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读书笔记6篇

4000字的师德师风读书笔记有

       对有感觉的书,记录了足够的素材,我才会考虑做读书笔记

       大部分书我不做读书笔记,因为没有什么必要,几句话就可以把这本书的核心提炼完。

       我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灵活,比如:

       1.直接一段段摘录精华,对特别有感触的内容加一句话点评。

       2.针对书的内容、价值写书评。

       3.写读书心得笔记。

       我这里说的读书心得笔记和书评有一点不同,类似我们小时候读书做举一反三的功课。

       把书中一个知识点、一个思考框架拿出来反复练习,看看能否把的主要思想、观点、逻辑、推导过程都理顺。

       这样学习才能深刻有效,才能将书中的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

初中教师师德师风心得笔记要1000字的有吗

       教师知识化身,智慧灵泉,道德典范,格楷模,靠引路换言,教师美灵塑造者,我刻\"德高师,身范\"八字提醒自私奉献、德立教、身示教,用高尚格每颗纯洁灵塑造竭尽全力我认要提高自身师德师风要几面手,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依、岗敬业首先,要热教育事业,要教育事业尽尽力我选择教育事业,要自选择怨悔,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尽责完每项教任务,求,求更才能受师影响努力习,断进取作新期教师,我必须知道立业本,读书立本,每位教师都要读书读书,我习更肩负起我责任,习目更教育要让终身受益,丧失习兴趣我内份职业,才叫苦叫累,习让我明白,作名教师,我要甘梯、乐于奉献、静教书、潜育 贰、尊重、关每位每位都渴望师理解尊重我要与平等相待,能级随便呵斥我看重,师尊重,才尊重师,愿意习师所传授各种知识用师铸崇高师魂,教育要做严、严,我使,我堂,相反,我觉自狱 努力进取作传道授业师,断更新自知识,断提高自身素质,断完善自,才能教自身散漫,能要求认真要提高我自身素质,要求我轻教师听取教师各种意见【师德师风习体】默认类中国至美.gkstk中国\/article\/并且自身断习,积极习,断辟新教努力使课堂教实现朴实、高效、独特教我要做效备课,体现教师教智慧,规教做扎实效 三、身作则教师言行思想、行品质具潜移默化影响,教师言行,均喜欢模仿,给带影响,教师定要刻刻做榜,凡要求要做,自首先做,坚持严于律教师要知道教育朵云吹另朵云,棵树摇另棵树,灵另灵我要喜欢,喜欢起,才发现优点,我觉\"身临其境\"才教

相关师德方面书籍3000字幼教读书笔记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

       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质、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做最好的老师>>中李镇西老师的话说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

       一向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正因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

       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幼儿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务必予以批评教育。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出奇的“乖”,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

       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向渴望能和孩子们一齐玩、一齐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

       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正因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向以来,我一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幼儿,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期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幼儿—“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

       的完美类型。

       孩子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

       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

       而李老师呢?他能够在教育幼儿时“向幼儿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幼儿的选举权”,他发奋追求着“成为幼儿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儿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幼儿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谆谆教诲着年轻老师要“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

       李老师说得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就应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就应充满着对人的明白、尊重和感染,就应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潜质、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幼儿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幼儿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

       可我…实在汗颜。

       幼儿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幼儿的个性该如何发展?幼儿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用心性。

       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向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此刻,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幼儿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儿,是教育的悲哀。

       正因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完美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

       作为教师,在应对幼儿时要持续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幼儿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幼儿的爱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幼儿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

       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用心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联,让爱心成为照耀幼儿心灵的阳光,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使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们学校根据文教局精神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在09年12上午我们有幸听了几位县级模范教师的优秀事迹,随后几天里我们又在学校的会议室里有幸学习了魏书生的教学和专家的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从中体会到了教学的快乐和收获,现我把体会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我认为即使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

       就应当把这事业当成最光辉的事业,把它理想化,神圣化,就像魏书生老师那样勤恳工作,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

       不管是模范教师的感人事迹,还是魏老师的工作汇报都提到了这一点,“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

       他们在生活中平凡的举动,却是伟大的师德体现。

       从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就像魏书生老师说的:深入到学生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很好的为学生服务,这样就在他们中树立了威信,达到管理班级的目的。

       我们哪个老师不想让每个孩子好起来,我们教师辛勤劳动,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后并不企求给自己个人带来什么好处,这种爱难道不是一种无私的爱吗

       可遗憾的是,我们明明对孩子们是一视同仁,可大部分的孩子为什么却没有感受到我们的这种爱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对这些孩子平时赞赏不够多,也可能当这些孩子犯错时,我们教师总是以发泄心中的愤慨为目的,缺乏与孩子交流、沟通的诚意,无意中已伤了孩子的自尊,它时时鞭策着我,热爱学生就意味着尊重学生,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认真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每一意见,每一做法,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

       我觉得热爱学生还意味着热爱一切学生,尤其爱后进生,能容纳他们的天真,能容纳他们的错误,这种爱才是博大而深沉的

       但反思自己的言行,觉得真的很难做到。

       于是我暗下决心,下学期要偏爱这些孩子,多表扬,多给他们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评,即使批评也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

       让爱的暖流也能流进在他们的心田。

       让他们也感到他们的生活也有阳光。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是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前半句我们说并不尽然,半句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据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叫我们做的”。

       在孩子眼中,我们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仿的对象教师除了言传,更要身教。

       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用自己的示范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否则,“虽令不从”。

       因此,教师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言行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缓解压力,苦中寻乐。

       记得刚毕业的那年,由于环境宽松,教学上也没有太高要求,所以那一阵子特别喜欢当老师,起先任教的那几年,由于有激情干哪件事都是那么的顺利,但随着教师这个职业社会地位的提升,我们日益受到外界的关注,来自家长,来自社会的压力日渐趋增,所以现在当教师感受较多的却是压力,把教学当作是一种幸福、快乐不是一点也没感受到,而是感受颇少

       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感受

       其实我们都曾有过幸福的时刻,当教了几年的班级将要不教,孩子们在班会课中流着眼泪与你述说心里话时;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手捧鲜花集体向你道歉时;当曾经教过的孩子一起约好到你家里搞聚餐时,我们不也曾感动过,幸福过,快乐过吗

       所以我觉得压力既然存在,也无须多加抱怨,苦中寻乐,调整自己的心态,去追求一种教学的新境界。

       有人说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我们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人说我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我想我们没有这么伟大,我们不过是铺路人,是桥梁,是灯塔而已

       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以身作则,维护自己的声誉;关爱学生,感受孩子的一片真情,忙忙碌碌,寻找人生的一种乐趣

       我想,我们的生活不过是如此而已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yuwen123.com\/Article\/202208\/40770.html

幼教写读书笔记3000字 有没师德方面的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历经将近一个学期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我认真阅读了《xx师德风范》和《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巩固了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有关领导的讲话和各地一些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

       明确了我们教师应遵守什么条令法规,怎样做才是合法的行为,教师应具有怎样的师德师风,自身素质应在哪些方面提高等几方面的问题,使今后的工作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通过学习对照《教师行为规范》及各地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我认真反思了自己在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对照之下自己确实离优秀师德师风的标准还相差甚远。

2022悦读经典共享成长师德师风读后感

        我校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并就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通过学习与讨论,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本人认真进行了反思,现做总结如下

求一篇2000字左右的“师德师风学习体会”,越快越好

       (一)

        -同志说:“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

       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

       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

       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

       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

       “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在一本书刊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节自习课上,一名教师因辅导学生练习,故托堂几分钟。

       这时,外面起了雨,某学生讲台放了一张条:“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

       教师见,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并把自己的伞、雨衣送给同学们。

       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

       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

       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

       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

       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上述几点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品质。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

       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

       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

       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

       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

       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二)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

       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

       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又说:“严是爱,宽是害”。

       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

       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

       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

       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

       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

       真正优秀的教师。

       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

       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

       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

       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

       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

       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

       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如何结合师德师风写关于对有偿补课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一、教师有偿带学生的动因何在?教育事业是崇高的,教师的为人是清高的,从教教育是辛苦的,而教师的待遇也是不算高的。

       为何一些教师愿意放下架子,不辞辛劳,半明半暗地搞点收费带学生,并且禁而不绝呢

       简单地说就是两条:一为市场有需求;二为利益的驱动。

       先讲讲市场需求。

       “望子成龙”是千千万万做父母者的希望所在,甚至可以说是部分家长的人生终极目标。

       社会发展了,大家更有条件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其中就包括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

       相当多的家长,包括各方面的成功人士,在自己的事业上是顺风顺水,呼风唤雨,但对教育子女,有几个人敢讲自己是“专家”呢

       何况,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作节奏加快,为生存、为发展整日奔波,交际应酬,劳心费力,尤其是一些经商办者,确实很少有时间管孩子,他们迫切需要有时间、有精力、更懂育人专业的人来替他们照看孩子、辅导学业。

       很多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贵族学校”,不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吗

       市场有需要,这才是产生教师有偿带学生的根源。

       再讲讲利益驱动。

       社会各界之所以对教师有偿带学生反应如此之大,落脚处不在辅导,而在“有偿”二字。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按照法律的基本原则,“法无禁止即许可”。

       为什么社会对大学生搞家教持褒奖态度,对众多的社会上的“午托”、“辅导班”、“学习班”持肯定态度,而独独对教师有偿带学生就从上到下口诛笔伐、明令禁止呢

       这几种不同的“教育者”(姑且这么称之)除表现形式不同、教师身份特殊之外,有本质上的区别吗

       我以为没有,因为同样都是劳动,只要是合法的,就可以得到应有的报酬。

       一向清高的教师之所以愿意放下架子去搞有偿辅导,根本的当然在于他有经济上的需求。

       这就牵涉到教师待遇问题了。

       应该讲这些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越来越大,一些地方甚至占到了本级财政收入的半数左右。

       可是教育的面实在太大,队伍也够庞大,只要一谈起教育投入的话题,校长们众口一词:“严重不足啊

       具体到教师,我以为处于“饿不死、富不了”的境地。

       但是上涨的物价、高额的学费并未对教师有什么偏爱啊。

       总之,对教师收费带学生的问题,要辩证地看,不要一棍子打死。

       我无意于倡导教师有偿辅导,作为教师是要大力弘扬牺牲精神,多搞“无偿辅导”,多培育人才,多做贡献。

       二、对教师有偿带学生的利弊分析

       凡事都有两面,教师有偿带学生也是有利有弊,所以社会上也是褒贬不一,只是因为教师身份的特殊性而使反对者占了上风。

       对此,我试作一分析。

       首先讲有利的一面,至少有三点:一是体现了对家长需求的尊重,对教师劳动的尊重。

       二是为部分学生的成长营造了更好的环境,为学生的课业提供了更好的辅导,融洽了师生感情,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确实也培养了人才。

       三是解除了一些事业忙碌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之更好地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干事创业,为社会做贡献。

       教师有偿带学生,不等同于市场上的买卖关系,其间有心血和感情的投入,这是不能抹杀的。

       再讲不利有一面,也有三点:一是增加了一些家长的经济负担。

       二是对教师“无私、牺牲、奉献”的整体形象有所影响。

       三是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干好本职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一味地讲不影响精力是不切实际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总之,教师有偿带学生的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这样简单,因噎废食并不可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方是正理。

       三、对教师有偿带学生要适度宽容、有效规范

       适度宽容,就是对这种情况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而不是一味地批判、指责、禁止。

       教师有偿带学生,只要符合合情、合理、合法、有度、有节、有利这个在方向,为什么就不可以包容一些呢

       难道从教几十年的教师辅导学生还比不上社会上的“游击队”吗

       显然不是。

       这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对这种现象的

       宽容要适度,绝不能放任,这还是因为教师角色的特殊性使然。

       加强引导,就是要继续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倡导教师多搞无偿辅导。

       有效规范,就是要对教师有偿带学生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家长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何种情况下收取多少费用的规定,如何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教师辅导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等等。

       至于到底如何规范和操作,有的地方已经出台了规范性的文件和规定,大可借鉴。

       强化监督,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课余有偿带学生的情况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因小失大。

       特别是对那些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不负责任只顾弄钱的教师,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总之,有效的规范和疏导,要强于围追堵截。

如何认识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定的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给师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

        -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师德建设面临如何与教师队伍的高学历、高素质、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结构变化不断加快等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问题。

       2022年,教育部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号文件确定下来,这反映了上至国家领导,下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期望,也反映了广大教育工自身的要求。

       (一)充分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所谓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

       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产品是人。

       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师风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所学校的品位,那么师德的水准就是一所学校重要的精神标杆。

       学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的意义也主要体现在这方面。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我国教育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对师德赋予了更多的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

       首先,师德建设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热爱学生,对事业忠诚,有执著向上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

       其次,师德建设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

       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

       第三,师德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第四,师德建设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发展,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必然要求。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

       师德优良的队伍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办出更高更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让人民满意了,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的教育形象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公认。

       因此,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

       我们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认真真地、实实在在地、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建设,履行好一名教育工的天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众望所归。

       我们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和责任,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崭新的文化积淀。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我校师德建设及教师思想的现状,从总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他们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

       然而,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给予高度的重视,有的还必须予以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

       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

       有的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育人意识淡泊,对学生缺少关爱,对学生的错误言论和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把教书育人的天职置之脑后;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此外,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也并非个别现象;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动辄闹个人情绪,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较差的也有;还有个别教师有收受学生物品、违反纪律、放弃原则的现象,甚至不顾场合,不顾身份,经常说一些庸俗低级的“黄话”等等。

       存在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存在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不合乎知识更新要求的现象;存在少数教师授课效果不好的现象等等。

       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改善,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如果看不到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流和成绩,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就会失去信心;但是,如果看不到我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对其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肯定是危险的,最终将使学校发展和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伤害。

       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近年来,学校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有步骤、有主题、有序列地开展了师德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师德建设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既要不断唤起和激发教师内心的道德自律,也要着力构建有利于师德持续发展的机制,把时代对师德的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长久的自觉行为;既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内容和要求,也要有一套完善的师德建设运行机制和评估、检测体系,切实落实师德建设的责任制、追究制和自上而下完整的管理体制。

       为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危机意识,牢记自身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充分考虑师德建设的长效性、连贯性和严肃性,建立健全切合我校实际的师德建设规范,把师德建设引向深入。

       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

       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莫不关心,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

       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从而激发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

       二、师德建设的思想观念基础

       师德认知是师德建设的理性基础,没有对师德的概念、观念、原理、原则、规范及其价值的认知和讨论,人们就无法有效开展师德教育、师德修养、师德评价等一系列师德活动。

       问题是,在师德认知教育中,教师所接受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尚值得探讨,或者简略地说,我们是直接要求教师遵循师德规范,还是注重于改变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

       因为它将影响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内容和及其方法的确立,最终要影响教师对师德规范的遵循。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通过树立和宣传师德的榜样,或是通过强化师德规范学习来进行师德认知教育。

       我们把这种仅仅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如何做而不该如何做的教育称之为规范认知教育。

       应该说,在规范认知教育方面,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于普及师德知识和提高师德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多元化造成了人们在生活方式选择上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在如何生活问题上更加注重生活的效果和服从自己的理性。

       可以说,当前我国社会已从规范认知走进了价值认知的时代。

       譬如,人们接受某种事物和如何作为主要取决于自己对该事物或该行业价值的认同程度。

       同样一种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师会做出两种以上的选择:有的符合师德规范,而有的不符合或是违反师德规范。

       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师德的具体规范,而是因为他们抱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所以,再以规范认知教育模式来教育教师只是强调了事物的表象,因而逐步显露了其局限性。

       因此,师德价值及其方法的认知教育是一种更能提升人的自主能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所以,我们必须改善和深化原有的规范或榜样的认知教育模式,变师德规范认知教育为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即深入到教育本质和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方 -来加以探讨,以引导教育工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自觉地选择和肯定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方法。

       所以,为了使师德规范真正深入广大教师的内心世界,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指南,我们还必须在理论上揭示它们对于教育主体的所有价值,注重于塑造教师正确而全面的道德价值观念。

       例如,我们不仅要揭示师爱对于社会和学生的巨大价值,而且还要说明它们对于教师生活本身所具的意义。

       “课堂教学对他们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出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活价值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就教育技术来讲,应该说,价值认知教育比规范认知教育要更为复杂和困难,而且还会因不同的教师其方式和方法而不同。

       尽管如此,对教师进行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其关键是善于启动教师的主体意识:一是需要借助于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多方面指导.以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二是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反复进行道德的认知、体验和觉悟,逐步形成较为正确而稳定的教育人生观和方 -。

       实践表明,师德价值认知教育是更为积极的教育活动,最终将会演变为师德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成为师德的基本能力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深入价值和方法领域的师德认知能力,是由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所决定的。

       与普通公民道德不同.这种认知能力有着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的教育理论、学科水平、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基础。

       无疑,这种道德认知能力是每一位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

       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族、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

       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

       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责任;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

       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

想求得一篇演讲稿,围绕《培养生命自觉,追求智慧教育》,关于师德师风的演讲

        走向生命自觉,修炼教育智慧,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培训汇报

       沁园中学 赵水平

       11月24日—12月8日,我们一行52人在李雪颖主任、张小红副主任、常亚歌老师的带领下远赴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去感受基础教育最前沿的脉动。

       短短12天的学习,我们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17位知名教授的精彩报告,参观了上海七色花小学和育才中学,并在李家承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现场的听评课活动。

       这次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信息量大,每天个小时的报告,但从没人喊苦喊累,大家早早的来到教室迎接教授的到来,在报告期间大家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互动,晚上还要进行小组交流,写培训日志,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学习那就是:累并感动着,收获着。

       以至于为我们这个班服务的丁老师每每见到来给我们作报告的教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班是我们办班三年以来最好的一个班。

       而我们也每每被这句话所激励从而学的更认真,更积极。

       这次上海华师大之行,给我提供了与专家、教授近距离接触的宝贵机会,让我认识了很多风格迥异,个性独特的教授:思维独特的周斌教授、冷静理性的吴亚平教授、风度翩翩的王建军教授、温尔文雅的李正涛教授、亲切温和的唐思群教授、热情洋溢的陆有铨、黄向阳教授…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学者们理论的高深、语言的精辟、思维的缜密、研究的执着,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智慧、从专业发展到心理健康、从师生关系到文化育人、从备课上课到评课说课、从有效教学到课堂生成、从教学艺术到教育科研…每一场报告都给我以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让我感受到了华师大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学术氛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精彩更为丰富的教育世界。

       下面我把学习的内容选择最贴近教育教学,最贴近教师成长的给大家做以汇报,让我们在交流 -同成长。

       一、走向生命自觉,修炼教育智慧

       李政涛教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他曾经教过一届学生,学习非常优秀,他以为他们毕业一定会去做教育工作,可是没有想到,极为优秀的几位却成为了“猎头”。

       他非常不解,认为那是极度的资源浪费,可是学生们却给他上了一节课。

       他们说:“老师,你说什么是顶尖人才

       顶尖人才就是那些自主、自觉的人。

       他们不会因为老板叫做什么而去做什么,而是主动地去想我应该做什么,主动去寻找任务,然后去自觉地完成任务。

       即使是老板突然下发任务,也不会措手不及,也不会因为完成任务上交老板就完事,而是接着自觉寻找新的任务。

       回归到教育上,新形势下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教师所承担所有的责任都有巨大的变化,古代孔子上课,学生不问,老师就不教。

       而现代教师,老师不但要教,学生不学,教师还要承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任务。

       普及教育时代的早期,教师是知识上的多面手。

       普及教育时代,学科的分工,教师职责明确而单一。

       而到了今天及未来的教师,要求有更高的“课程意识”与“学习意识”。

       越来越频繁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对教育关注使老师的压力与责任越来越重大,面对现代社会,我们要迎接挑战,调节态度,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速度比态度,我们的态度不应该逃避回避,而应该是迎接,迎接还不够,还要主动寻求甚至是创造,培育生命自觉之人。

       教师是修炼教育智慧的人,智慧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

       三流教师用惩罚,二流教师用语言,一流教师用眼神,智慧的教师,把自己当学生,把学生当自己,把学生当学生,把自己当自己。

       一辈子有学生心态,学生立场,对教育对象的天赋、心灵,一切独特的行为奥秘有独具慧眼的发现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如何走向生命自觉,修炼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专家们给了我们许多好的建议与做法。

       1、学会策划自我。

       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劣势、潜势,扬长避短,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沉下去,悄悄做,在低调中发展腔调。

       2、每学期录一节录像课,对照录像评课,找一面实践的镜子。

       我们经常是从别人那里听到对自己的课堂评价,很少直接观看到自己上课的情景,所以印象就非常模糊。

       如果能看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那么,不用别人说,就知道自己应该在哪里进行改进、重建。

       借助教学录像这面实践的镜子,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自己现在的形象,很快便和理想中的形象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进行改善。

       3、通过写短文,把讲座的知识稳定下来,消化吸收;每次听完报告和讲座我们都会激动不已,想立即将讲座的内容付诸实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随着时间的消逝,热情慢慢减退,报告的内容也逐渐忘却,所以,在听报告,要及时把报告的内容,自己的感受书写下来,消化内涵,成为自己的东西。

       4、教学的反思与重构:过去教师注重反思方法,今天教师注重反思教育教学思想,反思方法背后的思想,既有方法的思想,又有思想的方法,让方法活在长在思想的土壤之中

       反思要结合具体的对象。

       没有具体的对象,反思是盲目空洞的。

       随着教龄的逐渐增长,我们在听课、上课时往往会觉得自己的课是的也挺顺,别人的课也不比自己高明什么,听课评课就成了走过场。

       我们何不换个角度看问题:为什么自己的课还比较顺利,探究原因稳定下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观察不同的课堂表现,与自己的进行对比,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评价体系。

       5、促进教研组建设。

       我们每天都因同事和家人评价而改变自己,教研组的文化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位教师,教研组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教研团体,我们要加强建设,形成独特的教研组文化,用文化来感染人、激励人,使教研组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和谐奋进的集体。

       6、熟悉论文写作的语言。

       王教授说,我们缺少的并非教育理论,只是我们不熟悉论文写作的那套语言。

       7、向名师学习。

       如果说名师是一棵参天的大树,那么他的技巧和方法就是树上的花朵和果实,而他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才是大树汲取养料,输送营养物质的根。

       所以我们向名师学习要学习他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学习他的成长历程。

       二、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10多天的学习中有多位教授谈到了现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把它们的意见归纳了一下,罗列如下;1、急功近利

       过于杨教授在北欧考察时发现,北欧人是很会享受生活的,街上看到的不是行色匆匆,为生活疲于奔波的人,而是悠闲晒太阳,边喝咖啡边聊天的悠闲自在,从容淡定,而又满脸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人,北欧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是非常高的。

       由此,杨教授想到了我国当前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太急功近利,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都是操之过急,恨不得一夜之间将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天才或神童。

       反思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为了学生有个好成绩,我们在备课时面面俱到,唯恐由于自己的疏漏或哪一点未讲到而影响学生的成绩。

       上课为了完成任务,匆匆赶环节,教学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漠视学生的生命体验,个性化感受。

       如今的“应试”教育不“慢”下来,又如何实现得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呢

       其实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2、过于标准化,太僵化,缺乏灵性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22个国家中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而想象力居然排名倒数第一,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钱老逝世前的发问应是引起每一位教育工的深思,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就是过于标准化,太僵化,缺乏灵性,所以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一味的模仿,缺乏创造

       模仿是跟着别人走,创造是领着别人走,我国的教育一直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20世纪初学日本;30-40年代学美国(杜威);50-70年代学苏联;改革开放后学美国,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4、课堂教学中: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

       只是滑冰课,滑行而已,没有扎根,没有刨坑。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

       学生课堂中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学习,课的问题在于没有把活动变为学习。

       三是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重能力、方法、思维的培养,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却缺乏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思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二)一节好课的标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教授们给出的答案尽管不尽相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

       如:黄忠敬教授提出了评价课堂的五度标准:达成度、清晰度、开放度、参与度、生成度。

       崔峦老师说看一节课好不好,不看是否活跃、是否热闹。

       而看一堂课后,学生变了吗

       发展了吗

       要看师生互动生成的质与量。

       李正涛教授说;听课看重两种感觉:推进

       生长

       生长是个很有诗意的字眼,但它却准确表现了课堂的生成与开放,教师与学生的变化与发展。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1、关注学生,关注课标与教材

       要把学生实际状态作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上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了解当学生走进课堂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甚至他们当前有哪些情绪纠结,这都要在课堂之前有最严谨的课前研究,并对这些研究的信息做以处理。

       做到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

       有些课,为什么无效或低效,恰恰是教师把力气花在了学生会的动的地方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懂的不教。

       教什么

       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学生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对你所任教的课程的前后知识联系了如指掌,哪些过去的知识经验可以迁移使用,哪部分学生会迁移到哪种程度,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有弹性的应对措施。

       不能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面前都归零,尊重差异。

       准确、深度的解读课标与教材,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如果孤立的去备一节课,是永远也不会备好的。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整体性设计要关注总体的全程式目标;连续性设计要关注的是阶段的递进式目标;针对性设计要有具体的弹性目标。

       具体到一节课上既要有底线目标,又要有高标追求。

       底线目标要用写实的语言去表述,高标追求要用写意的语言去表述。

       2、关注知识与方法

       我们的孩子做了很多题,记了很多知识,但依然没有一个好的成绩。

       周彬教授说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压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压缩知识,帮助学生学会提取知识,基于提取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知识。

       其提取知识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展现的不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而是教师的思维过程。

       老师只关注活动,关注知识,而不关注思维的活动过程,没有知识形成和思维运转的过程体验,导致学生成为两脚书柜,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交给学生能力、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

       3、关注生成与开放

       广度的开放是指面上的开放,深度的开放是指思维的结果和过程的开放。

       现在我们的课堂看起来也热热闹闹,好像学生也都动了起来,但热闹只是表象,课堂有活动而没有学习,并未做到真正的开放与互动,基本上还是老师画了个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有的课堂有大问题的设计,但没有重心的下移,常常体现在:重心太高或者偏高。

       例如:交流汇报,仅仅满足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一对一的交流。

       教师喜欢和学生单挑

       没有把问题放到学生中、小组中、组际中,这样,很容易个别替代群体。

       这样的课堂,常常掩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困难和障碍。

       看起来很流畅。

       开放,要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障碍(假开放);有重心的下移,但放下去,没有回收(半开放).有对资源的回收,例如会将学生讨论中对问题讨论的方法、问题进行回收,分类;但没有充分利用和有效反馈,导致资源的浪费(白开放);没有目标和指向的开放。

       到底放什么

       收什么

       (乱开放)教师并不清楚。

       真开放的开放式既有大问题设计,重心下移,资源回收,更有有效地利用与反馈。

       教师要把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向每一个学生开放,避免向少数明星学生开放;要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具有随机性和偶发性,即在每个人身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的发现、捕捉、利用这些资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织网);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滚雪球)—把一个人的亮点成为全班的亮点;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成(刨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