切同情。例③“秋娘”是唐代一位歌舞名妓,名杜秋,人称秋娘,后来泛指长于歌舞的女子。例④中阿娇,正是一切受宠而失宠妇女的代名词。词人使用它,当然不是指那个历史上的陈阿娇,而是为了唤起蕴藏在这一名字之中的凄凉情绪意味。

       [5](P146)

       这类借代,即钱钟书所说的 6 ‘乃征引事物之故实,以代事物之名称”[6](P314)一类。

       六、以居处代本体

       这类借代,是以女子的居处来代指女性形象。多以“红粉楼”、“青楼” 等美女集聚之地借指美人,例如:

       ①“红粉楼中应记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杜审言《赠苏绾书记》)②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谴怀》)

       例①是从友人最亲近的人——妻子那一面着笔。它以燕支山泛指友人将去任职之地,以红粉楼作为友人妻子的代名词,从设想红粉佳人将计日而待丈夫的归期,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庭,应该早早归家团聚。例②中的青楼,本指华丽的楼宇,常指妓女的住处,这里用青楼代青楼女子,类似的例子还有“成缣犹自积狠多,未值青楼一曲歌。”(处默《织妇》)。

       古诗中这种用借代描摹女性形象的艺术手法,不仅使诗歌语言委婉含蓄,新奇凝练,还可使读者更好地把握修辞者的情感、态度,体味出其中独特的美学意蕴:诗中的女性不只是一个没有血肉内容的抽象的个体,而是兼具容貌美、形象美、气质美等诸多美内涵的活生生的人,诗中的女性形象因此更加鲜明生动、美丽多姿。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 [2]吴礼权.修辞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22.

       [3]田宝琴、陆坚等.诗词典赋名作鉴赏大辞典(词曲赋)[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

       [4]黄莉.“红”与古代美女[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5]谭德晶.论古典诗借代的美学功能[J].东方从刊,2022(1). [6] 钱钟书(舒展选编).钱钟书论学文选(第四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On Metonymy of Female in Ancient Poetry

       and the Esthetic Functions

       LI Suping(Jiey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Jieyang Guangdong 522000)Abstract: Metonymy of female is one of the popular figures of speech to describe female images and it gets the certain proportion in ancient poetry.The ancient poetry stress euphemism and rich meaning.It is direct and vulgar to use surname or given name to intone female.The functions of metonymy is to condense language, outstand the unique and the euphemism;to live and beautify the female image, and to give the readers a deep impression and rich imagination.Key words: female metonymy image unique condense

       简介

       姓名:李素平

       出生年月:1975年1月 性别:女

       籍贯:湖北恩施 民族:土家

       工作单位: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职务:中文系党总支委员 学位:硕士

       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电子邮箱:lsp8386@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镇紫峰山下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 邮政编码:522000

第二篇:例谈古诗中的对写

       例谈古诗中的“对写”手法

       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有一些这样的作品,在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不写自己如何苦思冥想,怎样神损形销,而是从对方下笔,设想亲人朋友面对此情此景会是怎样,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得真切动人,也就反映了自己思念的深切。这种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已,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的手法叫“对写法”。这类诗作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一、悬想对方情景,以衬托自己对对方(妻子、儿女、兄弟等家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此诗表现出门在外的游子节日之夜的思家之情。

       一、二句为实写,三、四句为虚写,异于常人之处在于:诗人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重笔写家人如何思念自己。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夜深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我这个“远行人”吧。这种“对写”的手法,不仅回应了上文“抱膝灯前影伴身”,而且使思念之情加倍溢出。在特定的意境中,诗人用此手法让人去想像体会家中人和远行人彼此常常的惦念,读来令人感到情真意切。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运用了这种笔法。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想到的却是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这就比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不能参与更显得深情且富有新意。

       二、回忆或设想与对方相聚时的欢乐情景以反衬今日的相思之苦。杜甫的《月夜》是运用这种写法的典型代表:“今夜鄜[Fū]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怀妻之作凝注了诗人真挚而深切的情感。首联不说自己见月忆妻,却说妻子见月忆已,正如幻晓岚所云“入手便摆落现境,纯从对面着笔,蹊径甚别”。颔联不说自己看月忆儿女偏说儿女随母看月而不解其母忆父,把悬念儿女、体贴妻子深情婉曲地表达了出来。颈联写想像中妻子看月忆已的情景。颔、颈两联纯为虚拟之词,从侧面表现夫妻情深。尾联以想像中归家后的相聚之乐来反衬今日相思之苦,对写手法更进一层。此诗纯从对面落笔泼墨,无一笔正面描写,正如王世爽所言:“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已,己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如此写来,感情更为深沉,艺术感染力也更强。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放雨时”,与《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句以设问领起,一问一答,一实一虚,表现出诗人对妻子强烈的思念之情。用笔曲折,在淡淡而起中蕴涵浓浓的情思。第二句转入写景,三、四句是希望之辞,写诗人想像将来相聚时的情景。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的欢乐。在前人的诗作中,在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是李商隐的独创。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运用这种“对写法”写出的诗词,由此推彼,由彼及此,实中有虚,虚中见实,虚实相衬,含蓄蕴藉,婉曲动人,而通过诗作抒发的情感,也更加真实浓烈。

第三篇:古诗中的节令

       古诗中的节令

       1.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

       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7.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事情,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

第四篇:古诗中咏雪诗句

       古诗中,有很多是咏雪的诗句,大家一起看看下面我整理的诗句吧!

       古诗中咏雪诗句

       怒风吹雪急鞭马,匪兕匪虎率旷野

       《督粮宿盐州东》 宋·李复

       闻道朝来雪又下,老人今岁未应饥

       《上元前雪三绝句》 宋·苏辙

       灯前看宝剑,雪里按苍鹰

       《刘生》 宋·曹勋

       尘陌望松雪,我衰君少年

       《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征君读书》 唐·卢纶

       夭夭风前花,纤纤日中雪

       《携手曲》 唐·李咸用

       玉杯春酌春盘食,曾忆雪香同醉色

       《和张尉食字韵》 宋·赵善括

       冻云垂地风栗冽,万里江天暮飞雪

       《江天暮雪》 宋·王之道

       今长尺若干,霜雪颇自力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 宋·仇远

       千里内、欢声和气,可融霜雪

       《满江红·再和诸人元夕新赋》 宋·何澹

       雷斧何年翠凿成,老龙吟苦雪涛惊

       《观天井》 宋·方岳

       柳絮风中雪,芙蓉水上霞

       《次韵外舅黄虞卿为爱山园好八首其一》 宋·喻良能

       忆昔归田友麋鹿,雪里寻梅踏瑶玉

       《韩子温尚书以长句送江梅次韵》 宋·周必大

       扣门满衣雪,僵立不得跪

       《由竹溪至梅蹊书赠莫云樵》 明·张羽

       行云自随语燕,回雪趁惊鸿

       《诉衷情·三月八日仲存席上见吴家歌舞》 宋·毛滂

       白雪侵新鬓,归心逐断鸿

       《暮春雨中感怀》 宋·释斯植

       卷帘见月形神清,疑是山阴夜雪明

       《刘君元晖八月十四日邀余玩月快雪斋中,命余》 元·倪瓒

       雪舟不肯半涂回,直到荒林意盛哉

       《和曾无疑》 宋·杨长孺

       角声未动纸窗白,儿曹报我雪满檐

       《冬雪行》 宋·王炎

       几点鲈乡莼浦,万里鲸波雪浪,掀舞小渔舟

       《水调歌头·雨霁彩虹卧》 宋·赵善括

       独羡当年灰袋客,雪埋气宇更充胖

       《七八用喜雪韵四首其一》 宋·吴潜

       二月匡庐北,冰雪始消释

       《春游二林寺》 唐·白居易

       只怪南风吹紫雪,不知屋角练花飞

       《浅夏独行奉新县圃》 宋·杨万里

       大鹏风翼起,老骥雪蹄开

       《檄往校旁郡艺舟行值董仲修来赴漕试复小舣相》 宋·曾丰

       重念雪寒亲麈语,无忘水暖走鸥盟

       《清上人持钵求颂》 宋·释正觉

       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光禄庵二首其一》 宋·苏轼

       蛟龙拔入盘重渊,雪霜放出参九天

       《豫章上游生米市前江中洲上至德观侧柏树甚老》 宋·曾丰

       玉骨已无尘俗气,冰姿还耐雪霜威

       《观梅偶成二首其一》 宋·吴芾

       彩云飘玉砌,绛雪下仙家

       《鸟散馀花落》 唐·赵存约

       三湘风雨失舟檝,万里路岐多雪霜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其一》 宋·汪元量

       织成白灊胜白丝,恰称吴娃冰雪肌

       《吴宫白灊辞》 明·张羽

       急雪打窗飞砾细,狂风卷野怒涛翻

       《冬夜》 宋·陆游

       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鹭行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 唐·钱起

       月通深夜白,雪压岁寒青

       《偃松》 宋·释道章

       酒压羔儿雪煮茶,红罗斗帐锦笼花

       《绍兴帅相公遗小春新花且折简云对瑞香啜之大》 宋·曾几

       园林雪后清孤甚,京洛尘中子细看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一》 宋·刘学箕

       笑插落梅花乱鬓,起看城雪筋冰楼

       《岁暮夜雪招二王诗人菲果小饮》 明·徐渭

       年年望雪待月,漫倚吟矶

       《汉宫春·岁尽得巽吾寄溪南梅相忆韵》 宋·刘辰翁

       可怜松雪当年笔,不识檀溪写的卢

       《题松雪画马》 明·明无名氏

       晨瓶得雪乳,暮瓮渟冰湍

       《白鹤山新居凿井四十尺遇盘石石尽乃得泉》 宋·苏轼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暖川(一作征人歌)》 唐·李益

       笠重吴天雪,鞋香楚地花

       《送僧》 宋·释可士

       冰池照影何须月,雪岸闻香不见花

       《梅》 宋·戴复古

       客梦初惊,雪晴风冷千山晓

       《点绛唇·客梦初惊》 元·刘秉忠

       晚滩如雪起沙鸥,咫尺姑苏亦胜游

       《吴江》 宋·孙何

       万里江山谁画得,天开新样雪晴图

       《雪后过南坡》 宋·虞俦

       乘兴拿舟到雪山,松篁门径望中宽

       《雪山院》 宋·汪任

       白雪漫漫,降下琼花片

       《挂金索·二更里》 宋·无名氏

       荠花如雪满中庭,乍出巴蕉一寸青

       《出游归卧得杂诗》 宋·陆游

       三涧交流,两崖悬瀑,捣雪飞霜落翠屏

       《沁园春·西岩三涧》 宋·刘子寰

       高秋酒熟雪浮瓮,中夜剑归雷吼空

       《闭门》 宋·陆游

       轿中举首聊东望,不见花枝见雪城

       《上元後一日往山庄访子仁,中涂望见庄里李花》 宋·杨万里

       雪添行李重,船逐浪花轻

       《送友人别》 宋·林尚仁

       涧落烟中磐,岩垂雪里灯

       《送僧归天台住国清寺》 明·止庵法师

       虽然未尝西湖雪,犹及梅花第一枝

       《别西湖》 宋·姚勉

       问谁共、绿幄宴群真,皓雪肌肤相亚

       《宴琼林·木香》 宋·黄裳

       雪里过门多恶客,春阴只恼有情人

       《催公静碾茶》 宋·黄庭坚

       冻云垂地雪欲落,断雁叫群天尚早

       《鹿泉成士王觉民颇有杜子美不彻之恼和东坡忆》 宋·王之道

       蜀江雪浪来,棹趁船人把

       《梅林分韵赋诗得下字》 宋·施晋卿

       马头忽有暗香来,撼雪寻芳识标格

       《分题墨梅》 宋·曹勋

       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

       《送僧》 唐·贾岛

第五篇:古诗中的名句(模版)

       六年级语文复习------古诗中的名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7、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2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林安邸》

       2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2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2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选编:徐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