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点管理制度5篇

第一篇:变化点管理制度

       YM/体d-7.5.1-08

       初期管理规定

       1.目的: 加强规范对量产产品的变化点管理,减少由于变化点引起的质量问题。2.适用范围: 适用于保定市屹马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范围内量产产品的设计及生产过程中的变化点管理。3.术语和定义

       变更等级分为重大、严重和一般

       4.职责:

       3.1 研发部为产品/工艺变更的管理部门。

       3.2质检部为生产过程中人、机、料、法变更的管理部门。

       3.3 生产部负责变更的生产,并做好产品状态的标识,统计在制品、产成品库存。3.4 销售部负责在变化点发生后的产品发运及发货前顾客通知;3.5管理部负责因变更产生的物料采购及供应商库存统计等。5.内容: 5.1人员变更

       5.1.1出现新入职员工、调岗员工、替岗员工、有经验的支援者、无经验的支援者、紧急支援者等属人员变更,具体变更等级及初期管理期限见附表1。

       5.1.2属重大及严重变更等级的人员变更,由管理部(人力资源)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其进行岗前培训或在职培训,考核合格后由生产部车间到质检部进行初期管理登记,领取《工程变更联络书》、《日质量确认表》、《不合格记录表》,并在相应工位悬挂《初期管理卡》,由车间变更负责人及检验员按规定频次进行检查及质量确认,并填写《日质量确认表》、《不合格记录表》,初期管理结束后,由变更负责人将上述记录表交至质检部,由质检部进行确认后将初期管理结果记录至《初期管理登记表》中。如初期管理结束后,仍存在由人员变更引起的质量不稳定时,要适当的延长初期管理时间,直至产品质量趋于稳定状态。

       5.1.3出现一般变更时,可依照5.1.2进行初期管理,初期管理将随着支援人员工作的结束而解除。

       5.2设备(工装、模具)变更

       5.2.1出现新购入设备、经过大修的设备、生产线调整的设备、参数变更的设备时属设备出现变化点,具体变更等级及初期管理期限见附表1.5.2.2属严重及重大变更等级的设备变更,由生产部设备科到质检部进行初期管理登记,领取《工程变更联络书》、《日质量确认表》、《不合格记录表》,并在相应工位悬挂《初期管理卡》,由车间变更负责人及检验员按规定频次进行检查及质量确认,并填写《日质量确认表》、《不合格记录表》,初期管理结束后,由变更负责人将上述记录表交至质检部,由质检部进行确认后将初期管理结果记录至《初期管理登记表》中。如初期管理结束后,仍存在由设备变更引 制 造 过 程 精 品 YM/体d-7.5.1-08

       起的质量不稳定时,要适当的延长初期管理时间,直至产品质量趋于稳定状态。

       5.2.2.3出现经过大修的设备属于严重变更,严重变更初期管理期限为两周,其他初期管理流程同5.2.2.2。5.3材料变更

       5.3.1出现新开发/设计变更的材料、新更换供应商的材料、供应商生产变更的材料时属材料出现变化点,应执行初期管理,具体变更等级及初期管理期限见附表1.5.3.2新开发/设计变更、新更换供应商的材料

       5.3.2.1新产品/设计变更、新更换供应商的原材料,研发部应 5.2.3原材料/零部件的变化点管理

       5.2.3.1出现新开发的物料,新更换供应商的物料,供应商重大生产变更的物料时,需进行变化点管理,属于严重变更,应在发货前由研发部通知顾客,并确认是否重新提交PPAP,具体执行《PPAP管理程序》。由研发部到质检部进行初期管理登记,领取《初期管理卡》《初期管理记录表》悬挂在现场,由研发部指定的变更负责人进行检查(每两小时一次),由质检部进行品质确认(每1小时一次)。当初期管理过程中发现由物料引起的异常,应由变更负责人进行异常分析,制定对策,并填入《初期管理记录表》中。严重变更的初期管理期限为两周,如初期管理期间结束时,仍存在设备引起的品质不稳定的情况,要适当延长初期管理的期间,直到品质稳定后,由将《初期管理卡》《初期管理记录表》交质检部,质检部确认后方可解除初期管理。

       5.2.4作业标准的变化点管理

       5.2.4.1出现新设定的作业标准,变更后的作业标准,需进行变化点管理。

       5.2.4.2出现新设定的作业标准,属于重大变更,由车间到质检部进行初期管理登记,领取《初期管理卡》《初期管理记录表》悬挂在现场,由车间指定的变更负责人进行检查(每一小时两次),由质检部进行品质确认(每2小时一次)。当初期管理过程中发现由作业标准引起的异常,应由变更负责人进行异常分析,制定对策,并填入《初期管理记录表》中。重大变更的初期管理期限为一个月,如初期管理期间结束时,仍存在作业标准引起的品质不稳定的情况,要适当延长初期管理的期间,直到品质稳定后,由车间将《初期管理卡》《初期管理记录表》交质检部,质检部确认后方可解除初期管理。

       5.2.4.3出现变更后的作业标准属于一般变更,一般变更初期管理周期为一周,其他初期管理流程同5.2.4.2。6.流程 无

       7.质量记录: 无

       制 造 过 程 精 品

第二篇:ISO9001.2022 主要变化点

       主要变化点:

       1、ISO9001:2022版标准主要变化点: 1)管理原则由原来的八项管理原则转变为七项管理原则,“管理的系统方法”合并到“过程方法”原则中,强调过程方法的重要性,各过程采用“输入、输出”的方式设定,每个过程有管理者, 突出过程绩效。

       2)由原来的8个章节调整到10个章节,条款序顺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同ISO14001:2022版标准保持一致; 3)前3个章节没有变化,依次为“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

       4)第4章节—组织环境:由原来的“质量管理体系”调整为“组织环境”,此部分为新增内容,组织要识别内、外部环境对管理体系的影响,关注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等。

       5)第5章节—领导力:由原来的“管理职责”变更为“领导力”,突出公司高层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取消了管理者代表的规定。6)第6章节—策划:增加了“基于风险的思维”的要求,风险思维取代了预防措施,各过程在设计时需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风险管理的措施增加到文件中进行规定。

       7)第7章节—支持:将原来的“资源管理”及“支持过程”统一到这个章节,“文件与记录”统称为“文件化信息”,取消了质量手册的要求。标准中有提到“保持文件化的信息”地方需建立文件,提到“保留文件化信息”的地方需保留记录。文件没有具体的级别要求,可根据组织的实际需要进行编制,可以保留现有的“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记录”四个级别,标准没有作强制要求。文件体现的形式更加灵活,可以录音、电子档、文本等。

       8)第8章节—运行: A)重点讲了“8.5 产品和服务开发”章节,新版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开发条款的删除要求,组织的过程开发也属于开发,组织没有产品开发功能,可能会存在产品验证、确认等过程,同样属于产品和服务开发的一部分。如确实存在不实用的条款,可以考虑删除,需建立在“基于风险考虑”的基础上,需在文件中进行说明。B)原标准中的外包过程和采购在2022版中进行了合并,统称为“外部供应”,需进行控制,控制的程度取决于“识别的风险及其潜在影响、组织与外部供方对外部供应过程控制的分担程度、潜在的控制能力”。

       9)第9、10章节分别为:绩效评价、持续改进。

       2、部分概念的变化: 1)“产品和服务”代替原旧版标准中的“产品”; 2)“文件化信息”代替原旧版标准中的“文件、记录”;

       3)“过程运行环境”代替原旧版标准中的“工作环境”;

       4)“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代替原旧版标准中的“采购的产品、外包过程”; 5)“外部供方”代替原旧版标准中的“供应商”;

       6)“监视和测量资源”代替原旧版标准中的“监视与测量设备”。

       3、新版标准实施后的应对措施:

       2022年9月份发布新版标准,转版期限为3年,也就是说到2022年9月份ISO9001:2022版证书自动失效。2)组织可根据新版变化点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及旧版要求,各条款逐一对照,列出清单,建立对应的改善及实施计划; 3)持有2022版的内审员需参加转版培训后,获得转版培训资质证书后方可参加内部审核;

       4)申请新版认证审核前认证公司需对组织的文件进行重新评审,认证提出的问题,如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整改,可继续申请旧版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型结构和格式 通用术语

       新PDCA循环据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2022年9月份ISO9001:2022正式版将发布。据悉,ISO9001:2022新版,再也见不到《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这类中国人最难以理解的文件形式了,统一用“形成文件的信息”取而代之。通篇也见不到“记录”这两个字眼了,统一用“活动结果的证据”取而代之。我们期待与中国管理理念相一致的标准,期待新版的发布,随稿附上cd版全文。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2022(CD)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编译稿)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注 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注 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ISO9000:2022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 GB/T19000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注 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注 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直接顾客 b)最终使用者 c)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立法机构 e)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标准 4.1 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宜 b)标准 4.2 条款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描述为组织所包含的产品、服务、主要过程和地点。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时,对不适用的标准条款,应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删减及其理由形成文件。删减应仅限于标准第 7.1、4 和8 章节,且不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和顾客满意的能力和责任。过程外包不是正当的删减理由。注:外部供应商可以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之外的供方或兄弟组织。质量管理管理体系范围应形成文件。4.4 质量管理体系 4.4.1 总则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4.4.2 过程方法 组织应将过程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应: a)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

       b)确定每个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c)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d)确定产生非预期的输出或过程失效对产品、服务和顾客满意带来的风险; e)确定所需的准则、方法、测量及相关的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 f)确定和提供资源; g)规定职责和权限; h)实施所需的措施以实现策划的结果; i)监测、分析这些过程,必要时变更,以确保过程持续产生期望的结果;

       j)确保持续改进这些过程。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5.1.1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a)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得到建立,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b)确保质量方针在组织内得到理解和实施; c)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纳入组织的业务运作; d)提高过程方法的意识;

       e)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资源的获得; f)传达有效的质量管理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和服务要求的重要性; g)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的输出;

       h)吸纳、指导和支持员工参与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出贡献; i)增强持续改进和创新; j)支持其他的管理者在其负责的领域证实其领导作用。

       5.1.2 针对顾客需求和期望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编译稿)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针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可能影响产品和服务符合性、顾客满意的风险得到识别和应对;

       b)顾客要求得到确定和满足; c)保持以稳定提供满足顾客和相关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为焦点;

       d)保持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焦点; 注:本标准中的“业务”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对组织存在的目的很重要的活动。5.2 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质量方针,方针应: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b)提供制定质量目标的框架; c)包括对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

       d)包括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质量方针应: a)形成文件; b)在组织内得到沟通; c)适用时,可为相方所获取; d)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注:质量管理原则可作为质量方针的基础。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相关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最高管理者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并规定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确保过程相互作用并产生期望的结果; 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d)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 4.1 和 4.2 的要求,确定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便: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期望的结果;

       b)确保组织能稳定地实现产品、服务符合要求和顾客满意; c)预防或减少非预期的影响; d)实现持续改进。

       组织应策划: a)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b)如何 1)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见 4.4)

       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采取的任何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都应与其对产品、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的潜在影响相适应。注:可选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接受等。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组织应在相关职能、层次、过程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 a)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b)与产品、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相关 c)可测量(可行时)d)考虑适用的要求 e)得到监测 f)得到沟通 g)适当时进行更新 组织应将质量目标形成文件。在策划目标的实现时,组织应确定: a)做什么; b)所需的资源(见 7.1); c)责任人; d)完成的时间表; e)结果如何评价。

       6.3 变更的策划

       组织应确定变更的需求和机会,以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组织应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变更,识别风险和机遇,并评价变更的潜在后果。注:变更控制的特定要求在第 8 条规定。7 支持 7.1 资源 7.1.1 总则 组织应确定、提供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组织应考虑: a)现有的资源、能力、局限 b)外包的产品和服务 7.1.2 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和维护其运行和确保产品、服务符合性和顾客满意所需的基础设施。注:基础设施可包括: a)建筑物和相关的设施 b)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c)运输、通讯和信息系统 7.1.3 过程环境 组织应确定、提供和维护其运行和确保产品、服务符合性和顾客满意所需的过程环境。注:过程环境可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例如:温度、承认方式、人因工效、大气成分)。

       7.1.4 监视和测量设备 组织应确定、提供和维护用于验证产品符合性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并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满足使用要求。组织应保持适当的文件信息,以提供监视和测量设备满足使用要求的证据。

       注 1:监视和测量设备可包括测量设备和评价方法(例如:调查问卷)。

       注 2: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或)检定。7.1.5 知识 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性及顾客满意所需的知识。这些知识应得到保持、保护、需要时便于获取。在应对变化的需求和趋势时,组织应考虑现有的知识基础,确定如何获取必需的更多知识。(见 6.3)7.2 能力 组织应: a)确定在组织控制下从事影响质量绩效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 b)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和经验,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 c)适用时,采取措施以获取必要的能力,并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d)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提供能力的证据。注:适当的措施可包括,例如提供培训、辅导、重新分配任务、招聘胜任的人员等。7.3 意识 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应意识到: a)质量方针 b)相关的质量目标 c)他们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进质量绩效的益处 d)偏离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 7.4 沟通 组织应确定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的需求,包括: a)沟通的内容 b)沟通的时机 c)沟通的对象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7.5.1 总则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 a)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信息 b)组织确定的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注: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可以不同,取决于: a)组织的规模、活动类型、过程、产品和服务; 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c)人员的能力。

       7.5.2 编制和更新

       在编制和更新文件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a)标识和说明(例如:标题、日期、、索引编号等)b)格式(例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媒介(例如:纸质、电子格式)

       c)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 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和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应进行控制,以确保: a)需要文件的场所能获得适用的文件

       b)文件得到充分保护,如防止泄密、误用、缺损。适用时,组织应以下文件控制活动: a)分发、访问、回收、使用; b)存放、保护,包括保持清晰; c)更改的控制(如:版本控制); d)保留和处置。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应确保得到识别和控制。注:“访问”指仅得到查阅文件的许可,或授权查阅和修改文件。

       运行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控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编译稿)组织应策划、实施和控制满足要求和标准 6.1 条确定的措施所需的过程,包括: a)建立过程准则; b)按准则要求实施过程控制; c)保持充分的文件信息,以确信过程按策划的要求实施。组织应控制计划的变更,评价非预期的变更的后果,必要时采取措施减轻任何不良影响(见 8.4)。组织应确保由外部供方实施的职能或过程得到控制。注:组织的某项职能或过程由外部供方实施通常称作为外包。

第三篇:变化管理制度

       变化管理工作制度

       为了加强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变化的管理,掌握现场变化情况,实现主动超前预测变化、科学减少变化、有效控制变化,真正把变化落实在基层、落实在现场、着重在人员、时段、三工、环境变化四个方面抓好管控,实现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一、人员变化

       (一)增加新工人

       1、进行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2、由区队技术员组织学习相关工作面规程及在用措施,不少于72学时,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井下施工作业。

       3、由区队安排签订师徒协议,以师带徒,同工同酬,督促其尽快熟悉技能确保能够独立上岗作业。

       (二)离岗返岗人员

       1、离岗返岗人员是指“六假”、外出培训、旅游等离岗十天及以上人员。

       2、离岗返岗人员上岗前,必须由区队技术员传达学习在用措施(如有新规程需要学习要一并学习),并由本人签字确认。

       3、区队分管领导或班组长必须向其交待本班组施工现场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

       (三)借调人员

       1、本专业内借调人员由借用单位组织学习规程、措施,并经考核后,方可上岗作业。

       2、跨专业借调人员,必须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好后,方可上岗工作。

       二、季节变化

       针对冬天寒冷,我矿井筒内结冰的情况,我矿在井口修建了井口房,配备了加热风的设备,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三、时段变化

       (一)重要节假日

       1、必须安排至少一名管理干部负责值班。

       2、区队队长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安全关键部位不失控。

       3、对重点工程要有区队领导在现场带班作业,指挥安全生产,并做好安全关键把关。

       4、停产检修或规定长假期间如有必须重点工程作业则需要有区队管理干部指挥安全生产,并做好安全关键把关。

       (二)生产班关键时段控制

       中、夜班及早班下半班、交接班时间,现场跟班干部、班组长、验收员、安全员加强检查验收,把住安全关。

       四、三工变化

       区队和班组每天要进行排查,变化内容按性质分级列表记录,排查人员有签名。

       (一)工艺变化

       生产现场工艺变化,由技术人员及验收班组成员进行分析,提出预案,并由技术员根据现场情况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和考试。

       (二)工序变化

       生产现场工序变化,由区队队长进行安排,做好工序调整工作。

       (三)工具变化

       使用的工具发生变化,经由当班班长进行组织协调,如有缺失,及时上报区队补齐,现场工具使用人员必须正确操作及施工,现场工具使用人员有权拒绝使用质量不合格工具。

       五、环境变化

       生产部门管理人员要对工作面进行超前分析可能出现变化的问题,有针对性措施,明确责任人,并分析记录。

       (一)施工环境变化

       1、采煤技术员负责组织职工进行新的规程、措施学习和考试,并传达相关措施。

       2、施工前,各工种岗位必须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正常生产必须有区队干部跟班。

       (二)地质条件变化

       1、工作面出现地质变化时,现场跟班干部向公司调度室和单位值班领导汇报,单位要及时向职能部门汇报。

       2、采煤技术员根据现场会议纪要,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3、采煤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参加施工人员学习措施,并进行签名确认。

       4、职能部门要及时向分管总工程师汇报,总要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研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形成纪要。

       5、安全监察部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并监督安全技术措施在现场落实兑现,确保地质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三)单项工程施工

       1、单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由分管总工程师以上领导牵头,安全生产部门及施工单位参加,对其进行会审,并形成纪要。

       2、施工单位技术主管负责组织所有参加单项工程的人员进行学习,考试合格。

       3、施工单位技术主管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会审批准,签名确认。

       4、安全生产部门加强现场管理,坚决执行“四不干”原则,确保所有单项工程安全可靠。

       5、施工单位向安全生产部门提交开工申请报告,并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6、施工现场明确指定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

第四篇:增值税变化点解析-继续教育

       增值税变化点解析

       单项选择题 1、2022年我国增值税实行全面“转型”指的是(由过去的生产型转为消费型)。

       2、我国2022年以前采用的生产型增值税,具有(确定法定增值额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价款)特点。

       3、自2022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旧货,适用(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4、自2022年1月1日起,工业盐适用(17%)的税率。5、2022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的增值税类型属于(消费型增值税)

       6、按照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最少的增值税类型是(消费型增值税)。

       7、纳税人一经放弃免税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其生产销售的全部增值税应税货物或劳务均应按照适用税率纳税)。

       8、某企业2022年2月购入机器设备一套,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当月专用发票认证合格并作为进项税额抵扣。2022年12月,企业将机器设备出售给设在异地的关联企业,零售价98万元。该业务应缴纳的增值税为(14.24)万元。

       9、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的自产综合利用生物柴油是指以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其中,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用量占生产原料的比重不低于(70%)。

       10、对符合退税条件的纳税人2022年和2022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分别按(70%;5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

       11、某大型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在技术更新的过程中淘汰一批机器设备,将一台使用三年的机器设备销售,售价96 000元。已知该设备账面原值90 000元,为2022年6月购进。该业务应缴纳的增值税为(1846.15)元。

       11、纳税人以1日、3日、5日或者15日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几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几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5日;15日)。

       12、小规模纳税人统一适用(3%)的增值税征收率。

       14、法定增值额与理论增值额一致、理论上最合理,但是却缺少实用性的增值税类型是(收入型增值税)。

       15、某小规模电器修理部2022年10月取得修理收入20600,当月应纳增值税为(600)元。判断题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仅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税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正确)2、2022年1月1日起,食用盐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错误)

       3、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适用免税规定的,可以放弃免税。放弃免税的,24个月内不得再申请免税。(错误)

       4、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必须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错误)

       5、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新标准的小规模纳税人,不可以按照现行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错误)

       6、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较少的,可申请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错误)

       7、自2022年1月1日起,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规定仅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正确)

       8、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正确)

       9、自2022年1月1日起,金属矿采选产品、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增值税税率由13%恢复到17%。(正确)

       10、自2022年1月1日起,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除个体经营者以外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正确)

       11、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粘土实心砖、瓦,既可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也可选择采取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错误)

       12、对符合退税条件的纳税人2022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8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对其2022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5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错误)

       13、增值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限于个人和企业。(错误)

       14、对销售自产的综合利用生物柴油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正确)

       15、纳税人进口货物,应当自海关填发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之日起10日内缴纳税款。(错误)

第五篇:煤矿变化管理制度

       变化管理制度

       采场地压应有专人负责地压的检测和防治工作。

       地压的管理和控制必须编制专门设计。

       采掘工作面临近大型地质构造、采空区,集中应力区以及回收以及柱时,必须制定相关措施。地压变化比较大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明确的紧急撤退路线。

       每次地压发生后,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记录发生前的征兆、发生经过、有关数据及破坏情况,并制定恢复工作的措施。

       开拓巷道不得布置在低压变化比较频繁的地层中。

       对地压变化较大的工作面必须采取放顶卸压、打卸压钻孔、超前爆破松动煤体或其他防治措施。

       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建井处为及时掌握基层施工现场变化动态,实现超前预测、科学防范,强化矿井安全生产过程的变化管理,真正把变化管理落实在基层、落实到现场,近日,根据集团公司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制度,在全处范围内执行。该处制定推行的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制度,结合上级文件和本处实际,分为人员、时段、“三工”、环境、系统等5个方面,根据这些方面的变化而分别制定应对策略和办法。在人员变化管理中,该处分别对新工人、借调人员、管理人员、离岗返岗人员、不放心人员等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取证、排查等进行详细的规定,要求人员上岗前必须熟知安全规章制度、精神状态良好、身体状况健康;在时段变化管理内容中,该处规定根据季节不同,指定分管处领导带头,制定夏季“三防”、冬季“五防”的具体措施并现场都督落实。对于重要节假日的安全控制,则进一步明确强化干部值班、井下带班制度。在现场交接班时段中,加强交接班时刻安全验收,把住安全质量关;对于“三工”(工艺、工序、工具)的变化,该处要求由分管处领导或总工程师、部室负责人、项目部主管人员以及现场负责人,根据权限职责负责,必要时开会协调处理;对于因施工地点、水文地质条件、新项目开工以及应急性工作等,该处强调一是做好相关图纸的涉及、安全技术措施及作业规程的编制,二是做好现场干部职工对新措施、规程、图纸的学习掌握,三是做好对施工一线的现场管理和调度,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来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难题;对于应对通防、运输、供电、排水、生产等专门系统的变化管理上,该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专门系统和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把问题解决在平时;做好专业工种、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以及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

       除制定并下发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制度外,该处格外重视管理制度在基层项目部的执行情况,并提出了相关考核标准。要求各基层项目部要根据处安全生产变化管理的相关规定,落实分解各类变化的具体负责人,以便于日常的责任落实。项目部建立安全生产变化调度日报管理制度,并超前分析下月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分析制定相关措施,与下月安全工作重点一并汇报到安监部。每旬分析总结一次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工作并做好记录。同时,该处在每月安全办公会上,全面分析总结上月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工作,重点查找问题,超前分析下月安全生产变化工作,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对于安全履职不到位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及时予以通报批评、经济处罚。

       双柳煤矿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制度

       为加强矿井安全生产变化的管理,掌握现场变化情况,实现主动超前预测变化、科学减少变化、有效控制变化,真正把变化落实在基层、落实在现场,着重从人员、时段、“三工”、系统和环境变化四个方面抓好管控,提高安全管理力度、精度,构建透明、简洁、高效的安全生产体系,实现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一、人员变化

       ㈠新工人入矿

       1、由职工学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2、由单位组织学习相关规程措施,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施工作业。

       3、签订师徒协议,在师傅带领和指导下进行作业,并做到同上同下同休息。

       ㈡借调人员

       1、本专业内借调人员,由借用单位组织学习规程、措施,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2、跨专业借调人员,必须由职工学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㈢离岗返岗人员

       1、离岗返岗人员是指“六假”、外出培训、旅游等离岗一周及以上人员。

       2、离岗返岗人员上岗前,单位必须重新贯彻学习规程措施,并由本人签字确认。

       3、单位值班领导或负责分工的班组长必须向其交待本班组施工现场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

       ㈣人员变化管理由单位行政主管负责。

       二、时段变化

       ㈠季节变化

       由矿专业分管负责人牵头,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定针对性措施,并严格执行。

       ㈡重要节假日(双休日)的安全控制

       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监管不失控。

       2、各基层单位须有干部在现场带班作业,指挥安全生产,并做好安全关键环节、重点部位把关工作。

       ㈢生产班关键时段控制

       中、夜班及早班下半班、交接班时间,现场跟班干部、班组长、验收员、瓦安员“四员”要加强检查验收,把住安全、质量关。

       三、“三工”变化

       ㈠工艺变化

       生产现场工艺变化,由分管专业副总工程师牵头,组织安全生产部门及所在单位技术主管召开现场会,并形成纪要。单位技术主管根据现场会纪要,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和考试。

       ㈡工序变化

       生产现场工序变化,由单位行政主管亲自安排,做好工序调整工作。

       ㈢工具变化

       现场使用的工具变化,必须由供应部门向使用单位提供质量合格的生产工具,及时调换质量不合格的工具;工具使用人员必须按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有权拒绝使用质量不合格

       工具。

       ㈣“三工”变化由矿专业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单位行政主管或现场负责人,根据职责权限负责。

       四、环境变化

       ㈠施工地点变化

       1、由分管副总工程师牵头召开现场会,安全生产部门及施工单位行政主管、技术主管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单位技术主管根据会议纪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2、施工单位进入施工地点施工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并在现场挂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运行许可证。

       3、单位技术主管负责组织职工进行新的规程、措施学习和考试,并传达相关措施。

       4、施工前,各工种岗位必须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正常生产的第一个班次,必须有副区级及以上管理干部带班作业。

       ㈡地质条件变化

       1、采掘头面出现地质变化时,现场跟班干部向矿调度室和单位值班领导汇报,单位要及时向职能管理部门汇报。

       2、职能管理部门要及时向分管副总工程师汇报,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研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纪要。

       3、单位技术主管根据现场会纪要,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4、单位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参加施工人员学习措施,并进行签名确认。

       5、职能管理部门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并监督安全技术

       措施在现场落实兑现,确保地质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㈢单项工程施工

       1、单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由分管副总工程师及以上领导牵头,安全生产部门及施工单位参加,对其进行会审,并形成会议纪要。

       2、施工单位技术主管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会审批准。

       3、施工单位技术主管负责组织所有参加单项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学习,并签名确认。

       4、施工单位向安全生产部门提交开工申请报告,并经审查批准。

       5、施工现场明确指定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

       6、安全生产部门加强现场监管,坚决执行“四不干”原则,确保所有单项工程安全可控。

       ㈣应急性工作

       现场出现应急性工作,由管理部门人员到现场协调,现场跟班干部安排工作,班组长负责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监管。

       ㈤环境变化由矿专业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单位行政主管或现场负责人,根据职责权限负责。

       五、考核

       对各类变化控制不到位的,按职责权限,对相关责任人按不尽职直至严重不履职考核,并处100~300元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