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学术价值的评语

如何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教育论文可分为一般论文和特殊论文两类,两类论文有其不同特征。

       但两类论文的撰写,实质上都是提出问题、分析(或陈述)问题、解决(或回答)问题的过程。

       据此,我们可以探讨两类论文共同的评价标准。

       对教育论文的评价,一般认为有五个评价标准。

       这五个评价标准有其特定的内涵,它们是评价一篇教育论文是否优良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两类论文;解决(或回答)问题;评价标准

       怎样写好一篇论文常常与如何评价一篇论文有关,因为值得了论文的评价标准,实际上也就大致知道了写好一篇论文的方向和要求。

       一 教育论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学术探讨文章,另一类是特殊研究报告。

       两类论文各具不同的特征。

       一般学术探讨文章俗称“议论文”,是思辨性研究论文。

       这类教育论文的文体结构灵活多变,它主要依据研究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和现成的文献资料就可写成,无须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行动。

       我国教育期刊上发表的大多是此类论文。

       思辨性论文以理论分析和逻辑证明为其基本特征,在内容上,注重观点创新、理论深度和学术研讨;在方法上,常用因果分析、矛盾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科学抽象等定性分析法;在行文上,重论述轻叙述,重考证轻实证,重文献解释轻图表统计,重理论推理轻实践检验。

       特殊研究报告大多是实证性研究论文,这类教育论文包括教育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行动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

       之所以称为“特殊论文”,是因为这些研究报告的文体有其独特的结构模式。

       例如,实验研究报告的结构模式为:①报告的题目;②问题的提出;③研究方法;④实验的结果;③讨论与结论;⑥参考资料。

       一般而言,实证性研究的文体结构严谨,表述规范,格式相对固定,具有“应用文”文体的某些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需经历一定的研究行动或研究实践才能完成。

       这类论文以检验假设、证实理论判断,或获得经验体会为主要特征。

       在行文上,一般先陈述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目的或假设,有关变量、研究过程和方法,然后,重点陈述研究结果,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指出新发现的情况和问题,最后,针对所得的研究结果,回答对理论假设的检验情况和是否达到研究目的、解决了研究问题,或陈述研究者的见解,也可提出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建议。

       必须注意的是,对研究问题、变量、过程与方法的陈述,要清晰、准确,简明扼要;对研究结果的描述和解释要客观、平实,条理清楚;讨论问题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采用科学的语体,恰如其分地阐析和评价;作结论应全面归纳、高度概括。

       虽然上述两类论文的特征有异,但由于教育研究过程实质上都是提出问题、陈述问题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的过程,两类论文的撰写大致按此过程展开,因此两类论文的评价标准也有共性。

       二 1974年出版的《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第二版)规定了心理学研究论文的格式和写作方式。

       这一手册已成为心理学杂志发表论文报告的标准。

       据有关研究,心理学论文与研究报告的评价有如下8条标准:

       1具有一个或多个具有理论意义的新结果;2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可应用性;3论文构思新异,或者以新方式说明老问题;4研究结果的解释明确合理;5论文以简明方式综合了新的研究数据;6论文指出了先前所持的某种理论观点的问题或局限;7研究有明确的研究图式、思路或者实验(或实践)操作;8所报告的结果或理论具有普遍性。

       这八条标准中,突出了对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见第1、2、4、8条),注重论文的创新性(见第1、3、5、6条)以及应用性和推广性(见第2、8条),此外,还重视论文的思路、价值、以往研究探讨、研究方法、数据资料、结果的解释等问题的评价。

       《美国心理学会手册》建议,在第一稿写好后,应让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来阅读和评价,而不应只让“朋友”来评定,这样才会更容易发现问题或错误。

       文章还要注意书写整洁和段落分明,这样会使论文阅读效果更好。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对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规定和要求,一篇优良的心理学论文或研究报告,大致应回答五个基本问题:

       1你研究什么问题?2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3你用什么方法去研究?4你的研究有什么创新?5你如何解释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如果将这五条评价标准赋予不同的内涵(即赋予教育论文评价方面的具体要求),那么,这五条标准也可作为评价一篇教育论文的标准。

       达五条标准以“问题”为出发点和归结,以逐步回答问题为主线,体现了一般的教育论文和特殊的教育研究报告所共同具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或回答问题”这一基本研究过程。

       试图根据教育研究的情况,对上述五个评价标准的内涵作进一步阐释。

       (一)你研究什么问题

       研究以问题为诱因和起点,评价一篇教育论文的优劣,首先要判断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陈述是否明晰和具体。

       有经验的研究者,一般根据研究课题的内涵和课题领域的实际,去确定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内容,进而确定论文的体系结构。

       一篇论文要探讨的具体问题以3至6个为宜,对每一个研究问题都要明确研究什么内容。

       要判断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别人已经解决了、哪些是人们尚未解决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具有“探讨性”、是否需要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研究问题的提出,角度要新,要有深度、有启发性,有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价值

       还要清晰认识问题的重点、关键和难点,明确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每个研究问题的组合和排序,要显示一定的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应具备完整性和严密性。

       (二)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评价一篇教育论文的质量时,还要看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选题的水平,主要表现在课题的社会实践意义和理论建树价值

       要判断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学科建设,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可能产生的贡献。

       作为评价者,主要是通过通读全文后的反思,综合分析研究成果的作用和价值,来判断研究这个课题的必要性。

       (三)你用什么方法去研究

       在特殊研究报告中,通过分析研究方法的适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可判断所获得的研究结果是否可靠,因此要重视研究方法的评价。

       在教育调查论文和教育实验报告中常常用专门一部分或一段文字叙述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过程,目的是让读者分析和判断该课题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适合性和科学性,从而判断所获得的研究结果是否可靠,进而考虑是否接受研究者所得出的研究结论。

       在许多学术论文中,虽然没有对研究方法进行专门的阐述,但常常关注论文的研究视角和思路,这也属研究方法问题。

       在学术研究中,有时探讨问题的视角和切入点往往决定一篇论文的成败。

       只有思维方 -确,才能把研究问题引入讨论和深化。

       思维方法独特,还可以导致问题创新。

       (四)你的研究有什么创新

       论文的创新性是评价一篇论文水平高低的核心和重点。

       在实证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见解,在思辨研究中的新论点和独到的分析,甚至所用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思路,均可视为论文的创新性。

       评价论文的创新性可有如下几种方法。

       1根据论文中的文献述评。

       探讨以往有关文献,可发现该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新起点,从而判断研究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区别哪些内容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哪些内容是创新成果、哪些内容是在别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的成果。

       2根据研究结果。

       在特殊研究报告中,研究结果往往包含研究者的新发现,研究结果越丰富,研究者的新发现可能就多。

       重要发现会使人眼前一亮。

       一般学术论文,则要根据的理论观点去判断其创新性。

       3根据论文中的明确表述,结合评价者的知识经验。

       通过论文中“摘要”、“分析”和“结论”等判断论文的新观点、新见解和新结论,在行文中常用“我们认为…”、“我们的结论是…”等字样。

       但必须指出,有的论文自认为是他们的新观点和独到见解,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东西。

       因此,需对课题领域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结合评价者的知识经验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五)你如何解释发现的问题

       对特殊研究报告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论文是否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在分析讨论研究结果时,是否结合研究者所掌握的有关情况,拓宽研究视野,是否对检验假设的情况能作恰当的解释,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合适的说明。

       对一般学术论文的评价,主要看分析问题是否有深度,对现象的描述是否准确,对事件的评价是否恰如其分,对观点的论述是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等。

       无论何种教育论文,都要求观点鲜明、正确,有说服力;解释或论述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层次性和完整性。

       总之,评价一篇教育论文一般应从问题陈述、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创新、分析深度、文章的结构和文字表达等方面去评价。

       重点是看研究课题的价值和研究者是否正确地解决了研究问题,或解决问题过程是否包含着创造性,是否达到研究目的。

科主任对科员的评价

        1、在思想上,我积极上进、乐于助人,与科室医生相处融洽,对病人认真负责、热情礼貌。

       在泌尿外科实习的时候,曾有一台经皮肾镜碎石术,手术难度特别大,整个手术过程历时长达10个小时。

       我作为第二助手,在体力上、意志力上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最后圆满完成了手术任务,受到科主任的表扬。

       我想,这次经历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会大有裨益。

       2、拥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带着满腔的热情,我来到了实习单位—武汉市第五医院实习。

       在五医院各个科室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教学规定的临床实习任务。

       认真完成了对实习生的监督:在查房的同时,认真进行理论提问及操作考试,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笔记。

       3、该生在作业治疗室实习期间,遵守纪律,服从医院及科室的安排,坚守岗位。

       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对待病人热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设计不同的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治疗,操作能力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

关于对李时珍的历史评价

        李时珍是与万密斋齐名的著名医学家,明代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自古举世闻名,这两位生于同一朝代的医学名人,是中华医学界的一大传奇,他们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们的医德医风更是为世人传颂。

       据史料记载,万密斋后来被康熙皇帝追封其为“医圣”,而李时珍则被后人称为“药圣”。

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扩展资料:

       写作要求:

       ⑴开门见山,不绕圈子。

       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⑵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

       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⑶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篇罗列,不能把前言写成该研究的历史发展;不要把前言写成文献小综述,更不要去重复说明那些教科书上已有或本领域研究人员所共知的常识性内容。

       ⑷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在前言中,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用词要科学,对本文的创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国内首创、首次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研究内容国内未见报道”或“本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适当的自我评语

       ⑸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意义和目的:

       总结和综合该方向前人已经做了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并且列出了该方向众多的参考文献,这对后人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可以指导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

       文献综述的目的因研究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如果你的研究目的是要展现有关某个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那么你要做的是一个基本文献综述。

       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一个研究问题,从而进行深入研究,那么你要做的是一个高级文献综述。

       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

       它的目的是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这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论题(thesis)。

       基本文献综述从选择和确立研究兴趣或研究话题(issue)开始—这就是研究问题(study question)。

       随着写作的不断进行,研究问题将不断缩小和澄清,成为一个研究主题(topic)。

       研究主题为文献综述提供了具体指向和框架。

       文献综述必须包括:一个研究论题的发现、论者的观点,以及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一般来说,不管是一份课程作业还是一篇硕士论文,都会要求有一个基本文献综述。

       高级文献综述比基本文献综述更进一步。

       它也要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再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

       这时,它要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这个研究将提出新的发现和结论。

       高级文献综述是确立原创性研究问题的基础,也是对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索的基础。

       在高级文献综述中,研究者首先陈述有关研究问题的现有知识。

       根据发现,研究者提出研究论题,即哪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

       高级的硕士论文和所有的博士论文都以高级文献综述为寻找研究课题中未知领域的垫脚石。

       虽然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所包含的任务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呈现知识和提出论题的方式是相似和并行不悖的。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

       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

       文献的基本要素是:

       1.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2.一定的载体;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

       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第一,文献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

       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可记录的内容与记录的工具、手段时)的产物,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人类认识社会与自然界的各种知识的积累、总结、贮存与提高,主要是通过文献的记录、整理、传播、研究而实现的。

       文献能使人类的知识突破时空的局限而传之久远。

       第二,文献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知识水平;而文献的存在形式(诸如记录手段、书写材料、构成形态与传播方式等),又受当时社会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制约。

       例如在纸发明以前,我国的古人只能在甲骨、简牍、缣帛上作记录;在雕版印刷发明以前,古人只能凭手工抄写来记录文献。

       然而,正是在文献的初级原始阶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才发明了纸与雕版印刷术,使文献的记录方式更为便利,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

       人们又从文献中汲取、利用知识贡献于社会,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文献的内容与形式,而文献的继承、传播与创造性的运用,又反作用于社会,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有力因素。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之梯\"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献综述

客观评价一下余秋雨其人

        1、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他的著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国华人社区的读书会读得最多的作品。

       他创造了中华文化在当代世界罕见的向心力奇迹,我们应该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

       (白先勇评)

       2、余秋雨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

       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贾平凹评)

       3、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余光中评)

       4、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

       他三次来美国演讲,无论是在联合国的国际舞台,还是在华美人文学会、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或国会图书馆的学术舞台,都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搭建了新的桥梁。

       他当之无愧是引领读者泛舟世界文明长河的引路人。

       (联合国中文组组长何勇评)

       5、北京有年青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

       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金庸评)

       6、余秋雨先生每次到台湾演讲,都在社会上激发起新一波的人文省思。

       海内外的中国人,都变成了余先生诠释中华文化的读者与听众。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荣誉教授高希均评)

       7、秋雨先生的作品,优美、典雅、确切,兼具哲思和文献价值。

       他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正用得上李义山的诗:“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

       (纽约人文学会共同主席汪班)

       扩展资料:

       余秋雨的判断价值

       找“小岛”:为文化做减法

       “信息若是海啸,要赶快给自己找个小岛,千万不要随着海啸上下摇摆,这样很危险,迟早会被淹没。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余秋雨却说,自己不用电脑不上网,现在太多年轻人将时间耗费在无谓的事情上,生命十分短暂,应当用于有价值的事情,要“做减法”,这就是“小岛”。

       余秋雨举例,自己去加拿大旅行、写作半年,这半年里完全没有接收任何国内外新闻,一天一个媒体圈朋友来访,余秋雨请朋友给自己说说半年内国内外的新闻大事。

       谁知,朋友竟然5分钟内说完了国际新闻,3分钟内说完了国内新闻,这令两人十分吃惊。

       余秋雨总结道:“半年内,我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我的朋友们耗费很多时间关注的,竟然是8分钟可以讲完的事情。

       找“海床”:判断价值并坚持

       “上岛”后接下来要做什么

       余秋雨解释,第一件事就是要观察、判断,自己所登的岛,到底是无根脆弱的珊瑚岛,还是连接着海床的岛屿。

       这就意味着,读书应当学会判断自己所选读书的价值,“把手伸向经典。

       在确定自己阅读的领域是有价值后,余秋雨提醒读者,“研究时一定要深入,不要浅尝辄止”。

       找“自己”:寻找与心理同构的书

       余秋雨引用格式塔心理学,为读者介绍了这样一种奇妙的关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结构,文化上也有类似,读者可以试着寻找与自我心理结构相同的人与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余秋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余秋雨自爆不用电脑不上网:读书要学会做减法

前言怎么写

       (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

       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

       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3)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

       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篇罗列,不能把前言写成该研究的历史发展;不要把前言写成文献小综述,更不要去重复说明那些教科书上已有,或本领域研究人员所共知的常识性内容。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在前言中,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用词要科学,对本文的创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国内首创、首次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研究内容国内未见报道”或“本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适当的自我评语

       (5)前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6)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可致读者乏味,太短则不易交待清楚,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一般掌握在200~250字为宜。

       扩展资料:写“前言”的几点注意:

       1、前言中不能有具体的事件

       无论是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前言主要以精炼的语言或者对内容的概括,或者评论。

       当然,有时候也会有叙事,但是前言的编撰最好不要出现详细具体的事例事件,如果有也应当放于内容当中。

       2、控制案例和故事

       适当的案例和故事能够为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前言当中,由于篇幅的限制,如果有案例和故事,字数也应该力求精确简练,最好控制在400字左右。

       3、格式和字数

       前言的格式需要注意,不能出现二级标题,整体内容最好不要过于细分,而是以流畅自然的方式一气呵成。

       同时,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受,以及概括的需要,书籍的前言以2000-2300字为宜,文章的前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适量减少。

       参考资料领来源:百度百科-前言

推荐电影评论方面的书籍

        电影评论方面的书籍

       《香港电影的秘密》

       :大卫?波德威尔(美)

       出版:海南出版社

       简评:一个美国人了解李小龙、成龙没啥稀奇,但对张彻、刘家良了如指掌令人刮目相看。

       他毕竟是一个学者,虽然剖析香港电影从艺术商业片入手,但思维不存在太多东西方的隔阂,反倒是学术文章写得十分透彻而好读。

       《非常罪 非常美》

       :毛尖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读毛尖的文章是从她的随笔开始,从写她母亲剥毛豆,再写到小津,有味道。

       她的影评也是把感性的东西化进去,但绝不夸张。

       比如她会把沟口健二的红色伤疤、伯格曼的红裙子、阿巴斯的红色上衣、科波拉的红玫瑰等等放在一鹦矗?说摹?《雕刻时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俄)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简评:是台湾“电影眼”系列的引进版。

       看电影 -塔可夫斯基本人的著作绝非是解读他的电影,而是走近一个人的灵魂、他的哲学与艺术思想,对诗意的世界张开你的翅膀。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编者:丹努西娅?斯托克(波兰)

       出版:文汇出版社

       简评:坦承自己不懂音乐,给出不喜欢美国的理由。

       这位 -一般被认为早期电影有“道德焦虑“,后期电影远离政治,还是听他自己来说自己及自己的电影吧。

       《电影 2022》

       编者:卫西谛等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简评:刚拿到此书的时候,很多电影还一时看不到。

       但后来一部部都没少出过DVD,的确是2022年最值得关注的几十部世界各国电影。

       不是淘碟指南的淘碟指南,而且不过时。

       《新小说?新电影》

       :克洛德?托马塞(法)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简评:是相对深奥的一本,一半文学,一半电影。

       光就卖得快便说明中国读者对这部分艺术史的关注,杜拉斯的《印度之歌》、格里耶的《欧洲快车》究竟怎么样

       不急,花个两小时就能读完的小册子。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四编)

       主编:郑雪来

       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简评:这套辞典的前三部在国内有过不小的影响力。

       四编中有些电影的选择可能不是很严格,但早期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其精华之一。

       还有,其中的评介虽然很不华丽,但言之有物,准确到位,是值得提倡的治学风气。

       《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

       编者:郑树森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收入了两岸三地及海外10多位学者的电影论文,其中包括戴锦华、毕可伟等人。

       是年内最有学术质量的华人电影书籍,尽管对华语电影的批评有些欠妥,但毕竟从文化的高度分析是一条有意义的影评之路。

       《法国电影手册十年百部佳片》

       编者:双城、列狐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简评:大多数电影你能看到,一部分电影一时还看不到。

       不一定每部都是经典,是淘片与了解当代世界电影的一个角度。

       《电影馆系列》(已出8本)

       :布努艾尔、伯格曼等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今年最具规模与最令人激动的引进类丛书,只需列举几本就说明一切了:安东尼奥尼的《一个导演的故事》、《伯格曼论电影》、《法斯宾德的世界》、布努艾尔《我的最后一口气》、《光影 -—与当代杰出摄影师对话》等等。

怎么评价《寂静的春天》一书的价值

        1.

       1962 年,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通过波士顿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 出版了“Silent Spring”一书,中文译名为《寂静的春天》。

       在这一版图书的书封和扉页上,卡逊是作为一位知名科学作家介绍给读者的。

       在《寂静的春天》之前,她以《我们周围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一书而闻名全美。

       《我们周围的海洋》(1951)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曾获得 1952 年美国图书奖和伯洛兹奖,由其改编的同名纪录片获得 1953 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卡逊同时著有“《海风之下》(Under the Sea-wind)”,“《海洋的边缘》(The Edge of The Sea)”等畅销科学书籍

       事实上,卡逊在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现 Chatham University)最早攻读的是文学专业,1929 年以优等成绩(magna cum laude)毕业。

       同年秋天,她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于 1932 年获得动物学硕士学位。

       1935 年,出于经济压力,本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卡逊开始兼职为美国渔业局(U.S.Bureau of Fisheries)工作,撰写“水下罗曼史”为题的系列科学通讯。

       1936 年,卡逊通过考试,成为美国渔业局聘用的第二位全职女性工作人员,从此开始了她作为海洋生态学家兼作家的职业人生。

       到了 1949 年,她晋升为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署(U.S.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前身为美国渔业局)的出版物总编。

       1952 年,由于《我们周围的海洋》一书成功所带来的经济条件改善,她辞去了管理署的工作,成为一名全职作家。

       从卡逊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洋生态学家或作家这样的头衔都不足以完全说明她的工作,更适合她的头衔,或许是海洋生态科学作家。

       应该说,卡逊或许是一个“海洋生态学家中最会写文章的,作家中最了解海洋生态学的”复合型学者。

       如果了解了这点,那么,我们对于《寂静的春天》中,会用优美的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有些煽情的文字来陈述一些科学原理和事实的情形,就应该不用那么奇怪了。

       2.

       1940 年代中期开始,卡逊就开始关注以 DDT(知乎日报注: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有机氯类杀虫剂)为代表的化学杀虫剂滥用问题。

       到了 1958 年,卡逊决定为这一问题专门写一本书。

       可以说,从这一年开始,卡逊就公开明确了自己的立场,只是此时公众尚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1959 年,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USDA)公布了科普影片《火蚁测试》(Fire Ants on Trial)。

       这使 Carson 公开发表了自己的指责,称如此喷洒化学杀虫剂的行为具有罔顾人类与野生动物利益的风险。

       在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科学素材后,《寂静的春天》主要部分于 1960 年完成,但由于卡逊的疾病拖延了完成书稿的进程,直至 1962 年才得以付梓出版。

       在此之前,卡逊已经参与了一部分关于化学杀虫剂的科学与政策讨论,并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在诸如《 -》之类的公开媒体上。

       与其说《寂静的春天》是一部蓄谋已久的重磅炸弹,不如说是对于自己观点的系统性论述。

       在 368 页的书稿中,第 301 页至 368 页是参考文献。

       除了第一章《明日的寓言》(A Fable for Tomorrow)属于文学性的虚构描写外,第二章至第十七章的科学内容均有引用的出处。

       在优雅的文辞修饰之下,我想,卡逊是在力图撰写一部严肃而认真的科学作品,以面对来自于反对者的无数质疑。

       3.

       《寂静的春天》出版后所取得的巨大社会反响,一大部分应当归功于诸如杜邦公司这样的化学工业巨头的激烈反应。

       事实上,在出版前,关于该书的争议就已经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在出版之前,卡逊预先考虑了可能遭遇到的批评甚至是法律官司,并和出版商一起进行了事先的公关,包括向在白宫参加自然保育会议的代表赠送书稿小样,以及提前在《纽约客》上连载删减版的《寂静的春天》。

       彼时,《纽约客》有约 50 万名订阅读者。

       DDT 的主要生产商杜邦公司和生产氯丹、七氯的维尔斯科尔化学公司闻讯后,反应十分强烈,用一系列的报告和文章来反驳卡逊的观点,甚至以法律诉讼来威胁出版商霍顿米夫林公司取消出版计划。

       一些知名的科学家也被卷入这场讨论,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不同的阵营并深化了这一科学问题的矛盾。

       此前的 1957 年至 1959 年,美国发生了所谓的蔓越橘丑闻(Great Cranberry Scandal)。

       这三年里,在蔓越橘作物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除草剂“杀草强(氨基)”,而这已在实验中被证明是一种致癌物。

       现在,一方面是 Carson 在《纽约客》上连载精简版的关于 DDT 滥用的《寂静的春天》,一方面是知名化学巨头的强力反击,这自然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兴趣。

       在反对者的质疑声中,《寂静的春天》最终如期于 1962 年 9 月 27 日问世。

       由于学术界对《寂静的春天》一书科学性的正面支持和化学工业界的过激反应,促使公众最终倒向了卡逊的一边。

       一年多以后,针对该书和本人的批评基本上消声匿迹了。

       出于身体的原因,《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卡逊很难大量参与政治活动和媒体宣传-虽然她或许很想尽量推广自己的观点。

       在该书出版十八个月后的 1964 年春天,与乳腺癌抗争多年的卡逊 n 因为突发心肌梗塞而离开了人间。

       4.

       《寂静的春天》,到底有什么意义?教科书上曾经介绍过工业化以来世界著名的环境公害事件,其中最早的是 1930 年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在 1962 年之前,按年代排序,还有 1948 年的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 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 年和 1955 年重复发生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61 年的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在《寂静的春天》出版之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的环境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地反复出现,但是,它们以一种简单粗暴的形式出现在公众的面前。

       工厂的烟囱或者汽车排出了有毒的烟雾,被人体吸入后导致明显的呼吸系统损伤甚至是死亡。

       看得见的污染,看得见的疾病,两者之间的逻辑就像喝脏水会拉肚子一样简洁明了。

       然后,在晴朗有风的天气,空气的问题解决了。

       这就是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的“环保基本靠风”的黑历史。

       可以说,Rachel Carson 改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寂静的春天》描写的是“看不见”的污染,看得见的问题。

       曾经被认为是安全无害的杀虫剂,诸如用飞机大范围喷洒这样的滥用,不仅会杀灭害虫,同时也会杀灭其他的有益昆虫、小型动物和植物。

       其中部分种类的化学杀虫剂通过食物链的作用进行富集,最终将积聚在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体内,为人类带来重大的健康风险。

       在蕾切尔卡逊通过《寂静的春天》强调这种事实上的污染之前,它们看不见。

       虽然在书中也描写了部分受害者通过直接接触部分有毒化学杀虫剂而患病甚至死亡的案例,但相信无论是当事人还是读者,都会认为那是少数而极端的“误用”而已。

       如果说《寂静的春天》最基本的贡献,那就是她简洁明了地把人类活动和狭义的“环境”问题同广泛的生态系统影响联系起来。

       环境问题不是简单的有毒-损害响应,它与我们人类的每一种行为,每一寸赖以生存的土地息息相关。

       这是美国的生态学家们正在关注的科学事实,用优美的文字把这一信息传递给了公众。

       在书中,作家用许多地区的案例证明,虽然“污染”看不见,但是听得见、看得见的问题发生了。

       加利福尼亚清水湖(第四章)中使用的 DDD 在很短时间内“离奇”地消失了,但是水鸟大量死亡,再也没有小鸟被孵化。

       食物链的富集作用“神奇”地“净化”了水体中的 DDD,但同时也将它们积累到水鸟的体内。

       鸟儿如此,那么其他的物种呢?还有我们人类呢?1968 年,水俣病被日本 -正式确认。

       水俣病,包括熊本水俣病和新泻水俣病,是由无机汞进入自然界后,通过贝类等低级生物作用形成以甲基汞为代表的有机汞,经过生物富集作用而影响人类或猫、鸟等高级生物神经系统的恶性疾病。

       熊本国立大学医学研究院于 1956 年确认了该病的病因,但日本 -一直掩盖事实,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污染企业排污,更没有进行全国性的预防措施,导致 1965 年在新泻县再次出现水俣病。

       直到 1968 年,水俣病的公开震惊世界。

       同年,日本厚生省确认了由重金属镉中毒导致的富山“痛痛病”。

       “痛痛病”患者最早出现于 1931 年,是由矿山冶金工厂的污水长期污染下游水体和土壤,居民长期食用当地“镉米”、“镉水”和其他含镉农产品引起的恶性疾病。

       依然是 1968 年,日本爆发了由多氯联苯污染造成的“米糠油事件”。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具有致癌性的含氯有机物,化学性质稳定并易溶于脂肪,意味着它易于累积在人体脂肪内,并造成持久伤害。

       多氯联苯和 DDT,氯丹,二恶英等拥有同一个标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如果站在 1968 年的日本,回顾 1962 年的《寂静的春天》,或许更能体会到 Rachel Carson 的工作之贡献。

       5.

       很多人对蕾切尔卡逊和《寂静的春天》评价非常之高。

       比如美国前副总统阿尔伯特戈尔(Albert Gore)说,“(《寂静的春天》种下了新运动的种子,而后它成为了一股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力量“(Silent Spring planted the seeds of a new activism that has grown into one of the great popular forces of all time)。

       我认为,Rachel Carson 的成功,一部分在于她本人的杰出工作,《寂静的春天》确实是一部语言优美而表述简洁的著作;另一部分,多少有点“时势造英雄”。

       美国不是伊甸园,它也曾经历过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和伦敦烟雾事件类似,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次反复发生,受害者人数以千计。

       五大湖的污染可以与沦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相比。

       直到 21 世纪,伊利湖的水华依然严重影响着周围居民的自来水水质。

       在 1962 年《寂静的春天》出版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先行工业国家已经开始尝试控制污染,特别是那些“看得见”的污染。

       事实上,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约翰缪尔(John Muir),吉福特平肖(Gifford Pinchot)和西德罗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it)等人已经发起过一场环境保护运动。

       (经网友@qjjyanlei 指教,这次运动是美国环保运动的第一个高峰。

       1936 年,英国《公共卫生法》已经赋予了地方 -控制烟雾的权力。

       1955 年《清洁空气条例》文本问世。

       同年,1955 年,美国通过了《清洁空气法》。

       1950 年,莱茵河沿岸各国(及卢森堡)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1963 年签署了整治莱茵河框架协议。

       到蕾切尔卡逊借助于生物学家、生态学家们的学术成果撰写《寂静的春天》书稿时,一些其他学术领域的专家已经或正在思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处之道。

       比如“生态伦理之父”Aldo Leopold 的《沙乡年鉴》(1949),以及新制度经济学鼻祖 Ronald Coase 的《社会成本问题》(1960)。

       《寂静的春天》出版时,社会上的环保思潮已经得到预热,而借助着该书的争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系统性地了解生态与环境问题。

       人们开始反思“人类中心主义”。

       《寂静的春天》一书的主要直接贡献,是推动了 DDT 的限制使用。

       1967 年,环境保护基金(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的成立标志着 - DDT 运动的初步成功。

       然而,我认为,《寂静的春天》的出版,既不是各国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的主因,也没能成功阻碍各国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在 1962 年以后,还发生了什么?以 1968 年这个日本的多事之秋为例,同一年,英国修订了《清洁空气法》,对 1956 年的版本做了极大完善,直接推动了英国空气污染治理的进程;还是在 1968 年,德国曾经的煤炭和钢铁城市鲁尔区开始转型。

       1969 年,流入伊利湖的凯霍家河(Cuyahoga River)上再次燃烧起熊熊大火。

       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全社会的关注,尼克松总统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来研究 -设置环境机构方面的问题。

       同年,美国出台了《国家环境政策法》。

       1970 年,美国成立联邦环境保护署(EPA),日本内阁设立公害对策本部。

       4 月 22 日确立为世界地球日。

       1972 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同一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6 月 5 日确立为世界环境日。

       《寂静的春天》出版整整十年后,才开启了公认的全球环境保护的时代,但讽刺的是,1984 年,设在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 Co.)农药厂发生严重的化学品泄漏事故;1986 年,莱茵河发生剧毒化学品污染。

       我们必须肯定蕾切尔卡逊在警示化学杀虫剂滥用风险,普及生态学知识等方面的贡献;我们必须肯定蕾切尔卡逊的精神鼓舞始终着人们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努力中来;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把她过度神化。

       她和《寂静的春天》是环境保护浪潮中一朵漂亮的大浪花,她的身前,平静的水面已经荡漾着涟漪;她的身后,大大小小的浪花汹涌而来,直到如今。

       6.

       有人说蕾切尔卡逊“是恶魔,是导致非洲数十万人死于疟疾的罪魁祸首,比希特勒杀的人还要多。

       这种观点,在我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爱因斯坦、海森伯格和奥本海默为什么不为广岛和长崎数十万死于原子弹...

审稿意见怎么写

        审稿意见怎么写

       一般审稿意见至少要包含三条: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

       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

       (2)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

       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

       (3)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英文论文审稿意见汇总

       以下关于英文投稿过程中编辑给出的意见,与大家一起分享。

       12点无轻重主次之分。

       每一点内容由总结性标题和代表性审稿人意见构成。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is noted 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in technical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grammar,spelling,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

       thods used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nale:

       Also,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es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ions are overstated.For example,the study did not show

       ifthe side effects from initial copper burst can be avoid with the polymer formulation.

       5、对hypothesis的清晰界定:

       Ahypothesis needs to be presented。

       6、对某个概念或工具使用的rationale\/定义概念:

       What was the rationale for the film\/SBF volume ratio?7、对研究问题的定义:

       Try to set the problem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clear,

       write one section to define the problem

       8、如何凸现原创性以及如何充分地写literature review:

       The topic is novel but the application proposed is not so novel.

       9、对claim,如A>B的证明,verification:

       There is no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algorithm with previouslyknown work,so it is impossible to judge whether the algorithm is animprovement on previous work.

       10、严谨度问题:

       MNQ is easier than the primitive PNQS,how to prove that.

       11、格式(重视程度):

       In addition,the list of references is not in our style.It is close but not completelycorrect.I have attached a pdf file with\"Instructions for Authors\"which shows examples.

       Beforesubmitting a revision be sure that your material is properly prepared andformatted.If you are unsure,pleaseconsult the formatting nstructions to authors that are given under the\"Instructions and Forms\"button in he upper right-hand corner of thescreen.

       12、语言问题(出现最多的问题):

       有关语言的审稿人意见:

       It is noted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 intechnical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grammar,spelling,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clear to the reader.

       The authorsmust have their work reviewed by a proper translation\/reviewing service beforesubmission;only then can a proper review be performed.Most sentences containgrammatical and\/or spelling mistakes or are not complete sentences.

       Aspresented,the writing is not acceptable for the journal.There are pro

       blems with sentence structure,verb tense,and clause construction.

       The Englishof your manuscript must be improved before resubmission.We str

       ongly suggest that you obtain assistancefrom a colleague who is well-versed i

       n or whose native language isEnglish.

       Please havesomeone competent in the language and the subject matte

       r of your paper go over the paper andcorrect it.?the qualityof needs improving.

       来自编辑的鼓励:

       Encouragement from reviewers:

       I would bevery glad to re-review the paper in greater depth once it has be

       en edited because the subject isinteresting.

       There iscontinued interest in your manuscript titled\"…\"which you subm

       itted to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Materials Research:Part B-Applied Biomat

       erials.

       TheSubmissio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is worthy of publication.

       怎样写英文审稿意见

       首先说明一下,写这篇博文是缘于张忆文同学的博文(审一篇SCI稿件,整个人都不好了(续)。

       张同学的博文其实写得很不错,自己的切身体会,很有参考价值,我是认真读了。

       但博文后附上的英文审稿意见却让我哑然失笑。

       我这里声明一下,丝毫没有嘲笑,显摆的意思,因为这是张同学第一次写英文审稿意见,老实说比我当年第一次审稿写得好多了。

       话说我第一次给英文期刊审稿,并不是期刊编辑邀请,而是导师安排的任务,具体地说就是主编邀请导师审稿,导师出于训练我的目的,让我先审,然后再跟他讨论,修改。

       我当时的审稿程序是这样的:

       首先打开金山词霸和google翻译,干什么呀

       查生词呗。

       要知道人家写的英文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单词,不查哪行啊

       就这样,我几乎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总算把人家的论文看完了。

       看完以后这审稿意见可怎么写啊

       没办法,只能去找导师。

       导师说审一篇文章,第一要看的是文章的结构。

       什么是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其实是指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

       什么是内在逻辑关系

       简单地讲就是文章的引言部分文献回顾是否全面,是否层层铺垫提出问题,是否在引言末尾概括本文内容框架。

       引言过后就是methodology部分。

       这部分无非常用的就三种方法:解析理论,实验,数值计算或者再加上一个Case study.这几部分的内在逻辑,也就是这几种方法是个什么关系,前后顺序是什么一定要清楚明了。

       否者你就大胆地写上这样的句子:This paper is not well structured.It is difficult to follow.然后明确指出论文结构应该如何修改。

       第二,就是英文。

       关于英文问题首先要看出身。

       如果是亚洲人,重点注意中国大陆,日本的,韩国,中东的的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些地方的大多数英文都是有问题的。

       有问题当然需要修改。

       这时候可以用这样的句子:There are sloppy grammatical and editorial issues everywhere in this paper.Many of them could cause difficulties to the readers.然后举几个例子。

       这里给个小窍门,如果对自己写的某个词,或句子不是很有信心,那就放到google里搜一下,很容易找到相似的语句,以核实自己写的东西是否地道。

       第三,就是专业问题的探讨。

       专业问题的意见,如果能抓住要点,击中要害,即使你最后把文章毙了,也会心服口服的。

       当然,大家都没什么深仇大恨,不见得非得往死里搞,才能显出你的严谨,高水平。

       指出问题的同时,如果能给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是最受欢迎的。

       第四,强调细节。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审稿意见切记假大空,高大上。

       而是要从细节出发,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

       这样才有说服力。

       相反,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句缺乏创新性,就把文章给毙了,就会很让人不服,同时,这样的审稿意见也会让主编很为难。

       如何才能让人服气呢

       你说人家的方法没有创新,请给出你详细的理由,最好给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第五,整理自己的审稿意见,如果能适当分类会更好。

       比如说:

       Technical items for which revisions are compulsory:

       Technical items for which revisions are recommended:

       Items for which editorial revisions are required:

       这样无论对主编做决定还是修改都非常清楚,一目了然。

       同时也说明审稿人至少看起来很professional.

       最后说个窍门:很简单,就是认真解读自己论文的审稿意见,认真学习,包括学习人家使用的英文套路,记熟,等自己审稿时,如数奉还,档次一下就上去了。

       自己到底什么水平,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

对钱钟书先生评价

        钱锺书先生字默存,曾用笔名中书君等。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

       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

       钱先生还参与《 -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

       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解释上都卓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

       《管锥编》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

       60年来,钱钟书先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钱先生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新文化,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钱先生给予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一是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

       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钱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

       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钱先生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二是以一种新的学术规范发展和深化中国学研究。

       中国是诗书礼义之邦,中国的学问源远流长,中国学早已蔚成世界之显学。

       在这个领域,一方面是勤谨笃实,硕果累累,另一方面却是陈陈相因,难以出新。

       思想方法上的僵化固守和学术方法上的划地为牢,极大地阻滞了前进的速度。

       在这种亟待变革的形势下,钱先生的治学方法应运而生。

       他数十年间所实践的“打通”、“参互”、“比较”的方法,努力使中国学自觉地成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体系,从而获得一个更深、更广、更新的发展。

       三是以一种现代意识统领文学创作。

       钱钟书先生生活在一个农业国,但是,他却没有小生产所固有的狭隘保守观念;他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但是,他却没有三家村学究的陈腐迂阔做派。

       钱先生的创作贯注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并不多见的,有别于同时代的一般作品而与世界文 -流颇为合拍。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的文学创作都不是那种生吞活剥的东西,而是具有真正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国人也为外国人所喜爱的作品。

       四是以一种高尚的形象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人格上的榜样。

       在三、四十年代,钱钟书先生不向恶势力俯首,用文学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个黑暗社会。

       1949年以后,钱钟书先生虽然“经过九蒸九焙的改造”,“文革”中更是受尽凌辱和折磨,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

       钱钟书先生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他作为一个学者,要为祖国和世界文化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

       他不走冷门,不投热机,不计利钝,不易操守,反对树宗立派,只是一心一意地搞研究、出成果。

       在当今之世,这种品格更其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