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通讯稿

        1.

       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

       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

       “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

       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妈妈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

       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三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妈妈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

       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大多住上了单位分的三室一厅,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兴奋不言而喻。

       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

       现如今,坐在办工作旁,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需要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

       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圣。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

       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以恐迟迟归.世间真情无限,但是我觉得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

       在5月12日的大地震中母爱又让我们认识了她巨大的威力。

       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

       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

       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

       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

       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这就是母爱的无私,这就是母爱的伟大。

       母亲用柔弱的肉体为自己的孩子在废墟下顶起爱得空间。

       我想当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他感谢自己的母亲,他感谢伟大的母亲给了他2次生命。

       是的,我们应该感谢母亲.她们不希望长大了我们给她多少金钱,不希望给她多少好看的衣服.好吃的东西.她们希望的是让我们健康成长,快乐的成长,让我们回报社会,让我们回报祖国.而她们别无所求.

       在这次地震中众多感人事件中还有一个也让我看后潸然泪下。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

       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龚晋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

       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

       龚晋掩面而泣。

       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的悲恸。

       感谢 伟大的母亲.

       我们能为母亲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让她高兴.星期天把自己的衣服洗了让她喘口气.有时间为她作顿饭让她感到我们自己能照顾自己啦.我们出门找朋友玩的时候要让她放心.这就是我们现阶段能为母亲所做的事情.在此我再次感谢我的母亲,感谢她给于我的生命,感谢她给予我的关心.

       懂得感恩

       每年的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人独创的节日—感恩节。

       早在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着不堪忍受英国内宗教迫害的清 -502人到达了美洲,但当年冬天却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饥寒交迫之下,只有50人活过了冬天。

       这时,心地善良的土著印地安人给 -们送来了生活必需品,并教他们如何狩猎、捕鱼、耕种。

       1621年秋天,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 -们获得了大丰收。

       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传统习俗, -们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他们同庆节日,狂欢3天。

       从此,这一习俗就延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

       1863年,林肯总统正式宣布感恩节为法定假日。

       届时家家团聚,举国欢庆。

       而火鸡和南瓜饼成为必备品,体现了美国人不忘先民开拓艰难的怀旧情绪对上帝的赐予的感谢。

       在我国虽然没有独创的专门来表达感恩之情的节日,但感恩教育却是渊远流长。

       小的时候,常常背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诗句告诉我们的哲理,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这些成语典故告诉我们的同样是感恩,而这些古训常常被人们淡忘。

       失却感恩之心,小则让父母失望、寒心,大则让世人所不齿。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我们的社会就变得冷淡而无情。

       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没有感恩之心,不感恩于人民,忘记了手中权力乃人民赋予,俸禄乃是人民给予,就对自己的失职、腐败心安理得,就权为己所用、情为己独钟、利为己所谋,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

       在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23岁的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徐本禹放弃了本来已经考取的研究生在贵州山区农村支教的义举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而支撑他能在那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的理由却很简单:因为别人帮了我,我肯定要帮别人。

       这个理由也许不能说服任何人,但却是最充足的。

       感恩,作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却成为了徐本禹的精神动力。

       而徐本禹能成为2022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事实也反面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感恩作为一种美德在许多人身上太缺乏了。

       面对别人的救命之恩却冷漠无情者,那些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事情历历在目。

       生活中,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不知感恩的人和事也是大有人在。

       2022年11月,南京大学校园里贴出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控诉了一些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多要钱物,不惜偷改入学通知,虚报学费的事情。

       2022年3月14日,《重庆晨报》报道,在一次车祸中救了19条人命的重庆开县农民金有树,因救人身染重病,家境贫寒而无钱医治,于是向包括县长在内的各有关部门求救。

       结果是无人问津。

       英雄最终带着病痛和困惑离开了人世。

       生前,被救的19名乡亲无一人关心他,死后无一人到场送葬。

       几年前,我们山西省平定县曾不遗余力地救助过一位上不起学的“文科状元”,而接受了社会捐助之后,“状元”却没有了下文,让许多人大失所望。

       一个民营企业家受惠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发家致富之后,却不思回报社会,县城改造需要对他的店铺 -时却漫天要价,寸步不让。

       一位刚刚发迹的实业家,曾经许诺为他当年插队的农村献爱心,而事情到了跟前却矢口否认。

       感恩意识的缺乏让我们心寒、震惊、愤怒而无奈。

       懂得感恩,成为时代的呼唤。

       懂得感恩,才懂得付出,才懂得回报。

       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有感于汶川地震

       和死亡就只隔了那么薄薄的一扇门,推开死亡的门,就再也回不到生了,生命是如此脆弱和无常,2022年,中国人才从雪灾的阴影中走出,孰料又是天灾,四川汶川又发生了7。

       8级地震。

       因为福建没有任何震感,我还陶醉在奥运圣火在福建传递的热闹场面中,却接二连三地接到网友关切的询问声:“你那有事吗

       平安否

       一个激灵,赶紧查看了新闻报道。

       灾难这样残酷的突如其来。

       大地震摇动了中国四川、河南、北京、山西等多个省市。

       受灾情况、受灾损失、人员伤亡现在远远无法估计。

       国务院总理 -目前已经抵达受汶川大地震波及的四川省都江堰市,开始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要求部队指战员排除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他说,“千方百计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

       温总理这样的好总理,不顾自身的安危而亲临灾区,亿万中国人爱戴他、尊敬他、大地震无可挽回的发生了,灾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军和武警部队迅速出动,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

       看到躺在废墟中血肉模糊的人们,看着那惊恐失魄的孩子,看着千千万万担惊受怕的群众,善良的人们以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情、守望相助的担当精神,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坚强和信心。

       电话、短信、网络千方百计地传递着人间真情,温馨爱心。

       有时候不禁想,现在的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为什么地震局这部门就没能事先预测出有灾难的来临,而事后的说明又算得了什么了

       难道中国的灾难预警体系就停滞不前了

       如同虚设的存在有什么意义了

       看到生命如此脆弱,有时候也感慨,人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还不如吃好,穿好,尽情享受,潇洒每一天,别再为难自己,也没必要为生活精打细算了。

       可是,想归想。

       每天,还是条件反射地起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写自己有感的文字,看到网上朋友热心的支持,心中又充满了豪情壮志。

       文学之路我走得很艰难,但我不想回头,我追求我自己的理想。

       活着,总要做点什么吧。

       吃喝玩乐,不是我所向往的,过得去就可以了。

       一边是死的悲哀,让人唇亡齿寒;一边是生的进取,让人坚持不懈。

       看到灾难中生死两茫茫的场面、活着的亲人揪心的牵挂,一种震撼的念头就是:“活着,真好

       让我们为遇难的不幸人们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灾区的老百姓们寄以最诚挚的问候,希望他们能直面灾难,坚强的生活下去

       人定胜天,相信这世间还有温馨的爱

       我们有太多的道义责任,奉献至诚爱心

       让我们一起见证天无情人有情的壮举

       3.

       感恩生活,珍惜现在

       每天下午2:30,我们或许刚刚睡醒,或许正在上学路上,或许已经踏入教室,但是2022.5.12.的下午,是不同寻常的。

       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

       山西和四川在同一个地震带上,那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了,大地在震动,人们慌乱、尖叫。

       恐惧弥漫在空气中。

       目前为止,四川灾区死亡的已有近一万人,还有好几

小学生不该上学带手机反方辩论稿

        小学生上课不应该带手机,因为小学生自制能力差,模仿能力却很强,带手机上课很容易打乱课堂秩序。

       如今小学生上课带手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有的学生上课玩手机游戏,有的学生用手机短信聊天,严重地打乱了课堂秩序,给我们的课堂管理增加了困难。

       同时,由于孩子的攀比心理比较强,有的同学带手机上课,就有很多同学也找家长要,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呢

       我认为不应该,这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手机也有一些益处,但是它的弊大于利,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1.手机是有很强辐射的,我们还在发育阶段,经常佩戴手机对我们的成长很是不利

       2.同学们有时候爱面子,爱攀比,都争着买一些昂贵的高档手机。

       又浪费钱,又被小偷当成“重点培养对象”。

       3.有的同学说买手机可以和同学更好的联系,其实现在我们小学生有手机的只是少部分,所以短信这个功能基本上是用不到的。

       而说到联系,大家在学校晨互相可以见到,不需要手机联系,而放学后回到家,每家都有电话,还可以聊天呢

       这样一来,手机剩下的功能就只有上网,玩游戏等弊处了。

       我们现在还小,自控能力较差,所以难免在上课时偷偷用手机玩一玩游戏,上一下网。

       这样不仅影响学习与听课质量。

       万一被老师发现了的话…

       一位记者采访过一个带手机的小学生,问他为什么要带手机。

       经过采访后了解,小学生带手机的理由只有一个—玩。

       他们班许多同学都有手机,整天沉迷在手机游戏里面,就连上课都忍不住要玩

       这就是“不花钱的网吧”

       我觉得这样非常不好,不但影响视力,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

       这不就是玩物丧志的最好例子吗

       以上我所说的这就是小学生带手机所带来的种种恶果

       我们应该等到长大了才开始用手机。

       带手机的小学生们赶紧撒手,它将带你走向人生的黑暗深渊

格言20期《致老师的一封信》

        格言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0363232新说

       一失足成千古乐 1

       故事

       加彻里岛的奇迹 5

       发展之途 影响的方式 6

       如果看到的永远是瑕疵 胡须的价格 7

       伊利克式跑姿 8

       大漠之水 两只鞋子 9

       不会尖叫的孩子 10

       漂亮脸蛋11

       你最珍贵 说出你的需要 12

       普利策的记事本 情绪也有“弹性”13

       一条鱼的纪律 14

       当拒绝失去理由 鸡毛与令箭 15

       救命的鲨鱼 16

       史记

       不懂得幽默的人,都是纸老虎 17

       人物

       “星探王”庞勇 18

       禅语

       哭脸和尚与笑脸和尚 你是一只桶 19

       思想情报

       日本人的认真与中国人的“将就”20

       格言故事

       冲浪的人生永远在高潮和低谷间 21

       格言绘本

       猫 32

       口技

       格言现场 4

       演讲

       人生列车广播稿 22

       歌典

       这是我们的纪念日23

       辩

       你赢她输 24

       技巧

       演讲中的幽默技巧 25

       交锋

       要孩子还是要神童 26

       对话

       姚明舌战刘翔 28

       语言玩家

       龙门有阵不关门 老舍撰写的广告文字 29

       台词

       没有你的日子,才是我生命的耽误 30

       语录31

       阅读中

       太阳小说

       幻世未央 34

       月亮散文

       我们只有两天 37

       星星诗

       桑梓之吻 38

       灿烂新闻

       重返5300年前的怀旧之旅 39

       书评

       双生 40

       选段

       月亮,醉倒在通往秋天的路中央 41

       夕花朝拾

       湘君之悔 42

       选段

       高贵是件手工活 43

       亲爱的

       书信

       拓片44

       情事

       老象达莉 45

       爱与恨是一双配对的鞋子46

       士兵和男孩 48

       互不相识的那些年 49

       风雪长大衣 谁记得你曾说过的话 50

       理由 51

       因为爱,所以不能死去 52

       私密

       越狱 52

       反对

       歪批

       孔子的一堂课 动物物语 54

       影响我们的两大文题 世界级溜须 55

       领导不识“博士后”老师的样子 56

       等偶成精了 57

       热帖子

       吹牛小计 58

       玩

       某MM的搜索记录等 59

       流言

       与其生活在别处,不如做一钉子户 63

历史上朋友间互相帮助而成才的名人故事

        1、恩格斯与马克思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是严贫户,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透彻研究的伟大经济学家,本身一贫如洗,他的一生几乎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的。

       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

       从1852年2月27日给恩格斯的信中我们看到这位全世界著名理论家的困境。

       马克思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帐,我不能再吃肉。

       不久又写信向恩格斯倾诉。

       “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以后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

       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

       到底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

       饥饿贫困和家务琐事,困扰着马克思,他心情愤怒烦躁,无法集中精力和智慧进行理论创作。

       对马克思的困境,恩格斯当作是自己的困难。

       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2月初我将给你寄5英镑,往后你每月都可以收到这个数。

       即使我因此到新的决算年时负一身债,也没有关系。

       当然,你不要因为我答应每月寄5英镑就在困难的时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写信要钱,因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办。

       此时的恩格斯在欧门—恩格斯公司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办事员。

       收入也是十分低微的。

       他后来做了公司的襄理,月薪有了提高,从1860年以后,对马克思的支援增加到了每月10镑。

       还常常“另外”给些资助。

       从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121镑。

       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这已是倾囊相助了。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担任了整理占有遗稿的众人,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三卷,完成了战友的未竟事业。

       可见,共同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是建立友谊的基础。

       2、管鲍之交

       鲍叔牙派到鲁国去接管仲的隰朋,听说鲁庄公要杀管仲,慌了,急忙跑去对鲁庄公说:“我们国君对管仲恨之入骨,非要亲手杀他才解恨。

       你们把他交给我吧。

       鲁庄公只好将公子纠的头连同管仲都交给隰朋带回齐国。

       管仲进了齐国的地界,鲍叔牙早就等在那里了。

       他一见管仲,如获至宝,马上让人将囚车打开,把管仲放了出来,一同回到临淄。

       鲍叔牙把管仲安排在自己家里住下,随后去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说:“管仲不就是射我衣带钩的那个家伙吗

       他射的箭至今我还留着呢

       我恨不得剥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

       你还想让我重用他

       鲍叔牙说:“那时各为其主嘛

       管仲射您的时候,他心中只有公子纠。

       再说,您如果真要富国强兵,建立霸业,没有一大批贤明的人是不行的。

       齐桓公说:“我早已经想好了,在我的大臣中,你是最忠心、最能干的了,我要请你作相,帮助我富国强兵。

       鲍叔牙说:“我比管仲差远了,我不过是个小心谨慎、奉公守法的臣子而已。

       管仲才是治国图霸的人才哪!您要是重用他,他将为您射得天下,哪里只射中一个衣带钩呢

       齐桓公见鲍叔牙这么推崇管仲,就说:“那你明天带他来见我吧

       鲍叔牙笑了笑说:“您要得到有用的人才,必须恭恭敬敬以礼相待,怎么能随随便便召来呢

       于是,齐桓公选了一个好日子,亲自出城迎接管仲,并且请管仲坐在他的车上,一起进城。

       管仲到了宫廷,急忙跪下向齐桓公谢罪。

       齐桓公亲自把管仲扶起来,虚心地向他请教富国强兵、建立霸业的方法。

       管仲讲得一清二楚。

       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三天三夜,真是相见恨晚。

       3、郭子仪和李光弼

       唐玄宗时,郭子仪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属下部将,两个人之间有矛盾,平时互不讲话,后来安禄山叛乱,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

       统兵抵御,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皇帝命令郭子仪率兵出征,李光弼担心郭子仪利用手中权力寻机报复。

       李光弼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我过去得罪你,是我的不是。

       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无怨言,只希望高抬贵手放过我妻儿。

       没等李光弼说完,郭子仪紧紧抱住李光弼,满眼流泪地说。

       国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此时,怎能计较个人恩怨?从此,郭李同心,将帅协力,在平息安史叛乱中,战功卓越著。

       4、廉颇与蔺相如

       渑池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

       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

       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

       蔺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

       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

       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

       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

       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

       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

       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怕廉将军吗

       但是我想到,强秦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

       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

       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

       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

       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

       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5、孙权与刘备

       当年,孙权给刘备提供了暂居之地,诸葛亮为孙权设计了火攻之计,孙刘联军,使曹操80万大军“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一把火使孙权消除了曹操的威胁又使刘备开辟了在蜀地的霸业,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四年级新华杯读后感10篇

        新华杯读后感

       我读了《寄小读者》,其中我最喜欢其中的通讯十二。

       写的是冰心的母亲给冰心写了一封信,她在满廊的雪光开读了母亲的来信,可是依然忍不住流下了几滴眼泪。

       其中还有母亲信里的几段话,一共有五短话,当我读到信里的第二段时,眼泪已经忍不住要流下来了,虽然只是几句普普通通的话,但母亲却写出了真实的情感,正如冰心所说:“做母亲的人,哪个不思念自己的孩子

       我非常喜欢这个通讯,因为冰心把这个通讯写满了真实的情景:

       这个通讯主要告诉我们“母亲”这两个字。

       谁无父母,谁非人子

       母亲的爱,都是一般;而你们天真中的经验,却千百倍的清晰浓挚于我

       母亲的爱,竟不使我在人前有丝毫的得意和骄傲,因为普天下没有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

       小朋友,谁道上天生人有厚薄

       无贫富已无贵贱,造物者都预备一个母亲来爱他。

       又试问鸿蒙初辟时,有哪里有贫富贵贱,这些人造的制度阶级

       逐令当时人类在母亲的爱光之下,个个自由,个个平等

辩论 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正方辩词: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

        LZ,你好!正方:

       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与口中,从而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失去人们的信任。

       就如同《狼来了》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狼,他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

       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西方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深深地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诚信。

       显而易见,没有什么比心灵美更美丽无邪的,而诚信恰恰是内心美的表现之一。

       “谎言”解释为不真实的话。

       一种出于损人利己的目的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它是恶意的欺诈,必然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和秩序的混乱。

       “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而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

       尽管脱去了乞丐身上穿的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

       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被揭穿,对对方的伤害更深。

       在 -中央公布的道德规范中,上面写道:\"诚信\"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诚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义。

       古人说\"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也正如 -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中国文化中“信”与“义”构成“信义”,是一种人文精神,做人的准则。

       “诚”和“信”相连,形成“诚信”,这是一道德规范,诚信是社会道德的最底线。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守信了诚信就守信了一方净土,守信了诚信就留信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

       这是最好的辩论词,希望采纳.我一字一字打的哦,看日期.抄袭者死!

怎样发现新闻点

       怎样写好新闻

       求 -指教啊、

        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有一句古语,说得很平实,却也饱富哲理:“留心处处皆学问,练达处处有文章。

       我们 -相关工作人员,与普通的工人、农民、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社会成员不同,我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使我们拥有自己的天然优势。

       我们理应发现和开发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提供给我们的党报党刊、人口报刊和其它新闻媒体,使我们先进的、管用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典型经验和优秀业绩,在更大范围内辐射出去,传播开去。

       究竟怎样才能及时、不断发现新闻线索呢

       要发现新闻,首先得了解什么是新闻

       所谓新闻,各种新闻教科书上有各种各样的界定和表述,但依我的感受和理解,就是新、高、深三个字。

       “新”—就是从未发生或从未出现过的新事物、新人物、新景物、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新创见,等等;“高”—就是高于常态常规常情常理之上的事物、人物、景物,等等;“深”—虽然已经宣传过的同类事情或同类事物,但你有独到之处,你比人家更深入、更深刻、更深透。

       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不论其内容和体裁是怎样的,它们各自应该具备震撼人心的爆发点(如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的报道),警醒人心的触发点(广州孙志刚事件的报道),启迪心灵的闪光点(先进工们的先进事迹和先进思想等的报道),引领人心的启发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大变化的报道),升华心灵的灿烂点(孔繁森、郑培民、姜淑琴等优秀人物的报道),指导工作的引领点(报刊上大量的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的报道等等)。

       通常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不可能像专业新闻工那样,有专门的时间、跑既定的目标去抓新闻,但只要我们真正具备了大局意识、新闻意识、特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就发现到处都是新闻,满眼都是新闻。

       日常工作中有新闻。

       任何一位工作人员,天天处在工作状态,在你自身工作和与人合作的工作中,在那些看似天天重复的工作中,有可能日日出新。

       你要留心抓住那些新冒出来的或处于萌芽状态但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新事物新做法。

       年终考核是一件日常工作,但从1982年开始,湖南省常德地区就提出和实施了计生工作“一票否决”。

       他们的做法和经验被一位有观察力的抓住,写成《常德地区在年度评先活动中给子计生部门“一票否决权”》,发表在1987年3月13日《中国计划生育报》的头版报眼位置上。

       后来,这一做法被中央肯定,并推向全国。

       过手的公文中有新闻。

       机关工作人员同公文打交道的机会最多,实际上等于拥有了最丰富的新闻资源。

       但这里的关键是你有没有鉴别新闻线索的意识和能力。

       河南省驻马店市计生委办公室有一份《计生工作通报》,主要内容是通报年初各县市年度计生工作安排,通报近3000字,全都是各项主要工作和日常工作部署,实在地说,基本上每一项工作都是当时国家计生委对全国工作部署的翻版,等于是一种重复,套话贯通全文。

       但是,其中有一句话说:全市12个县市的县委或市委当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计生工作的“决定”、“指示”或“意见”。

       一位过手这份《通报》的同志看到这句话时眼睛一亮,她抓住所有县市的“一号文件”这个也许人们并不经意,但在她看来是特别耀眼的闪亮点,深挖这些县市为何如此动作的具体素材,后来写成了驻马店(12个“一号文件”的背后》的工作通讯,被中国人口报发表在二版头条位置,后被评为那个年度中国人口好新闻二等奖。

       1983年11月,我从 -中央联络部的一份才500多字的《内部通讯》中读到,武汉京剧团出访丹麦,在出访行将结束时,中联部派出的一位随团翻译突然不见了踪影。

       出逃后的翻译,在丹麦呆了两年后的一天,

       在给他的父母的一封信中写道:“这里的人自私到不肯多给一丝笑容的程度”,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份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文字,于是顺藤摸瓜,投入采访。

       后来据此采写出长篇通讯《来自“天堂”的挽歌》,被配发评论员文章,发表在1984年第二期《中国青年》杂志上。

       此文受到胡 -、胡启立、 -同志的表扬,并被人民日报等全国40多家报刊转载。

       人际交往中有新闻。

       1983年4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北京市委一位机关干部到北京农业大学探访一位教授朋友,刚刚落座还没交谈几句,这位干部发现了教授书桌上一块记事牌上,写满了一个星期外出办事的日程,他突然敏感到,这个小侧面展示了一个大动向。

       他将教授的那份日程表抄了下来,回到家只花半个多小时,就写出一篇新闻:《京郊涌动科技热—从廉平湖教授的日程表看开去》。

       这篇只有500多字的新闻稿,发表在《北京日报》1983年4月一期报纸的头版上。

       看起来这篇“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消息,实际上“得来全凭真功夫”。

       如果没有对当时农业生产全局和科技兴农潮流的把握,如果没有极其敏锐的新闻敏锐性,这篇就在眼前的新闻就与他失之交臂。

       后来,这篇消息得了1983年度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是理所当然,志在必得。

       自身经历中有新闻。

       有一年春天我写一份内部材料时,脑子里记起一份报纸上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需要引用,但我手头没有,只好到距离最近的北京崇文区图书馆去借阅。

       借阅中费了不少周折,借阅室一位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让我大受感动。

       回到家乘着那份被感动的热乎劲,我花了半个多小时,写了一篇人物特写《水灵灵的眼睛》,一个星期后,文章发表在《北京晚报》上。

       后来,这篇特写被北京师范大学收入中文系教材。

       那几年,我同时给北京若干家报刊投稿,每年见报见刊三、四十篇,全是取材于我自身经历生活中。

       社会见闻中有新闻。

       1993年10月,四川省计生委宣教处的向克宁,到湖南长沙市参加一个会议,从重庆乘船而下,他看到江面上的漂浮物成片成片地漂流,到了葛洲坝,更是推挤得望不到边。

       他到达会议地点报到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作新闻特写:《请救救长江》,文章睹景动情,以情喻理,写得非常感人。

       后来分别发表在《中国人口报》和《中国环境报》上,又分头获得了两个奖项。

       作为人口计生系统的机关工作人员,我觉得最大最多的新闻资源,主要在日常工作和过手的源源不断的各种公文中及你自身的工作实践中。

       著名作家魏巍的人物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在他的日常工作中,在他的业余时间里采写完成的。

       只要你留心、专心、细心,你就发现有写不完的东西。

       这里需要一定的动力,需要一定的眼力,但最需要的,还是一种神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发现新闻线索和写作新闻作品,是需要勤奋、需要吃苦,有时是需要加班加点的,但当你的“额外”劳动化为“格外”的劳动成果和精神成果而奉献社会时,你就有一种其他愉快所替代不了的愉快,有一种其他喜悦所替代不了的喜悦。

       如何写作新闻作品

       关于新闻写作,是一个大命题,决不是一两节课或一两小时可以说清楚的,我这里只能从几个基本方面概略地谈一谈。

       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必须同时具备多种品质:正确的导向性,现实的针对性,相对的新颖性,主题的鲜明性,较强的思想性,等等。

       具体说来,要注重和操作好以下若干方面。

       一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

       稿件中不应该立意有误,或观点有误。

       不能亮出不该亮出的观点,不能介绍不该介绍的“经验”,不能宣传不该宣传的做法。

       比如有一篇来稿中写道:某县“县政”府公开授予中心户长对应生对象具有生育申报权、婚姻登记审查权、迁户落户介绍权、土地调整参与权、农业贷款审查权等十项权力”。

       中心户不是一级政权组织,它只能或者可以参与核实当事人或相关户的相关事实,而审查权的实际操作却只能在基层政权中。

       这个县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妥的,宣传开来更为不妥。

       一篇稿件的导向性,体现在它的主题和一切文字表述中。

       如,上级要求计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要实行“两个转变”,你的稿件通篇是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全国正强调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治理生育环境,你的文章却充斥着简单粗暴的工作用语,等等,这都与正确的导向相悖。

       要把握稿件的正确导向,关键在于不断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相关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一个时期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部署。

       只有把握全局的人,才能把握住稿件的正确导向。

       二是要有一个独特的视角。

       比如写焦裕禄,至少有四个角度可供选择。

       你可以从“优秀 -员”的角度去写,也可以从“人民公仆”的角度去写,还可以从艰苦奋斗的角度去写,但却选择了“县委书记的榜样”这个独特的视角,全方位展示焦裕禄的精神风范。

       面对同样的新闻素材,就好比玉雕工程师面对同样的璞玉,要设计成何种形象,雕塑从何处下手,玉雕 -可以将其雕凿成价值连城的国宝,一般玉雕师只能生产出一般工艺品。

       同一件事,你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宣传;同一个基本观点,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发挥和发展。

       “横看成岭侧成峰,上下左右各不同”。

       对同一人物或同一事物,应该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甚至正反各个不同角度去发掘。

       1996年我出差湖南南部6个市县,分别从6个不同的视角写出6篇各具特色的稿件,全都发表在报纸头版位置。

       某种意义上说,视角选对了,文章便成功了一大半。

       同样写计生经费投入,不必总是直白地写各级党政领导如何重视这个直观的表层上,如果深入一层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从“一本将赢万利”的角度写,这就不仅赞赏了当地党政领导,而且面向群众面向社会宣传“为什么必须重投入”的道理。

       同样写“村民自治”,不一般地泛泛地写如何相信和依靠群众,而是写一个县的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县必须遵循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角度选择为“一本《章程》治天下”。

       这样的角度,一看文章的标题就有新鲜感、豁亮感,就被吸引而阅读你的全文。

       三是要有一个统领的灵魂。

       说白了,就是文章的主题和红线。

       有些初学新闻写,在一篇稿件中什么都写,什么都说不清。

       他也许还不明白:有些稿件不是也写了好多事例吗

       为什么到我这里就不行了呢

       但他没有想到,人家事例很多,但一条主线总是贯穿其中。

       人家写《 -行为》,举很多事例,可全都是写党所领导下的各级 -指导“三结合”的相关事例;人家写《今日农家乐》,事例又生动又丰富,可全都串连着“计划生育中心户”这根红线。

       有一篇稿件洋洋洒洒三千多字,一会儿“目标管理”,一会儿“流动人口”,一会儿“股份制”,一会儿“三个坚持”,连计生委的具体编制都写进去了,而且全文接近一半的篇幅是各种各样的数据。

       主题是否集中不在长短,长文章主题鲜明,也可以写得很紧凑;短文章没有主题或主题不鲜明,也可以写得很零散。

       四是要有一个集中的焦点。

       有一句话,通常意义上是贬义的,叫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仅用在新闻作品的写作上,这八个字几近格言。

       许多内部公文,可以铺得开一些,写得多一些,大一、二、三、四,小1、2、3、4,从认识、举措,到效果、体会,而新闻作品,往往需要聚焦一些,再聚焦一些;集中些,再集中些。

       有这么一篇来稿,叫做《献义村25年无计划外生育》,全文800多字,横竖交错写了不少。

       内容上横写,写到了宣传教育,村规民约,宣传户,中心户;写到了服务室,集体婚礼,计划生育保证书;写到了优生优育,婚育学校,妇幼保健;写到了勤劳致富,老年协会,还有婚育学校,养老山,等等。

       时间上竖写呢,从1969年村党支部书记说服妻子带头结扎,一直写到1997年,全都是拎起头绪而没有展开,这篇文章你说编辑部怎么用

       我当时建议这篇平平的文字,是否可以从中分化三个落点去采写:一篇是《14个知识传递袋》(服务室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一篇是《献义村的集体婚礼》(每年正月初三进行),一篇是《这里有座养老山》(老年协会的一项基本建设入这三点都是这篇文字中“点”到过的拎起了头绪的几句话。

       只要重新整合落点后分篇采写,这3篇文章保准篇篇有特色。

       用一位老报人的话说,这叫做“要把埋在饭碗里的肉挑出来”。

       五是要有一个合理的布局。

       作品不论何种体裁和篇幅长短,都有一个谋篇布局的问题。

       我总忘不了15年前陕西省黄辉亮的那篇会议消息稿,这篇消息的题目是:《改革擂台上得主“榜眼”勉县计生委令人刮目》。

       文章篇幅不长,全文是这样展开的:

       勉县的主要功绩是:全县10年来仅增加1万人,连续7年无计划外生育

       在陕西省委、省 -举办的“陕西省改革先进典型评选”决赛中,勉县计生委以91.36的第二高分,被评为陕西省15个改革先进单位之一。

       陕西省10年改革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经过预赛,在140多个先进典型中,按照民主、竞争、择优的评选原则,筛选出35个参加决赛的先进单位。

       1989年4月11日,在西北大学电化楼进行了决赛。

       下午 3点 15分,勉县计生委主任王文巧结束了她 15分钟的竞赛发言后,评委们分别亮出了89分、90分、91分、93分、96分的亮分牌。

       最后平均得分91.36分,获决赛第二高分,仅次于因改革誉满全国的陕西广播电视设备厂。

       它把在全国一些著名的改革先进单位

江竹筠的故事

        1、江竹筠,1939年入党,1943年, -地下党彭咏梧来到重庆,需要掩护,组织指派江竹筠接受这个令她惊诧而又羞涩不已的任务—给彭咏梧做“妻子”兼助手。

       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 -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 -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

       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 -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

       11948年6月14日,在丈夫牺牲后,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

        -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江姐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 -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 -员的意志是钢铁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 -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2、江姐刚出生时取的小名叫雪琴,从5岁发蒙读书始,父亲给她取的学名叫“江竹君”,到她被捕入狱之前就再没改变过。

       至今存世的1940年中华职业学校发给她的修业证书和她随后考入国立四川大学的入学登记表上,都写的是这个名字。

       后来换了一个字的“江竹筠”,是她被捕入狱后临时取的化名。

       但这个化名并没有改变她名字的读音,只是用了一个同音字而已。

       3、在阴森恐怖的渣滓洞监狱里,江姐悄悄写下遗书,又把遗书送出监狱。

       当时,江姐住在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工作人员说,在遇难前两个月,江姐给表弟谭竹安写下了这封遗书。

       当时,监狱中对犯人的控制十分严密,江姐根本无法弄到笔墨写信。

       后来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把竹筷一端磨尖当笔,然后拆开棉被,把一些棉花烧成灰,调些清水,就成了墨水。

       用自制的笔墨,江姐在一张草纸上写下了此信。

       遗书写好后,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

       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贵的遗书交给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

       4、江姐在临刑之前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的,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

       2022年11月14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1353262物终于在三峡博物馆向世人揭开了尘封已久的秘密。

       信中大概说道: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

       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江姐的这封遗书展示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

       5、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

       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

       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 -。

       入党后,江竹筠同志酷爱马列主义理论,向往革命圣地延安。

       但这时党却要她留在重庆作通讯联络工作。

       这需要一个不为人注目的职业作掩护,因此,党组织指示她要学习会计,学拨算盘珠子,她毫不犹豫,听从组织安排。

       1940年秋天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训练班。

       经过艰苦的努力,掌握了会计专业。

       1941年江竹筠再次考入当时由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

       作为一名年轻的 -员她隐瞒着自己的身份在学校开展工作。

名人宁死不屈(有骨气)的例子

        1、刘胡兰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

       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 -员。

       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她转移。

       次日拂晓, -却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

       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也随同群众来到会场。

        -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坦白。

       审讯中, -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想诱使其供出同党,并相许给她土地。

       刘胡兰百般不从,英勇就义。

       2、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元十九年(1282)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

       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然而忽必烈还不忍心,急忙挥手要他退去。

       有的说应该答应文天祥的要求,诏令可以。

       不一会儿又下诏加以阻止,文天祥已死了。

       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

       向南跪拜后被处死。

       3、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 -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 -追认的女烈士。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

        -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欲从这个年轻的女 -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 -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 -员的意志是钢铁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江姐被 -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牺牲时年仅29岁。

       4、成本华

       成本华(1914—1938),女,安徽省和县人。

       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县,和县人民奋起抵抗,成本华指挥战斗,最终被日本侵略军俘获,她宁死不屈,视死如归,被残忍杀害。

       5、谭嗣同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向革命先烈致敬的书信1000字

        你好,满意请采纳哦

       给革命先烈的一封信

       敬爱的革命先烈们:

       您们好

       虽然您们再也看不到您们用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虽然您们再也听不到一代代人对您们英雄事迹的歌唱传诵,但您们的事迹却千古流传永不褪色,您们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永不能忘。

       如若不信,那就请听我这个晚辈由衷的倾诉吧

       先说刘胡兰吧

       当年,您被敌人抓到,敌人千方百计诱使您供出同志,并以一块不薄的土地相许。

       您知道供出同志的严重性,便回答道:“不知道,给我个金人我也不要。

       敌人见这一招对您没用,便以死相逼,您昂首挺胸、义正辞严地说:“怕死不当 -,宁死不当臭汉奸

       最后,您光荣牺牲了,可您,却用您的生命换回了全村百姓以及几十位 -员的生命,刘胡兰姐姐,我敬仰你,我代表全体少先队员向您致敬

       再说董存瑞叔叔吧

       您当时为了大军能顺利行进,竟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手里举着炸药包,像钢铁巨人般屹立在碉堡下,用自己的生命铺开了一条通向前方、通向光明的大路…

       除了刘胡兰、董存瑞以外,我知道的革命烈士还多着呢,比如,烈火烧身一动不动的邱少云、舍生忘死的狼牙山五壮士、挡住枪眼献出生命的黄继光…您们的英勇事迹,我最早是从父母口中得知的,现在我已经五年级了,自己已经可以从书本中更多地了解您们的光荣事迹,对您们的敬佩之情与日俱增,而且除了敬佩,您们还在生活中时刻“约束”着我,规范着我的行为。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顾着和小伙伴玩,把红领巾给弄脏了,也没有及时洗干净,结果一进家门就被爸爸教训了一顿:“你以为红领巾只是带着好玩吗

       你知不知道它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它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我顿时觉得羞愧难当,忙拿去把它洗干净了。

       还有一次是在吃饭时,我因为嫌饭菜不可口,就坐在椅子上抱怨,妈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当年红军战士吃草根、啃树皮,走过了二万五千里路,你现在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短短几句话,听得我面红耳赤。

       现在,当我快乐地奔跑在足球场上时;当我痴迷地沉浸在书本中时;当我在课堂上不断地汲取一门又一门新知识时…我知道报答您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沿着您们的足迹,继承您们的光荣传统,用最优异的成绩回报您们。

       安息吧

       革命烈士,向您们深深地鞠躬

       安息吧

       革命烈士,我将永远记住您们

       祝:崇敬的先烈们

       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