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南可采莲128句

       

古诗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诗词原文及译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译文]江南风景秀丽,到处都可划船采拾水面的莲叶。那一片片又青又圆的莲叶,盛开得多么美艳。

       [出自]西汉无名氏《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吓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解释:

       田田:指荷叶茂盛的样子。

       译文1:

       在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劲秀挺拔。鱼儿们在莲叶之间嬉戏,一会儿嬉戏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北面。

       译文2:

       江南水乡有莲可采,荷叶多么茂盛,还有鱼儿嬉戏于其间。

       一会儿出现在莲叶之东,一会儿游到莲叶之西,一会儿欢跃于莲叶之南,一会儿玩耍到莲叶之北。

       赏析:

       此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未必有意为之。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

       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莲”更多解释是“恋”。语境而言,表喻“欢快”、“兴奋”与“忐忑”交织的一种心理状态,亦有时时处处“恋着”的含义。

       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李商隐《荷花》诗词原文及译文

       荷花

       唐代: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译文

       夏日荷花绽放,摇曳多姿没有什么花能与之匹敌,它的花香也是别具一格。

       李将军家设席乘凉,我伴着那夕阳而来同游曲江。

       游江归来,看到烛光下的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

       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天各一方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解释

       并:比,匹敌。

       金羁:饰以黄金的马笼头。傅玄《良马赋》:“饰以金羁,申以玉缨。”

       落晚:向晚。

       前秋:秋前。

       棹歌:一边摇桨,一边唱歌。《南史·羊侃传》:“善音律,自造采莲棹(声曜)歌两曲,甚有新致。”

       温庭筠诗词江南区原文及解析

       《江南曲》原文

       江南曲

       :唐·温庭筠

       妾家白蘋浦,日上芙蓉楫。

       轧轧摇桨声,移舟入茭叶。

       溪长茭叶深,作底难相寻。

       避郎郎不见,鸂鶒自浮沉。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

       不作浮萍生,宁为藕花死。

       岸傍骑马郎,乌帽紫游缰。

       含愁复含笑,回首问横塘。

       妾住金陵浦,门前朱雀航。

       流苏持作帐,芙蓉持作梁。

       出入金犊幰,兄弟侍中郎。

       前年学歌舞,定得郎相许。

       连娟眉绕山,依约腰如杵。

       凤管悲若咽,鸾弦娇欲语。

       扇薄露红铅,罗轻压金缕。

       明月西南楼,珠帘玳瑁钩。

       横波巧能笑,弯蛾不识愁。

       花开子留树,草长根依土。

       早闻金沟远,底事归郎许。

       不学杨白花,朝朝泪如雨。

       《江南曲》解释

       ①古乐府有《江南曲》。其词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②白蘋浦:长有白蘋的水边。浦:水滨。

       ③芙蓉楫:华美之楫。此以代舟。

       ④茭:水生植物,菰的别称。

       ⑤为:全诗校:“一作作。”

       ⑥乌帽:汉成帝时,二宫直官着乌纱帽。隋代贵者多服之,其后上下通用。省称乌帽。紫游缰:紫色缰绳。

       ⑦横塘:吴大帝孙权自江口沿淮(今秦淮河)筑堤,谓之横塘。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间,或恐是同乡。”

       ⑧金陵:战国楚威王置金陵邑,后更名为秣陵、建业、建康,其地在今之南京市及江宁县。浦:全诗校:“一作步。”

       ⑨朱雀航:晋南北朝时建康正南朱桥门外的.古浮桥,横秦淮河上。故址在今南京市镇淮桥东。

       ⑩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子,作帐饰等用。

       11、金犊:黄色的牛。幰:车前帷幔。

       12、侍中郎:秦汉时为自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因得入侍天子,地位颇贵重。汉乐府《陌上桑》:“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13、连娟:曲细。司马相如《上林赋》:“长眉连娟,微娣绵藐。”

       14、依约:隐约。腰如杵:谓腰细。《搜神记》载,有人名曰细腰,阿文问:“君是谁?’’答曰:“我杵也。”杵:全诗校:“一作柳。”

       15、凤管:即笙。杜牧《寄李起居四韵》:“凤管簧寒不受吹。”

       16、鸾弦:弦之美称。周繇《梦舞钟馗赋》:“不待乎调凤管,拨鸾弦。”

       17、红铅:江洪《咏歌姬》:“轻红淡铅脸。”

       18、鲍照《玩月》:“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玳瑁:动物名,似龟,其甲可做装饰品。

       19、横波:傅毅《舞赋》:“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能:全诗校:“一作相。”

       20、弯蛾:弯眉。李贺《十月》:“长眉对月斗弯环。”

       21、早:全诗校:“一作上。”金沟:宫苑内的水流。南朝宋文帝召羊玄保奕,羊戎日:“金沟清泚,铜池摇扬,既佳光景,当得剧棋。”见《南史·羊玄保传》。

       22、底事:为什么。许:处,所。

       23、杨白花:杨华,本名白花,北魏名将杨大眼之子。有勇力,伟容貌。胡太后逼通之,华惧及祸,降南朝梁。胡太后追思不已,为作《杨白花歌》。其词日:“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见(梁书》、《南史·王神念传》。杨白花:全诗校:“一作杨花白。”

       《江南曲》介绍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江南曲》繁体对照

       妾家白蘋浦,日上芙蓉楫。

       軋軋搖槳聲,移舟入交葉。

       溪長交葉深,作底難相尋。

       避郎郎不見,鸂鶒自浮沈。

       拾萍萍無根,采蓮蓮有子。

       不作浮萍生,寧為藕花死。

       岸傍騎馬郎,烏帽紫遊怼

       柳永《采莲令·月华收》译文及鉴赏

       《采莲令·月华收》

       宋代: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采莲令·月华收》译文

       月亮已收起了光华,云淡淡的,地上有霜。天色已黎明。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我乘坐的一叶扁舟,便如此急急地随着水波去了。临去前,我只顾准备走,行色匆匆,哪知离别的心绪,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呢!我只得心怀怨恨,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重城已看不到了。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采莲令·月华收》解释

       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

       轧轧:象声词,门轴转动的声音。

       争忍:怎忍。

       方寸:指心绪,心情。

       脉脉:含情貌。

       《采莲令·月华收》赏析

       此词描写一对恋人的离别之情。由于是一位善于铺叙的高手,所以把女主人公的千娇百媚,自己的满腹离愁都写得十分细致。上阕着意刻画的是主人公的情态,“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十一个字,把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可人怜惜。为了烘托离别的凄苦,在描写这位纯情女子之先,特地把呀呀的开门声写出来,起到增加气氛的作用。开门有“轧轧”之声,而女子的送行却“无言有泪”,有声与无声前后照应,构成了一种更加令人断肠的凄惨画面。下阙写自己的落寞情绪,与心爱的女子分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如果一切静止该多好啊,那样自己和心爱的'人就不会分离了,爱就能永恒。可惜那不解人意的扁舟匆匆前行,不长时间,心上人所居的城市就不能再见了。

       全词写到这里,已经把离别之苦倾诉殆尽了,为了更强调凄苦悲切的气氛,用写景作为结束语:清寒的江流那边,只剩下烟云笼罩的两三棵树!这种以景言情的写法在古词曲中并不少见,但此词把景致的描写放在全词的末尾,这就好比古歌曲中的“乱”,把前此所铺排的种种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采莲令·月华收》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