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黄州一封信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在他写给李端百叔的一封信中描述得非常清楚。

       信中说度:得罪以问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答骂,辄自喜渐不为专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属,自幸庶几免矣。

《初到黄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满怀抱负、踌躇满志的苏轼,一瞬间转入了改革急流的旋涡之中.干实事、说实话,换来的结果是牢狱之灾,苏轼的心境也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地位和身份的陡然下降,心灵上的痛苦的生活的困窘伴随而来,对他的诬陷还在继续,更使他的心灵充满了怨愤、矛盾和痛苦.

       “乌台诗案”之前,苏轼的精神支柱是儒家经世济民、积极用世的思想.贬谪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复杂政治实践和矛盾的心境丰富了他的人生视野,促进了他的世界观的变化.初到黄州的苏轼表现出对整个社会的怀疑退避和对人生的空漠之惑,使他有时间冷静的思考一些问题.从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人生而又作玄思,在审美意识上则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

       元丰三年(1080)大年初一,苏轼带着21岁长子苏迈离开京师,前往谪居地黄州,经过一个多月的行程,他于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这位在政治风暴中有点偏执狂的文人、不合时宜的醉人、热爱美女的男人,来到这荒野蛮夷之地,短暂的孤寂与痛苦,调动了他敏感的神经,迸发出跳跃性的思维,使他迅速融入当地的生活之中,并非常诗意地活下来,而且活得很超脱,旋风般的忙碌着,寻觅到了远离政治漩涡的人生乐趣与超脱的自由,哀伤的时候超然豁达,快乐的时候浪漫潇洒.凭着自己来黄州后的第一感觉,写下了《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人的最大痛苦来自自己的心灵创伤,想要获得真正的解脱,必须首先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苏轼刚刚承受了人生中最大的灾难,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他以自嘲的口气写了到黄州后的这首诗,想在矛盾思绪中寻求解脱,在矛盾的生活中寻求生存,也是这种自我解嘲的独特方式,使他想到有时间和机会欣赏长江的“鱼美”和山中的“笋香”.

       这首诗看起来与出狱时所作的诗相似,但细微的变化已反映出苏轼从现实的痛苦中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并能重新面对今后的生活.

       苏轼一到黄州,就遭遇着贫穷和饥寒的困扰,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元丰三年五月在给章子厚的信中,描绘了他初来黄州的生活处境: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然轼平生未尝作活计,子厚所知之,俸人所得,随手辄尽.而子由有七女,债负山积.贱累皆在渠处,未知何日到此.见寓僧舍,布衣蔬食,随僧一餐,差为简便.以此畏其到也.穷达得丧,粗了其理,但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

       元丰三年十一月和元丰四年七月,分别在给秦太虚和王定国的信中,陈述了他的生活窘况:

       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大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

       到黄州后,就启动了他节俭度日的应急预案,将每月的收入分成30份,供日常生活等正常开支.保护自己的家人,保养自己的身体,保障今后的生活,这也表明了他对生活的一种节俭态度.黄州初期的生存状态,在他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从中我们可以揣度苏轼当时的心境,既为远离政治斗争的中心感到轻松惬意,又为没有亲友的音信而感到孤寂,不自然地产生了一种世态炎凉的悲观体验.

       我们从苏轼初到黄州时作的一首词“卜算子”中可以体会到他政治上的失意和心灵上的孤独与寂寞,在心灵上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即进不苟合,退不甘心的思想矛盾,他通过《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表现了这种思绪: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想从矛盾的缠绕之中挣扎出来,想从痛苦的深渊之中解脱出来,随遇而安成为到黄州的生存法宝和生活态度,他说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顺境中随遇而安是不思进取的一种想法,而在苦难、险恶之中能随遇而安,则是人生的一种高层境界.可以说,随遇而安是“穷则独善其身”的一种表现.

       初到黄州的苏轼,随遇而安的生活,含着洒脱旷达的襟怀和忍耐坚毅的精神在内.安于贫困,安于微贱,安于寂寞,乐天知命,隐忍负重,为苏轼在黄州完成儒佛道的思想融合,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这是一封从北京寄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小学”的信.请在下面的表格中标出邮政编码“438000”中各

        前两位43表示湖北省,前三位表示湖北省黄冈市,前四位表示黄州区,后两位表示堵城镇投递区,6位放在一起,就表示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投递区;图如下:

致家长一封信关于廉政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从电视和书报上常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的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的廉洁,才有家庭的幸福,才有社会的和谐美丽。

       人们常常说“身廉一世清,家和万事兴”。

       为了我们家庭的廉洁和幸福,我们的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要发扬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

       爸爸、妈妈你们在社会生活中要秉持原则,时时督促家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严治家,自觉做到不收不义之财,不拿非份之礼,不让不正之风进家门,用实际行动搞好家庭廉洁。

       而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好好学习,从小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遵守校纪班规,做一个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喜欢的廉洁孩子。

       亲爱的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都做廉洁家庭的好成员吧

       使家庭成为廉洁教育的第一课堂,成为拒腐防变的第一防线,为营造廉洁社会出一份力。

       祝你们:

       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你们的儿子\/女儿:

       2022年4月x日

在《苏东坡突围》中,余秋雨对苏东坡的评价。

        在《苏东坡突围》中,余秋雨对苏东坡的评价:

       苏东坡山居笔记因\"乌台诗案\"被贬官之后,他的政敌、私敌甚至一些泼皮无赖都一哄而上,对他的人格进行无耻的诽谤攻击,东坡先生像一个被敌人围困在狭小空间的战士,忍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巨大痛苦进行突围。

       一个倒了霉的大学者、大诗人,就像一面镜子,一下子照出了那么多的妖魔鬼怪,有那么多丑恶的灵魂显影,反倒衬托出被诽谤者的高风亮节。

       扩展资料:

       《苏东坡突围》创作背景:

       苏东坡因富有才华受到小人的嫉妒、逼供、捆扎,但用一首歌唱到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经过这艰难历练,他的生命力才逐渐走向顽固。

       审判开始时还\"试图拿点儿正常逻辑顶几句嘴\",再后\"经受不住逼供\",一心想着死。

       最后被释放到黄州\"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过着凄苦而寂寞的生活。

       他虽然\"只能在寂寞中惶恐\",产生\"难言的孤独\",但同时困境磨炼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与山水对话,与古人交谈,向文学领域进军,成就了文学史上一代\"大文豪\"的美名。

       完成精神上的突围,同时也成就了余秋雨的这篇《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突围》简介:

       余秋雨,中国当代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

       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

       其中,《信客》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都江堰》被选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科书。

       2022年,余秋雨出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他的名字典藏于\"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东坡突围

给苏东坡的一封信作文

        敬爱的苏轼: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滔滔不绝,宛若浩潮宇宙中永恒的生命.当它流淌过你的躯体,《东坡志林》的闲情与豪放又给它添上了肆意豪壮的一笔.这又淡又浓的一笔,隐去了太多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9666664的颠沛流离,只剩下乐观永恒的倩影.

       你出生在如此人杰地灵的眉山,一举成名,天下皆知.对历史的理解和大胆的推断使欧阳先生感觉后生可畏,让你的文章独步天下.

       你初入仕途,口无遮拦,《凌虚台记》见证了你的开朗豁达.《陈公弼传》承载了你对往日的悔悟.你少年扬名,在陈太守的秉公教育下,沉着冷静,不骄傲自厌,这是何等的境界.朝庭的排挤使你无奈,朋党的斗争使你厌恶.于是,你上书请求远离朝庭,做个百姓的父母官.就这样,你来到了“山色蒙雨亦奇”的杭州.“水光潋滟”的波光荡走了你的心中的不适,“淡妆浓抹”亦使你流留忘返.望着平静似水的明月,你不禁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情宛如欲想的那样,安石变法,奸佞当道.你饱受乌台诗案的情感波折,又深深体会到浓浓的兄弟之情.你释放出狱后,被贬黄州,大叹人生无常,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你不仅忍受着这巨大的落差,竟然在农事中表现出潇洒的风采,薄洒的内涵.“东坡”二字成了你永恒的代名词和人类文化永恒的话题.你苦中作乐,面对着大江,思绪流过千山万水,不受时代的束缚.你三咏赤壁,是宏伟的叹息,壮阔的悲哀,飞越历史的天空,是惊心动魄的美丽,还是潇洒多情的感伤?是怨天尤人的悲观,还是自由洒脱的乐观?一切的一切,你真正做到了超然物外,达观世事.你东山再起,成就了又一个仕途颠峰.不管是帝王之师,还是起草诏书,你都淡然面对,毫无骄傲之意.可是好景不久,经过一波三折,你竟然被贬南荒,但你却依然说道:“此心安处是吾家”.琼州的三年里,你已完成了对《易经》的批注,死而无憾,这无疑又是你晚年浓重的一笔.哲宗崩逝,天下大赦,你这位随遇而安的智者又回到中原,可是你却渐渐闭上双眼,文坛上的一颗巨星陨落了.

       回顾你的一生,经历了宦海风波和跌宕起伏的人生仕途.你,苏东坡,超脱了一切杂念,酝酿在你身上的文学亦如巨星,彪炳史册,成了中华千古文坛的耀眼星辉.在品读你的诗词时,我看到你这个豪放不羁的文学全才.从你超然乐观的回眸中我得知,你已经找到了属于你的漫漫归路.

       此致

       敬礼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全文

        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全文

       住在这远离闹市的半山居所里,安静是有了,但寂寞也来了,有时还来得很凶猛,特别在深更半夜。

       只得独个儿在屋子里转着圈,拉下窗帘,隔开窗外壁立的悬崖和翻卷的海潮,眼睛时不时地瞟着床边那乳白色的电话。

       它竟响了,急忙冲过去,是台北《 -》社打来的,一位不相识的女记者,说我的《文化苦旅》一书在台湾销售情况很好,因此要作越洋电话采访。

       问了我许多问题,出身、经历、爱好,无一遗漏。

       最后一个问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我回答:苏东坡。

       她又问:“他的作品中,您最喜欢哪几篇?我回答:在黄州写赤壁的那几篇。

       记者小姐几乎没有停顿就接口道:“您是说《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我说对,心里立即为苏东坡高兴,他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峡阻隔、素昧平生。

       放下电话,我脑子中立即出现了黄州赤壁。

       去年夏天刚去过,印象还很深刻。

       记得去那儿之前,武汉的一些朋友纷纷来劝阻,理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并不是在那里打的,苏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现在我们再跑去认真凭吊,说得好听一点是将错就错,说得难听一点是错上加错,天那么热,路那么远,何苦呢?我知道多数历史学家不相信那里是真的打赤壁之战的地方,他们大多说是在嘉鱼县打的。

       但最近几年,湖北省的几位中青年历史学家持相反意见,认为苏东坡怀古没怀错地方,黄州赤壁正是当时大战的主战场。

       对于这个争论我一直兴致勃勃地关心着,不管争论前景如何,黄州我还是想去看看的,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苏东坡的情怀。

       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

       懊像王尔德说过,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

       于是我还是去了。

       这便是黄州赤壁。

       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

       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

       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

       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

       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

       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

       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

       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扩展资料

       读《苏东坡突围》有感

       :曹慧琳

       大抵是在高二读到余秋雨先生的这篇散文,当时只当是一项任务草草地完成。

       如今再次接触余先生的文字,才顿悟那凄然的箫声后是怎样的伤痕累累。

       虽说豁达乐观如苏子,必不以一时遭遇自伤;但人岂是无情之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茕茕孑立于天地之间,无处呐喊,那是怎样的一种苍凉。

       英雄气短、伟人困厄,这本来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带有规律性的事情,“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

       现实毕竟归于涩意,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尽受了官场的炼狱洗礼,恰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

       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静定,在艰苦的中垦荒种地中,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当身边的繁华似潮水般退去,往昔的得意如梦一般消失得不留痕迹。

       只有眼前南国的山水,静默,静默,提醒着生活的继续。

       强烈的反差,巨大的转折,往往最能体现文化 -和“文化群小”的本质区别。

       烈火不会毁灭真金,而只会让它更加光彩夺目。

       清贫得不能再清贫的生活,寂寥得不能再寂寥的山水,和苏子本人以及他的遭际一起,用智者的沉默,把文化酵得愈醇愈浓。

       寂寞让世人难耐,只有智慧之人,才能体味到这寂寞中的清纯和朴实;荣华惹世人追逐,只有高洁之人,才能看透这荣华背后的无奈与疲惫;灾变令世人痛苦,只有明达之人,才能领悟这灾变之外的永恒与淡然。

       智慧如苏子,高洁如苏子,明达如苏子,才能由挣扎而超脱,由突围而升华。

       我曾听说道家所信奉的“人生三境界”:风就是风,雨就是雨,这是初入世之人的天真;风已不是风,雨已不是雨,这是为世俗所累、急欲遁世的高节之士的心境;风还是风,雨还是雨。

       只是风、雨、天、地、人,已浑然融为一体。

       这是大彻大悟之后的笑对人生,是悠然于“入世”与“出世”之间的恬淡潇洒,是物与我皆忘的大智若愚,是忠实于心灵的信念坚守。

       苏子之突围,不仅是生命对压迫的突围、文化对时代的突围,更是他的心灵对自我的突围。

       当潮流洗去了偏激,潮流才能成为主流。

       苏子之幸,幸在他及时地迈进了最高境界。

       他的锐气,已不再是小小的锋芒,而是蕴藏于厚重之中、洋溢于旷达之间的不竭内力;而正是这并不显山露水的内力,让苏子的文章如奔涌的热血,随着时代的脉搏,一波一波地,向后世涌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东坡突围

苏轼被贬至黄州的故事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

       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 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

       扩展资料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

       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

       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

       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

       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

       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

       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

       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苏轼为什么会被贬黄州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作了讽刺变法弊端的诗作,以“谤讪朝廷”之罪名,被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四个多月后,苏轼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在黄州待了四年多的时间。

       谪居生活中的苏轼理想无法实现,愤懑无从排遣,积极求索之后转向追求自我的发展、超越和心灵的自由。

       拓展资料一、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4]。

       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4];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二、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

       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 -,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

       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

       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

       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

       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争当廉洁小卫士”——致家长的一封信

        一项调查显示: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近三年来腐败案件逐年下降,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在提升。

       黄冈市纪委一位领导说,这“一降一升”,与黄州区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的“争当廉洁小卫士”活动分不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

       区纪委书记骆志勇算过一笔账,教育好一个孩子,可以带动一个家庭,甚至多个家庭。

       全区4万多名中小学生,就可以对12万多个家庭、38万多人产生影响。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黄州区委书记詹旺民如是说,“对中小学生的廉洁教育,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十分可观。

       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大局来看,不仅仅功在当代,而且利在千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从小知廉崇廉,必定会为长大成人后遵廉守廉打下坚实的基础。

       抓好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廉洁教育,可以起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双重效果。

       据介绍,三年来,该区在全区42所中小学、4000多名中小学生中开展的“争当廉洁小卫士”这一活动中,通过“小手牵大手,廉洁进我家”、“我和父母有个约定”等多种主题活动形式,初步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影响整个社会”的良性互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本书、一节课、一封信

       各种不同的教育形式,深为学生和家长喜闻乐见

       建阵地:创新三种方式

       从2022年起,在黄州区纪委监察局的组织推动下,全区各中小学就开展了“争当廉洁小卫士”活动。

       各所学校本着“适宜、适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这项活动演绎得丰富多彩。

       倡廉一本书。

       “信立人,廉立威,品高洁,尘不染;戒诱惑,操守严,知足者,心自安;罪与恶,源于贪,天网恢,法如山。

       这是黄州区实验小学自编廉政教材《廉洁润幼苗》一书中“廉洁三字经”的片断。

       这篇288个字的“三字经”,如今全校教师学生都背得滚瓜烂熟。

       据统计,全区42所中小学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自编了廉政教材,其余的学校实行教材共享,学生人手一本。

       这些自编教材形式多样,文体活泼,内容丰富。

       有以胸怀大志,为民为公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有以诚信、责任、正直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有以清廉、节俭、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有以公正、民主、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意识教育;有以规则、程序、公平等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意识教育。

       教材还安排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和亲子互动,让学生家长成为廉洁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共同参与者,起到了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作用。

       育廉一节课。

       全区中小学按照“环境中影响、学科中渗透、活动中体验、阅读中领悟、生活中感悟”的思路,把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每周安排一节课时,与文化课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

       各学校为了把这节有限的课时上好,起到吸引学生,陶冶情操,产生实效,他们还探索出了“六个一”的教学方法。

       即开展一次“崇廉思正”读书活动、一次廉政文化“手抄报”比赛、一次廉洁板报展览、一次以廉洁为题材的小制作和书画作品比赛、一次廉洁主题班队活动、一场“争当廉洁小卫士”主题演讲比赛。

       劝廉一封信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各校还大力开展“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家校互动活动,把学校廉洁教育的成果渗透到家庭和社会。

       今年以来,全区各校共向学生和家长发“敬廉崇洁”倡议书10万余份,积极倡导父母为孩子树立勤廉节约榜样,鼓励学生争当家庭助廉小帮手,营造了良好的家校联动氛围。

       各校还在学生中大力开展“我与父母有个约定”活动,父母与孩子共同签订一份“敬崇廉洁,诚信守法”的约定,开展给父母赠送一句廉洁格言警句、为父母制作一份廉政礼物、给父母写一封劝廉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家长反映,与孩子签订了“敬崇廉洁,诚信守法”的约定后,突然发现自己多了一份责任,必须处处廉洁自律。

       孩子的监督提醒,使自己感到“清正廉洁”就是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今年的11月28日,是黄州区实验小学6(2)班学生宋维佳与担任局长的父亲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我和父亲有个约定”活动一周年的日子。

       一年前,他同父亲约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好学生;父亲与儿子约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双方并将各自的约定制作成精美的红心卡,张贴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时时约束各自的行为。

       父子俩回首一年来的约定,都满意地笑了。

       教师、学生、家长

       各个方面教学相长,广泛受益

       正风气:辐射三个层面

       这一项项主题鲜明,看似细小,却特别适合家庭与孩子互动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已经由点到面,演变成推动整个社会敬廉崇洁,诚信守法的自觉行动,廉洁文化教育润物无声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对社会风气产生良好影响。

       教师立师德。

       黄州区实验小学政教处主任祁志华兼任四(4)班班主任。

       祁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家长的尊敬。

       今年教师节,该班一名常年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吴某回家,见儿子健康成长,学业优秀,对祁老师心怀感激之情,便趁教师节给他送个红包表表心意,被祁老师谢绝。

       吴某打听到祁老师有个孩子,就给孩子买了一套衣服,趁孩子放学时塞给他。

       祁老师向孩子问明情况后,猜测到是吴某所为,便买了一套更贵的衣服回赠给他的学生—吴某的孩子。

       吴某被祁老师的人格所感动,专程到学校找到祁老师,为自己的草率行为给老师造成的麻烦表示歉意。

       祁老师代表的是一个群体。

       全区3000多名教师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的同时,各自的心灵都接受了洗礼,“师德”这根弦绷得更紧。

       全区“十 -德标兵”之一的堵城中学教师张斌,身患顽疾20多年,饱受病痛折磨,曾4次晕倒在讲台上,可他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

       学生家长被其精神所感动,主动为他捐款治病,他坚决谢绝。

       确实推不掉的,把钱送给家庭困难的学生。

       学生重养成。

       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犹如一场春雨,也在4万多名中小学生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今年9月的一天,小学生李晨曦在家里接受了妈妈的一场考试。

       她妈妈向福建一家公司汇货款时,由于粗心大意,把钱错汇到一家很久没有联系的另一家公司账户上了,意想不到的是,那家公司第二天上午就把钱退了回来。

       她妈妈感慨于那家公司的诚实守信,联想到女儿学校开展的清廉诚信教育活动,觉得有必要把这件事和孩子谈谈。

       于是她试探着对女儿说:“妈妈今天收到一笔意外之财,有人不小心把钱错打到我的账户上了”。

       “那怎么办,能不能退回去

       女儿急切地问。

       “不退,这是他马虎应得的惩罚

       妈妈故意逗女儿。

       “不行,一定要退

       小晨曦含着眼泪不依不饶。

       看女儿急的那副样子,妈妈欣慰的笑了,然后母女俩谈起了做人的话题。

       区实小四(2)班学生韩琨的父母都在一家医院当医生,他们为病人解除痛苦后,不少患者给他们送点小礼物以表感激之情。

       前不久家长给班主任老师写信说:“我们不在家,孩子碰到这种情况时,都能热情招呼客人,谢绝一切礼物,学校的教育正在孩子身上产生效果”。

       3年来,全区近万名中小学生自觉争做“廉洁小卫士”,监督家长、监督老师的多了,而过去那种“出钱请人代做作业”、“竞选评比拉票”等现象基本绝迹。

       家长受教育。

       学生给父母赠送一句廉洁格言警句,为父母制作一份廉洁礼物,与父母共同签订一份“敬廉崇洁,诚信守法”的约定,这些活动的影响正在向社会辐射。

       区实小四七班学生童泽父亲系四川绵阳酒业公司业务经理,当他收到孩子的劝廉信后,当即给学校回复:“因为业务的关系,我经常和客户有些应酬。

       公司早有规定,凡超过30元的礼品和礼物要上交公司。

       我会严格按公司规定,做个清正廉洁的人,为孩子树好榜样。

       区实小四三班学生王树烽的父亲收到劝廉信后回复说:“学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并发放了相关教材,是我陪着孩子一起读完的。

       书中那些感人的故事感染了我,看完书后我也深受教育。

       在孩子过10岁生日时,我们全家决定不大操大办,只在亲戚之间小聚一下,不邀请同事、朋友们参加,做到节俭、不浪费。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努力成为孩子做人的榜样的”。

       党委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

       各种机制互动,促进活动稳步推进

       抓长效:建立三个机制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廉则国家廉。

       黄州区将敬廉崇洁教育从娃娃抓起,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播撒廉洁种子,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

       组织主体的推动机制。

       作为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组织主体,黄州区委制定了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由区教育局为落实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实施主体单位,区纪委监察局为督导单位,并明确由区纪委监察局和教育局每名班子成员各负责联系一所重点学校、一个乡镇街道办的工作。

       各个学校的校长为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该项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纳入各级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的重要考核内容。

       为推动全区工作的开展,他们坚持以点促面,先后在考棚街小学、堵城中学和区实验小学召开了廉政文化进校园现场会,大力培育示范学校。

       为了保障学校该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区财政还拨出专项经费,3年来共投入资金122万余元。

       实施主体的履责机制。

       作为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施主体,黄州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各学校提出了“六有一无”的刚性要求。

       即有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有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的廉洁教育学习资料和辅导资料,有固定的文化传播渠道和阵地,学校广播、墙报、宣传栏、网站有廉政文化专栏、专刊和专页,有工作特色,要创新载体,形成各具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有完整的廉政文化建设台账资料;无重大违纪违法案件。

       各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政教处、教导处、后勤处负责人为一体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

       目标主体的互动机制。

       以学校网站为载体,搭建了廉洁知识教育平台。

       考棚街小学开通了“我与父母共成长”家庭教育论坛,形成良好家庭氛围;区实验小学在学校网站上设立廉洁文化建设专页,发布学生创作的廉政主题书画作品,廉洁知识等内容,让学生与家长一同接受教育。

       以校园开放日为载体,搭建了家校互动平台。

       每学期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听课,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4月20日,是考棚街小学今年第三个“开放日”,近200名家长来参加活动,校长、教师与家长们重点探讨了如何开展好廉洁教育的问题。

       以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搭建亲子互动平台。

       以共驻共建为载体,搭建学校与社区沟通平台。

       建立了社区、学校、家庭廉洁教育互动机制,社区将辖区内的学校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单位之一,学校成为沟通社区和家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桥梁和纽带。

       堵城镇中学开展“廉洁小卫士致家长一封信”活动,学校收到300多封家长热情洋溢的回信。

       一位家长在信中写道:“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深受教育。

       考棚街小学四(1)班学生黄铭圣的爷爷黄坚林,听说学校正在开展廉洁教育,感慨地说:“这是百年树人的基础工作啊

       老人生活拮据,却省吃俭用,购买了9300本《 -规》,赠送给城区3所学校的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