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家”演讲稿

第一篇:“以校为家”演讲稿

       以校为家

       家是一潭清澈的湖水,一片宁静的港湾;家是小孩手中放飞的风筝,是牧人心中肥美的草地;漂泊于苍桑人世,家是芸芸众生心灵的寄托,是身心疲惫遭遇尴尬后日思夜想的温床。

       作为一名教师,学校成为我生命的第二故乡。心怀学校,情系学生,无论走出多远,心中想着的还是学校,眼中盯着的还是孩子,学校再无法从我的心中抹去。

       我很庆幸,从业初始,就遇到了这样一行为共同热爱的教育事业而奔波操劳的赶路人——柏渡小学的前辈们。一群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可爱、可敬的老师们!能成为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倍感荣幸。他们那执着、坚定的步履深深地吸引与征服了我,让我欣然加入了这个群体当中。他们对学生的爱,犹如滴滴甘露,缕缕春光滋润万物,整天埋没于纸堆题海中重复着日升日落,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汇聚成散落飘浮的浪线标点。在工作上,他们追求着尽善尽美,以身作则,就像辛勤的农夫,精心耕耘着,为我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从学生进校的那一刻,他们就将自己和学校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的一校之长,以学校的发展为已任,常常为了改善学校的环境,改进学校的设备而带病四处奔波辛劳。绿树参天,草坪如茵,崭新的教学楼,四间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正是他辛勤劳动结出的果实;这,也是他爱校如家、无私付出的明证!

       对学生,老师们倾注了满腔的热情。课堂上,他们广征博引,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下课了,教室里,被学生团团围住的数学老师们正在给同学们排疑解惑,那么投入、那么富有激情;走廊上,英语老师们正耐心地教学生读英语,那么专注、那么认真„„这样的画面不胜枚举。西小的一切,感染着我。西小在茁壮成长,我也在不断进步,从一个初出茅庐,没有半点教育经验的大学生,到今天能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迎接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家长挑剔的眼神。一步步,我在努力着,实践着。爱心让我发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讲台下,我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是播种希望的圣地,更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我将用最无私的爱,让我的孩子们行走在爱的林荫道上,点燃他们的梦想,照亮他们前进的路程。为着“教师”这个称谓,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付出着自己的心血!

第二篇:“以校为家”演讲稿

       家是一潭清澈的湖水,一片宁静的港湾;家是小孩手中放飞的风筝,是牧人心中肥美的草地;漂泊于苍桑人世,家是芸芸众生心灵的寄托,是身心疲惫遭遇尴尬后日思夜想的温床。

       作为一名教师,学校成为我生命的第二故乡。心怀学校,情系学生,无论走出多远,心中想着的还是学校,眼中盯着的还是孩子,学校再无法从我的心中抹去。

       我很庆幸,从业初始,就遇到了这样一行为共同热爱的教育事业而奔波操劳的赶路人——柏渡小学的前辈们。一群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可爱、可敬的老师们!能成为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倍感荣幸。他们那执着、坚定的步履深深地吸引与征服了我,让我欣然加入了这个群体当中。他们对学生的爱,犹如滴滴甘露,缕缕春光滋润万物,整天埋没于纸堆题海中重复着日升日落,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汇聚成散落飘浮的浪线标点。在工作上,他们追求着尽善尽美,以身作则,就像辛勤的农夫,精心耕耘着,为我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从学生进校的那一刻,他们就将自己和学校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的一校之长,以学校的发展为已任,常常为了改善学校的环境,改进学校的设备而带病四处奔波辛劳。绿树参天,草坪如茵,崭新的教学楼,四间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正是他辛勤劳动结出的果实;这,也是他爱校如家、无私付出的明证!

       我们学校为数不多的青年男教师,俞忠德老师,我们亲切地称他为阿德。学校的大小事务,事无巨细,他总是把它们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十年如一日,把家安在学校,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的郑淑娥老师。在多少个暴风雨来临前的日日夜夜,检查好学校的每一扇门窗。迎着朝阳,总是第一个到校的建祥老师;伴着晚霞,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叶芳老师。他们每一个人,无不熏陶着我。

       对学生,他们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热情。课堂上,他们广征博引,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下课了,教室里,被学生团团围住的叶芳老师正在给同学们排疑解惑,那么投入、那么富有激情;走廊上,丽红老师正耐心地教学生读英语,那么专注、那么认真„„这样的画面不胜枚举。柏小的一切,感染着我。柏小在茁壮成长,我也在不断进步,从一个初出茅庐,没有半点教育经验的大学生,到今天能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迎接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家长挑剔的眼神。一步步,我在努力着,实践着。爱心让我发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讲台下,我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冬天,不要砍树》。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一个孩子在玩耍时发现几棵无花果树中有一棵已经死了。它的树皮已经剥落,枝干也不再呈暗青色,完全枯黄了。孩子伸手碰了一下,只听“吧嗒”一声,枝干折断了。

       孩子对爷爷说:“爷爷,那棵树早就死了,把它砍了吧!我们再种一棵。”可是爷爷阻止了他。他说:“孩子,也许它的确是不行了。但是,冬天过去之后它可能还会萌芽抽枝的——它正在养精蓄锐呢!记住,孩子,冬天不要砍树。”果然不出爷爷所料,第二年春天,那棵好像已经死去的无花果树居然真的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树一样在春天里展露出生机。其实这棵树真正死去的只是几根枝杈,到了春天,整棵树枝繁叶茂,绿阴宜人,看上去跟其他的伙伴并没什么差别。

       而那个昔日的孩子后来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不止一次地遇到类似的情形。小时侯那个连字母来都背不全的口吃者皮埃尔,现在竟成了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而当年那位最淘气、成绩差得一塌糊涂的巴斯克,后来成了大学的优等生,而今已是一家拥有巨额资产的公司的副总裁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他自己的小儿子布朗。他幼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几乎成了废人。可是小学教师记住了爷爷的话,不放弃对儿子的希望,一直鼓励他不要灰心丧气。现在,布朗顺利地完成了大学课程,担任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要知道,布朗只有左手的3个手指能动弹,就是扶一扶鼻梁上的眼镜也十分困难!这个故事,给我了很大的启发。那些看上去毫无生机的树,在春天却是满树绿枝。孩子们不就是一棵棵冬天的小树,他们或调皮或读书不用功或身体残疾,等到春暖花开,他们都会向世人展示他们的成绩。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冬天不要砍树”,给他们一次机会、一个鼓励。而我们收获的将会是孩子那一张张灿烂天真的笑脸。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是播种希望的圣地,更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我将用最无私的爱,让我的孩子们行走在爱的林荫道上,点燃他们的梦想,照亮他们前进的路程。为着“教师”这个称谓,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付出着自己的心血!

第三篇:以家为家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出自汉代诗人佚名的《管子·牧民·六亲五法》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於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於时而察於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後於事;吝於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第四篇: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

       XX县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策略与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如何使我们的学生、班级、学校、家庭、社会和谐,成为了我们教育工研究的课题。

       孩子的发展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之中,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其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和谐相处起着重要性的作用。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给祖国培养出忠诚儿子的父、母亲,是给自己立下了活生生的不朽的丰碑”。所以,搞好家校合作的关系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讨家校间的有效合作,从而培养家长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家长的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使学校、家庭、社会营造出一种“和谐”,三方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使家长们成为“学习型家长”、“反思型家长”、“智慧型家长,“最终成为“成长型家长”。

       二、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状况

       北京101中学曾于2022年开始了《初中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研究》,从合作的有效策略及实证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我校也从2022年开始了省级立项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从有效课堂入手,探究有效课堂的实质研究。

       目前,在小学里面还没有系统的有关家校合作有效性的研究。都是一般的沟通、合作、交流的研究,故本课题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践性、创新性。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有效合作的策略合作

       有效的家校合作有哪几种方式,每一种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哪几种最有效。

       2、家长的发展过程

       如何让家长从“学习型家长”、“反思型家长、“智慧型家长”发展成“成长型家长”,争做“最好的家长”。

       3、有效合作的实践研究

       通过家长会、家长报告、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读书、写读后感、交流;博客、论坛、互动,电话交流等多种途径进行家校的有效合作,从而提升家长的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和谐班级、和谐家庭的发展过程

       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采用行动跟踪研究的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及家庭的发展变化,向着“和谐”的目标看齐。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我们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首先,家长的素养显著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更高的认识,人人都是教育家,人人都是最好的家长。

       其次,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显著的变化,他们更爱学习、更爱合作,更充满关爱;同学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班级面貌蒸蒸日上。

       再次,通用一定时期的调查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为家校合作的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家校之间的关系更加得融洽、和谐。

       最后,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家校间的彼此合作,向着和谐班级、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会迈进。

       四、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老师、领导,还有家长。我们都有着丰富的教学、工作及人际交往经验,为本课题的有效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首先,本人对家校合作非常感兴趣。在我校进行了“探索“学与教”的新方式,构建“教学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这一立项课题后,我承担了“家校共同体”研究的任务。自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动挨家挨户家访,与家长建立起合作的朋友关系。本人攥写的两篇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文章获得了市、区的二等奖。

       其次,通过近两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积累了很多的班主任经验及资料,对“成长型家长”的研究及“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已经开展了前期具体的相关工作。如给家长们购买了100余本关于家庭教育、学习策略及方法态度方面的书籍;建立班级博客有效地开展家校间的联系;建立班级通讯录,使家长间更好地合作、交流等。

       再次,校领导对我们班主任工作开展的支持。包括家长会、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充满着关切之情,对我们课题开展的经费也有一定的支持。

       五、初期研究成果

       (一)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一直将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放在首位。我们已经完成了以下工作:

       1、对全班42个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关于家庭的“原始数据”(家庭环境、文化氛围、家长素养、学生的学习环境等),为此后的工作做准备。

       2、多次的电话、短信交流、沟通。通过长时间的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交流沟通,逐渐“走进家长的心灵”。3、3次“亲子互动活动”。让家长们互动起来,共同探讨子女的成长,使更多的家长从“学习型家长”向“反思型家长”、“智慧型家长”过渡。

       4、看书、写读后感互动交流。每个家庭都配备了《4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及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二本书,大部分家长已经写了读后感,并通过家长会及班级博客交流;此外,充分利用班级活动费购买的100余本关于家教方面的书籍展开学习交流活动,每月要求家长看一本并书做好相关的资料积累。

       5、建立家长群。使家长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建立起合作互助的关系。

       (二)优化好真正的家校合作关系

       自06年3月13日担任班主任以来一直写班级日记,目前已经有30多万字的资料积累。通过班级博客设立了以下几个主要板块:

       1、班级公告栏(让家长、学生第一时间知道班级及学校的动态)

       2、我和5班孩子在一起(班级成长纪实)

       3、我们眼中的你(学生的相互了解)

       4、家教资料汇编(让家长了解全新的家长理念及措施)

       5、家长网络读书(让家长通过网络来读书学习、交流)

       6、学生成长空间(家长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一起互动交流)

       通过班级博客的交流,让家长们和学生之间互动起来,真正地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使我们各自的“成长理念”得到升华。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2.3)

       1、课题论证: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2、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组员认真学习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及《做最好的家长》等书籍,理论丰富自己的头脑。

       3、组织家长:针对班级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探讨,并定期一月一次网上()家长会及不定期家委会会议。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2.4――2022.4)

       1、组织班级(家长)开展多项活动

       (1)、家长会(一学期两次):相互交流、探讨孩子的学习、习惯、素养等问题。

       (2)、亲子活动(一学期两次):互助合作,共同探讨有效的家教方法。(3)、家长报告(一学期两人次):学习经验,让自己的孩子也变得聪明。(4)、家长开放日(一学期一次):走进教师,透过老师的课堂看孩子的发展。

       (5)、家长读书、写读后感:评比、交流,使家长们各方面真正的得到提高。(6)、班级博客、论坛、、电话互动交流:加强合作交流,使我们的合作走向成熟。

       (7)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交流、合作,真正发挥“成长型家长”的作用,给兄弟班级、学校做报告。

       2、中期监测并进行阶段性小结

       3、根据课题的发展对有些事宜进行调节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2.5)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有效指导 家校合作 共育新人

       如将其教导活动局限于学校范围内,不对学生家长进行工作,那就不会达到希望的结果。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三种环境下成长,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多年来,我校作为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社区、学校推进学习型家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的实验基地,在探索学校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中,提出了“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的指导模式,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开辟了新天地,收效较好,也有力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一、“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提出的背景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终身学习体系、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学习型家庭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家庭成员间互动学习、相互交流既为个体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也提高了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观念助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极容易对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带着自己的孩子)比例逐渐上升,单身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隔代家庭、老年人家庭都在增多;家庭部分职能出现社会化,家庭赡养逐渐由社会承担;家庭抚育职能、消费职能增强,家庭的消遣消费、对孩子教育的消费已成为家庭消费的重点。这些变化加快了人们家庭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对家庭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家长们在普遍重视子女教育的同时,也感觉到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难题:家长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缺少自理能力、没有伙伴,孩子不会独立处理问题,有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等。有些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如溺爱、迁就、袒护、放纵、粗暴,以使孩子越来越走向极端。家庭教育的作用面临着危机。

       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家庭教育中,属于过分保护型的家长占30%、过分干涉型的家长占30%、严厉惩罚型的家长占10%、理解民主型的家长占30%,有三分之二的家长存在教育方法不当。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直接后果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这也是行知二中所面临的问题。

       家庭教育需要科学地指导。但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往往以理论为主,单向输灌多,双向交流少,很难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长难于操作,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不明显。所以,我们提出“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的指导模式,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二、“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的理论依据、内涵和意义

       学校作为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所具有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是家庭教育难以比拟的。家庭教育以子女和家长的亲情、经济关系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纽带,这是其它教育机构无法具备的。家校合作的模式可分为两种: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笔者研究的是第一种模式。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校互动合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有利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理论依据 1.自我概念理论

       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埃斯萨等人提出的自我概念理论指出:儿童生活的环境是由家庭、学校、社区这三个同心圆组成的;最靠近儿童的同心圆是家庭及其成员;第二个同心圆是学校及朋友;最外面的同心圆是社区及其社区帮手。

       埃斯萨认为,家庭、学校、社区中的成人之间、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发展至关重要;孩子的学习从自己、家庭扩展到学校、社区;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合作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从学生的内部世界走向外部世界,应该促进成人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密切孩子和父母的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每个儿童身上都不同程度地现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八种智能,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独特的智能组合形式。教育工只有加强学校、社区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为儿童创设一个开放的、支持的环境,才能发展儿童的智能强项,改进儿童的智能弱项,促进儿童心灵全面而充分地成长,使儿童将来能够大有所为。3.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理念

       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世界性研究课题。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校管理的开放化、民主化,从封闭式的学校管理转向社会、家庭参与学校管理,这就决定了学校和家庭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的指导模式符合现代学校发展的特点。

       以上这些理论为“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1.“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的内涵

       学习型家庭是指以提高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共同成长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型家庭是一个家庭成长的过程。在学习型家庭中,家庭成员把学习内化成自己的主动需求,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享受愉悦,是生活中的学习。学习型家庭的成长和发展经历四个阶段:非学习型家庭、前学习型家庭、准学习型家庭和真正的学习型家庭。这一成长和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培育、引导。

       “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是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为主导,通过有计划的系列活动,家庭、学校围绕创建学习型家庭这一共同目标同心协力,共同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这一指导模式的实施,尽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创建学习型家庭积极性,从而改进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2.“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的意义

       在创建学习型家庭过程中,学校处于主导地位,是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家长是创建学习型家庭的主体。家校互动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家长的主体作用。

       “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体现了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职责和作用。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学校利用自身的权威和优势容易组织家长,家长参与面较广。

       其次,“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还体现了“以家长为本,为家长服务”的观念。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必须建立在教师与家长平等、民主的关系上,这种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我说你听、居高临下的关系。

       再次,“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也体现了教师与家长、学生三者间的互动关系,这是一种合作的互动。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启发,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增强了教育功能。家长与家长沟通互动,让家长分享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所带来的成果,引发家长试一试的念头,以达到共同进步。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有利于家庭成员共同成长,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让学习真正成为个体的需要。

       三、关于“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的实施

       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经历了发动阶段、创建阶段、榜样示范阶段。在三个阶段中,“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认识,转变观念

       领导重视、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创建家校合作的氛围是“以校为本、家校互动合作”指导模式实施的关键。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学习型家庭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础,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不仅把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结合起来,而且把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了中华民族的素质。学校领导、教师必须站在民族复兴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开展家校合作,不是为了让家长帮助学校做点事、为学校建设出点力,不是为了尊重家长,体现家长的权利,也不是为了减少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冲突。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平等是合作的基础。家长在其子女教育的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家校合作也只有以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基于这些认识,学校在市教科院和区德育室及专家的指导下,坚持把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及办学目标结合起来,坚持推进《社区、学校推进学习型家庭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由工会、政教、团队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班主任老师都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利用教工大会、班主任例会、教研组活动等各种场合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邀请市教科院和区德育室的领导及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学习有关学习型家庭和家校合作先进理念,对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方法和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研讨,不断提高指导水平。学校把创建活动作为把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内容,并列入议事日程,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并由专人负责。每个学期结束后都要对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工作进行总结表彰。通过这些做法,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性,并积极运用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工作机制。

       (二)、成立多元合作互动组织

       开展家校合作,组织机构是重要保证。构建多元的家校合作组织的关键是主体多元化,并且在这一组织中,各项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只是根据目的、需要和任务,临时由某一主体唱主角。1.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成为家校互动的桥梁。学校成立校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人数一般有5—8人。家长委员会的组成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家长,要符合三个条件:(1)热爱教育事业,关心支持学校教育并愿意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2)以身作则,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经验。(3)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懂得一定的教育理论。委员由家长推选,每学期召开2—3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讨论并制定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动员家长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2.成立社区工作委员会。

       发挥社区潜在的育人功能,形成立体家庭教育网络,是增强家庭教育实效的途径之一。我们聘请离退休干部、家长和社会知名人士、街道和居委会的领导共同组成社区工作委员会,除了为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之外,他们还为家长作报告、开展家长论坛。我们还与社会文化部门、街道居委、公安等部门共同协调,综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我们还根据学生家庭住址的情况,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把住址靠近的同学组建成立了社区中队、社区小队和社区团支部,并聘请家长担任社区中队或小队辅导员,与居委会、街道等社区单位挂钩,积极开展社区活动。

       (三)、建立家校合作互动的平台

       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指导中,学校始终起着主导作用。积极构建家校合作互动的平台,激发家长学习动机,让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努力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效果。1.家长学校 传统的家长学校主要任务是对家长定期进行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这对家庭教育指导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指导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也缺可操作性,实际效果不明显。而互动合作式家长学校是以本年级组的家长为单位,由家长委员会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制定家长学校教育计划,每学期安排两次活动,系统安排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使指导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具有针对性。家长学校既有教育专家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又有身边的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意义和做法,纠正家长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偏见和顾虑,不断激发家长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动机,并指导家长如何去创建学习型家庭。2.家长论坛

       真正的论坛,是主体与主体的对话,是信息与经验的交流,是观点的碰撞,是思想的融合,也是境界的升华。在家校合作中,我们引入专题家长论坛。论坛的范围可以在班级、年级内进行,也可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点评。笔者曾经就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组织了“创建学习型家庭与共同时间”专题论坛,有的家长认为创建学习型家庭,家庭成员间需要共同时间,在共同时间内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不同的家庭,配置共同时间的特点也不同,有晚餐时间、晚餐后时间、双休日时间、接送学生时间;虽不求共同时间的统一,但求在共同时间内亲子交往、亲子同学、亲子同乐、亲子共进步。还有的家长认为现在家长工作忙,甚至有的家长在外地工作,在一周内、一月内与孩子难得见上一面,但家长还是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这次论坛,让家长认识到共同时间在创建学习型家庭重要性,家庭成员在共同时间内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笔者还就“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组织了近四十位家长参与的专题论坛,家长自主发言,自主提问,共同探讨网络给人们带来学习和交流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最后由专家点评。通过论坛,让家长认识到禁止孩子上网是不明智的,家长要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也要学会上网,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指导孩子上网。在家长论坛上,家长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其间,与会者也介绍了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引起家长共鸣。3.互动家长会

       家长会形式多样,有全校性的,也有分年级的,更常见的以班为单位组织的。家长会的内容主要有:(1)教师报告会。以教师讲话为主。(2)经验交流会。以家长讲话为主。(3)学习成果汇报会。以学生活动为主,家长共同参与。在每学期结束后,我校每个年级要召开一次家庭学习成果汇报会。汇报会由学生主持,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汇报一学期来家庭成员尤其是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的进步情况。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经验介绍,有文艺展示。通过汇报会,家长们认识到在这成功的背后有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有正确的家庭教育。4.家访

       在学习型家庭创建过程中,还要注重个别指导。家访是最为一种重要的双向家校合作方式,更具有针对性。但传统的家访告状多、指导少,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必须进行改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家访观”。教师要充分尊重家长,站在与家长平等的位置上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充分理解家长的愿望和要求,真诚与家长同步配合进行教育孩子。

       (2)、家访要“细”。家访老师要细致了解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地指导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组成方式、家庭成员生活方式、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育观念等都会影响着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班主任老师只有对学生及学生家庭情况作深入细致了解后,与家长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参与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3)、家访要“及时”,解决问题要快。有六种类型学生必须家访:新生、缺席学生、家中有事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和不良习惯的学生、在校内外有偶发事件的学生、有不良情绪的学生都必须家访。有时还要跟踪家访,落实家庭教育的措施,不断解决在创建学习型家庭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在家访中,涌现出许多典型的各案。

       个案1:有一个学生家庭,父母都是有身残,母亲还伴有弱智,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父亲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比较高。但孩子性格孤僻,与班级学生相处不好,学习也不够努力。班主任与学校多次商量,用学生捐献的“爱心基金”资助其学费和其它生活基本费用。孩子家离学校较远,乘车要一个多小时,但班主任多次家访,与孩子父母进行沟通,指导家庭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父亲很受启发,在每次晚饭后父子俩杀上一盘象棋,与孩子交流沟通,灌输做人的道理。孩子也漫漫正视家庭现实,树立信心,融入班级大家庭,学习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后被市重点中学录取。

       个案2:有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母亲待岗在家,整天跑股票市场,父亲是军人,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生活,孩子进入初中后,学习逐渐退步。家长开始对学习型家庭认识不够,总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学习型家庭与自己无缘。班主任多次家访,与其交流沟通。家长最终认识到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要善于把握主动权,父母双方主动报名参加电脑学习班,有不懂的地方积极向女儿请教,女儿也积极鼓励父母坚持学习。无论刮风下雨、早寒酷暑,父母从不间断,父亲最终以全班最高分通过了考试。父母那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也感染了孩子,孩子在一次次作文竞赛中获得了成功,初三毕业后直升市重点中学,其家庭也被评为上海市学习型家庭。5.亲子活动

       家校合作应注重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帮助家长关注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成为孩子发展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为孩子创设更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亲子活动有利于亲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亲子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学校为主体组织的亲子活动,如学校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家庭学习角评选活动,“在母亲节为母亲献一份厚礼”等活动。二是以家长为主体组织的亲子活动,如家庭演唱会、家庭体育活动、家庭双休日串门子活动、家庭双休日德育基地考察活动、家庭旅游等。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开展亲子活动,使家庭学习生活化,密切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为学生创造了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形成了有效的家庭家校互动局面。

       6、家长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为了引导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我们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综合素质中的孝敬父母、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内容由家长给予客观评价,并把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德、智、体等几方面的发展情况,做到教育有的放矢。

       (四)、建立多向家校信息沟通系统

       有效的信息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建立多向家校信息沟通系统,是家长和学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除了传统的学校开放日、电话联系、家校书面联系卡等之外,还通过《家校通讯》和电子邮箱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家校通讯》:每月一期,主要报道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的要求及创建中涌现出的典型个案,及时沟通家校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信息。利用现代网络加强家校联系:学校有自己的网页,专门开辟出创建学习型家庭经验交流和专题论坛。学校老师都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并向家长公布,家长可以用电子邮件与有关老师进行联系,不断解决在创建学习型家庭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

       学校在家校合作的形式还有许多种,如建立校长信箱、家长联系卡、《致家长一封信》、每学期编写学校校刊发给家长等,丰富的家校合作形式,整合了家校双方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五)、开展学习型家庭的评估和展示

       创建学习型家庭进程有许多环节,每个环节紧紧相连,缺一不可。评比表彰,有利于形成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评比,挖掘典型个案,利用家长学校或家长会进行交流,相互启发,使各自的家庭不断成长。利用《家校通讯》,及时报道学习型家庭成功的经验,通过阅读、反思、实践,体会到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的好处,仿效他们的做法,使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每学年结束后,学校还召开学习型家庭表彰汇报会,家长会由学生主持,学生与家长共同汇报一段时间来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心得和收获,让家长看到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成果,使学习型家庭的雪球越滚越大。

       四、“以校为本、家校互动”的学习型家庭指导模式的实践效果

       (一)、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通过推进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工作的开展,学校先后有5户家庭被评为上海市学习型家庭,9户家庭被评为区学习型家庭,2位家长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好家长,3位家长被评为宝山区优秀好家长,学校所有家庭都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通过调查,有近三分之一的家庭成为真正的学习型家庭,这些家庭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利地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也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帮助家长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通过“以校为本、家校互动”的学习型家庭指导模式的实施,家长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学会与孩子沟通,家庭建立起民主、平等、真诚的氛围,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三)、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以校为本、家校互动”的学习型家庭指导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关系,积极发挥家长作为教育资源的作用,形成合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以校为本、家校互动”指导模式的思考

       几年来,在“以校为本、家校互动”指导模式的操作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

       (一)、坚持以家长为主体

       学校在推进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指导者应尊重家长,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长在创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家长根据家庭的特点,结合孩子的实际创建出不同类型的学习型家庭。

       (二)、坚持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互动原则

       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必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一方面既取决于父母对子女的尊重、理解和沟通,也取决于子女对父母的敬重、理解与沟通。父母与子女都是社会角色,既具有对偶性,又有互动性。学校在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三)、坚持分类指导原则 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家庭的兴趣、爱好,结合家庭的实际,对他们分类分层指导,创建不同类型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型家庭。

       (四)、坚持指导形式的多样性

       努力克服“居高临下”、“满堂灌”式的被动的、单向划一的固定模式,要善于根据指导内容、指导对象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指导。围绕同一内容,采用多种指导形式配合,将有利于提高指导的效果。要关注国际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发展的趋势,不断总结提炼学校和其它兄弟单位的经验,使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当然,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紧靠学校自身是无法取得最大效果,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边的互动。

       创建学习型家庭决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要不断寻求新的生长点,使其不断越升到一个新的能级状态。

第五篇: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我借此机会,谈谈我上一年的工作情况。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既辛苦又充实,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和大家具体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拙见。

       一、教学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这虽然有些片面,却也有合理的成分。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石。去年,我刚步入学校、初为人师,资历尚浅,我认识到自己贫瘠的教学知识和经验根本不能胜任当下的工作。所以我特别注重向本校教师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记得在进行《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的教学时,我对里面对蔡桓公的称呼产生了疑问,究竟是读大(da)王还是大(dai)王呢,好像两个都说的通,学生对此都有争议。我便去请教张主任,他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认真的研究起了这个问题,很负责的告诉了我不同读音的不同含义,从根本上解决了我的疑惑。在虚心接受老教师的热心帮助和耐心指导的同时,我又发挥自己思想虎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优势,踏实刻苦工作。令人欣慰的是,每次考试班级排名都在镇里名列前茅。在此我要感谢学校里的各位老师!

       二、校荣我荣的集体感。老师们工作上的互帮互助以及在生活上给予我的的关心都给了我无限温暖。东仲小学成了我教学的家。每次考试或者是检查,我都想着不能拉学校的后腿。作为新教师,我一样也要为学校争光。这样的集体荣誉感激励着我去更加努力工作。我平日住在学校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到教学之中。每天天刚亮,就会有学生清脆的声音把我叫醒,他们的活跃和热情让我也不再有借口懒惰。我便一大早起来,去操场上跑两圈,然后看他们去教室自由读书。我便又下楼去做早饭。我经常会在等饭凉下来的几分钟功夫,再上楼巡视一下,然后再回去吃饭。课程表的一节早自习经常会拓展变成两节甚至三节早自习。每天早晨是我最充实的时光。它让我从一大早便和学生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状态。

       三,热爱学生。无论是给学生缝补被扯坏的衣服,还是下雨天给他们找盖自行车车座的塑料袋。这些微小的帮助都能让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对老师的感谢。记得有一次,班里的学生xxx因为一次作业没有完成,而成了班里嘲笑甚至孤立的对象。这让他整天闷闷不乐,无心学习。了解情况后,我及时制止了学生揪住别人小辫子不放的坏习惯,教育大家:人人都有可能犯错,重在错了能够及时改正。我们大家小时候都跌倒过,却都不可能因为一次跌倒,而被别人叫成瘸子。所以,在我们希望别人的能宽容自己的时候,也对别人有一颗宽容之心。班上的风气正了许多,不会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而会想着帮助别人改正缺点。许多学生正是因为我们不经意的小帮助,有了更多对老师的感谢。这些无形的感谢会督促他们有更加认真的学习态度。所以当我们真心的去热爱学生、帮助他们,也是在帮助了我们自己。

       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今后我会一直把它当做我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我工作当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日后多多给予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