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使人更亲近一辩稿(精选五篇)

第一篇:网络使人更亲近一辩稿

       网络使人更亲近

       感谢主席,各位评委,同学大家晚上好。

       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与人的关系变幻莫测。究竟网络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产生了怎样更多的影响呢?我方认为——网络使人更亲近。为此,我方给出了如下比较标准——网络是否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产生促进作用。其中“网络”是以资源共享、通信为目的的媒介,它包括因特网、电信网络等。而“亲近”的定义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情感的改善和递进,“疏远”意为,人与人之间关系感情冷淡。千山万水一网情深,且听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证。

       第一,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经历从浅至深的转变。试想我们这些千里求知的学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啊。奈何时空阻隔,使我们不能享受团聚之乐。但是网络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它能打破时空的隔阂,无论天南地北,让我们总能向家人问候一声“近来可好?”,或与父母倾心交谈。这样的沟通交流中,难道没有使得家庭情感更加和睦,父母子女更加安心吗?难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没有变得更亲近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在网络一点通”,如今无数有情男女,通过网络这一鹊桥,相知相恋到相爱,这种情感的改善和递进,不正能说明网络使人更亲近吗。

       第二,网络能增加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使其能够和谐发展,并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汶川地震中,无数慈善家通过网络,捐款、慰问、鼓励灾区人民。灾区人民的心灵得到治愈,慈善家的爱心得到回应。两个集体之间的关系情感无疑变得更加和谐,民族凝聚力凸显,社会更加安定。这不强而有力的证明了网络使人更亲近吗?无论是两岸三地通过网络,互相加深了解,关系愈加密切,还是国与国之间,在网络中交流会谈,促进关系,都充分说明了,网络使人更亲近啊!

       不可置否,现今网络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产生的更多是积极作用。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网络使人更亲近。

       开场白: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正在上网 你却没有开机 1.2.3.4.5.攻辩小结

       精彩的攻辩已经结束,下面由我来指出对方辩友出现的几点问题。

       对方辩友说沉迷网络,使我们淡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情感。可是对方辩友没有发现吗?如果你不想联系他人,无论有无网络,你都不会和别人联系。但是,当你想要与远隔的亲人友人交流时,你必须依靠网络。网络增加了你的交流机会,促进你和他人的关系情感,而这恰巧说明了网络使人更亲近啊!

       对方辩友反复提到面对面交流使人更亲近。可我实在看不出这个“更”字如何体现啊。而我也实在不明白对方辩友如何借此就轻易论证网络使人更疏远,其中逻辑,真令在下百思不得其解啊!

       固然网络注重意思转达,但是请对方辩友注意,网络语音网络视频,不同样能传达一个人的丰富感情吗?这样难道不能促进交流,加深情感吗?难道不能使人更亲近吗?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而对方辩友总拿网络的弊端这一面,或者个别极端例子来概括整体。这不仅是以偏概全,还缺乏比较,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无论是便民邮箱,还是官员微博,政府不断增加其工作的透明度,来增加群众和政府之间的信任,改善和增进两个集体间的关系和友谊。而对方辩友却不愿承认这一点,总拿片面的例子和主观感受来说理。请你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整体客观地看待问题。难道网络没有使得两个集体关系改善吗?

       众所周知,网络已经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处。我们需要网络,网络亦能帮助我们改善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网络使人更亲近。

第二篇:辩论稿:网络使人更亲近(四辩稿)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网络的的确确让人更亲近。网络搭起了一座座桥,使相恋的爱人看到对方微笑的眼,苦涩的思念在鹊桥上化作甜蜜的香气;使想念的亲人看到对方笑颜,放下心中重重的焦虑,尽数扔到了桥下。

       网络牵起了一根根线,让长时间没有联系的旧友们,用一个可爱的表情和五彩的文字打破僵局,重拾回忆;让曾有着代沟的长辈与晚辈,坐在一起看《喜洋洋与灰太狼》,传出欢乐的笑声。

       当我们沮丧的时候,难过的时候,郁闷的时候,委屈憋着、愤怒忍着的时候,都可以迅速的发一个心情,一条微博,也许是一个哭泣的表情,一个委屈的表情,一个发火的表情,但都是我们真正的心声,都是我们赤裸裸的情绪。现实生活中,我们戴了太多的面具,网络让我们打开心门,同时,正因为网络,亲人们朋友们更了解我们的内心,我们的生活,了解真正的我们。

       有时候啊,人会很害羞,有些话不好意思说,其实,正是网络,一个阿狸抱抱的表情,一个脸红的图片,就在不经意之间,解开了爱人间的误会,打破了友人吵架后的尴尬;也有时候啊,人会很纠结,有些话说不出口,而这时,会听歌来缓解自己的情绪,也许就在这样不经意之间,那个同样纠结的人,看到你听的歌,其中一首“爱要坦荡荡”,就勇敢的跨出了第一步;有时候啊,人会很死要面子,总是在上,或微博上发一句:“老爸,生日快乐,我爱你。”当老爸也变成网民的时候,老爸看到后是多么开心,虽然他只是笨拙的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最后我想说,就我自己而言,我很感谢网络,因为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可以看见空间的留言,微博的互动,让我感觉到,不在我身边的那些闺蜜们,她们仍然真真实实的在我生活里,虽然大学让我们各奔东西。不但距离没有让我们疏远,而且通过网络,我们还可以变得更加亲近。最后我想问在场所有的朋友们一句:“元芳啊,是不是网络让咱们变得更亲近呀?”

第三篇:规矩使人更亲近辩论赛一辩发言稿

       规矩使人更亲近

       感谢主席,尊敬的领导、评委、对方辩友及观众朋友,大家下午好!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那规矩到底是使人更亲近还是更疏远呢?

       我方的观点是明确的:规矩当然使人更亲近。

       规矩,本义指校正方圆的两种工具,后用来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度,既包括国家法律、社会道德伦理、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范式在内的规矩,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约定俗成的礼仪规矩。“亲近”,意为信任接近,指人与人之间关系及情感的改善和递进,我们所讲的亲近是以适度为原则,符合道义的亲近。

       辩证唯物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都有其规律,规矩是保障其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但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新,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近。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具体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历史角度讲,古今中外,每逢礼仪规矩破坏之时,必是国家最为混乱,人与人关系最为疏远之时;而民主、法治健全的时代,则是人与人之间能够和平共处、自由发展,更为亲近之时。规矩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处于疯狂、无序、冰冷的状态,而是更为和谐、有序、融洽。

       第二,从现实角度讲,就当前党的工作重点来看,总书记八论规矩,以其为首的共产党立规矩,建制度,目的与作用就是更好地治理国家,亲近人民。反之,不讲政治规矩,党和人民就会貌合神离,疏远了人民的政党就如无根之水,必然走向颠覆。

       第三,从人际交往角度讲,规矩以其独特的约束与指导功能,给人际交往增加了一份安全感。着眼当下,烟草行业的规矩使我们每个员工知道自己在交往中能够正确的把握准则与尺度,安心地与人交流,走访日、接待日、“五必谈、六必访”等规定更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规矩使人更亲近。谢谢大家!

第四篇:经典一辩稿:人性本恶VS人性本善 网络使人更亲近VS网络使人更疏远 辩论实录

       经典一辩稿

       93人性本恶,人性本善

       (正方一辩)吴淑燕:大家好!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贫富美丑,都具有理性。康德所主张的理性,便是孟子所说的良心。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见孺子将入于 井”,每一个人都会有恻隐之心。而佛家说,一心迷是众生,一心觉则是佛。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方主张人性本善,便 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我方不否认在人的社会当中当然会有恶行,但是恶行的产生都是因为外在环境所造成的,所以恶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硬要说恶是因不是果,也就是如果说人性本恶的话,那么人世间根本不可能产生真正的道德。虽然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极力主张在人性本恶的前提之下人类如 何形成道德。但是想想看,如果人性本恶,人类一切外在道德规范都是人类作为利己的最大手段。当道德成为手段时,道德还是道德吗?也就是说,人一旦违反道德 不会受到任何处罚的时候,人就不会去遵守道德的约束了。深夜两点,我走在路上看到红灯,如果人性本恶就一定会闯过去,因为为了方便嘛。但事实上却不是如 此,仍然有很多人会遵守交通规则。而根据人性本善的前提假设,霍布斯认为必须有一个绝对的权威,无所不在地监督着每一个人履行道德规约。因为如果人性本 恶,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去遵守道德规约。但是,事实证明:人还是有善性,(时间警示)人还是有道德,人还是会有利他的行为。如果人性本恶,那么我们只有两 种选择:第一个是活在一个“老大哥”无时不刻不在监督我们的世界当 中;第二个是我们人类活的社会将是彼此不会互相信任。如果这样子的话,我们今天看到一个老太太跌倒了有人把她扶起来,人们便说这个人居心不良;而我们在这 次辩论会当中所建立起来的友谊全部都是虚假的装腔作势。但是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社会当中,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君主曾经产生过,但是舍己为人的事实却不 断地在发生。而在生活当中,为善不为人知的生徒小民更是比比皆是。泰丽莎修女的善行,大乘佛教中所说的“众生有一人不得渡,则已终身不作佛”的慈悲宏愿,难道不是人性本善的最佳引证吗?(时间到)谢谢!(掌声)。

       主 席:谢谢吴淑燕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一位代表姜丰同学表明立场和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掌声)。

       (反方一辩)

       姜 丰:谢谢主席。大家好!我先要指出一点的是,康德并不是一个性善论者。康德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恶折磨我们人,时而是因为人的本性,时而是因 为人的残忍的自私性。”对方不要断章取义。另外,对方所讲到的种种善行,讲的完全是后天的,又怎么能够证明我们命题当中的“本”呢?神话归神话,现实归现 实。对方辩友,请你们摘下玫瑰色的眼镜看看这个现实的世界,就在你们陈辞的这三分钟当中,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强奸。如果人性真的是善 的话,那么这些罪恶的行为到底从何而来呢?对方为什么在他们的陈辞当中,从始至终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呢?我方立场是:人性本恶。

       第一,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一种后天的。我们说人性本恶当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第二,提到善恶,正如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当中也许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无节制地扩 张,而善则是对本能和欲望的合理节制。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的无限扩张的趋势。那个曹操不是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吗?那个路易十五不是说过:“哪怕我死后洪水滔天”。还有一个英国男孩,他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竟然卖掉自己三岁的妹妹。这些,对方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第三,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当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时间警示)人性可以通过后天的教化加以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 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不正说明了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是何等重要吗!对方辩友,如果真的是人性本善的话,那么孔老夫子何必还要诲人不倦呢?

       今天,对方辩友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了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了事实评判。从感情上讲,我们同所有善良的人一样也是希望人性是善的。但是,历史、现实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可能更好地扬善避恶。(时间到)。谢谢各位!(掌声)

       正方:马来亚大学 网络使人更亲近反方:澳门大学 网络使人更疏远

       主席:网络到底使人更亲近呢,还是更疏远呢?这也是我们今天的辩题。根据赛前抽签的结果,正方:马来亚大学他们所持的观点是“网络使人更亲近”,反方:澳门大学所持的观点是“网络使人更疏远”。下面首先要进入的是陈述立论阶段,双方的一辩各有3分钟的时间来陈述观点。首先有请正方一辩发言。(掌声)正 方一辩:从前人们是天涯海角各一方,而今人们却可以有网千里能相会,从前即使是小国寡民,人们也是老死不相往来。而今人们却可以千里姻缘一网牵。主席、评 委,大家好!网络是由电子邮件组成的通讯脉络,它的出现使人与人除了正面交谈以外,还多了一种通讯管道。它的出现让人们的关心产生了量与质的改变,更亲近。从宏观而言,指的是全球人类减少隔阂,增加了解;从微观而言,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从无到有从浅至深的一种情感转变。因此,今天对方必须论证网络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增加了隔阂,建立起了种种藩篱,并使得好朋友反 目成仇,如此对方的立场方能成立呀。而我方将从两个层面来论证立场。第一,网络的出现,使人们便于沟通。无论是文教还是科技,所有资讯,都可以在网上快速 流通。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问,当所有的医学专家通过网络共享生机,为患病者朱丽而做出友善努力工作的时候,对方辩友如何还能说是网络让人与人之间更疏远 了呢。从华东水灾到印尼华人惨案,再到科索沃危机。全球人类都通过网络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互表关怀,在个人联系方面,网络让人类减少了时空的限制,让人类可以自由加强个人联系。今天我们留学在外,但是却可以在弹指之间和家人取得联系。第二,网 络提供了广大的交流空间,让人们呼朋唤友,无论是文教还是科技,人们都可以在网上寻找到知音。站在历史的这个角落之上,站在历史的交接点之上,我们回首过 去,看到网络就是让人们更加亲近,更加熟识,而我们展望未来还可以看到人类将与网络更加亲近。谢谢!(掌声)

       主席:感谢何晓薇同学,谢谢!下面有请反方一辩张颖同学来陈述观点,时间也是3分钟。

       反 方一辩:主席、评委,大家好!首先,刚正方一辩告诉大家,我方的观点是“网络使人们更疏远”,那么她要我们论证朋友如何反目成仇,这和疏远又有什么关系 呢?请对方辩友不要夸大辩题。其次,对方辩友说她没有去过澳门,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澳门的一些有关信息,可是对方辩友,我与你一面都没见过,你我之间如何通 过网络亲近呢?刚才对方辩友洋洋洒洒,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方面交流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是人际关系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交流主要有情感交流与 信息交流两大类,而目前网络上的交流多数是信息交流,可是我们都知道,所谓亲近与疏远的问题,主要是指人际关系与思想感情的亲疏问题,而网络又怎么能千斤 重担一肩挑呢?马克思说得好,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网络只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它确实为人类的远距离沟通提供了方便。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成为 网络的崇拜者,以为有了它,就可以获得使人们亲近的灵丹妙药。从近年来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来看,它不仅没有使人们更亲近,反而使人们更疏远。我方从未否认网 络为人们的交通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但是很多人沉迷于人机交流,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 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而你的电子邮件怎能比得上你亲自为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擦擦后背揉揉肩。网上友人们的分别怎能比得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的深情厚意呢?网上恋人们的问候又怎能比得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呢?(掌声)最后,从网络存在的问题来看,当今网络至今未形成一整 套成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很多人带着假面具上网,而所得到的也极可能是一个或很多假面人发出的信息。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条名言——“不知道你是一条狗”。这不就是对网络生活生动的写照吗?不必负责任的互联网上什么都可以乱说,互联网简直成了胡粘网,怎么能使人更亲近呢?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缺乏人类理智约束的网络只能带给人们情感上的疏远。谢谢大家!(掌声)

第五篇:网络使人不自由一辩稿

       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

       网络给人带来更多的便利和选择的空间,然而因此我们就更自由吗?其实并不然。我们今天所讲的自由是指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做出选择和能够摆脱不必要的束缚。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能独立自主的选择或摆脱一些不必要的束缚,我们则认为这是不自由的体现。我方认为网络虽然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更多的资讯,但却让人更不自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网络带给了人行为上的不自由。

       首先,网络构造了一个庞大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广阔无边精彩万分,看似给人无数自由,但却使无数人深陷于网络之中不可自拔。此时网络使人更不自由,因为网络创造的虚拟世界将人深深吸引,使人无法摆脱。宅男宅女们沉迷网络足不出户,低头族沉迷于虚拟的社交网络之中,不能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实际上他们是不自由的。

       其次,人肉搜索,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大量、快速地被曝光,看似使人搜寻信息更加便利,但却损害了被人肉者被曝光者如隐私权等诸多的权利,增加人们心里的不安全感和心理约束。人们不能摆脱这种束缚,为了不被人肉,不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更加小心翼翼行事谨慎,即使是自己喜欢而无害于社会的的事也要三思而行,这同时也剥夺了人们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便利无形中给人现实中的行为套上枷锁,使人愈发不自由。

       其二,网络带来海量信息,造成人精神上的不自由。

       网络带来门类齐全各式各样数量巨大的信息,给人们收集信息提供更多便利。但也就是这种便利,使人可以不加思索便可以获得想要的资讯,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在这种便利之下,人难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因为在对网络信息的强烈依赖之下人会失去完全属于自己的看法,“不转不是中国人”,“不哭不是地球人”,独立自主选择思想的自由在哪里?这同时使人也无法摆网络信息所蕴含的价值观给人植入的思维定势的束缚。个人的思想被束缚在网络带来的思维定势的牢笼之中,被折断了翅膀,无法自由飞翔。自由,又在何方?

       我们无法否认网络带来的信息爆炸和广阔空间确实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与选择,然而网络的这种便利和多元化选择却助长了人的惰性和对网络的依赖,使人不可自拔和无法独立选择。因而,我方认为,网络让人更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