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篇:2022年全国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

       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乘载 乘凉 乘风破浪 B.传媒 传奇 不见经传 C.总括训诂沽名钓誉 D.法度度量 审时度势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际遇 辑录 风雨飘遥 B.蒙昧 迷惘 处之泰然 C.豁达 墨契 简明厄要 D.料俏 羁伴 似无忌惮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远方山边的牧民帐篷上,升起了青烟,一群群牛羊如星星般在翠绿的草原上。我想象中的长江源头“无人区”并没有出现,反倒是 田园牧歌的景象.A.悠悠 点缀 一览 B.袅袅 连缀 一派 C.悠悠 连缀 一览 D.袅袅 点缀 一派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可西里这个昔日疮痍满目的盗猎场,如今动植物繁盛,已成为高原物种基因库。

       B.近日,由于强降雨的作用,这个瀑布水量大涨,湍流直下,声势浩大,气壮山河。

       C.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其智慧与经验颇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

       D.整个舞台空灵而富有诗意,充满时尚感,似行云流水,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士者国之宝,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各地都争相延聘,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流动。

       B.这一报告显示,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持续走高,毕业生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颇大。

       C.改善民生是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D.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又一次工业革命正席卷而来,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里的樱花,远远望去,有娇羞地,也有,更多的则是,独自盛开,和周围的青山、树木、杂草,以及那些不知名的小花。

       ①掩映在树林里的 ②大片大片怒放的 ③开得格外灿烂 ④三三两两地散落着 ⑤相映成趣 A.①③②⑤④ B.②①③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②④①⑤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近些年,关于缅甸琥珀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如在琥珀中发现了样子古怪的陷阱蚂蚁,全新的昆虫类群——奇翅目,以及反鸟类的翅膀等。现在,琥珀里竟然出现了恐龙的身影——一小截恐龙尾巴。这块琥珀可以被小孩轻松地攥在手心里,琥珀里的这截尾巴很短,完全展开后只有约6厘米长,估计尾巴的主人身长也只有18厘米多,是一条非常迷你的幼体小恐龙。那么,仅凭短短的一小截尾巴,研究人员如何鉴定出它是属于恐龙的呢?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我们需要对样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但是通常不会为了取出琥珀里的样本而破开琥珀。因为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样本已经变得非常脆弱,损毁的风险很大。好在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微CT)和同步辐射等技术,可以对样本进行无损检测和研究。这样不仅能够获得样本的表面形态,而且能透过浓密的羽毛获取样本内部的结构特征,分辨率极高。经过无损扫描处理后,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样本进行三维建模。

       根据扫描重建的三维图像,研究团队发现,这条只有6厘米长的尾巴至少含有9节尾椎,尾椎骨形态与反鸟等古鸟类明显不同;其椎骨腹面存在明显的沟槽结构,与典型的非鸟恐龙类似。我们推测,尾巴的主人应该属于手盗龙类。人们对恐龙有着怎样的印象?在影视作品中,绝大部分恐龙以覆盖着粗糙皮肤的形象出场。如今,通过这截保存在琥珀里的恐龙尾巴,我们第一次看到如此生动的恐龙组织——羽毛,从而印证了之前古生物学家关于世界上存在过带羽毛的恐龙的推断。这些羽毛相当蓬松,扫描得到的三维图像非常清晰地显示出尾巴上羽毛的位置和排列方式。不仅如此,我们还能看到这些羽毛的细节:与现代鸟类羽轴两侧左右不对称的情况不同,原始的恐龙羽毛是左右对称的,而且与现代鸟类羽毛的分又方式也有所区别。

       今天,我们已经能大致勾画出从恐龙到鸟的羽毛演化过程。最初的羽毛是单根的丝状毛,之后出现了丛生的毛。接下来,这些丛生的毛要么产生分叉,要么变成一根羽轴上的小枝。总之,演化的分歧产生了。之后,更复杂的结构出现了——羽轴两侧不仅对称地分出小枝,小枝也分出更小一级的羽小枝。这次发现的保存在琥珀里的恐龙尾巴就处于这个演化过程中。再往后,羽毛继续演化,各种不对称分支逐渐出现,直到现代鸟类的羽轴两侧的小枝不再等长对称,形成了左右不对称的羽毛。因此,保存在琥珀中的这截恐龙尾巴不仅体现了羽毛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且印证了这些羽毛的古老性。

       这截尾巴经历了约9900万年的时间,其中的DNA已经高度降解,无法提供有意义的DNA片段了,人们不可能借此复活恐龙。但是,研究团队采用同步辐射装置的X射线荧光成像法获得了尾椎化石断面的微量元素分布图,其中80%以上的铁元素为二价铁离子,这应该是血红蛋白的遗迹。也就是说,我们将来有可能对其残存的蛋白质进行分析。(据《大自然>>2022年第3期冉浩撰文)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琥珀的研究”,是指研究琥珀中的生物样本,如蚂蚁等。B.“非常迷你”,表明了尾巴主人的性格是非常温顺可爱的。C.研究人员不“破开琥珀”,是因为怕承担损毁样本的风险。D.“无损扫描”,样本的外部构造和内部成分都会显现出来。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尾椎骨的长短,决定了尾巴主人是一种古鸟还是一种非鸟恐龙。

       B.影视作品中大多数恐龙“覆盖着粗糙皮肤的形象”是不正确的。

       C.“如此生动的恐龙组织”,形象地揭示了恐龙羽毛的特殊功用。

       D.羽轴两侧是否对称,是带羽毛恐龙和现代鸟类的区别之一。9.对第三段中描述的“羽毛演化过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初的羽毛是丛生的,之后产生分叉或小枝。B.最初的羽毛是单根的,之后产生对称状丝毛。C.羽毛演化过程,表现为羽枝不断分化的过程。D.琥珀中的恐龙尾巴见证了羽毛演化的全过程。10.下列文中语句,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一小截恐龙尾巴 B.琥珀里的恐龙尾巴 C.带羽毛的恐龙 D.羽毛的古老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25分)村里没有人喊他们吹鼓佬。我就自作主张把他们称为吹鼓手。吹鼓手也是手艺人,位于

       九佬十八匠的九佬之末,这是书面上的事,村人并不太理会,他们在乎的是在生活面前卖不卖力。无疑,吹鼓手从来不偷懒。从乐器跑出来的声音,清清楚楚地展示着他们的筋道。滥竽充数,那又是书上的故事。他们一共也只有五个人,谁充谁的数啊。

       打我有记忆起,他们一直是这么一个组合,锣、鼓、唢呐、镲……一人负责一样乐器,像农民种萝卜,一个萝卜一个坑。我有时怀疑,他们像一只巨手,把村庄举起来又放下去,放下去又举起来,为村民的情绪寻找适当的位置。他们正值壮年,乐声特别结实,往上是抛,朝下是掼,向前是推。

       他们人前是农民,人后还是农民。手中的乐器没有改变他们的身份,村人对他们的称谓同样也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他们精心分配着身上的力气,知道棉花地里花多少力气,黄豆地里使多少劲,锣师傅、鼓师傅、镲师傅的称谓上花多大的力,这一本账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伺候稼禾,才是他们真正的特长。开春点豆种瓜,入夏施肥除虫,什么节气干什么活,心里根本不用盘算。给村人当吹鼓手只是生计的一小部分,就像一块田的边角料上种了几棵菜秧。

       他们跟泥土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踩下的脚印比他们吹出的音符还多。他们的脚印只有大地记得住,可大地的回忆只躺在纸上。他们永远挤不进村庄外的记忆里。他们的乐器与农具并排挂在墙上,似乎提醒乐器也属于大地。他们用藏垢纳污的手指按下一个个乐孔,敲响声声鼓,穿针引线似的推送出一个个音符。他们像收割庄稼一样,把一个个音符撂倒,捧起,打结。他们把自己也当成最后一茬作物。

       敲锣的是他们的队长,走在最前面,锵锵锵,锵锵锵,似乎给后面的音符指路。鼓声往这边奔,唢呐朝那边跑,还有镲,顺着鼓声追。平时寂寞惯了的村庄突然变得拥挤,多出来了许多东西,谁也清点不过来。大家对村庄失去的东西并不在意,何况每天都有东西在丢失,包括记忆、往事。而对于莫名其妙多出来的东西,大家很警惕,也很敏感:谁家有事? 有女出嫁,请他们过来吹。他们铿铿锵锵,敲出红轿子;他们哩哩啰啰,掀起了轿帘子;他们呜呜啊啊,抬起了新娘子。他们锣鼓喧天,他们吹吹打打,把出嫁的女儿吹得哭哭啼啼。家里有人出殡,也请他们吹一吹。他们给唢呐、锣、鼓系上一条白布儿,用乐声领着孝子孝女。他们吹得呜呜咽咽,一会儿急,一会儿缓,不住地把人引入悲伤。尤其是那唢呐,如泣如诉,似乎那是死者对生者的留恋。乐声飘荡,那是一个个标点符号,伤心处是感叹号,追忆时是省略号,引起亲人痛哭时是顿号,到了墓地时紧紧凑凑的便是句号。

       吹鼓手是乡问的乐师,他们用自己的技艺赚着一份微薄的生计。与其他手艺者相比,他们的地位有些许卑微,替人助助兴而已。所以,很多人虽然喜欢听吹鼓手的乐曲,但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去学那玩意儿。慢慢地,吹鼓手们的乐声越来越老了,曲儿,腔儿,松松垮垮,他们再也 吹不出能满村飘的音符。

       (节选自干亚群《他们给村庄打个结》)11.文章开头一段说“这是书面上的事”,又说“那又是书上的故事”。请结合具体语境,说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意思。(6分)答:

       12.文中写道:“他们像一只巨手,把村庄举起来又放下去,放下去又举起来,为村民的情绪寻找适当的位置。”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意?(6分)答:

       13.吹鼓手们是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的?对“他们把自己也当成最后一茬作物”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7分)答:

       14.文中运用了大量叠词,如“清清楚楚”“哩哩哕哕”等。这些叠词主要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列举几个四字叠词加以说明。(6分)答:

       四、古诗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日:“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

       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日:“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至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日:“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注】灵公:齐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国:国都。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答:

       5·晏子劝说齐灵公,用了一个什么比喻?这个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意思?(5分)答:

       7.这篇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请简要分析。(6分)答: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l8~19题。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瑟瑟:一种碧玉。可怜:可爱。真珠:即珍珠。18.诗的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出了江水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

       19.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具有什么样的风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答:

       五、作文(60分)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他的《劝学》一文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你思考过这句话的含义吗? 请以“锲而不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02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

       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24分,每小题4分)1.【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音。

       【应试指导】A项中加点字都读“chéng”;不项中“传媒”“传奇”的“传”读“chuán”,“不见经传”的“传”读“zhuàn”;C项中“总括”的“括”读“kuò”,“训诂”的“诂”读“gǔ”,“沽名钓誉”的“沽”读“gū”;D项中“法度”“度量”的“度”读“dù”,“审时度势”的“度”读“duó”。

       2.【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形。

       【应试指导】A项中“风雨飘遥”的“遥”应改为“摇”;B项中没有错别字;C项中“墨契”的“墨”应改为“默”,“简明厄要”的“厄”应改为“扼”;D项中“料俏”的“俏”应改为“峭”,“羁伴”的“伴”应改为“绊”,“似无忌惮”的“似”应改为“肆”。

       3.【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

       【应试指导】“悠悠”形容众多或从容不迫、自在等。“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这里用“袅袅”更恰当。“连缀”的意思是“联结”。“点缀”的意思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这里用“点缀”更恰当。“一览”作动词或名词,“一派”是数量词,这里

       需要的是一个数量词,所以用“一派”。故答案选D。4.【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应试指导】8项中“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这个词多形容人,用来形容瀑布是不恰当的。

       5.【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辨识病句的能力。

       【应试指导】A项中“越来越高”和“流动”不搭配,可改为“越来越频繁的流动”。

       6.【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结合语境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应试指导】③应排在最前面,对樱花的盛开做总述。由“娇羞”可知第二处横线处应选①,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根据排除法,可知答案应选C。

       二、(16分,每小题4分)7.【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根据文意判断正误的能力。【应试指导】A项文章中并没有提及;B项中“非常迷你”的意思是“非常短,非常袖珍”,所以8项的表述错误;C项研究人员不“破开琥珀”是“因为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样本已经变得非常脆弱,损毁的风险很大”,所以C项的表述正确;原文中“无损扫描”

       能够获得样本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的结构特征,故D项的描述与原文不符。

       8.【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根据原文分析并判断信息正误的能力。

       【应试指导】A项中尾椎骨的长短并不能决定尾巴主人是一种古鸟还是一种非鸟恐龙。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尾椎骨的形态和椎骨腹面的结构。B项的表述是正确的。C项“如此生动的恐龙组织”,说的不是恐龙羽毛的特殊功用,而是说其印证了之考古生物学家关于世界上存在过带羽毛恐龙的推段.羽轴两侧是否对称,是原始的恐龙羽毛与现代鸟类羽毛的区别之一,故D项的表述与原文不符.9.【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理解段落主要内客的能力。【应试指导】文章中说“最初的羽毛是单根的兰状毛,之后出现了丛生的毛”,故A、B两项的表术是错误的。文章中说“保存在琥珀中的这截恐龙尾己不仅体现了羽毛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且印证了这些羽毛的古老性”,故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C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10.【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总结文段中心意思的能力。【应试指导】A、c、D三项只是文章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B项较为恰当。

       三、(25分)11.(6分)“这是书面上的事”表达出村里人并不太在意吹鼓手是手艺人的身份。(3分)“那又是书上的故事”表达出滥竽充数在吹鼓手那里根本不存在,吹鼓手从来不偷懒。(3分)(意思对即可)12.(6分)吹鼓手奏出的乐声感染了整个村庄,乐声的喜庆高昂或压抑悲痛感染着村民的情绪。乐声喜庆高昂,村民的情绪也变得喜悦起来;乐声压抑悲痛,村民的情绪也会变得悲伤起来。(意思对即可)13.(7分)从原文“他们人前是农民,人后还是农民”可以看出吹鼓手给自己定位的身份是农民。(3分)“他们把自己也当成最后一茬作物”是说当吹鼓手是他们谋生的一部分,并且是除种地收入之外,最后一笔收入。(4分)(意思对即可)14.(6分)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3分)列举说明略。(3分)(意思对即可)

       四、(25分)15.(5分)灵公喜欢妇女穿男人服饰,因此国都内的妇女都穿起男装。(意思对即可)16.(5分)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2分)这个比喻表达的意思是表里不一。(3分)(意思对即可)17.(6分)上行下效。(2分)灵公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晏子让他为君做人,都要表里一致。说明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领导的以身作则比规定更有效。(4分)(意思对即可)18.(4分)“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出了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2分)残阳照射下江水受光多的部分,呈现出反射的阳光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本身的碧绿色。(2分)(意思对即可)19.(5分)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3分)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

       五、作文(60分)20.作文评分说明

       [说明] 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

       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l~6分的综合分。

       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

       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l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l~5分。

       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第二篇:202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2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解嘲 解数 善解人意 不求其解

       B、和面 和缓 和衷共济 随声附和

       C、差池 差距 差额选举 差强人意

       D、标识 识破 博闻强识 远见卓识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同音字,A项,“ 解数”的“解”字读xiè;其他项均读jiě;B项,“和面”读huó, “随声附和”读hè,其他项均读 hé;C项均读chí;D项“标识”和“博闻强识”读zhì,其他项均读chí。

       点评:本题和2022年的考题相比,难易程度相当。而且我们在成考辅导中,A、B、D三项的内容全部讲过,考生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修葺 赡养 针炙 如火如荼

       B、凋教 浩瀚 焕发 以逸待劳

       C、浸渍 骁勇 惬意 精兵减政

       D、气概 对峙 纰漏 融会贯通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A项:“针炙”应为“针灸”;B项:“凋教”应为“调教”;C项“精兵减政”应为“精兵简政”;D项正确。

       点评:本题和2022年的考题相比,难易程度相当,未出考试大纲的范围,而且均为常见字,考生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几个月,他一直深入矿区体验生活,终于写出了这部人人都_____的好作品。

       ②经过努力,我国已完成SARS疫苗的研究,即将进入临床________。

       ③北京市西部和北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东南为一片________低缓的平原。

       A、夸耀 实验 逐步 B、夸奖 试验 逐渐

       C、夸奖 实验 逐步 D、夸耀 试验 逐渐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同义词的辨析,即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用法。“夸耀”

       是指自己向别人炫耀,而“夸奖”是指来自别人的称赞。应用“夸奖”。因此应先排除A 和D 项,然后结合语境和固定搭配,“实验”与“临床”不搭配,应用“试验”。

       点评:本题和2022年的考题P4相同,难易程度相当。均为平时常用词语,考生很容易分辩出对错,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养老院的老人们饱食终日,过着幸福的日子。

       B、汽车在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C、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D、第28届奥运会女排决赛,失利后的俄罗斯队的姑娘们黯然神伤。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成语的辨析,即结合语境正确地使用成语。“饱食终日”与“养老院的老人们”语境不和,因此,A选项是错的。

       点评:2022年未出这样的考题,而和2022年同类考题相比,难度有所降低,且均为平时常用的成语,考生很容易分辩出正确答案。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老师和校长流动机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一个目标。

       B、近年来随着全国气候的变暖,深藏于滇西群山中的程海湖的蒸发量也逐渐增大。

       C、我国将展开大规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未来几年内可建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D、在雅典奥运会上扬我国威的体育健儿抵达首都机场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结构性语病的辨析能力。A、B、D 三项正确。C项前一部分成分残缺,“展开”后面没有宾语与之搭配;后一部分搭配不当,“建成”与“屏障”不搭配。

       点评:本题和2022年的考题相比,难度有所降低,只考查了有语病的一项,而且从病句类型上说,本题只考查了对结构性语病的辨析能力,没有考查对其它较难语病的辨析。

       6、填入下面横线处,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相比。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落在它心上,________________。

       A、就像一颗晶莹的珍珠 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俨然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保持语言的连贯性的能力,本题的四个答案都是比喻,通过查语境,品味语感,不难得出,无论是语气的衔接,还是表达效果,B选项都是最好的。

       点评:本题和2022年的考题相比,难易程度相当,容易答对。况且此句出自成考教材中《泪珠与珍珠》一文,考生如果是读过的,对答题也会有所帮助。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光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刺激信号,而不仅是能量的来源。由于光的作用,人和许多动物才能感觉到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彩,才能具有空间定向与时间定位本领,从而与生存环境保持统一。

       光作为刺激信号与生命发生的最为密切的关系,莫过于视觉的形成。人从外界环境获得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但是,只有眼睛还不能形成视觉,必须有光作为刺激信号并与眼睛接收与加工光信号的机构相配合才能形成视觉。视网膜上的光感受细胞对光产生反应,把光所携带的景物信息转换为神经电信号,经加工后传到大脑,再经脑的综合分析产生视觉,这才能看到环境景物。

       光运动也是光作为一种信号对生命活动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光运动,就是那些由光调节的、生物体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发生空间位移的行为反应。光运动使生物体具有了空间定向本领。多细胞植物虽然不能有来去自由的运动,但它们可表现出弯曲、扭转等运动现象,而这些运动往往受着光照的控制。若光的作用只是触发这类运动,则称为感光性。要是光的方向决定了运动方向,就称为向光性。具有光合作用的植物,向光性突出表现在把叶面转向太阳光的入射方向。生物对于光的刺激产生定向运动,称为趋光性。这些生物要在光源与背景之间,不同强度的光源之间选择运动方向。朝向光刺激的运动反应叫正趋光性,背向光刺激的运动反应叫负趋光性。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和季节的变化。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是在这种光照的周期性变化环境中进化而来的,因而适应了环境,产生了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生物体内与环境的周期变化相对应的周期性变动,称为生物节律,它是生物体对环境周期性变化的反应。造成生物节律现象并使之得以维持的内部机制称为生物钟,生物钟的存在使生物体具有了时间定位本领。一个具有某种生物钟的动物,如果被迅速转移到环境周期不再与运动节律同步的地点,则生物钟还能按与原来环境周期同步的节律继续作用一段时间。

       7、对第一段中“光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刺激信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光是生命能量的来源

       B、因为光给人和动物以视觉

       C、因为光给生物以空间定向本领

       D、因为光给生物以时间定位本领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文中“光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刺激信号,而不仅是能量的来源”,不等于“光是生命能量的来源”,也就是说“不仅是” 不等于“是”,偷换概念。此知识点较简单,见北京学校讲义p122。

       8、下面对第二段“视觉的形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睛为视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B、光信号为视觉的形成提供了外部信息

       C、视网膜的作用是接收、转换和加工信息

       D、大脑的作用是看到环境景物

       正确答案:B

       名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B项中“外部信息”属无中生有,文中未涉及,北京学校辅导中,均涉及到选项。

       9、对第三段中生物光运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光运动指光在生物体中的运动

       B、多细胞植物不存在光运动问题

       C、向光性是植物追随阳光的表现

       D、趋光性是生物依附阳光的表现

       正确答案:C

       名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文中指出“光的方向决定了运动方向,就称为向光性。具有光合作用的植物,向光性突出表现在把叶面转向太阳光的入射方向”。与C选项答案相同。

       10、对第四段中生物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是生物的内在节律系统

       B、生物钟与光照的变化毫无关系

       C、生物钟与生物的空间定向有关

       D、生物钟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文中有生物钟的定义,即“造成生物节律现象并使之得以维持的内部机制称为生物钟”,在A选项中可找到“生物钟”和“节律系统” 的两个概念,与答案吻合。

       P7-P10题名师点评:本文论述了光的作用、光作为刺激信号与生命发生的关系、光运动和生物钟等方面,总的来说,比较好理解。P7题只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容易答对。P8题则相对难一些,主要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外部信息”一词容易引起误解,误认为是对的,这是四道题最难的一道题。P9题考查的是能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重点是要分清段中的几个不同概念,找出正确的一项即可,相对容易。P10题比较容易,只要弄懂两个概念,答案就在其中了。总之,今年的试题难度适中,和2022年的考题相比,题型相同,难度有所降低,容易得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什么叫做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乎两种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高节之士;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起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很好的例子。词中主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_____________;他何以“处处怜芳草”呢?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____________。

       意识在活动就是联想在进行,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联想。听到声音知道说话的是谁,见到一个词知道它的意义,都是起于联想作用。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因为它们都得根据过去的经验。由此可知联想的作用广泛。联想有时可用意识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起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联想挤到一条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听课读书时本想专心,而打球、散步、吃饭种种意象总是不由自主地闯进脑里来,失眠时越怕胡思乱想,越禁止不住胡思乱想。这种自由联想好比水流温,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入黄泉。由此可知联想的散漫飘忽。

       联想的性质如此。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在音乐方面,联想的势力更大。多数人在听音乐时,除了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之外,便别无所得。他们欢喜这个调子,因为它使他们想起清风明月;不欢喜那个调子,因为它唤醒他们以往的悲痛的记忆。钟子期何以负知音的雅名?因为他听伯牙弹琴时,惊叹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李颀在胡笳声中听到什么?他听到的是“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白乐天在琵琶声中听到什么?他听到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苏东坡怎样形容洞箫声?他说:“其声鸣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这些数不尽的例子都可以证明多数人欣赏音乐,是欣赏它所唤起的联想。

       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创造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因此就不能离开联想。但是我们通常所谓联想,是指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不止的乱想。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在审美时我看到芳草就一心一意地领略芳草的情趣;在联想时我看到芳草就想到罗裙,又想到穿罗裙的美人,既想到穿罗裙的美人,心思就已不复在芳草了。

       联想大半是偶然的。比如说,一幅画的内容是“西湖秋月”,如果观者都不聚精会神于画的本身而任意联想,则甲可以联想到雷峰塔,乙可以联想到往日同游西湖的美人。这些联想纵然有时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的好感,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

       11、根据第一段的文意,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应该是哪两个词语?(4分)

       正确答案:接近类似

       名师解析:文章首先阐述了联想的两种类型: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在举例说明:诗人“记得绿罗裙”,是因为记得穿绿罗裙之人,二者紧密相连。这是接近联想,应答:“接近”。诗人“处处怜芳草”,是因为“芳草”和“罗裙”都是绿色,由“罗裙”想到“芳草”,这是类似联想。应答:“类似”见北京学校讲义。

       12、第三段开头“联想的性质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请从第二段中找出联想性质的两个方面。(每个方面不超过四个字)(6分)

       正确答案:作用广泛 散漫飘忽

       名师解析:从题中看,第三段开头“联想的性质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要求从第二段中找出联想性质的两个方面。这就给我们找出了答题的方向,在第二段中很快就找到两个并列的句子:“由此可知联想的作用广泛”和“由此可知联想的散漫飘忽”。再根据“每个方面不超过四个字”的要求,得出答案:“作用广泛”、“散漫飘忽”。

       13、第四段中的“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都是诗人通过联想对音乐的描绘,但前者突出的是__________感受,后者突出的是________感受。(6分)

       正确答案:视觉 听觉

       名师解析:这段是指在音乐方面,联想的作用。前一句“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写诗人李颀听琴的感受,琴声忽纵忽收,就像空廓的山间,百鸟散而复聚;曲调低沉时,就像浮云满天;曲调悠扬时,又如云开日出。这段强调的是,读此诗带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而后一句,白居易在琵琶声中听到什么?他听到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写重点琵琶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出,又如铁骑冲出、刀枪齐鸣。使人身临其境,如听其声。因此答:“视觉”和“听觉”。

       14、在第五段中,一方面认为艺术创造离不开联想,一方面又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这是否矛盾?理由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不矛盾 前者特指艺术联想,后者是指通常所谓的联想(或“普通意义的联想”)

       名师解析:纵观全段,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创造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因此就不能离开联想。这是把艺术创造和联想结合在一起说的,就可以答“艺术联想”。二是指通常所谓联想,即辗转不止的乱想。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联想妨碍美感,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因此,根据第二点可以答“通常所谓联想”,或“普通的意义的联想”。

       15、在文章最后一段,通过举例意在说明“联想大半是偶然的”,请你也举个和艺术作品相关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5分)

       参考答案:文章最后一段说,联想大半是偶然的。比如看画,我们可由齐白石的画中的“白菜”、“大虾”联想到市井生活,也有人联想到那幅画不菲的价格;还可由徐悲鸿画中的“奔马”,有人会联想到万马奔腾的场面,也有人会联想到中国人崇尚的龙马精神。而这一切,都是偶然联想到的,可充分证明这一观点。

       名师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通过举例说明“联想大半是偶然的”,并且要求举个和艺术作品相关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这题可以自由发挥,只要举例正确就可得分,见北京学校名校班讲义。

       P11---P15题点评:这篇社科文,重点讲述了联想的类型,联想的性质以及联想带给人的享受。P11题考查的是联想的两种类型: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较简单。P12题考查的是联想的性质,而且指向性很强,容易找到。P13题的第一问,应该是这道题的难点,段中举的例子是指听觉的感受,而诗中却由听觉转换成视觉。答“视觉”才是正确答案。

       P14题考查的是“艺术联想”和“普通意义的联想”的区别,答案是明摆着的,相对较容易。P15题考查的是,考题规定文中的某一观点。自由发挥,举例证明观点,只要举例正确就可得分。总之,今年的试题难度适中,和2022年的考题相比,难易程度相当。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卫懿公好禽,见觝①牛而悦之,禄其牧人如中士。宁子誎曰:“不可。牛之用在耕,不在觝。觗其牛,耕必废。耕,国之本也,其可废乎?臣闻之,君人者不以欲妨民。”弗听。于是卫牛之觝者,贾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耕而教觝,农官强能禁。邶②有马,生驹不能则善鸣,公又悦而纳诸厩。宁子曰:“是妖也,君不司,国必亡。夫马,齐力者也;鸣,非其事也。邦君为天牧民,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阙③有常刑,故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妖之兴也,人实召之,自今以往,卫国必不多不耕之夫,不织之妇矣。君必悔之。”又弗听,明年,狄④伐卫,卫侯将登车,而和御失其辔;将战,士皆不能执弓矢,遂败于荥泽,灭懿公。

       【注】①觝(dǐ:碰撞,相触。②邶(bèi):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县南。③阙(jué):犹“乃”。④狄(dí):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

       16、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正确答案:宁子劝谏说:“不能这样,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能顶角,让那些牛都去顶角,耕地就必然荒废。农耕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废呢?我听说有这样的话:作为君王的人不应该因个人的爱好妨碍百姓。”卫懿公不听从。

       名师解析:宁子的这段话实际上说出了,牛和农耕的关系,二者与君王的关系,即君王不能只凭个人的爱好做事而动摇国家的根本,与北京学校讲义p145相同。

       17、春秋时期,耕战是立国之本。从全文看卫懿公的私欲给卫国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用文中语句作答)(6分)

       正确答案:牧牛者皆释耕而教觗 士皆不能执弓矢

       名师解析:牛的天职在于耕田,卫国放牛的人放弃了农耕却去训练牛抵角,士兵的天职在于打仗,卫国士兵却都不能挽弓射箭,如果人人都不司其职弃本逐末,只能导致民穷国危的后果。因此,应选择上面两项。

       18、卫懿公的灭亡具有怎样的历史教训?(用文中语句作答)(4分)

       正确答案:君人者不以欲妨民 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

       名师解析:该典故告诉我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使物和人都应尽所长,避其所短,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做君主的不因自己的私欲妨碍百姓,从根本上杜绝废事失职现象的发生。否则,必然天下大乱,陷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P16-P18题-P18题点评:这篇文章讲了,如果物非尽其用,人非尽其才,不司其职,弃本逐末,只能导致民穷国危的后果的事例。就难易程度来说,与2022年的考题相比,难度有所降低,首先,2022年的考题为议论文,今年的考题为记叙文,比较好懂。然后,三个试题也较容易,P16题今年只考翻译,比去年少了一问;P17题和P18题两道题相比较,P18题稍难一些。但只要求找出原文即可。因此,今年的考生还是很幸运的。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

       春日

       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茅茨:茅草屋顶。烟暝:烟雨迷蒙。

       19、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的“春日”,是用哪些典型景物来表现的?(4分)

       正确答案: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

       名师解析:此题重点问的是多雨的“春日” 的典型景物,它的题眼是“多雨”,就要找到与之有关的句子,我们找到的句子是:“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和“茅茨烟暝客衣湿”,然后概括写出来即为答案。

       20、诗的第三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5分)

       正确答案:拟人 写出了篱边桃花将开未开的情态

       名师解析:诗的第三联写篱笆外探头伸出了将开未开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花写的具有了人的动感。只要答出这点即可。

       名师点评:这是一首宋诗,主要写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春雨连绵。但田野碧绿,鸥鸟悠闲,桃花出篱笑,过午鸡鸣的美景,比较2022年的考题,难度略有降低,考生大多能读懂诗意,答题的准确率也应比09年高,此知识与北京学校讲义p231相近。

       五、作文(70分)

       21、有人向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老妇人问道:“尊敬的夫人,您用什么化妆品把自己保养得如此美丽,使您整个人显得这样生动和富有吸引力。”老妇人微微一笑,未作回答。她的一位邻居在一旁答道:“我从未看见她使用过化妆品。她只是用善良柔化自己的声音,用施与护理自己的双手,用公正塑造自己的形象,用真诚美化自己的心灵,用坦然对待一切不喜欢她的人。”

       请以“用真诚美化自己的心灵”为题,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20分)

       解析:这篇小作文,文体要求写议论文,既是命题作文,题目本身也是论点,即以“用真诚美化自己的心灵”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论据方面,可举与当今社会中有关的,或人际关系有关的事例,加以论述。

       22、“执着”在佛教的教义中原指尘世事物的追逐不舍。但是对于尘世中的人来说,执着乃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他们身上往往都凝聚着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精神。

       请以“执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50分)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加话题的文章。根据文意,可得出论点,即:我们应该具有执着这种美好的品质和精神。论据方面,可举与当今社会中与执着有关的,并取得了成就的事例,然后加以分析论述,结尾强调主题。

第三篇:2022年河南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河南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

       析

       第1卷选择题

       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诀窍 抉择 决一死战

       B.霹雳 譬如 穷乡僻壤

       C.脐带 跻身 光风霁月

       D.姣美 皎洁 狡兔三窟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酬劳 莅临 巧言令色

       B.通谍 矜持 进退维谷

       C.诠释 琐议 文过饰非

       D.就绪 会晤 卧薪尝胆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一旦__________就无法停止,只能按照既定__________不回头地走到底,中途停止就是夭

       折。种子是一轮生命周期后的“暂停”,它__________地等待着新一轮生命的开始。

       A.启发 顺序 清晰

       B.启动 顺序 清醒

       C.启动 程序 清醒

       D.启发 程序 清晰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稻栽培、劳动保障、小额贷款是农民最感兴趣的问题,咨询台被围得水泄不通。

       B.这里的葡萄因皮薄、色艳、肉厚闻名遐迩,既可生吃又能酿酒,深受消费者青睐。

       C.在网络空间里,众星捧月式的文化不一定是美的,曲高和寡式的文化不一定是丑的。

       D.近来,移动电源突然冒烟爆炸的事件屡试不爽,一些劣质充电宝俨然成了“小炸弹”。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而变得富有营养,夜光藻得以大量繁殖,从而造成了“蓝色荧光海”。

       B.这次展出的数千幅摄影作品,定格了许多人与环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瞬间。

       C.大量出土的稻作遗存、彩陶器皿表明,长江中游流域的屈家岭文化属于农耕文明。

       D.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构建了中国的商业,带来了电商的高速增长,改变着中国的金融。

       答案:D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左边是园,右边是园。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左边的园修复了,__________。有客自海上来,__________。塔更挺拔,__________,寺更幽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河更热闹②桥更洗练③右边的园开放了④有客自异乡来⑤帆船应入画⑥石径好吟诗

       A.②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①⑥⑤

       C.③②①⑤⑥④

       D.①④②③⑤⑥

       答案:B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共16分。每题4分)

       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屋顶上,悠晃着两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人类早就在杜撰一种幻觉,认为自己高于其他生命。几千年来,人就这么绞尽脑汁,用心独专地想象着。近年来的生物科学,一直在使人根植于自然之中这一点成为必须正视的事实。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多么密切地连在一起。我们大多数人过去牢牢抱有的旧观念,就是认为我们享有主宰万物的特权这种想法正在从根本上动摇。

       事实说明,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我们不像过去一向设想的那样,是由我们自己的一批批越来越复杂的零件逐级组合而成的。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朗白天的,是线粒体。严格地说,它们不是属于我们的,而是单独的小生命,是当年移居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就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样。没有它们,我们将没法活动一块肌肉,敲打一下指头,转动一个念头。

       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寓客。在我们的机体中,很可能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工作在我们细胞之内的默默无闻的小东西,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基因组,都像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但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的细胞们不再是使我们生长成人的纯种的实体,它们是些比牙买加海湾还要复杂的生态系统。我当然乐于认为,这些小东西是为我工作的,它们的每一气息都是为我而呼吸的。但是否也有可能,它们在每天早晨散步于本地的公园,感觉着我的感觉,倾听着我的音乐,思想着我的思想呢?

       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令人吃惊。这种同一性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从同一个单一细胞演化而来的。这个细胞是在地球冷却的时候,被一个响的雷电赋予了生命。是从这一母细胞的后代,我们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而草的酶和鲸鱼的酶之间的相似,就是同种相传的相似性。

       病毒原先被看作是一心一意制造疾病和死亡的主儿,现在却渐渐现出活动基因的样子。进化的过程仍旧是遥无尽期、冗长乏味的生物牌局,唯有胜者才能留在桌边继续玩下去,但玩的规则似乎渐趋灵活了。我们生活在由舞蹈跳荡的病毒组成的阵列中,它们像蜜蜂一样,从一个生物窜向另一个生物,从植物跳到昆虫跳到哺乳动物跳到我又跳回去,也跳到海里,拖着几条这样的基因组,又拉上几条那样的基因组,移植着DNA的接穗,像大型宴会上递菜一样传递着遗传特征。它们也许是一种机制,使新的、突变型DNA在我们中间最广泛地流通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在医学领域必须如此集中注意的奇怪的病毒性疾病,就可被看作是意外事故,是哪里出了点疏漏。

       7.对第一段中有关“现代人”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人”一直致力于改造大自然,麻烦的是无法从大自然中摆脱出来。

       B.“现代人”高高地坐在自己修建的宏伟建筑上,陶醉于自己的创造伟力中。

       C.“悠晃着两条腿”,生动地写出了“现代人”俯视万物、自傲自大的情态。

       D.“现代人”自以为高于其他生物的优越感培养了几千年,而今正发生动摇。

       答案:A

       8.对第二、三段谈到的人体中“单独的小生命”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线粒体”是远古“入侵者”的后代,它们驱动细胞,启动我们的行为。

       B.“线粒体”与我们的机体保持良好的共生关系,是个可信赖的“寓客”。

       C.认为我们每个细胞都可能是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会有许多“小东西”。

       D.想象许多“小东西”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工作,它们只有奉献,没有自由。

       答案:D

       9.对最后一段有关“病毒”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我们从前单纯地把病毒看成是疾病与死亡的传播者可能是一种误解。

       B.认为,病毒是基因的携带者,它们的“舞蹈”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机会。

       C.把病毒比作蜜蜂,用诗一样的语言形容它的行为,毫无贬义,富有情趣。

       D.认为病毒性疾病是病毒偶然失误造成的“意外事故”,因而是可以被原谅的。

       答案:D

       10.下面对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并不高于其他生命。

       B.线粒体和病毒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病毒也在不停地变异。

       D.地球上的生命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在我的记忆中,写信是14岁那年开始的秘密。

       那个时候,我的身体与心绪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闭塞而又贫穷的小山村让我找不到人交谈,和班上的同学、代课老师,也没有共同语言。我在寂寞中渴望与远方交流。可远方太远,我怎么也够不着,除了止不住的无边想象,唯一能接触的就是收音机里播出的“文艺听众之家”节目。星星与萤火虫出没的夏夜,我时常躺在屋外草地的凉席上,头枕微风,微闭双眼,闻着丝瓜藤里的花香,一直听到入梦,最后空气中只剩下收音机哗哗啦啦的电流声。第二天,受到父亲严厉责备,才知他又一次把我从地上扛回了家。在那档定期播出的文艺节目里,我听到太多来自远方的心声。我发现在遥远的地方,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小山村,也有如我一般寂寞的人。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这个世界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人的快乐与忧愁。我羡慕主持人念到的那些有故事的写信者,我认真地记下了他们的通信地址。

       我迷恋上了聆听别人的故事,迫切希望主持人念到我的信,让远方更多的人听到我的心声。可写信者太多太多,每期的节目里,最终盼来的只有失望。我想一定是我的字不够好,我的故事没有别人的精彩,我的表达还没有得到主持人的认可,也难以打动听众。总之,我的水平比那些被念到的写信者低。

       有点自卑,但从未放弃自己。我下决心要写得更好,便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一次又一次在纸上诉说心中的故事。除了写给电台的节目组,我还写给那些通过电波感动我的人。他们有的是常年拖着军需物资在川藏线上奔跑的汽车兵,有的是在山沟沟里支教的小学教师,有的是小镇上输液器厂的女工,还有在监狱里服刑的年老的犯人。从铺开信笺,到酝酿情感,再到将字落入方格里。

       每一封信写好,我都会反复地念上几遍,模仿主持人在优美的背景音乐里念。只是我念的背景,是一盏沉默的煤油灯和屋角上硕大无朋的蜘蛛网,背景音乐则是窗前蛐蛐儿的不停叫嚷声。只要感觉哪些地方念着不舒服,我便撕了重写,然后检查自己的表达是否妥当,猜想对方读了我的信是怎样一种心情。

       我对写信的认真,远远超过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作文。因为我知道,当信投进邮筒的那一刻,我就把心交给了远方,生怕读信者嫌弃我不够水平,没有文采,甚至认为我表达心绪太幼稚而拒绝给我回信。

       我就在这样的表达与发现中开始了作文,我就在这样的等待与徘徊中靠近了写作。每当收到一封回信,我就觉得是自己写作的成功,是自己的信打动了别人。越来越多的回信让我更加自信。

       直到有一天,我的信在电台里播出,从此,我的世界再也没有平静过。当主持人口中念出“接下来,我们欣赏四川省自贡市荣县金台乡虎榜村十二组凌仕江寄来的信,标题叫《乡村男孩》……”

       当背景音乐响起,主持人圆润而磁性的声音开始念出我的心声。我捧着咚咚乱跳的心儿,一个人跑进屋里,把自己偷偷藏起来。我怎么也控制不住眼泪掉下来。

       山村里喜欢听广播节目的人,都听到了自己耳熟能详的生活与地名,他们纷纷跑来,大声地问父亲,是你家小路写的吗?刚才你听见了吗?真的是他写的吗?太不简单了!父亲懒得看他们一眼,只顾干自己的活,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信件,朝我铺天盖地卷来。他们告诉我,被我的信感动了。收信与回信,成了我乐此不疲的“作业”。

       每当听见邮递员在山坡上喊我名字的时候,我就会突然感觉自己再也不寂寞了……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等待倾听我的故事。

       历经文字伴随的岁月长旅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就是最初的写信时光为我的写作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血液,助长了“文学马拉松”的恒久力量,培育了写作前期的微量元素。我的写作是从写信开始的。这看似黑白电影里的一节生活小插曲,却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写作,从内心的需要出发,你总可以找到共鸣!

       11.为什么写信成为14岁少年“我”的秘密?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处于青春期的“我”,性格孤僻,渴望与远方交流;有点自卑的“我”,秘密写信,不知能否成功,不希望周围人知道。(意思对即可)

       12.“我”听收音机和念自己写的信,分别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进行的?这两种环境描写,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答案:听收音机时的环境背景:夏夜的星光下,萤火虫飞舞。丝瓜花香,凉风习习。念信时的环境背景:煤油灯,蜘蛛网,蛐蛐的叫声。作用:前者自然而浪漫的情境衬托了“我”听收音机时的惬意;后者写简陋的居住环境,衬托了“我”对创作(写信、念信与修改)的痴迷。(意思对即可)

       13.给电台的信播出后,他说:“从此,我的世界再也没有平静过。”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案:一是“我”内心因为成功的喜悦而不平静;二是乡邻的躁动和“收信与回信”让“我”不能平静;三是因为写作的成功,开启了“我”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意思对即可)

       14.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初的写信时光”为他后来的写作提供了怎样的帮助?是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说的?(7分)

       答案:第一问:情感血液,恒久力量,微量元素。第二问:情感血液,从写作的情感培养方面来说;恒久力量,从写作的耐力方面来说;微量元素,从写作的素质方面来说。(意思对即可)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①,怀抱利器②,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③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④皆爱惜焉。矧⑤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⑥移易,吾恶⑦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⑧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⑨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⑩乎?为我谢日:“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送董邵南序》)

       【注】①有司:这里指主考官。②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③合:遇合,指受到赏识重用。④慕义强仁者:仰慕仁义、尽力践行的人。⑤矧:况且。⑥化:指政治教化。⑦恶:何,哪里。⑧卜:判断,检测。⑨望诸君: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投奔赵国后的封号。⑩屠狗者:指隐于燕赵市井中的豪侠之士。

       15.根据第一段内容,简要描述董生当时的人生状况。(4分)

       答案:考进士,几次都没有考中;怀才不遇,郁郁寡欢,将要去燕赵之地谋求发展。(意思对即可)

       16.“董生勉乎哉”是什么意思?第一、二段都用这句话作结,其寄托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

       答案:“董生勉乎哉”意思是:董生你努力吧!情感不同:第一段,希望董生到燕赵之地后有人欣赏他、重用他,表达的是祝愿之情;第二段,担心燕赵之地风俗变化,民风不古,无人赏识董生,表达的是忧虑之情。(意思对即可)

       17.第三段开头说“吾因子有所感矣”。根据后文,用自己的话说说的“有所感”是指什么。(6分)

       答案:凭吊古人,抒发怀古之幽情;心系当世,希望隐者出仕。(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叉过,何日是归年?

       18.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案:写了江、鸟、山、花四种景物。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以江的碧绿衬托鸟的洁白,以山的青翠衬托花的红艳。(意思对即可)

       19.后两句,诗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表达了什么情感?(4分)

       答案:由写乐景,转为抒发哀情。感叹时光流逝,表达了思乡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有关学习的著名论述。温习旧有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总结过去的人生经验,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在,开创未来。

       请以“温故而知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说明]

       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

       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

       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

       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1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

       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第四篇:2022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1-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发现于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属于

       A、河姆渡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仰韶文化 D、龙山文化

       正确答案:C

       【名师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有关中国远古时代文化遗址的知识。在人教版的教材上,大汶口与龙山文化已经删除,只有河姆渡文化与仰韶文化,二者之中,河姆渡文化是长江流域(教材上如是表达)的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又名彩陶文化,是黄河流域的古文化遗址,据此只能选择C。

       【名师点评】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知识点考察,成人高考已有好多年没有出现了。今年的考察,备选项之中的B、D虽超出考纲的范围,但题干的问题,还是在教材要求大家掌握之中的。在学校讲课时,是要求学员把远古时代的历史知识,要将地点、文化名城、文化特征等逐一对应好。这也是考试的侧重点所在。

       2、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铸造于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春秋时期

       答案:B

       【名师解析】此题是关于商代知识点的考察。关于夏、商两代,教材上所列出的考点很少,商朝重点重点掌握的除了建立者、都城之外,就是青铜器与甲骨文了。这个题的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住章节之中的大体框架就能回答。

       【名师点评】这个题的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住章节之中的大体框架就能回答。在押题班时,老师层在此知识点上做过总结。

       3、西汉时期,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答案:D

       【名师解析】上面的四位汉代皇帝,教材所列知识点的考察只要是:汉高祖为西汉的建立者;文、景帝为文景之治的统治政策;汉武帝主有: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摆出百家、独尊儒术。

       【名师点评】历史人物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点,教材在编排的时候,是将每个人物分散在政治、经济、文化之中的(中国古代史的每章节编排都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来编排的),大家在学习之时,除了按照教材的模块方式掌握之外,还应深一步去做:打破模块,将相关的知识全部分类整理。相关内容:押题班讲义P23 例3

       4、日本佛教建筑唐招提寺被视为“艺术明珠”,其设计者是

       A、李春 B、鉴真 C、玄奘 D、僧一行

       答案:B

       【名师解析】关于日本的知识点,在中国古代史上只是在唐朝提及,主要是日本的遣唐使。除此之外就是鉴真东渡涉及到日本。鉴真东渡后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玄奘主要是去天竺求取佛经,僧一行主要是第一次测出子午线的长度,李春主要是设计建造赵州桥。

       【名师点评】除了李春以外,其余三者为僧人,这就要求大家如第三题一样,要将每个人的历史事件区别清楚。相关内容:保过班讲义P45,例4

       5、下列各项中,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是

       A、两税法 B、方田均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答案:B

       【名师解析】A为唐代的赋税制度,C是明代的赋税制度,D是清代的赋税制度。

       【名师点评】王安石变法在教材之上,要求大家掌握的是变法的原因、内容、结果。此题只是考察的内容。在选项上,与其他的赋税制度放在一起,给基础掌握不好的同学增加了难度。上课时老师要求学员记住王安石变法具体内容。

       6、清代,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设三公九卿 B、设立行省 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

       答案:D

       解析: A为秦始皇时期的设置,B为元朝时期对地方加强控制的举措,C是明朝为加强中皇采取的措施。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之后,历代皇帝都加强皇权,D项是一项非常重点的考项,因为它的设置,就是军机大臣,也只有跪笔受录的权利了使得皇权达到了顶峰。

       【名师点评】清代的皇帝众多,教材上(古代史)提及的有康熙、雍正、乾隆等,需要大家将各位皇帝的行为准确的对应好才能得分。相关知识:保过班讲义P65,图表。

       7、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A

       【名师解析】此题在最近的几年的成考之中已经考过,出题者在短时间内再次考察此知识点,并且以极为类似的形式出现,实属少见。B约开放的共计10个,大家在记忆的时候可灵活掌握,如或者只记开放通商口岸少的条约的,不记这10个。C只是开放了天津,D是重庆等4个。

       【名师点评】跳跃的 掌握,要求大家将签订的时间、内容(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等等)、危害等详细掌握。在掌握的过程之中,因为条约较多,容易记混,最好还是在平时的训练之中将每个条约对比训练。相关知识:保过班讲义重点图表3

       8、外国侵略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法战争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答案:B

       【名师解析】外国军队在进入北京(近代史)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圆明园的被烧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中。

       【名师点评】此题大家容易错的地方是将答案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而备选答案之中没有此项,使得这题的难度大大降低。相似题目:押题班讲义P54。

       9、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安庆内军械所

       答案:A

       【名师解析】 A是最大的,D是最早的。B、C为民用企业。

       【名师点评】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福的口号,举办的军事与民用企业,教材之上有一个表格要求大家掌握,在掌握之时,要特别侧重于最大、最早等知识点。上课时重点提及此知识点,要求学员牢记。

       10、下列各项中,提出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的是

       A、百日维新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A

       【名师解析】辛亥革命教材上侧重于革命党人的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与革命斗争的经过: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没有涉及科举;五四运动主要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没涉及科举。

       【名师点评】这个题在成考之中属于较偏的一个,以前的科举考试,在教材上曾详细的讲述了什么时间废除的。但现在的教材已删除,只有在戊戌变法的章节之中,在列举维新人士的主张之时提出,一带而过。同时,作为成考考试的准备来说,又不是重点,故此显得有些偏。11、1919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是

       A、李大钊 B、李达 C、陈潭秋 D、陈独秀

       答案:A

       【名师解析】B、C是在中共一大的会议上提及到的。D陈独秀在教材上提及到的文章有《警告青年》、《文学革命论》。

       【名师点评】关于新文化运动,要求大家将代表人物的作品及其主要的观点进行掌握。这样才可在掌握新文化运动总体的知识之上,细化到每个人。上课时对此做了列表记忆。

       12、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东征打击的军阀是

       A、孙传芳 B、吴佩孚 C、张作霖 D、陈炯明

       答案:D

       【名师解析】对于A、B、C三项而言,是北伐时讨伐的对象。

       【名师点评】国民大革命时期,在北伐前期,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两次东征陈炯明。在第二次东征之时,将广东革命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对于这个知识点,是大家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假设时间没有记住,但根据题干之中的广东革命政府,也能选择D。此知识点要求学员重点掌握。

       1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最早的一次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太原会战

       答案:A

       【名师解析】在教材之上,已经删除了武汉会战这一部分。其余的三次会战侧重于:送沪会战的******的积极抗战,徐州会战的台儿庄大捷,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

       【名师点评】这个题需要大家好好思考的,在教材上,一般来说,事件是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来排列的,太原会战的时间没有提及,只能据此来推测。上课时做过类似的题目。

       14、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牙最早出现于

       A、西班牙 B、法国 C、意大利 D、葡萄牙

       答案:C

       【名师解析】教材之上曾明确地在文艺复兴一节之中指出: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方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地区。

       【名师点评】此题没有任何的选项对比与干扰的因素,只有记住教材的所指,就能得分。要求学员记牢的知识点。

       15、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英国的一个产业部门首先开始的,这个产业部门是

       A、冶铁业 B、棉纺织业 C、造船业 D、铁路运输业

       答案:B

       【名师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据此可以退出答案为B。

       【名师点评】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到蒸汽时代,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气标志性的机器就是蒸汽机,但大家不要因此选择D,而应紧紧扣紧题干所问:首先开始的部门。此知识点上课时做过强化练习,做笔记的学员不会出错。16、18世纪末,宣告“人是生而自由的,并且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的法律文伯是

       A、《大抗议书》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宣言》

       答案:D

       【名师解析】 A、B两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限制王权的文件,重点在于限制王权。C是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制定的宪法,重点是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只有D是法国大革命过程之中针对封建等级社会提出的人生而自由的口号。

       【名师点评】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之中的注明文件及其内容,是大家必须掌握的。在掌握的过程之中,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国情或者说是历史背景去理解同是资产阶级革命,但颁布的文件内容不同的原因。相关知识:押题班讲义P12。

       1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不包括

       A、电灯 B、塑料 C、蒸汽机 D、无线通讯设备 答案:B 【名师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在四个方面: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内燃机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化学工业的建立;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其中化学工业的建立主要说的是化学炸药的发明。没有提及塑料。

       【名师点评】这个题与16题一样,需要大家牢牢掌握对应的知识点的。

       1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下列国家最后对德宣战的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答案:A

       【名师解析】在萨拉热窝事件之中,提及到B、C、D三国对德国的宣战。在一战结束的部分,提到1917年的三件大事:俄国的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美国队德国宣战。由此选择A。

       【名师点评】此题只要记得一战时为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并将1917年的三件大事结合在一起就能答对。课上根据一战做过专项分析,要求学员牢记。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攻克柏林的是

       A、苏军 B、美军 C、法军 D、英军

       答案:A

       【名师解析】此题在二战一节之中有一单独标题:苏军攻占柏林。

       【名师点评】此题没有难度而言,也没有干扰因素,易得分数。要求学员必须掌握的知识点。20、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发表演说,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其要点之一是:通过美国的经济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以保持稳定与和平,并使“自由制度”得以存续,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没有意识形态色彩 B、有助于西欧经济恢复

       C、成为冷战爆发的标志 D、有利于欧洲各国的联合

       答案:B

       【名师解析】A不正确在于冷战政策的定义之中就指出:冷战的出因具有意识形态的成分,而马歇尔计划属于冷战政策的经济方面的措施,故不对。C错于:冷站政策的开始的标志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与题干所提供的材料没有关系。

       【名师点评】这个题考查的比较全面,要讲教材所讲的知识与此段材料相结合才能选对。相关知识:保过班讲义P34,例5。

       二、非选择题:41-46小题,共70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

       公元前1046年,活动于关中渭水流域的周族在武王姬发统帅下,东进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初年,广建封国,拱卫王室,扩展疆域,“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图4为西周分封示意图。

       概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答案:内容:将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纳贡,派兵随从作战。

       作用:巩固了国家政权;西周成为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国家。

       【名师解析】此题虽为材料题,实际上就是回答教材上分封制的内容,将教材上完整自然段答在这儿就可以。

       【名师点评】这个题作为材料题出现,但不如选择题20题那样需要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难度不大。且保过班讲义P65页例题与此题类似。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红军长征从被动到主动,踏上胜利道路,转折点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为我们党从挫折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这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经过胜利和失败的长期比较作出历史性选择。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概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

       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意义: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解析与【名师点评】

       此题和41一样,只要将教材上的完整自然段答在这儿就得满分,虽为材料题,但不许材料提供的“东西”来组织答案。题的难度不大。相关知识:保过班讲义P35。

       43、回答问题。(12分)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改革。概述罗斯福新政在财政金融、工业、农业、社会保障领域的主要内容及新政的作用。

       答案:

       内容: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布国家工业复兴法,整顿工业企业;整农业,鼓励农民缩减生产规模;大社会福利,兴办公共工程。

       作用:减轻了经济危机危害,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名师解析】

       这个题回答的时候按照教材来表述即可,但在此应该注意题诗怎么问的:新政的作用。回答这点时,主要是指新政采取的措施带来的影响,不用去评价:没有根本上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出路,只是缓和了矛盾。

       【名师点评】

       此题出的是紧扣时代脉搏,这就要求大家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要只是将历史看做过去的事情,要与时代与社会问题结合在一起:当今是金融危机的时期。

       2022年成人高考历史总结及以后复习建议

       2022年的成人高考试题与往年相比,总体难度变化不大,难易度适中,完全按照成人高考大纲的说明进行命题,无极其偏颇与难的题。但今年的考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考察的知识点在强调基础之上,具有专门系统的味道,比如中国古代史中的

       第3题 西汉时期,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第5题:于北宋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是

       A、两税法 B、方田均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第6题:清代,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设三公九卿 B、设立行省 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

       上述三个题,在基础知识上面,考察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王安石变法与清代的军机处。完全是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的考察,但选项之中的备选项,具有很强的干扰性,几乎把教材上属于同一个知识系类的知识点都列出,第3中的汉代皇帝,第5题的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第6题中加强君主****的措施,一一列出后让你选择正确的答案,这使得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的同学,做起来看着每个答案都正确,不知道选哪一个。这种现象在中国近现代史,也比比皆是,如第11、12、13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复习之中,不要只是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复习,应该在教材基础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系统的训练。也就是说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如: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科技成就(其中可分天文、学术、医学等),中国近现代的条约(可分:赔款数目、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等),世界历史上的科技革命(第一次与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对比),世界历史上的工人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著名文件等等。通过这样分门别类的整理,不但可以巩固原有的基础知识,更能在原有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化,在对比与分类之中将知识点更牢固的掌握。这是以后大家再复习历史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尤其是随着长时间的命题,原先知识点表面化考察的命题会更加侧重于如今年一样的细化命题。这种细化在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比较上,中国历史更为突出,这在今年的命题上也得到反映。对于世界历史,大家最好从国别的角度去分类整理复习。

       去年的材料题,比如中国近现代部分的考察,看似简单,但隐含了中国近代革命的重大理论问题,相对于成考而言有些偏难。材料题自去年回复后虽依旧保持此题型,但难度大大下降,完全是按照考试大纲进行命题。唯一一点不足的就是,虽是材料题,但所给材料只是作为摆设,或者作为一个引子来考察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同时,罗斯福新政命题的出现,又与现实紧密结合,使得历史不只是背背过去的事件问题,而应与现实结合。大家以后在复习的时候也应注意此点,总之,今年的命题,在选择题上出现了细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会越来越明显,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之中,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分门别类的复习。非选择题之中,也应该紧扣大纲,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核心,不必盲目的做过多的习题,也更不要盲目的相信什么押宝题,以基础、系统为原则在教材上进行非选择题的准备。

第五篇:202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第1题单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毗连 琵琶 筚路蓝缕

       B.伶仃 拎包 身陷囹圄

       C.格式 楼阁 恪尽职守

       D.拾掇 点缀 忧心惙惙

       参考答案:D

       第2题单选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乖戾 过谦 荒无人烟

       B.松驰 聒噪 看风使舵

       C.聆听 门禁 天翻地复

       D.双赢 户籍 言简意骇

       参考答案:A

       第3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支青年足球队旗鼓相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

       B.大佛湾的上万尊雕像居然无一雷同,这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绝无仅有。

       C.为了改变经济困难的现状,老李不得不明珠暗投,开始四处打工。

       D.卢梭晚年写的《忏悔录》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名著。

       参考答案:C

       第4题单选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从巴丹吉林沙漠西端的戈壁向北张望,_____的戈壁一色铁青,稀疏的骆驼草棵棵憔悴,一棵和另一棵之间距离很远,像是_____的战士,伫立在广漠的戈壁当中,看日月轮转,大风奔流,饱受严寒和烈日侵袭,这仿佛是它们_____的宿命。

       A.一望无边 独树一帜 根深蒂固

       B.阔大无疆 孤立无援 与生俱来

       学历提升热线:***

       C.阔大无疆 独树一帜 与生俱来

       D.一望无边 孤立无援 根深蒂固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影《侏罗纪世界》公映前一周,制片方为影评人和有关专家组织过小范围试映,结果美言不多。

       B.要改变目前教学内容繁、难、偏、重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课本和教学的误区不可。

       C.科学家发现了大脑中能够控制恐惧的区域,这将有助于改进创伤后压抑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D.代表们从尚法守信、励学思进、务实求真等方面对如何更好地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参考答案:B

       第6题单选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贯通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种梦境往往会被顽皮的鱼鹰搅破。

       ②忽然间鱼鹰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

       ③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模模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④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

       ⑤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

       ⑥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

       ⑦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

       A.①⑦⑥④②⑤③

       B.③①⑤②⑦④⑥

       C.①⑦②⑥③⑤④

       D.③①⑦⑤②⑥④

       参考答案:D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学历提升热线:***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关于地震前兆丰富的记载。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古书《隆德县志》上也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则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出现的地声和地光等。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信息。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

       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二是地形变化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三是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四是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的一些其他气体,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量地下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第7题单选 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前兆是地震前地表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

       B.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我国古代人民才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

       C.《隆德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

       D.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证明了古人关于地震的某些认识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D

       第8题单选 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井水的涨落、泉水水温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地声和地光都属于地震宏观前兆。

       B.根据大量的宏观前兆,有关部门成功预报出了1975年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

       C.自然界发生“宏观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

       学历提升热线:***

       D.燃放烟花爆竹和发射信号弹等人为事件,有时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地震前兆。

       参考答案:A

       第9题单选 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来进行测量。

       B.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以及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弱的变化。

       C.利用精密仪器测定震源区的重力、地电和地磁,可以判断地震时地球的物理变化。

       D.用仪器测量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量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的发生。

       参考答案:C

       第10题单选 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地震的预防

       B.地震的预测方法

       C.地震活动的异常情况

       D.地震的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参考答案:D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人生识字糊涂始

       鲁 迅

       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一句是我翻造的。

       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大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自以为通,别人也以为通了,但一看底细,还是并不怎么通,连明人小品都点不断的,又何尝少有?人们学话,学不会的是几乎没有的,一到学文,就不同了,学会的恐怕不过极少数,就是所谓学会了的人们之中,请恕我坦白地再来重复地说一句罢,大约仍然糊糊涂涂的还是很不少。这自然是古文作怪。

       学历提升热线:***

       因为我们虽然拼命地读古文,但时间究竟是有限的,不像说话,整天的可以听见;而且所读的书,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这一种“有所得”当然不会清清楚楚,大概是似懂非懂的居多,所以自以为通文了,其实却没有通,自以为识字了,其实也没有识。自己本是糊涂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也糊涂,读者看起文章来,自然也不会倒明白。因此我想,这“糊涂”的来源,是在识字和读书。

       例如我自己,是常常会用些书本子上的词汇的。虽然并非什么冷僻字,或者连读者也并不觉得是冷僻字。然而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枝铅笔和一张纸,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说过这山是‘崚嶒’的,那山是‘巉岩’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样子呀?您不会画画儿也不要紧,就勾出一点轮廓来给我看看罢。请,请,请……”这时我就会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

       说是白话文应该“明白如话”,已经要算唱厌了的老调了,但其实,现在的许多白话文却连“明白如话”也没有做到。倘要明白,我以为第一是在先把似识非识的字放弃,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也就是学学孩子,只说些自己的确能懂的话。至于旧语的复活,方言的普遍化,那自然也是必要的,但一须选择,二须有字典以确定所含的意义。

       第11题简答 第三段所说的“同样的方法”是指什么?这种方法有什么局限?(6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孩子学话的方法。

       第二问:不容易全部学通。

       第12题简答 认为,学话容易、学文难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学话的时间非常长;学文的时间有限。

       ②学话的语言环境有利;学文需要读的书时间跨度大、内容驳杂。

       第13题简答 第四段中,为何会“恨无地洞可钻”?(6分)

       参考答案:因为这两个词是从旧书上抄来的,自己也不曾深究其意,一经他人询问,便有些羞愧难当。

       第14题简答 认为,如何才能让白话文变得“明白如话”?

       参考答案:①尽量使用有生命活力的当代口语。

       ②谨慎选取,有根有据。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韩非子·说难》)

       第15题简答 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联系这些语句的内容,说说胡国被消灭留下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学历提升热线:***

       参考答案:翻译: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以此来使他心情愉快。

       胡国君主听说了此事,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

       经验教训:遇事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假象蒙骗。

       第16题简答 文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此二人”指的是谁?

       参考答案:关其思;邻人之父。

       第17题简答 宋国的富人“智人疑邻”表现了什么心理?

       参考答案:相信亲近的人,怀疑疏远的人。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

       山园小梅

       [宋]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众芳摇落:百花凋谢。暄妍:明媚鲜艳。霜禽:寒冷季节里的鸟儿。合断魂:一定会深深迷恋。微吟:低声吟诵。狎:亲近。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

       第18题简答 诗人首联就将_____与_____对比,写出了梅的不同凡响、不染尘俗的格调与品质。

       参考答案:摇落的众芳;暄妍的梅花。

       第19题简答 第三、四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梅花的?第五、六句写梅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第一问:视觉角度;嗅觉角度。

       第二问:拟人。

       六、作文(共60分)。

       第20题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在暴雨中,100多个孩子站成两排,手举雨伞,相向而立,搭起了一座近200米长的遮雨“彩虹桥”。没带伞的孩子,可以通过这座“桥”到食堂就餐。近日,这组拍摄于某中学校园内的温馨照片,在网络中引发热议。部分网友的留言如下:

       学历提升热线:***

       甲:“这是雨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乙:“这是不是学校在利用学生作秀?”

       丙:“我们为什么不能温情一点看待这件事呢?你没看见孩子们在欢笑吗?”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作文试题答案略。

       学历提升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