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的论文

第一篇:南水北调的论文

       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资料整理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 物流管理学号 1408100407姓名方媛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南水北调的提出以及过程

       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1972年,中国在汉江兴建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开发打下基础。

       1992年,江泽民提出要抓紧南水北调等跨世纪特大工程的兴建,南水北调的实施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经过广大科技工持续进行几十年的调研工作,在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调水的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2022年底举行的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了工程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22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22年主体工程完工,2022年汛后通水。自第三次建委会召开以来,一批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先后开工建设东线南四湖至东平湖段、济南市区段、刘老涧二站,中线天津干线、黄河北至漳河段以及黄河以南陶岔枢纽、湖北兴隆水利枢纽等工程24项,相当于前6年开工项目投资的总和。沿线各省市配套工程规划多数已经批复,北京、天津配套工程正全面建设。

       2022年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按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质量优、效益好、惠民生的放心工程。目前部分工程已经建成并持续发挥效益,中线京石段工程已累计向北京市应急调水7.75亿立方米。

       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确定的建设目标,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22年、2022年通水。截至2022年6月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两条线建设者共计8万多人,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土石方85869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设计总土石方量的64%;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1694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混凝土总量的44%。

       二、投资

       在规划的50年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总投资将达4860亿元人民币。2022年至2022年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近期阶段,总调水规

       模约200亿立方米;2022年至2030年为中期阶段,调水规模约增加168亿立方米,累计达到368亿立方米左右;2031年至2050年为远期阶段,年总调水规模约增加80亿立方米,累计达到448亿立方米左右。截至2022年底,南水北调工程累计下达投资1150亿。主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98亿元,占可研批复总投资的35%。2022年底,南水北调实现开工项目34项,共完成投资57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1376亿元,占已批可研投资的60%,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640亿元以上。

       三、移民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是继三峡库区移民之后,我国最大的移民工程。征地移民管理体制为“建委会领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

       与”。按照工程建设规划,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移民征地涉及搬迁人口约44万人,生产安置人口57万人。

       从2022年8月完成试点移民搬迁开始,至2022年5月,河南省16万多人的移民搬迁全部完成。2022年9月,湖北完成18.2万移民搬迁安置。至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34万多人的移民工作全部完成。

       为解决北中国缺水问题,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半个多世纪,建造丹江口库区工程,数十万移民为此搬迁安置。2022年实现丹江口水库的清水北送。

       2022年,干线征迁完成征地43万亩,搬迁人口1.3万人,生产安置6.1万人。截至2022年2月,累计征地85万亩,完成88%;累计搬迁人口7万人,完成74%;生产安置18万人,完成70%,满足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需要。

       南水北调具有四个工程:东线工程、中线工程、穿黄工程、西线工程

       1、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黄河,流经山东、河北至天津。输水主干线长1156公里;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输水线路长701公里。整条东线将于2022年建成通水。

       2、中线工程

       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总干线全长1267公里。

       3、穿黄工程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高、立交规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筑物,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一期工程设计流量为256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根据2022年6月份价格水平,核定工程总投资为31.37亿元

       4、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主要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五个“世界之最”

       ——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输水线路长,穿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广,效益巨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水利工程,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土石方开挖量17.8亿立方米,土石方填筑量6.2亿立方米,混凝土量6300万立方米。

       ——世界上供水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供水区域控制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5%。

       ——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总长度达5599公里。

       ——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供水规划区人口4.38亿人。仅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就有253个,直接受益人口达1.1亿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与非工程措施和中下游防洪工程相配合,可使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消除70余万人的洪水威胁。

       ——世界水利移民史上最大强度的移民搬迁。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因加高需搬迁移民34.5万人,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主要集中于2022年、2022年完成,其中2022年要完成19万人的搬迁安置,年度搬迁安置强度即搬迁安置人口在国内和世界上均创历史纪录,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

第二篇:论文-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概况及意义

       摘要: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工程,有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引水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经济 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概况工程意义

       South Overview and significance

       Abstract: South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project, there are three water diversion routes in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 is a vast scale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can improve the northern areas with severe water shortages, alleviate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northern regiontrends,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 overview of the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nd its significance.Keyword:SouthProject Overview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一、南水北调的概况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1.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自50年代初就有设想,1972年华北大旱后,水电部组织进行研究。二十多年来由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牵头,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与有关省市、部门协作做了大量勘测、设计、科研工作。1976年提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上报国务院,并进行初审。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水电部上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9月水利部会同有关省市共同审查并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和《甫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

       长江下游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m3,即使在特枯年也有6000多亿m3,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水源充沛,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规划中考虑了东线工程合理的最终规模,以2022年发展水平为目标的规划规模和在本世纪内把水调到华北的第一期工程规模。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2.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始于50年代初,40多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有关省市、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

       1994年元月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url]《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计委建议兴建此工程。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条件下,考虑2022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m3,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m3。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km2。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3.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二、南水北调的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国土整治的关键性工程,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系列因水资源短缺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个方面专家的反复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现在,该工程已开工在即,这是本世纪初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丰富,但人均拥有水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另外,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加剧了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我国幅员辽阔,降雨的时空分布和年内分配的差异,导致水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丰

       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七大河流总径流量的81%,人均水资源和亩均水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7.2%,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6。目前,北方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占全国的65%,GDP占全国的47.5%,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4。北方地区河流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现象日趋严重。联合国亚太经合会在《2000年亚太地区环境状况》的报告中,将我国的北方地区与中亚的里海盆地并列为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区。

       由于上述人均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特征,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和必须妥善处理的基本问题之一。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与前面的两步战略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要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地区协调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明显改善。

       目前,我国虽然已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在日渐突出,并呈继续恶化的趋势,表现在城乡和地区间经济增长速度和收入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步扩大。我国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大地域之间,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华北和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保障该地区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基本要求,必将有助于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鉴于我国南北之间的差异也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尽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也将有助于控制这种差异的扩大。同时,现代化还意味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意味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不仅严重制约了这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引发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事实表明,只有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才有可能为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才能使该地区满足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要求。当今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1992年世界环境首脑会议指出:“我们能够改变我们的发展途径,我们能够帮助那些需要

       改善生活的人们,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并为我们全体带来更为繁荣的未来。”这正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宏观意义之所在。

       总之,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可改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从根本上缓解这一地区长期资源性缺水的矛盾,对于控制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改善生态坏境质量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奇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战略环境影响研究初探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2,(11):58-60.[2] 汪秀丽中国的调水工程 [J] 水利电力科技,2022,30(1):32-36.[3] 汪林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对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J] 南水北调与水科技,2022,7(6):4-53.

第三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论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

       工程简介

       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同时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中线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始于50年代初,40多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有关省市、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1994年元月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计委建议兴建此工程。水量供水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2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工程布置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水源区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

       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60%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08.5亿立方米,考虑上游发展,预测2022年入库水量为385.4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利枢纽在已建成初期规模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坝顶高程从现在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设计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立方米,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

       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干流渠化工程兴隆或碾盘山枢纽,东荆河引江补水工程,改建或扩建部分闸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

       输水工程

       总干渠

       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

       总干渠自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千米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市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千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

       穿黄河工程

       总干渠在黄河流域规划的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和隧道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

       穿黄河隧道工程全长约7.2千米,设计输水能力500立方米/秒,采用两条内径8.5米园形断面隧道。

       进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22年2月30日开工,目前已经开工的中线北京石家庄段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建设7个单项工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自1952年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几代技术人员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中线工程的勘探、测量、规划与设计工作。1987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1991年对此报告进行了修订;1992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5年国家环保局审查并批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5~1998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分别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论证和审查,同时对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和不加高的多个方案进行了补充研究。新世纪伊始,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变化,长江委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再一次对中线工程规划进行了修订。

       截至2022年6月底,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589.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14.3亿元,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57.8亿元和256.4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1%和52%。

       规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70 m加高可以减少弃水,增加供水,改善供水过程,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但需要移民25万人。规划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工程大体上在2022年以前建成;后期进一步扩大引汉规模,年均调水量达到

       130亿立方米,工程预计在2030 年完成;远景从长江三峡调水。

       工程首先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利用新开的人工渠道(局部管道)输水。输水总干渠自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引水,在方城垭口穿江淮分水岭,从郑州西边的孤柏嘴处过黄河,之后大体平行于京广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北上至北京团城湖,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处分水至天津外环河。输水工程全长1421公里,其中引水渠首至北京长1267公里,天津干渠长154公里。输水工程与河流全部立交,北京段、天津段局部采用管涵。

       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将有效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主汛期防洪库容将由77亿立方米增加到110亿立方米,再遇1935年洪水,汉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不分洪,可以解除江汉平原的一大心腹之患。

       优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是适时供水调度安全可靠。丹江口水库具有巨大的调节能力,主汛期除保证防洪外,调节库容达98亿立方米,汛后达190亿立方米。总干渠两侧已建成大量的水库,可以承担“充蓄”调节和“补偿”调节的任务,另有瀑河水库作为“在线”调节水库。通过总干渠并采用已有成熟经验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和先进的调度管理手段,可确保供水调度安全可靠。

       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总干渠位于平原的西部,居高临下,控制范围广。与受水区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连接简单,供水调度灵活机动。

       三是具有丰富的水源后备。中线工程近期、后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视需要可以从长江三峡引水。

       技术

       为了减少移民数量,有的专家提出了丹江口水库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61m加高,解决汉江中下游防洪问题,所减少的北调水量,从三峡库区大宁河抽水补源的方案;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些专家,提出从长江三峡库区的支流小江抽水“入渭、济黄、北调”的设想。移民安置一直是影响中线工程决策的重大问题,总体规划认为中线的水源,历来都是先引汉后引江,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是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可在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不影响丹江口水库当前按照170 m正常蓄水位加高大坝。目前 所提的几种代表性方案,其工作深度无法与现在的东、中线比较,不能作为近期决策的依据。今后继续研究后,可以作为四横三纵总体布局的补充。经过反复研究,总体规划仍按丹江口水库大坝一次加高建设,移民分期分批安置。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工期中的控制性项目。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km处,总长19.30km。穿黄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穿黄隧洞长4.25km,双洞平行布置,隧洞内径7.0m,采用盾构法施工。该工程总投资31.37亿元,总工期为56个月,于2022年9月开工,计划2022年3月竣工。

       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它的重要作用必将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呈现出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

       中线工程对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同样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规划在汉江流域兴建的四大工程——汉江干流上的兴隆枢纽、从沙市到沙洋的引江济汉工程、对航运受影响的河段实

       施整治工程、对引水受影响的涵闸和泵站实施改造工程,不但将调水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引江济汉”工程使得兴隆以下河段枯水期流量显著加大,预计可以基本消除汉江发生曾严重威胁武汉等城市供水安全的春季“水华”现象。中线工程的总干渠不仅是一条“清水长廊”,也是一条“绿色长廊”。总干渠不经过崇山峻岭,施工条件优越,对环境的影响小。沿线河流均与总干渠立体交叉,可保证水质。同时,在丹江口水库水量充沛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水放入当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环境。此外,中线工程还将带动绿化、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近期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后期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著改善。

       经济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良好的经济工程。按2000年末价格计算,中线工程总投资约920亿元。这些投资的40%将转化为消费资金,这对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投资的乘数效应,中线工程的兴建,将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中线工程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中线工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结合水资源调配的公共特性,构建其建设与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建成后的良性运营。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机制运作、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原则,中线工程将成立“中线工程水源公司”和“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水源公司负责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卖水给供水公司;供水公司负责总干渠工程的建设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将水卖给分水口以下的用水户协会。社会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积极的社会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需移民30万人,这是工程建设最大的难点,但同时也是解决库区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居民生活贫困的重大机遇。据有关方面估计,即使不建中线工程,也需要将库周约10万人外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区脱贫的问题。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30万移民中的绝大多数外迁到居住和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将大大改善库周的生态环境,并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中线工程建成后,沿线城市居民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农民来说,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

       效益

       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立方米,增供农业30亿立方米。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

第四篇:南水北调

       招 标 人: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17号

       邮编:430071

       联 系 人:马荣辉

       电话:027-87221162

       传真:027-8722116

       4荆州港李埠港区一期综合码头工程

       目概况:荆州港李埠港区一期综合码头工程,新建停靠1000T级货船的件杂货泊位4个(结构满足3000DWT货船靠泊),年设计吞吐量为件杂货100万t,停靠1000T级货船的散货泊位2个,年设计吞吐量为散货90万t。建设相应的堆场、道路、仓库等生产、辅助生产建筑,配备相应的装卸、运输机械设备和供水、供电等设施。

       项目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长江中游沙市河段的筲箕子附近,地处长江子堤以北及荆江大堤南侧之间的河岸区,下距荆州长江大桥7公里,对应于荆江大堤桩号为K767 600~ K768 600之间的区域内。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拟建码头类别为平原二类码头,码头平台长300m,宽28m,平台排架间距为8m,共37跨,38榀排架;引桥共2座,引桥长分别为70m、54m,宽9.0m,与码头平台交接处设喇叭口,宽6m;抛石护桩总长400m

       招标人:荆州市渝海航运有限公司招标代理机构:达华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地址:荆州市荆州区通会桥路14号地址:武昌区珞狮北路2#樱花大厦A座22楼

       联系人:章宁联系人:郭鑫

       电话:0716-8463306电话:027-87652725-20邮编:430072

       传真:027-87652725-1

       4荆州港松滋港区车阳河综合码头工程2#、3#泊位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项目概况:荆州港松滋港区车阳河综合码头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1个3000吨级散货泊位和1个3000吨级通用泊位和2个3000吨级件杂泊位,年吞吐量为280万吨。

       项目建设地点:长江中游南岸松滋市车阳河下游

       荆州市沙市区便河西路8号楚天明珠4-1-60

       1仙桃市?r河镇孔家垸土地整理项目

       招标人: 仙桃市土地整理中心

       联系人: 李先生

       电话: 0728-3233209

       招标代理机构:湖北省成套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东湖西路湖北银行大厦7楼联系人:龚砚、何雄久

       联系人电话:027-87816666-8403/8401

       传真:027-87814667

第五篇: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作业改进

       A12环科 100104119 陆敬磊

       1.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水源70%从陕西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汇聚至汉江流向丹江口水库,[7]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白 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2.工程布置

       中线主体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一)水源区工程

       1.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 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60%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08.5亿立方米,考虑上游发展,预测2022年入库水量为385.4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利枢纽在已建成初期规模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坝顶高程从162米,加高至176.6米,设计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立方米,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正常蓄水位170米时,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370平方公里,据1992年调查,主要淹没实物指标为:人口:22.4万人 房屋:479.4万平方米 耕地:23.5万亩 工矿企业:120个(合乡镇企业),淹没固定资产原值1.2亿元。

       2.汉江手动阀中下游补偿工程 为免除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干流渠化工程兴隆或碾盘山枢纽,东荆河引江补水工程,改建或扩建部分闸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

       (二)输水工程

       1.总干渠 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总干渠自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公里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港高铁、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公里。天津干渠自河北徐水县西黑山村北总干渠上分水向东至天津西河闸,全长142公里。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2米,终点49.5米,全线自流,主要控制点水位、流量为:控制点或渠段 设计流量(立方米/秒)设计水位(黄海标高)(米)渠首~方城 630(加大800)147.2~137.8 过黄河 500 119.5~106.0 进河北 415 91.3 进北京 70 61.1 进玉渊潭 40 49.5 天津干渠 70 64.9~2.7黄河以南渠道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1/15000。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喷浆抹面等方式全断面衬砌,防渗减糙。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米到北京3.5米,底宽由5.6米~7米。总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已基本清楚。对所经膨胀土和黄土类渠段的渠坡稳定问题、饱和砂土段的震动液化问题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问题、通过煤矿区的压煤及采空区塌陷问题等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解决。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

       2.穿黄河工程 总干渠在黄河流域规划的郑州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和隧道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穿黄河隧道工程全长约7.2公里,设计输水能力500立方米/秒,采用两条内径8.5米圆形断面隧道。[10]

       (三)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土方开挖 6.0亿立方米; 石方开挖 0.6亿立方米; 土石方填筑 2.3亿立方米;混凝土1583万立方米; 衬砌水泥土 718万立方米;钢筋钢材70万吨; 永久占地 42.2万亩(含库区淹没23.5万亩)临时占地 11万亩 中线工程控制进度的主要因素是丹江口库区移民和总干渠工程中的穿黄河工程。穿黄河工程采用盾构机开挖,工期约需六年,并需考虑工程筹建期。按1993年底价格水平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约400亿元。

       3.积极意义

       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引用: 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南水北调 做好“水”文章

       素有“洪水走廊”、“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浪打浪”的洪湖水成为湖北鲜亮的印记。为了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水乡泽国,作为政策性银行的湖北农发行,创新多种信贷模式,做好“水”这篇大文章。截至8月底,全省农发行水利贷款余额达到47.9亿元。

       南水北调:为了一江清水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核心水源区,做好淹没区的移民安置配套设施建设、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等工作,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和水质安全的基础性工作。

       当记者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坝上第一县――郧县,在郧县污水处理厂看到从城区管网收集来的浑浊污水,在水泵的动力输送下,顺着指定的线路,沿格栅、沉淀池、生化处理池,一步步改变了颜色,从最后一道工序流出来的水,已经完全清澈透明。

       为了保护汉江水质,郧县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10月12日开始投资兴建,2009年11月27日投入联机试运行,2010年11月26日顺利通过湖北省环保厅的检查验收。

       郧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是一个吃饭财政。面对南水北调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环保民生工程,十堰市农发行发挥信贷引领和资金集聚效应,累计发放6.8亿元贷款,促成了全市环保项目融资目标的实现。到今年底,农发行支持的7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填埋场建成并投入运营,基本解决了南水北调污水处理难题,为“一江清水”设立了一道道“滤网’。

       林水共生:支持新型农村建设

       洪湖市属于典型的平原湖区,前些年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荒沟死渠水质严重污染,成为远近闻名的“血吸虫窝子”和“水窝子”。

       为了支持地方农田水利建设,农发行通过提供林权质押贷款的等优惠政策,主动联合当地民营造林企业——湖北昌兴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开创了“清沟洗淤、疏渠造林,林水结合、公司运营”的平原水网造林新模式。

       林水共生的模式即由公司按照水利部门的统一规划疏洗河道沟渠,并获得河渠两岸的造林权,由农发行向昌兴公司发放贷款6800万元,以两岸的林权作贷款抵押,以林木未来销售收益弥补通渠清淤、苗木管护、贷款本息等支出。

       林水共生使得昌兴公司近年投入的近亿元资金有了良好的回报,昌兴公司总经理胡兴江告诉记者,目前昌兴已清洗河渠400多条,总长1500多公里,造林500多万株,改善农田灌溉10多万亩,绿化县、乡村公路12条。企业在每公里沟渠两岸种植的5000株意杨,10年成材后可实现收入50万元,扣除全部支出后可创收25万元。此外,当地农民不仅能获得护林收入,而且能通过在林地中套种瓜种豆、在水渠中养鱼养鳖创收。

       创新模式:谋求“治水”方略

       实践表明,城镇基础设施光靠地方财政投资是不现实的。通过BOT或BT模式吸引民间资本,与政府一起投资于小城镇的公共设施建设,是当前加快包括污水处理、安全饮水在内的城镇公共设施建设的有效手段。

       湖北省农发行副行长吴亚平指出,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支持地方政府采取BOT或BT模式,通过企业行先期投资、银行贷款支持、政府逐年补贴的方式,加快县域城镇污水处理和安全饮水设施建设步伐,可以有效减轻地方政府投资的压力。

       黄陂区是武汉市的远城区之一。近年来当地政府计划通过BOT的模式引进武汉凯迪水务有限公司,对原有的水厂、输水管网进行改建、扩建。但由于地方资金不能到位,导致双方的合作迟迟不能实施。得知这一情况,当地农发行在充分落实风险保障措施的前提下,发放贷款3.8亿元,支持地方政府落实合作协议,加快项目实施进度。通过项目的实施,水厂的供水规模达到4万吨/天,修建管网达578.71公里,彻底解决了当地8个乡镇场、251行政村,20个社区,64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2022年09月29日16:30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4.负面影响

       一、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

       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三、因为2022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刘说。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河南省、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而安置地工作机会馈乏,有些人不得不计划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

       5.环境破坏

       1、“三线”同时引水,将导致整个长江流域的沿江生态发生难以估计的变化,不利于保护沿江现有生态。并有可能导致长江枯水期时航道的承载能力更低。其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已大大超乎中国“专家”们的理解范围。

       2、中线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共同作用,引起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环境的变化,将对武汉、湖北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3、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