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精华升级版)(符号全正确)介绍

第一篇:高中物理知识(精华升级版)(符号全正确)介绍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 Vo)/2

       4.末速度Vt=V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6.位移s=V平t=Vot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 Vy2)1/2=[Vo2 (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 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 h)2=m4π2(r地 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 F2,反向:F=F1-F(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 F22 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 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 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六、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 EP1=EK2 EP2也可以是mv12/2 mgh1=mv22/2 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七、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 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八、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 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九、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十、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 R)或E=Ir IR(纯电阻电路);

       E=U内 U外 ;E=U外 I r ;(普通适用)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

       8.电源总动率P总=IE;电源输出功率P出=IU;电源效率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10.欧姆表测电阻

       11.伏安法测电阻

       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法

       2、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

       注:(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V;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串联时,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时,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4r);

       十一、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B =Φ/S,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I⊥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

       (a)f洛=F向=mV2/r=mω2r=m(2π/T)2r=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弦切角的二倍)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

       (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回旋加速器、磁性材料

       十二、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Δ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P180〕。

       十三、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

       损′=(P/U)

       2R;(P

       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注:(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十四、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α /sinβ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α:入射角,β:折射角}

       3.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第二篇:高中物理经典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精典知识总结

       一、重要结论、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vs1(v0vt)v中点时刻,t2①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

       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1:(21):(32): ②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计算公式:vi=(Si Si 1)/(2T), a=(Si 1-Si)/T如图:

       ③竖直上抛中,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各量的对称关系 ④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物体在斜面上自由匀速下滑 μ=tanθ; 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a=gsinθ

       v22

       3、向心加速度 an2r()2r(2f)2rv

       rT通过竖直圆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轻绳类型vgr,轻杆类型v=0

       Mm4、万有引力为向心力的匀速圆周运动:G2man常用代换式:gR2=GM

       rGMGM43①距地面高h处r=R h,R为地球半径 g2v,T2r

       rGMr②h→→→0时(贴地飞行)vg0R

       (

       10、分子质量

       m0=M/NA,分子个数

       nmNA M固液体分子体积、气体分子所占空间的体积 V0M NApVmR TM11、热力学

       24、干涉条纹的宽度

       25、光电效应规律:

       ① 条件v>v0

       ② t<10-9s xL1,增透膜厚度 d介 d4③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12mvmhvW(逸出功W=hv0)

       2④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光子的能量E=hv=hc/λ

       26、玻尔的氢原子模型:En=E1/n2,rn=n2r1,hv=hc/λ=E2-E1,E1=-13.6eV

       27、半衰期

       只由原子核内部本身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28、质能方程

       E=mc2,ΔE=Δmc2

       29、衰变规律方程:α、β衰变

       二、图象

       作图

       30、几种图象的物理意义:注意两轴的物理量及其单位,弄清楚图线上的一点、整条图线、图线的斜率和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常用:

       速度—时间,位移—时间,加速度a—F,a—

       1,振动x—t,波y—x,分子力F—r,M分子势能Ep—r,导体I—U,闭合电路U—I

       31、作图

       ①力的合成和分解(图示法),受力分析图,物体运动过程示意图,②六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地磁场磁感线 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类平抛运动的轨迹图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轨迹图(如何找圆心、找半径)

       ④平面镜成像光路图,光线经平行玻璃砖、棱镜等光学元件折射后的光路图。

       三、应注意的实验问题

       32、会正确使用的仪器:(读数时注意:量程,最小刻度,是否估读)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托盘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A mA μA G)、电压表、多用电表(“Ω”档使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33、①选电学实验仪器的基本原则:

       安全:不超量程,不超额定值

       准确:电表——不超量程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小量程。方便:分压、限流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选择 ②电路的设计考虑:控制电路“分压、限流”;测量电路“电流表内、外接”测量仪器的选择:电表和滑动变阻器;电表量程的选择(估算)

       ③电学实验操作:注意滑动变阻器的位置,闭合电键时应输出低电压、小电流(分压电路如何,限流电路如何);注意连线

       34、容易丢失的实验步骤

       验证牛顿

       引力常量G=6.67x10-11N·m2·kg-*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

       *温度换算T=t 273K(低温极限:-273.15℃)

       *水的密度ρ=1.0×103kg/m3

       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元电荷e=1.60×10-19C

       *1eV=1.60×10-19J

       *真空中光速c=3.00×108m/s

       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氢原子基态能量E=EP EK=-EK=-13.6eV,r1=0.53×10-10m

       原子质量单位1u=1.66×10-27kg

       1u=931.5MeV

       五、物理学史

       牛顿(英):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光的微粒说

       卡文迪许(英):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测万有引力恒量

       库仑(法):库仑定律,利用库仑扭秤测定静电力常量

       奥斯特(丹麦):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安培(法):磁体的分子电流假说,电流间的相互作用

       法拉

第三篇:测井曲线代表符号介绍

       常用测井曲线符号单位

       测井曲线名称 符号(常用)单位符号 单位符号名称 自然伽玛 GR API 自然电位 SP MV 毫伏 井径 CAL cm 厘米 中子伽马 NGR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Rxo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d 中探测感应测井 Ilm 浅探测感应测井 Ils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d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s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RMLL 感应测井 CON 声波时差 AC 密度 DEN g/cm3 中子 CN v/v 孔隙度 POR 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PORF 渗透率 PERM 毫达西

       含水饱和度 SW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SXO 地层温度 TEMP 有效孔隙度 POR 泥浆滤液电阻率 Rmf 地层水电阻率 Rw 泥浆电阻率 Rm 微梯度 ML1或MIN 微电位 ML2或MNO 补偿密度 RHOB或DEN G/CM3 补偿中子 CNL或NPHI 声波时差 DT或AC US/M 微秒/米

       深侧向电阻率 LLD或RT OMM 欧姆米

       浅双侧向电阻率 LLS或RS OMM 欧姆米 微球电阻率 MSFL或SFLU、RFOC 中感应电阻率 ILM或RILM 深感应电阻率 ILD或RILD 感应电导率 CILD MMO 毫姆欧

       PERM绝对渗透率,PIH油气有效渗透率,PIW水的有效渗透率。

       测井符号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中探测感应测井 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浅探测感应测井

       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CON induction log 感应测井 AC acoustic 声波时差 DEN density 密度 CN neutron 中子

       GR natural gamma ray 自然伽马 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 K potassium 钾 TH thorium 钍 U uranium 铀

       KTH gamma ray without uranium 无铀伽马 NGR neutron gamma ray 中子伽马

       5700系列的测井项目及曲线名称

       Star Imager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 CBIL 井周声波成像 MAC 多极阵列声波成像 MRIL 核磁共振成像 TBRT 薄层电阻率 DAC 阵列声波

       DVRT 数字垂直测井 HDIP 六臂倾角

       MPHI 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 MBVM 可动流体体积

       MBVI 束缚流体体积 MPERM 核磁共振渗透率 Echoes 标准回波数据

       T2 Dist T2分布数据

       TPOR 总孔隙度 BHTA 声波幅度 BHTT 声波返回时间 Image DIP 图像的倾角

       COMP AMP 纵波幅度 Shear AMP 横波幅度 COMP ATTN 纵波衰减 Shear ATTN 横波衰减

       RADOUTR 井眼的椭圆度 Dev 井斜

       原始测井曲线代码

       AMP5 第五扇区的声幅值 AMP6 第六扇区的声幅值 AMVG平均声幅 AO1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2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3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6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9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FF 截止值

       AORT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RX 阵列感应电阻率 APLC 补偿中子 AR10 方位电阻率 AR11 方位电阻率 AR12 方位电阻率 ARO1 方位电阻率 ARO2 方位电阻率 ARO3 方位电阻率 ARO4 方位电阻率 ARO5 方位电阻率 ARO6 方位电阻率 ARO7 方位电阻率 ARO8 方位电阻率 ARO9 方位电阻率 AT1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2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3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6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9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AV平均衰减率 ATC1 声波衰减率 ATC2 声波衰减率 ATC3 声波衰减率 ATC4 声波衰减率 ATC5 声波衰减率 ATC6 声波衰减率 ATMN 最小衰减率 ATRT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RX 阵列感应电阻率 AZ 1号极板方位 AZ1 1号极板方位 AZI 1号极板方位 AZIM 井斜方位 BGF 远探头背景计数率 BGN近探头背景计数率 BHTA 声波传播时间数据 BHTT 声波幅度数据 BLKC 块数 BS 钻头直径 BTNS 极板原始数据 C1 井径 C2 井径 C3 井径 CAL 井径 CAL1 井径 CAL2 井径 CALI 井径 CALS 井径 CASI 钙硅比 CBL 声波幅度 CCL 磁性定位 CEMC 水泥图 CGR 自然伽马 CI 总能谱比

       CMFF 核磁共振自由流体体积 CMRP 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 CN 补偿中子 CNL 补偿中子 CO 碳氧比 CON1 感应电导率

       COND 感应电导率 CORR 密度校正值 D2EC 200兆赫兹介电常数 D4EC 47兆赫兹介电常数 DAZ 井斜方位 DCNT 数据计数 DEN 补偿密度 DEN_1 岩性密度 DTST 斯通利波时差 ECHO 回波串 ECHOQM 回波串 ETIMD 时间 FAMP 泥浆幅度 FAR 远探头地层计数率 FCC 地层校正 FDBI 泥浆探测器增益 FDEN 流体密度 FGAT 泥浆探测器门限 FLOW 流量 FPLC 补偿中子 FTIM 泥浆传播时间 GAZF Z轴加速度数据 GG01 屏蔽增益 GG02 屏蔽增益 GG03 屏蔽增益 GG04 屏蔽增益 GG05 屏蔽增益 GG06 屏蔽增益 GR 自然伽马 GR2 同位素示踪伽马 HAZI 井斜方位 HDRS 深感应电阻率

       HFK 钾

       HMRS 中感应电阻率 HSGR 无铀伽马 HTHO 钍 HUD 持水率 HURA 铀

       IDPH 深感应电阻率 IMPH 中感应电阻率 K 钾

       KCMR 核磁共振渗透率 KTH 无铀伽马 LCAL 井径 LDL 岩性密度 LLD 深侧向电阻率 LLD3 深三侧向电阻率 LLD7 深七侧向电阻率 LLHR 高分辨率侧向电阻率 LLS 浅侧向电阻率 LLS3 浅三侧向电阻率 LLS7 浅七侧向电阻率

       M1R1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1R12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1R2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1R3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1R6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1R9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2R1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2R12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2R2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2R3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2R6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2R9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4R1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4R12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4R2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4R3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4R6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4R9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BVI 核磁共振束缚流体体积 MBVM 核磁共振自由流体体积 MCBW 核磁共振粘土束缚水 ML1 微电位电阻率 ML2 微梯度电阻率 MPHE 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 MPHS 核磁共振总孔隙度 MPRM 核磁共振渗透率 MSFL 微球型聚焦电阻率 NCNT 磁北极计数 NEAR近探头地层计数率 NGR 中子伽马 NPHI 补偿中子 P01 第1组分孔隙度 P02 第2组分孔隙度 P03 第3组分孔隙度 PD6G 屏蔽电压 PE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PEF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PEFL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PERM-IND 核磁共振渗透率 POTA 钾 PPOR 核磁T2谱 PPORB 核磁T2谱 PPORC 核磁T2谱 PR 泊松比

       PRESSURE 压力 QA 加速计质量 QB 磁力计质量 QRTT 反射波采集质量 R04 0.4米电位电阻率 R045 0.45米电位电阻率 R05 0.5米电位电阻率 R1 1米底部梯度电阻率 R25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 R4 4米底部梯度电阻率 R4AT 200兆赫兹幅度比 R4AT_1 47兆赫兹幅度比 R4SL 200兆赫兹电阻率 R4SL_1 47兆赫兹电阻率 R6 6米底部梯度电阻率 R8 8米底部梯度电阻率 RAD1 井径(极板半径)RAD2 井径(极板半径)RAD3 井径(极板半径)RAD4 井径(极板半径)RAD5 井径(极板半径)RAD6 井径(极板半径)RADS 井径(极板半径)RATI 地层比值 RB 相对方位 RB_1 相对方位角 RBOF 相对方位 RD 深侧向电阻率 RFOC 八侧向电阻率 RHOB 岩性密度 RHOM 岩性密度 RILD 深感应电阻率

       RILM 中感应电阻率 RLML 微梯度电阻率 RM 钻井液电阻率 RMLL 微侧向电阻率 RMSF 微球型聚焦电阻率 RNML 微电位电阻率 ROT 相对方位 RPRX 邻近侧向电阻率 RS 浅侧向电阻率 SDBI 特征值增益 SFL 球型聚焦电阻率 SFLU 球型聚焦电阻率 SGAT 采样时间 SGR 无铀伽马 SICA 硅钙比 SIG 井周成像特征值 SIGC 俘获截面 SIGC2 示踪俘获截面 SMOD 横波模量 SNL 井壁中子 SNUM 特征值数量 SP 自然电位 SPER 特征值周期 T2 核磁T2谱

       T2-BIN-A 核磁共振区间孔隙度 T2-BIN-B 核磁共振区间孔隙度 T2-BIN-PR 核磁共振区间孔隙度 T2GM T2分布对数平均值 T2LM T2分布对数平均值 TEMP 井温 TH 钍 THOR 钍

       TKRA 钍钾比

       TPOR 核磁共振总孔隙度 TRIG 模式标志 TS 横波时差

       PORH 油气重量 NEWSAND BULK 出砂指数 NEWSAND PERM 渗透率 NEWSAND SW 含水饱和度 NEWSAND SH 泥质含量 NEWSAND CALO 井径差值 NEWSAND CL 粘土含量 NEWSAND DHY 残余烃密度 NEWSAND SXO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NEWSAND DA 第一判别向量的判别函数 NEWSAND DB 第二判别向量的判别函数 NEWSAND DAB 综合判别函数 NEWSAND CI 煤层标志 NEWSAND CARB 煤的含量 NEWSAND TEMP 地层温度 NEWSAND Q 评价泥质砂岩油气层产能的参数 NEWSAND PI 评价泥质砂岩油气层产能的参数 NEWSAND SH 泥质体积 CLASS SW 总含水饱和度 CLASS POR 有效孔隙度 CLASS PORG 气指数 CLASS CHR 阳离子交换能力与含氢量的比值 CLASS CL 粘土体积 CLASS PORW 含水孔隙度 CLASS PORF 冲洗带饱含泥浆孔隙度 CLASS CALC 井径差值 CLASS DHYC 烃密度 CLASS PERM 绝对渗透率 CLASS

       PIH 油气有效渗透率 CLASS PIW 水的有效渗透率 CLASS CLD 分散粘土体积 CLASS CLL 层状粘土体积 CLASS CLS 结构粘土体积 CLASS EPOR 有效孔隙度 CLASS ESW 有效含水饱和度 CLASS TPI 钍钾乘积指数 CLASS POTV 100%粘土中钾的体积 CLASS CEC 阳离子交换能力 CLASS QV 阳离子交换容量 CLASS BW 粘土中的束缚水含量 CLASS EPRW 含水有效孔隙度 CLASS UPOR 总孔隙度,UPOR=EPOR BW CLASS HI 干粘土骨架的含氢指数 CLASS BWCL 粘土束缚水含量 CLASS TMON 蒙脱石含量 CLASS TILL 伊利石含量 CLASS TCHK 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 CLASS VSH 泥质体积 CLASS VSW 总含水饱和度 CLASS VPOR 有效孔隙度 CLASS VPOG 气指数 CLASS VCHR 阳离子交换能力与含氢量的比值 CLASS VCL 粘土体积 CLASS VPOW 含水孔隙度 CLASS VPOF 冲洗带饱含泥浆孔隙度 CLASS VCAC 井径差值 CLASS VDHY 烃密度 CLASS VPEM 绝对渗透率 CLASS VPIH 油气有效渗透率 CLASS VPIW 水的有效渗透率 CLASS

       VCLD 分散粘土体积 CLASS VCLL 层状粘土体积 CLASS VCLS 结构粘土体积 CLASS VEPO 有效孔隙度 CLASS VESW 有效含水饱和度 CLASS VTPI 钍钾乘积指数 CLASS VPOV 100%粘土中钾的体积 CLASS VCEC 阳离子交换能力 CLASS VQV 阳离子交换容量 CLASS VBW 粘土中的束缚水含量 CLASS VEPR 含水有效孔隙度 CLASS VUPO 总孔隙度 CLASS VHI 干粘土骨架的含氢指数 CLASS VBWC 粘土束缚水含量 CLASS VTMO 蒙脱石含量 CLASS VTIL 伊利石含量 CLASS VTCH 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 CLASS QW

       井筒水流量 PLI QT

       井筒总流量 PLI SK

       射孔井段 PLI PQW

       单层产水量 PLI PQT

       单层产液量 PLI WEQ 相对吸水量 ZRPM PEQ 相对吸水强度 ZRPM POR 孔隙度 PRCO PORW 含水孔隙度 PRCO PORF 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PRCO PORT 总孔隙度 PRCO PORX 流体孔隙度 PRCO PORH 油气重量 PRCO BULK 出砂指数 PRCO HF 累计烃米数 PRCO

       PF 累计孔隙米数 PRCO PERM 渗透率 PRCO SW 含水饱和度 PRCO SH 泥质含量 PRCO CALO 井径差值 PRCO CL 粘土含量 PRCO DHY 残余烃密度 PRCO SXO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PRCO SWIR 束缚水饱和度 PRCO PERW 水的有效渗透率 PRCO PERO 油的有效渗透率 PRCO KRW 水的相对渗透率 PRCO KRO 油的相对渗透率 PRCO FW 产水率 PRCO SHSI 泥质与粉砂含量 PRCO SXOF 199*SXO PRCO SWCO 含水饱和度 PRCO WCI 产水率 PRCO WOR 水油比 PRCO CCCO 经过PORT校正后的C/O值 PRCO CCSC 经过PORT校正后的SI/CA值 PRCO CCCS 经过PORT校正后的CA/SI值 PRCO DCO 油水层C/O差值 PRCO XIWA 水线视截距 PRCO COWA 视水线值 PRCOCONM 视油线值 PRC

第四篇:高中物理知识网络图 文档

       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但是高考命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往往跨度大、涉及面广,所以二轮复习在强化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寻找线索,搞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梳清条理;以重要概念或规律为线索,串联相关内容,形成思维图线。纵向贯通,横向联系,勾勒出知识结构网络,把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高考试题来看,80%以上的题目都是围绕主干知识来考查的,!例如:力、运动、能量、场是考查的核心,要注意这些知识点的融合形式:一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做功、能量转化相关的各种问题。物理情境动态过程的描述、临界条件的判断等题目考查频率较高。要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选题和训练,提高知识再现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给出各章节的网络联系图,帮助考生把高中物理知识串成线,织成网,连成片。

       第一讲:运动

       第二讲:能量

       第三讲:场

       第四讲:路

       第五讲:实验

       推荐阅读

       【物理】《试题调研》力邀著名特级教师王高为您量身打造二轮复习黄金计划~

       【物理】高三物理第二轮备考,如何快速提分? 【物理】高三备考必看:如何使复习进入到良性状态(六招让你决胜高考)

       【物理】八招助你最大幅度提高物理成绩

第五篇:高中物理电学知识总结

       物理电学知识总结

       1.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6)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7)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8)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9)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10)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11)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12)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2.电流

       1)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 ”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3.电压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 ”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4.电阻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3)1千欧=10欧。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5)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35.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 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 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Q是热量)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①电流:I=I1 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Q是热量)6.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2)3)4)5)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Rt 6)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7)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8)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9)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0)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11)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2)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13)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当U       14)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15)热功率:导体的热功率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16)P热公式:P=I2Rt,(式中单位P→瓦(W);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热功率=电功率,可用电功率公式来计算热功率。(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7.生活用电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2)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3)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4)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5)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8.电和磁

       1)2)3)4)5)6)7)8)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9)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0)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进。11)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12)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13)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4)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5)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16)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7)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8)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19)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20)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21)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2)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3)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结构:定子和转子。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25)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26)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27)换向器: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互换。28)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29)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实验

       一。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电路图如右图)注意:实验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原理:P=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