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

第一篇:须弥山

       须弥山

       须弥山是一处拥有一百多座石窟的风景胜地。传说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须弥山由金、银、琉璃和玻瓈(并非玻璃,而是类似水晶),四宝构成,高84000由旬(1由旬可能约13公里,即110万公里、85个现时地球大),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1 概述

       须弥山(梵语:Sumeru),又译为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小千世界的中央(小千世界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后为佛教所采用。

       须弥山,以该佛教传说而命名的。是一处拥有一百多座石窟的风景胜地。这一带关山对峙,峡口逼仄,深沟险壑,奇峰高耸。古时,山下的寺口子河被称为石门水,水上曾设石门关,成为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孔道,也是中原汉王朝与西域各少数民族争战与修好的重要关防。如今,关址已当然无存,但分布在八座山崖上的石窟,仍然焕发着艺术的光辉。2 地理位置

       须弥山,位于宁夏银川市东南320公里的六槃山北端,固原县城西北55公里的寺口子河北岸。3 旅游景区

       须弥山石窟不像敦煌、云冈与龙门那样,石窟几乎都开在临川的一面峭壁上,使人一览无余,而是随着山势的起伏变化,或临川而开,或雄立山巅,或蔽于山凹,东一点,西一片,上上下下,隐隐显显,富于变化,耐人寻味。这一带的石窟始凿于北魏,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全国十大石窟之一。经西魏、北周、隋、唐等历代不断添凿,以及后来的修葺重妆,形成如今的大佛

       六、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窟、黑石沟等八个风景区,共有造像三百五十余尊,以及壁画、题记、石碑等多处,是研究北魏以来我国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的遗产。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造像中,单体佛像规模最大的要数唐代所建的第五窟。窟中有高达20.6米的大佛坐像雕刻,神态安然,气宇轩昂。这里地势开阔,视野辽远。站在大佛前凭栏相望,古战场上山川依旧,令人茫然生无限思古之情。而51窟那种群体造像气魄雄伟的氛围,又叫人惊羡不已。第51窟开凿于北周,素称“须弥之光”。石窟开凿在一座小山包上,将山包整个凿空,辟出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个部分,是须弥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窟。窟中7尊6米多高的佛像姿态优美,雕作手法纯熟,代表了北周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仰面环视,淡淡的白光从洞口撒进来,映出四壁雕像流畅的线条和高大的体量,使人有置身极乐世界的神秘感。4 旅游指南 最佳游览时间

       四月的江南已是草飞莺长。须弥山的春天虽然来的稍迟,却也春色撩人。站在山下眺望,在浑厚险峻的高山低谷之间,一丛丛山桃花开得正旺,土黄色山峦上的一片片绿树带来勃勃生机。这里虽然缺少江南早春时的柔媚和清秀,但北方所特有的那种粗犷与刚强,却让人体会到另一种韵味。5 历史文化

       须弥山说

       佛教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

       相传此山有七山七海绕其四周,入水八万由旬,出于水上高八万由旬,纵广之量亦同。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由四宝所成,北面为黄金、东面为白银、南面为琉璃、西面为颇梨。而须弥山四方的虚空色,也由这些宝物所反映。七金山与须弥山间的七海(内海),充满八功德水,七金山外隔着碱海(外海)有铁围山,碱海中有郁单越(北)、弗婆提(东)、阎浮提(南)、瞿耶尼(西)四大洲,此即所谓的“须弥四洲”。

       在上列诸山中,须弥山及七金山皆为方形,只有铁围山是圆形。以上九山、八海由三轮所支持。风轮在最下,其量广无数,厚十六亿由旬。其上有水轮。水轮上部则凝结成金轮。水、金二轮深度共达十一亿二万由旬,下方八亿由旬是水轮。而两轮之广,直径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最初,由于有情业增上力,风轮生,依止于虚空,又依有情之业力,大云雨起,澍风轮上,积为水轮,又因业力风起,击水,上部结为金轮。这是有情的依处,即器世间,住在此间的有情有天、人、阿修罗等六趣。

       诸天中有地居天、空居天之别,六欲天中的忉利、四王二天属地居天位,忉利天位于须弥山顶上。四王天位于须弥山的第四层级。又须弥山的第三层级以下,有四王天的眷属夜叉神止住,住第三层的称为恒憍,住第二层的称为持鬘,住初层的称为坚手。七金山以及日轮、月轮的宫殿内,也有四王天的眷属止住。六欲天(欲界)上面有色界四禅十六天,其上更有无色界四天。

       依上述三轮的支持,由九山、八海、四洲构成的国土,称为一世界或一须弥世界。一千个须弥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倍的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由于有小中大的区别,所以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为一佛的化境。此世界乃是为六趣二十五有界的有情作依止,相对于有情世间,而称为器世间。

       在六趣中,地狱(奈落)在南阎浮洲下一千由旬至四万由旬间,有等活地狱至无间地狱的八热地狱。其眷属地狱,即十六游增地狱,位在各地狱的四门。又,八寒地狱亦在其附近,南阎浮洲以及东西二洲,也有孤地狱散布。一说地狱趣在大铁围山间。其次,饿鬼趣除居其本处南阎浮洲下五百由旬外,也散住于人天间。畜生趣以大海中为本处,而遍在诸趣中。阿修罗趣以须弥山麓与须弥海为本处,又遍在各处,以和忉利、四王二天战斗为事。人趣居四大洲及其眷属八洲,但南洲所属的遮末罗洲,是罗刹的住处。四王、憍利等六欲天,及色界、无色界都是天趣的住处。

       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记载,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宫殿,山基有纯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

       据立世阿毗昙论卷二数量品记载,以须弥山为中心,外围有八大山、八大海顺次环绕,整个世界之形相团圆,有如铜烛槃。须弥山周遭为须弥海所环绕,高为八万由旬,深入水面下八万由旬,基底呈四方形,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继之为八山,山与山之间,隔着七海。八山之山名顺次为:由乾陀(梵Yugandha^ra,巴Yugandhara)、伊沙陀(梵I^s!a^dhara,巴I^sadhara)、诃罗置(梵Khadiraka,巴Karavi^ka)、修腾娑(梵Sudars/ana,巴Sudassana)、阿沙干那(梵As/vakarn!a,巴Assakan!n!a)、毗那多(梵Vinataka,巴同)、尼民陀(梵Nimim!dhara,巴Nemindhara),铁围山(梵Cakrava^d!a,巴Cakkava^l!a)。七海之前六海名称,即随其所环绕之山而得名。第七山外有碱海,其外有铁围山。须弥四洲:弗婆提、瞿陀尼、阎浮提、郁单越,各位于碱海中之东西南北四方,吾等众生即居住于南面之阎浮提洲。然关于八大山之名称及顺次,于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大楼炭经卷五灾变品之记载,略有不同。

       佛经《时轮经》记载,地球是由风、火、水、土、空五种物质和七金山、须弥山等构成的。世界之最下为风轮,其上为水轮,再其上为金轮,即地轮。在藏族古老的苯教创世说中,有位名叫南喀东丹曲格的国王拥有地、水、火、风、空五种本源物质,法师把它们收集起来,放入体内,轻轻地哈气,吹起了风,当风以光轮的形式旋转起来的时候就出现了火,火越吹越旺,火的热气和带有凉意的风产生了露(水),在露珠上出现了微粒,这些微粒反过来又被风吹落,堆积起来形成了山。这就是须弥山的来历。

       中国石窟的开凿与佛教的传入有密切的关系。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全国上下争相崇信的“国教”,在全国大力提倡开凿石窟,须弥山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的。石窟依山崖开凿建造的佛教寺院建筑,起源于印度,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和弟子们坐禅说法的场所,常被称为“石室”,约在东汉以后随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内地,北魏至隋唐为兴盛期,各地开凿大量新窟,唐朝以后渐衰,建筑型式分为中心柱和无中心柱两种,石窟就是在河畔山崖或石壁上开凿出来的佛教寺院或僧舍,其内或雕刻或泥塑佛像,顶部和四壁敷以泥胎后绘画或雕塑。

       须弥山石窟的初创和发展也和中国北方其它石窟发展大致相同。须弥山石窟所处的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由长安到西域的最短的必经之地。到了唐代,唐王朝为了加强边疆防卫,又在这里设立了“石门关”,直接制约着中原与西域的军事与交通,使这里有着“关中咽喉”之称。宋代,这里又是怀得军的驻地平夏城的险要关隘。须弥山地处北上大漠,西出西域的要道,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第一座著名的佛教石窟圣地,也是著名的古石门关遗址所在。清《甘肃通志》载:“州北九十里须弥山上有古寺,松柏郁然,即古石门关遗址。”石门关,是隋唐前后著名的七关之一,为西北通往都城长安的要冲,是屏蔽中原及长安的门户。

       5号窟大佛楼的须弥山大佛,高20.6米,又称弥勒大坐佛,比云冈、龙门石窟最高的佛像还高,在中国仅次于乐山大佛。

       这座艺术宝库,曾得到明朝皇帝英宗的赐名,这里的一个弥勒大坐佛,比云冈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的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这里的“一佛二菩萨造像”,堪称北周造像雕塑精品,全国罕见。

       走近细看,只见那佛高大魁梧,足有五六层楼高,耳朵有两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十分的精致。专家说,这完全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雄伟气魄。唐代统治者提倡佛教,武则天曾下令全国各州建大佛寺,造大佛像。有学者推测,这等大佛可能是在武则天掀起的崇拜佛的浪潮中建造的。

       有关专家认为,须弥山石窟艺术对龙门、云冈石窟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的石窟造像,有雕塑和开凿两种形式和类型,由最初的泥塑彩绘过渡到造像开凿,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由塑像到彩塑与雕凿共存,再到纯石刻雕凿,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由西向东逐渐发展的。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造像为泥塑,敦煌莫高窟为泥塑彩绘,炳灵寺造像大多为彩塑,或者石胎泥塑,麦积山石窟仍是以石胎彩绘为主。而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石窟造像均变成石刻雕凿。须弥山石窟造像却是石雕开凿的,正好处在泥塑与石刻的形成与过渡带上,须弥山石窟开凿早,佛造像是采用石刻手法雕造。这种石窟造像艺术手法的更替和定型,是在须弥山完成的,它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造像奠定了基础。

       释迦一生充满了曲折与苦难:出生而母亡,成佛后又有96种外道与其抗争,最后因食物中毒而亡。佛教讲人死后依善恶不同,进入地狱,恶鬼,畜生、人、阿修罗、天等六种境界,是不是六道轮回,但释迦牟尼是觉悟者,永远是佛,所以他的去世叫涅槃,这是一种脱离轮回,存在于不生不死的永生境界。

       佛教将释迦的一生概括为“八相”,即下兜、入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佛教艺术上一般用一菩萨骑马来表示前二相,即乘象入胎。释迦涅槃后,娑婆世界暂无大佛,大弟子迦叶保留释迦的袈裟,在山中禅定,56亿万年后,弥勒从兜率天宫下生,为长子,然后出家、成佛、转法轮、涅槃,经历与释迦相似。当弥勒成佛后,迦叶从禅定中觉醒,将袈裟传给弥勒,是为衣钵相传。只是那时的人身材高大,大约有几十米,弥勒的弟子初见迦叶,才一米多高,笑称其为人头虫,弥勒忙解释说释迦时代的人就那么高,他就是释迦大弟子迦叶。所以从中亚到中国,弥勒大像甚多,如巴米扬大佛、四川乐山大佛等,敦煌的北大像,南大像都是弥勒佛。

       中国十大石窟之须弥山石窟的六个未解之谜

       在佛教构筑的宇宙观中,须弥山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央的诸山之王,高八万四千由旬(约合数百万公里)。

       第一个未解之谜:起名者何许人也?

       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确有一座须弥山,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北,但它显然没有资格被称为“诸山之王”。

       地球的诸山之王,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宁夏的诸山之王,是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

       固原的诸山之王,是六槃山主峰米缸山,海拔2943米(一说2931米)。

       而原州区这座个头只有2022米的小矮山,竟被称为“须弥山”,不能不佩服当年起名者的勇气。

       起名者何许人也?

       这是须弥山的第一个未解之谜。

       第二个未解之谜:是谁最早开凿了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汉代称逢义山,北魏、隋、唐称石门山。从须弥山石窟1号窟中一则西夏时的题记“拱化三年七月十五日„„须弥山巡”看,“须弥山”的称谓,最晚应在宋、西夏时就有了。拱化三年,即公元1065年。

       固原是古丝绸之路长安至河西走廊最便捷的干道之一,实际上固原能控扼古丝绸之路,须弥山前的石门关功不可没。石门关一度是唐朝的国门,也曾是宋和西夏兵戎相见的战场。

       蔫红雄峻的须弥山有“宁夏敦煌”之称。在山麓东南向的崖面上,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等八个风景区的132个石窟,如一幅巨大而美丽的扇面徐徐展开。整个窟群共约113龛,大小造像980余尊,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有500余尊。

       须弥山石窟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专家们基本一致的意见是,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至499年),在北周、唐朝掀起了开凿高潮,至明清时渐渐合上了帷幕。

       是谁最早开凿了须弥山石窟?

       这是第二个未解之谜。

       第三个未解之谜:为何近千年间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

       开凿石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非“政府行为”很难完成,这样的“形象工程”历朝历代理应都备受关注。

       但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近1000年间,令后人叹为观止的须弥山石窟,包括身躯伟岸的须弥山大佛,竟许久在国史和地方志中都找不到一点记载。

       这是第三个未解之谜。

       第四个未解之谜:须弥山大佛是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克隆?

       到了明朝,《万历固原州志》才第一次给了须弥山佛教建筑在史册上亮相的机会:“须弥山„„元封圆光寺。”谁知这竟是张冠李戴,把本朝的金贴在了前朝的脸上,贻笑大方。圆光寺并非元封,而是明英宗朱祁镇赐名。

       1961年,自治区政府将须弥山石窟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须弥山石窟”正式定名。

       须弥山现存开凿最早的石窟,有北魏4窟。其中孝文帝时期开凿的第33窟,左、右、后三壁开有较大浅龛,这种形制,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

       北周后期开凿的第51号窟,是须弥山形制独特、规模最大的洞窟,被誉为“须弥之光”。它由前后主室和两个耳室组成,方形塔柱上左、右、后三面各开一龛,每龛有一佛二菩萨。让人称奇的是后壁长方形的佛龛上,并列着三尊身高6米的槃腿大坐佛,造型气势雄伟,栩栩如生。

       须弥山最夺人眼球的,当然是5号窟大佛楼的须弥山大佛,高20.6米,又称弥勒大坐佛,比云冈、龙门石窟最高的佛像还高,在中国仅次于乐山大佛。

       须弥山大佛头高5米,耳长3米,博带袈裟、丰腴慈祥,头部螺髻,双耳垂肩,嘴角含笑,平易近人。

       有人认为,须弥山大佛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克隆。

       果真如此吗?

       这是第四个未解之谜。

       第五个未解之谜:为何须弥山“菩提树”无法人工繁育?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是根据唐朝皇后、武周皇帝武则天年轻时的形象凿成的,须弥山大佛面部显然更男性化,两尊大佛有着明显的不同。

       但须弥山大佛的博带袈裟,尤其是胸前的衣褶,简直就是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翻版。

       须弥山有一种树,生长在相国寺、子孙宫一带,仅有十来棵,当地百姓称为菩提树,其实它是小叶朴,一种榆科落叶乔木。林业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实验,想人工繁育“菩提树”,但始终没有成功。

       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第五个未解之谜。第六个未解之谜:神秘山洞究竟在哪里?

       据民国《固原县志》记载,须弥山“过石壁为桃源洞,通山后之地下洞也。洞已窒,遗迹宛然。”1953年中共固原县委统战部写的《固原县三营区四乡须弥山调查情况报告》也提到,桃花院“有一石洞,据刘和尚说有四十里之深,现在洞口用石头挡着,说人不敢进去。”

       山洞究竟在哪里?

       这是第六个未解之谜。

第二篇:须弥山博物馆消防应急预案

       须弥山博物馆消防应急预案

       为加强我馆消防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上级消防有关规定条例,结合我馆工作实际,保护游客和职工的生命及博物馆财产安全,落实消防工作“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基本原则,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消防工作条例,法律,法规,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建立统一高效的突发火情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为有效处置突发火情的建立应急制度,完善火灾预防,应急处理体系,提高机构对突发火情的应对能力。

       二、组织机构

       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有灭火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督察组组成,具体分工如下:

       1、灭火行动组:由保安人员和义务消防队员组成,灭

       火行动组主要负责本馆一般初级火灾的扑救工作。

       2、通信联络组:由单位监控室值班人员,各部室负责人组成,负责通信联络及各部门的统一协调。

       3、疏散引导组:由安全巡逻人员和各部室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疏散及财产安全转移。

       4、安全防护救护组:由后勤事务部及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火灾时车辆,医疗救护等后勤保障工作。

       5、督察组:由单位领导和分管领导组成,负责个行动小组的灭火监督。

       三、报警和处警程序

       1、报警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对全管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全方位24小时监控。

       2、监控中心收到监控区火警信号、火警电话后,应立即用对讲机和电话通知保卫科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应立即及时赶赴现场,检查是否误报、是否有火情,并电话通知馆领导领导和所领导。

       3、值班人员赶赴现场后,如未发生火灾,应查明警报信号的原因,并认真详细做好记录。

       4、如有火灾发生,应根据火情,立即拨打“119”,报告消防队,并将信息反馈,监控报警中心同时进行灭火和疏散工作。

       5、监控中心根据火灾情况,掉级有关人员启动灭火和应急预案。

       四、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与措施

       1、为使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顺利进行,安保人员应加强经常性检查,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2、公共聚集场所,应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出入口有明显标志,消防通道及安全门不能锁闭,疏散路线有明显的引导图例。

       3、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人员应迅速赶赴火场,利用应急广播只会人群有组织的疏散。

       4、疏散路线尽量便捷疏散引导组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统一指挥,同时要检查现场是否有遗漏人员。

       五、扑救一般初级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1、当火灾发生时要沉着冷静,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灭火,疏散。

       2、对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抓住时机,迅速灭火。

       3、对于不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采取“先控制,后救火”的原则,先控制火势的蔓延,再开展全面扑火。

       4、火场如有人收到围困,要坚持“先救人,后救火”的原则,确保人身安全。

       5、火灾现场要采取“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6、火灾扑救要服从现场指挥员的统一指挥,分工名确,密切配合,当消防人员赶到后,指挥人员应将火灾现场情况报告消防人员,并服从消防人员统一指挥,配合消防队实施灭火,疏散工作。

       7、火灾扑救完毕,博物馆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落实“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火灾事故。

       六、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1、所有参加灭火与应急疏散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工作

       人员应打开通信工具,确保通信畅通,服从通信联络组长调遣。

       2、监控中心通知水、电管理人员火场待命。

       3、后勤人员对被抢救,转移的财产进行登记、保管、对火灾损失情况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清理登记。

       七、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设置安全警戒线

       安全警戒线分为建筑物外围警戒和火灾现场警戒线,外围警戒线要及时消除路障,劝阻无关人员、车辆离开现场,维持好建筑物外围秩序,为公安消防队到场灭火创造有利条件,火灾现场警戒要及时指挥疏散人员,协助进行现场清理。

       八、工作要求

       1、各部门及应急抢险队员在通过各种渠道获知火情后应及时感到事故现场,按照分工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2、应急抢险队员应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完成应急指挥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3、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第三篇:须弥山博物馆消防应急预案

       须弥山博物馆消防应急预案

       须弥山博物馆消防应急预案

       为加强我馆消防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上级消防有关规定条例,结合我馆工作实际,保护游客和职工的生命及博物馆财产安全,落实消防工作“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基本原则,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消防工作条例,法律,法规,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建立统一高效的突发火情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为有效处置突发火情的建立应急制度,完善火灾预防,应急处理体系,提高机构对突发火情的应对能力。

       二、组织机构

       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有灭火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督察组组成,具体分工如下:

       1、灭火行动组:由保安人员和义务消防队员组成,灭

       火行动组主要负责本馆一般初级火灾的扑救工作。

       2、通信联络组:由单位监控室值班人员,各部室负责人组成,负责通信联络及各部门的统一协调。

       3、疏散引导组:由安全巡逻人员和各部室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疏散及财产安全转移。

       4、安全防护救护组:由后勤事务部及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火灾时车辆,医疗救护等后勤保障工作。

       5、督察组:由单位领导和分管领导组成,负责个行动小组的灭火监督。

       三、报警和处警程序

       1、报警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对全管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全方位24小时监控。

       2、监控中心收到监控区火警信号、火警电话后,应立即用对讲机和电话通知保卫科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应立即及时赶赴现场,检查是否误报、是否有火情,并电话通知馆领导领导和所领导。

       3、值班人员赶赴现场后,如未发生火灾,应查明警报信号的原因,并认真详细做好记录。

       4、如有火灾发生,应根据火情,立即拨打“119”,报告消防队,并将信息反馈,监控报警中心同时进行灭火和疏散工作。

       5、监控中心根据火灾情况,掉级有关人员启动灭火和应急预案。

       四、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与措施

       1、为使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顺利进行,安保人员应加强经常性检查,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2、公共聚集场所,应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出入口有明显标志,消防通道及安全门不能锁闭,疏散路线有明显的引导图例。

       3、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人员应迅速赶赴火场,利用应急广播只会人群有组织的疏散。

       4、疏散路线尽量便捷疏散引导组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统一指挥,同时要检查现场是否有遗漏人员。

       五、扑救一般初级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1、当火灾发生时要沉着冷静,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灭火,疏散。

       2、对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抓住时机,迅速灭火。

       3、对于不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采取“先控制,后救火”的原则,先控制火势的蔓延,再开展全面扑火。

       4、火场如有人收到围困,要坚持“先救人,后救火”的原则,确保人身安全。

       5、火灾现场要采取“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6、火灾扑救要服从现场指挥员的统一指挥,分工名确,密切配合,当消防人员赶到后,指挥人员应将火灾现场情况报告消防人员,并服从消防人员统一指挥,配合消防队实施灭火,疏散工作。

       7、火灾扑救完毕,博物馆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落实“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火灾事故。

       六、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1、所有参加灭火与应急疏散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工作

       人员应打开通信工具,确保通信畅通,服从通信联络组长调遣。

       2、监控中心通知水、电管理人员火场待命。

       3、后勤人员对被抢救,转移的财产进行登记、保管、对火灾损失情况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清理登记。

       七、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设置安全警戒线

       安全警戒线分为建筑物外围警戒和火灾现场警戒线,外围警戒线要及时消除路障,劝阻无关人员、车辆离开现场,维持好建筑物外围秩序,为公安消防队到场灭火创造有利条件,火灾现场警戒要及时指挥疏散人员,协助进行现场清理。

       八、工作要求

       1、各部门及应急抢险队员在通过各种渠道获知火情后应及时感到事故现场,按照分工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2、应急抢险队员应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完成应急指挥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3、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篇二:须弥山博物馆灭火与疏散应急预案

       须弥山博物馆灭火与疏散预案

       为加强我馆消防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上级消防有关规定条例,结合我馆工作实际,保护游客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及博物馆财产安全,落实消防工作“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基本原则,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消防工作条例,法律法规,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建立统一高效的突发火情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为有效处置突发火情,建立应急制度,完善火灾预防,应急处理体系,提高机构对突发火情的应对能力。

       二、组织机构

       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有灭火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组成,具体分工如下:

       1、灭火行动组:由保安人员和义务消防队队员组成,灭火行动组主要负责本馆一般初级火灾的扑救工作。

       2、通信联络组:由单位监控室值班人员,各部室负责 人组成,负责通信联络及各部门的统一协调。

       3、疏散引导组:由安全巡逻人员和各部室负责人,全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疏散及财产安

       全转移。

       4、安全防护救护组:由后勤事务部门及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火灾时车辆,医疗救护等后勤保障工作。

       5、督察组:有单位领导和分管领导和分管领导组成,负责各行动小组的灭火督查。

       三、报警和处警察程序

       1、报警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对全馆重 点要害部位进行全方位24小时监控。

       2、监控中心收到监控区火警信号、火警电话后,应立 即用对讲机和电话通知保卫科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应立即及时赶赴现场,检查是否误报、是否有火情,并电话通知馆领导和所领导。

       3、值班人员赶赴现场后,如未发生火灾,应查明警报 信号的原因,并认真详细做好记录。

       4、如有火灾发生,应根据火情,立即拨打“119”,报 告消防队员,并将信息反馈,监控报警中心同时进行灭火和疏散工作。

       5、监控中心根据火灾情况,调集有关人员启动灭火和 应急预案。

       四、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与措施

       1、为使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顺利进行,安保人员应加 强经常性检查,确保消防通道畅通。、2、公共聚集场所,应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出入口有明 显标志,消防通道及安全门不能锁闭,疏散路线有明显的引导图。

       3、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人员应迅速赶赴火场,利用 应急广播指挥人群有组织的疏散。

       4、疏散路线尽量便捷疏散引导组工作人员要分工明 确,统一指挥,同时要检查现场是否有遗漏人员。

       五、扑救一般初级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1、当火灾发生时要沉着冷静,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灭火,疏散。

       2、对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害要抓住时机,迅速灭火。

       3、对于不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采取“先控制,后救火”的原则,先控制火势的蔓延,再开展全面扑火。

       4、火场如有人受到围困,要坚持“先救人,后扑火”的原则,确保人身安全。

       5、火灾现场要采取“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6、火灾扑救要服从现场指挥员的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当消防人员赶到后,指挥人员应将火灾现场情况报告消防人员,并服从消防人员统一指挥,配合消防队实施灭火,疏散工作。

       7、火灾扑救完毕,博物馆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落实“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火灾事故。

       六、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1、所有参加灭火与应急疏散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打开通信工具,确保通信畅通,服从通信联络组长调遣。

       2、监控中心通知水、电管理人员火场待命。

       3、后勤人员对被抢救,转移的财产进行登记、保管、对火灾损失情况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清理登记。

       七、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设置安全警戒线

       安全警戒线分为建筑物外围警戒和火灾现场警戒线,外围警戒线要及时消除路障,劝阻无关人员、车辆离开现场,维持好建筑物外围秩序,为公安消防队到场灭火创造有利条件,火灾现场警戒要及时指挥疏散人员,协助进行现场清理。

       八、工作要求

       1、各部门应急抢险队员在通过各种渠道获知火情后应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按照分工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2、应急抢险队员应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完成应急指挥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3、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

       2022年9月20日 篇三:市博物馆防火防盗防抢应急预案

       市博物馆防火、防盗、防抢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及依据

       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博物馆在发生防火、防盗、防抢突发紧急事件的时候,能够迅速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理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和影响,依据文化部《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市博物馆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加大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高公众保护文物的意识;细致排查博物馆存在的各类防火、防盗、防抢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开展人防、物防、技防安全专项教育,加强“临战”防范意识。

       2、加强安全布控。重点部位进行“定人定责”安全布控;展览期间临时增派值班人员,加强巡查和管理力度,减少或制止突发事件的发生,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依法管理:博物馆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的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4、快速反应:博物馆应建立预警和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各级预案,在市人民政府和市文广新局统一领导下,果断采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将危害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是博物馆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成立的、负责事件处置的决策领导机构。设立“德州市博物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为博物馆预测、预警、突发事件处置机构。总指挥由市文广新新闻出版局分管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开发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和博物馆馆长担任,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开发区公安局治安大队、消防大队、市博物馆、开发区新城派出所所有同志为指挥部成员。

       应急指挥部设立在市博物馆。

       在市博物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领导和指挥下,专门设置一下专业应急小组:

       (1)应急行动组:开发区公安局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担任组长,新城派出所所长担任副组长,消防大队、博物馆人员任组员。

       (2)疏散引导组:由开发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担任组长,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新城派出所人员任组员。

       (3)信息(协调)联络组:由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和市博物馆人员负责。

       (4)现场记录组:由博物馆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博物馆

       人员任组员。

       (5)防护救护组:由市文广新闻出版局人员任组长,局办公室人员和博物馆人员任组员。

       (6)信息报送组:由博物馆工作人员负责。

       (7)若组织机构人员发生变动时,将临时进行调整。

       博物馆设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指挥、协调本本单位各有关部门参与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

       (2)制定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指导方针,决定或与有关方面共同研究信息发布的时间、方式等。

       (3)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报告、通报有关情况和信息。

       (4)研究解决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博物馆应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注意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的涉及公共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预防预警行动

       1、应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博物馆各类

       活动加强事前的监督检查。定期演练各种应急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救援力量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2、制定必要的日常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安全责任制度。强化日常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三)预警支持系统

       博物馆应严格核定人员流量及容量,加强对现场人员流动的监控;安装必要的消防、安全技术防范设备,配备预、警通讯和广播设备,预留公安、消防、救护及人员疏散的场地和通道;确保安全工作人员数量,明确其任务分配和识别标志;在售票处、出入口和主要通道设专人负责疏导工作。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预案启动

       突发事件发生后,获取信息的值班人员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当市博物馆发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控制事态,同时保护好现场,并第一时间拨打公安“110”或火警“119”电话报警。

       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同时,应立即向市博物馆应急指挥部报告,反应现场情况,指挥部根据报告人所反应的情况,判断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二)应急行动

       接报人将突发事件详细情况立即报告指挥部后,由总指

       挥下令指挥部成员迅速赶赴指挥部办公室,同时通知各组人员按照责任分工迅速集合,要求各组人员在接报后5分钟内赶到指定集合地点,并立即赶赴事发现场,应在事发后15分钟内赶到现场,商定应急方案,投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由于预案启动后指挥和应急人员赶赴现场的时间限制,值班人员应当提前投入应急处置工作,同时果断采取必要的应急方案和措施。

       在特殊情况下,当总指挥无法履行其职责时按副总指挥排序代理总指挥权。

       各个应急小组的职责和任务:

       (1)应急行动组:具体实施突发时间的处置,控制事态,配合公安、消防及相关部门完成应急处置任务。

       (2)信息协调(联络)组:跟踪事态发展,及时掌握可靠信息和相关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寻求支持组织人员救援。按照指挥员的指令协调各小组开展工作,保持通讯工具通畅,随时联络,及时准确地将各种指令、信息和相关情况上传下达。

       (3)疏散应道组:首先紧急疏散通道,确保通道畅通无阻,同时紧急疏散观众,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观众安置在安全地带,确保人身安全。对现场实行警戒,保证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等应急交通工具畅通无阻,维护好现场秩序,

第四篇:须弥山景区问卷调查

       须弥山石窟景区旅游调查问卷

       尊敬的朋友:

       你好!作为一名旅游区的职工、居民或者观光游客,你是否关注须弥山景区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这是一份关于须弥山旅游景区的旅游设施及服务的调查问卷,希望您能提供宝贵资料,以作为我们今后服务工作改进的参考依据,在此表达我们真诚的谢意!

       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 办公室

       1、您通过何种方式获得须弥山的旅游信息(多选题)

       A.网络 B.报刊杂志 C.亲友推荐 D.电视电台 E.旅行社 F.其他

       2、您在景区游览最喜欢的方式是

       A.步行B.乘游览车C.轿子D.其他

       3、您一般选择哪些方式出游?

       A.跟团B.自助游C.自驾游D.单位组织E.其他

       4、您认为须弥山石窟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如何?

       A.很好B.好C.一般D.不太好E.差

       5、您认为目前须弥山景区的服务设施数量情况如何?

       餐饮点:A.太少B.正合适C.一般D.太多

       卫生间:A.太少B.正合适C.一般D.太多

       垃圾箱:A.太少B.正合适C.一般D.太多

       购物点:A.太少B.正合适C.一般D.太多

       解说标语:A.太少B.正合适C.一般D.太多

       住宿设施:A.太少B.正合适C.一般D.太多

       路标:A.太少B.正合适C.一般D.太多

       沿路休息设施:A.太少B.正合适C.一般D.太多

       6、以下设施及服务,您认为那些需要重点改进的(请在括号内画勾)?()道路()垃圾箱()卫生间()解说标语()路标()购物点()沿路休息设施()景区信息提供()景区卫生()导游服务()景区秩序()游览线路()安全管理

       7、您觉得最能代表须弥山石窟景区形象的是:

       A.历史遗迹B.文物价值C.导游素质D.自然风光E.其他

       8、您觉得须弥山最吸引您的是(多选题)

       A.须弥大佛B.石窟艺术C.博物馆D.自然风光E.其他

       9、您在须弥山的花费主要用于消费下列哪些项目(只选一个):

       A.餐饮B.住宿C.门票D.购买当地特产

       10、您认为制约旅游景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多3项):

       A.人才结构不合理 B.管理体制僵化 C.交通状况差 D.资金短缺 E.宣传力度不够F.思想观念保守 G.缺少科学规划 H.缺少整体发展意识

       11、您认为须弥山景区的品牌定位应是什么?

       12、您认为须弥山景区还应该提供哪些旅游设施和服务?

第五篇:宁夏的须弥山石窟导游词

       宁夏的须弥山石窟导游词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宁夏的须弥山石窟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宁夏的须弥山石窟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__,我会带领你们一起去游玩这个景点的。

       在宁夏固原市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须弥山石窟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坐落在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南麓,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明等朝代继续营造修缮,长期以来是自长安西行之路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有着“宁夏敦煌”之称.据史料记载,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至499年,兴盛于北周和唐代,先后开凿石窟130多处,其中70多窟雕塑了造像,其艺术成就可与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石窟造像媲美。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7座崖面上,迂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观。

       千百年来,须弥山石窟造像长期遭受了风雨侵蚀,岩石风化,自然坍塌,地震破坏和人为的损坏,致使许多精美雕像已面目全非,甚至荡然无存。虽然如此,须弥山仍有一大批规模较大的石窟造像比较完好地保存至今,在国内石窟造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精湛的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宗教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北魏石窟相比,其最须弥山石窟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平、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给人以厚重敦实之感。

       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每龛内,有的是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以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十分珍贵。

       在这些石窟当中,标码为五十一窟的北周时期所凿的高达6米的一个一佛二菩萨造像,装饰华丽,高大雄伟,实属全国北周造像中罕见的雕塑精品。

       唐代是须弥山石窟艺术的繁荣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塑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唐人窟室主要分布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三区。

       须弥山石窟最著名的造像,就是景区入口处的弥勒大座佛造像。这是一尊高20.6米的露天弥勒佛坐像,大佛仪态端庄而安详,为唐代武则天时期开凿。佛像占整座山头的上半部分,光一只耳朵就两人高,一只眼睛足有一人长。这尊高耸的大佛造像虽是砂崖雕凿,但造型和雕凿的刀法却给人以泥塑一样的温柔。大佛造型比山西云冈第19窟大坐佛还高7米多,也比河南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高,是全国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

       唐代须弥山造像风格,已明显地表现出世俗化的特点,即以丰满为美,以雍荣华贵为美。无论佛还是菩萨,弟子、天王还是力士,都雕凿得丰满圆润,栩栩如生,内着僧衣,衣薄透体,自然流畅。

       菩萨上身袒露,斜披络涎,下着贴腿裙,腰间系带并折出大裙一角,显得体透轻纱,多姿多彩。力土袒露上身,下着短裙,采取束扎带,光脚,攒拳怒目,表现了男子的健康之美。天王身着铠甲,下着战袍,手执兵器,脚踩夜叉,显得十分威武。

宁夏的须弥山石窟导游词2

       唐代是须弥山石窟艺术的繁荣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塑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唐人窟室主要分布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三区。其形制多为平面方形,沿三面窟壁设“凹”字形佛坛造像,不另在壁面开龛。造像中着力刻划的是菩萨形象:脚踏莲座,身绕长巾,曲眉秀目,袒胸露臂,裙裾飘逸,婀娜多姿。由此,可见唐代文化的开放形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石窟中凡是雕塑于唐代的艺术造型,都是相当优美的,如第五十四号、六十二号洞窟内的菩萨,她们头梳唐代贵族妇女盛行的高顶云髻,身着天衣,胸挂璎珞,腕配环钏,面貌端丽,姿态秀美。唐代有“官女如菩萨”之说,其实是“菩萨如官女”,这是佛教雕刻艺术中最现主义的部分,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位学者说:“拜佛念经的僧侣想的是本来就没有的佛,而雕刻佛的工匠想的是活生生的人。不管怎样说法讲经,神乎其神,艺术还得在生活的土壤里扎根,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此话的确说得很有道理,所有的这些佛像,对古代信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对今天不信神、佛的人来说,他们就是凝聚着古人心血和艺术才能的珍品。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须弥山入口处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座佛。它高坐于唐代大中三年(849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身披袈裟,头流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十分壮观。这座大佛比云岗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最大的造像之一。走近观察,只见那佛高大魁梧,足有五六层楼高,耳朵有两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十分的精致。专家说,这完全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雄伟气魄。唐代统治者提倡佛教,武则天曾下令全国各州建大佛寺,造大佛像。有学者推测,这等大佛可能是在武则天掀起的崇拜佛的浪潮中建造的。站在大佛的脚下,眼前似有云雾缭绕,耳旁隐听山泉叮咚,山石雾松组成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山水画卷。

       在须弥山现存的石窟中,题刻和墨迹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却是唐“大中三年吕中万”,宋“绍圣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收复陇干姚雄记”、“崇宁癸未”、西夏“奢单都四年”、金“大定二十一年”等,各个时期的题记和碑刻。这些碑刻、题记,不仅能使我们对石窟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还为今人研究唐、宋、金、西夏各代佛教传播,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此外,国内绝大多数石窟都开在一面崖面上,而须弥山石窟却开凿在为洪沟间隔的7座山崖上,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

宁夏的须弥山石窟导游词3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黄河大峡谷景区游览观光。黄河大峡谷位于宁夏吴忠青铜峡市青铜峡镇,所以又叫青铜峡黄河大峡谷,距吴忠市区20千米。青铜峡黄河大峡谷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水利工程闻名于世,集中了宁夏旅游资源的三大优势,将塞上江南风光、西夏文化和回族穆斯林等民族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托黄河的人文景观重点塑造闻名遐迩的黄河大坝、壮观的十里长峡、独特的108塔、神奇的卧佛山等一批精品景观,以黄河水上洲览的方式将这些景点联系起来,并结合民族村镇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充分展现具有宁夏特色的回族穆斯林民族风情和塞上江南风光。大峡谷旅游区主要由游艇所、108塔、十里长峡和金沙湾等景区构成,著名景观有:拦河大坝、108塔、秦王古渡、群虾石壁、天书雄阁、观音台、睡佛山、青铜峡石刻、金沙夕照、牛首慈云、黄河落日等。游艇所有游艇和漂流工具,特别是西北黄河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羊皮按子”特色漂流项目,被誉为“西北第一漂”,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普遍赞誉。黄河大峡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在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河大峡谷景区人口处的九曲广场,大家请看这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物:九龙戏珠和九龙图腾柱。它们都与9这个数字有关,在道教里,9为最大的数字,一般是皇亲贵族才能使用,而眼前的九龙戏珠和九龙图腾柱又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因为在青铜峡有九大干渠,可将其比喻为黄龙,代表了回汉人民团结进取,引黄河水发展农业振兴经济,成就了宁夏塞上江南的美景。九龙柱以石刻九柱的形式分别展现了青铜峡从无到有、从古至今,从发展到壮大的历程,对于青铜峡来说,它已不仅仅是一个雕塑作品,更是青铜峡风貌的缩影。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青铜峡黄河水利工程的拦河大坝上。大家请看这黄河大峡谷,它总长10多千米,宽50~1100米;两岸山势对峙,崖壁高30米以上;峡谷中河水时缓时急,具有典型的粗矿雄浑的北方特色,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就建在这大峡谷的黄河上。20世纪60年代,国家在青铜峡黄河上修筑了一座高42.7米、长697米的拦河大坝,并同时建成了装机30.5万千瓦的中国唯一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形成了一座容量为600万立方米、回水5千米的峡谷型水库,库内可供游客泛舟游览和领略西北黄河自然风光。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黄河上游最早建造的工程之一,它的建成结束了宁夏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的历史,极大地推动了宁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宁夏川”的`美誉。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青铜峡黄河铁桥,它位于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人口处,是宁夏第一座黄河桥梁,1959年7月建成通车,主要是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及黄河两岸运输物资而建。该桥为半永久性桥梁,桥长292。3米,桥身有七孔折穿式花梁和折装式桥梁等组成,桥墩采用木桩及铁丝笼片石结构,为单车道。整个铁桥安装使用了35000个铆钉。铁桥多处生诱,钢梁上镀有英国、法国等八国文字及生产年份标记,素称“八国桥”。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青铜峡108塔。108塔是中国现存最大且排列最整齐的实心式喇嘛塔群,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塔坐落于青铜峡黄河西岸,分级而建,按“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数排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108塔是以消除人生烦恼和灾难、祈求平安与幸福为寓意的藏传佛教纪念塔。108塔景区内建有三个专题区:南边为塔林寺,中间为保护核心区108塔,北边为塔林博物馆,总面积6980平方米。通过古塔群遗址、雕塑和室内的彩绘、题词文字说明等方式浓缩西域佛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构成佛教文化的整体景观体系和文化体系。108塔始建于西夏时期,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王朝建立后,佛教成为其主要的宗教信仰。西夏佛教深受中原影响,在与吐蕃交往中,藏传佛教在西夏又得以迅速传播和弘扬。因此,特色鲜明的西夏佛教,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为世界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遗产。佛教认为,人的一生中有108种烦恼。善男信女们拜108塔,戴108颗贯珠,诵经108遍,敲钟108响,均可解除人生的108种烦恼。据说,只要上了塔,围绕塔转三圈,便可消除烦恼,带来吉祥和好运。各位朋友,现在就去绕塔三圈吧!

宁夏的须弥山石窟导游词4

       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南麓,距县城55公里,固原须弥山石窟。“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这里峰峦迭嶂,岩石嶙峋。夏秋之际苍松挺拔,桃李郁然,景色异常秀丽,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宝山”诸峰的峭壁上。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年代已无从查考。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判断,大约开凿于北朝中晚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据有关专家介绍,北朝至唐、宋,历代都在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凿窟造像活动。先后开凿石窟130多处,其中70多窟雕塑了造像。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7座崖面上,迂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观。

       据考证,到了唐代,这里已经是颇具规模的佛教寺院了,人称“景云寺”。明朝正统年间,高僧绰吉汪速又建一座新寺,并上书皇帝请求赐名,于是明英宗又赐名“园光寺”,这就是须弥山石窟又叫“园光寺石窟”的原因。后来由于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特别是海原大地震(1920),使石窟艺术遭到极大摧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只有20余窟。它们主要是北魏、北周和唐代开凿的,并集中在石窟南部和中部的大佛楼、子孙官、园光寺、相国寺和桃花洞五区。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北魏石窟相比,其最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平、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给人以厚重敦实之感,资料《固原须弥山石窟》。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每龛内,有的是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以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十分珍贵。

       在这些石窟当中,标码为五十一窟的北周时期所凿的高达6米的一个一佛二菩萨造像,装饰华丽,高大雄伟,实属全国北周造像中罕见的雕塑精品。

宁夏的须弥山石窟导游词5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须弥山欣赏石窟艺术。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市城北55千米处六盘山支脉的寺口子河北麓的山峰上。须弥山中的“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宝山”诸峰的峭壁上。须弥山山基由紫色砂岩、砂砾岩及页岩组成,海拔20_米。这里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夏秋之际苍松挺拔,桃李郁然,景色异常秀丽,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兴盛于北周和唐代,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其开凿规模、造像风格、艺术成就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大型石窟媲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续凿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经营,成为中国古代长安至关外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历时已有1500多年。须弥山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千米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有: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8区。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1982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年被评定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须弥山人口处的大佛楼(第五窟),请大家看窟内,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坐佛高坐于唐代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我们如果要拍照请到下面的观景台上去拍,那里拍到的大佛像的效果很好,只见在朝阳照耀下的大佛身披袈裟、头梳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更加神奇的是大佛散发着金光,看起来更加雄伟、壮观。这座大佛比云冈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较大的造像之一。将长焦镜头拉近观察,只见弥勒佛祖高大魁梧,仅耳朵就有两个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十分的精致。专家说,这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雕像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髙超技艺和雄伟气魄。据说,在明朝前曾建有三层楼阁对大佛进行保护,楼阁建筑的气势宏伟、壮观,故称大佛楼,后来毁于1920_年海原8.5级地震中,现在仅能看到原来阁楼的木构洞眼儿。除大佛楼外,北魏石窟集中于子孙宫,以第14、24、32、33窟为代表,多是14.5米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窟,也都值得大家细细欣赏。

宁夏的须弥山石窟导游词6

       各位游客朋友,须弥山石窟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须弥山佛教石窟艺术兴盛与古丝绸之路关系密切。须弥山所处的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由长安到西域的最短的必经之地。到了唐代,唐王朝为了加强边疆防卫,又在这里设立了“石门关”,直接制约着中原与西域的军事与交通,使这里有着“关中咽喉”之称。石门关,是隋唐前后著名的七关之一,为西北通往都城长安的要冲,是屏蔽中原及长安的门户。二是须弥山石窟的分布格局与众不同,国内大多数石窟都开凿在一座石崖上,而须弥山石窟开凿在鸿沟相隔的八座石山上,格局奇特,而且各沟之间有梯桥相连。各沟之间都已架梯搭桥,以方便游览。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须弥山博物馆参观。该馆位于宁夏固原市,建筑面积5558平方米,陈展面积4500平方米。博物馆由序厅和尾厅加上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丝路开通”。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始,通过场景复原、文物陈列手段展示了丝绸之路开通以后给固原带来的文化经济繁荣。第二单元“佛教东传”运用场景复原、文物陈列和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佛教从印度诞生并东传进入中原大地的历史进程。第三单元“须弥之光”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古原州商贾如流、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r展示了须弥山从石窟初凿、兴盛、高峰期到衰落几个部分,反映了须弥山石窟发展的全过程。第四单元“佛国众生”运用图版、石窟雕像复原、文物陈列和多媒体演示等手段系统介绍了佛国世界各类形象,是专题的佛教知识单元。第五单元“佛窟集萃”用图片展示和多媒体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印度阿旅陀、阿富汗巴米扬和中国各具特色的18处著名石窟。陈展中运用科技媒介、艺术创作、文化象征等多种手段全面展示丝绸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艺术,将游客带进了全景式的探秘丝绸之路、欣赏佛教石窟艺术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