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传说故事 篇一
民间传说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所叙述的是人,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奇化,在历史传说中,黄帝开创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他和他的臣子们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了人们养蚕制丝,黄帝的粮官杜康发明了造酒,黄帝的陶正宁封子发明了烧陶,黄帝的医官雷公、岐伯发明了医术。此外黄帝本人还发明了造车、修建宫室、算术、音律等。这些传说多不胜举,黄帝几乎成了上古创造发明的万能博士。在进入知识经济的今天,发扬黄帝和他的臣子们的这种不断创新精神,看来是大有必要的。其实这些发明创造绝非一人一时之功,中国向有‘功归圣人“的传统,黄帝既是华夏之祖神,自然也将一切远古的发明成果都归于他和他的臣子了。这些传说在民间影响甚大,他们许多先贤又成了各行各业的祖师神。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这是史学界带有权威性的结论。因此,华夏儿女一年一度总是集聚黄陵扫墓祭祖。如今桥山黄帝陵不断得到扩展修整,正以崭新容貌,接受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祭拜。桥山黄帝陵世称“天下第一陵”。这里不仅流传着黄帝驭龙升天——“桥山龙驭”的古老神话,就地理形势看,人们也把桥山看作龙脉龙岗。围绕着黄帝陵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与陵墓环境相关的地方风物传说群。如关于黄帝黄城的传说,金鸡的传说,凤凰的传说,聚宝盆的传说,屈轶草的传说,麻花柏的传说等等。其中既有历史的影子,又有古代神话的因子,还有民间祖灵俗信以及风水宝地的浓郁成分,成为陕西黄帝传说故事中最有地方特色的一部分
魑魅魍魉 篇二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魑魅魍魉都是一些杂牌小妖,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黄帝的神话传说故事 篇三
轩辕本是南方一位有知识有技巧的跛足青年,西陵氏族神巫歧伯通过占卜从广西地区找来准备作为首领的候选人,但西陵氏族的人,嫌他是一跛子,坚决不同意他竞选新首领。只有嫘祖看上了他的聪明才智,与他成为了好朋友。后来,西陵氏族中来了以为能人的消息被北边一个氏族知道了,于是,他们趁西陵氏族不备时把他抢虏走了。跛足青年因腿脚不便,发明了以为代步的车。后将车改制为战车,氏族自有了大车后就不用害怕其他部落剽悍的骑兵了,使部族作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便被部落推为领袖,称为轩辕黄帝。轩辕黄帝领导部族着力改革,改变游牧民族杀伐好战的习性,力主养性爱民,以仁德服天下,不好战伐,只对些残害百姓,不服王化的部落进行讨伐,因此,远近有80多个部落闻风归顺。
得到天下之后,黄帝便开始巡视人间。相传有一个春天,一位少女在桑园养蚕时,碰到黄帝。黄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着一件金色彩衣,闪着轻柔、温和的黄光,地面上堆着一堆蚕茧。黄帝就问少女身上穿的是什么,少女就说了植桑养蚕、抽丝织绸的道理。黄帝听后,想起人们还在过着夏披树叶、冬穿兽皮,一年四季衣不蔽体的生活,感觉到这是一项大的发明,能让人民穿衣御寒。他就与这位少女结为夫妻,让她向百官和百姓传授育桑养蚕的技术。这位少女就是黄帝的正妃嫘祖,当时黄帝也已到了三十而立之年。
黄帝封嫘祖为正妃之后,嫘祖就组织一大批女子上山育桑养蚕织丝。但很快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蚕养了很多,茧也产了不少,但抽丝和织帛却有了困难。就在这时,群女中有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面部丑陋的女子发明了缠丝的纺轮和织丝的织机。黄帝得知后,对此项发明大加赞赏,让她给众人传授技艺。后来在嫘祖的撮合下,黄帝娶了这位丑女,作为次妃,这位次妃被后人尊称为嫫母。
黄帝的神话传说故事 篇四
蚩尤是炎帝的苗裔,在涿鹿之野那场神国的战争中,炎帝被黄帝打败了,迫于无奈退居南方,蚩尤也被俘虏而做了黄帝的臣子。蚩尤天生勇猛,对炎帝的失败很不甘心,他部族的人也都和他一心,愿意听他的调遣。
于是,蚩尤族的人去见了夸父族的人,请求他们助一臂之力。夸父族人意见不一,一部分表示对于这种战争并没有多大兴趣,另一部分觉得这正是替弱者打抱不平的好机会。那些愿意打抱不平的人就都参加到这场战争里去了。
蚩尤族人得了夸父族人的帮助,实力和士气重新壮大起来,真是如虎添翼,又和黄帝的军队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了。
黄帝对于夸父族人加入战争,十分恼怒,但一时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对付,接连吃了好几个败仗。他很颓丧,战场上蚩尤族的人又在吹烟喷雾了,烟雾虽不算大,但是东一处、西一处,隐蔽着夸父和蚩尤们出其不意的袭击,时常令黄帝的军队措手不及。
黄帝没有办法,干脆把军队暂时交给他手下的大将力牧指挥着,自己却跑到前些时候会合天下鬼神的泰山上去躺卧起来,好静静地想一想对付蚩尤的计谋。
这时,从天上飞来一个自称“玄女”的鸟身人头的妇人,她见了黄帝之后,说自己是天上得道的女仙,来指点他兵法。黄帝正苦于无计可施,听她这么一说,自然是喜出望外,求之不得,一时间烦恼尽除,喜上眉梢。他先向玄女致谢之后,马上虚心地向她学习种种神奇奥妙的兵法。
黄帝得了玄女的援助,从此行军布阵变化高深莫测。同时又得到了昆吾山的火一样的红铜,用来打造宝剑。这种宝剑造成之后,就变成青色,寒光四射,水晶般的透明,有削铁如泥般的锋利。黄帝一下子得到了兵法,又得到了武器,霎时间军威大振,很快战局就发生了变化。蚩尤族和夸父族的人虽然勇猛有余,但智慧不足,究竟敌不过黄帝的谋略,终于还是失败了
在最后一场战争中,蚩尤和夸父剩下的队伍被黄帝的军队重重包围。这时黄帝阵中的神龙“应龙”大显神威,他翱翔天空,嘎嘎地怪叫,杀死一个个无路可逃的蚩尤族人,又杀死许多夸父族人。黄帝的军队合围上来,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铜头铁额的蚩尤首领,也没有逃脱被活捉的命运。
应龙虽然替黄帝建立了赫赫功勋,但却受了“邪气”的侵袭,也和天女魃一样,再也上不了天,他的主人似乎也像忘记自己的女儿一样,将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从此他就只好悄悄地到南方的山泽里去居住,所以至今南方多雨。
黄帝当然不会宽恕被活捉的军队首领蚩尤,所以立即就在涿鹿这个地方将他杀掉。杀他时候还不敢把他手脚上的枷锁马上除去,担心他逃跑。直到已经将他杀死了,才从他身上摘下血染的枷锁,抛掷在大荒之中。后来这刑具化作了一片枫林,枫林里的每一片树叶的颜色都是鲜红的,那便是蚩尤身上迸溅出来的斑斑血迹,直到现在还在诉说着他的悲愤。
黄帝的著名战役 篇五
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是华夏集团内部两个同源共祖的远缘亲属部落间的一场争雄的战争。在口耳相传的谱系中,他们的先祖都是从与有峤氏互为婚姻集团的少典氏分裂出的女儿氏族,一个发祥于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西偏北的杜林,于今武功入渭。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另一个发祥于姜水,在今陕西境内的渭水上游一带,今宝鸡尚有清姜河,以姜水成者,即姜氏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两个古氏族日益繁荣、昌盛,分裂出很多女儿氏族,发展成很多部落,除了留在祖居之地的以外也有不少支系四外发展,开辟新的生存空间。距今五千年前登上历史舞台的黄帝和炎帝,就是东向发展,到达今河北、河南的姬、姜两古族的后裔。
由于参战的两个部落都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规模颇为壮观,开战后,黄帝率领“熊、罴、狼、豹、貙、虎”六部军队在阪泉之野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自己的崇拜物为标志的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首先,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用水熄灭火焰,黄帝帅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嘱手下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伤其性命。在阪泉河谷中,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火战失利后,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使,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黄帝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决心与他携手创建文明国家。他在炎帝营外摆阵练兵,千变万化的阵法层出不穷,星斗七旗阵,让炎帝的士兵看的眼花缭乱,在长达三年多的操练中,使各部的战斗力逐渐增强,而炎帝利用崖头作屏障,只能观望阵势。然而,黄帝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内,一边以星斗七旗战法练兵做掩护,一边派人兵日夜掘进,早将洞穴挖到炎帝营的后方。忽一日,黄帝兵将突然窜出,偷袭了炎帝阵营,活捉了炎帝。
黄帝的传说故事一:战神传说 篇六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蚩尤有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
黄帝的传说故事三:宗教之神 篇七
黄帝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道教尊奉的古仙。其原型是华夏族一个酋长国首领,因其对本民族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为后世长期传颂。但因其年代太久远,留下来的传闻,大多扑朔迷离,难详究竟。可是至战国百家言黄帝时,许多人对那些传闻进行编联增纂,终于造就出一代帝王形象。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曾败炎帝于陂泉,诛蚩尤于涿鹿,诸侯遂尊之为天子,代神农氏而为黄帝。接着,又立百官,制典章,命群臣造宫室,作衣裳,制舟车,定律历,文字、算数、音乐等皆相继发明,于是形成盛世的局面。与百家塑造黄帝帝王形象同时,一些典籍又在塑造黄帝的仙人形象。可以说,历战国至汉初,黄帝基本上已具有帝王兼仙人的形象。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独尊老子为教祖,而尊黄帝为古仙人。由此遂被沿袭。所以此后道书仍然以黄帝为古仙人继续进行增饰。同书《极言》篇则历叙黄帝遍历名山、访真问道、以至最后得道升天的故事。
旧时一些地区尝建黄帝庙或轩辕庙,多以之为古仙而奉祀之。《山西通志》载有多处黄帝庙,其“一在曲沃县城中,明正统间里人掘地得古碑…其阴赞文曰:‘道德巍巍,声教溶溶,与天地久,亿万无穷。’因立庙。”陕西等地亦有黄帝庙,道教宫观中尝有黄帝殿、轩辕祠。如四川青城山常道观既有三皇殿祀伏羲、神农、黄帝,又有轩辕祠专祀黄帝。
黄帝是一个部落联盟,据《春秋命历序》说一共传10世,1520年(《易纬稽览图》年数同),周武王时封黄帝后代于祝。
黄帝的神话传说故事 篇八
据说 ,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中国西部的陕西省一带。这是中国母亲河黄河流 经的地域。就这一点说,这与世界文明开始于沿河流域是一致的。后来,黄帝族 最后定居在中国北方的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族最后到达中国东部山东地区。
经过许多的迁徙、战争、兼并,黄帝族与炎帝族,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 方的黎族、苗族等逐渐融合,形成了最初的“华族”。
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 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明程度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 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后来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大约在公 元前二世纪左右,“华族”始称为“汉族”。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 黄子孙”或黄帝子孙。 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非常多,由于出自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记载,有的甚至 相互矛盾。
据说,黄帝的出身极不平凡,他是大地之神的女儿所生,婴儿时便能 说话,自幼聪明,才智过人。成年后,黄帝有25个儿子,10000个诸侯, 诸侯中有7000个是掌管不同事务的神灵。自然界的风雷雨电都归黄帝主管, 他能使天空发生14种变化。黄帝长着四张面孔,这使得他不用转动脖子就能对 四面八方的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为了造福于他的臣民,黄帝教会人们播种五谷 ,教会人们驯化鸟兽和虫类,黄帝还发明了布帛,教会人们开采矿石,制造铁器 和铜器。进而,黄帝让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日历,岐伯写 了医书,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娱乐。
猜你感兴趣:
黄帝传说故事 篇九
黄帝的传说故事是普遍流传于黄陵的民间口头文学,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是当时一位英明无比的部落联盟领袖,他战败榆罔,降炎帝,诛杀蚩尤,结束了战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他率领先民们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计亩设井。
划野分州,营造宫室,制作舟车弓矢,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黄帝令伶伦定音律,仓颉造文字,并与歧伯置《黄帝内经》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时代,在传说中,黄帝勤劳智慧,正义仁爱,具有许多优秀品德。因此在历史长河中,黄帝得到了子子孙孙的一致尊敬,被奉为“人文初祖”,黄帝的精神品质以及黄帝所开创的灿烂文化已深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沃土之中,正是黄帝的丰功伟绩和卓越贡献在他“驭龙升天”后,围绕黄帝功德所衍生出的种。种传说故事,便成为人们敬宗祭祖,缅怀先贤的一种有效手段,以致于流传至今,弥见不衰。
道教黄帝 篇十
道教所指称的黄帝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中央央元灵元君;二是中央黄帝;三是日中黄帝;四是中岳黄帝;五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这里所说的便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
黄帝最初的神职盖为雷神。然黄帝以雷神崛起后又为中央天帝,位为最尊。这和苗族古歌说他们祖先“格蚩耶老”(可能是蚩尤)的对手是雷公是一致。大概黄帝最初和风伯等都是神农氏诸侯,担任雷的巫帅。
道教有许多经书传于黄帝,如《黄帝九鼎神丹经》、《黄帝内经》、《龙虎经》、《阴符经》等。《真灵位业图》中,排列神仙位次,称他为“星圃真人轩辕呈帝”,列在第三神阶的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