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原实验精馏实验报告[5篇]

第一篇:化原实验精馏实验报告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学生实验报告

       学

       院:

       化学工程学院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同组人员: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

       精馏实验

       实验日期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实验五

       精馏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稳定工作状态下塔顶、塔釜及任意两块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该处液相浓度,根据数据绘出 x-y 图并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通过实验,了解精馏塔工作原理。

       关键词:精馏,图解法,理论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

       一、目的及任务

       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③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塔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无穷多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午实际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 1.2~2.0 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

       总板效率 E

       E=N/N e

       式中

       E——总板效率;N——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

       N e ——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 E ml

       E ml =(x n-1-x n)/(x n-1-x n*)式中

       E ml ——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x n,x n-1 ——第 n 块板和第 n-1 块板的液相浓度;

       x n* ——与第 n 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的数值通常由实验测定。单板效率是评价塔板性能优劣的重要数据。物系性质、板型及操作负荷是影响单板效率的重要因数。当物系与板型确定后,可通过改变气液负荷达到最高板效率;对于不同的板型,可以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条件下,测定其单板效率,以评价其性能的优劣。总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离效果,常用于板式塔设计中。

       若改变塔釜再沸器中加热器的电压,塔内上升蒸汽量将会改变,同时,塔釜再沸器电加热器表面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其沸腾给热系数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得到沸腾给热系数与加热量的关系。由牛顿冷却定律,可知

       Q=αA△t m

       式中 Q——加热量,kw;

       α——沸腾给热系数,kw/(m2 *K);A——传热面积,m2;△t m ——加热器表面与主体温度之差,℃。

       若加热器的壁面温度为 t s,塔釜内液体的主体温度为 t w,则上式可改写为

       Q=aA(t s-t w)由于塔釜再沸器为直接电加热,则加热量 Q 为

       Q=U2 /R 式中

       U——电加热的加热电压,V;

       R——电加热器的电阻,Ω。

       三、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的流程如图 1 所示,主要有精馏塔、回流分配装置及测控系统组成。

       1.精馏塔 精馏塔为筛板塔,全塔共八块塔板,塔身的结构尺寸为:塔径∮(57×3.5)mm,塔板间距 80mm;溢流管截面积 78.5mm2 ,溢流堰高 12mm,底隙高度 6mm;每块塔板开有 43 个直径为 1.5mm 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为 6mm。为了便于观察踏板上的汽-液接触情况,塔身设有一节玻璃视盅,在第 1-6 块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样口。

       蒸馏釜尺寸为∮108mm×4mm×400mm.塔釜装有液位计、电加热器(1.5kw)、控温电热器(200w)、温度计接口、测压口和取样口,分别用于观测釜内液面高度,加热料液,控制电加热装置,测量塔釜温度,测量塔顶与塔釜的压差和塔釜液取样。由于本实验所取试样为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内可视为一块理论板。塔顶冷凝器为一蛇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 0.06m2,管外走冷却液。

       图 1

       精馏装置和流程示意图 1.塔顶冷凝器

       2.塔身

       3.视盅

       4.塔釜

       5.控温棒

       6.支座 7.加热棒

       8.塔釜液冷却器

       9.转子流量计

       10.回流分配器 11.原料液罐

       12.原料泵

       13.缓冲罐

       14.加料口

       15.液位计

       2.回流分配装置 回流分配装置由回流分配器与控制器组成。控制器由控制仪表和电磁线圈构成。回流分配器由玻璃制成,它由一个入口管、两个出口管及引流棒组成。两个出口管分别用于回流和采出。引流棒为一根∮4mm 的玻璃棒,内部装有铁芯,塔顶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顺着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塔顶冷凝器的回流或采出操作。即当控制器电路接通后,电磁圈将引流棒吸起,操作处于采出状态;当控制器电路断开时,电磁线圈不工作,引流棒自然下垂,操作处于回流状态。此回流分配器可通过控制器实现手动控制,也可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

       3.测控系统 在本实验中,利用人工智能仪表分别测定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塔身伴热温度、塔釜加热温度、全塔压降、加热电压、进料温度及回流比等参数,该系统的引入,不仅使实验跟更为简便、快捷,又可实现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与控制。

       4.物料浓度分析 本实验所用的体系为乙醇-正丙醇,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折射率存在差异,且其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与折射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故可通过阿贝折光仪分析料液的折射率,从而得到浓度。这种测定方法的特点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但精度稍低;若要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可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浓度分析。

       混合料液的折射率与质量分数(以乙醇计)的关系如下。

        =58.9149—42.5532Dn 式中

        ——料液的质量分数;

       Dn ——料液的折射率(以上数据为由实验测得)。

       四、操作要点

       ①对照流程图,先熟悉精馏过程中的流程,并搞清仪表上的按钮与各仪表相对应的设备与测控点。

       ②全回流操作时,在原料贮罐中配置乙醇含量 20%~25%(摩尔分数)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料液,启动进料泵,向塔中供料至塔釜液面达 250~300mm。

       ③启动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观察塔釜、塔身 t、塔顶温度及塔板上的气液接触状况(观察视镜),发现塔板上有料液时,打开塔顶冷凝器的水控制阀。

       ④测定全回流情况下的单板效率及全塔效率,在一定的回流量下,全回流一段时间,待该塔操作参数稳定后,即可在塔顶、塔釜及相邻两块塔板上取样,用阿贝折光仪进行分析,测取数据(重复 2~3 次),并记录各操作参数。

       ⑤实验完毕后,停止加料,关闭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待一段时间后(视镜内无料液时),切断塔顶冷凝器及釜液冷却器的供水,切断电源,清理现场。

       五、报告要求

       ①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 x-y 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板数。

       ②求出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③结合精馏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 操作系数:

       加热电压 104.5V;塔釜温度 87.0℃;塔顶温度 78.6℃;全塔压降 1.33kPa。

       实验数据:

       ①塔顶:1 Dn =1.3632,2 Dn =1.3631;塔釜:1 Dn =1.3744,2 Dn =1.3742。

       ②第四块板:1 Dn =1.3655,2 Dn =1.3654;第五块板:1 Dn =1.3644,2 Dn =1.3666。

       (2)数据处理 ①由附录查得 101.325kPa 下乙醇-正丙醇 t-x-y 关系:

       表 1:乙醇—正丙醇平衡数据(p=101.325kPa)

       序号 液相组成 x 气相组成 y 沸点/℃ 1 0 0 97.16 2 0.126

       0.240

       93.85 3 0.188

       0.318

       92.66 4 0.210

       0.339

       91.6 5 0.358

       0.550

       88.32 6 0.461

       0.650

       86.25 7 0.546

       0.711

       84.98 8 0.600

       0.760

       84.13 9 0.663

       0.799

       83.06 10 0.844

       0.914

       80.59 11 1.0

       1.0

       78.38 乙醇沸点:78.38℃,丙醇沸点:97.16℃。

       ②原始数据处理:

       表 2:原始数据处理 名称 折光率1 Dn

       折光率2 Dn

       平均折光率Dn

       质量分数 

       摩尔分率 x

       塔顶 1.3632

       1.3631

       1.3632

       0.9085

       0.9283

       塔釜 1.3744

       1.3742

       1.3743

       0.4340

       0.5001

       第 4 块板 1.3655

       1.3654

       1.3655

       0.8106

       0.8481

       第 5 块板 1.3664

       1.3666

       1.3665

       0.7660

       0.8102

       数据计算以塔顶为例:

       ③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 x-y 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板数。

       参见乙醇-丙醇平衡数据作出乙醇-正丙醇平衡线,全回流条件下操作线方程为 y=x,具体作图如下所示(塔顶组 成,塔釜组成):

       图 2:乙醇—正丙醇平衡线与操作线图 ④求出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由图解法可知,理论塔板数为 4.8 块(包含塔釜),故全塔效率为

       使用 matlab 拟合乙醇—正丙醇平衡数据,得到平衡线拟合方程如下:20.5438 1.5291 1.9844 0.0007 y x x x     ; 拟合图线如下:

       图 3:乙醇—正丙醇气液相平衡数据拟合图 第 5 块板的气相浓度为,则此时,则第 5 块板单板效率

       七、误差分析及 结果讨论

       1.误差分析:

       (1)实验过程误差:实验过程中操作条件是在不断变化的,无法达到完全稳定状态,启动实验装置 1 小时后,加热电压波动范围为±0.3,全塔压降波动范围为±0.02,塔顶及塔釜温度波动范围为±0.01,每次取料后会引起短时间的数据起伏;使用阿贝折光仪读数时存在误差。

       (2)数据处理误差:使用作图法求取理论塔板数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从而求取的全塔效率不够精确。

       2.结果讨论:

       ① 全塔效率:

       对于一个特定的物系和塔板结构,由于塔的上下部气液两相的组成、温度不同,所以物性也不同,又由于塔板的阻力,使塔的上下部分的操作压强也不同,这些因素使每个塔板的效率不同.所以我们需要用一种全面的效率来衡量整个塔的分离效果的高低.公式 E=N/N e 就是一种综合的计算方法.全塔效率反映了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离效果,它不单与影响点效率、板效率的各种因素有关,而且把板效率随组成等的变化也包括在内.所有的这些因素 E 的关系难以搞清,所以我们只能用实验来测定,本次实验中测得:E=0.60。

       由于实验存在误差,我们只是大致的对实验用塔进行粗略的评价,经过实验我们分析了影响塔板效率的一些因素,归结为:流体的物理性质(如粘度、密度、相对挥发度和表面张力等)、塔板结构的因素相当复杂,以及塔的操作条件等。

       ② 单板效率: 单板效率是评价塔板性能优劣的重要数据.物系的性质、板型及操作负荷是

       影响单板效率的重要因素.当物系板型确定后,可通过改变气液的负荷达到最高的板效率;对于不同的板型可以在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条件下,测定其单板效率,以评价其性能的优劣。我们这里应用默弗里板效率公式计算得。

       从结果来看,本实验全塔效率较好,而单板效率偏低,说明本塔的塔板性能不够好。

       八、思考题

       ①什么是全回流?全回流操作有哪些特点,在生产中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何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的气液负荷? 答:全回流是精馏塔中气相组分完全用于回流到精馏塔中,而无进料和出料的操作状态。全回流在精馏塔的停开车和塔板效率的测定以及理论研究中使用。要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的气液负荷,可由2UQ q rR  (其中 Q 为塔釜加热器加热量,U 为加热电压,R 为加热器电阻,q 为汽化量,r 为塔釜混合液的相变焓)计算出塔釜汽化量 V=q。而在全回流状态下,液量 L=气量 V=q。

       ②塔釜加热对精馏操作的参数有什么影响?塔釜加热量主要消耗在何处?与回流量有无关系? 答:塔釜加热对使塔顶气相轻组分组成浓度更高,塔釜液相轻组分组成浓度更低,对精馏有利。塔釜加热量主要消耗在精馏塔气液热量交换上,与回流量有关。

       ③如何判断塔的操作已达到稳定? 答:当塔内各塔板的浓度(或温度)不再变化时,则可证明塔已稳定。

       ⑤当回流比 R

       ⑤冷液进料对精馏塔操作有什么影响?进料口如何确定? 答:冷热进料有利于精馏塔操作,使塔顶气相轻组分组成浓度更高,塔釜液相轻组分组成浓度更低。进料口应在塔内组成与进料组成最接近的地方。

       ⑥塔板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塔板效率受操作条件、物料物性、塔板板型、气液接触状况影响。

       ⑦精馏塔的常压操作如何实现?如果要改为加压或减压操作,如何实现? 答:在精馏塔顶的冷凝器处接通大气,从而实现精馏塔的常压操作。若要改为加压操作,可向塔内通入惰性气体;若要减压操作,可在塔的采出口处加一真空泵。

第二篇:精馏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实验名称:

       筛板塔精馏操作及效率测定 姓

       名:

       学 院(系):

       学

       号:

       指导教师:

       同组同学: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板式塔的结构和流程,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2、测定筛板塔在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全回流时的单板效率; 3、改变操作条件(回流比、加热功率等)观察塔内温度变化,从而了解回流的作用和操作条件对精馏分离效果的影响。

       要求:已知原料液中乙醇的质量浓度为 15~20%,要求产品中 乙醇的质量浓度在 85% 以上。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板式精馏塔的塔板是气液两相接触的场所,塔釜产生的上升蒸汽与从塔顶下降的下降液逐级接触进行传热和传质,下降液经过多次部分气化,重组分含量逐渐增加,上升蒸汽经多次部分冷凝,轻组分含量逐渐增加,从而使混合物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一)全回流操作时的全塔效率 E E T T 和单板效率 E E mV(4)的测定

       1、全塔效率(总板效率)E T 1100%TTPNEN 

       (1)

       式中:

       N T — 为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包括蒸馏釜; N P — 为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板数,本装置 =7 块。

       在全回流操作中,操作线在 x-y 图上为对角线。根据实验中所测定的塔顶组成 x D、塔底组成 x W(均为摩尔百分数)在操作线和平衡线间作梯级,即可得到理论板数 N T。

       2、部分回流时全塔效率 Er’的测定 2.1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1Dn nx Ry xR R  

       (2)

       式中 :y n 1-----精馏段第 n 1 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x n-----精馏段第 n 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R----回流比

       R=L/D X D----塔顶产品液相组成,摩尔分数; 实验中回流量由回流转子流量计 8 测量,但实验操作中一般作冷液回流,故实际回流量需进行校正 ])(1 [0DR DDprt t cL L 

       (3)

       式中: L 0-----回流转子流量计上的读数值,ml/min

       L-----实际回流量,ml/min

       t D-----塔顶液相温度,℃ t R-----回流液温度,℃ C PD-----塔顶回流液在平均温度(t D t R)/2 下的比热,KJ/kg·K

       r D-----塔顶回流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g 产品量D可由产品转子流量计测量,由于产品量D和回流量L的组成和温度相同,故回流比R可直接用两者的比值来得到:

       DLR 

       (4)式中:D-----产品转子流量计上的读数值,ml/min 实验中根据塔顶取样分析可得 x D,并测量回流和产品转子流量计读数 L 0 和 D 以及回流温度t R 和塔顶液相温度 t D,再查附表可得 C PD,r D,由式(3)(4)可求得回流比 R,代入式(2)即可得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2.2 加料线(q 线)方程1Fx qy xq q  

       (5)

       式中: q------进料的液相分率;

       x F------进料液的组成,摩尔百分数

       FF pFr)t t(1kmol 11  SCkmolq进料液的汽化潜热热量 进料变为饱和蒸汽所需

       (6)

       式中: t S------进料液的泡点温度,℃; t F------液的温度,℃; C PF-----进料液在平均温度(t S t F)/2 下的比热,KJ/kg·K

       r F-----进料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g 取样分析得到的馏出液组成X D,塔釜组成X w 和进料液组成X F,再查附表可得ts,C PF,r F,代入式(6)即可得q线方程。

       2.3 理论板数的求取 根据上述得到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和 q 线方程,以及测得的塔顶组成 x D,塔底组成 x W和进料组成 x F,即可在 x − y 图上作出精馏段操作线,q 线和提馏段操作线,然后用 x − y 图解法即可得理论塔板数 N T。

       2.4 全塔效率 根据上述求得的理论板数N T,由式(1)便可得到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E T ’ % 1001“PTTNNE

       (7)

       式中 N T------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包括蒸馏釜;

       N P------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塔板数,本装置 N P =7。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3.1 装置

       精馏塔装置由筛板精馏塔塔釜、塔体(板数 7)、全凝器、加料系统、回流系统、贮槽(原料、产品、釜液)产品出料管路、残液出料管路、冷却水转子流量计、离心泵以及测量、控制仪表等组成。实验装置流程图如下图 1 所示。

       筛板精馏塔内径 ϕ68mm,共 7 块塔板,其中精馏段 5 块,提馏段 2 块;精馏段板间距为 150mm,提馏段板间距为180mm;筛孔孔径 ϕ1.5mm,正三角形排列,空间距 4.5mm,开孔数 104 个。本装置采用电加热方式,塔釜内装有 3 支额定功率为 3kW 的螺旋管加热器。在装置上分别设有料液、产品和釜液的取样口(图中 A、B、C 处)。

       3.2 流程 1、根据浓度要求进行配料(一般 XF=0.1)并加约 9 升料于塔釜内至玻璃液面计顶端。(实验室已完成)若配料已完成,则测定料液组成。

       2、关闭进、出料阀,关闭采样阀,全开冷凝器顶部排气阀。稍开冷凝冷却水阀门,全开回流转子流量计阀门,进行全回流操作。

       3、开启仪表柜总电源开关,将电压调节旋钮调节到所需要的加热电压并保持恒定。

       4、待釜液开始沸腾,开大冷凝冷却水阀门到转子流量计读数最大值,并保持恒定。

       5、加热电压和冷凝冷却水量都维持恒定后,每隔五分钟观察各塔板温度,当灵敏板温度 11基本不变时,操作即达到稳定。分别取进料、馏出液、釜液三个样品,分析组成,并读取进料、馏出液、釜液流量和回流液流量,再分别读取精馏塔中的六个温度。

       6、部分回流操作。打开进料阀调整进料量,调流量计使回流比为 3-5,通过对釜液转子流量计的调整,使塔釜液位计的液位保持不变。当釜液液面恒定以及灵敏板温度稳定后,即部分回流操作达到稳定。分别取进料、馏出液、釜液三个样品,分析组成,记录有关数据,并读取进料、馏出液、釜液流量和回流液流量,再分别读取精馏塔中的六个温度。

       7、实验结束。先关闭进料液、馏出液、釜残液的流量调节阀,再将调压器旋钮调至零位,关闭总电源开关切断电源,待酒精蒸汽完全冷凝后,再关冷凝冷却水,并做好整洁工作。

       四、实验数据记录 与处理 1.原始数据

       项目 1 2 3 加热电压/v 200

       200

       200

       产品转子流量计读数/(ml/min)0 0

       24.1

       回流转子流量计读数/(ml/min)186

       120

       残液转子流量计读数/(ml/min)0 0

       140

       140

       进料转子流量计读数/(ml/min)0 0

       191

       181

       冷却转子流量计读数/(ml/min)360

       360

       360

       塔釜液温度/℃ 98.9

       97.2

       97.6

       灵敏板温度/℃ 83.3

       83.5

       83.4

       第一板气相温度/℃ 78.7

       78.9

       78.9

       第一板液相温度/℃ 79.0

       79.1

       79.0

       回流液温度/℃ 65.0

       59.8

       58.0

       进料液温度/℃ 19.9

       21.4

       21.8

       进料液浓度 Xf/(mol/mol)

       8.4%

       8.4%

       回流液浓度 Xd/(mol/mol)77.6%

       71.5%

       塔釜液浓度 Xw/(mol/mol)0.3%

       1%

       1.7%

       产品量 ml

       800

       产品百分数 %

       88%

       2、原始实验数据处理 1)全塔效率(总板效率)E T 在全回流操作时,操作线为 x-y 图上的对角线。实验中测定的回流液浓度 Xd=77.6% Xw=0.3%

       理论塔板数为 6,即 NT=6

       Np=7

       则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为:

       % 43.71 % 10071 6% 1001  PTTNNE 2)计算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TE ①计算质量分数 进料液摩尔分数 x F =8.4%,质量浓度为 18.98%,进料液温度 21.4℃,查表得乙醇-水溶液的密度:

       回流液摩尔分数 x D =71.5%,质量浓度为 86.5%,回流液温度 59.8,查表得乙醇-水溶液的密度:

       塔釜液浓度 x W = 1%,质量浓度为 2.5%,和塔釜液温度 97.2℃,查表得乙醇—水溶液的密度:

       ②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回流温度 t R = 59.8 ℃,塔顶液相温度 t D =79.1℃,平均温度 69.45℃,塔顶回流液质量浓度为 86.5%,查表得:

       C pD

       = 3.34kJ/kg·℃,r D

       =1070kJ/kg。

       故实际回流量为 ])(1 [0DR DDprt t cL L  = =

       116.63

       则回流比:

       = 6.86 精馏段方程:

       =0.87 0.09 ③q 线方程

       进料液泡点温度 t s

       = 88°C,进料液温度 t F

       = 21.4°C,平均温度 54.7℃,乙醇质量分数为 18.98%,查表得:C pF

       = 4.35 kJ/kg·K,r F

       = 1980.3kJ/kg。

       FF pFr)t t(1kmol 11  SCkmolq进料液的汽化潜热热量 进料变为饱和蒸汽所需

       = 1 =1.15

       =7.67x-0.56 根据得到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和 q 线方程,以及测量得到的塔顶组成 xD、塔底组成 xW 和进料组成 xF,在 x-y 图上作出精馏段操作线、q 线和提馏段操作线,如下图所示:1Dn nx Ry xR R  1 1Fx qy xq q  

       理论板数 N T

       =5 其中精馏段 4,提馏段 1 块。则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为:

       % 1001“PTTNNE

       =57.1% 3)产品的质量和溶度:

       由摩尔质量换算得到:所得产品的质量分数为 88%,产品约为 800ml,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论(1)全回流操作时回流液浓度为 77.6%(mol/mol),部分回流操作时回流液浓度为71.5%(mol/mol),说明在操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全回流的回流液浓度比部分回流高;而部分回流时的回流比越大,回流液的浓度越高,即产品浓度越高;(2)

       全回流和部分回流的全塔效率 % 1001PTTNNE 并没有固定的大小关系,其值与精馏塔的操作条件和具体传质过程有关。当其他操作条件一致时,全塔效率与塔内流体的湍动程度有关。

       本次实验中,全回流时所需的理论塔板数目较大的原因是乙醇-水相平衡曲线在较高液相浓度时十分接近对角线,而全回流的回流液浓度较高,当高出一小段浓度值时,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就有所增长,故得出全回流理论塔板数也较多的实验结果;

       (3)我们在由全回流切换到部分回流时就开始收集产品,回流比(回流比大约为 4.2),最终得到 800mL 产品量,其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 88%,达到实验要求。

       (4)对照两次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产品的浓度大致由温度反映。第一板的气液相温度越高,所得到的产品中乙醇含量越低。这是由于在乙醇-水的物系中,由相平衡关系可以知道当乙醇的浓度越小,相平衡时的温度越高,根本原因在于水的沸点比乙醇高。因此,可以通过第一板的气液相温度初步判断产品浓度的高低;(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塔釜的压力表读数始终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表明没有发生液泛现象,实验操作基本正确;(6)换热器上面的阀门始终开着,一方面是为了排出不凝性气体,另一方面与大气相连来保证精馏在常压下进行。

       2、误差分析(1)回流液、塔釜液和进料液的取样并未完全同时进行,由于取样会影响塔内的传质过程,故后取的样品存在一定的浓度误差;(2)用比重计测样品的比重时间较长,导致最终测得比重时样品的温度已发生变化,与测比重前所测得的温度不一致;(3)

       实际过程并不能保证百分百的物料守恒,这是由于系统的稳定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因此塔釜的液面高度会发生变化,需要时刻调节塔釜的流量。

       六、思考题

       1、影响精馏操作稳定的因素是哪些?维持塔稳定操作应注意哪些操作岗位?如何判断塔的操作已达到稳定? 答:影响精馏操作稳定的因素有进料量、回流量、残液量、出料量、冷却水量、加热电压;维持塔稳定操作应注意保持加热电压和冷却水的流量不变,在调节回流比的同时通过调节残液流量保持塔釜液位稳定,并且应该先读数后取样;当塔釜液位稳定,并且灵敏板的温度保持不变时,可认为塔的操作已达到稳定。

       2、在全回流条件下,改变加热功率对塔的分离效果有何影响? 答:增大加热功率,塔内产生的蒸汽量多,容易产生雾沫夹带,会降低塔的分离效率; 减小加热功率,塔内产生的蒸汽量少,不足以托住液体,产生严重漏液,同样会降低塔的分离效率。所以应合理选择加热功率,使其最有利于对塔的分离。

       3、塔顶冷回流对塔内回流液量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答:冷回流时,内回流量 L 大于外回流量 L0,原因是冷液回流入塔变成饱和液体时需要热量,这部分热量只有上升的蒸汽来提供,从而有部分蒸汽冷凝为液体,使液体量增大;通过校正式:])(1 [0DR D pDrt t CL L 进行校正。

       4、用转子流量计来测定乙醇水溶液流量,计算时应怎样校正? 答:测量液体的转子流量计采用水作为标定介质,介质状态为 20℃、1.013×105Pa,当用于酒精的测量时,其校正式如下:)()(00    ffNQ Q

       式中:

       Q — 实际流量值; NQ— 转子流量计的读数值; 0 — 20℃时水的密度,取 1000kg/m3;

        — 被测介质密度,kg/m3; f — 转子的密度,kg/m3。

       本实验选用玻璃转子流量计,3/ 2240 m kgf 

       七、心得 实验前需要对实验装置有比较具体的了解,比如转子流量计应该垂直安装并且自下而上地进液,顶部的排气口用于及时排放不凝性气体和保证常压蒸馏,与塔釜相连的降液管需要利用 U 形管实现液封等。

       本次实验要求同时对进料液、回流液和塔釜液进行取样,故需要和实验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实验误差。在类似的实验操作或其他团队工作中,需要密切的配合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

       实际化工生产中需要得到满足一定生产要求的产品,需要我们自行对各个操作顺序、操作方式等进行设计。比如此次实验中为了获得一定量的规定浓度的乙醇溶液,由于需要的浓度较高,稳定后的部分回流操作难以获得满足浓度要求的产品,故需要在全回流切换到部分回流时就开始收集产品,以满足生产要求。

第三篇:化原实验总结[推荐]

       化 工 原

       理 实 验

       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0803班 孙文乐202212075 年12月21日

       总 结 与 体 会2022

       化工原理实验总结与体会

       §前言

       §

       (一)实验过程综述

       1、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

       2、离心泵性能实验

       3、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 §

       (二)实验讨论

       1、关于离心泵与现实生活的讨论(1)离心泵的构成(2)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3)离心泵的合理配臵与安全运行(4)小结

       2、关于气蚀现象

       (1)气蚀现象和气蚀余量摘要(2)涉及到的危害(3)改进措施(4)小结

       §

       (三)实验中获得的心得感想 §

       (四)对化原实验的改进建议 §

       (五)结束语

       化工原理实验总结与体会

       §前言:

       目前为止大学的课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门课: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还记得学习物理化学的时候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各种变量之间微妙的关系,因为物理化学所涉及的知识都很抽象,而现在学习的化工原理却与物理化学相反,这门课程与实际联系的更为紧密,所学的知识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从丁忠伟老师的第一节课起我就爱上了这门课程。之后又听说有陈旭东老师的化工原理实验课,便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进到实验室里,亲自动手操作,看看平时的公式、数据是如何得到的,测量的方法又是什么样的。所以打从化工原理实验的第一次介绍讲座开始,我便以极大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来。

       在这份总结中,我将从实验过程综述、实验讨论、获得的心得感想、对化原实验课的建议以及结束语这五方面来阐述我的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望陈老师批评指正。

       §

       (一)实验过程综述

       本学期共进行了三次化工原理实验,分别为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离心泵性能实验以及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每次实验都需要组内四名成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

       1、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是通过测定流体在不同管路中流动时的流量、测压点之间的压强,结合已知的管路的内径长度等数据,应用机械能守恒式算出管路的λ-Re变化关系及突然扩大管的ξ-Re关系。

       2、离心泵性能实验是通过实验测定某一转速下的离心泵特性曲线以及不同阀门开度下的管路特性曲线。通过测定计量槽的液位变化及所用时间从而测得流量。测定管路特性曲线时,阀门开度一定,通过控制离心泵电机的功率,进而改变流量。从本实验中可以得出离心泵存在的最佳工作范围,此时效率最高。孔板流量计的空流系数Co随雷诺数Re增大基本上保持稳定。不同阀门开度下,泵的工作点也将改变。

       3、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中应用图解法计算准数关系式中的指数m、n和A。试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Re的值。根据定性温度(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对应的Pr值。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值,进而求得Nu值。

       §

       (二)实验讨论

       1、关于离心泵与现实生活的讨论

       (1)离心泵的构成:

       课堂所学知识和资料中显示,大部分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函。其中,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分,它转速高出力大,叶轮上的叶片又起到主要作用,叶轮在装配前要通过静平衡实验,叶轮上的内外表面要求光滑,以减少水流的摩擦损失;泵体也称泵壳,它是水泵的主体,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并与安装轴承的托架相连接;泵轴的作用是借联轴器和电动机相连接,将电动机的转距传给叶轮,所以它是传递机械能的主要部件;轴承是套在泵轴上支撑泵轴的构件,有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种,滚动轴承使用牛油作为润滑剂加油要适当一般为2/3~3/4的体积太多会发热,太少又有响声并发热,滑动轴承使用的是透明油作润滑剂的,加油到油位线,在水泵运行过程中轴承的温度最高在85度一般运行在60度左右,如果高了就要查找原因(是否有杂质,油质是否发黑,是否进水)并及时处理;密封环又称减漏环,叶轮进口与泵壳间的间隙过大会造成泵内高压区的水经此间隙流向低压区,影响泵的出水量,效率降低,间隙过小会造成叶轮与泵壳摩擦产生磨损,为了增加回流阻力减少内漏,延缓叶轮和泵壳的所使用寿命,在泵壳内缘和叶轮外援结合处装有密封环,密封的间隙保持在0.25~1.10mm之间为宜;填料函主要由填料,水封环,填料筒,填料压盖,水封管组成,填料函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封闭泵壳与泵轴之间的空隙,不让泵内的水流流到外面来也不让外面的空气进入到泵内,始终保持水泵内的真空,所以在水泵的运行巡回检查过程中对填料函的检查是特别要注意,在运行600个小时左右就要对填料进行更换。(2)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所以能把水送出去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泵在工作前,泵体和进水管必须罐满水行成真空状态,当叶轮快速转动时,叶片促使水很快旋转,旋转着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飞去,泵内的水被抛出后,叶轮的中心部分形成真空区域。水原的水在大气压力(或水压)的作用下通过管网压到了进水管内。这样循环不已,就可以实现连续抽水。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离心泵启动前一定要向泵壳内充满水以后,方可启动,否则将造成泵体发热,震动,出水量减少,对水泵造成损坏(简称“气蚀”,之后会专门讨论该现象)造成设备事故。

       (3)离心泵的合理配臵与安全运行:

       在现实生活中(例如供水厂),如何合理配臵电机水泵的功率,是保证水泵的安全运行,优质供水,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水厂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特别是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水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这就要求各种供水厂在安全运营的同时如何更多的提供优质水,又不使供水成本增加太多。为此我特地搜集了有关资料,总结了几点措施:第一、调整机泵设备的合理配臵,实行人机最佳组合;第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量的资金改造原来落后的净水设备;第三、投入资金改造旧设备、老管网,提高水力条件,安装静态混合器等;第四、运用现代化监测系统,对水质进行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确保优质水。同时还要注意机泵设备的安全运行,例如确定检修及保养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泵的现代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减少了许多的人为管理操作。现在大多采用计算机监控的自动操作模式,这也就对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一台水泵的异常状况会影响到整各供水系统的网络,造成严重的后果。总之,生活中要争取以最安全的运行方式,最佳的调度模式,最低的制水成本,来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4)小结:

       离心泵部分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着实十分紧密,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合理安排好水量的分配和调度,利用各台水泵的特性使用最少的功率达到水泵的最大出水量,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并做到安全,优质,低耗供水!

       2、关于气蚀现象

       (1)气蚀现象和气蚀余量摘要:

       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汽蚀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泵在运转中,叶轮内部的压力是不同的,进口处压力较低,出口处压力较高。而液体的气化温度是与压力有关系的:压力越低(或越高),所对应的气化温度也越低(或越高)。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气蚀余量,又叫动压降,是指泵进口处单位体积的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裕能量,是用来计算水泵吸水高度的另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当水从水泵进口流到叶片入口附近时,由于沿程过流断面不断缩小,使流速增大,同时水在流动过程中,都有水头损失,因此,叶轮叶片入口附近的水流压力比水泵进口处的压力还要低,当该处某点的压力低至汽化压力时,水泵内部就会开始发生气蚀。从水泵进口处的总水头中减去叶片入口处压力最低点的压力水头所剩的值,就是泵内不出现气蚀现象时候泵进口处所剩余能量的极限值。这个值就叫做临界气蚀余量。有关气蚀现象,我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这里还涉及两个概念:其一是与安装方式有关,称有效的气蚀余量NPSHA,它是指水流经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余的高出临界压力能头的那部分能量,是可利用的气蚀余量,属于“用户参数”;其二是与泵结本身有关,称必需的气蚀余量NPSHR,它是流体由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处的压力降低值,是临界的气蚀余量,属于“厂方参数”。要确保水泵在运行中不气蚀,必须在安装上保证NPSHA≥K×NPSHR,(K为安全裕量),而后者由制造厂所保证。从这个意义上看,降低水泵气蚀余量的意义在于保证水泵的绝对提水高度,满足使用要求。可以看出,NPSHA是一种能量储备,较小的NPSHA可使得安装高度HSZ较大,这是有利的。NPSHR仅与泵本身的运动特性有关。对设计者而言,要求NPSHR尽可能小,以使得泵在安装上有较充裕的气蚀储备。(2)涉及到的危害:

       水泵汽蚀是水泵损坏的重要原因,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运行中使水泵抽水的效率降低,显著减少了水泵的扬程和流量,也减少了水泵的使用寿命。(3)改进措施:

       第一、减小叶轮进口处的压降:为防止气蚀现象的发生,最主要的就是不使叶轮进口处的压力过多降低。避免进口处压力降低的措施有:水泵安装时,可以降低水泵的安装高度;尽量保证不要让水泵在超过额定的转速的情况下运行,防止压力升高;被抽送的液体要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不应温度过高,保证入口处介质都是液态;运行时应尽量使水泵在额定流量下运行,以避免液体脱离叶片壁;应该尽量减小水泵吸水管内的损失,例如增大管的口径,缩短管的长度,以及减少闸阀或者适当的关小出口阀门;将单吸水管结构改为双吸水管结构。

       第二、叶轮设计的改进:若有可能的话,可将叶片进口边前移,即在进口边处粘结上一块,使得流体及早接触叶片获得能量,避免出现低于临界压力的情况发生;清理叶轮入口流道,尽量使其光滑平坦,提高进口光洁度,减少流动阻力,降低压力损失;打磨叶片头部,削尖,以减少进口冲击损失,降低进口冲角的敏感性;如果间隙气蚀严重,可采用在叶轮上打平衡孔的办法来减少泄漏流速,以减轻气蚀程度。(4)小结:

       不管理论知识多么到位,考虑得多么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要通过实践,在泵站运行中有效缓解水泵气蚀对提水装臵造成的伤害,提高提水效率,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也就是要使知识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

       §

       (三)实验中获得的心得感想

       首先,实验之前不管预习得多好,没有见到实验所用到的实物之前,没有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之前,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实验的目的、过程和意义,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例如公式等。每次总是要等到真正的进入实验室,真正自己控制仪器,得到的数据再经过整理以后,才能彻底理解实验的意义,以及实验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通过认真的预习,亲身的实践,就很好的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使各种实验原理、推导过程等知识在我心中根深蒂固。

       其次,本学期的三个实验中,每个实验都需要我们的4人团队密切合作。在合作过程中,要懂得相互配合,要懂得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任务都是彼此独立的,但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又是那么的密不可分。处理数据也是经过大家的共同商讨,计算过后再检查,检查过后发现问题再讨论,弄清问题后再计算。如此这般不但使我更深的理解了什么叫团队,什么叫合作,也让知识在我的脑海中一遍遍的重复,直到牢记。

       最后,身为学生的我们毕竟专业知识有限,还需要老师的悉心教导。通过预习,实验,处理数据等过程,发现问题后再去虚心向老师请教,由老师给出更完整更确切的答案,这整个过程连接起来,才能叫做完整的一次实验,才能为之画上圆满的句号。

       §

       (四)对化原实验的改进建议

       化工原理实验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课程,因此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也积极思考,想到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完善这门精品的课程。

       首先,实验课本身趣味性就很强,大家都喜欢上实验课就是因为可以自己动手去接触一些东西,而不像上课或者自习那样对着书死读。但是实验课的缺点就在于这种课程太过开放与活跃,对于还是学生的我们而言又少了几分约束。在有些同学眼里实验课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玩儿的,这就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对于我的看法是,若是能在每节课结束后有一个小的测试类的过程,应该可以更好的督促同学加入到学习实践的队伍中来。这个测试不需要很长时间,可以只占用十分钟左右(例如处理数据开始前的十分钟),问大家一些与本次实验有关的问题,以计分形式进行,加入到期末成绩评定中,或许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关于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从大一开始的实验课就一直在对实验过后的报告进行要求,然而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因为有些同学积极性主动性上存在差别,导致很多的报告内容、数据处理等存在较大水分。不得不说,这是“报告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对于活学活用的同学来说,知识的积累并不是靠抄写厚厚的实验报告,而对于懒惰的同学来说,抄写再厚的实验报告也不能达到积累知识的目的。所以个人认为,实验报告完全可以采取自愿的形式,也是采用计分原则,对于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报告的同学给予计分,而对于那些不交报告的同学给予扣分,这样就能够达到督促的目的,让大家都自觉的完成应该独立完成的部分。

       最后,在看了其他学校关于化工原理实验的活动后,我得到了一些启发。在化工原理实验结束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开展化工原理实验竞赛,或者组织参观化工原理实验基地,或者组织开展化工原理实验讨论会等等活动,开润色我们这门精品课程。

       §

       (五)结束语

       时间总是匆匆而去,当你注意它的时候,它总是走得很慢很慢,当你忙于自己中意的事情时,它却又走得很快很快。半个学期中,三次化工原理实验就这样告一段落,我总是觉得做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像个海面一样去吸收知识的水分,很过瘾,而一旦实验结束,却又感觉有点依依不舍。陈老师您洒脱的风格,严谨的精神,是课上最大的亮点!不得不说,化工原理实验真的与其他实验课不一样,它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我期待下学期化工原理实验课的到来,期待陈老师您再次带领我们走进化原实验室!谢谢您,陈老师,您辛苦了!

第四篇:重磅精馏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实验名称:

       筛板塔精馏操作及效率测定 姓名:

       学院(系):

       学号:

       指导教师:

       同组同学: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板式塔的结构和流程,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2、测定筛板塔在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全回流时的单板效率; 3、改变操作条件(回流比、加热功率等)观察塔内温度变化,从而了解回流的作用和操作条件对精馏分离效果的影响。

       要求:已知原料液中乙醇的质量浓度为 15~20%,要求产品中乙醇的质量浓度在 85%以上。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板式精馏塔的塔板是气液两相接触的场所,塔釜产生的上升蒸汽不从塔顶下降的下降液逐级接触进行传热和传质,下降液经过多次部分气化,重组分含量逐渐增加,上升蒸汽经多次部分冷凝,轻组分含量逐渐增加,从而使混合物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一)全回流操作时的全塔效率 E T 和单板效率 E mV(4)的测定 1、全塔效率(总板效率)

       E T

       1100%TTPNEN (1)

       式中:

       N T — 为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包括蒸馏釜; N P — 为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板数,本装置

第五篇:马原实验报告

       马克思主义的反对与赞成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当代反马克思主义也因迎合某些新兴社会阶层的需要而得到了广泛支持,从潜流嬗变为洪流,成为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针锋相对的社会思潮。

       1较早提出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在当代中国的发酵,”意识形态终结”论是由马克斯·韦伯○西方资产阶级右翼势力向异己的意识形态进攻的得心应手的武器。它貌似崇高,实则迷惑大众,妄图把人们囚禁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牢笼中。歪曲”解放思想”的内涵,吹捧”意识形态淡化论”。面对”文化大革命”后百废待举的局面,我党审时度势,果断提出从意识形态的拨乱反正入手,重新恢复、确立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效避免了党和国家继续陷入教条主义与思想僵化的深渊。这为打破长期存在的思想僵化的局面提供了理论武器,但同时又给意识形态淡化论以借口。他们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罗列了”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种种失误,并断定这些错误正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造成的,鼓吹”意识形态”是万恶之源。他们故意曲解邓小平的部分谈话,如”邓小平关于‘白猫黑猫论’、‘摸着石头过河论’ 以及‘不争

       2因此,论’都曾被一些人视为去意识形态化的‘经典’之论。”○得出要”解放思想”,就必须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种思想在当时传播甚广,影响极大。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的蔓延,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理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作为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我国个别经济学人士曾大力倡导把政府职能压缩到提供市场环境和维护市场秩序上,要政府从一切经营性领域退出,从全部竞争性乃至垄断部门退出,并且竭力

       3美化”私有制”,掀起”私有化”热潮。改革开贬低和削弱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经历了由单一的公有制到以公用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非公有制经济被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自由主义者便借此大作反面文章,扬言公有制效率低,是官僚经济、权贵经济;不是国家财富,而是少数人的财富。他们”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断言私有制优于公有制,宣扬私有制是灵丹妙药,4极力美化私有制,是唯一选择”○认为”私有制浇灌培育了我们人类的文明,包括亚洲、美洲、5他们鼓吹国有企业带来了经济上的垄断,滋养了大批权贵资本主义,认为欧洲的文明。”○中国社会当下严峻的两极分化,垄断国有企业要负很大的责任,扬言私有化是国有公有制经济的根本出路。

       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回声,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我国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政治需要,受到他们的热烈拥护,成为他们的”护身符”。他们不顾客观实际,大谈”阶级调和”的论调,宣扬”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就不能再是工人阶级

       6,共产党应该改名为”全民党”,唯有如此,中国的政党了,而应该代表各个阶级的利益”○共产党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他们鼓吹”一般民主”和”纯粹民主”,认为西方的”宪政民主”具有普适性,提出要”修宪”,实行”宪政改革”,把中国的”革命宪法”和”改革宪法”转变为”宪政宪法”,鼓吹要在我国实行西方的”宪政民主”。”宪政民主”的实质就是”

       7“一位 ‘著名教授’在2022年3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即在政治上全盘西化。”○月的‘西山会议’上,公开叫嚷共产党执政不具备合法性,要求实现多党制、议会民主、三权8其不赞成中国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走资本主义的宪政民主道路的目的分立。”○暴露无遗。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泛起。他们明确提出要对近代一些重大事件、思潮作出重新审视。而且他们得出结论:”辛亥革命是搞糟了,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清朝的确是已经腐败的王朝,但这个形式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所主张的改良来逼

       9他们认为,五着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子痛苦把它改掉,必然军阀混战。”○四运动是在”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情形下,盲目选择马列主义以阶级斗争学说为主的历史唯物论,结果是救亡压倒了启蒙,政治干扰了文化,割断了文化传统的延续,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导致了中国价值的失范,改变了五四方向,使新文化运动走上了歧10因此要”告别革命”,”不能再把革命当作圣物那样憧憬、讴歌、膜拜,从而再次悲歌路。”○

       11他们集中攻击民族英雄和慷慨地煽动群众情绪,最终把中国推向相互残杀的内战泥潭。”○革命领袖。历史虚无主义企图通过对历史人物作出”重新评价”来为历史翻案。他们把已被历史判明属于反动的历史人物描述为有助于中国现代化的”悲剧英雄”,将文天祥、岳飞描述为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罪人,把林则徐当成因发动虎门销烟而引起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将发动辛亥革命的孙中山看成造成全国军阀混战的罪人。大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把历史虚无主义者对历史反动人物的颂扬表现得淋漓尽致。”剧说,慈禧是‘一个优秀的政治

       12而无产阶级的领袖被他家’,李鸿章是‘争取国家利益’者,袁世凯则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们刻意歪曲为”封建暴君”,争权夺利的”政客”,历史的”小人”。肆意夸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顾实际地把一切错误都推到毛泽东身上,其通过攻击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目的可见一斑。○ 当然当今社会还是有很多马克思主义的赞成者。

       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他最喜欢说的名言之一是”为人类工作”。马克思虽然深切地同情工人阶级的痛苦,但引导他信仰共产主义观点的并不是任何感情上的原因,而是研究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结果。他确信,每一个不为资产阶级利益影响、不为阶级偏见所蒙蔽

       14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的公正人士,必然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15在科学上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16这些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将洒下热泪。○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马克思是当代最早记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18但是《共产党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19。与政治家、科学家、军人和宗宣言》被认为是”毫无疑问的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教人士不同,很少有思想家能真正改变历史的进程,而《共产党宣言》的恰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建立在笛卡尔思想之上的政府,用柏拉图思想武装起来的游击队,或者以黑格尔的理论为指导的工会组织。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这是连马克思主义最激烈的批评者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就连反社会主义思想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也认为,社会主义是”有史以来影响最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也是第一个不限于某个特定群体,而受到不分种族、国别、宗教和文明的所有人支持的20。当人们开始谈论资本主义的时候,就说明资本主义出现了问题。因为这表明思想潮流”○人们已经不再把资本主义制度当作空气般自然而然的存在,而是把它视为一种不久之前才产生的历史现象。而且,虽然许多社会制度都喜欢用”不朽”的神话掩盖自己终将灭亡的本质,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始就必然有终。正如一场”登革热”会让人重新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一种社会组织体系出现问题时,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到这种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制度的本来面目。马克思第一个提出了”资本主义”这种历史现象,他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如何兴起,如何运行,以及它可能的结局。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弗洛伊德发现潜意识一样,马克思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一直为人所忽略的事物,那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是所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中理论上最丰富、政治上最坚定的,所以当今仍然有许多人支持拥护者马克思主义。

       注:

       ○1《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文集》,阎克文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50页 ○2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第646页 ○3张力化:《认清新自由主义本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地位》,载《当代经济研究》2022年第10期 ○4何秉孟:《新自由主义评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317页 ○5曹思源:《国企改革 绕不开的私有化》,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2年,第192页 ○6周新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评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123页 ○7靳辉明:《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年第8期 ○8周新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评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121页 ○9李泽厚、王德胜:《关于文化现状、道德重建的对话》,载《东方》1994年第5、6 期 ○10梅荣政、张晓红:《新自由主义思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第170页 ○11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香港: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第4页 ○12转自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年第1期 ○13借阅《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 8 期 ○14摘自保尔拉法格《忆马克思》 ○15摘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6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17摘自《自然辩证法》 ○18摘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9引自《当代共产主义宣言:社会主义文摘》,利奥·帕尼奇与科林·莱斯主编 纽约,1998年,第190页○20转自罗宾·布莱克本:《世纪末:金融危机后的社会主义》,《新左派评论》第185期,第7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 工管15-1 翟桂楠 2022050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