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规划的意义重大

第一篇:新能源产业规划的意义重大

       新能源产业规划的意义重大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永恒的话题,但是在传统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新能源上。当下世界范围内能源供应紧张,所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很受各国的关注,但是近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能源需求下降,并对在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新能源产业造成了冲击,但是也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得不出台新能源产业规划,新能源产业规划出台首先是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加就业,其次是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在危机中蓄势,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国家出台新能源产业规划重点着眼于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调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结构。而中长期新能源产业规划则将从战略高度上制定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具体措施。

       在内容的制定上,新能源产业规划将更加宽泛。一方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还将包括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例如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电网等内容。

       新能源产业规划无疑将加大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目前新能源发展规划的总投资额只经过了初步测算,还没有最后审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投资力度肯定会大大超过原有的计划规模。其中,核电的投资将占据总投资额的很大比例。

       新能源产业规划对于国家能源结构来说意义十分重大:第一是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加就业;第二是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持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提升中国能源的国际竞争力。

       1.理论意义: 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集中了广西的大部分品牌企业,这些品牌企业都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 可以说柳州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后盾,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品牌的重要构筑部分。建设优秀的柳州企业文化,开展对柳州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将会对企业文化的理论建设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2.现实意义:

       ①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开拓的内在需要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鼓舞企业职工奋发工作的精神支柱。市场经济的发展离开了企业文化,就可能失去了智力支持 和精神动力,对企业来说,离开了企业文化,就不可能做到内有凝聚力,外有竞争力,企业就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因此,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开拓的内在要求。

       ②是打造知名企业,形成柳州名牌企业集群优势的需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知名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其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柳州在“十一五”期间要打造知名企业,形成柳州名牌企业集群优势,必须研究柳州企业文化的建设,建设具有柳州特色的柳州企业文化,从而推动柳州名牌企业集群优势的发展。③是提升柳州企业内涵塑造城市形象,全力打造”柳州创造"的城市品牌需要

       “柳州创造”战略,把“柳州创造”战略思想作为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柳州作为一个重工业城,更应把企业文化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把“柳州创造”的战略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品牌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因此说研究柳州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塑造城市形象,全力打造。”柳州创造”的城市品牌的需要。

       ④是我市率先实现工业化示范城市,实现“三个同步”,建设和谐柳州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柳州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全区工业化示范城市,实现“三个同步”,建设和谐柳州的“十一五”规划目标,要实现此目标,柳州必须结合我市工业城市的特点,从企业入手,建构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和谐柳州。因此说研究柳州企业文化建设是柳州率先实现全区工业示范城市,实现“三个同步”,建设和谐柳州的需要。

       目前从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仍存在如缺乏企业文化理论指导、企业提炼与升华文化的能力不足、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脱节等问题。因此,如何结合我市“十一五”规划及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企业的实际,探索建设具有柳州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随着广西泛北部湾的发展,柳州在整个广西的地位的变化,柳州“十一五”规划的出台,越来越突显出企业文化建设在柳州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突出柳州历史文化,构建和完善柳州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特选此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第二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新闻日期:2022-10-10 浏览次数:967

       国经贸资源〔2022〕1020号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尤其是对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用能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特制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的基础上,“九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初具规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取得长足进展。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初具规模。2000年底,全国从事太阳热水器研制、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的企业有1000多家,年生产量达610万平方米,产值超过60亿元;全国太阳热水器拥有量达26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太阳光伏电池组件的年生产能力达到5兆瓦,生产企业(含组装及销售企业)40余家,累计用量已超过15兆瓦。“九五”期间,我国大型并网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约为50%;到2000年底累计建成26个风电场,形成了34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使我国风力发电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国累计安装使用小型风力发电机19万多台,为解决西部无电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0年底,全国共建成近1000座工业废水和畜禽粪便沼气工程,形成了约6 亿立方米/年沼气生产能力。全国累计开发利用地热资源1300多处,其中地热采暖面积已逾1000万平方米;地热电站总机容量约30兆瓦。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太阳能技术方面,国产晶体硅电池效率达到了11?4%,比“八五”时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中,太阳热水器技术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其应用方式已由季节性、间歇式应用发展到全天候、连续性应用;中温集热器、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开发取得实质进展。在风力发电方面,我国自主开发的200?00千瓦级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0%;600千瓦机组样机的国产化率达到80%左右。我国具备了自行研制开发容量从100瓦到10千瓦的10多种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能力;还开发了一批风光、风柴联合发电系统。大中型工业沼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池技术应用不断拓展,已成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秸秆等生物质高效利用试点工程取得阶段性的进展。地热采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热泵等新技术的引进进一步提高了地热利用的价值。

       尽管“九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产业整体实力不强,市场竞争能力弱,一些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化发展面临技术、资金、市场、机制等各方面的障碍。

       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新兴产业,与常规能源技术相比,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一些原材料和产品国产化程度低,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水平。

       市场发育不成熟。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大多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地方保护、恶性竞争等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还不完全具备与常规能源进行竞争的能力。以风力发电为例,尽管“九五”期间风电场建设平均单位投资已由10000?0500元/千瓦下降到8000?500元/千瓦,但上网电价(含增值税)平均水平仍然在0.60?.70元/千瓦时之间,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融资渠道不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个新兴产业,资金短缺又缺乏融资机制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障碍,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融资渠道和探索各种融资方式。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要求提高能源效率,清洁使用化石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替代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已成为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重要措施。

       (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选择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西部地区不仅常规能源资源丰富,而且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也非常丰富。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在加强常规能源资源开发的同时,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方面,这不仅可以缓解西部边远地区能源短缺问题,逐步改变沿袭千百年的传统的用能方式和炊事方式,而且可以从源头上改善生态环境,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加入WTO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竞争和挑战。由于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仍然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面对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太阳能光伏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仅相对于国际八十年代水平,客观上处于劣势。面对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强宏观引导,培育和规范

       市场,逐步实现企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技术国产化、市场规范化,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

       2022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含小水电和生物质能传统利用)年开发利用量达到13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近1000万吨碳的温室气体及60多万吨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为130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约500?00万人口)解决无电问题,提供近20万个就业岗位。

       2022年全国太阳热水器年生产能力达1100万平方米,拥有量约6400万平方米;形成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全国太阳光伏电池年生产能力达到15兆瓦,形成应用器件配套齐全的太阳光伏产业,累计拥有量达到53兆瓦。2022年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形成约15?0万千瓦的设备制造能力,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2022年地热采暖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工业有机废水和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及生物质气化工程等高效利用方式形成近20亿立方米的燃气供应能力。

       四、发展重点

       太阳能光热利用 重点发展热管型平板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的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闷晒热水器以及太阳热水系统的应用软件和硬件;研究和开发太阳能热利用、采暖、空调等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推广太阳光伏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 开发600千瓦级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开发无齿轮箱、多级低速发电机、变速恒频等新型风力发电机组;提高10千瓦以下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广风/光互补、风/柴互补和风/光/柴联合供电系统。

       生物质能高效利用 重点发展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高浓度工农业有机废水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提高沼气专用设备技术水平。加快开发生物质型煤和高效直接燃烧设备的开发利用。

       地热利用 加快地热回灌技术的研究,地热利用设备生产和成套设备技术开发。加快地热源热泵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提高设备国产化程度。

       五、对策与措施

       (一)研究制定鼓励发展的政策

       研究制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和发电上网的鼓励政策,通过有效的政策激励,拉动市场有效需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开发和产业化建设。

       (二)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

       围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加快科技开发,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和规

       格,降低成本,形成一批用户信得过、国内外有较高信誉的名牌产品;组织重大技术示范,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提高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和设备制造的能力。

       (三)组织实施示范工程

       组织实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积极引导太阳热水器生产企业参与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太阳热水器作为建筑构件制造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扩大应用领域。

       继续实施风电设备国产化示范工程。选择资源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的风电场,建设10万千瓦级示范风电场;支持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设备及零部件。通过国产化示范工程降低设备造价,使风电场初始投资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组织实施蔗渣热电联产技术商业化示范工程和生物质发电上网商业化示范工程。

       (四)积极培育和规范市场

       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制定和修订有关产品和零部件的国家标准,包括产品性能、试验方法和能效标准以及系统的安装、设计等国家标准。

       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质量保证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质量控制体系。组织开展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及零部件的检测、认证工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太阳光伏系统及部件的质量检测体系。

       建立产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实施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质量监理和评审制度,鼓励发展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中介服务。

       (五)加大宣传、培训和信息传播的力度

       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党和政府对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针、政策。对从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加强信息交流,支持建立一些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信息网站,通过信息传播,引导产业发展。

       (六)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利用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政府的资金和技术,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

第三篇:新能源产业报告

       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 文 件 之 二十二

       玉门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2022年3月21日在玉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玉门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宋 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玉门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酒泉市委“两抓整推”战略部署,按照市委“两推六抓一加强”的总体工作思路,抢抓国家建设世界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攻坚克难,真抓实干,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培育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接续产业,有力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截止2022年底,全市风电装机累计达到170万千瓦,2022、2022两年完成风电装机是前12年总量的4.5倍。风电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上缴税金7344万元,吸纳和带动就业5600余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5%。2022年,我市被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授予“国家绿色能源

       示范县”称号,入选“2022中国地方低碳政府榜样”,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

       (一)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和石油、煤炭资源的日趋减少,特别是2022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大力发展以风能、太阳能、水能为主的低碳经济,已成为能源革命的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和原煤储量只能使用5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4%,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国际石油价格高涨的外部环境,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国家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必然选择。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我市列为全国六大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重点开发区域之一;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把建设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实施;酒泉市委也适时作出了“两抓整推”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重点抓风电,统筹推进新能源“6 2”产业集群发展,为加快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形成了“一油独大”、过度单一的产业结构,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亟待培育接续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22年,我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争取到国家财力性补助资金2.05亿元,主要用于培育接续产业,同时国家将财力补助政策延续到2022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的《玉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中,明确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市资源型城市转

       年底,我市风电装机累计达到108.6万千瓦,成为名符其实的百万千瓦风电基地。2022年6月,我市风电装机累计达到151万千瓦,提前半年完成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玉门建设任务。2022年8月,省发改委批准我市实施51万千瓦大型风机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我市将拥有300千瓦、600千瓦、850千瓦、1兆瓦、1.5兆瓦、2兆瓦、2.5兆瓦、3兆瓦、5兆瓦等9个国内所有型号的风电机组,有望建成世界风机博览园。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我市风电产业发展规划,到2022年全市风电装机达到600万千瓦,累计可完成投资540亿元,满负荷运行后,年发电138亿度,可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税收7.68亿元,吸纳和带动就业1.5万人;与同等规模火电相比,年节约标准煤7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60万吨。2022年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其中新能源产业投资占到70%以上,新能源产业发展,带动了建筑建材、交通运输、三产服务、劳动就业等相关产业全面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拉动了经济持续增长。我市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省、市领导多次到玉门视察、指导,国内主流媒体对玉门风电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各界人士频繁前来参观考察,极大地提升了玉门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

       二、近年来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超常规的举措,创奇迹的魄力,战天斗地的

       规模开发的攻坚战。面对风电建设任务重、工期短、设备供应紧张等实际困难,先后多次赴北京、上兰州、走四川,督促风电企业总部加快进度,协调华锐、东汽、金风等装备制造企业和钢材生产企业,加快风机的主机、叶片、塔筒等材料供货;组织各风电企业,顶风雪、冒严寒,搭帐篷、架火炉,赶工期、抢进度,不仅创造了在零下20摄氏度浇筑混凝土的施工纪录,而且保证了工程质量,被誉为“酒泉奇迹”。特别是为全面完成大型风机示范风电场建设任务,我们凝聚各方力量,克服技术参数不全、设计无标准、原材料不配套等重重困难,多方协调,昼夜奋战,合力攻坚,开创了国内陆上大型风机尤其是3兆瓦、5兆瓦风机建设的先例。

       (三)全力争取,扩大了风电项目建设份额。我们坚持把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规划份额作为风电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2022年以来,针对我市在酒泉风电基地一、二期规划中份额较少的实际,我们不甘落后,千方百计积极争取扩大份额,组织专门力量,先后数次赴北京、上兰州,在规划外又争取到华电黑崖子、洁源玉新2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51万千瓦大型风机示范项目,确保了风电产业的持续开发。积极开发境内优质风场资源,我市与中核集团四○四厂共同向国家和省上反复汇报争取,合作开发建设100万千瓦风电场,其中5万千瓦已开工建设,实现了我市与四○四厂在经济合作上的历史性突破;通过与十四号基地积极协商洽谈和实地勘测,经过三年不懈努力,调整臵换风电建设用地132平方公里,可新增装机60万千瓦,进一步拓展了风电建设空间。

       源建设,大唐八○三电厂2×30万千瓦“上大压小”火电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国网能源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通过西北电网公司预可研评审,大唐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进入预可研评审阶段,玉门油田2×30万千瓦“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项目得到中石油集团公司支持。水能资源有序开发。充分挖掘疏勒河流域水能开发潜力,累计建成水电站22座,总装机容量达12.3万千瓦。同时,邀请西勘院专家组对装机12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先后进行了4次现场勘查和论证,完成了项目选址。电网建设配套跟进。坚持以风电促网架,积极协调争取电网建设,总投资170亿元的甘肃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实现了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的联通,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550万千瓦电力全部上网外送。同时,建成10个110千伏变电站和玉门镇、昌马两个330千伏升压站。装备制造产业逐步壮大。围绕风电开发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引进建设塔筒、法兰、轮毂等装备制造项目,先后建成北车集团、锦辉长城、宁夏银光等5家风机塔筒及配件加工企业,实现了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的突破,形成了年加工风机塔筒1500套、风电零配件5万件的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吸纳就业1200余人。围绕风电旅游资源开发,编制了玉门风电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总投资4397万元、总长48公里的风光大道,一期工程22公里建成通车,二期工程正在实施,风机博览园、风光博物馆正在规划和开展前期工作。

       各位代表,在多年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充分肯定,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发扬。第一,必须抢抓发展机遇,规模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抢

       城市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子。第五,必须发扬“铁人精神”,攻坚克难大干快上。面对风电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针对工期紧、难度大、实验示范项目无先例的实际,我们顶着压力,迎难而上,持续开展“攻风电、战百万”行动,大力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企业苦干”的三苦精神,战严寒、斗风雪,重点突破、合力攻坚,两年新增风电装机140万千瓦,推动了玉门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

       各位代表,发展令人振奋,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酒泉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和风电建设者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省属驻玉各单位、各风电企业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玉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新能源产业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前期经费投入不足,测风工作滞后,导致我市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二期项目中规划份额少于周边县市,影响了我市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电网仍然是制约今后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酒泉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仅能保证一期550万千瓦的电力上网外送,还远远不能满足二期工程电力输出需要,加之我市地处甘肃电网末端,高载能产业少,富集电力不能就地消纳,亟需建设正负8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争取电力就地消纳政策。

       0

       署,把发展新能源产业、打造能源大省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实施,将我市作为“西翼”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凸显了玉门的资源和产业优势,为我市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酒泉市作为甘肃“西翼”新能源基地的龙头,规划到“十二五”末风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二期800万千瓦项目已确定建设业主即将全面实施,三期项目甘肃省水电设计院已完成现场踏勘,正在编制规划,我市争取600万千瓦列入三期规划,后期开发建设的潜力非常巨大。甘肃750千伏电网工程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点对点直流输变电工程,省、市正在和湖南省洽谈,酒泉市规划建设“一区两园四基地”,加快发展高载能产业,将有效解决电力输出“瓶颈”和就地消纳问题,为我市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3家风机设备制造企业入驻酒泉工业园区,为大规模开发风电提供了设备保障。我市作为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主战场之一,经过一期工程和大型风机项目的实践探索,为今后大规模开发风电积累了成功经验;在风电的牵引带动下,光电、调峰电源、水电等产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使我市具备了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找准在省、市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续写玉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酒泉市委“两抓整推”战略部署,按照市委“两推六抓一加强”的工作思路,围绕“五翻番三突破一提高”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和“三城一示

       电网接入、建设资金、塔筒制造、设备运输等突出问题,督促风电企业集中力量,加快进度,力争早日完成大型风机项目建设任务。加快实施酒泉风电基地二期120万千瓦风电建设项目,确保年内完成80万千瓦建设任务,同时积极争取试验示范风机项目,进一步扩大风电建设规模。启动实施风电旅游规划,完成风光大道二期26公里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甘肃风电产业摇篮”这一品牌,发挥我市风机型号多的优势,加快世界风机博览园建设进度,全面提升风电旅游产业开发建设水平。

       (三)联动开发,统筹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坚持以风电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光电、水电、调峰电源、配套电网和装备制造产业协调发展,互补开发。积极实施光电项目建设,创新光电开发模式,争取中节能公司9兆瓦风光互补项目开工建设,河南昆仑太阳能公司和甘肃汇能公司两个9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得到省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完成大唐八○三电厂10兆瓦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建设任务,实现光电项目建设“零突破”。同步推进调峰电源建设,按照调峰电源与风电建设基本同步、基本匹配的要求,开工建设投资29亿元的大唐八○三电厂2×30万千瓦“上大压小”火电项目,积极开展国网能源2×100万千瓦火电、大唐2×100万千瓦火电和玉门油田2×30万千瓦“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列入甘肃省“十二五”规划。加快开发水能资源,完成昌马新总干渠等7个水电站建设任务,新增水电装机10万千瓦,累计达到22万千瓦;完成玉门昌马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地质勘测、环境评测、项目初可研等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和省上调峰电源规划。着力加快电网工程建设,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协助企业争取风电、光电、水电等上网电价调节权、并网优先调度权、电量全额收购等政策,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风劲扬帆正当时,砥砺奋进谱新篇。回顾过去,我们成果丰硕;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乘风而上,借光发展,全力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新能源产业发展

       (1)新能源产业

       【产业发展前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能源需求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为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同时也为了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政府正研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22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到2022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在2022年被提升到战略新兴产业的地位;“十二五”期间,中国把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国务院2022年初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各地方也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湘潭高新区新能源装备基地是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风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太阳能装备、机电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到2022年,园区集聚相关企业27家,实现工业产值111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20.1%,成为长株潭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产业。高新区在新能源产业的科技研发方面,有着深厚的实力。科技部确立的“兆瓦级风电产业化基地”、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科技部“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中心,近几年来先后落户湘潭高新区。以湘电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成为湖南发展速度快、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

       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的主导产品是风电装备,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湘电风能为代表的风电整机企业和以湘潭电机、铁姆肯、世通电气等为代表的风电装备关键零部件企业。风电装备制造在国内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湘电风能在行业里排名第四,2022年有望上升为行业第三。

       技术发展方面。2022年湘潭高新区风能产业重点发展了直驱风力发电机、变流器、复合材料、轴承、变桨偏航系统等5大领域的新技术。兆瓦级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整机、直驱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异步双馈风力发电机等初具规模,特别是2兆瓦以上风机产能及配套能力全国第一,整机设备国产化已达到85%。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风电装备制造虽然初步形成了以湘电风能为龙头的产业链,但与国内外龙头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人才流失率高、融资难、本地配套率低、物流成本较高、政企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要加大力度解决。同时要通过协同创新,实现风电装备产业的更大技术突破,在风电装备技术前沿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支持发展光热、光伏、生物质能以及核电配套产业。太阳能方面,支持建设太阳能多晶硅光伏产品生产线;生物质能产业方面,推进秸秆、稻壳、玉米棒、木屑等转化成生物质燃气后本土利用;核电配套产业方面,支持核电配套产业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的突破,支持研发核电站主泵轴承与推广应用。做强优化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并促进新能源产业间融合发展。

第五篇:太阳能发电产业多元化发展意义重大

       太阳能发电产业多元化发展意义重大 时间:2022-09-08 09:55:49来源::

       从地区资源禀赋条件看,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禀赋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地区适用于不同技术水平、不同规模的太阳能发电设施。比如,在西北地区发展大规模发电站更经济,而在东南地区发展小规模更合适。从技术上看,扶持产业多元化发展,可以引进、研发和储备大量多元化的太阳能技术,有助于实现产业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的发展应用。经济发展潜力上,作为未来新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太阳能发电产业多元的发展格局,将带动更多领域产业发展,极大提升经济增长的空间。

       当前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主要集中在大型规模光伏发电产业的建设上,“十一五”期间,在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下,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新建起一批规模化的光伏发电站。然而,除了光伏外,西北地区也在发展大型风电,同时煤炭、天然气等就地转化发电也将发展起来,届时大量电力由西向东运输,将极大加重“西电东送”电网的输电压力。另外,长距离电力调运,也会引起运输、变电等成本上涨。最重要的,从国家安全考虑,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过分依靠“西电东送”将存在安全问题,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战争,威胁很大。因此,因地制宜地加快推进华东、华南等地区小规模、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建设,将极大减少对西北地区电力依赖。

       可见,此次《规划》出台,恰恰是对当前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方向的修正,这无疑将极大鼓励产业从单一大规模电站模式向多元分布式,从单一光伏向光伏、光热双项并举发展。这一规划的出台,也将被看成是中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化升级的一个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