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一: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教育部提供这次学习机会,短短的三天的学习,不仅聆听到了叶航老师深入浅出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同时丰富了一些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历史,和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现将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

       宏观经济学课程与微观经济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微观经济学体系比较严谨和完整,而宏观经济学观点庞杂,学派林立,争论较大。如何准确把握这些观点的分歧,向学生们呈现学派之间的差异很是关键。叶航老师主要介绍了索罗模型和哈罗德-多玛模型关于经济收敛性问题的分歧,在分歧点介绍和明晰的过程中,不仅促使自己深入思考这些模型的出发点和假设前提,而且还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比较,培养学生们求异思维。

       此外,宏观经济学与现实经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剖析现实经济运行,也是课堂教学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我们学校经济系教研室老师也很注重这一点,关注现实发生的事情,讲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从书本知识走出来,将书读薄,将书读活。以叶航老师在串讲《我国宏观调控30年》为例,叶航老师以前后15年来对比分析了我国30年宏观调控的历史演进,坚信了宏观经济学必须有微观基础,不同的微观基础—--居民偏好和企业约束---将成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抓手。

       关于教学课件方面,叶航老师也给了很好的启示。以介绍菲利普斯曲线为例,结合弗里德曼的铅笔商的故事,配合课件动画效果,绝妙的展示了货币主义学派的通胀现象归根结底就是货币发行的这一观点。

       二、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体会

       在课堂上,叶航老师在串讲《我国宏观调控30年》过程中,体会到叶老师对经济运行把握的独到之处。将GDP和CPI波动曲线放在一起,看到许多有趣的现象。第一是GDP和CPI高度相关,还没有出现西方国家的滞涨现象,并根据GDP波动将趋于收敛而CPI波动趋于发散的现象,大胆提出了滞涨是一国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的假设。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证研究的命题。

       其次,叶航老师还指出了“利用计算仿真方法来研究宏观经济”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并且展示了自己研究的成果,深有启发。

       三、同行讨论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很荣幸结识来自不同学校的同行老师,并在课余饭后与之探讨相关问题,不仅收获了友谊,还收获了知识。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二: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1586字)

       如果说微观经济学是描述个体经济的话,那么宏观就是描述总体经济的;如果说微观的主题是讨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话,可以称为价格理论的话,那么宏观的主题就是讨论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可以称为收入理论。

       这学期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值得肯定的是,我始终在用着一个踏实认真的态度在学习。虽然有时老师讲得有些快,有些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是我始终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下及时看书,每看一句话都要充分理解它的含义,都要弄明白,并一定要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甚至还要和微观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学到失业与通货膨胀时想到的微观经济学学到的工资理论,学到宏观生产函数的性质一:总产出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又联想到微观经济学学到的生产的三个阶段等,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思路,而不是单纯地向老师索要答案,这一点比学习微观经济学做得要好。但是,我对宏观经济学学的学习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概括起来就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我并没有充分了解这门学科的特征,这直接导致我没有用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这门学科。例如,绪论提到的宏观经济学是广泛研究各经济总量间关系的科学。这句话我背的非常熟练,但并没有充分透彻的理解,其实这句话不仅概括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进一步也告诉我应当用什么思维方式去学习,也就是书中进一步展开的所注重的不是单个经济单位及单一经济变量的变化规律,而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中经济活动的总体或宏观经济总量的变动。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学到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的性质。

       第一条:总产出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条: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当时我想的是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一种情况:

       当就业量足够多的时候,产出随着就业量进一步的增加而递减,我感觉我考虑的很有道理,因为在上学期微观中就是这种劳动总产量下降的趋势,但我现在知道了这是在微观经济学中研究单个企业厂商生产活动时考虑的情况,在宏观角度,由于研究的是经济总量,对一个国家来说,总产出不会出现随就业量(投入)的增加而减少,因为一个国家有成千上万企业,不会每个企业都会出现劳动总产量下降的情况,总体也不会出现的。而且我注意到同样的概念和经济原则可以在宏观和微观分别使用,但不能简单地进行加总和综合,比如:

       通货膨胀成因中提到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拉动通货膨胀,后者又分为两种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工资提到工会,利润提到垄断和寡头都是适用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而前者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则不能很简单的就拨到完全竞争市场上,因为即使是寡头和垄断企业也不能定价太随意,也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承受能力。

       其次,在绪论中我明白了宏观经济学要研究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问题,而不是个别产品的价格决定问题。一般价格水平,我的理解是价格弹性比较低的一般消费品而不是弹性很高的奢侈品,我又想起了学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提到的当货币工资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工资下降,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将会增加并且大于劳动供给,从而扩大产出。

       进一步理解:虽然价格水平上升采购原材料成本高了,也就是生产总成本高了,但只要产成品卖的价钱高于总成本厂商还能获得收益,我当时提出一个设想,假如厂商生产的东西价格弹性大,需求少了,卖不了那么多不就赔了么?书上说的不就不对了吗?现在一想,是我想歪了,宏观经济学一般是不考虑价格弹性的。

       再次,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经常做出各种假定,比如假定消费曲线:c=a by,这种假定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多个消费者的消费总曲线也可以近似为这种关系。还有很多类似的假定也是我平时没有留意的。

       以上就是我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最大体会,我还希望,我一开始而不是结课后就能把握学科的特点,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研究问题,领悟理解问题快一些,虽然这对我来说可能很艰难,但我一直在努力做到这一点。现在我思考出一些了,而且我明白了思维方式的问题只有靠自己领悟,自己领悟到了会是一个很好的提高。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三:宏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2040字)

       这几天通过观看录制的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陆磊(拥有10来年央行政策研究室工作经历)给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们的讲座,受益匪浅,觉得在陆磊老师6个小时的讲座学到的宏观经济学知识比在复旦上半年宏观经济学课程学的东西还多。总结归纳起来学到的心得有如下几点:

       第一,学校中学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背后都有隐含的假设条件,而课堂讲授知识时过分地注重教条式经济理论和经济学公式的背诵和记忆,忽视了这些经济理论所隐含的假设条件以及逻辑推理过程,结果是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并预测中国经济宏观经济运行时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和错误。如,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当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减少,反之则相反。这个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是投资部门主要是私有部门,他们做出的投资决策是理性的,它会权衡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大小,如果贷款利率提高,那么那些收益率较低的项目由于无利可图而终止。但在中国国有企业占据了中国的大半江山,它们存在着道德风险,即这些国企的管理层做出投资决策的出发点考虑的是自己通过做项目可以捞多少灰色收入,项目做下来能为地方政府贡献多少GDP,而不是考虑做这个项目企业可以赚多少钱,风险有多大。这样的结果是国有部门的投资需求与贷款利率的关系并不大,即使投资项目收益率低,甚至连银行贷款也还不了,国企仍旧有强烈的投资需求,因为只要有投资,国企官员就可以捞更多灰色收入,可以为自己升职提供更多的政治资本,至于这个项目能挣多少钱并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即使项目不挣钱,国企短期内也没有破产风险,银行和地方政府都会为国企掏腰包。这样,在中国这种经济环境下,由于国企在投资中占主导地位,利率上升,投资需求并不会下降。总之,在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各种经济政策的效应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理论的前提假设和逻辑推理与中国的经济环境是否相符,否则将导致错误的结论。

       第二,短期经济预测所涉及的因素太多,很难去把握,而中长期因素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确定,今后投资中对那些宏观经济分析师对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的预测不用太当回事,而把眼光放在确定性的中长期经济前景上。陆磊的中国短期经济波动预测的分析框架主要包含了三个主要因素:

       (1)宏观经济变量的微观基础,也就是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投资需求以及净出口(国外需求)的微观基础,如净出口方面对美国的出口为主要决定因素,那么美国消费的复苏对中国净出口影响较大,投资需求中国有企业对GDP的影响较大,那么在投资需求的分析中应分析国有企业对相关经济变量的反应函数;

       (2)经济和政治制度基础,主要指经济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如中国、日本等出口导向型经济政府主导为主,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市场主导型经济,分析宽松货币政策对不同国家经济影响时要考虑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效应;第(3)政策偏好和政策取向,指的是政府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是以保经济增长为主、还是以调节收入分配为主等哪个政治目标为主。不同阶段,经济波动中的主导因素完全不同,如当下经济状况,市场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政府调节经济结构(即收入分配)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受到打压,而民营经济通过创业板等融资渠道得到发展,在这种实体经济情况下,股市也出现了主板市场估值偏低,而创业板等公司估值偏高。

       没有对中国经济的长时间观察以及深厚的政府关系资源,很难判断短期经济波动哪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即使有以上资源预测短期波动正确性的概率也比较低。对于投资而言,投资应该是做正确概率大的事情,做相对确定的事,所以中国经济短期波动方面花费精力要少一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分析框架主要是分析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因素的收益能否持续提高,同时要看中国制度改革能否使这些要素充分利用。从劳动力要素来看,自1999年以来大学扩招的大学生(2022年毕业大学生将近600万)是为今后10年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只要这部分大学生能够实现充分就业今后10年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大;资本要素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中国是不缺的,技术要素要取决于全球创新活动的成果。制度方面而言,看过《改革开放30年》的就知道经过1990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政治阶层的共识(CommonSense),我对中国高层为经济发展而做出的制度改革有信心总之,中国未来10年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前景我认为是比较确定的,至于短期的经济波动,我认为比较难把握,因而今后的投资中这种把握性不大的判断花的精力要少一点。

       最后,通过学习了解了中国央行和政府的决策机制,对中国经济决策体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央行的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对于GDP是否增长则是次要目标,当发生了通货膨胀,那么央行要承担责任,而如果经济上行,发改委等部门受到奖励,与央行无关;同样,经济下行,发改委等部委受到惩罚,也与央行无关。对于加息,央行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国务院,加息既是调节通胀的工具,也是调节收入(政治)的手段,所以央行不能决定加息,而由国务院负责是否加息。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定稿)

       新一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现状研究

       摘 要

       农民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型劳动者,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背景下解放的大批富余劳动力,这一群体已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一庞大的群体正逐渐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已成为城市用工市场的生力军。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的现状不仅推进农民工的转移就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农民的增收问题。然而,近年来“民工荒”已从我国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并且是总 量过剩、结构短缺。近来农民工“回流”倾向也非常明显。

       本文就我国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对农民工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城市就业的概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的对策及建议,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企 业、个人关于就业的积极合作,共同解决农民工就业矛盾。

       关键词:回流, 城市就业, 农民工现状

       I

       目 录

       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第2章 农民工城市就业现状分析........................................2.1农民工现状及存在问题...........................................2.1.1 农民工现状...............................................2.1.2 农民工转移及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3 农民工现状的新动向、新趋势...............................2.2 城市就业的现状................................................2.2.1 城市总体就业概况.........................................2.2.2 城市大学生就业概况.......................................2.2.3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状况...............................第3章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建议....................................3.1 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3.1.1 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3.1.2 推进深入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3.1.3 要共享城市公共服务资源...................................3.2 加强培训......................................................3.2.1 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3.2.2 有针对性地丰富培训课程内容...............................3.3 构建农民工双向流迁就业体系....................................参考文献.............................................................II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2022年年初开始,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用工短缺的严峻形势。而珠三角地区更是频传“招工难”的问题,据报道用工缺口曾一度曾达到200万人之多,到了2022年春节前后这一现象逐渐波及更多地方。今年1月,本来应该很多农民工应该开始坐上了南下北上的列车出门打工,而今年却冷清了许多,很多人不愿意再背井离乡出门打工了。“招工难”与“用工荒”已经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内地。

       其实,劳动力资源局部紧缺的现象,并不是从近年来的问题。从2022年年初开始,珠三角地区就出现了用工短缺问题,当时媒体称之为“民工荒”现象。2022年,“民工荒”现象进一步蔓延,福建、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同叫“缺工”。此后愈演愈烈,进入下半年,在一些一贯是农民工输出地的内陆省份,也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到了2022年和2022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出口严重受阻,对农民工就业的需求急剧下降,一度掩盖了“民工荒”问题。2022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转暧,用工短缺问题又再次凸现。

       1.2 研究目的

       研究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问题,关系“三农”问题和我国民生问题的根本解决,关系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及社会的公正、和谐和稳定。据调查,2022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达2.3亿人,其中1980年后出生的达到1.41亿人,也就是80后农民工占总数的61%。他们虽然是农业户口,却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却又无法完全融入到城市中来。现如今,新一代的农民大都是80后和90后,他们的安置问题的解决,不但能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新一代农民科技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法律知识,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有力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村中富余人员也逐渐地转移出来。近年来城镇的各大重点项目和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带来二、三产业大发展,原来出去打工男性居多,现在在家附近工地、企业就业的妇女的比例也在不断地扩大。外出务工人员规模还会不断扩大,如何面对规模较大的农民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是一个城市应关注的问题。

       (2)农民工现“回流”倾向

       调查中发现原来农村以向国外、省外输出农民工为主,现在去国外、省外打工的相对减少了,大多农民工主要是就近、就地就业为主,农民工“回流”倾向非常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城镇的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不少本地农民工,不离乡就能找到工作,实现了农民工与企业的双赢。另外,外出后农民工的花销占了工资的很大比例,在家乡找工作与在外出地区挣回的钱差不多,也是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原因。

       (3)农村农业服务发展较快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商贸流通的繁荣,交通的便利,带动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为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现在农村中雇人拔地、种地、收割庄稼的多了,这使得与之相关联的农业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

       (4)农民工就业趋于理性

       原来劳动市场中潜在劳动力资源过剩,老一代农民工难找工作的问题正在发生变化,新生代民工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不会委曲自己。不仅看重工资收入,更看重企业的环境和自身发展,这是新生代农民工对打工收益和企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后的理性选择。

       (5)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

       调查发现,老一代民工更愿意回到农村,继续生活在农村,新生代民工大多不懂农业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基本不参与土地种植,他们对城市更加向往,渴望融入城市。绝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有意愿结婚时在城市里买房子,生活在城市。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将产生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将持续拉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6)工作耐受能力较低

       新一代农民工生活条件相对老一代农民工较好,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怕吃苦、爱面子、较挑剔,缺乏对工作压力的忍受和毅力,但是,却喜欢追求物质精神享受,攀比思想,阻碍了他们在城市就业中的健康发展。

       2.2 城市就业的现状

       2.2.1 城市总体就业概况

       近几年,中国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压力一直居高不下,使得正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面临严重的就业“冲击波”。一方面,在农村“新生代农民工”目前约有一亿人,他们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而经济正常增长条件下,就业岗位每年只能安排12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突出,从而出现“就业难” 的局面,这也就加剧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等原因,企业也在不断的调整用人政策使得在就业方面出现区域性、行业性、结构性差异的特点,在一些高技能的工作岗位的招工中出现严重的空缺,从而出现“招工难”的局面。从总体上说,我国就业人口总体就业难的局面短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2.2.2 城市大学生就业概况

       自1999年以来,大学扩招呈直线上升,每年递增60万到70万左右。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计划(2022年7月份)最新统计在校大学生是2960万人。并以每年1.3-1.6%速度扩招,2022年入学率将达到40%,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能达到5000万。大学扩招,必然带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022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再创新高,而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更是让形势逐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据了解,近三年来,大学生就业率维持在70%左右。相比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从地区来看,我国中西部虽然对大学生有较大的需求,但由于条件艰苦,很难招到毕业生。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有些大学生为了得到跟好的就业机会而选择继续攻读学位,比如考取硕士、博士学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

       第3章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

       3.1.1 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

       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在的户籍制度的心态是矛盾的。首先,新生代农民工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和工资收入的增长,渴望融入到城市生活,尽情享受城市带给他们的快乐生活。但是,户籍将农民和城市居民区别开来,造成一定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心理影响。

       其次,是由于近几年国家对农民的大力扶持,农民享有了优惠的土地政策,新生代农民工又不愿意迁户口进城而放弃农村土地。所以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城市的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改革,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应有的权利,又使他们不失去土地,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打消他们的顾虑。

       3.1.2 推进深入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

       正视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和地位。有关部门应强化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定劳动合同,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宣传,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规范企业行为,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健全农民工公平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体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社会教育资源,享有义务教育,实现农民工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健全城市和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推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期望的诉求,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彻底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构建劳资纠纷协调机制,促进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将农村劳动力纳入城乡结合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劳动者的同工同酬、同工同权。

       3.1.3 要共享城市公共服务资源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不仅要解决就业问题,还需要解决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诸多问题,这就得需要我们当地政府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资源。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趋于稳定化、移民化,他们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希望子女都能受到更良好的文化教育。稳步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在城市里提供廉租房是现在农民工迫切需求。只有住房问题的解决,才能维持家庭的稳定,维护好社会的稳定,为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教育等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3.2 加强培训

       加强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职业要求较高,职业期望值较大的现象,据调查数据显示,有15%左右的新生代农民工有技术,70%左右的农民工有要求进行技术培训的需求。因此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将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拓展就业面。

       3.2.1 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

       新一代农民工有一定教育基础,渴望接收新知识,学习技能文化,但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了其接受再教育的程度。对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新一代农民工的培训投入,确保农民工具备就业的相关职业技能。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受益主体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企业、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

       3.2.2 有针对性地丰富培训课程内容

       新一代农民工具备较好的文化基础,传统的普及性就业培训内容已不能满足其培训需要,新兴技术职业的发展也要求培训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培训课程内容体系可以更加丰富化、专业化,针对性更强,如汽车驾驶、新机器操作、安全知识、电脑使用等,除此之外,对职业道德操守,职业健康、职业新技能的培训也应该广泛普及。

       3.3 构建农民工双向流迁就业体系

       回乡创业可以在保障新一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基础上,加强农村硬软件建设以促进农民工回乡就业。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困难的问题,可以设立返乡创业专项资金并与科研单位、高校联系,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具备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提供项目论证、投资意向、资金融通和法律维权等培训服务,在工商、税务等部门下设创业咨询服务职能窗口,为农民工创业释疑、提供便捷服务,简化相关手续环节,为农民工提供创业项目资源库,拓宽回乡创业的外部融资渠道,规避创业陷阱和骗局,从而极大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热情和成功率,通过回乡就业和创业的路径引导农民工向城市和农村双向流动。

       参考文献

       [1] 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2] 彭万.80后农民工的城市就业现状与对策建议.职业时空,2022,第8卷第1期 [3] 蓝景力,佟光.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启示与制度完善.学习与探索,2022,第2期

       [4] 韩少华,郑亚红.青年农民工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农业考古,2022,第6卷 [5] 欧阳慧.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22

第三篇:宏观经济学

       计算:

       1、假设某一经济中收入恒等式为Y=C I G NX,其中C=100 0.9(1-t)Y,I=200-500r,NX=100-0.12y-500r,货币需求L=0.8Y-2000r,令G=200,t=0.2,试求(1)IS曲线(2)当名义货币供给M=800,P=1时的LM曲线(3)双重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4)双重均衡时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解:(1)由总收入=总支出,即NI=Y=AE=C I GP NX

       代入有:Y=100 0.9(1-0.2)Y 200-500r 100-0.12Y-500r

       整理得到Y=1000 2500r 即为LM曲线

       (2)由货币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即L=M/P

       代入有:0.8Y-2000r=800/1 即Y=1000 2500r为LM曲线

       (3)联立(1)(2)方程,得到均衡收入Y=1250;均衡利率r=0.1

       (4)将r=0.1,Y=1250代入相应表达式得到C=1000I=150 NX=-100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L=0.2Y-5r,P=1,(1)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求LM曲线(2)若

       名义货币供给量为200,求LM曲线,并与(1)中的LM曲线相比较,若r=10﹪,Y=1100,货币供给是否均衡?若非均衡,r如何变化?

       解:(1)由货币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即L=M/P

       代入有:0.2Y-5r=150/1 整理得到Y=1000 25r即为LM曲线

       (2)0.2Y-5r=200/1,有:Y=1000 25r 即为LM曲线

       Y=1100,货币市场均衡利率r=8,而实际利率为r=10,表明货币市场供小于求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实际货币供给Ms/P=200,消费C=90 0.8Yd,税收T=50,投资

       I=140-5r,财政支出G=50(1)求IS、LM方程、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收入20,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解:(1)由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即NI=Y=AE=C I GP NX

       有:Y=90 0.8(Y-50) 140-5r 50 即IS曲线为:Y=1200-25r

       由货币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即L=M/P

       代入,有:0.2Y=200,即LM曲线为:Y=1000

       联立ISLM方程,得Y=1000;r=8;I=100

       (2)政府支出增加,得到新的IS方程:Y=90 0.8(Y-50) 140-5r 50 20

       即新IS曲线为:Y=1300-25r,LM曲线仍为:Y=1000

       新的均衡:r=12Y=1000 I=80 利率上升 投资下降 收入不变

       (3)有完全的挤出效应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我读的是《宏观经济学》(第5版)。此书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宏观经济学手册》主编、泰勒规则的提出者约翰·B.泰勒(John B.Taylor)著,北京大学李绍荣、李淑玲等译。简介:

       泰勒教授是经济学教育领域中最振奋人心的教师之一。作为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系Raymond教授,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在学习经济学原理的学生们心中成为传奇的人物,为此获得Hoagland和Rhodes两项杰出教学奖。《华尔街日报》曾这样评论说:泰勒“冷静的外表下„„蕴涵着不同寻常的教学风格。”学生们怎么也不会忘记他在第一次讲述需求黄线的移动时生动的解释,不会忘记他是如何通过让学生扮演成买卖双方在教室里进行现场的投标叫卖来验证供求模型的胡在起作用。正是这种清晰的解说和令人难忘的教学方法,使得他编写的教科书吸引着全球各地的经济学学生和教师。

       泰勒教授以其对现代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基础性研究而闻名于世。他的最重要的研究贡献之一是提出了泰勒准则,泰勒准则得到了世界各地中央银行的采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曾这样描述他所担出的这一准则:“它会令你的朋友大吃一惊!来预测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新动向吧!”他近期的研究课题是国际货币政策。

       内容简介:

       与国内现在流行的经济教科书,如斯蒂格利茨和曼昆所编写的经济学原理教材相比,此书是一本最新版的新古典综合的教科书,它易于初学者在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内系统地把握微观经济学原理和宏观经济分析方法。这种新古典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在微观经济学原理部分,不是像传统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那样,主要通过完全竞争市场,兼顾垄断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分析,来说明市场经济的效率。

       此书不仅适合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低年级学生阅读,并且还适合其他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阅读。

       在微观经济学原理部分,此书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及其对人们生活的改善。书中以经济学的前提条件----稀缺、选择和经济互动为基础,以经济现象作为分析对象,在原理层次上阐述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政策含义,说明市场价格的作用、经济学固有的国际化特征、产权和激励的重要性以及中央计划和市场等。

       在宏观经济学原理部分,不是像传统宏观经济学那样只简单地介绍有效需求理论的分析框架,而是强调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结果,即宏观经济增长和波动的互动关系。说明经济增长的确会伴随着经济波动。长期经济增长虽然是人类社会关注的目标之一,然而产量的减少、失业的增加(衰退的特征)却是现实经济的访客。书中探究了产生经济波动的原因,并分析和说明了结束经济波动的政策方法。

       此书分为三大部分:宏观经济学原理、经济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和贸易与全球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作为整体的市场经济。像经济学的分支一样,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人们根据稀缺的资源,有效地做出相应的决策。然而,宏观经济学不再聚焦于单个市场的运作,而是把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宏观经济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的把握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变化,更清楚地理解好经济政策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的。

       在宏观经济学原理这部分中,通过对国内产出、收入和支出的计量,支出分配模型,失业与就业,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货币与通货膨胀的研究,让读者了解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是怎样影响这个国家的GDP,以及GDP的增长对于个人的影响。2022年1月18日,发布官方实际GDP统计数据的经济分析局(BEA)在新闻公告中宣布:“2022年第四季度的实际GDP---

       由劳动和财产创造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的年增长率是3.1%。”4周后,BEA在其后续公告中又修改了1月28日公布的数字:“2022年第四季度的实际GDP---由劳动和财产创造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的年增长率是3.8%。”这两次估算结果的差距几乎为2000亿美元!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衡量实际GDP等变量的复杂性,同时也说明了掌握确切数据的重要性。正确的经济政策有赖于准确的经济数据。

       而在经济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这部分中,则主要分析了波动的本质和原因、波动的模型及其应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2022年初,从1991年开始的创纪录的经济扩张走到终点。美国股市科技板块大跌、消费者信心下降、公司决定消减投资支出、2000年美联储急速提升利率和油价上涨,这些都可能是造成经济发展减速的原因。“9·11”的悲剧和接下来的消费和产出的下降更加速了经济的衰退。了解经济波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经济衰退会给很多人带来失业与困苦。尽管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应被夸大,但是围绕增长趋势的波动依然关系到上百万人的生计。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货币改革论》一书中精辟地说道:“但是这种长期趋势对当前是一种误导。在长期内我们都已经死了。如果经济学家们在暴风雨的季节只能告诉我们风暴过去大海就会恢复平静,那么他们的任务就太简单、太无用了。”简单说来,研究经济波动对于理解宏观经济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部分则是介绍了全球贸易增长、国际贸易收益、国际贸易政策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对于我们国贸生来说,这一章是及其有用的。首先,国际贸易令很多公司得以通过向世界范围内更广阔的市场销售产品来降低成本。其次,国际贸易令一国得以专业化生产相对生产效率高的产品。在贸易政策中,从经济学层面和政治层面来考察国际贸易政策,探讨现存贸易壁垒的经济影响,回顾美国曾经存在过的贸易壁垒的政治历史,并且考虑支持贸易壁垒存在的政策经济观点,然后继续评价那些与消减贸易壁垒、提高效率有关的另外一些国际贸易政策。绝大部分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关税、配额和其他的贸易壁垒会减少一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实际上,在经济学家的投票中显示,他们对于这个观点的赞同度比其他任何一个经济学观点更高。各国政府应用很多方法来限制国际贸易,我们把限制贸易的政策称为保护贸易主义政策,因为对贸易的限制常常源于保护本国工业免受外国进口商品的冲击。对于这些贸易保护措施,我们应该完善国内市场经济制度,为企业实现充分的公平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尽量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善于利用WTO中的贸易规则规避风险,为本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争得主动。

       我觉得宏观经济学的难点在于它与事实的联系更近。学习了微观之后,我根本想象不出它在指导我们在市场上的行为中可以发挥多大的用处。但宏观经济学则不是这样,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模型,加以在市场上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而对未来的市场走势做出一些初步的预判和推测。比如,通过 MV=PY 的公式,可以知道美国发行 6000 亿美元的货币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又如,我们可以通过投资和利率的关系,得知央行提高储蓄利率可能会抑制投资。总体来说,我觉得学习宏观经济学还是有意义的,可以学以致用的。然而,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我还是存在一些困惑。正如曼昆在他的书中所写的一则笑话:经济学家善于使用假设来简化问题。但现实情况是,有时候假设把问题过于简化了。比如,很多模型都把政府行为作为外生变量,即使考察了政府的行为也仅仅限于税收、补贴或者政府消费。但是,政府有时候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更多的影响经济。有时候市场走势不仅是市场本身造成的,其背后可能有许多利益相关国家的博弈。除了假设使问题简化,宏观经济学使用的是定性研究的方式,即使我们知道市场的变动趋势,我们无法得知市场会在该方向上有多大变动。

       还是以美国的 6000 亿美元为例,我们知道它会冲击市场,造成通货膨胀,但 CPI 是多少?美元会贬值多少?我们无法量化一个冲击给经济带来多大的变动。最后,经济学本身是一个主要采用规范分析的科学,它很少设计价值判断。但任何一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促进就业,其中就涉及到了一些取舍的问题。取舍的背后是价值判断,宏观经济学在这方面无能为力。

第五篇: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类别及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学时学分:54学时(教学:54 实践:0)3学 分

       四、教学对象: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第三学期)

       五、课程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亚历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2

       六、开设系(部):经济管理系

       七、先修课:微积分、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教学目的】

       宏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是我系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为适应学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经济管理专门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实务工作所必须的经济学知识,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本课程以传统的和当代的经济学已取得的成果依据,借鉴国内外科研成果,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是本课程显著的特点,注重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的训练应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4课时)基本要求:(1)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3)了解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4)理解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5)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二章 衡量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4课时)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衡量(2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2)掌握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3)理解掌握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4)了解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

       第二节 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1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2)理解掌握三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3)理解掌握四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第三节 收入恒等式(1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C I=C S。

       (2)理解掌握三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C I G=C S T。(3)理解掌握四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C I G X=C S T M。

       本章重点: 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国民收入恒等式。

       本章难点:支出法,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国民收入恒等式。

       第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6课时)第一节 总支出构成及其决定(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本假设。

       (2)理解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了解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第二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2)理解掌握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3)了解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三节 乘数理论(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乘数的定义和乘数效应的形成机制

       (2)理解掌握三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和转移支付乘数

       (3)理解四部门的进出口乘数

       本章重点: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本章难点: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四章 IS-LM模型(8课时)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2课时)基本要求:(1)了解实际利率与投资。

       (2)理解掌握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和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的内容。

       第二节 IS曲线(1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IS曲线及其推导。

       (2)掌握IS曲线的斜率。(3)理解掌握IS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2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2)理解掌握货币需求动机。(3)理解掌握流动偏好陷阱。(4)理解掌握货币需求函数。

       (5)理解掌握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LM曲线(1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LM曲线的推导。

       (2)理解掌握LM曲线的斜率。(3)理解掌握LM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 IS—LM分析(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2)理解掌握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本章重点: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的内容,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移动,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移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本章难点:资本边际效率曲线,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移动,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移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IS-LM模型的运用(6课时)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2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理解掌握财政政策。

       (3)理解掌握货币政策。(4)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节 财政政策(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财政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

       (2)理解掌握凯 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3)理解挤出效应。

       第三节 货币政策(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货币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

       (2)理解掌握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3)了解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各种配合及其效果分析

       本章重点: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本章难点: 财政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货币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各种配合及其效果分析。

       ※第六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6课时)第一节 开放经济中的基本概念(2课时)基本要求:(1)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

       (2)掌握汇率的基础知识。(3)了解汇率的决定理论模型。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中的IS-LM分析(2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外在均衡及外在均衡曲线(BP)。

       (2)掌握BP曲线的移动。

       (3)理解掌握IS-LM-BP模型的运用效果

       第四节 开放经济和宏观政策(2课时)基本要求:(1)掌握一国的政策选择。

       (2)理解固定汇率下的内外均衡。(3)理解浮动汇率下的内外共同均衡。

       本章重点: 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理论,外在均衡及外在均衡曲线(BP),内在外在的同时均衡,固定汇率下的内外均衡,浮动汇率下的 内外共同均衡。

       本章难点: 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理论,外在均衡及外在均衡曲线(BP),内在外在的同时均衡,固定汇率下的内外均衡,浮动汇率下的内外共同均衡。

       第七章 AD-AS模型(8课时)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2)理解掌握由IS—LM图推导总需求曲线。(3)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4)理解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总供给、总供给曲线和总供给函数。

       (2)理解掌握从劳动市场推导总供给曲线。

       (3)理解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决定。

       (2)理解掌握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3)理解掌握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1课时)

       基本要求:(1)了解1984-1994年的三次通货膨胀及其宏观调控。

       (2)了解1997-1999年的通货紧缩及其宏观调控

       (3)了解2022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调控

       本章重点:IS—LM图推导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决定,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本章难点: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第八章 失业及其与通胀的关系(6课时)第一节 失业(2课时)

       基本要求:(1)识记失业的定义与失业率的测量。

       (2)理解失业的分类。(3)理解掌握失业的影响。

       (4)理解掌握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的概念。(5)理解掌握反失业的政策。

       第二节 通货膨胀(2课时)

       基本要求:(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衡量

       (2)通货膨胀的分类及其原因

       (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2)理解掌握理性预期和政策无效的命题。

       本章重点:失业的分类,失业的影响,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反失业的政策,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和政策无效的命题。

       本章难点: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的原因,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和政策无效的命题。

       第九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6课时)第一节 经济周期(2课时)

       基本要求:(1)识记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2)理解经济周期的类型。(3)掌握经济周期的解释。

       第二节 经济增长(4课时)

       基本要求:(1)识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关系。

       (2)一般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

       (3)理解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4)理解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本章重点: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经济周期的类型,经济周期的解释,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本章难点:经济周期的解释,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教学方法】

       板书为主和多媒体为辅相结合的方式讲授、课堂练习与课后复习、练习相结合。课堂与课后时间比约为1:1。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经济学的实用性。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2、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高深经济原理,一般不予深究。讲授时,尽可能借助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经济方法的具体应用上。

       3、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20%;

       2、期中考试:闭卷考试,占2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60%。

       【主要参考书目】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2、博迪,《投资学》第七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

       3、黎诣远,《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郭树华,《宏观经济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

       5、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八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年

       6、宋承先,《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7、曼昆,《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有关说明】

       由于本教学大纲是统一编写,各专业对于相关专业知识要求水平、内容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标注※的内容课已有选择的取舍,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适当调整。

       【后注】

       执笔人:韩小刘 日期:2022年8月26日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