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的古诗112句

       

日积月累的古诗

       学习成才的诗句22则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原指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后比喻共同商讨,互相砥砺)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还探寻问题的本质。)

       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勤奋。“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做学问当竭尽全力)

       5.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惊落第诗》(深阅读)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7.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1.惜时;2.心态影响对外物的感受与看法)

       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惜时努力)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惜时努力)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惜时努力)

       11.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戴复古《寄兴二首》(借喻一个人不能十全十美,不宜求全责备)

       1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

       13.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世上不缺人才,而是缺能识别人才的人)

       1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对人才的渴求)

       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可用来形容伟大作家的伟大成就)

       1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1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为学的'几个几个递进的阶段)

       1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喻指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亦用来说明实践的重要。)

       19.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2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之要》(读书的方法指导)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画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贵学重行)

       元稹有志终成才名人故事

       元稹,字微之,出生于公元779年,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人。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时有“元、白”之称,官至宰相。

       《新唐书·元稹传》中说:“元稹九岁工属文,十五擢明经。”意思是说,元稹在刚刚九岁的时候,就能写诗赋文,而且满篇文词精练。到十五岁的时候,便考中了明经科(是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项目),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稹小小年纪一举成名,走上仕途,可见其才智非凡。他这惊人的才华是他从小就立志读书,一步一步用汗水换来的。

       元稹的先祖,是鲜卑族后魏拓跋氏昭成皇帝,到了他这一代,是第十代;其祖先多为隋唐两代的重要官员。他的.父亲元宽,在唐德宗时任比部郎中。元稹的祖辈都是很有学问的人,特别是到他这一代,更是人人都读书,个个皆学问。因此,从元稹两三岁开始,家人都争着教他识字、背诗。

       元稹并不聪明,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幼乏岐巍”,意思是说,他小的时候缺乏聪明才识。但在全家都爱读书的空气熏陶下,却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且对家人教他的每个字、每句诗,学得都很刻苦、很认真,一遍记不住,就记两遍三遍,直到记住方肯罢休。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就有这种学习精神,父母当然高兴,因此,常常鼓励他读经书。他六七岁时,开始读经书。读经书,要比识字、背诗难度大得多,但是元稹硬是有个韧劲和钻劲,不仅要求自己学懂,而且力求理解深刻,他有时提出的问题,连他的父亲元宽也一时很难答出。

       正当元稹勤学苦读、学业日进的时候,他的父亲却因病去世了,元稹时年仅八岁。

       家庭失去支柱,经济断了来源,生活没有出路,靠母亲带着哥哥乞讨为生。元稹见母亲抛头露面,以乞讨来养活他,还要供他读书,心中很难过,就提出要母亲留在家中,由他和哥哥一块去乞讨。母亲却流着泪说:“孩子,咱元氏门庭能否重新振兴,希望全寄托在你身上了,只要你能刻苦读书,将来有个出头之日,得个一官半职,母亲也就心满意足了。”

       元稹听了,流着泪发誓说:“请母亲放心,儿子一定不辜负您的希望。”

       后来,元稹成名后,曾在给侄子的一封劝学信中,回忆这段历史时说:“母亲的一句话,令我感叹,于是就立志于学业。”

       在母亲和哥哥的勉励下,元稹的学习更加夜以继日,努力不懈。这时,他家还住在陕西风翔县,家中买不起书。他听说有个姓齐的粮草官,家中藏书很多,便前往借书。这姓齐的原和他的父亲有一面之交,很同情他家中的不幸,又见他这样有志读书,便很痛快地把书借给他看。此时,他所读的书,母亲已没有能力辅导他了,便叫他到他的姐姐家中就读。他的姐夫叫任翰,很有学问,元稹在读书中每遇到有看不懂的地方,就去向姐夫请教。就这样,他每日要跑十几里路去借书,然后在回来的路上一边走一边读,常常是走到了家中,书也看完了一半。看完之后,他便进一步思考,以得到更深的理解。他在给侄子的信中说:“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俯仰沉吟,久而不窥园井矣。”意思是说:我捧着先人的旧书在西窗下认真阅读,深入钻研和思考;当时,只是一个心眼读书,从不看园中一眼,也从不外出玩耍。

       由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元稹不论在什么艰难条件下,都没有忘记读书,以求尽快成才。也正是由于他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使他九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很有才气的文章来。十五岁时,他进京考中进士,得中明经科,并且列在榜首,获得了吏部考试资格。

       公元806年,吏部开考,他去应试,一举成功,获对策第一名,封左拾遗,先后任河南县尉、监察御史、膳部员外郎、工部侍郎;公元822年,拜为宰相。

       元稹的诗风和白居易相近,浅易、流畅,既善于抒情,又善于叙事,成为中唐时期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作家,主张诗歌为现实服务。其诗《连昌宫词》向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比美。传奇《莺莺传》后被改编为《西厢记》,流传至今。另撰有《元氏长庆集》一百卷,《元氏类集》三百卷等。

       《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试笔(选一)》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流浪人间。

       《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岁旦

       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

       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检举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守岁》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蝶恋花·元旦》

       宋·黎廷瑞

       密炬瑶霞光颤酒。翠柏红椒,细剪青丝韭。

       且劝金樽千万寿。年时芳梦休回首。

       小雨轻寒风满袖,下却帘儿,莫道梅花瘦。

       万点鹅黄春色透。玉箫吹上江南柳。

       元稹的名人故事

       元稹,字微之,唐代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人,是与白居易齐名的大诗人,当世就有“元白”之称。元稹先后担任过校书郎、左拾遗、监察御史等官职,也曾经担任过短时间的宰相,后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有《元氏长庆集》60卷传世。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父亲元宽也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母亲更是他的启蒙老师,经常给他讲屈原、李白、杜甫,讲司马迁、班固,还教他背诵美妙的古诗。小元稹的记性可好啦,屈原的一首《离骚》,他两天就会背诵了,而且一字不错。

       然而,好景不长,元稹8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凤翔去投依娘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逆境是人才成长的硎石。聪明颖悟的元稹深知求学不易,他学习更加刻苦勤奋了。没有书读,他就到处去借,借来之后就不分昼夜地读,遇到精彩的地方还要抄下来。

       元稹的刻苦自砺精神,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赏。大家又见他十多岁年纪就能吟诗作文,其诗文又往往思路广阔,描写细腻,流露出对自然、对人的无限热爱之情。因此,都称他叫“元才子”。

       有一个秋天的晚上,天高气爽,星辰灿烂,银河皎洁,萤火虫(丹鸟)挑着小灯笼到处照着,纺织娘(莎鸡)从野外转移到人们的温暖居室中,甚至是在床下大声的鸣叫着。眼前的一切使感情细腻的他,心潮激荡,诗兴冲动。他沉吟着、思考着,等酝酿成熟了,一口气跑回屋内,挥笔疾书,只见他写道:

       旦夕天气爽,风飘叶渐轻。

       星繁河汉白,露逼衾枕清。

       丹鸟月中灭,莎鸡床下鸣。

       悠悠此怀抱,况复多远情。

       最后一句,语言虽少,但含义深远,有着丰富的内涵。

       元稹刚刚15岁,就明经擢第,成了年轻的进士,后来他又参加了拔萃科和制举考试,也都一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