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感悟第一封信

       傅雷家书第一封信的标题是—《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

       附原文: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

       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

       教人怎么舍得

       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

       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

       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简介: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汉族,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现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文革时期的傅雷受到迫害,于1966年9月3日在家中服毒自尽,妻子朱梅馥也自缢而亡。

       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家书中一封信的读后感300字

       第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 -、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386537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

       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

       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第二篇】:《傅雷家书》读后感

       这是一部充满了父爱与谆谆教诲的教育的书信集.在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也作为一个\"过来人\"的长辈,对儿子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做推测,更作为一个指路人,为儿子设计好应对即将到来的事的办法,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也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理智的分析,帮助儿子吸取经验,让他引以为戒.

       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作品,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极为渊博的知识.即使儿子远在千里之外,正在准备一场极为重要的音乐演出,而他却好象在对待即将赴考的孩子一样,殷切的关注着他的没一个举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要在去的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设计好应该如何去应对,傅雷在这儿所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他高深的艺术造诣,更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应有的关爱.

       1955年1月16日的那封家书,是写在儿子成功之时,的儿子在那时刚刚取得了音乐会的成功,边寄了一封家书给父亲,傅雷在受到家书的时候,一方面为儿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真心的为儿子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诫儿子,不要为胜利而冲昏了头脑,要儿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傅雷对儿子的祝福,表现了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但他在祝福儿子的同时也不忘教育儿子,却体现了他最为一个长辈对晚辈的严厉要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事业却是无限的,通过亲生儿女,来延续希望,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是一项为人父母所应尽的义务.从傅雷的行为中,也不难看出,他是一个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在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对世界负责任的.

       【第三篇】:《傅雷家书》读后感

       看傅雷家书,觉得收获很多。

       我总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丰富和更加充实的经历。

       我现在似乎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

       其实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内心空虚。

       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

       就像傅雷说的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

       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它起码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

       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他还说恋人和爱人之间也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

       只有在互相的鼓励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丰富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

       我觉得读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大脑让人变得平静。

       而且文学和艺术,还有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

       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我现在深知这一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对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对于那些更加直观的东西的理解,当他越是需要人的体会的东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这可能也跟天性有关。

       在我看来,一切内心地感受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越是心灵相近的人越是能够深刻理解和体会。

       如果心情郁闷了不妨就写出来,等年老了再回过头来读,发现年轻时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时的感受了。

       真的觉得人生在世能够得到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成为心灵的读者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

       其实傅雷在信中写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和委婉之心体谅,虽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却可以成为思想上的伴侣,这也是傅雷的福气啊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第四篇】:《傅雷家书》读后感

       看了《傅雷家书》后,我的感慨颇多。

       也许很多人会为:只是一篇书信而已,有什么好看的

       现在,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着名钢琴 -、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的家书,给予现代家长很多启示。

       我们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家长就是家长,却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

       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

       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很多家长争相模仿傅雷的教育方式,但有方式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领悟到傅雷于孩子之间心的交流方式。

       【第五篇】:《傅雷家书》读后感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

       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

       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

       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

       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课外请阅读《傅雷家书》,把其中对你启发最大的一封信推荐给同学,并为这封信些一段推荐语

        我不知道好不好,这道题目我是这样写的:阅读傅雷家书》,使我启发最大的是傅雷在1966年4月13日给儿子写的信。

       这封信告诉我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的重要性。

       时光转瞬即逝,人生一世不过如白驹过隙。

       我们要把生命看得格外渺小,才不至于浪费时间与空间。

       推荐语:短短一封家信却向我们最好地诠释了时间与空间的重要性,这不是普通的一封信,它带给我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傅雷家书每封信的主要内容

        第1封信:父亲在儿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开导他,让他坚强,教儿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第2封信:父亲在儿子取得成功的时候,教育儿子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知.

       作品简介: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道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 -、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内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容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收录2则“1954年10月2日”“1955年1月26日”2则。

       作品简介: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

谁知道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每章200字一共16章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篇一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

       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

       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

       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

       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

       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

       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

       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篇二

       暑假里,我读了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

       书中有傅雷夫妇给儿子傅聪写的近百封家书,纯真、质朴洋溢在字里行间,令人感动。

       从书中,我知道了,傅雷是非常细心的一个人,他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傅雷爱儿子,但却不溺爱儿子,他对儿子悉心培养,希望他成为一个时刻爱国、淡泊名利的人,这样的父亲怎能不令人敬佩呢?信中,傅雷对儿子写到:“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在演奏姿态方面。

       多么真挚感人的话语,傅雷把对儿子各个方面的关怀、培养都寄托在了这一封封书信里,他希望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希望他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浓浓的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仿佛父母和子女是不只是亲人,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当我们面对成功时,要谦虚坦然,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幸福。

       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我一定会永久铭记。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篇三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的人。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

       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 -的儿子傅聪。

       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

       傅雷的爱子教子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傅雷在书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

       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

       傅雷夫妇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多的了解与理解父母。

       让我知道了子女要多和父母沟通,相互了解。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00字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篇四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

       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

       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

       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

       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

       毕竟是骨肉之情。

       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变化的确很多。

       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

       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

       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

       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

       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

       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

       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

       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

       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

       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

       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

       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

       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

       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

       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四、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

       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

       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

       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

       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

       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五、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

       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

       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

       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

       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

       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六、总结:傅雷形象

       看过全文,犹如跟傅雷老师对话一样,一个生动形像的傅雷展现在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亲,在对我进行谆谆教导。

       对傅雷老师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老师的爱子情深,管教有方。

       以前我曾经看过刘庸老师写的《肯定自己》,也是对儿子的告戒,从字里行间里面体现出了刘庸老师对儿子的疼爱。

       两本书表现的都是对儿子的疼爱以及管教的方法。

       而他们本质上却有不同的地方。

       《傅雷家书》告诉我们的是怎样把握自己的心态,怎样把自己的学业、事业发展完善,而《肯定自己》告诉我们的更多的是开放的思想,以及独立的观念。

       接触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就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

       我很欣赏傅雷老师告诉儿子的学习的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欢傅老师对儿子情感的宣泄,与刘庸相比,傅雷明显得比较含蓄、保守。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

       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强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于不顾,一意孤行。

       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其实,说白了就是没有学问,哪能挣得钞票?没有钞票又能从哪吃饭啊?我想,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学习,回报他们!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篇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而一对父子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

       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所培养的对象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且最终成长为国际 -的儿子傅聪。

       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最要紧的是‘人’。

       在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的“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

       这些都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母亲在那个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和孙子,她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把坚强、安详、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送给漂泊异国他乡的亲人。

       一件为孙儿一针又一针织出来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却为“礼薄”而不安;为了让儿子在异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丝不苟地写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个细节;她爱夫爱子,一生为这个家奉献。

       然而,她同样为了不再忍受人格尊严被践踏和侮辱,夫妻二人共同将生命融合,迈向永恒。

       或许更多的是徇情,这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吧。

       他们夫妇二人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成材—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 -,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

       是他们教儿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他们的人生的句号中,就是用“人”字所结束。

       一切美好的的回忆不愿让自己屈辱,不愿再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

       他们宁肯抛弃自己而获得一个解脱,来完成“人”的诠释。

傅雷家书第一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跪求!

        第1封信:父亲在儿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开导他,让他坚强,教儿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第2封信:父亲在儿子取得成功的时候,教育儿子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作品简介: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 -、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

       人民教育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收录2则“1954年10月2日”“1955年1月26日”2则。

       作品简介: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

读完傅雷家书,以儿子的口气给傅雷写一封信800字左右

        写给傅雷的一封信

       读《傅雷家书》有感

       敬爱的傅雷先生:

       您好,虽然我知道您一定收不到这封信,但还是忍不住在这儿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在你的家书中,我看到了您作为一个父亲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看到了您作为一个丈夫的无微不至,始终如一,也看到了您那“可贵的理智之光”和刚直不阿的品格,以及在文学艺术天地中对人生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

       您身在中国,心系远方爱子,您的第一封家书与最后一封家书前后相隔八年之久,您对傅聪的殷殷关切,舐犊情深,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您的好多家书都是在于傅聪谈论音乐钢琴,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侯学琴的感受

       记得那时的我天天要练4,5个小时,每天被母亲逼着坐在琴边,看到别人在玩儿,我练得心神不定,便免不了要受一顿训,常常边哭边揉眼看谱子,手指弹得通红,手背被打得通红。

       我嚷着告诉母亲我恨弹琴,可是,她永远不理会我。

       呵,倒奇怪了,几年下来,我也习惯了,喜欢上了钢琴。

       渐渐地长大了,自己也从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便渐渐地明白了母亲那时的苦心。

       我想,傅聪能有现在的成就,您一定花了无数的心血吧

       您给予他的帮助与支持一定是无价之宝。

       记得您有一封家书是这么说的:“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这是做人的基本风格,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您的话是如此的宝贵与真诚,让我也是收益菲浅,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在我的眼前也浮现出了这样一幅场景。

       那时已经将近晚上十二点了,我从睡梦中醒来,听到楼下有自来水的声音。

       我便下楼去看,居然发现妈妈在那儿洗红枣,洗得专心致志,一个一个地仔细地挑拣着,洗刷着,居然没注意到我走到了她身后。

       那一刻,我感动地说不出话来,原来我每天早上喝的红枣汤是妈妈这样熬出来的。

       怪不得我从来没吃到过一个变质的红枣,个个都香甜无比,每次当我垮妈妈红枣买的好时,她总是微微一笑。

       那是欣慰的笑容,蕴涵着无限的深意。

       母亲一直对我无私地奉献着,她用行动表达了对我深深的爱与关怀。

       这正如您所说的“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您的每一篇家书都令人回味,就先说这么多吧

       敬佩您的读者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10篇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

       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

       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

       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

       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

       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

       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

       《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

       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家书》的出版,是一桩值得欣慰的好事。

       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1.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傅雷夫妇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博大的爱。

       傅聪从小就极有音乐天赋,20岁时留学波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

       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

       敏(傅聪之弟)一直抽抽噎噎。

       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

       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

       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

       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

       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

       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

       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

       教人怎么舍得

       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

       傅聪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克勒策\"奏鸣曲》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

       双方争执不下。

       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

       而当时国外音乐界一般都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

       所以父亲坚持己见,这样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在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陈伯庚家近一月余。

       后因傅雷的姑夫去世,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聪弟弟傅敏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

       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

       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

       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这是家书收录的第一封家信。

       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

       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

       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

       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

       其实还是性格使然。

       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

       自从有了元元之后,我身兼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对傅雷的这种感情应该说是体会更深。

       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

       在我看来,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宝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事来。

       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

       其实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试想想,当老师这么多年,做出的伤害学生的事情还少吗

       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痛还少吗

       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

       所以读到这一段感触特别深,我完全能体会傅雷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内疚。

       往事已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来者当深戒之,更重要的是做好后面的事。

       再看这一封: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

       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这哪里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艺术家写的文字呢

       这分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老者对孩子的喃喃细语、絮絮叨叨啊。

       但就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着父母对儿女多少的爱恋和期盼。

       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同样的道理:做儿女的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做父母的这种感情。

       儿女的婚姻大事历来是父母最关心最操心又最担心的事。

       傅聪英俊潇洒,身材修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更兼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多少女孩子对他表达爱慕之情。

       加之一个人长年在海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单和寂寞可想而知。

       做父母的深知这一点。

       但是为了孩子的事业,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就像温暖的火种不仅安慰了异乡的游子孤寂的心,也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其次我不得不再提醒你一句: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

       你周围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

       你别忘了,你字誓要做几年清 -的,在男女之爱方面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禁欲生活的

       这一点千万要提醒自己

       时时刻刻防自己

       一切都要醒悟得早,收蓬收得早;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之后再去压制,那时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

       亲爱的孩子,无论如何你要在这方面听从我的忠告

       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不过是这些。

       再看看妈妈写给儿子的话:

       幸运的孩子,你在中国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

       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

       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

       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

       不要忘记了祖国千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

       尤其要想到目前国内生灵所受的威胁,所作的牺牲。

       把你个人的烦闷,小小的感情上的苦恼,一齐割舍干净。

       这也是你爸爸常常和我提到的。

       我想到爸爸前信要求你在这几年中要过等于僧侣的生活,现在我觉得这句话更重要了。

       你在万里之外,这样舒服,跟着别人跟不到的老师;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气氛;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山水之美,艺术之美;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

       否则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就等于一句空话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博大无私的爱

       这是抛弃了狭隘的小我,成全了高尚的大我的爱。

       在最隐私最坦诚的家书面前,傅雷夫妇为孩子做出了表率,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

       这种高尚的品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可惜在现在的时代我们渐渐离它而去了。

       傅雷夫妇堪称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学习的楷模。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

       1、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

       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p1)

       2、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的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

       (p2)

       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

       (p2)

       3、…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p9)

       4、自己责备自己而没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

       不仅仅是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

       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p12)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

       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

       (p12)

       5、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p13)

       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

       (p14)

       6、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

       (p15)

       7、…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8、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感。

       (p19)

       9、对于你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

       (p23)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

       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吸收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p23)

       10、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是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

       (p29)

       你的随和脾气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11、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

       (p30)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p31)

       1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要把这些事情当作心灵的灰烬来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p32~33)

       13、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

       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绩…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

       唯如此才能避免过度的劳顿与疲乏的感觉,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操心

       (p38)

       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松动,保管叫你有好成绩。

       紧张对什么事都有弊无利。

       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驰,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

       (p39)

       平日你不能太忙。

       人家拉你出去,你时候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妨碍的。

       还是以练琴的理由,多推辞几次吧。

       要不紧张,就不宜于太忙;宁可空下来自己静静想想…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

       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

       人生精力有限…(p39)

       14、…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琴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

       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

       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人,更要抑制一些。

       (p42)

       15、…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

       (p42)[这是傅雷先生指导傅聪在练琴时应该注意的、如何减少练琴疲劳]

       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

       (p43)

       16、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人,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

       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

       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忘了它的目的。

《傅雷家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封信是哪一封?为什么?

       《傅雷家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体现了傅雷对傅聪离家的不舍但又不得不为的矛盾心理。

       爱孩子,就让他向外发展,让他在经历风风雨雨后学会成长,傅雷夫妇对傅聪和傅敏的爱,是那么含蓄却又深刻。

       他们没有把他们宠成温室里的花朵,当傅聪遇到挫折跌倒哭泣时,傅雷并没有心疼地把傅聪扶起来然后跟他说“孩子,前面有困难,咱不前行了”,而是通过和风细雨般的鼓励让傅聪自己爬起来,然后勇敢地向前;爱他不等于包容他的错误,面对错误,他鼓励傅聪“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做人—不仅学会做一个有品德的人,还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好句欣赏或摘录心得) 共9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写给儿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傅聪的信件。

       洋洋万言,字字意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教的精神感动。

       信中有对过去教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264643761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成才的人生真谛。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 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

       我们一辈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

       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的面貌。

       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

       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

       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

       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亲的关爱、鼓励、鞭策、嘱咐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

       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看看家书收录的第一封信

       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

       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

       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

       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

       其实还是性格使然。

       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

       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

       在我看来,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他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宝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事来。

       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

       然而,离别之时,父亲竟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

       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

       “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

       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

       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

       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

       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

       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

       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

       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

       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

       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

       毕竟是骨肉之情。

       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

       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

       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

       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

       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

       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

       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

       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

       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

       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

       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

       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

       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

       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

       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

       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

       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在这本书中,傅雷曾在信中对傅总说:“家信有好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藉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章,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傅雷对他的孩非常关怀,并指引孩走向成功。

       《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

       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

       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

       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

       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

       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

       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

       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

       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

       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其实我早就受了 -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最后,我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傅聪-著名钢琴 -、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