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反思的好处有哪些

教学反思的作用

        这个很简单呀 通过教学反思 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 加以改进 现在的学生都比较野 我们多反思 可以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 毕竟我们是老师 有责任教好学生

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有什么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加工,而且需要有情感等动力系统的支持。

       那么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进行反思呢

       我就此粗浅 一点自已的看法。

       一、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

       首先,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此作为提高都是素质的突破口。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

       而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而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

       即要求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点好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

       因此,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已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其原因等进行深思,总是问“为什么”。

       这种“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

       相比之下,如果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没有教师不断的学会教学,学生的学会学习很难保证。

       第三,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高自已。

       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哪个环节的训练,从各个环节的提高从而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比如在某一次反思性备课中,可以专门训练引入这个环节,课前设计几种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加以鉴定比较哪种引入更适合哪种类型的课程。

       这种方式使都是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点上,既有实效性,又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

       第四,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都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

       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

       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已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已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已要讲什么内容,为什和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

       如课前预计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教学反思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反思态度

       也许有人会心生疑窦,反思已经是在努力查缺补漏了,何来态度好坏之分

       其实,现在的教学反思除了部分都是能自动自觉之外,很多是由于学校的大力提倡,甚至明文规定篇幅字数而写,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寥寥几笔,纯属应付;有的东拉酉扯,反思不到点上;即使有洋洋洒洒一大篇者,也不过是重复他人之言,毫无实际意义和价值。

       这样的反思,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

       长此已往,徒费时间笔墨而已。

       我想,反思贵在真实。

       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我们自已的教学行为。

       教学进程完毕。

       我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与组内的教学老师一起研究讨论,随机刻录即成。

       千万别把它当成一项任务、一种负担。

       用心感悟、用心反思,这才是反思的真谛所在啊

       第二、反思内容

       反思教学内容:要反思这堂课的知识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但是这只能算做狭义反思。

       那广义的反思指什么呢

       个人觉得,反思教学内容固然非常重要,但与之息息相关的教学行为与现象更值得我们深究。

       比如,我们时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变得功利,特别是低看级的小学生,不用奖品吸引不给什么鼓励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可反思即知,这种现象未必不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无意识的引导造成的。

       怎样在把握语文工具性的同时给予孩子恰当的人文关注,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我们深刻的反思。

       再比如,我们在听完一堂好课后,对人家精彩的教学设计羡慕不已,有时不禁困惑:自已也天天在研究教材教参,也能把文本读得非常通透,为什么就不能上出精彩的课呢

       反思之后,我们已也天天在研究教材教参,也能把文本读得非常通透,为什么就不能上出精彩的课呢

       反思之后,我们才明白,这里还有个人的阅读积累问题。

       一个教师所呈现出的每堂课都与他自身的文人积淀有关。

       学识浅薄,无以支撑,自然会和优秀课例产生差距。

       坚持用一颗反思之心来看人待事,对我们的教学都是不小的促进。

       第三、反思效果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除了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分析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以及在听课的同时是否积极思考。

       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通过课常观察。

       个别访谈。

       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已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已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

       让我们一起来善待反思,全方位地反思,进行有效地反思吧

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哪些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636f7079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1323535略。

       还要对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

       如:第一、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第四、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第六、那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第七、那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

       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

       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不可大修大改。

       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

       教学中反思教师可运用录音和录象技术,与观察手段一起为以后的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

       具体为: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2.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第二、教学过程方面: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第三、教学策略方面: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

       也是教师直接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反思具体包括哪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

       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

       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

       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

       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1]集体反思的提出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

       为此, -、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进行各层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培训,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我们能够真正肩负起实施新课程的重任。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以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

       但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反思内容及程度均较低。

       为此,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引入“集体反思”非常必要。

       “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

       “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

       它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只有把个人反思融入到“集体反思”中,个体反思才有更广泛的价值,个体从“集体反思”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同时,“集体反思”能够在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和自我完善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有效整合,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集体反思的意义 1、认识和改变自己 这种学习方法的提出本身就是在如何改变性格这个议题基础上思考的,通过对思想的追本溯源可以达到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的目的,集体反思学习最终就是要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和性格。

       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有意识到潜意识和下意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认知、理解、学习、行动、习惯的过程。

       集体反思学习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个过程,让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2、培养良好思维模式 集体探讨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局限的有效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有其局限性,这是我们的成长、教育、经验、学习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且一旦拥有就会固化从而变得根深蒂固。

       有时候大家不能理解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而这种不一样的想法就代表了不一样的心智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通过反思学习可以修正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心智模式。

       世界应该是多元的,也允许不同的声音,我们应该包容各种思想和思维。

       3、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这种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做法毫无疑问可以锻炼和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我们循着这种思路可以彻底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以及找出预防问题的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与企业中所倡导的全员持续改善的管理手法也不谋而合,不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是一脉相承,只是集体反思学习有更进一步的深入。

       4、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反思作为哲人们的工作方法,越来越被我们普通人来使用,特别是管理者。

       反思是经验学习的工具,经历必须经过反思,才能升华为经验知识。

       生活和工作都需要反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中,但对思想的思考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

       集体反思的局限分析 1、对学习的理念方法认知不够 当今社会和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和个人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学习和适应这种变化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让我们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个人学习已经延伸为终身学习、组织学习,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更要在实践中、新事物中快速学习,向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对象学习。

       学习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传统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媒介的学习更是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方向。

       认识不到学习的这些变化就给集体反思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

       2、难以超脱自我意识 摆脱不了自我意识的束缚,想法和行动经常还是笼罩在“自我意识”的阴影下。

       本来是要求大家把“我”置之度外的,可是还是跳不出“我”这个怪圈,自我潜意识的影响太深了。

       难以进行自我主观判断,无法理认清客观事实,这种客观事实包括客观事实的人和客观事实的事,大部分人在集体反思学习时仍然夹杂个人情感的因素和根深蒂固的观念,这是集体反思学习严重障碍。

       3、个人和组织开放度不够 现代社会充满了信任危机,不信任的社会文化使我们每个人都戴上了面具,努力伪装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不愿意轻易表露真实的自我。

       人们思想趋于保守和固步自封,每个人心理上习惯于设防,如何克服组织防卫心理,也是组织性行为学的研究重点,个人和组织开放度不足会限制每个人内心的开放程度,从而影响集体反思。

       4、学习成果难以跟踪和检验 集体反思学习成果在工作层面的绩效是可以衡量的,而个人修养层面却是很难度量的,而且时间是长期的,并非短期就能看得到效果,也就是存在很长的“时滞”。

       学习的心得成果只有经过长期调整修正,才能变成习惯,才能根深蒂固在思想里,也才能成为性格中的一部分。

       而这些都是难以跟踪和检验的,而对于人的本性,则比较倾向于能看到短期好处,不太重视长期影响,不愿意进行长期投资。

       编辑本段反思历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

       具体经验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观察与分析阶段

       该阶段教师将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

       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经过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重新概括阶段

       此阶段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

       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2]编辑本段反思成分

       教师应反思的以下三种重要成分:1、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

       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

       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

       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

       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

       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

       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2]编辑本段反思方法

       有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1、反思日记。

       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实际讨论。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

       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

       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2]编辑本段反思内容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还要对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

       如:第一、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第四、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第六、那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第七、那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

       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

       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不可大修大改。

       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

       教学中反思教师可运用录音和录象技术,与观察手段一起为以后的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

       具体为:第一、教学内容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2.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第二、教学过程方面:1.回忆教学是

教学反思有哪些新作用

       课堂教学反思的存在价值有哪些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的本质是通过较短的时间或一段时间持之以恒地写教学反思﹑总结后发现的,它是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在思考中不仅能提高教学水平,还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其一,教学反思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课后反思在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平时在课后我特别注重课后反思,表现在课后经常和同事们一起讨论交流,并且及时纠正在课堂上自己存在的问题.其二,教学反思强调学会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而教学反思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即要求自己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即要求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自己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三,教学反思以解决教学问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自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高自已.比如在某一次备课中,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效果加以鉴定.这样既有实效性,又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其四,在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都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已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这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总之,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让我们一起来善待反思,全方位地反思,进行有效地反思吧!

教学反思有哪些常用方法

       教学反思有哪些常用方法

       科学的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反思的常用方法有: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指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理解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

       囿于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的教学是狭隘的、封闭的。

       教师要打破教学上自我封闭的藩篱,进行同事间的对话,特别是批判性的对话。

       对话反思法类似于小型专题研讨会,教师相互观摩围绕着研讨问题所上的课,并指出所观察到的情境,再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

       3.课堂实录反思法

       课堂实录反思法是指通过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

       观看课堂实录时,应注意比较哪些地方按原教学设计进行了,哪些地方进行了调整,哪些地方甚至失控走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4.教后记反思法

       教后记反思法是指把教学中感受深刻的细节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案例评析的方法。

       教后记的内容包括:①对课堂里所发生的事情的个人感想;②对教学中的问题的质询与观察;③对教学活动有意义的方面所进行的描述;④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所要采取的措施。

       写教后记,挑剔教学中的问题,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

       通过教后记的撰写与分析,检查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触,以达到自我反省的境界。

       教后记反思法重在分析总结,不仅记下教和学的成功与失败,而且还要有自己的分析、感想、体会、新的认识和改进意见,使其成为今后教学的有益借鉴。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螺旋式循环的研究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实践,它是一种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要求边实践边研究,从实践中提炼观点,然后用这些观点来指导实践,。

       6.课后备课法

       课后备课法是指教师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7.阅读新知法

       阅读新知法是指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搜集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信息,通过阅读相关的信息获取与自己过去不同的想法和价值观,帮助教师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为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解释、见解和可能的新方案。

       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轻视理论,甚至拒绝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只能是在低层次上的摸索或重复。

       教师接触到的新知识与原来掌握的知识差别越大,越能启发教师的思维,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

       反思不排斥理论学习,相反,阅读相关的新知是教师反思时的必要手段之一。

       应指导教师开展专业理论的学习,鼓励、引导教师增强研究的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

       阅读相关的新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与教育“大家”对话

什么是教学反思

       结合数学学科谈谈教学反思有哪些作用

       教学反思有哪些方法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

       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

       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

       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如何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一种完全自主化的东西,有感则反,无感则无需反。

       它不应该是一种任务,而是一个习惯。

       它没有固定的格式,文字也可长可短。

       比如写一两句话、或写成教学心得,、或写成日常札记都可以。

       只要内容集中具体,有思可循即可,不必把一般的教学过程统统写进去。

       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反思的作用,对我们业务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反思要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

       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

       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增强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论语》中就有“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格言都强调了反思在道德涵养中的作用。

       现在,当新一轮基本教育课程改造以簇新的姿势直面我们的教育之时时,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产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估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动在变更,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

       面对着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感到我们正面临着严格的考验,面对着诸多变化,教学反思也显得尤为主要。

       通过多少年来对教学反思的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学反思的宝贵之处,它能将我在课堂上的意外播种、得心应手、一吐为快;它能把我的失误记录成文,作为重蹈覆辙;它能让理性的实际升华成实践性的经验,从而使我在教学中得到更深入的历练…

       所谓教学反思无非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如何发挥动态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到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造成文字。

       增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置和运用教材,逐渐控制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的懂得就是把课堂教学实况象放片子似的在脑筋中重过一遍,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目的是否到达,教学任务实现得如何,学生反馈怎么…而后把留神的焦点对准那些使自己冲动甚至于一时难忘的事件上。

       最后捉住机会、抉择典范事例、新鲜感触、深刻领会…记载下来,这就是教学反思。

       总之,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 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

       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的发挥反思的作用,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关于写教学反思,您认为有以下哪些方式

       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课堂成为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教学,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更应该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下的学习和发展中。

       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新课程背景下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见”,运用行政力量予以实施。

       下面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

       1.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当前有些教师的教学与其说是方法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的陈腐,教学观念落后。

       也就是说,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不合理部分还相当严重地支配他们的行为。

       陈旧的教育思想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使他们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框。

       因此,我们把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关于新课程理论的专著,阅读5-10篇相关论文,学校提供参考书目,印发学习材料,定期组织培训、交流,并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常规检查。

       通过理论学习,要使教师转变七种观念,树立七种意识: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6)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2.加强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努力提高教学预设水平。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无疑是教学预设的结果。

       教学预设构成预期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的展开则构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现场。

       一般来说,教学预设水平决定着教学过程,也决定着教学现场、教学各环节和教学细节。

       没有好的预设,很难有好的过程、现场、环节和细节。

       只有好的预设才能产生好的预期教学。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要求,教学预设应突出教学设计的环节,要强化通过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使教学预设落到实处。

       我们除每周在规定时间、地点集体备课1次,讨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进度,探讨教材教法、重点难点疑点外,同时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及时开展研讨活动。

       教学设计和备课的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达到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对如何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

       二要对形成新的师生关系,促使学习方式改变,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主动、积极、充分地发展,进行具体而周密的设计。

       三是要对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行为,充分显示自身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设计。

       此外,强力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形成相互听课制度。

       行政人员、年级组长每周必须听课3节,其他教师每周听课2节,新教师原则上要听1节上1节。

       听课后要开展评课活动,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换意见。

       3.加强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一种特殊交往。

       其特殊性表现在,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桥梁和主要形式。

       在师生交往中,必须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同时,教师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交往中起主导和示范作用。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有个性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在平等的原则下,具体做到:

       (1)理解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海,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待。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

       (2)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满腔热忱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我安排学习时机的机会。

       使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宽容学生。

       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课堂上允许学生出错并鼓励、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

       我们组织行政人员、 -员和班主任与后进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和特殊家庭学生结成对子,“一对一”助学,帮教助困,组织任科老师与班内学生建立导师关系,实行导师制,目的就是为了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双方精神敞开和接纳,情感平等与沟通,从而在教学对话中实现师生间的平等交往和民主互动。

       4.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开展师生教学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师生间开展教学互动。

       而所谓教学互动,就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就是把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的过程。

       为了能有效地开展师生教学互动,我们对教师作了如下要求:

       (1)开展课前预习活动。

       新课程强调课前的预习。

       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主探究。

       任科教师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布置预习提纲或预习练习,促使学生预习,并在课前或课堂上作适当的检查。

       (2)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确立每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可操作,既要有知识、能力目标,又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目标可在预习提纲中呈示。

       (3)创设情境并设问:围绕学习目标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小黑板、现代教育技术、实物、图示等)呈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设置有层次、能促使学生探究的问题,设问应具体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

       (4)诱思探究:启发、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自主性学习活动。

       每堂课至少组织学生开展2次小型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在10人次以上。

       教师讲授总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学生思考、探究时间不少于15分钟。

       (5)归纳检测:对所讨论、探究的问题,教师要作适当归纳小结,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归纳。

       每堂课至少预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即时检测,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

       每堂课必须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总结、反思、提问。

       主动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什么

       怎样组织学生探究

       这是开展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问题。

       我们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提出有效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行为。

       有效的问题是主动探究的起点。

       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一般不可能很自觉地进行学习。

       他们更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可能是幼稚的、漫无目的的。

       他们开展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激发和调动,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能造就一个充满诱惑的现场,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第二,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空和自由度,去经历探究过程。

       这一探究过程包括以下连续且形成回路的七个环节:面对问题情境→产生探究欲望→出现探究行为→接受反馈信息→调整探究行为→获得探究成功→尝试拓展学习。

       在每一个探究环节中,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此外,我们对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辅导及教学反思和课改论文也作了具体规定:

       课后作业及辅导:下课后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复习内容及复习要求,课后作业要精选,量要适中,要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必须全批全收,对部分学生要面批,对有典型性错误的题目要进行个别或集体讲评、辅导,要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细致运算的习惯。

       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

       教学反思: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每位教师至少写20篇教学反思,每篇字数不得少于150字。

       课改论文:结合教改实践,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教改实验论文或经验总结,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总的来讲,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怎样做到新颖、独特和工巧,我们也只是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这也实在是任重而道远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对教学有何重要意义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我们面对的是少年儿童,是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他们.

       1.和谐课堂,快乐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

       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把愉快与热情传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心情愉快充满激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2.生活课堂,更有意义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永远无法割舍.离开生活的数学是苍白无力的.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生命之源.

       教师应尽力创设情景、创造条件,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如我们学习《四边形》一章中,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咋一看没错.但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就会发现“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不一定还是平行四边形”.

       3.灵活课堂,轻松学习

       学生不是学习机器,教师应合理科学安排.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用时间加汗水提高成绩的陈旧做法,要提倡精讲精练.只讲思路、讲方法、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如教学“一个钝角中去掉一个锐角,剩下的是什么角”就不能固定一个答案.再如估算“390×15”答案可以是7800,也可以是8000.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要学生灵活掌握及运用.而实际生活中如“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大约准备多少钱

       算式49×104这里49看作50,但104则看作110不能看作100,这样才合理更实际.

       面对应用题不得死板硬套,应掌握方法,有些题有多种解法.有的题可从问题着手,有的题则从已知条件着手.只有掌握了方法,举一反三,就可做到轻轻松松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