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第一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八五”期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改善型转变,不仅经济效益改善,而且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改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我们希望经济增长率是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呈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与经济稳定的“稳定器”。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与贸易衰退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中国和印度避免了这种情形。

       虽然我国在稳步发展中,但是也存在了不少问题。首先,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面临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这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安抚好失业人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大规模结构调整和失业,国家大量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结构改革成本,购买社会稳定。其次,“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而农民无法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主要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要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则必需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有可能富裕农民。

       我国有着很强的发展前景,首先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们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其次,投资与消费关系应当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影响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的空间。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第三,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目标,也是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鲜明标志。这两个目标一旦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第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应当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一步转变,有可能具备比过去更为有利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

       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应当使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较大增强。第五,人力资源应当得到更好开发。在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规模的前提下,应当把提高人口素质,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充裕的优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领域的战略重点。第六,社会和谐程度应当有较大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应当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有限目标,在现有物质基础上,重点应是调整公共资源配置方向。首先,应当使农村现有的贫困人口实现温饱,建立起有效的返贫应对机制。其次,及早建立适应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比较健全的养老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并逐步提高养老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再次,中等收入阶层应当明显扩大,调节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手段应当逐步健全起来。最后,需要对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和呼声进行有效的化解和适当的疏导,使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都能享有平等的表达意愿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

第二篇: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前景展望

       摘要: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截至2022年,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真正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必须探讨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发现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相关对策,使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有所发展。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弱势群体、体制、对策

       一、残疾人事业及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意义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等。

       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固有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制度的国家,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阶段来说,它都是回避不了的、不容忽视的,是涉及相当数量人群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生活、教育、康复和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全面的法律规定,为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排斥,构建残疾人社会安全网,这对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权、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身有残疾的社会成员,在失业、失学、失去抚养人或赡养人、年老、疾病、失去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足够的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特定保护性的援助制度,属于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在社会保障对象中,他们又是一种特定的保障对象,需要采取特定的保障措施。从具体内容上看,残疾人社会保障主要包括残疾人的就业保障、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康复保障、环境及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我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着变化。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对象,其范围已由城市残疾人扩展到农村残疾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项目,其内容已由单一的生活救济逐渐拓宽为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医疗康复等综合保障。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1300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近4万名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100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通过扶贫开发解决了温饱;残疾人素质普遍提高,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我国的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进展,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商场、医院、宾馆、影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等公共建筑场所及居民住宅设置和改建了一大批坡道、盲道、扶手、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无障碍设施,12个城市开展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创建活动;不少电视台开办了电视手语新闻栏目,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加配了字幕。全国已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5万余个,社会各界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环境逐渐形成。

       综观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及发展现状,可以看到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迅猛的发展。残疾人社会的地位、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价值观上,也已经由收养救济残疾人向充分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转化,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已被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虽已取得了可喜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广大残疾人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残疾人社会保障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且保障的供需矛盾突出

       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且严重滞后,资金投入少,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保障体系,这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需缺口很大,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就业、康复、教育、参与社会等方面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状况仍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在拉大,甚至有相当多的残疾人还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这些情况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欠账过多,体系不完整,现有残疾人社会保障犹如杯水车薪,导致残疾人社会保障在供给与需求上的矛盾突出。

       2、缺乏城乡一体化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在2022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中,我国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占75.04%。调查表明,大多数残疾人生活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残疾比例高,残疾人口多。受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严重落后于城市。目前全国农村残疾人群体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数量大,绝大多数残疾人在农村;二是贫困残疾人比重高,我国贫困残疾人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三是向城镇转移困难,由于自身残疾的影响以及外界环境的障碍,农村残疾人很难象其他人一样进城务工,改变其生活状态。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严重缺失,这样情况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

       3、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我国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的特殊支持的力度不够,残疾人保障过分依赖。社会支持体系由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构成,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政府的直接性干预行为。非正式社会支持包括以慈善组织、残疾人组织、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和志愿服务构成的群体支持和以血缘、亲缘、业缘、地缘和友情缘为基础的个体支持。对残疾人来说,政府支持、群体支持和个体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这一特殊困难的社会阶层提供基本的生存环境,帮助他们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在目前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血缘和亲缘关系所提供的个体支持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主要力量,而政府支持和群体支持力量较弱,效果不显著。目前农村残疾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收入太低,其次是生产资料及劳动力的匮乏,还有看病及子女上学的花费太大。不论是经济困难还是劳动力短缺,农村残疾人的首选求助对象都是亲戚。我国农村残疾人家庭掌握的社会资源极少,获取财富的机会远远小于健全人家庭,其经济能力往往非常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脆弱,残疾人家庭往往是当地农村经济条件最差或较差的家庭,长期缺乏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有力支持,家庭支持系统独木难支,难以应付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这也成为我国农村残疾人长期沦为社会底层,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健全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歧视残疾人的现象仍然存在,人道主义基础还相对薄弱。

       4、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滞后,实施机制不健全,实际成效不明显。

       我国目前已经建有一套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它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为基本法律,包括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相关法律法规和扶助残疾人的规定等近四十部法律法规,涉及残疾人生活、劳动、教育婚姻、权益保护、收养、继承、保险等诸多领域。虽然这些法律条款中作了一些特殊规定,但很多法律原则性太强,并没有系统有效的实施办法;而且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足,只是停留在人道主义帮助的层面上,仅仅在道德和舆论上受到社会的监督,并没有严格的实施制度来保证。因此,要使保障残疾人的利益得到真正的保障,必须完善残疾人保障法制建设,保证实施成效。

       我国现行残疾人社会保障所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我国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革和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由此可见,我国残疾人事业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这是由多方因素引起:政府责任缺失,家庭承担残疾人保障的主要责任;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起步晚、水平低;政府和社会缺乏对残疾人的特殊支持;公众的观念陈腐。要完善各项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与组织,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响应与积极参与。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应侧重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是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要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的政府补贴,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尤其是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逐步将残疾人急需的康复医疗项目纳入社会保障支付范围。要大力发展残疾人福利,逐步将残疾人特殊的迫切需求纳入福利保障范围,提高残疾人福利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要逐步提高对低收入残疾人的专项生活救助,大力开展对0-6岁残疾儿童免费的抢救性康复;对重度残疾人配备基本型辅助器具、残疾人家居环境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日间照料、护理与居家托养给予政府补贴。要着力发展重度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

       2、是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更加公平、更

       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加快制定、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服务、技术和绩效考核标准,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发展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无障碍、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不断扩大残疾人享有服务的覆盖面,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带动残 疾人服务业加快发展。

       3、是要建立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等经费通过各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同时,通过社会捐助及个人与单位负担等多渠道筹集经费。要加强机构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严格行业管理。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是要统筹城乡和区域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优先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就学、就医等迫切服务与保障需求;中部地区要加快建设与发展,缩小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东部地区要全面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保障和服务的能力、水平与残疾人的需求相适应,并率先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

       规范化。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大力支持、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服务设施,构建以新农合、新农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危房改造政策和其他救助为基础,以农村残疾人就业与扶贫服务为重点,统筹残疾人医疗、康复、教育、就业、住房、文化、权益维护等内容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格局,推进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一体化和 服务均等化。

       5、是要加强对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要加强基础性调查研究工作,学习各社会发展领域以及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探索更加适应我国国情的制度安排和服务模式,使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能够既融于国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大局,又能真正惠及有特殊困难和需要的残疾人,最终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残疾人带来更多和更长久的福祉。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新残疾人观,残疾人社会保障才能更好发展,达到社会保障的公平、正义、共享。

       四、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前景展望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近日已经国务院同意并批转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共分四个部分:残疾人事业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和指导原则;“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纲要的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纲要指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1、1300万残疾人将得到不同程度康复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帮助13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组织供应500万件各类辅助器具,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康复服务需求设立康复室,将实施0至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2、1000万农村残疾人将受到扶持

       “十二五”时期,将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我国将完善贫困残疾人口的识别机制,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范围。同时,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培训,为1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合理设置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培训项目,使经过培训的残疾人至少掌握1至2门实用增收技术。3、200万人次将获托养服务补助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初步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200万人次补助。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建立健全以省级或省会城市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我国还将大力发展居家托养服务。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家庭邻里等力量,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生活和职业能力培训、精神慰藉、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免费教育

       我国将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根据纲要,“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把残疾人义务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并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

       1、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2、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3、郑功成,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宏观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

       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J]中国残疾人,2022(6)

       5、张琪 吴江等著.中国残疾人就业与保障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22

第三篇: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今今天研讨的题目是“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我想从四个方面来展开:一是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二是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三是大港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四是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展望。

       一、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一)国际经济形势

       1、世界经济出现良好的复苏势头。在过去几年中,世界经济相继受到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进入了持续的低迷期。

       2022年和2022年,世界经济分别增长了2.4%和3%;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面陷入衰退之中。但是从2022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回升到3.2,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复苏,据国际货币资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4.5。资料:(1)美国经济出现强劲回升势头。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各大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走强,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先前预测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调高了对今年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预计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为4.6,比原先的预测高了0.7个百分点。(2)欧洲经济有望回升。去年前两个季度,欧洲经济全面恶化,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相继出现了负增长。去年第三季度德国经济开始好转,2022年全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仅为0.5。与美国相比,欧洲经济复苏比较缓慢,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率达到2。(3)日本经济出现明显好转。日本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2022年、2022年日本经济持续两年实现增长,2022年增长率达到2。日本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出口的增长,特别是对中国出口的增长。由于日本经济结构问题还相当严重,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将有所下降,增长率回落到1.4左右。(4)亚洲经济成为世界亮点。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2022年经济增长达到6.3%,超出世界经济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今年预计仍将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

       2、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国际资本流动也更加活跃,并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短期投机性资本活跃,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流动周期缩短;二是高技术资本剩余增加,跨国公司资本向外扩张的要求增加;三是资本流入的技术用途(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对新兴产业投资)增加,也就是技术资本投资扩张加快;四是在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并购资本流入份额增加,股权投资规模扩大,但在前期快速增长后会面临短期调整;五是流入发达国家的资本有所减少,更多国际资本正在加快流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和越南等)和地区;从区域分布上看,国际资本流入亚洲地区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主要是那些市场容量和潜在需求比较大的经济体。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变化看,未来几年国际资本有可能增加对发展中经济和发展中地区流动,特别是向那些正在采取较大开放政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流动。因此,从总体上看,今后国际资本流动对发展中经济更为有利,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面临新机遇。“入世”后的中国经济充满活力,投资和贸易环境快速改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高于美国,这会促使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到这个地方来投资、做贸易。最近两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加速,充分说明外商看好中国这个市场。据商务部统计,2022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万家,比去年增长20.22;合同外资金额1150.70亿美元,同比增长39.0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截止到2022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3万个,合同外资金额9431.3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14.71亿美元。

       (二)国内经济形势

       1、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一直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的困难。经过多年的努力,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有利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逐步成熟起来,内需特别是投资需求,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去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高达9.9%,预示着新的一轮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的到来。虽然遭到了“非典”的严重袭击,去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仍然达到9.1,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排在世界第6位。我国经济之所以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权威机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少有的“三大周期”重叠。一是中国制造----国际投资与出口周期,进一步促进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城市化---投资与消费周期,以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催生的投资动力将不断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三是新兴消费品---消费周期,以汽车、住房、通讯产品为主导的一批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大周期重叠,同时作用于我国经济,必然会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步入高速增长期,而且这种增长是市场自身驱动形成的具有长期的持续性。(2)我国的经济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从经济总量上看,我国经济总量虽然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在世界排位是140位左右。从产业结构方面看,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较高,美国在70以上,英法德日等国均在60以上,而我国只有33左右,增长空间较大。(3)市场活力对经济的推动会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出现转型,形成了政府主导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的新格局。民间投资将明显加快,住房、汽

       车、通讯、旅游等消费热点将持续升温。(4)经济增长的体制条件进一步改善。随着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逐步落实,改革将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非公经济将焕发更大生机。(5)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作用会进一步显现。我国入世将从摸索期进入适应期,与国际经济融合、接轨的步伐加快,从而加速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转移。所以说在今后几年,我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

       2、中国吸引外资正进入一个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政府按国际规则修改一系列法规,为外资更好地进入中国提供了方便。最近商务部将出台八项投资新政策措施:一是健全吸收外资法律法规体系,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统一性,提高政策透明度。二是正确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外资投资结构。三是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开展技术创新。四是有步骤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五是积极吸收外资参与中国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六是继续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的政策。七是积极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出口,发展国内配套产业。八是积极探索以购并方式吸收外资、拓宽外商投资的方式。要求达到外资与国内经济发展实现“四个结合”。即:(1)吸收外资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效益相结合;(2)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相结合;(3)与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相结合;(4)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相结合。目前,外资已经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数据显示,2022年,在全球投资锐减的情况下,中国实际利用外资527亿美元,居全球首位。2022年继续在受“非典”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实际利用外资仍然达到535亿元,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据统计,目前在我国投产的外资企业达23万家,外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4,在出口最多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两大行业中,外资出口比例分别高达68和85。另有数据表明,目前外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27,产值占29。中国吸引外资税收占工商税收总额的百分之20.5,是所有税收中增长最快的。外资企业也为中国2300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可以说,外资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今后,这一支柱的比重还要更大,领域还要更广,形式还要更多样。近年来跨国企业在华设立了四百多家研发中心,产业链逐渐向国内延伸,产业聚集效应正在形成。(三)天津市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总量规模仍然较小。2022年,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非典疫情冲击、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市经济取得显著成绩。202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38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874元,折合3126美元,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天津市GDP增幅比北京高4个百分点,比上海高3个百分点。但是总量仅为北京的2/3,为上海的1/3;财政收入450亿元,比北京少142亿元,相当于上海的1/6。工业增势强劲,重工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动力。2022年工业完成增加值1027.79亿元,增长20.1;完成工业总产值4049.61亿元,增长26.1。工业增长速度高于上海、北京等市。总量与北京持平,相当于上海的1/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扩张。全社会投资1046亿元,增长29,增幅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远远超过上海

       12、北京18.9的增幅。但投资总额为北京的1/2,上海的2/5。

       2、外向型经济成为拉动天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利用外资保持较高增幅。全年累计新批三资企业941家,增长15.3;合同外资金额35.13亿美元,增长74.3;实际到位16.33亿美元,增长62.9。制造业招商引资占主导地位,合同外资额21.54亿美元,增长94.7,占全部合同外资额的61.3。服务业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合同外资额13.28亿美元,增长48.6。来自日本、意大利、新加坡、德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合同外资额分别增长1~4.5倍。外商企业增资踊跃,全市增资企业达到382家,增资总额10.95亿美元,其中外方增资额9.23亿美元。与北京、上海相比,利用外资的增幅大大高于北京和上海,但是在利用外资规模上仍然有较大差距。合同利用外资额超过北京、但只相当于上海的1/3,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北京低5亿美元,相当于上海的2/7。

       3、滨海新区的地位更加突出。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滨海新区已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积聚了强大的发展后劲。全年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70亿元,增长20,占全市的40。实现工业总产值2133.21亿元,增长3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4.08亿元,增长65.2,占全市的45;外贸出口89.87亿美元,增长24.8,占全市外贸出口的62.5;合同外资金额24.46亿美元,增长58.2,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69.6。天津开发区综合指标在全国开发区排名第一,天津保税区四项主要指标名列全国保税区之冠。天津港的发展尤为迅速,港口吞吐量达到1.62亿吨,增长25.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01.5万标准箱,增长25.2。

       4、2022年全市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快。2022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起始之年,发展速度将更快。主要原因是:一是2022年我市圆满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持续、快速增长阶段,工业化进程将明显提速,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居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富裕型阶段。二是五大战略举措已全面启动,随着各项建设的全面展开,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促进作用会继续显现。以汽车、信息通信产品和住房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热点已经形成,对经济发展正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三是新一轮对外开发的高潮已经来临。我市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外开放的基础,滨海新区开发的龙头地位已经形成,港口的集散功能、开发区的加工制造功能、保税区的自由贸易功能都将得到充分发挥。市里正在制定我市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根据意见精神,我市到2022年直接利用外资将保持年均30的增长速度,外贸出口保持年均50的增长速度。综合以上分析,根据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预计2022年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二、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近几来,大港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目标,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区国民经济整体上保持持续、快速、稳健的运行态势。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53.6亿元,比2000年增长65,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全区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区属生产总值完成53.2亿元,比2000年增长75,年均增长23。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完成工业总产值4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较快增长。生产化学纤维25.6万吨,增长35.2;乙烯23万吨,增长8.1,原油421万吨,增长6.9;原油加工量710万吨,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为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投资项目211个,投资总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6253元,比上年增加574元,同比增长1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0元,比上年增加1362元,同比增长12。全区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21269元,比上年增加3110元,增长17.13。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22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6852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6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735人,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额达271万元。养老、医疗保险统筹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加医疗保险统筹人员7.7万人,比上年增加3千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人员达14.6万人。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垃圾处理场三期工程、污排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2022年,新建园林绿地39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2,人均公共绿地38.5平方米。城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3.2平方米。开展农村楼房化和“村村通”工程建设。

       (三)外向型经济逐步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准外资项目23个,合同利用外资(新口径下同)911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1;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增长36。内联引资成绩显著。全年引进内联项目132个,引进外地协议投资额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倍,实际利用内资额达到5.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倍。外资企业生产形势很好。全区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23.3亿元,比上年增长64.1。出口产品销售收入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5。园区建设再上新水平。大港经济开发区和石化科技园区是我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2022年,开发区投入4500多万元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引进项目35个,其中,天任自行车项目投资达到3000万美元,高丽线路板和大宇空调分别增资2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石化园区投资3200万元进行基础建设,设施配套能力达到“七能一平”,全年引进企业16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

       (四)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GDP在全市12个有农业区县中排在第10位;区级财政收入排在第5位,低于塘沽、津南、西青、北辰。区属固定资产投资排在第11位,仅高于宁河。实际利用外资排在第7位,在四个郊区、滨海三区中,仅比汉沽高。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为城市居民的收入比农村居民收入高出1倍。三是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表现了部分执法部门、个别执法人员不能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为投资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五)我区加快经济发展的优势在看到问题和差距的同时,也应充分看到我区发展的优势和潜力。看到问题和差距能够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优势和潜力,能够使我们树立加快发展的信心。一是雄厚的产业优势。大港区作为全国和天津市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经过40年的建设,形成雄厚的石化产业优势。形成从原油开采、油品加工、大型石化装置建设,到石化下游产品深加工、辅助产品开发,以及仓储、运输等相配套的、完整的石油化工产业体系。二是完备的配套设施。拥有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的大港发电厂和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天津石化自备热电厂,形成完整电力供应配套网络。拥有宝坻水、滦河水、地下水、海水淡化四种水源,完全可以保证新建项目的建设及生产用水。燃气供应充足,陕气进津储备库坐落在工业预留地。环保设施完备,区内雨排、污排体系完整,建设了日处理能力400万吨的垃圾处理场和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三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大港区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8.96亿吨,天然气780亿立方米,地热资源面积62平方公里,为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保障。土地资源丰富,20-30平方公里国有荒地作为后备用地,为大型项目建设留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四是良好的区位条件。大港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临近京津大都市,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信息、人才、资金,接受产业转移与协作,具有良好的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优势。上述优势,为大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推进大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本举措刚才,简要分析了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可以说,当前的发展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积极应对新变化,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全面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我感到,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着力抓好外向带动战略、工业强区战略等几个方面。

       (一)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用科学的发展指导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把握好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的关系。我区的经济总量还比较小,我们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把区域经济做大做强,为社会事业进步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同时要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提高运行质量,做到扩张经济总量与提高经济质量同步。二是把握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做依靠改革促进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同时,在改革中注意维护群众的权益,激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协调统一。三是把握好统筹发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树立区域整体发展观,促进城乡一体、区厂一体、经济社会一体的协调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密切与驻区企业的联系,加强区厂协作,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坚持在统筹中突出重点,在重点工作的把握上,倾注更大的力量,实现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区整体工作全面上水平。

       (二)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开放才能发展。我们必须积极与世界经济接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随着发达国家生产经营成本的提高,必然会使劳动密集的产品和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当前,中国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为此,抓住机遇,全面推动外向型战略十分关键。

       1、进一步建立全民招商的有效机制。(1)激励机制。在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有关中介奖励政策的同时,研究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对那些有特殊贡献的给予重奖,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民参与招商的积极性。(2)约束机制。每年我们都给各单位、各部门分解招商引资任务,并纳入目标管理,对目标管理,应该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切实发挥约束机制的促动作用。(3)责任机制。对一些在谈项目按照首问负责制的要求,落实到单位和人头,实行跟踪服务,特别是一些大项目,从项目的洽谈、签约、建设到投产,提供全程服务。

       2、建立较高水平和规模的招商引资载体。目前,有一批大项目即将或有意落户我区。中石化计划投资180多亿元建设80万吨乙烯和1100万吨炼油一体化项目,国家发改委已经通过立项,正报国务院批准。神华集团投资160亿元,建设4台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特大型发电项目和黄万铁路项目,国家发改委正在立项。中油集团在大港建设100万吨的延迟焦化和200万吨炼油项目,已经实施,还在争取上1000万吨炼油项目。蓝星集团53万吨PTA项目,已报国家发改委立项,总投入18亿元。大港电厂三期扩建工程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2台30万千瓦发电供热机组,配套建设日处理4万吨淡水的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设施。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使我区成为全国资本投入最密集地区之一,也将大大增强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应该全力以赴抓好载体建设,规划好用地,并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港开发区、石化科技园区和镇街工业小区都要加快建设步伐。大港开发区在现有的6.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再扩展2平方公里,达到8.5平方公里,并打造一流的配套投资环境,形成机电、电子、新材料制造、自行车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石化产业园区要依托大石化、大炼油的产业优势,着力引进石化下游产品开发、化工、制药生产企业,形成规模优势。镇街工业小区也尽快完善载体,尽快形成规模。建设微电子新区。最近,区政府与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就建设微电子新区一事,进行了充分酝酿和反复论证,初步达成共识。微电子新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选址于津港公路西侧,大港区中塘镇境内。计划3年内完成开发,吸纳投资7-8亿美元,建成后最终可实现年工业总产值500-600亿元人民币,年税收总额可达7亿元人民币。微电子工业区计划实施二级开发模式。前期开发建设由新区所在地中塘镇负责,中塘镇组建合资实体公司,负责用地审批、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并定向建设标准厂房。泰达控股集团与大港区港发投资公司共同组建新区开发公司,负责收购建设标准厂房及地产,重点面向日韩电子企业进行定向招商,并集中精力搞好运营管理

       3、实施大经贸战略。既做到“请进来”,还要做到“走出去”。随着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传统外贸出口格局已被打破,为我区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难得机遇。积极鼓励出口优势企业,不断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积极鼓励有一定资金实力,有一定科技能力和一定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区门,走出国门,到区外、境外投资办厂,拓展发展生存空间,谋求更大发展。

       (三)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强区、工业立区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基本发展战略,应该结合“十一五”计划的制定,高标准编制我区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规划,以建设工业六大基地为基础,全面振兴区属工业,带动三次产业的全面加快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一是建设石化及下游产品开发生产基地。目前,我区石化下游产品开发和利用已形成一定规模,化工行业已成为乡镇企业的龙头行业,化工染料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华孚公司油田化工品生产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分别投资8000万元的利海化工、碳素厂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蓝星集团投资18亿元的53万吨PTA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立项。今后,我们打算配合大乙烯、大炼油项目建设,再引进建设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现有的化工行业,石化制品行业增加值、利税力争达到全区工业的30,构建石化及下游产品开发生产基地。二是建设自行车生产基地。我区目前自行车生产密集化程度比较高,科林自行车公司是一直我区的龙头企业和利税大户,第二期增资项目即将投产。去年,我们又引进了天任、科力、荣智园等一批自行车生产企业,今年自行车产量预计达到45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所有企业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最终可形成1000万辆生产能力的全国最大中高档自行车生产基地。三是建设头孢类药物生产基地。石化园区内正在建设的一批医药生产项目,有投资1.86亿元的头孢类及中间体药物项目、投资9400万元的南大凯泰制药、投资2000万元的儿童制药等项目,将形成全国最大的头孢类药物生产基地,全部项目投达到,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四是建成电子电器产品生产基地。电子电器制造是大港开发区的支柱行业,大宇微波炉、大宇空调、高丽线路板、妮斯电子等韩资企业发展较快。去年大宇微波炉、高丽线路板分别增资2000万美元,扩大生产能力。大宇微波炉今年产量可达350万台,全部出口,销售收入可达1.2亿美元。大宇空调今年预计产量34万台,也是全部出口,销售收入达到4600万美元。投资1.5亿元的普辰电子公司也将投入生产,今年电子电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五是建设汽车配件生产基地。汽车配件行业近年来发展较快,我区汽车胶管、汽车玻璃、空气滤清器、仪表总成、汽车弹簧等汽配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鹏翎胶管和大港胶管两个汽车胶管生产企业去年分别投入2000万元和26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产品品种,同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部分产品进入德国、美国等汽车配件销售体系。鹏翎公司今年计划投资4000万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建设二条高标准的生产线。预计今年两个企业汽车胶管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日本名古屋一家公司在大港开发区投资生产汽车配件,油田运输公司投资万元,生产汽车刹车片,两个项目年内也将投产。六是金属制品生产加工基地。金属制品业是我区传统强势行业,五金、制钉等是我区主要出口产品,石化管件、飞龙制管两个龙头企业预计今年销售收入都能达到10亿元。金鑫铝(铜)业、三和制铁等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我们将加大这一行业的改制、改组力度,整合优化资源结构,进一步做大做强金属制品业,全年销售收入力争突破30亿元。

       四、大港经济社会发展展望按照《“三步走”战略实施方案》,我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发挥石油化工基地优势,壮大石油化工产业,带动下游产品开发和精细化工发展,延长石化产业链;深化企业改革,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开发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经过几年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把大港建设成为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一)经济更加繁荣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到2022年区域GDP达到256亿元,人均8000美元;区级财政收入7.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到2022年区域GDP达到388亿元,人均10000美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4000美元);区级财政收入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石油化工主体产业优势突出。到2022年,全区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现有原油加工能力800万吨)、乙烯100万吨、PTA100万吨、聚酯50万吨的规模。到2022年,全区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500万吨,乙烯能力增加到150万吨,重整能力达到400万吨、PX能力增加到160万吨。区属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22年工业总产值260亿元,年均增长24;2022年工业总产值485亿元,年均增长23。建成以园区经济为主导,主导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群。海洋经济长足发展。建成全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区,专业化程度较高临海石化物流区和具有特色的海洋休闲旅游区。服务业更加发达。传统商贸餐饮业向高档次、现代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教育产业形成规模,2022年在校学生达到3万人,2022年力争达到5万人。农业基本实现产业化。2022年以前建成冬枣、畜牧养殖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产业化经营。

       (二)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构筑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建成“六横八纵”的交通网络,打造对外快速通道。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扩建污水处理厂,在2022年前,扩建到日处理污水10万吨规模。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回用污水3万吨/日。完成垃圾卫生填埋场全部工程,全区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基本实现城镇化。2022年农村城市化率提高到80,2022年达到90。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建设环城河、环城路和环城林,使环城河与城区水面相连通。兴建沿河公园,建设沿河绿化带;完善城市森林公园等。区域环境综合指标达到9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9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36。

       (三)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到202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到202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

       (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政治昌明廉洁,社会秩序稳定,道德风尚良好,文化繁荣发达,生活方式健康,全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大港区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渤海经济圈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我区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推进区域发展中虽然存着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扎实工作,我们相信,大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今今天研讨的题目是“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我想从四个方面来展开:一是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二是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三是大港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四是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展望。

       一、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一)国际经济形势

       1、世界经济出现良好的复苏势头。在过去几年中,世界经济相继受到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进入了持续的低迷期。2022年和2022年,世界经济分别增长了2.4%和3%;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面陷入衰退之中。但是从2022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回升到3.2%,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复苏,据国际货币资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4.5%。

       资料:(1)美国经济出现强劲回升势头。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各大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走强,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先前预测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调高了对今年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预计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为4.6%,比原先的预测高了0.7个百分点。

       (2)欧洲经济有望回升。去年前两个季度,欧洲经济全面恶化,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相继出现了负增长。去年第三季度德国经济开始好转,2022年全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仅为0.5%。与美国相比,欧洲经济复苏比较缓慢,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率达到2%。

       (3)日本经济出现明显好转。日本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2022年、2022年日本经济持续两年实现增长,2022年增长率达到2%。日本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出口的增长,特别是对中国出口的增长。由于日本经济结构问题还相当严重,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将有所下降,增长率回落到1.4%左右。

       (4)亚洲经济成为世界亮点。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2022年经济增长达到6.3%,超出世界经济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今年预计仍将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

       2、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国际资本流动也更加活跃,并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短期投机性资本活跃,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流动周期缩短;

       二是高技术资本剩余增加,跨国公司资本向外扩张的要求增加;

       三是资本流入的技术用途(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对新兴产业投资)增加,也就是技术资本投资扩张加快;

       四是在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并购资本流入份额增加,股权投资规模扩大,但在前期快速增长后会面临短期调整;

       五是流入发达国家的资本有所减少,更多国际资本正在加快流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和越南等)和地区;从区域分布上看,国际资本流入亚洲地区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主要是那些市场容量和潜在需求比较大的经济体。

       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变化看,未来几年国际资本有可能增加对发展中经济和发展中地区流动,特别是向那些正在采取较大开放政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流动。

       因此,从总体上看,今后国际资本流动对发展中经济更为有利,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面临新机遇。“入世”后的中国经济充满活力,投资和贸易环境快速改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高于美国,这会促使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到这个地方来投资、做贸易。

       最近两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加速,充分说明外商看好中国这个市场。据商务部统计,2022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万家,比去年增长 20.22%;合同外资金额1150.70亿美元,同比增长 39.0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亿美元,同比增长 1.44%。截止到2022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3万个,合同外资金额9431.3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14.71亿美元。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投产的外资企业达23万家,外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4%,在出口最多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两大行业中,外资出口比例分别高达68%和85%。

       另有数据表明,目前外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27%,产值占29%。中国吸引外资税收占工商税收总额的百分之20.5%,是所有税收中增长最快的。

       外资企业也为中国2300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可以说,外资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今后,这一支柱的比重还要更大,领域还要更广,形式还要更多样。近年来跨国企业在华设立了四百多家研发中心,产业链逐渐向国内延伸,产业聚集效应正在形成。

       (三)天津市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总量规模仍然较小。2022年,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非典疫情冲击、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市经济取得显著成绩。202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38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874元,折合3126美元,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天津市gdp增幅比北京高4个百分点,比上海高3个百分点。但是总量仅为北京的2/3,为上海的1/3;财政收入450亿元,比北京少142亿元,相当于上海的1/6。工业增势强劲,重工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动力。2022年工业完成增加值1027.79亿元,增长20.1%;完成工业总产值4049.61亿元,增长26.1%。工业增长速度高于上海、北京等市。总量与北京持平,相当于上海的1/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扩张。全社会投资1046亿元,增长29%,增幅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远远超过上海12%、北京18.9%的增幅。但投资总额为北京的1/2,上海的2/5。

       2、外向型经济成为拉动天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利用外资保持较高增幅。全年累计新批三资企业941家,增长15.3%;合同外资金额35.13亿美元,增长74.3%;实际到位16.33亿美元,增长62.9%。制造业招商引资占主导地位,合同外资额21.54亿美元,增长94.7%,占全部合同外资额的61.3%。服务业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合同外资额13.28亿美元,增长48.6%。来自日本、意大利、新加坡、德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合同外资额分别增长1~4.5倍。外商企业增资踊跃,全市增资企业达到382家,增资总额10.95亿美元,其中外方增资额9.23亿美元。

       与北京、上海相比,利用外资的增幅大大高于北京和上海,但是在利用外资规模上仍然有较大差距。合同利用外资额超过北京、但只相当于上海的1/3,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北京低5亿美元,相当于上海的2/7。

       3、滨海新区的地位更加突出。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滨海新区已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积聚了强大的发展后劲。全年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70亿元,增长20%,占全市的40%。实现工业总产值2133.21亿元,增长3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4.08亿元,增长65.2%,占全市的45%;外贸出口89.87亿美元,增长24.8%,占全市外贸出口的62.5%;合同外资金额24.46亿美元,增长58.2%,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69.6%。天津开发区综合指标在全国开发区排名第一,天津保税区四项主要指标名列全国保税区之冠。天津港的发展尤为迅速,港口吞吐量达到1.62亿吨,增长25.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01.5万标准箱,增长25.2%。

       4、2022年全市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快。2022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起始之年,发展速度将更快。主要原因是:

       一是2022年我市圆满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持续、快速增长阶段,工业化进程将明显提速,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居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富裕型阶段。

       二是五大战略举措已全面启动,随着各项建设的全面展开,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促进作用会继续显现。以汽车、信息通信产品和住房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热点已经形成,对经济发展正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新一轮对外开发的高潮已经来临。我市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外开放的基础,滨海新区开发的龙头地位已经形成,港口的集散功能、开发区的加工制造功能、保税区的自由贸易功能都将得到充分发挥。市里正在制定我市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根据意见精神,我市到2022年直接利用外资将保持年均30%的增长速度,外贸出口保持年均50%的增长速度。

       综合以上分析,根据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预计2022年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二、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近几来,大港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目标,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区国民经济整体上保持持续、快速、稳健的运行态势。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53.6亿元,比2000年增长65%,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全区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区属生产总值完成53.2亿元,比2000年增长75%,年均增长23%。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完成工业总产值4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较快增长。生产化学纤维25.6万吨,增长35.2%;乙烯23万吨,增长8.1%,原油421万吨,增长6.9%;原油加工量710万吨,增长10.2%。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为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投资项目211个,投资总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6253元,比上年增加574元,同比增长1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0元,比上年增加1362元,同比增长12%。全区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21269元,比上年增加3110元,增长17.13%。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22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6852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6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735人,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额达271万元。养老、医疗保险统筹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加医疗保险统筹人员7.7万人,比上年增加3千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人员达14.6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垃圾处理场三期工程、污排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2022年,新建园林绿地39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2%,人均公共绿地38.5平方米。城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3.2平方米。开展农村楼房化和“村村通”工程建设。

       (三)外向型经济逐步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准外资项目23个,合同利用外资(新口径下同)911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1%;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增长36%。

       内联引资成绩显著。全年引进内联项目132个,引进外地协议投资额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倍,实际利用内资额达到5.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倍。

       外资企业生产形势很好。全区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23.3亿元,比上年增长64.1%。出口产品销售收入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5%。

       园区建设再上新水平。大港经济开发区和石化科技园区是我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2022年,开发区投入4500多万元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引进项目35个,其中,天任自行车项目投资达到3000万美元,高丽线路板和大宇空调分别增资2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石化园区投资3200万元进行基础建设,设施配套能力达到“七能一平”,全年引进企业16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

       (四)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

       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gdp在全市12个有农业区县中排在第10位;区级财政收入排在第5位,低于塘沽、津南、西青、北辰。区属固定资产投资排在第11位,仅高于宁河。实际利用外资排在第7位,在四个郊区、滨海三区中,仅比汉沽高。

       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为城市居民的收入比农村居民收入高出1倍。

       三是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表现了部分执法部门、个别执法人员不能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为投资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五)我区加快经济发展的优势

       在看到问题和差距的同时,也应充分看到我区发展的优势和潜力。看到问题和差距能够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优势和潜力,能够使我们树立加快发展的信心。

       一是雄厚的产业优势。大港区作为全国和天津市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经过40年的建设,形成雄厚的石化产业优势。形成从原油开采、油品加工、大型石化装置建设,到石化下游产品深加工、辅助产品开发,以及仓储、运输等相配套的、完整的石油化工产业体系。

       二是完备的配套设施。拥有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的大港发电厂和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天津石化自备热电厂,形成完整电力供应配套网络。拥有宝坻水、滦河水、地下水、海水淡化四种水源,完全可以保证新建项目的建设及生产用水。燃气供应充足,陕气进津储备库坐落在工业预留地。环保设施完备,区内雨排、污排体系完整,建设了日处理能力400万吨的垃圾处理场和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三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大港区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8.96亿吨,天然气780亿立方米,地热资源面积62平方公里,为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保障。土地资源丰富,20-30平方公里国有荒地作为后备用地,为大型项目建设留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四是良好的区位条件。大港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临近京津大都市,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信息、人才、资金,接受产业转移与协作,具有良好的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优势。

       上述优势,为大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推进大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本举措

       刚才,简要分析了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可以说,当前的发展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积极应对新变化,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全面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我感到,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着力抓好外向带动战略、工业强区战略等几个方面。

       (一)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用科学的发展指导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一是把握好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的关系。我区的经济总量还比较小,我们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把区域经济做大做强,为社会事业进步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同时要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提高运行质量,做到扩张经济总量与提高经济质量同步。

       二是把握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做依靠改革促进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同时,在改革中注意维护群众的权益,激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协调统一。

       三是把握好统筹发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树立区域整体发展观,促进城乡一体、区厂一体、经济社会一体的协调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密切与驻区企业的联系,加强区厂协作,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坚持在统筹中突出重点,在重点工作的把握上,倾注更大的力量,实现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区整体工作全面上水平。

       (二)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开放才能发展。我们必须积极与世界经济接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随着发达国家生产经营成本的提高,必然会使劳动密集的产品和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当前,中国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为此,抓住机遇,全面推动外向型战略十分关键。

       1、进一步建立全民招商的有效机制。(1)激励机制。在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有关中介奖励政策的同时,研究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对那些有特殊贡献的给予重奖,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民参与招商的积极性。(2)约束机制。每年我们都给各单位、各部门分解招商引资任务,并纳入目标管理,对目标管理,应该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切实发挥约束机制的促动作用。(3)责任机制。对一些在谈项目按照首问负责制的要求,落实到单位和人头,实行跟踪服务,特别是一些大项目,从项目的洽谈、签约、建设到投产,提供全程服务。

       2、建立较高水平和规模的招商引资载体。目前,有一批大项目即将或有意落户我区。中石化计划投资180多亿元建设80万吨乙烯和1100万吨炼油一体化项目,国家发改委已经通过立项,正报国务院批准。神华集团投资160亿元,建设4台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特大型发电项目和黄万铁路项目,国家发改委正在立项。中油集团在大港建设100万吨的延迟焦化和200万吨炼油项目,已经实施,还在争取上1000万吨炼油项目。蓝星集团53万吨pta项目,已报国家发改委立项,总投入18亿元。大港电厂三期扩建工程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2台30万千瓦发电供热机组,配套建设日处理4万吨淡水的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设施。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使我区成为全国资本投入最密集地区之一,也将大大增强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应该全力以赴抓好载体建设,规划好用地,并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大港开发区、石化科技园区和镇街工业小区都要加快建设步伐。大港开发区在现有的6.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再扩展2平方公里,达到8.5平方公里,并打造一流的配套投资环境,形成机电、电子、新材料制造、自行车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石化产业园区要依托大石化、大炼油的产业优势,着力引进石化下游产品开发、化工、制药生产企业,形成规模优势。镇街工业小区也尽快完善载体,尽快形成规模。

       建设微电子新区。最近,区政府与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就建设微电子新区一事,进行了充分酝酿和反复论证,初步达成共识。微电子新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选址于津港公路西侧,大港区中塘镇境内。计划3年内完成开发,吸纳投资7-8亿美元,建成后最终可实现年工业总产值500-600亿元人民币,年税收总额可达7亿元人民币。微电子工业区计划实施二级开发模式。前期开发建设由新区所在地中塘镇负责,中塘镇组建合资实体公司,负责用地审批、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并定向建设标准厂房。泰达控股集团与大港区港发投资公司共同组建新区开发公司,负责收购建设标准厂房及地产,重点面向日韩电子企业进行定向招商,并集中精力搞好运营管理

       3、实施大经贸战略。既做到“请进来”,还要做到“走出去”。随着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传统外贸出口格局已被打破,为我区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难得机遇。积极鼓励出口优势企业,不断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积极鼓励有一定资金实力,有一定科技能力和一定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区门,走出国门,到区外、境外投资办厂,拓展发展生存空间,谋求更大发展。

       (三)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工业强区、工业立区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基本发展战略,应该结合“十一五”计划的制定,高标准编制我区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规划,以建设工业六大基地为基础,全面振兴区属工业,带动三次产业的全面加快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一是建设石化及下游产品开发生产基地。目前,我区石化下游产品开发和利用已形成一定规模,化工行业已成为乡镇企业的龙头行业,化工染料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华孚公司油田化工品生产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分别投资8000万元的利海化工、碳素厂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蓝星集团投资18亿元的53万吨pta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立项。今后,我们打算配合大乙烯、大炼油项目建设,再引进建设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现有的化工行业,石化制品行业增加值、利税力争达到全区工业的30%,构建石化及下游产品开发生产基地。

       二是建设自行车生产基地。我区目前自行车生产密集化程度比较高,科林自行车公司是一直我区的龙头企业和利税大户,第二期增资项目即将投产。去年,我们又引进了天任、科力、荣智园等一批自行车生产企业,今年自行车产量预计达到45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所有企业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最终可形成1000万辆生产能力的全国最大中高档自行车生产基地。

       三是建设头孢类药物生产基地。石化园区内正在建设的一批医药生产项目,有投资1.86亿元的头孢类及中间体药物项目、投资9400万元的南大凯泰制药、投资2000万元的儿童制药等项目,将形成全国最大的头孢类药物生产基地,全部项目投达到,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

       四是建成电子电器产品生产基地。电子电器制造是大港开发区的支柱行业,大宇微波炉、大宇空调、高丽线路板、妮斯电子等韩资企业发展较快。去年大宇微波炉、高丽线路板分别增资2000万美元,扩大生产能力。大宇微波炉今年产量可达350万台,全部出口,销售收入可达1.2亿美元。大宇空调今年预计产量34万台,也是全部出口,销售收入达到4600万美元。投资1.5亿元的普辰电子公司也将投入生产,今年电子电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

       五是建设汽车配件生产基地。汽车配件行业近年来发展较快,我区汽车胶管、汽车玻璃、空气滤清器、仪表总成、汽车弹簧等汽配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鹏翎胶管和大港胶管两个汽车胶管生产企业去年分别投入2000万元和26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产品品种,同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部分产品进入德国、美国等汽车配件销售体系。鹏翎公司今年计划投资4000万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建设二条高标准的生产线。预计今年两个企业汽车胶管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日本名古屋一家公司在大港开发区投资生产汽车配件,油田运输公司投资万元,生产汽车刹车片,两个项目年内也将投产。

       六是金属制品生产加工基地。金属制品业是我区传统强势行业,五金、制钉等是我区主要出口产品,石化管件、飞龙制管两个龙头企业预计今年销售收入都能达到10亿元。金鑫铝(铜)业、三和制铁等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我们将加大这一行业的改制、改组力度,整合优化资源结构,进一步做大做强金属制品业,全年销售收入力争突破30亿元。

       四、大港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按照《“三步走”战略实施方案》,我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发挥石油化工基地优势,壮大石油化工产业,带动下游产品开发和精细化工发展,延长石化产业链;深化企业改革,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开发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经过几年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把大港建设成为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一)经济更加繁荣

       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到2022年区域gdp达到256亿元,人均8000美元;区级财政收入7.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到2022年区域gdp达到388亿元,人均10000美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4000美元);区级财政收入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

       石油化工主体产业优势突出。到2022年,全区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现有原油加工能力800万吨)、乙烯100万吨、pta100万吨、聚酯50万吨的规模。到2022年,全区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500万吨,乙烯能力增加到150万吨,重整能力达到400万吨、px能力增加到160万吨。

       区属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22年工业总产值260亿元,年均增长24%;2022年工业总产值485亿元,年均增长23%。建成以园区经济为主导,主导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群。

       海洋经济长足发展。建成全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区,专业化程度较高临海石化物流区和具有特色的海洋休闲旅游区。

       服务业更加发达。传统商贸餐饮业向高档次、现代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教育产业形成规模,2022年在校学生达到3万人,2022年力争达到5万人。

       农业基本实现产业化。2022年以前建成冬枣、畜牧养殖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产业化经营。

       (二)城市环境更加优美

       构筑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建成“六横八纵”的交通网络,打造对外快速通道。

       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扩建污水处理厂,在2022年前,扩建到日处理污水10万吨规模。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回用污水3万吨/日。完成垃圾卫生填埋场全部工程,全区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农村基本实现城镇化。2022年农村城市化率提高到80%,2022年达到90%。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建设环城河、环城路和环城林,使环城河与城区水面相连通。兴建沿河公园,建设沿河绿化带;完善城市森林公园等。区域环境综合指标达到9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9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36%。

       (三)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到202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到202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

       (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社会文明进步。政治昌明廉洁,社会秩序稳定,道德风尚良好,文化繁荣发达,生活方式健康,全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大港区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渤海经济圈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我区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推进区域发展中虽然存着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扎实工作,我们相信,大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CNNIC发布的第32次报告显示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

       手机上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手机上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动力:一方面,手机上网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尤其为受网络、终端等限制而无法接入的人群和地区提供了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手机上网推动了互联网经济新的增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热潮为传统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如打车应用、电商实时物流、微博商业化等均被视为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典范。主要原因:一方面,手机的便捷性使用户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上网,增加了手机的使用频率;另一方面,手机应用软件的丰富性,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便利了手机网民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手机的使用粘度。

       CNNIC发布的第32次报告显示我国网络购物网民规模越来越大,网络购物使用率力持续增长。网络购物网民增长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网民购买力的提升,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为网络购物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成为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繁荣的重要基础。其次,传统企业纷纷向电子商务的转型,拓展了网络购物的品类和渠道。线上产品的丰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提升了用户的购买体验。再次,网络促销的常态化,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网购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电商之间频繁的价格战。店庆促销、节假日促销、特卖会、1元秒杀等营销手段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极大的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移动支付、移动购物快速增长,手机端和PC端的应用互补,促进了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

       2022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各应用领域网民规模均保持一定增长。交流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依然是手机端的主流应用,发展领先,尤其手机搜索和手机聊天工具网民规模增长最多。网络娱乐类应用和电子商务类应用渗透率相对较低,但领域内各应用的使用率整体看涨,尤其手机网络视频和手机网络支付使用率涨幅较大,成为亮点。

       当前随着智能手机性能不断提升、价格进一步降低,加上移动流量资费的下调,网民手机上网的比例逐渐提升,手机搜索是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手机应用,在网民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手机搜索一方面来自于电脑搜索需求的延伸,另一方面来自于人们碎片化时间里在各种场景的信息搜寻需求。由于移动性能特点,手机搜索形式更加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综合搜索和垂直搜索,还有各种应用的搜索功能。同时手机搜索输入也变得多元化,不仅有文字图片输入,还有语音、拍照、扫描等输入方式。在手机上,网民不仅通过浏览器输入网址进行搜索,还通过搜索App、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浏览器首页推荐搜索引擎、手机内置搜索引擎、以及输入法和即时通信等工具导流进入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活动。正因为手机搜索的迅速发展,各搜索企业更加重视移动搜索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同时重视各种手机搜索入口,力求在手机搜索领域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