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恋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

        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文革”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

       本文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全力专注于事业。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

朱德熙 《语法讲义》读书笔记

       朱德熙:《语法讲义》词汇部分读书笔记

       我们平时对词汇的简称也是有不同的,是分为紧缩式和减缩式,这两种变换都是有条件的,而不是随便变化的。

       还有关于联合结构和并立式复合词的区别,两者看似相同,其实意义用法完全不一样。

       从前我以为此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划分出来的,学习本书后我才知道实际上根据词的意义来划分词类实行不通的。

       给汉语的词分类不能根据形态,而应根据词的语 -能。

       从词序方面看,汉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所有的修饰语都必须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前边,所以修饰语不宜太长、太复杂。

       把外文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原文后置的修饰语都得提到前边去。

       如果修饰成分比较多,句子就不太容易组织。

       这种时候,往往得把原来的长句拆成几个短句,使修饰语适当分散或者转成谓语。

       朱先生书中的很多观点可能都有更好的解释,方法也有更新的发展。

       但不要忘记,这些新的发展,都是在朱德熙、吕叔相等先生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而我个人认为,朱德熙是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康庄大道的第一人。

       当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般是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并提,吕叔湘先生是第一部结构主义现代汉语语法著作《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的著者之一,但朱德熙先生的结构语法研究比吕叔湘先生完整、彻底、系统,应该说朱德熙先生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首要代表人物 展开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的读后感,3000字以上,急,请发邮箱793846018@.com 切勿抄袭,如有在用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笔记

       读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我第一次读学术著作。

       在品读该作的两个、礼拜里,无时不被先生的理论造诣和学术精神所感染。

       我自知学识疏浅,不敢只凭着读过一本语法书加上上课学到的一点皮毛就妄发议论,去写一篇有关语法的专题文章,哪怕只是就其中一个小点写个读书报告。

       这毫无必要。

       我只是把自己读书时不成熟的想法及不够水平疑问写下来,做个读书笔记

       没有系统,没有主题。

       以先生的顺序一一罗列。

       烦请各位能对照原作翻阅

       但是,吕老先生在语法上的理论造诣及对语法研究的学术态度一直吸引着我。

       我的讳笔记中也可主要分为这两类。

       1、[9]中,先生认为语素的划分比词素的划分要好。

       非常赞同这一点。

       “语素”不一定能独立成“词”,从逻辑上来说,它可以先于词,也就是必须有了“语素”才能有词。

       因此,如果把“词素”作为划分的最小单位,显然是不合理的。

       2、[15]中,在阐述语素何时成为词时,第二种方法很好。

       适合初学者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也能运用。

       3、[21]中,“‘高射’不能单说,这是个事实,但能不能说高射能单用

       这话让我费解。

       单说与单用是两个概念么

       究竟什么是所谓的单用

       4、[28]中,先生说“简称是一种过渡形式,用得久了,它就成了一个词。

       这让人看着很舒服。

       先生没有在一些不重要的问题上花力气去纠缠。

       干净利落描写了真实语言中的状态与规律。

       5、[30]非常欣赏先生“小句”这个术语。

       但是“分句”是怎么定义的呢

       “分号”又是怎么定义的

       如果说“分号”是用于复句并列分句中的停顿,那么这就是已经承认分号是用于复句中的。

       由此,“分句”也是复句中的中才能有的概念。

       因此,如果用“分句”这个术语来说句子的基本单位是不合适的。

       因为句子有单复句之分,用“分句”来称单句中的基本单位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是我们用一个什么样的术语来指称用了分号的复句中的并列成分呢

       恐怕还是要用“分句”这个术语。

       只是它的含义变了。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小句”这个概念下,依旧保留一个“分句”这个概念。

       前者是句子里比短语高一级的最小单位,后者是用于复句中并列成分的指称。

       这样也可以同“分号”这个概念打通。

       也不至于在单句中出现“分句”这样在逻辑上有矛盾的概念。

       6、[33]似乎觉得用心研究语素对以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构词很有好处。

       完成构词后,能更方便地进行短语的教学。

       但是就对外汉语教学中,我认为研究语素的价值与地位似乎比研究短语要高。

       因为短语可以通过结构进行分类,而根据普遍语法理论,在语言中的结构有很多是一致的,如英语与汉语中就存在着很多结构一致的短语。

       因此,如果外国学生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那么他们可以很好地进行有意识地短语构成,进而组合成句子。

       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7、[36]对于“语法”(对语言规律的抽象、概括及表述—我的观点)这个概念来说,似乎更希望发现形态上的明显规律。

       这在西方语言中适合。

       但就汉语来说似乎并不适合。

       汉语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但是主治学家还有找出了一些形态变化的例子。

       我认为作为“语法“来讲,应该要有统一与一致性,不如把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形态分类都按功能进行分类表述。

       8、[46]关于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与英语字典上的标记v,vi,vt有什么区别

       9、[47]“高兴”这个词在吴语中有“愿意”的意思,比如“我高兴(愿意)去的。

       那么就是说“高兴”有作状语的功能,那么是否也可以归入副词或者是助动词(按吕老先生的说法)

       同时我也认为同一个词可以有不同的类。

       另外,我想说的是似乎北方语言里“高兴”没有这种用法。

       就像上次课上“把人病了”这个例子,很多北方的同学都说对,因此他们不承认能用来作“汉语”的例子进行分析,而我这个母语是吴语的同学来说,这听着非常熟悉。

       由此引出一个问题就是对现代汉语进行分析时,在语料上常常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古代汉语的遗留很难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说清楚,二是方言成份的影响带来了这样的问题。

       那么是不是有必要在分析现代汉语之前先对被分析的语料先有个鉴定呢

       10、[48]我认为划分词类的作用之一就是能在实际运用中正确去运用词。

       所以,先生说能修饰动词的形容词是不是该归入副词,我以为完全可以归入。

       因为这样可以让人正确地运用那些能修饰动词的形容词。

       11、[52]我赞成把助词当成后缀(准确地说是“后语缀”),因为它没有实际意义,并能帮助实词构成意义,或能充当语法作用。

       这也许也能作为汉语中少数几个“明显形态形式”之一。

       但是我这个想法能不能成立的前提是:“缀”不仅仅用于词缀中(即有构词功能),它也能独立地用于句子构成中(即有语 -能),比如“现在你开心了

       中的“了”。

       它不是词缀,但是却在句子中有了语 -能。

       这样少了一类词,对于初级对外汉语教学很有,尤其是对那些习惯有了形态变化的语言的学生来说。

       12、[56]词的能产与不能产这种提法似乎没必要。

       语言一直处于演变之中,今天看起来不能说的词,只是我们不习惯而已,并不代表它就不能说。

       比如先生举例不能说“演奏家”,但是我们似乎很习惯说“马友友是个(大提琴)演奏家。

       可见老先生的推测也是不妥的。

       13、[57]关于短语的分类我认为还是只有一种为好。

       我偏向于按功能分类,因为这样可以直接和句子分析时打通。

       按结构分类怎么都觉得是对没有明显形态变化的汉语进行强性的结构分类。

       当然,正如我前面所说,结构分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是有很大的便利的。

       这又涉及到了一个语法研究的方向或者说是态度问题。

       我认为,角度 概括性的阐述=语法。

       无论从哪种角度,只要能正确描述就是语法。

       从各自的利用角度来分析语法这是允许的,不必要一定有一种标准的语法。

       不必要一定去讨论个结构分类与功能分类哪个更好这样的问题。

       14、[63]还是赞同“讲语法到句子为止”,根据句子的功能而分为“始发句”与“后续句”似乎是作文法中的东西。

       15、[72]先生讲这一节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讲分类要在同一平面上。

       不能自己和自己的术语打架,就像主语与宾语一样。

       16、[74]先生认为短语宜作为语素与句子间的蹭站,我非常赞同。

       有利于句子内部的划分。

       17、[81,82,83]先生对这个问题的讲解可为精矣

       需从两点来把握:一是语法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结构、形态等内部结构上。

       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语义为好;二是如前面说的要注意分析的平面一致性。

       18、[90]汉语语法的研究对介绍外国的语法如英语语法是很有好处的。

       比如“表语”的提法。

       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会用英语中的语法来解释汉语的语法,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问题。

       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汉语本身语法研究还末到家,二是汉语语法的普及末到家。

       19、[93]似乎“兼语”这个提法没必要。

       先生的“补语”概念我主观上觉得很好。

       但是只是停留在对他理念的理解上,具体在实际运用与分析中是不是真像先生说的那样,还不知道。

       先生的态度让人钦佩,比如他在[75]中的双宾语等的分类分析非常耐心细致。

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

        大家聚谈的时候,全然摆脱zhidao那俗套.这样就过去了,赞其辉煌的业绩,描写细腻;但辩论是不来的,一向都是家里管.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他的家实在太好了有些作家些名人,是会觉得寂寞的,往往微笑着说,他的衣着,‘这个弄不大清楚了’,他似乎总是坐在那里听着.我常想,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大都以高调歌颂其个人高贵品质.他却并不是喜欢版孤独.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心境平和,自然多少要说些话,同时他对叶圣陶那份友谊也自然流露出来,而朱自清写的这篇文章,从叶圣陶老先生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写让我们从他的生活中去认识了解叶圣陶,抓住细节.“我看出叶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从权这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是一个寡言而又不喜欢争强好胜的人

学习笔记怎么写

       学习笔记写作指导

        学习笔记可以是摘录式、提纲式、心得式、简缩式、仿写式。

       (1)摘录式。

       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

       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2)提纲式。

       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

       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3)心得式。

       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即随感。

       (4)简缩式。

       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5)仿写式。

       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当然,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还有如存疑式,评论式等等,如果有很多的心得,甚至都可以专门编写为札记、评注。

       而针对小学生写作水平,以上几种应该是最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它们是读书笔记的基本。

       扩展资料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

       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

       而小学生写读书笔记更是积累的过程,只有积累了更多的字词句,才能成就美妙的段篇章。

吕叔湘的生平经历

       校长杨鸿范是位忠厚的长者,教全校三个年级的算术,抓习题作业十分认真。

       作业本上绝对不准添除涂改。

       如果写错,全部重写。

       这样就养成学生不写错字的好习惯。

       国文教师张海宗讲批改作文,随改随讲。

       一起叫去五六个学生,因此可以听到五六篇作业的评改。

       当时丹阳没有中学,高小毕业升学,有的去镇江六中,有的去常州五中。

       1918年暑假,吕叔湘和同学夏翔考入江苏省立第五中学。

       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

       常州五中的校训是“存诚,能贱”,入学的新生看了,不解其意。

       校长特地给他们讲了这两句话的含意:“存诚”是做人要老实;“能贱”是不要轻视卑微的工作。

       吕叔湘在各种功课中,对国文和英语最感兴趣,有空喜欢在图书馆广泛阅读

       1922年,吕叔湘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国立东南大学外国文学系(后改为外国语文系)。

       根据当时学校的制度,除本专业课程外,还必须在文科和理科的几组课程中选修若干学分,如中文、历史、物理、化学、地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

       所有这些,都为他以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吕叔湘学生时代的兴趣在文学方面,对语言方面如语音、会话等并不十分重视。

       后来到中学教英文,需要语音、语法方面的知识,就边教边补。

       吕叔湘于1926年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到家乡刚刚创办了一年的丹阳县立中学(现吕叔湘中学)教一个班英文。

       当时只有两个班;校长陈湘圃自己教了一个班英文。

       吕叔湘教学任务不足,陈湘圃让他兼教国文文法。

       吕叔湘以《马氏文通》为教材,开始钻研中国文法。

       吕叔湘除在丹阳县中任教外,还在堂兄吕凤子创办的丹阳正则学校兼课,后来是该校校董之一。

       吕凤子长吕叔湘十八岁,在吕叔湘懂事的时候,吕凤子已到外地工作,两人很少见面。

       在丹阳的这段时间里,吕叔湘上课前后,有时候去凤子大哥的房子里随便谈谈,两人很快熟识起来。

       1927年暑假后,校长陈湘圃改任省立徐州中学校长,继任的校长是何金元。

       半年后,何金元被地方势力逼得辞职,吕叔湘也跟着辞职到苏州去教书。

       1928年,丹阳县中情况很不好,吕凤子等共商对策,把一向在杭州教书、跟丹阳教育界无关系的何其宽找回来担任县中校长,希望能缓和矛盾。

       何其宽又把吕叔湘请回来担任教务主任。

       另外又从外地请来几位有学问有经验的教师,一时间,教师阵容整齐,学校气象为之一新。

       可这是不符合某些地方势力愿望的,他们不断给何其宽制造困难。

       何其宽感到棘手,只干了一学期,又不得不辞职回到杭州去教书,吕叔湘也辞职去安徽省第五中学教书,暑假后仍到苏州中学任教。

       1929年起,吕叔湘一直在外地工作,难得回丹阳,可每逢回丹阳,他总要到正则学校去看望吕凤子大哥和别的熟人,忘不了自己是正则大家庭中的一员。

       苏州中学图书较多,吕叔湘在这里阅读了丹麦学者叶斯柏森的《语法哲学》等语言学名著,为以后走上语言学研究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1940年暑假后,吕叔湘离开昆明,迁居成都,任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他的第一篇研究论文是《释您、俺、咱、咱,附论们字》,这是针对胡适和王静如的文章写的,他们说“们”是从“俺、您、咱”的韵尾-m变来的,吕叔湘发现这个结论恰好把演变的历史颠倒了,引许多材料证明先有“们”字。

       “俺”是“我们”的合音,“您”是“你们”的合音,“咱”是“咱们”的合音。

       此后他接着发表《说汉语第三身代词》(英文)、《论“毋”与“勿”》等论文,其中有好几篇是研究近代汉语(即早期白话)的,开辟了汉语语法研究的一块处女地,代表作有《释<景德灯录>中“在、著”二助词》等。

       1942年,吕叔湘离开华西大学,改任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中国文法要略》上卷(中、下卷出版于1944年)。

       这是我国语法学史上的开创性著作之一。

       我国在《马氏文通》以前,没有系统的语法著作。

       古人讲章句,讲虚字,目的是读懂古书,还没有想过语言的形式可分析综合,总结出一些规律。

       语法学是19世纪末从西方引进来的,因此不免有一段时间以模仿为主,难免有削足适履的毛病。

       吕叔湘历来重视语言实际的研究,他的语法著作总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出发,努力探索汉语的特点和规律。

       《中国文法要略》这本书以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基础。

       因为此书是四川教育科学馆约稿,供中学教师参考,所以引用的材料大多数取于当时的语文课本,文言白话兼收。

       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语法,建立了一个新的语法体系,对后来的语言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吕叔湘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他于1942年至1948年在《中国文化研究汇刊》上发表了《“相”字偏指释例》、《“见”字之指代作用)、《论“底”“地”之辨及“底”字的由来》、《与动词后“得”“与”“不”有关之词序问题》、《“个”字的应用范围,附论单位词前“一”字的脱落)》、《把字用法的研究)等一系列语 -文。

       又在《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发表了《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一篇长文,对解放后的主宾语讨论有一定影响。

       吕叔湘也很重视语言学的普及工作,写出大量的深入浅出、取材精当的文章。

       在《国文杂志》(桂林)上发表过《文言和白话》、《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笔记文选读》(连载),在《中学生》上发表过《中国人学英文》(连载)。

       194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的《文言虚字》,选取最常用的二十多个文言虚字,条分缕析,详细举例,说明它们的意义和语 -能,并尽可能和现代汉语比较。

       解放后,此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印了十三次,新知识出版社印了四次,上海教育出版社印了十三次。

       1946年,吕叔湘随金陵大学由四川返回南京,仍旧任该校中国文化研究员,同时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又和朱自清、叶圣陶合作编写《开明文言读本》(计划编六册,只出了三册)。

       吕叔湘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学人,非迫不得已,不参加社会上种种应酬,而是一门心思研究学问。

       吕叔湘治学态度严谨,他的著作总是理论联系实际,处处体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作风。

       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一二千字的短文,都要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从不马虎敷衍。

       他在读书的时候,遇到有用的材料,从来不放过,一定抄录下来,“说不定什么时候有用”。

       他在《这、那考原》这篇札记里,为了证明“这”字的前身“者”字在宋朝时已经跟现在的“这”字一样念去声,引用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杨万里的诗“只者天时过湖得,长年报道不须愁”,在“者”字底下自己注上“去声”。

       一个是《朝野遗记》里有一条,记刘攽请客,苏轼要先走。

       刘说:“幸早里,且从容。

       苏轼说:“奈者事,须当归。

       各以三果一药为对(杏、枣、李,苁蓉;柰、蔗、柿,当归)。

       有人问吕叔湘:“这么巧的例子是怎么找来的?吕叔湘坦率地说:“说实话,找,未必找得来。

       这是还没有写这篇札记的时候就摘录下来的。

       吕叔湘对中国学生学英语也很关心,在开明书店出版了《中国人学英文》、《中级英文法》、《英译唐诗百首》等书,在正中书局出版了《英华集》,吕叔湘原来将此书题作《中诗英译比录》,出版社硬把它改了;到1980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重印时才恢复原名。

       1948年12月,吕叔湘由南京迁居上海,任开明书店编辑。

       解放后,他随开明书店迁往北京。

       1950年2月,吕叔湘应聘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改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会(1954年改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委员。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领导上考虑到机关干部以及报刊来稿上都存在着语言混乱现象,约请吕叔湘和朱德熙合写了《语法修辞讲话》在《人民日报》上连载。

       这个讲话不作理论上的阐发,尽量少用术语,主要通过举例来说明。

       全书六讲中除第一讲简单介绍语法体系外,其他各讲都是举出报刊杂志、课本、文件、文稿等时常出现的病句,分别从语法、修辞、逻辑等不同的角度一一加以解释说明。

       《人民日报》于1951年6月6日起开始连载,并发表了《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

       社论明确指出:“我们的学校无论小学、中学或大学都没有正式的内容完备的语法课程。

       “正确地运用语言来表现思想,在今天,在 -所领导的各项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一段时间内,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学习语法、教学语法、研究语法的高潮。

       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语文》、《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等刊物相继创刊,有力地推动了语法知识的普及。

       不仅学校普遍地加强了语法教学,就是机关干部、工人、 -战士等也开始以《语法修辞讲话》和其他语法著作为教材,纷纷学习语法,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1953年3月至5月,吕叔湘参加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6月兼任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担任行政职务以后,吕叔湘写作的时间少了,但还是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几篇论文,其中《汉语研究工的当前任务》(1961)比较重要,它围绕现代汉语讲规范化问题,提出了语音、语汇、语法、修辞、方言、汉语史、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的编辑等十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并对每一个方面的研究重点、应当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这个时期,他还参加了两项与语文教育有关的工作。

       一项是参与拟订《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工作,另一项是指导和校订初中《汉语)课本。

       后者是应当时将语文课分为《文学》和《汉语)两门的需要而编的,试用两年之后,这两门课又合并为《语文》一门,但六册《汉语》课本仍然继续在学校内外发挥相当作用。

       至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影响就更大了。

       在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讨论会上,决定要编一本《现代汉语词典》,1956年开始筹备,1958年开始编写,吕叔湘负责主编,到1960年印出“试印本”,向各方征求意见。

       这项工作后来就由丁声树负责。

       经过几乎完全沉默的十年之后,语言学界逐渐活跃起来了。

       1978年以后,有些省市组织了语言学会,1980年在武汉开会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国语言学会,吕叔湘被推举为会长。

       在成立大会上,吕叔湘发表了题为《把我国的语言科学推向前进》的长篇讲话,提出要处理好中和外、虚和实、动和静、通和专四个关系,这既包括治学态度、又包括研究方向、方法和人才培养,可以说是他数十年来从事语文工作的经验总结。

       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引起极大震动。

       1979年12月教育学会邀请各省市代表到上海开会讨论成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吕叔湘被推举为理事长,并在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

       1980年,由吕叔湘主编、有十几位学者参加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用法词典,全书五十多万字,适合非汉族人学汉语时使用,也可供方言区的人学普通话时参考。

       选词以虚词为主,也收部分实词;每个词按意义和用法分项说明。

       这部词典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创举,过去虽然有过《经传释词》和《词诠》等书,但都以文言为对象。

       1980年出版的《语文常谈》和1984年出版的《语文杂记》都是篇幅不大的“小书”,但很能表现吕叔湘讲学问能够深入浅出的特色,这一时期吕叔湘还把以前发表过的文章结集为《汉语语 -文集》(增订本)和《吕叔湘语文论集》。

       更重要的是1985年出版的《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在40年代就有写一部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的计划,1947至1948年他把搜集的材料里面关于指代词的部分分类排比,略加贯串,写成初稿,作为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的一部分。

       后来因为工作有了改变,就把稿子搁了下来。

       1983年取出旧稿,经过整理和补充,写成《近代汉语指代词》一书,1985年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出版后在国内国外都获得好评。

       1985年是吕叔湘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第六十年,《中国语文》杂志社第一、二期出版特辑,以表庆贺。

       4月下旬至5月上旬,他应邀访问香港。

       4月27日他在香港中国语言学会演讲《汉语句子结构的灵活性),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1986年10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西山第四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上,吕叔湘讲了话,主要是推荐一篇《光明日报》上报道杨振宁教授谈要研究活的物理学的文章。

       他抑扬顿挫地朗读了报道的全文。

       与会的四十多名中年同志和三十多名列席旁听的青年同志领悟了吕叔湘先生这番话的深刻含意:搞语言学也应该追求新的、活的、与现实直接发生关系的东西。

       吕叔湘引杨振宁的话:“一个青年人应该将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偶尔做一些难的问题,而不应该专一处理深奥的根本问题。

       吕叔湘追求进步,热爱祖国,先后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他非常关心中青年语文工的进步,对他们寄予极大的期望。

       通过开会、作报告、个别谈话、给他们修改文章、为他们的著作写序等多种形式,他跟中青年语文工保持密切的联系。

       他的优良学风、高尚品德,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扬,为了推进祖国语言研究的发展,鼓励对中国境内的...

怀念圣陶先生 吕叔湘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百,或几句名言后度,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知文章.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道: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写了版什么,想表达什么.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阐述权自己的看法。

读书笔记中基本文学常识包括什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文言部分:

       《论语》六则,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之大成.

       《宋定伯捉鬼》选自《搜神记》,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人.

       《狼》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紫桑人,著名诗人.

       《弈喻》选自《潜研堂文集》,钱大昕,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清朝嘉定人,著有《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本文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学家,文学家.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本文魏学洢,字子敬,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说虎》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刘基,字伯温,浙江人,有《诚意伯文集》.

       《为学》选自《白鹤堂集》,彭端淑,著有《白鹤唐诗文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又名濂溪先生,哲学家.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刘禹溪,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著名诗人,著有《刘宾客集》.

       《伤仲永》,《谈孟尝君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字列御寇.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朝人,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集》.

       《童区寄传》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

       《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集》,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县人,文学家.

       《少年中国说》选自《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著作收在《饮冰室合集》中.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李广》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司马迁.

       《陈叔宝亡国》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龚遂治渤海郡》选自《汉书》,《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的重要的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自孟坚,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韩愈.

       《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

       《养鱼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日喻说》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苏轼.

       古诗,古词及其它: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岑参集》,《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选自《岑嘉州集》.

       王勃,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

       李白,字太白,《秋浦歌》,《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月下独酌》选自《李太白全集》.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人,唐代诗人.代表作《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登楼》《春夜喜雨》,《羌村三首》选自《杜工部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人,他的讽喻诗有《秦中吟》,《新乐府》.《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望月有感》选自《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的一首.

       王昌龄,唐代江宁人(今南京)人,唐代诗人.代表作《出塞》选自《全唐诗》,《芙蓉楼送辛渐》选自《王昌龄集》.

       孟浩然,唐代襄阳人,孟浩然和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

       王维,《宋元二使安西》(又名《谓城曲》)选自《王右丞集》.

       杜牧,字牧之,《江南春》选自《樊川诗集》.

       陆游,字务关,号放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陆游集》.

       《敕勒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杂歌谣辞》.

       《木兰诗》,《陌上桑》选自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蒹葭》选自《诗经·秦凤》.《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惜诵》选自《九章》,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代表作《离骚》,《天问》,《九章》.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选自《苏轼诗集》,《水调歌头 明月及时有》选自《东坡乐府》,《江城子 迷州出猎》,《浣溪沙》选自《东坡全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选自《稼轩长短句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代表作《如梦令》选自《漱玉词》以及《武陵春》.

       古曲部分: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 潼关怀古》《山坡羊 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选自《散曲丛刊》.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黎,元大都人,《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乔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 重观瀑布》选自《全元散曲》.

       现代文部分

       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坟》)《\"友谊惊诧\"论》(《二心集》)选自《鲁迅全集》,《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选集》,《炉中煤》,《立在地球上放号》.

       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

       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小麻雀》选自《文学评论》,《在烈日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

       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废园外》,《随想路》,《废园外》选自《巴金文集》.

       叶圣陶,《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

       冰心,原名谢婉莹,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选集》里,《小橘灯》选自《小橘灯》.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著论,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选自《朱自清选集》,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春》.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现代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语文论集》,《语文常谈》等.我们学过他的《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人类的语言》选自《语文常谈》.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吴伯箫文集》里,《记一量纺车》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魏巍,字鸿杰,号红杨树,著有长篇小说《东方》等.《谁是最可爱的人》选自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新闻工,学者.主要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与吴晗,廖沫沙和写杂文《三家村札记》.

       吴晗,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家,《谈骨气》选自《吴晗杂文选》.

       杨朔,《荔枝蜜》选自《杨朔散文选》.

       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

       吴敬梓,《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

       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

       蒲松龄,《大罗刹国》选自《聊斋志异》.

       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他著有《契诃夫小说选》,剧本《万尼亚舅舅》,《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莫伯桑,《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选自《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选自《外国优秀散文选》,《成功的秘诀》选自《外国小说精选》.

       高尔基,《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

       普希金,《在西伯利亚矿井地层》选自《世界名诗鉴赏辞典》.

       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 -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它也称《诗》或《诗三百》.《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骚体诗\"(积极浪漫主义)创始人.著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二十五篇,收在西汉刘向编的《楚辞》里.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列子,战国前期郑人,名寇,又名御寇.《列子》相传是列子所作,原书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辑注的,内容驳杂,其中保存了一些先秦优秀的寓言和神话传说.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为墨家经典之作.

       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 -,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 -编成.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和其 -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 -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韩非(-公元前233),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

       吕不韦(-前235),战国时秦相.《吕氏春秋》相传是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的,一名《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生,西汉文学家,政论家.代表作《过秦论》《论积贮疏》.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是班固在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历时二十余年修成的.全书一百二十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原作散失,有干宝辑录本.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今河南新蔡)人.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著作《三国志》是一部国别体纪传断代史.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集序》.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

       范晔(398-445)南北朝时南朝宋的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后汉书》纪,传的.

       刘义庆(403-444),南朝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又名《世说》《世说新书》.

       刘勰(约465-约532),南朝梁代文艺理论家,著作《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

现代汉语八百词 吕叔湘读后报告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在选词上以虚词为主,也收了一部分实词。

       每一个词按照意义和用法分项详加说明,可以供非汉族人学习汉语时使用,一般语文工和方言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也可参考。

       在词典开始有一篇《现代汉语语法要点》和一些句式表,为的是供初学的人参考。

       该词典是编给母语不是汉语的人使用的。

       汉语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可以好好参考一下本词典。

       在帮助外国人学汉语时,倒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母语—汉语。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在使用汉语时,很多语言的细节是不会太关注的,因为已经习焉不察了。

       可是,如果一个学汉语的外国人问我们这句汉语为什么是这样时,往往会让我们对自己的母语产生陌生化的震惊感觉,对呀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要想真正给外国人讲清楚了,没有系统扎实的现代汉语专业知识,没有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还真是说不明白。

       所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名记者的人生事迹读后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篇书评而想去读这本书。

       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并不了解周有光是谁,而今天无论是何种年龄的人都受益于这位伟大的老人:他主持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实施,使得众多平民百姓也很容易识字读书,上升到更有发展机会的知识阶层;汉语拼音使用的拉丁字母,使得我们今天在键盘上轻易进行中英文转换,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易如反掌。

       《我的人生故事》是一本大家小书,用平实的文字去回忆跨三个世纪的历史,108岁的智慧老人仍在在发光发热,保持着高度的思想活跃性。

       如文中所说,人生的价值不在福与寿而在于光与热。

       周有光年轻时候与吕叔湘聊天说道,他反对半文半白的新闻体,提倡文章口语话。

       如他的理念一样,这本书很口语很平实,如一位安静的老人娓娓道来跨越世纪的精彩人生。

       过去的老时光与现代的思想激烈碰撞,边看边写下了以下:保持朝气,保持思想的活力—就不能老呆在一个地方一个环境内 周有光年轻时候很传奇,读过两所大学,留日留美,在纽约的经济圈银行工作做中高层的职员,归国后从事语言学。

       他在大学毕业时候,就有人劝他“你在上海待在太久了,不要老待在在上海,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要超过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