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特点(精选5篇)

第一篇:科学研究的特点

       科学研究的特点:

       1.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他是围绕着研究课题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活动,而一般的认识活动就没有科学研究那样明确与集中。

       2.具有自觉的继承性与创造性。科学研究以认识世界为目的,这就必然要继承一切人类的科学知识,又因为要提供新的理论和信息,这也就必然决定其具有创造性,而不是仅仅为了验证。

       3.具有极强的探索性。科学研究是要认识未知世界,认识人类尚未认识的客观规律,因而决定科学研究具有探索的性质。

       科学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及架设的种类,1.探索性研究

       对某些研究问题,缺乏前人研究经验,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大清楚,又缺乏理论根据,研究者也不能确信可以建立那些假设,这种情况下要贸然进行精细的研究,恐怕会出现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麻烦,同时也浪费研究时间、经费与人力。

       (1)文献调查:是一种最简单的探索性研究,可以搜集他人的研究文献。文献来源:相关学科的研究、报告、期刊、论文;邻近学科的学说与理论;一般论著,凡是对研究有启发的研究都可作为参考文献。

       (2)经验调查:是探索性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调查对象是实际工作人员,主要了解有关理论而不侧重理论。

       (3)典型情况或个案分析:有些典型情况能启发顿悟,能给研究者很多的启迪,通过对典型情况或个案的分析,实现对某一问题的探索性研究。

       2.叙述性研究

       指对所研究问题的全貌进行一般性描述,教育方面的很多研究都是与叙述性研究。

       (1)调查性研究

       与经验调查不同,一般是有计划、有目的、有芳香的调查,有较详细的调查提纲。

       (2)关系性研究

       关系性研究比较深入,集中于不同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个案法:即通过对各案的分析研究找出不同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关系。这种个案与前面的个案不同之处在于是有计划的,如问题学生的研究就常用此法。这种方法比调查法范围要小,目标更集中,也更深入。

       原因比较研究法:主要是探讨某些因素(条件)伴随那些现象发生,比较不同现象之间的异同。因为有很多教育现象不能用实验室的方法控制某些因素,观察其现象的变化,只能用这种原因比较方法探明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相关研究:是用统计学上的相关概念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智商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等。

       (3)发展性研究

       主要是了解某现象虽时间变化的关系。

       成长研究: 纵向,被试稳定,分析细微,当有时难免出现被试流失现象,时间较长; 横向,样本数目较多,但比较省时。

       趋势研究:某种现象的发展趋势。(教育经费)

       3.因果性研究

       主要探讨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比较复杂,有某一条件与某种现象之间的关系,有多种条件与某一现象之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 非实验研究实验室研究现场(自然)实验研究

       根据研究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是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探索、开辟应用的新途径。

       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使科学研究正确进行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

       决定科学方法的要素:

第二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与规律--周来祥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与规律

       周来祥

       《文史哲》2022年第1期

       摘 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着不尽相同的学术特点,因而在研究的态度、方法和角度,以及人才的培养、学派的形成等方面,也都有着独特的规律。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科学,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都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都具有普遍的必然性、规律性,都具有真理性。但两者比较起来,却有很大差异。相对说来,自然科学更追求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它彻底排除主体的意志、情感、愿望等主观意识的东西。在自然科学里,主观的作用只在于能动地去探索、发现和掌握客观自然界的规律与必然,在客观必然规律面前,一切主观的东西都被抛弃了,都没有什么地位。而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则更偏于认识的主观性和相对性。

       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认识,在量上不像自然科学把握得那样精确;另一方面,它也允许人文社会科学家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意志、愿望和评价,尽管这些观点、见解、意志、愿望有时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历史规律,但却反映、表达了某种对人民、对历史、对时代、对未来很有意义的东西,仍然具有它不可磨灭的价值。儒家的大同世界,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都是一种空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不过是一句梦话。但它那“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却表达了人们的善良愿望,鼓舞了多少历代志士仁人去为之奋斗。正是人文社会科学这种主观性和相对性,决定了人文社会科学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增值的特点,也就是它发展的连续性特点,积累性特点。

       解构主义也正是抓住人文社会科学这一特点,从相对性和主观性这个角度,予以解构的。如德里达在《白色的神话》中对哲学的解构,他认为哲学中不仅存在着文学的象征性隐喻,它本身就是一门深深植根于隐喻的科学。隐喻是多义的、不确定的,是主观的、相对的,可以作多重理解的,这样隐喻的哲学便失去了它的客观性和绝对性,变成完全相对的东西。而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实质上也不过是白种人把自己的这种神话,当成“理性”的普遍形式,当成不言而喻的客观公理而已。所以德里达的这种解构,实质上是先夸大了人文科学的这种相对性和主观性,再从根本上否定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和绝对性的一面,其前提实质上也是建立在一个虚构的基础上。

       其实人文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与规律性,是否定不了的,若否定了就不能成其为人文社会科学了。如何掌握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与区别,如何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这种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和界限,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关键。正因为自然科学是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的,所以它是国际性的,全人类性的,它没有国界,也就没有民族之分。不能说有中国的自然科学,有美国的自然科学,也不能说有中华民族的自然科学,有斯拉夫民族的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只有一个,它是全世界的。在这里正显出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极大不同。可以说从人文社会科学诞生之日起,它就是人类的和地域的、民族的统一在一起的。中国的先秦和西方的古希腊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从一开始,它就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它以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社会状况、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文化基因、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结构,形成为两大不同的文化形态,形成为两大不同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而在这两大类型中,各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又有自己的地域和民族的独特风采。在这里还用得上那句老话: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没有民族的特点,没有民族的独特贡献,是难以立足于世界人文社会科学之林的。这也正好佐 证了人文社会科学偏于主体性和相对性的一面,它与自然科学相异的一面。

       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世界潮流,但精神文化却不应全球化,人文社会科学也不能全球化。我们要警惕有些人以全球化的名义,用某种民族的强势文化去渗透、支配某些民族的弱势文化。后殖民主义的根本特点之一就是没有硝烟的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这是我们应该予以抵制的。当然,我们也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反对种族主义文化,反对利用民族的落后的东西,去抵制、反对全人类的先进的、进步的东西。现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猛烈发展,正在把与之相近的物质文化趋同化。城市建筑的高楼化,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现代化,正在把城市的面貌模式化,站在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北京的繁华街道上,很难找到这些城市之间独特的风姿了。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一样的高楼,一样的汽车,一样的马路,一样的红绿灯„„。这种趋同化是一种进步,我们不能用民族性来排斥它,我们不能坚持骑毛驴,而拒绝坐汽车、乘飞机,若那样可真是地道的民族保守主义了。

       但是那些靠近主体的民族的精神文化的东西,靠近人文社会科学中情感的、意愿的、心理的、心灵世界的东西,却是不能趋同的。坚持这种个人的和民族的特点,是个性全面发展、民族彻底解放的必要条件。我们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者,也是全人类文化的承继者,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国际的;既是传统的,又是代表人类前进方向的。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只有是中国特色的,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才是最富世界性的,才能走向世界。

       从历史的长河看,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承传式的、滚雪球式的。孔子开创了儒家,孟子继承和弘扬了孔子,荀子又继承和发展了孔、孟,以后又有汉之董仲舒、宋之朱熹,不断地把儒家学说推向前进,正如陈亮《梅花》诗云:“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但孟子出来并没有代替孔子,荀子出来也没有代替孟子,相反倒是弘扬了前者,更显出孔子、孟子思想的光辉、历史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并没有因为有了孟子,孔子就不需要研究了,有了荀子,孟子就不需要研究了。他们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研究的,不同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都根据自己时代的需要对他们进行重新审视,因此,孔子是说不完的,孟子是说不完的,荀子也是说不完的。只要人类生存着,他们的研究大概就不会画一个句号。自然科学的发展与此不同,原子论出来,分子论就没有意义了,就不需要重新去研究了。夸克理论出来,原子论也失去意义了,也不需要重新研究了。当然人们还可以作为科学发展的过程,在科学史中予以阐述,但却不需要对分子论、原子论重新作为研究的课题去探讨。因此真正有创造、有贡献的人文社会科学家,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而失去价值,相反地将日益显出其深远的意义。

       因此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谁挡着谁的路的问题,只有有没有创新能力的问题。缺乏创新能力,不要说挡,就是推也推不上去,假使硬推上去,迟早也会下来的。而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想挡也挡不住,终会显山露水。杰出的人文社会科学家,各有各的贡献,他们既相互扬弃,又相互吸收、相互补充、相互推进,而不是相互代替的。

       人文社会科学家的成长与发展,与自然科学家也有很多差异。他不但需要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和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有道理的。文科需要多方面的长期的积累,年轻时可以写出有影响的文章,但难成大家。谭嗣同很有才,30多岁就名闻天下,但思想不够成熟,从学术观点看,终未臻大师之境。二十入门,三十登堂,四十入室,五十立家,六十兴业,七十、八十方成大师,这一点描述可能不太精确,但文科确有点像有成就的老中医,老了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与作用,那学问的境界更是年轻时所难于达到的。所以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曾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这也希望年轻的朋友们,不要以为升了教授,当了博导,就到头了,就不再前进了。文科必须不断奋进,需要毕生的攀登。万勿停步,停步了,永远也登不上学术的高峰。而在自然科学领域,30岁左右就可能有重大发明和创造,在计算 机科学领域,有人说40岁就有点老了,就失去了创造力的最佳时期。

       若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把自然科学的成才规律,机械地套用到社会科学领域,那人文社会科学是很难出大家、出大师的。创造和发展学派似乎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共有的现象,但相对说来它在文科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学派的论争可以说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所以毛泽东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真理愈辩愈明,没有百家争鸣,没有学派的论争,人文社会科学难于有大的发展。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标志,没有百家,没有学派,万马齐喑,何以见繁荣?我国先秦时期,诸子并起,儒、道、墨、法相互诘难,又相互补充,相互融汇,才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才标志着那个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和繁荣。学派之所以能起到这样重要的作用,主要在于学派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是原创性,没有原创性的成体系的理论学说,难于成为一家,更难于成为一派。其原创性越大,体系越强,发展的空间也越大,时间也越长。

       二是真理性,无论哪个学派,都很难说拥有全部真理,但它总要具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真理的种子。真理的多少制约着学派发展的生命力。胡说八道绝对荒谬的东西,不可能形成学派。

       三是包容性。学派虽都有自己独创的理论学说,但不应是封闭的。谁能在论辩中扬弃自己错误的东西,发现、吸收、融汇对方合理的因素,谁就会与时俱进,不断地向前发展。谁若闭门自守,固步自封,谁就会日益失去自己的合理性,最终被淘汰

       四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论哪个学派,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都应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学派的共同特征。离开马克思主义这个当代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文社会科学很难取得重大成就。

       五是学派应该是互补的、和谐的、团结的,它本质是反宗派主义、反学阀主义、反垄断主义的,谁想拉宗派、当学阀、搞垄断,实质上是自弃和自戕,不可能长久的。国际上的法兰克福学派、康士坦茨学派、耶鲁学派,都是以大学命名的学派,它们都在互动中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当我国不少大学创造了自己的学派之日,也可能就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繁荣之时,我们翘首企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第三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论文摘要]与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相比,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诸多特点:研究对象的广泛性、研究内容的倾向性及研究主体的特定性。探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对于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有关人员的科研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特点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于提高全社会对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技能,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改革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与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相比。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诸多显著特点。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探讨,以期给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有关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的广泛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对象(在校大学生)、教育的主体(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教育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而言,它是一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科,是一个完整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史,结合实际特别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研究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大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征、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状况、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的认知和所持的态度等。将教育的主体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考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如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与高校其他教师相比较所享受的基本待遇,考察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以及对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认知及所持的基本态度,并提出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途径和方法。将社会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考察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或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情况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它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有什么样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高校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哪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有利条件,同时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思想状况,根据时代要求,充分运用现代社会提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内容的倾向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内容.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研究。这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在研究对象上,前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研究对象,注重的是理论本身.后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研究对象,注重的是理论的教育;在研究任务上,前者以揭示理论的实质、探讨理论发展的规律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后者则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作为主要任务:在学科属性上,前者属于基础研究,后者则兼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双重性质,其中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加突出。因为理论教育的研究虽然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并以此为前提,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无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它更主要的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对象所接受,从而转化为他们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价值观念。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先搞清楚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才能解决用什么样的理论观点进行教育和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搞好了,又能增强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念,进一步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繁荣。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研究实践中要平均用力,而是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后者,即应更倾向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研究。这是由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具有一般意义的教育的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即意识形态性。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教育的一般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一般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客体、目的、内容、方法、结果等,也反映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别的理论作为施教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教育活动,因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或阶级性。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有着与一般教育活动不同的特殊规律。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既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更要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一般教育活动不同的特殊规律,研究如何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以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三、研究主体的特定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的主体主要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教师。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除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研究之外,更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在目前形势下,主要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问题。对此,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理论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教师最有发言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内容,毫无疑问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的编写,首先要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但教材内容还必须体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和热点,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承认.教材内容的确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专家学者、教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方通力协作。需要学术界立足中国国情,开阔视野,深人探索,产生出较为成熟和系统的理论成果,而不是浮光掠影、只言片语的评说。还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在统一的教学大纲的规范下组织编写。而无论是专家学者的研究,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都离不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日常性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最了解学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最为熟悉,也有最深刻的体会。专家学者的研究(有的教师本身就是专家)必须以广大教师的研究作为基础,广泛吸收教师的科研成果。教育部门的决策也是一个民主集中的过程,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其决策的最为直接的依据,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而获得的科研成果,也是重要基础。

       近些年来,高校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产生了排斥情绪,甚至逆反心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状况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多方面的原因。只有展开研究,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渴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间题,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的主体即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研究的主体力量。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就必须研究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传统的单纯说教教学方式。这就要求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基础,只有通过研究,才能做到改革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在这一领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制定政策,进行倡导、鼓励和推动,并负责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的推广,而从事直接研究的主体力量必须是教师。因为,一方面理论课教师是第一线的教学任务承担者,对改革的必要性的体会最为深刻。同时,这种研究也是提高其自身教学质量,获得学生较高评价的主要途径。因而,教师从事教学方法、方式改革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内在动力。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其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受到教育对象的承认和爱戴。另一方面,理论课教师比其他人更具备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研究的基本条件。作为一名教师,他们较扎实地掌握了一般教育学的原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学生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下接受教育时的认知程度、态度和情绪,有最为直接的观察、掌握和体会。

第四篇:科学研究复习资料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就是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 的规范。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重要领域: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是人类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3学前教育:在我国是指0到6-7周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婴儿【0到3岁】教育和幼儿【3到6-7周岁】教育两个阶段。

       5、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推断。

       6、伦理性原则:是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给他们造成身心伤害。

       7基础性研究;称为基本理论研究,它是以理论建立和发展某们学科的理论体系为目的的研究。

       8、应用研究:是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特定的实践活动,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教育活动现

       存的实际问题的研究。9【选考】开发研究:是指以设计和开发方便适用的教育产品为目的的研究。

       10、【选择】定性研究:是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

       11、【选择】定量研究:是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

       12、【选考】纵向研究:是研究者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学前教育中某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的 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13、【选考】横向研究:是研究者就某一教育现象或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对某种一个年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考察和比较研究,也叫横断研究。

       14、个案研究:是研究者选取一个特殊个体或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的研究

       15、大样本和小样本:按随机原则选取的被试数量在30以上的样本为大样本。在被试数量在30以下的样本为小样本。

       16、研究方向:是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研究活动在内容上取向,它规定了研究者选择课题的领域或范 围,使研究工作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积累性。

       17、文献探索:是研究者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图书馆和资料中心查找文献资料的活动。

       18观察法: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9、定类指标:是最简单的观测指标,它只标志研究对象某种行为的有或无或某种行为的能力的能或否。

       20、定比指标:是数量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观测指标,它可以标志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次数和单位时间里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

       21、定序指标:多用于指标研究对象的行为等级和顺序程度。

       22、问卷调查法:是运用问卷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问卷回收率:是指研究者收回的由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的数量占发放问卷数量的比例。公式:问卷回收率=收回的填答好的问卷分数/发放好的份数乘100 %

       23、测验法:是研究者运用数量化的方法对

       儿童的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或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定和评价。

       24、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的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研究方法,它是研究者为科学地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对问题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来拟定和实施行动计划的一种循环研究的程序性方法。

       25、个案:在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中具有某种特征或某种特殊价值的教育活动中的个体、个别团体或个别事件。

       26、个案法:是以个案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法,也叫个案研究法。

       27、抽样:按照一定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的过程。

       28、总体:又称研究总体,是指在课题 适应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即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

       29、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30、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量。

       31、问卷有效率:指研究者收回的问卷中资料完整有效的问卷所占的比例。

       32、双盲法:研究者在试验中既不让实验的主试也不让被试了解实验的真正目的和意图,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试的态度、被试间自变量的扩散等方面的无关变量。

       33、科研报告: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用来系统地阐述某项教育实证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研究文章。

       3

       4、儿童发展研究:是专指探讨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科研研究填空

       1、科学研究活动四个方面的本质特征:继承性、创造性、系统性、规范性。

       2、教育性原则: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按照研究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可以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开发性研究。4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和数量的侧重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根据研究的时间取向不同,可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分为:纵向研究、横向研究。

       6、根据研究的场所不同可以将学前教育研究分为:实验研究、现场研究。

       7、根据研究的对象数量多少,可以将研究分为:个案研究、成组研究。

       8、研究准备阶段包括 三个步骤:选择课题、研究设计、制定工作计划。

       9、实施阶段主要三个步骤:收集研究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形成研究结论。

       10、研究阶段集中两个方面:总结研究、评价研究。

       11、对研究工作进行评价是科研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研究活动。

       12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将学前教育研究的课题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新课题

       13、根据研究活动对问题探讨的深度,可将课题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预测性课题

       14、按不同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可分为:手工型,、印刷型、微缩型、视听型;按公开程度不同,可分为国外公开文献、国内公开文献、内部资料;按编辑出版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书籍、期刊、报纸、学位论文、音像资料、电子文献。

       15、书记是各种形式的文献中品种最多、说量最大的一个门类,主要是 教科书、专著、资料性工具书和通俗读物。

       16、定期出版的期刊按出版周期不同有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

       17、学前教育科学领域 或相关学科领域的期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专业学术性杂志、专业综合性杂志、文摘类杂志。

       18、搜集研究文献的主要方法:手工探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

       19、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卡片、资料索引。20、文献阅读的方法:浏览、粗读、精读

       21、文献资料记录的方法:标记和批语、摘录、撰写文献资料。

       22、根据抽样是否按随机性原则进行可将其分为:随机抽样、非随机性原则

       23、非随机抽样的主要方法:随机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

       24、根据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观察:自然观察、实验观察

       25、根据观察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分为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26、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可以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

       27、根据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将观察法分为有结构观察法、无结构观察法。

       28、根据对象行为取样的方式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时间取样、事件取样。

       29、观察记录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描述记录法、仪器记录法、表格记录法。30、描述记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描述法、连续记录法。

       31、表格记录法:事件记录表、时间取样记录法、行为核对表、等级评定记录表。

       32、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观偏见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理论性偏见、角色性偏见、期待性偏见。

       33、根据调查研究收集资

       料的手段不同,可将调查法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调查表调查。

       34、根据调查对象范围大小不同来划分,可将调查分为全面: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

       35、根据调查内容的复杂程度不同,可将学前教育调查分为:综合调查、专业调查。

       36、根据研究者是否控制问题回答形式,可将问卷分为封闭性问卷、开放性问卷、综合性问卷

       37、根据问卷发放和收回的方式不同,可以将问卷分为;送发问卷、邮寄问卷。

       38、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包括: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供选择的答案、结束语。

       39、事实性问题一般涉及三种事实:人口学资料、事物的状态、人的实际行为。40、根据访谈过程是否使用过严格设计的问卷或提纲,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

       41、访谈过程的一般步骤:访谈准备、预备性访谈、正式提问。

       4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任何内容或任何形式的测验都有三个基本要素:测验的参照点、测量单位、测验规则。

       43、测验法有着特殊的探究过程,在学前教育研究中也有着自己的特点:1是一种间接性的研究方法、2是一种相对性的研究方教育是研发的主要类型法、3是一种有着统一的过程的研究方法

       44、教育测验法的主要类型:标准化测验和自编测验、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纸笔测验和操作测验、常模测验和目标测验

       45、教育实验法的主要类型: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场所不同)、前试验、准试验和准试验(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探索性试验和验证试验(研究的目不同的)、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试验(自变量的多少)。

       46、行动研究发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美国,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

       47根据研究的母的和内容的不同,个案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三种:个案追踪、个案追因研究、个案临床研究。

       48、个案法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其收集研究资料的手段有:观察、访谈、测验、产品分析。

       49、文字资料的整理:审查补充、分类归纳、摘要、辨整加注。

       50、会直方图要求:中间无缝隙、数据资料必须是连续性资料。

       51、数据资料的特征常用的统计参数主要有:集中数量、差异数量、相关数量。

       52、描述集中趋势的数量有:算术平均说、加权平均说、众数与中数。

       53、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

       54、教育科研论文的主要特点是其学术性,而学术性具体体现在两点:科学性和创造性。

       55、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写作要求:题目或标题、内容摘要、序言和正文、结论和讨论、引文解释与参考文献。

       56科研报告有以下特点:规范性、新颖新、客观性和准确性。

       57、评价者在建立教育成果评价的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一致性、可测性、精炼性。

       58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自我评价、同专家评价、有关部门评价。简答论述

       1、学习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意义:a能提高学前教育工的科研能力b有助于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c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科学

       2、(选考)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要求:a加强理论学习、b理论联系实际、c创造性的学习

       3、科学的认识和非科学的认识主要区别:a一种真理的认识b一种系统的认识c一种精神的认识

       4、学前教育的科研教育活动的一般特征:a研究对象的主体性b探究对象的广泛性c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5、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要贯彻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应做到:要有科学研究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b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6、要贯彻这一原则,研究者璎珞试以下几点要求:a尊重收试者的权力b研究活动不给被试者造成不恰当的压力c要慎重解释研究材料或研究结果

       7、(选考)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述略:以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为主的时期

       (19世纪末)b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时期(20世纪~20世纪50年代)c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和系统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

       8、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方向就具备着多方面的意义:a有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b有利于选择课题研究的深入c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研究

       9、选择课题的基本原则:a价值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

       10、(选择)选择科研课题的方法:a从学前教育实践中筛选问题b从对专业理论中发现课题c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课题

       11选择可叹课题的一般程序:a初步选出研究课题b对初选课题进行初步的探索c将课题具体化c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12、(选考)课题论证的意义:a能进一步确认课题的研究价值,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b课题论证是争取课题立项和经费资助的需要c能充分展示研究者的 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

       13、研究假设的基本要求:1假设应该有一定的理论或事实的依据

       2、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期望关系

       3、可以检验的14抽样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1、解决总体研究难以进行的困难

       2、节省研究资料,提高研究效率

       3、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15、抽样的四个基本步骤:1规定研究总体2确定样本容量3抽取样本

       4、判断并纠正抽样偏差

       16、观察法的特点:

       1、是一种自然地研究方法

       2、是一种直接的研究方法

       17、观察法的作用:

       1、有助于研究者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

       2、有助于研究者形成研究假设

       3、可以深入考察教育现象,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

       18观察放的局限性:

       1、活动的范围有限

       2、在运用自然观察法时容易出现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相互影响3 观察资料的质量受与观察者的素质

       19、研究者要做好现场观察工作注意处理好以、以下五点:

       1、严格执行观察计划

       2、选择最佳观察方位,并合理的使用仪器设备

       3、边观察边思考

       4、防止主观偏见

       5、合理的处理突发事件20调查法的特点:

       1、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

       2、是一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探究方法

       21学前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2、选择调查手段,编制或选用调查工具

       3、选取调查对象

       4、制定调查计划

       5、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攥写调查报告

       22、调查法的优点:

       1、应用的范围广泛

       2、随或获资料丰富、全面,结论的说服力强

       3、研究过程经济、简便23调查法的局限性:

       1、运用调查法来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或问题时,研究者主动性差操作性差,往往比较被动,难以做出深层的探究分析,类化能力较差

       2、调查资料和结论的客观性或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依赖于被调查单位或调查对象的合作,则容易直接导致研究资料的部真实,进而使研究结论不科学

       24、问卷调查的有实性:

       1、收集资料的较率高

       2、匿名性较强3能获取多种形式的资料

       25问卷调查的局限性:

       1、这就对象的阅读能力和表达水平提出了 较高的要求,文盲或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难以适应,儿童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就被排斥在调查对象的范围之外

       2、这样获取的资料的真实性无法核对和评估

       26、问卷在表述问题时对语言的使用有一定的要求(问题的描述)

       1、语言要简洁精炼、词语要通俗易懂

       2、问题的内容应具体、清晰、含义单一

       3、设计者应持中立态度,使问题不带任何态度

       4、要妥善处理与社会规范一致或突的问题,避免填答者出现“社会认可效应”

       27、影响问卷回收率有以下方面:

       1、问卷的设计

       2、选取被试态度和能力问卷送发和回收的方式

       3、问卷送发和回收的方式

       28、影响问卷有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问卷设计

       2、被调查这的态度和心里因素

       3、外界因素

       29、测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1、是一种比较准确可靠的研究方法

       2、施测过容易控制,结果处理方面4难以进行定性分析5灵活性较差6主试要求较高 30、实施测量主试人员做到以下几点:

       1、在接近被试时态度要自然、亲切、与其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指导语 和标准时限进行测验

       3、应及时的记录被试的反应

       4、要善于处理测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31、在编选题目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1题目应准确地反映测验的目的和内容

       2、题目类型要多样,题材要丰富

       3、题目的内容材料要有独立性

       4、根据测验的目的来确定题目的难度

       5、题目应能引起被试的兴趣

       32、教育试验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假设

       2、分析和确定试验变量

       3、设计各种变量的处理方法

       4、选择试验模式

       5、形成试验计划

       33、无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

       1、关变量的中类(a、来自变量的种类吧b来自主试的无关变量才c来自试验设计中的无关变量d来自资料统计的无关变量)

       2、(必考)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1、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2、设置选择和分配和分配 被试

       3、采用“双盲法”

       4、使用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5、提高试验设计的科学性6控制资料统计过程)

       34、教育试验计划的评价:对实验课题的评价

       2、对实验假设的评价

       3、对实验内容的评价

       4、对试验程序安 的评价

       5、对实验设计的设计的统计方法的评价)

       35、教育经验总结的一般步骤:1发现经验,确定经验总结的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3制定经验总结计划

       4、搜集和整理有关经验的事实材料

       5、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形成研究结论

       35、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1、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有很强的开放性

       3、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4、行动研究法伴随持续的对研究计划的修正36(选考)行动研究法的层次:

       1、教师个人进行的行动研究

       2、由学校活托幼机构组织的研究小组进行的行动研究

       3、由专家、教师、行政人员等组成的研究集体开展的行动研究

       37、(论述)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

       1、预诊(就是研究者为准备实施某次或某个环节的研究活动而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

       2、提出并阐述文题

       3、收集与讨论信息

       4、拟定行动计划

       5、行动

       6、评价总结

       38个案法的特点:

       1、研究

       对象的独特性

       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3、研究对手段的多样性

       39、个案研究的主要研 究:

       1、个案研究的起因和目的2、内容和范围

       3、方式方法

       4、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与指导

       5、研究步骤及日程安排40、教育科研成果评价及其意义:评价进一步认识科研成果的价值,促进成果的交流、应用和推广

       2、评价能提高水平促进发展

       3、能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队伍的素质

       4、评价能为科研管理和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依据

       41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基本步骤:

       1、表述形式,拟定题目

       2、拟定写作提纲

       3、研究报告或论文提纲

       3、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

       42、教育科研成果及其主要形式:1.对教育现象或儿童身心发展状况的深刻了解

       2、通过检验研究假设建立和完善的教育科学理论

       3、某种新的教育方法或措施

       43、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意义:

       1、通过系统的表述研究成果可以使研究者系统地回顾和反思研究活动的过程,整理和分析研究所获得的新的事实、新的发现,有助于研究活动的 进一步深化

       2、能展示研究的过程及其结论,是研究活动能得到社会的承认、鉴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引起人

       们对研究的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或使研究过程与结论对教育实践活动产生影响

       3、系统地表述研究成果,展示研究的过程研究的过程及实际资料,有利于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是对个人、团体的研究能力及学术水平的展示

       4、有助于提高 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和科技写作水平。

第五篇:科学研究论文

       我所认识的科学研究

       摘要:该文对科学研究在不同文献中的解释,科学研究的起源,类型以及数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及结果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结合的认识,对科学研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科学研究,定义,分类,方法,内容,过程,结果。

       1.引言: 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我们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主力军,不可避免的要从事或多或少的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来提升我们的能力,从而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而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中,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科学技术研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如何科学的分析研究成果,无可避免的成为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我们大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解释和探索,希望对我们对于科学研究有基本的认识,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正文:

       2.1什么是科学技术研究

       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定义为: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但在不同文献与国家中,对于科学技术研究有不同的定义。其中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见《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第6页)科学研究是指“反复探索”的意思,英文叫“re-search”.其中前缀re是“反复”的意思,search是“探索”的意思。科学研究的内涵包含整理、继承知识和创新、发展知识两部分。

       2.2科学研究的起源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

       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

       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2.3科学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3.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3.1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

       准备阶段-问题的提出,酝酿阶段-问题的求解,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验证阶段-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

       3.2发现和提出问题

       课题选择和决策(需要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科研选题的程序和方法:首先选择研究方向。然后调查研究和提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搜集和整理有关问题;从新的和意外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经验归纳和外推;怀疑;从发现问题;注意科学研究的空白区。最后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3.3获取科学事实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文献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

       3.4概括科学事实主要有逻辑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与历和非逻辑思维方法: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求异性、联想性、发散性、逆向性、独创性、变通性、形象性、合性、超前性)

       3.5形成发展科学理论主要通过: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和求解,解释和预见)和假说方法(科学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假说是激发思维创造性的媒介。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3.6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评价(经验论与整体论的评价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简单性评价科学理论的检验。

       3.6.1.“眼见为实”之批判:科学实验胜“裸眼”

       3.6.2.“官大学问大”之批判:科学家胜“领导”

       4.科学研究方法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就是科学工在从事某项科学发现时所采用的方法。但是。这个过于简单的说明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能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呢?好吧!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答案。

       4.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物体为什么会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运动,亦即物体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会运动得越来越快(加速运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会运行得越来越慢(减速运动)。

       4.2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例如,一个物体的味道对物体的运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4.3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都收集起来。在古代和中世纪,这一点仅仅意味着如实地对自然现象进行敏锐观察。但是进入近代以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因为人们从那时起已经学会去模仿各种自然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已经能够有意地设计出种种不同的条件来迫使物体按一定的方式运动,以便取得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例如,可以有意地让一些球从一些斜面上滚下来;这样做时,既可以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变球的表面性质或者改变斜面的倾斜度,等等。这种有意设计出来的情况就是实验,而实验对近代科学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人们常常把它称为“实验科学”,以区别于古希腊的科学。

       4.4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这也就是假设或假说.4.5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

       4.6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一条“自然定律”。当然,任何理论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新的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结果将不断出现,旧的自然定律将不断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所替代,因为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说明旧定律所能解释的各种现象,而且还能说明旧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以上这些,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是一种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科学工并不需要像做一套柔软体操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而且他们通常也不这样做。比起旁的事情来,像直觉、洞察力甚至运气这一类因素.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学史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有不少科学家仅仅根据很不充分的数据和很少一点实验结果(有时甚至一点实验结果也没有),便突然灵机一动,得出了有用的、合乎事实的论断。这样的论断,如果按部就班地通过上述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就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得到。例如,凯库勒就是在邮车上打瞌睡的时候,突然领悟到苯的化学结构的。洛维则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突然得到了关于神经刺激的化学传导问题的答案。格拉泽却由于无聊地凝视着一杯啤酒,才得到了气泡室的想法。然而这是不是说,一切都是凭好运气得来的,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去思考呢?不,绝对不是的。这样的“好运气”只有那些具有最好领悟力的人才会碰上,换句话说,有些人之所以会碰上这样的“好运气”,只是因为他们具有十分敏锐的直觉,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则是依靠他们丰富的经验、深刻的理解力和平时爱动脑筋换来的。

       5科学研究成果:

       指科研人员在他所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它是科技工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产力,也是衡量科学研究任务完成与否,质量优劣,以及科研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的财富、智力的资源。科研成果应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5.1科研成果应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创造性是指前人所没有或国内外所没有的.理论上有新的创见,技术上有新的提高。先进性应该在成果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水平上有所提高; 5.2科研成果必须具有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初经济价值),并得到社会的公认。既要有实用性.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具备实施条件.满足让会要求.经济价值高。

       5.3科研成果必经过技术鉴定或评审。鉴定或评审应实行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合格,才能算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