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彰“磨课、赛课”活动优秀单位及个人的决定

第一篇:关于表彰“磨课、赛课”活动优秀单位及个人的决定

       莒县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文件

       莒教研发„2022‟12号

       关于表彰“磨课、赛课”活动

       优秀单位及个人的决定

       为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各初中学校:

       教学水平,更好地实施课程标准和使用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县教研室于2022年10月到11月底,在全县初中学校开展了“磨课、赛课”活动,参与磨课的教师3000余人,有365人参加讲课,本次活动极大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促进了导学案的有效使用和高效课堂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收到了应有的效果,现已圆满结束。

       在“磨课、赛课”活动中,各学校、教研组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为开展好这次活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一批高素 质、新理念的优秀教师。现将“磨课、赛课”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校(总成绩前十名)、教研组(语、数、英前10名,音、体、美、信息技术前4名,其它学科前6名)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学校和教师,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扎实教研,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附件:2022年全县初中“磨课、赛课”活动优秀单位及个人获奖名单

       莒县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2022年12月10日 附件:

       2022年全县初中“磨课、赛课”活动

       优秀单位及个人获奖名单

       一、“优秀组织奖”学校名单(前10名)

       莒县六中

       果庄初中

       莒县五中

       店子初中

       莒县三中 刘官庄一中

       峤山初中

       长岭初中

       龙山初中

       夏庄初中

       二、“赛课”活动优秀教研组(语、数、英前10名,音、体、美、信息技术前4名,其它学科前6名)

       语文教研组

       城阳二中

       库山初中

       峤山一中

       果庄初中

       莒县五中 莒县三中

       桑园一中

       长岭初中

       夏庄初中

       洛河初中

       数学教研组

       棋山一中

       城阳二中

       莒县五中

       峤山二中

       刘官庄一中 店子初中

       棋山二中

       寨里初中

       陵阳初中

       莒县六中

       英语教研组

       棋山四中

       长岭初中

       龙山初中

       莒县六中

       夏庄初中 莒县五中

       果庄初中

       峤山初中

       安庄初中

       桑园一中

       物理教研组

       莒县三中

       果庄初中

       东莞初中

       长岭初中

       莒县六中 桑园二中化学教研组

       棋山初中

       夏庄初中

       莒县三中

       果庄初中

       城阳二中 长岭初中

       思品教研组

       莒县五中

       夏庄初中

       洛河初中

       历史教研组

       夏庄初中

       城阳二中

       果庄初中

       地理教研组

       刘官庄初中

       棋山四中莒县六中

       生物教研组

       店子初中

       莒县六中

       莒县三中

       美术教研组

       陵阳初中

       小店初中

       音乐教研组

       闫庄初中

       果庄初中

       体育教研组

       东莞初中

       棋山二中

       信息教研组

       招贤初中

       莒县五中

       峤山二中刘官庄初中店子初中

       店子初中

       果庄初中

       店子初中

       店子初中

       浮来初中

       招贤初中峤山二中

       浮来初中

       龙山初中

       长岭初中

       库山初中

       莒县五中

       东莞初中

       莒县五中

       果庄初中

       莒县六中

       长岭初中

       三、“赛课”(参赛教师共365名,一等奖154名,二等奖177名)

       宋玉华 莒县三中

       陈

       昭 莒县三中

       杨萍萍 刘官庄初中马庆红 莒县六中

       吕圆圆 夏庄初中

       李

       敏 龙山初中

       陈玲玲 桑园一中

       刘为娟 峤山二中

       申

       兴 棋山四中

       邓兆建 洛河初中

       张彩云 店子初中

       梁加花 龙山初中

       钟京华 浮来初中

       马德秀 寨里初中

       王远周 小店初中

       鞠彦雪 莒县五中

       语文一等奖

       贾节娜 莒县五中

       蔡全军 莒县五中

       解则宝 库山初中

       刘春芝 洛河初中

       杜纪美 桑园一中

       刘林臻 峤山初中

       语文二等奖

       张红秀 桑园二中

       宋时梅 招贤初中

       邴孝美 小店初中

       陈祥栋 夏庄初中

       赵富初 碁山二中

       丁昌磊 刘官庄初中朱祥方 店子初中

       荆兆欣 莒县六中

       数学一等奖

       王玉红 莒县五中

       袁峰余 碁山一中

       刘兴玲 峤山初中 张良娟 城阳二中 卢克凤 浮来初中 伊优优 果庄中学 马先翠 莒县六中 曹守骎 长岭初中

       于友迎 莒县五中 张现爱 安庄初中 徐奉杰 东莞初中 尹宝芬 莒县三中 申延全 陵阳初中 赵焕菊 陵阳初中 刘汉禹 小店初中 于善君 刘官庄初中 崔乃雪 城阳二中

       严宾兴 莒县六中

       王彦玲 峤山二中

       柏春征 店子初中 薛丽萍 碁山二中

       李金林 陵阳初中

       房安祥 店子初中 李军成 寨里初中

       孟祥伟 东莞初中

       张海余 陵阳初中 刘艳娜 刘官庄初中

       董俊菊 洛河初中

       冯连花 安庄中学 何茂川 莒县六中陈洪霞 招贤初中

       陈志芳 浮来初中

       郝艳莲 峤山初中

       张乃光 招贤初中

       陈祥义 长岭初中

       何淑红 莒县三中

       卢松妮 小店初中

       崔兆兰 莒县三中

       万

       蕾 棋山四中

       高广彩 峤山初中

       任继芹 夏庄初中

       蔡全香 刘官庄初中 夏祥艾 莒县六中

       李艳楠 安庄初中

       数学二等奖

       李月周 桑园一中

       管仁梅 库山初中

       刘佳丽 浮来初中

       房金祥 桑园一中

       贾春千 龙山初中

       刘明香 夏庄初中

       王金鹏 夏庄初中

       英语一等奖

       王春新 莒县五中

       张念霞 龙山初中

       冯百美 莒县六中

       张慧之 夏庄初中

       宗守伟 浮来初中

       王金萍 果庄初中

       英语二等奖

       王有红 莒县五中

       孙元飞 莒县五中 王

       鹏 洛河初中 李争彩 莒县六中 林凡华 峤山初中 王勤学 龙山初中 商连美 闫庄初中 秦治欣 桑园一中 张凤姣 长岭初中 葛丽平莒县六中 杜以斌 莒县五中 陈维东 龙山初中 杨秀琴 洛河初中

       代世玲 陵阳初中

       李延梅 东莞初中

       宋维美 招贤初中

       卢兆庆 桑园二中 赵

       敏 库山初中

       刘丽丽 店子初中

       陈维松 陵阳初中 崔久梅 峤山初中

       赵志梅 洛河初级

       刘树凤 小店初中 田洪菊 刘官庄初中

       周悦 碁山初中

       陈红敏 碁山二中 李忠香 浮来初中

       孙新芳 寨里初中

       闵连翠 夏庄初中

       张淑婧 店子初中

       张金会 果庄初中

       尤立收 莒县三中刘光节 东莞初中

       范奉涛 桑园初中

       范开梅 浮来初中

       翟玉文 寨里初中

       张庆雷 峤山二中

       翟玉凤 刘官庄初中 王洪敏 浮来初中

       陈世秀 招贤初中

       井夫龙 莒县三中

       孙长花 莒县三中

       朱永风 闫庄初中

       历史一等奖

       周殿忠 城阳二中

       张承丽 库山初中

       商

       峰 莒县六中

       历史二等奖

       崔松涛 长岭初中

       周桂妮 刘官庄初中 何兴智 陵阳初中

       鲁永堂 洛河初中

       卢绪华 小店初中

       地理一等奖

       邓

       丽 棋山四中

       刘相珍 莒县五中

       蔡世东 夏庄初中

       姚晓梅 东莞初中

       陈修玲 桑园一中 王认识 城阳二中

       王富强 莒县五中 王世斋 峤山初中 刘光宝 龙山初中 段建华 安庄初中 刘

       誉 桑园二中 李海英 闫庄初中 陈会强 招贤初中 陈炳林 棋山初中

       荆玉芝 峤山二中 张开明 莒县六中 王全华 洛河初中

       地理二等奖

       张

       娣 安庄初中

       黄传起 果庄初中

       刘

       誉 桑园二中 孙

       玮 店子初中

       刘晓梅 陵阳初中

       万克敬 库山初中 李霞双 龙山初中

       李高一 桑园初中

       王代玺 棋山二中 王学军 寨里初中

       来永锋 长岭初中

       张慧兰 莒县五中

       郑玉娟 店子初中

       鲍爱军 莒县三中

       聂兰奎 桑园一中

       赵建立 碁山二中

       唐星合 龙山初中

       李文涛 城阳二中

       史玉伟 陵阳初中

       陈常菊 莒县三中

       王均芬 长岭初中

       李庆霞 刘官庄初中 李玉明 峤山二中

       郑建国 城阳二中

       思品一等奖

       葛万翠 招贤初中

       纪常春 长岭初中

       史文成 刘官庄初中 王家伟 莒县六中

       思品二等奖

       董世友 果庄初中

       李凤梅 寨里初中

       孟凡荣 库山初中

       王有竹 棋山四中

       物理一等奖

       卢文芹 果庄初中

       季有英 莒县六中

       赵建国 库山初中

       赵国强 闫庄初中

       物理二等奖

       张玉梅 峤山初中 杨晓玲 夏庄初中 蔡永丽 洛河初中 冯学荣 浮来初中 赵纪祥 碁山一中

       张守安 峤山二中 刘宝双 闫庄初中 孙学成 安庄初中 陈德达 东莞初中 葛安永 桑园二中 鞠

       敏 棋山四中

       马农先 店子初中

       王同纯 洛河初中

       李春志 夏庄初中 祝兴芬 龙山初中

       李华锋 峤山初中

       杨保峰 莒县五中 接贵兴 寨里初中

       何茂珍 棋山二中

       张庆莲 浮来初中 崔久涛 桑园初中

       胡爱英 城阳二中

       吕洪洋 安庄初中 严孝恒 陵阳初中

       战玉村 碁山一中

       刘明刚 果庄中学

       戚桂菊 莒县六中

       仇

       伟 刘官庄初中 朱月红 寨里初中

       张兴强 峤山一中

       李淑玲 莒县五中

       陈卫江 小店初中

       杜光彩 龙山初中

       于怀亮 店子初中

       王世美 招贤初中

       陈晓艳 龙山初中

       吴立田 果庄初中

       车贵茂 招贤初中

       化学一等奖

       胡尊霞 夏庄初中

       张治翠 城阳二中

       车荣军 桑园一中

       崔维菊 桑园二中

       化学二等奖

       陈修乾 浮来初中

       李

       磊 东莞初中

       吴任娜 陵阳初中

       陈志华 碁山二中

       陈文芳 招贤初中

       生物一等奖

       虢德用 莒县六中

       刘海英 东莞初中

       崔荣英 洛河初中

       刘治霞 峤山初中

       生物二等奖

       陈祥娜 莒县三中 于惊涛 长岭初中 陈祥刚 安庄初中 赵德亮 洛河初中 刘树功 店子初中 管仁堂 库山中学 刘

       平阎庄初中 严淑凤 刘官庄初中尹相兰 莒县三中 王晓华 浮来初中

       李加柱 陵阳初中

       刘

       涛 莒县五中

       付永霞 闫庄初中 张培蕾 棋山四中

       鲁芸菁 峤山二中

       陈晓宇 桑园二中 王世强 小店初中

       孔祥玉 库山初中

       郝玉君 城阳二中 荆润玉 长岭初中

       项永生 寨里初中

       刘中彬 安庄初中

       沈

       颖 阎庄初中

       赵

       君 浮来初中

       陈

       莹 峤山一中

       辛崇栋 寨里初中

       丰晓慧 安庄初中

       张迎连 洛河初中

       车飞飞 城阳二中

       杨明文 东莞初中

       林明卿 龙山初中

       胡善涛 招贤初中

       赵国志 长岭初中王洪学 峤山二中

       庞立峰 安庄初中

       尹世伟 寨里初中

       音乐一等奖

       宋云云 果庄初中

       付先琴 峤山二中

       杨靖靖 陵阳初中

       音乐二等奖

       朱立志 莒县五中

       邴冠男 小店初中

       宋

       丽 棋山二中

       体育一等奖

       李晓丽 棋山二中

       王兴军 莒县三中

       范开军 夏庄初中

       体育二等奖

       李洪亮 峤山初中

       胡善晓 浮来初中

       付正加 店子初中

       董俊竹 店子初中 宋宜暖 长岭初中 宋时翠 招贤初中

       董新秀 莒县六中 黄

       慧 刘官庄初中王伟云 桑园初中 王玉意 果庄初中 李洪花 陵阳初中 万克金 桑园二中 徐文杰 莒县五中 于文松 刘官庄初中葛平伦 桑园初中

       刘玉军 洛河初中

       美术一等奖

       卢立娜 陵阳初中

       宿振峰 小店初中

       马淑彦 店子初中 高

       锋 峤山二中

       毕思军 莒县六中

       于学萍 桑园初中王德强 峤山初中

       杨玉卓 东莞初中

       石春华 浮来初中

       李兆军 棋山一中

       蒋卫红 莒县五中

       王永翠 长岭初中

       王全宝 小店初中

       张志芹 棋山二中

       美术二等奖

       徐炳荣 棋山初中

       黄晓丽 城阳二中

       信息技术一等奖

       尹世强 果庄初中

       李

       英 刘官庄初中

       信息技术二等奖

       李明芹 龙山初中

       曹洪礼 棋山初中

       任娜娜 桑园二中 陈

       清 招贤初中 王文静 莒县六中 陈维菊 闫庄初中

       综合实践活动一等奖

第二篇:磨课

       七、研究问题解决的情况

       针对“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的运用”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维度去进行观察,一个是学生活动,一个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有效性的数量、无效性的数量,老师捕捉到的有效资源的运用情况、对无效资源的处理情况。通过观察,我们认为学生的七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小调查、为什么会是100%的结果?情景剧场、逃离现场是吃亏还是赚便宜、小寒应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遇到下列情况该怎么办、诚信宣言等,这几个学生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也贴近社会,真实有效。

       老师对课堂上有效资源的利用占80%,还有个别的没有利用好。如:在比如一开始的小调查:选择承担责任的同学达到了100%,这明显是一个不合实情的比例,也就是说,有的同学说谎了,不诚信了,这时老师就可以反问,“这个数字真实吗?为什么说谎?这说明什么?”最后得出结论: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出于种种顾虑,很容易出现不诚信的言行,做到诚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面对这个100%出乎老师意料的无效资源,老师则一语带过,没有通过追问,将无效变为有效,属于利用不当。从一开始就出现的紧张气氛,影响到了课堂教学。老师应该感觉到了,但没有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属于对无效资源的无力改变,因为老师也紧张,没有完全放开。究其原因,在老师。情景剧的表演《小寒逃离现场后》,学生表演时明显紧张,导致第一遍出错。这是无效资源,老师可以号召大家给他们热烈的掌声以缓和活跃气氛,但老师漠视了。情景剧后老师的评价,“这几位同学表演的惟妙惟肖”,此话有些不诚实,在场的人都看出来了,表演的还行但达不到惟妙惟肖。老师的评价过了,老师说了违心话,违背诚信,属于处理不当。诚实的积极评价可以是“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表演,紧张难免,如果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准备和更多的机会锻炼,相信他们一定更精彩!”

       针对“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上,我们从小组的设计有效、分组合理、分工明确、指导有效、评价到位这几个维度评价小组合作的广度、深度、有效性。从观课的结果看,这几个方面实现的基本上不错。当然,也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如个别组员并没有全身心地参与,每个人的意见并没有充分被吸纳,有的一言不发,有的则只顾自己讲;在小组汇报环节,通常都是少数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学生作为代表,汇报合作解决问题的结果。教师也往往更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而合作学习展开的具体过程则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八、学生学习效果的佐证材料

       本课中授课老师从学生的“走近诚信”、“感悟诚信”、“践行诚信”、“诚信宣誓”四个环节进行课堂活动。我们分为两个观课小组观课,一个着重“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利用”,以朱德生为组长,一个着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以刘庆溪为组长。1.课堂中生成资源如何有效利用

       魏耀蕃、朱德生、周烨、郝俊峰、张学坤、刘持君、郭宝向、李民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焦老师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以“小调查”的形式作为本课的教学起点,调查的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促进了有效资源的生成。她在“感悟诚信”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了由学生参与的小品表演活动,促进了有效资源的生成。在“合理想象”和“生活剧场”环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生成了许多有效资源。这是我们所有观课老师都需要学习的。精心的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预设的重点,也是动态生成的起点。预设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成是现时的生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诚信宣誓”环节设计比较好,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背景音乐声中集体宣誓,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凸显了思想品德课德育的学科特点。2.小组合作有效性

       刘庆溪、王会芳、谢兰杰、陈威刚、祝玉芹、崔潇月、郭花

       焦老师设计的合作探究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深度有梯度,效果好;分组是四个人小组,合作有效;每个成员分工明确,都有展示的机会;老师的指导也很及时,并且鼓励性评价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参与的广、参与的深,有效的解决了问题。

       九、本课例研究对校本研修的启发和建议

       1.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首先立足教学现实,围绕今年的研修主题,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研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锁定本次课例的研究问题。

       2.一以贯之追踪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问题后,研修组老师在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研讨等问题研讨区一以贯之追踪问题,全方位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

       磨课——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新手段

       ——浅谈2022年山东省初中思品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关于磨课的认识

       郓城县黄堆集乡初级中学 谢兰杰 题记: “我们所讲的磨课,其目的,绝不是让每个研修组去打造一节优质课,而是要发现从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而用研修组的团队力量,用远程研修的协同智慧、专家智慧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这里,基于教师自身经验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寻找解决问题之道的研修才是真研修,在寻找问题解决之道中获得的体验和认知才是真收获,也才是真进步。”

       -----------张志勇

       2022年11月20日至28日,我有幸以山东省初中思品骨干教师的身份去聊城大学政治和公共管理学学院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研修第一次集中培训。此次研修的目标和任务是:围绕贯彻新课标这个中心,通过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骨干教师面向学生学习设计,实施和研究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提高骨干教师指导2022年初中教师全员研修的能力,促进新课标的全面贯彻和基于网络的协同研修常态化。

       短短的几天培训,让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研究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或协同发现自身出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如省项目办专家蒋敦杰教授所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一节课因问题而真实,因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因问题而具有上升空间。问题已然存在,课程研究不回避问题,而要将问题揭示出来。问题是一个要解决的困惑,一个要克服的障碍,是需要跨跃的,横亘在当前情景抵达期待结果之间的一个鸿沟。这个困惑、障碍和鸿沟是任务承担者自身的,不是他人的,是面临挑战性任务而没有现成办法完成时产生的。对于教师来说,是贯彻课标教学新要求没有现成办法实现时产生的。问题要指向任务,与任务共存;要指向承担任务的人,与人适配。”

       因此,我认为此次研修的最大亮点就是为我们广大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开启了一扇方法之门。

       基于此次研修的目标和任务,依托省项目办提供的研修平台,我们以研修组为单位,每个研修组承担了一个真实教学场景的课例研究。运用混合式课例研究中的基本式进行了磨课。所谓磨课,就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推敲、打磨课。磨课与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极大,一位教师,要想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教育家,必须要经历无数次的磨课。

       磨课的基本流程是:

       1、选定磨课课题——开展备课分析;

       2、编制教学方案——在备课组说课;

       3、集体讨论修改——专家指导,同行对比研讨;

       4、二次修改方案——组织同伴观课、议课;

       5、三改教学方案——二次执教,课堂实录回放,同伴议课、评课、实践反思、必要研究;

       6、四改教学方案——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形成终结教案——撰写磨课体会——磨课教案结集共享。

       混合式课例研究基本式的课例打磨主要突出了“三次备课、两次飞跃”。也就是先由个人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然后进行“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一次飞跃,最后进行“基于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二次飞跃。

       有效磨课必须遵守以下以下基本要求:

       一、磨课活动要以十人左右同组为宜。这样,易于发现不同问题,提出不同观点。因为,教师只有在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中才能对各种观点作进一步的比较与鉴别,才能获得对问题更为本质、全面的认识,才能实现共同提高。

       二、遵循磨课程序,实实在在地按顺序推进。平时磨课活动中,参与磨课的教师有的不进行备课分析,而是直接编制教案,对编制教案的基础是什么?课标、教材还是学生?教师们的回答是经验。缺乏课标和学情基础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相情愿,这种固守经验、本末倒置的做法违背了磨课的本意——教师在生成好课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实现专业成长。

       三、反复但不重复。反复是不断地推敲,是质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简单机械地重复。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磨课正是这种创造性呈现的过程。磨课可以使我们在推敲中产生新方法、新理念,促使教学更加完美,这才是反复的价值。

       四、经常化和制度化。要坚持每课必磨,周有小结,月有精品课。习以为常,我们的教学工作才更具艺术气息,我们的专业水平才能迅速提高。

       五、将学生前测情况的分析作为确定教学流程的重要依据。在课例打磨过程中,建议做学生前测,了解学生的基础。通过考查,我们发现,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及时弥补缺漏;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调整教学策略;了解学生的知识类型,调整学习任务;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调整学习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设立使能目标。

       六、观课不用太专业,抓住一点分析透彻就行。换句话说,教学研究要向专题化、深入化转变。我们以前的听课大多都是每个人全盘听,听完之后泛泛而谈,很多时候评课一般都是:教学设计合理、教师语言精炼、基本功扎实等等,一个人评完课之后,后面的人就不用再评了,因为再评都差不多重复了。教学研究也大多是泛泛的研究,而不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而观课则不是这样,观课时,每个观课教师都承担着某个维度(教师维度或学生维度)的某个观察点进行深入观察,并在观课量表上记录观课结果,然后整合所有观课教师的观课结果,形成有效的观课数据,依据数据作出对本节课的评价,进而研究授课教师这节课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非常注意这个问题,更加注重锤炼自己。如果我们对每位老师都进行这方面的深入研究,那么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磨课,国家专家鲁子问曾说:“磨课的终极目的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磨一部分课,磨出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原则,磨出我们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磨去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找到解决低效、无效、负效的教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我想,这也正是磨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吧。

       基于以上认识,建议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当以一个教学研究者的身份来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自己,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本身,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正如蒋敦杰教授所说的那样:“真实教学场景的研究 是老师基于现实起点的常态课研究,是老师自己想做能做的研究,是促进老师自我发现、自我调整和自我超越的研究。唯有真实教学场景的研究,才能有真正的教师自己研究和研究自己。”

       磨课计划表最后修改:2022-12-25 15:32 魏耀蕃(指导教师)2022-12-26 08:44 很好。有见地

       朱德生(指导教师)2022-11-23 10:40 我们2022年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4组在专家指导和组员努力下,21号制定和通过了磨课计划。我们借助课例初二上册第六课《与诚信结伴同行》研究追踪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合理利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有效资源;二是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合理利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有效资源关系到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智慧和课堂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和教学时间局限性等。一个教师的不具有广博的知识涵养,就难以回答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就可能有意回避问题。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心中只有自己的预设资源,上课搞一言堂,就会漠视或藐视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置之不顾,按部就班授课。教师如果教学机智不够,教学艺术不高,对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不能及时捕捉,合理利用,课堂就会缺乏活力、缺少激情,缺少高潮。如果教师能对教学中生成的一些新的教学信息(例如学生突然提出的一些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进行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所用,就会使课堂更加灿烂,愈显生机。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正在被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受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索不够,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责任承担的意识,没有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合作只是一种形式,缺少深度,是一种假合作;教师置身于合作之外,只有小组合作,缺少组租合作、师生合作;合作的结果不能合理评价,有效利用,教师只是为活动而设计合作,忽视了对结果的有效利用;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方法掌握比较生疏,教师缺少合作技巧的指导等。我们将会通过磨课、观课、评价等方式研究这些问题,力求解决一些问题。我相信,在领导、专家的指导下,在大家的精诚团结下,我们一定能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谢谢!

       课例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项目《与诚信结伴同行》——山东人民出版社 所属类别

       思想品德初二 研究目标

       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归因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目标任务:1.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更有效的运用。一堂课的优劣,设计很重要,它体现着老师对学情、教情的理解和把握;生成同样重要,决定着课堂的宽度和厚度,往往更多的亮点就出在生成上。但是,在课堂上,老师往往忽视了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没有及时捕捉、合理利用。生成的资源自生自灭了,就象点了一个哑炮,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老师忽视生成资源的原因一是课堂经验不足,没有这种资源意识、追问意识和生成意识;另一方面就是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面略显狭窄,不能有效的应对课堂中出现的资源;或者是老师的理念问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引导老师加强自身素养,提高生成意识,能自觉追问,从而提高课堂的内涵。同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2.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大重点。现在全国各地小组合作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但是小作合作的实效性却不尽人意,假合作、现象比比皆是,成了困扰老师们的一大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就是引导老师能意识到并能有效的引导小组的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甚至是领导能力。研究问题

       本组的研究问题确定为:

       1、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的运用?

       2、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普遍遇到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能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说明事项

       1.研究问题的形成过程:本组在讨论教学问题归因采取了每位老师写两个本人认为是制约课堂效率的两大问题,汇总结果发现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问题上: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的运用?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如果我们

       2、研究问题的追踪过程:在备课研讨中,围绕探讨解决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修改教学设计;在观课研讨中,围绕研究问题确定观察维度及相应的观察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进行课堂观察,检视问题的解决情况;在课后研讨中,分析观课数据,得出观课结论,在课后评议和实践反思基础上,群组教师对学习支架的认识、设计和利用上获得共同提高。并完成第三次教学设计,形成更高效的解决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流程分工 时间安排

       群组成环节 上课老状态 磨课任务

       制定计划

       11/21-11/23 √师

       焦爱玲 参与计划制定员分工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

       提供相关资源√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

       在“计划:问题研讨” 区开展如何确定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协同讨论 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

       归因花√

       刘庆溪√李民√郝

       备课1 11/22-11/23 √备课研讨

       11/23-11/24 √焦爱玲 基于个人经验备课 发布教案

       焦爱玲 参加备课研讨会议,发布备课研讨记录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焦爱玲√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

       网上修改教案

       对教案跟进评论

       √张学坤√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

       在“备课:问题研讨” 区开展问题解决策略和活动设计的协同研讨 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

       李民

       √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

       备课2 11/23-11/24 √观课准备

       11/23-11/25 √焦爱玲 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 发布教案

       焦爱玲 参加观课准备会,提交观课准备会记录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焦爱玲√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

       参与制定观课量表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

       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

       √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

       在“观课:问题研讨”区开展对指向研究问题的观课维度、工

       焦

       具和方法的协同讨论

       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上课-观课

       11/24-11/25 √上课 发布课堂实录

       焦爱玲

       分工观课 分析观课记录,发布观课报告杰√陈威刚√张学坤√焦爱玲√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

       观看、阅读上课实录并进行评论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

       课后评议 11/25-11/26 √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焦爱玲 依据观课报告对研究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议,提交评议会记录

       烨

       √

       郭花√刘庆

       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

       王

       在“课后:问题研讨” 区开展依据观课记录分析解决问题的效

       会

       果、总结反思和对教案修改的协同讨论

       芳

       √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备课3 11/29-12/12 √基于实践反思的备课 发布教案

       焦爱玲

       对教案跟进评论

       刚√张学坤√ 焦爱玲√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 总结自评

       12/13-12/15 √焦爱玲 参与总结反思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

       撰写并发布总结反思文章

       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

       群组互评

       12/13-12/15-

       填写自评表焦爱玲 群组互评

       √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王会芳

       教材原文

       学科:思品

       学段:初中

       教材原文:山东人民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与诚信结伴同行》周烨 郭花 刘庆溪 李民 郝俊峰 焦爱玲 郭宝向 祝玉芹 崔潇月 刘持君 谢兰杰 陈威刚 张学坤

第三篇:磨课

       “磨”出“型”,“研”出“挚”

       撰写时间:2022年8月6日 8:16

       ——磨课总结

       纵观《相遇问题》的课例打磨过程,不难发现“如何构建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这一专题有以下三大亮点:

       一、专题研修的过程比较科学而高效。

       回顾“应用模型”的研修过程,不难看出:从9月4日潍坊会议“研究方向”的确定,到12月初“磨课总结”的全部上传,历时三个多月。三个月以来,我们团队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在队长魏瑞霞老师的带领下,经历了一个科学而规范的“做研究”的过程:

       第一步是——开展师生调研,确立研究专题;

       第二步是——梳理教学内容,选定执教课题;

       第三步是——规范观课行为,进行课例打磨;

       第四步是——整理观课资料,做好磨课总结。

       在这个科学而规范的“研究过程”中,该研修团队的每一位老师积极投入、团结实干,她们在探讨中前行、在争论中求真、在磨练中提高、在历练中成长、在反思中升华„„在这个科学而规范的“研究过程”中,该研修团队的每一位老师辛苦着、忙碌着、收获着、耕耘者、幸福着、快乐着„„正如老师们一篇篇的“磨课总结”中写的那样——《历练中我收获着》、《参与中我成长》、《磨炼中我长大》(团队老师的成长故事请参阅“课例打磨”的《磨课总结》栏目)„„

       二、课例打磨的过程比较规范而扎实。

       反思“相遇问题”的磨课过程——规范而扎实。

       一是跟进理论学习。活动初期,蒋院长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远程研修理论,康教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课例打磨理论,团队老师还人手一本《课堂观察与研究20问》一书。通过相关理论的跟进学习,指导研修实践,规范磨课行为。

       二是规范磨课行为。在磨课理论的指导下,她们团队经历“三次备课两次飞跃”的磨课过程,而且每次观课活动都做到:组织课前检测,找准教学起点——召开课前会议,确立观察要点——开展课堂观摩,落实教学目标——进行课后研讨,反思总结提高——根据观测要点,撰写观课分析报告。

       “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一次次扎实而规范的课例打磨中,磨砺出团队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砺出团队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砺出团队教师研读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在一次次扎实而规范的的磨课反思中,参与者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

       三、有效构建“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

       研究中,我们以“相遇问题”为课例,通过对“相遇问题”的课例打磨,探讨了一条构建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根本途径: 1.“相遇问题”的解决过程即“相遇模型”的建构过程。

       教学“相遇问题”时,遵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理念,我们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教学环节:创设生活情境,发现提出问题——这是“建模准备阶段”;

       第二教学环节: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这是“建立模型阶段”;

       第三教学环节:应用迁移拓展,体验数学价值——这是“运用模型阶段”。

       由此可知,“相遇问题的解决”和“相遇模型的建构”相依相惜、形影不离。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相遇模型”,在构建“相遇模型”的过程中解决“相遇问题”,实现了“模型构建”与“问题解决”的和谐统一。

       2.经历“两个转化”是构建“相遇模型”的基本途径。

       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即构建“相遇模型”的过程。在构建“相遇模型”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亲身经历并扎实完成了“解决问题”的“两个转化”:“第一个转化”是从“两生相对上学”的问题情境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提炼生成相遇问题,顺利完成解决问题的“第一个转化”;“第二个转化”是运用已有的经验策略——自主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独立解决问题——反思解题思路——抽出“基本数量关系”——建构起“相遇模型”,顺利完成解决问题的“第二个转化”。这样,解决问题的“两个转化”相辅相成,相依相关。在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两个转化”,完成“两个转化”的过程中构建起“相遇模型”,经历“两个转化”是解决“相遇问题”、构建“相遇模型”的基本途径。

       3.寓“四基教学”于“模型构建”之中,实现“数学四基”的和谐统一。

       “数学建模”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主要价值在于:引领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数学建模过程,培养建模意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策略,积累解题经验,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寓“四基教学”于“模型构建”之中,实现“四基教学”与“模型构建”的和谐统一。

       课例《相遇问题》,我们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活动经验,即“相遇问题”的本质内涵、分析思路、解题方法、数学模型等;暗线是指数学思想方法,即解决“相遇问题”时,学生运用并形成的模拟与实验、操作与画图、摘录与列表、分类与比较、综合与分析等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策略,及其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

       这样,将教学“数学四基”有机地融合于解决“相遇问题”之中,在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中,落实“四基教学”,突出“思想方法”,实现数学“四基教学”的和谐统一。

第四篇:磨课

       磨课

       一、什么是磨课?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二、磨课的意义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同时,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时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成功和进步的绿色通道。它也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更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上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的镜子。

       三、磨课的形式

       磨课的形式一般有“多人一课”式磨课活动和“一人多课”式磨课活动,本期我校开展的磨课活动为“一人多课”式磨课。

       四、磨课的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磨课内容和执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执教老师按照说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磨课第一稿。

       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

       1、上课。教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

       2、听课。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几位教师听课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下面几点考察。

       (1)教师方面 教师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是否生动形象具有有启发性。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性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话可说。

       教师教学智慧。。。是否使消极变积极,是否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评价。。。是否贴切、自然,是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2)学生方面 参与。。。气氛是否热烈,受益面是否广,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发言。。。思维是否活跃,是否注重倾听,是否围绕文章主题,语言是否流畅清晰。朗读。。。是否声情并茂,是否正确流利。理解。。。是否深刻。合作。。。是否会分工、合作、探究。(3)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是否有独创性,课堂中的实际效果如何。环节衔接。。。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是否符合规律。问题设计。。。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回答的空间。教学策略。。。是否多样,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否恰当。板书设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言简意赅;是否富有艺术性或条理性。作业布置。。。是否创新,是否合理有梯度,是否扎实有效

       3、评课。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艰苦的反复修正的一个过程。在评课时,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堂课,我们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哪些意见更切合执教者自身的素质,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选择的余地。从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不仅让执教的老师看到了自己教法、学法、课堂生成方面的不足之处,也让听课的教师感触颇多,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这些方面,对大家的课堂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关注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参与度,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学习,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关注学生发言的精彩度。每一次磨课之后,大家都会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方案。

       第三阶段:教学反思。

       我思、我感、我悟!这是我们每个成员的深切感受。光是单纯的上研讨课或单纯的与教学同伴进行分析,没有每位教师发自内心的体会和感想,再多的“磨课”也是达不到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执教教师不仅在课后进行体会,还把上课过程中的“优”与“缺”进行言语组织,认真写好每一节课后反思,其他教师也在内化的同时,把自己的反思发表在小学基础教育网站上,成为很好的文献资料,为大家的教学活动积累珍贵的资料。大家共同来反思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鞭策自己在教学时注意自己的各个方面,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阶段:结合大家的意见,再次精心修改教案,完善教学思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复磨课。

       五、成功与收获

       一次磨砺,一次进步。经过多次的磨课实践,在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中,在一次次的课堂教学中,执教的老师以及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收获着,也一起进步着。

       首先,磨课能指导我们的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在与同组老师讨论教材时,大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判若云泥的教学效果,一定会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研习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其次,磨课能指导教师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磨课是老师原生态教学,从教学中更能使教师感受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更能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用扬鞭自奋蹄。

       第三,磨课能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使执教者对于磨课过程中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中肯的教材分析、精彩的教法设计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使磨课更加完美一些。

       第四、研讨活动中,整个教研组的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学术气氛异常活跃。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悟性。整个教研组都被带动起来了,为建设和谐教研组、提升教研组的研究功能搭建了平台。

       磨课需要教师间协作互助,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组内教师要协作共同完成多轮的备课、说课、上课和评议活动。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的务实、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研氛围在教研组成员之间会形成一种新的精神气象,它慢慢渗透在教师的潜意识深处,显露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师的教研行为和价值取向,使教师获得心领神会的氛围感染和心理鼓舞。通过磨课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使与同事合作成为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职业习惯,同时随堂课的自发磨课活动也已成为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

       六、磨课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它的价值在于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成长;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它的成果应该是任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应该尽量使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诊断技术和信息平台。要使“磨课”成为有源之水,必须着力于建设一个丰富的信息平台。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而精心备课,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维个体,因她本身的独特性而具有自身性格、能力、好恶等情感的不同。因此,我们在磨课中应该注意因教师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是教育的悲哀。教育因个性而精彩。只有充分展现不同教师的个性,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精品课,才能形成绚丽多姿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流派。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到:磨课只是一种形式,如果不注重每个教师素质的提升,再磨也只能是磨人误教育。“磨课”需要的是一种“自我敞亮”,“道不同,争相为谋”是“磨课”倡导的基本原则,那种搞“一言堂”、“绝对权威”的假“磨课”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百家争鸣”和“知无不言”的研讨氛围中,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以最放松的心理、最自然的心态来袒露自己最真实的思想。也只有人人都充分参与了,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相互交流与对话,“磨课”活动才能让执教老师从根本上理解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使教学的优化得到保证。

       七、结束语

       确实,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周都要上七八节、十几节甚至更多的课,每节课都精雕细刻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在一个学期中、在二三年内、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甚至在一生中,能切切实实地磨好一节课,对于教学乃至对于人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反反复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却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流失,到最后面目全非,甚至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会破茧而出,这时,当你回头望时,你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被抛在了身后,自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便是磨课的魅力

       我们知道,随堂课养人,磨课炼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与反思之中,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如此“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山高水远,几多岁月曾虚度;来日方长,应将信念自砥磨。好课就是这样磨出来的,人生也是这样磨出来的。

第五篇:磨课

       磨课总结

       “磨课”,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综合体现,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

       参加磨课的每位老师都能认真积极地思考教学设计的缺失,向执教老师提出自己的教学修改建议。执教老师根据反馈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第一次修改;然后进行第一次试教,所有参与听课的教师都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执教教师上完课,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在讨论交流中大家的见解相互摩擦,思想相互碰撞,一方面挖掘课堂的亮点,另一方面亮出听课教师的观点和招数,促使上课的老师开拓思路,提升教学水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深刻地体会到团队的无穷力量魅力。我深刻地认识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我深刻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我们教师一次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与新课标对话的过程;是反复与同事交流的过程。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我们语文老师渐渐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