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作文1000字(精选10篇)

   【第1篇】人物传记

   以前对梵高的认识仅限于他的那几幅名画《向日葵》、《星夜》、《自画像》,以及他割耳朵的惊悚事迹,读了这本传记才知道,一个如此伟大的艺术家,为艺术而献身,生前的境遇却窘迫不堪,令人扼腕叹息。

   他37岁便以鸣枪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生前的生活却也并不太平,他创作了无数作品,生前却只卖出一幅画,一直靠着弟弟德奥的资助维持生活和创作。不但饱受癫痫病的折磨,而且穷困潦倒。

   梵高出生在一个荷兰的牧师家庭,他的绘画天赋和他的朋友高更一样,人到中年才显现。高更是一名银行职员,结婚成家后才突然决心要成为一名画家,放弃了优渥稳定的生活,踏上了穷困潦倒的绘画之路。无独有偶,梵高跟高更一样,在经历了画店店员、牧师等工作之后,27岁的他开始到处求学,但是他与各个学院绘画理念都显得格格不入,矛盾重重,最终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照自己的认识来表现世界。

   梵高为人善良,在经历初恋求爱失败之后,产生了一种为了拯救自己也为了拯救一切痛苦灵魂的信念和寻求神灵的愿望,于是投入宗教怀抱,决心成为一个牧师。他在矿区传教,后因同情和支持矿工,为其申诉而被解职。开始画画之后,梵高靠着弟弟援助的生活费购买画材和维持生活。在他与弟弟的书信中,一面承认自己的穷困,需要弟弟资助,一面又透露出长期依赖弟弟的内疚和敏感。因此,他时常向弟弟表决心,自己一定会努力画画,努力进步,立志成为一个杰出的画家,是自己的作品万古流芳,而他最终也做到了。

   他的善良还表现在他对朋友,梵高自身生活就不富裕,在得知好朋友高更生病且穷困潦倒时,央求弟弟帮高更卖画,邀请高更来与自己同住,耸人听闻的割耳事件也发生在与高更同住期间。由于病情的不稳定,他时而会陷入癫狂状态。但是,清醒之后,他最关心的还是他的朋友高更去向了何处。

   最后,梵高鸣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除了饱受疾病的折磨之外,还有他不想再成为弟弟的负担了,他得知了弟弟的孩子和妻子也在生病,工作也遇到了瓶颈。他对弟弟充满了感激与愧疚之情。而弟弟也在他死后忧思过度,不到半年就撒手人寰。

   可以说是弟弟德奥成就了梵高,在梵高的作品不被世人所认可的时候,在人们认为他是疯子的时候,德奥一如既往的支持他,鼓励他,资助他。德奥始终是最了解梵高的人,虽然他们在短暂的同住期间也心生嫌隙过,但是,分开之后他们还是心连着心。

   梵高在世时仅售出一幅画,而今却成为世界上画价最高的画家。他曾在给弟弟的信里说道“我把全部生命都托付给绘画了。只要生命都浸润在绘画的创作里,我就别无所求了。”他把生命献给了绘画艺术,生前却没有得到世俗的认可。

   他曾说“我认为这是伟大艺术家人生经历中的一幕悲剧…他们往往在作品被公众所认可之前便死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遭受着各种障碍与困难的压迫,为生存而不断的斗争着。”这是对他自己以及一部分伟大艺术家人生的注解。

   【第2篇】人物传记

   通过查询资料我了解到,这篇文章是1928年茨威格访问苏联,正值列福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茨威格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为揭露社会现实、反对农奴制度所做出的的努力,深深地折服于他卓越而深邃的精神世界。

   初读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我甚至怀疑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敬佩和崇拜,以如此调侃的口吻写自己心中的偶像,即使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无论如何我也是不能接受的。

   今天在课上的时候有同学问了我一个问题:茨威格写托尔斯泰如此相貌平平,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是为了衬托托尔斯泰灵魂的高贵吗?是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吗?我看得出,问题是他经过认真思考,来问我的。我肯定了回答了他,但课下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写托尔斯泰的相貌难道只是为了后面的“扬”吗?我继续查找材料,在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托尔斯泰传》里有这样的话: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描绘他相貌的语句:“他如猿子一般的丑陋:粗犷的脸,又是长又是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瞩视时非常严峻,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托尔斯泰青年时代就自知的自己的长相丑陋。在自传小说《童年》里,托尔斯泰本人也写过自己这幅生就不讨人喜欢的嘴脸,“对于一个有着像我这样扁鼻子、厚嘴唇和灰色小眼睛的人,在世界上是不会得到幸福的;我祈求上帝完成一个奇迹,把我变为美男子。我愿为了一副漂亮的面孔付出我那时所有和我将来可能有的一切”。在托尔斯泰的内心深处,自己的的确确不是那么好看的,他是自知的。茨威格在写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时候,确实也真正做到了真实,我们看教材上给我们提供的托尔斯泰的照片去对照茨威格的描述,都是吻合的。但是为什么要用“调侃”的口吻呢?大篇幅的在写托尔斯泰的相貌平平,在“调侃”中,我们也能感到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敬佩之情,“天才灵魂”出现了三次,在第三段最后也提到,“正因如此,她不就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豹皮面具般的胡须里,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她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茨威格也想美化托尔斯泰的外貌,但是出于传记的真实性。茨威格在证明,即使是这样的样貌,依然不影响托尔斯泰的伟大,可见托尔斯泰有多么的伟大。以“调侃”的口吻,更可见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敬佩。

   托尔斯泰在《忏悔录》里也提到:“我抛弃了我们这一类人的生活,我认为那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的冒牌货,我们所生活的优渥的环境,使我们丧失了理解生活的能力,为了理解生活,不但应当理解我们这些与众不同的寄生虫的生活,还要理解普通的劳苦民众的生活,那些创造生活的人的生活,理解他们对生活意义的认识。托尔斯泰的反省让他痛苦无比,始终为广大民众奔走、呐喊,但他无力改变,却又努力挣扎改变,最终仅凭一己之力又无法改变。一心为民着想,是一个真正有大爱的人。茨威格的文体现了托尔斯泰的思想,也印证了托尔斯泰的思想,在文章的后两段通过对眼睛的无穷威力,让托尔斯泰不能拥有幸福,因为他看透了一切人间苦难、不公。

   茨威格看似很轻浮的在写托尔斯泰,实质内心除了对托尔斯泰的有敬佩,更有一点点同情在里面。

   【第3篇】人物传记

   《周恩来传记》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总理的一生。总理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从儿时便立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而后在青年时期又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加入共产党,随着毛主席四处南征北战长达三十多年,晚年又为了处理国家繁杂的琐事和在***中保护共产党的元老而精疲力尽,最后又因为劳累过度身患癌症而逝世,周总理的一生可以说从未休息过,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国家,也是因为他,中国才有今天到达如今这步田地。

   小时候,第一次听说周总理的事迹,我还很不明白他牺牲自己这么多去投身革命事业,是为了什么,但是在看了《周恩来传记》这本书后,我彻底明白了周总理的所作所为。

   原来,周总理在儿时就目睹了外国列强欺凌中国人的惨状。从那时起,周总理就有了一个质疑:为什么中国人要受别人的欺负,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强大起来。于是周总理坚定地树立了自己的理想:一定要让中国人强大起来,绝不能让别人再称我们为东亚病夫!

   所以,当看到李大钊在新青年报上发表的文章后,周总理毅然放弃了较为优越的家庭,全身心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当中,开始了为了人民的利益与权力而奋斗的过程。

   每当想起我们的周总理,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感动和崇敬。虽然总理逝世距今已经有将近四十年了,可是还有那么多人在缅怀他,家家户户几乎都挂满了他的画像,画中的他穿着一身朴素的中山装,脸上至始至终都荡漾着一丝和蔼的微笑。总理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却依然活在我们中国13亿人民的心中,他的骨灰依然附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从未离开过。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我们心中的周总理,不是那个语言诙谐幽默的外交家,或是一名掌握国家大局的优秀领导者。而是一名朴素、和蔼,且平易近人的好朋友。作为一名国家的二号领导人物,周总理的穿着和住处和别国的总理都相差甚远。周总理总是穿着一件颜色泛灰的中山装,那件中山装已经穿了几十年了,从来没换过,上面还打满了补丁,只有在会见外宾的时候才会换上那件深黑色的西装。

   比起周总理,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富二代,全部是一群好吃懒做的“啃老族”,开着父母的名牌轿车,穿着父母买来的名牌服装,拿着父母转来的血汗钱去高级酒店吃饭,天天在那里炫耀自己家里有多富有,却从来不肯自己去努力挣钱养家,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像周总理一样,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和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东汉末年,三国争霸的时期,诸葛亮曾经向刘备起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总理便是这样的人,他是那么爱自己的祖国,为了人民的幸福,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刘备还曾夸赞诸葛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意识是说,我有了孔明这名军事,就犹如鱼得水。我们的周总理又何尝不是?因为周总理,我们的国家才更加强大,因为周总理,我们才有如今美好的生活。

   在如今这个喧嚣的社会,人们的心也开始变质,一些官员当官不是为了服务人民,而是为了贪污受贿,像前一年的李启铭事件就是这样,父亲才是一个公安局局长就狂妄成那样,虽然国家一直在政治贪污腐败的问题,但是如今还能找到几个有如周总理那样真心为人民服务的政客。所以,我们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应该更加努力,向周总理学习。如今中国已经崛起,现在的目的就是要腾飞,要让中国立足于这个世界的巅峰!

   自从我第一次了解到周总理的事迹以后,我就立下志向,发誓成为一名像周总理一样伟大的人物。周总理的身上有许多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大公无私、执政清廉、爱国亲民。要做到周总理这几点,首先从现在开始就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往日的生活当中,我要学习周总理自立更生的精神,多参加家务劳动,学会自己打理生活,尽可能不要求父母帮忙。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也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向上,多回答问题,课外的时候多看点书,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而在人际交往当中,我要尽可能做到像周总理一样礼让他人,就算公然遭到别人的羞辱也不要轻易动怒,尽量用巧妙的语言化解,做到既可以让别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丢面子的程度,还要多赞美别人,要批评别人的时候尽可能咬住舌头。

   周总理,您就是我终生的道德楷模和我的学习目标,你那崇高的人格和品质,至今都让我们缅怀。虽然您已离我们而去,但是您的精神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军民的心中。

   【第4篇】人物传记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自己,又能读出什么呢?

   2007年一月份的某一天我破壳了,转眼间,我已经破壳5026天了。呀,来到这个美好的世间已经这么久了呀!

   07年1.14日我初次来到这个世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也在慢慢长大了。

   08年我一岁啦。一岁的自己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爸爸妈妈常伴我的左右,生怕我磕着碰着。

   09年我两岁啦。那时,我正在牙牙学语,不停地叫着“妈妈爸爸哥哥姐姐”有时候还会自己小声嘟囔一句谁也听不懂的话语。

   10年我三岁啦。要步入幼儿园啦,进入幼儿园时,小朋友们都在哭,而我却坐在那里看着他们哭。在幼儿园里,有小朋友和我一起玩,有老师慢慢将知识的小水滴撒给我们。

   11年我四岁啦。已经上中班了呀,至今还记得老师的面孔,老师的眼睛炯炯有神,笑起来是眼睛弯弯的像月亮,特别好看。

   12年我五岁啦。上大班了,也和小伙伴们玩的越来越好了。

   13年我六岁啦。还在上大班,因为我的年纪还太小所以又多上了一年大班。我还记得快要上小学时老师让我们说说自己去哪里上小学。

   14年我七岁啦。步入了小学,见到了许许多多和蔼可亲的老师们。记得很清楚的一次考试是在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那天考试我突发高烧,老师给妈妈打电话了,妈妈说,考完试再接她吧。我忍着难受考完了三场试,数学考试时,因为太难受,想趴在那里睡觉,所以就趴在桌子上闭上眼睛了,这时监考是老师走过来拍拍我说,孩子,先别睡了,起来检查检查试卷吧!我也慢慢抬起头看着试卷。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间,就到了2019年,那是我呆在小学的最后一年。看着熟悉的同学,还有朝夕相处的老师,还有那美无伦比的校园,心里泛起了层层涟漪,特别不舍。毕业典礼上,看着老师帮我们回忆我们的过去,想起了很多事。毕业典礼结束了,所有教师都站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大道旁欢送我们离开。走出校园,大家也都各自奔向了自己的人生旅途。

   2019年8.18日,我初次步入初中,军训的时候,我交到了个朋友,但是因为再次分班,我们没有分到一班就没怎么一起玩了。

   七年级的这一年特别美好,身边有很要好的朋友,有负责任的班委和课代表,有为大家日夜操心的夏姐。想起七年级和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八年级我们分班了,但是我又遇到了一群很可爱的同学,大家相处融洽,互相帮忙。有认真细心的同学,有教学严谨的老师。

   转眼间,我都快要14岁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变了许多。我不再是之前懵懂无知的小孩子了,我在慢慢的成长,慢慢的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的清白;读自己,读出了自己慢慢的成长。

   【第5篇】人物传记

   在四年级这个烈日炎炎的暑假里,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伟人传记并认认真真把它读完了,这本书的名字叫《童第周的故事》。这本书是林文力主编的,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童第周光辉的一生。少年勤学苦,他出身贫寒,但家教良好;异国求学艰,他不甘平凡,带着众人的质疑和嘲笑,带着师长的期望和嘱托,毅然踏上了异国求学的道路;国难独钻研,面对家园破碎,毅然回国准备投身革命,后来又走向了教学科研的道路。这就是童第周不平凡的一生。

   十八岁时以最后一名考进宁波效实中学的童第周,第一学期过去仍然是最后一名,校长要他退学或留级。对此,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去攻克学习难关---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在路灯下苦读外语;深夜别人都睡熟了,他仍在路灯下自修功课。老师发现后,关上路灯,逼他进屋,但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的路灯下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童第周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取得了第一名。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令我由衷的敬佩,更值得我像他学习。

   童第周渐渐长大了,开始到国外留学。在比利时住了一间小屋子,异常节俭,他在实验室里也没有少受别人的歧视,童第周的民族自尊心也受到了极大地伤害,他郑重其事的大声反驳:“中国人绝对不笨,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争光。”他这种爱国、爱名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令我由衷的敬佩。

   后来,童第周回国后,最后有了一间大实验室。在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童第周教出了许多在生物学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比如:张致一、庄孝僡、朱作言、史瀛仙、严绍颐、王龙、吕连生、王秋、于健康等等一代代科学巨匠。童第周创造了育人的辉煌成绩,如今,他的学生及其学生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真可谓:昔日园丁辛勤耕耘,今日喜看桃李芬芳。

   这就是童第周的一生,他是新中国科学技术的旗手,他是钻研世界难题的佼佼者,他牺牲享受优越的生活,以国家前途为己任,在吃不饱、穿不暖、工作环境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持之以恒,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攻克了一道道科学难关,取得了一个个举世曙目的成就。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这种崇高的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可以说,童第周的一生,真正实践了他的誓言:“愿效老牛,为国捐躯。”

   家长推荐评语:李晓靖小朋友在阅读这本书时比较认真,读完后感受比较深刻,能够体会到童第周在艰难的环境中对学习孜孜不倦的精神,也体会到童第周在教学生涯中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同时也意识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应该学习童第周这种爱国、爱民族的精神。

   【第6篇】人物传记

   今晚,妈妈开了瓶她心爱的红酒,喝的两颊通红。我坐在床上,听她讲述那些平淡的往事。

   我的妈妈是70后,大家对70后的印象可能是封建保守,重男轻女,但我妈妈却不是如此。外公三观正,给了她正确的精神引导,所以她保留了自由开放的个性。这一点,也贯穿了她的整个青春。妈妈一直是家里最小的妹妹,她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一家人把它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天天让骑在头上。从小到大一点苦都没吃过,一点活都没干过,家里也有的是钱,可以供她上学,真是个十足的富家千金。

   令我骄傲的一点是妈妈上初中时算得上半个学霸,在班里名列前茅。以她的分数中考考个师范学院,那是松松的。按理说,她的人生本该很美好,但是一场偶然的变故发生在中考前两个月。那个年代村里三天两头的吵架,她忍受不了,无意间当着外公的面说“老子看到都够喽!”,就是这么一句话,外公听了急红了眼,现拔了根竹子追着她往死里打。(可能是觉得她不该对长辈说话不尊重)第二天她就因为重病被送到县城治疗,一连住院十几天。我跟妈妈都是急性子,她年少轻狂跟家里怄气。辍学,不学了!中考?不考了!现在她跟我讲她很后悔,因为她的梦想一直都是当一名老师,但她深知世上没有后悔药。

   后来她也没有自暴自弃。刚开始,她去一家理发店工作,听说里面包含了按摩服务,于是就觉得那不是什么正经地方。看不起、唾弃、恶心,干净利落地辞职走人。下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服装店当销售,两年以来生意慢慢做大,开始走批发商路线。妈妈跟老板娘睡在同一个被窝里,亲如姐妹。眼看就要飞黄腾达了,就在这时外公花钱让她上技校,老板娘拦她拦不住,便建议她选计算机会计那门专业,将来好找工作。妈妈偏不听,糊里糊涂地选了电子技术。毕业了也只能进场子。场子里妈妈遇见了爸爸,两个人纠缠了三年终于结了婚。妈妈,彻底辞去了工作。

   婚后妈妈从富家千金变成了落魄妇人。爸爸奔波在外赚钱,妈妈只能放下颜面,用娇贵的纤纤细手干脏活累活,挑粪,打猪草,种田,没有她不做的,那张婴儿肥的白脸蛋也变得消瘦。直到她怀上哥哥,爸爸高超的做饭技术被河南一家餐饮行业的老板看中,两人才一起搬到郑州。转眼20年,爸爸在公司里混上中层领导,妈妈生下了我和哥哥,这么多年里,她一直扮演着家庭主妇的角色,何其辛苦,两前年才正式开始工作。她为了孩子放弃了她大好的青春和重新来过事业的机会,现在的工资只有一点点。悲哀,而又伟大。也许我长大了不会当一名家庭主妇,我会追求我的事业,但我肯定会永远敬畏这个角色。

   妈妈的人生平淡吗?也许是吧,但在我眼里却是轰轰烈烈。我的妈妈——个性自由,真实果敢,糊涂任性,却又格外的有责任心,她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完了吗?并不是。妈妈还有另外一个梦想,她想环游世界,在她眼中那也不是个荒唐的幻想,这一点真是跟我不谋而合。等我长大了,有钱有能力了就带妈妈私奔,我们一起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留下足迹,让她做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富家千金。

   【第7篇】人物传记

   一沙一世界。作为茫茫人海中的那粒独一无二的沙子里。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未来?你有听说过生涯规划吗?范老师从2015年就从事生涯发展的研究,有志成为一名生涯规划师。从心理老师到生涯规划师,这中间的心血与付出,不亚于你们的初三冲刺,与高考备考。但我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我看到了生涯规划对一个人的发展太重要了。比如在23年前,当我选择考取师范的时候,就意味着我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又因为12年前当我做出一个选择:选择考取心理咨询师。就意味我未来将从事着心理工作,我做心理咨询,了解人的情感、态度、人际互动等共性和个性,引导人们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打开心结。4年前当我选择生涯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时,我就分析了自己的时间精力性格能力价值观,以及我有哪些阻力,有哪些助力的前提,找到引领自己前进的方向。并借此调整自己的人生位置,于是,我就走出了心理咨询室,克服自己的演讲恐惧症,走向了舞台,向更多的人演讲宣传。所以今天我站在了这里。可以说,今天的我之所以成为这样,是因为当初我做了一个选择:我选择在我35岁的时候继续学习。选择勇敢地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名词概念:美国人心理学家:诺尔.迪奇提出的“认知世界的三圈理论”

   核心圈是舒适区,追求舒适是人的本性。但长期处于这个区域的人,日子会因安逸而颓废,不思进取。

   学习区在舒适区的外层,紧贴着舒适区。身处学习区的人,精神上兴奋,心理上适度焦虑,大脑开放,因学习成长而对未来充满期待。

   恐慌区在学习区的外层,也是认知世界三圈理论的最外圈。身处恐慌区的人,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实际工作生活中,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交叉运行,没有严格的界限。以跑步为例,初始的慢跑预热,到匀速的中跑,到强力的最后冲刺。——过程中伴随着初始时微风拂面的舒适,到心跳加速,到竭尽全力的忍耐,到大汗淋漓的畅快。

   跑步如此,工作学习生活亦如此。

   13年前,当我一起学心理的老师很多,但是这个过程很煎熬,举一个例子来说,我在学习期间每天都是凌晨3点起来,背书学习,6:30之后再去上班的。在我学习的10多年,我的所有的寒暑假,很多的双休日,我都在心理学习机构学习,这几年进学费我就花了有2、30万之多。但这条路走起来很辛苦,二来短期不见效,渐渐地很多人一起学习的同伴因此放弃了。我经常说成功的路上,一点都不拥挤,更多的是孤独,无助感。

   人生就如攀登一座山,如果你想要爬上山顶,就必须付出很多努力,有些人在还没有爬就已经被吓到了,所以没有踏出第1步,就选择了放弃,永远待在山脚下,有些人爬到了半山腰却发现要爬山顶是多么的困难,所以犹豫了停在半山腰,最后只有少部分人坚持爬上山顶,也只有这部分人享受到了达到目标实现目标的快乐。

   【第8篇】人物传记

   大家知道安徒生吗?他可是一个很有名的童话大师,我读的名人传记,就是这位著名童话大师的故事。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用毕生的心血浇灌了瑰丽无比的童话之花,写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

   1805年4月2日,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来到了这个世上。他出生在丹麦一个很贫寒的家中,父母的卧床都是捡的一个放棺材的木架子,他父亲根本买不起床板,可见安徒生家中有多么贫穷。安徒生跑到外面玩时,富人家的孩子一见他,就对他掌打脚踢,讥笑谩骂,还侮辱他是下贱人的“崽子”。安徒生有一个小梦想,就是将来做一个好演员,于是安徒生开始闯荡世界,他走遍了许多剧院,拜访过许多舞蹈老师,可都空手而归。因为每个人看见他都觉得他又穷又丑,不愿意收他为徒。其中有个剧院收了他,试用了一段时间,但是他老实演不好剧本,剧院就赶走了他,后来他又找了好几个剧院都不收他,他可真惨,童年的凄遭遇,使他的梦想破灭了。

   四年在外奔波想成为演员的梦想没有实现,但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后来他博览群书,他以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伟大的作家为榜样开始写剧本,为艺术献身。于是他满怀信心拿起笔,开始了剧本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安徒生凭着自己的经历,完成了《维森堡大盗》和《阿芙索尔》两个剧本。《阿芙索尔》深得大家喜爱,后来安徒生又写了很多剧本,深受大家欢迎,在他坎坷艰难的人生道路上,终于品尝到了成功的甜美,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读了安徒生的传记,使我深深感受到只要肯付出就能得到收获,种下的种子最终会结出果实的,爱迪生曾说“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安徒生就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

   安徒生又开辟了一个新园地-—写童话故事,因为安徒生小时经历过穷苦孩子的痛苦生活,于是他就写童话,通过童话给穷苦孩子们带来一些欢乐,让他们开心,同时也通过童话教育他们,培养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争取人类的美好未来。

   可见安徒生是一个为大家着想的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都要学习他这样精神哦。

   随后,他又写了好多好多童话故事,其中我觉得最好看的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豌豆上的公主》。我看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鱼人公主》我还没看过,但我觉得一定非常好看,同时,我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多看书,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多看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哦,不信你可以试试。

   1875年8月4日,安徒生患了肿瘤,这天上午一时左右,这名著名的童话大师,永远离开了人世,安徒生爷爷您是多么的伟大,我将永远记住您的名字。

   【第9篇】人物传记

   暑假里,我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样——居里夫人。她的一生,对于我有着太多太多的启示。

   她曾是一个穷苦的波兰女孩,但她也是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对学习的向往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使她成为我们所钦佩的伟人。每当提到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我的心灵都会为之震撼,甚至惊愕,理由很简单,她对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偶然的机会,我得以翻开《居里夫人传》一书,更加细致的了解她那辉煌的一生。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过人的天资,加上适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个令人羡慕优秀的她。可是,命运不愿成全这个小女孩:她的祖国被侵占,受着外族沙皇统治。她的童年充满了忧患,这也渐渐形成了她理想的初衷。她拼命教书攒钱帮助姐姐,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愿望。终于有一天凑成了可以入学的几百法郎——终于能让自己去巴黎大学求学了。进入了巴黎大学,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学,她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家具都成了奢侈品。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她为着探索那自已热爱的科学,忘记了多年来的艰辛,忘记了多次倒在书桌前,忘记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苍白的面孔。太多太多的无奈、太多太多的艰难,可她用那坚定固执的双眼告诉了人们一切——她从未屈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多少年背井离乡的生活,多少年艰苦生活的压迫,她从未屈服!这就是她最令我感慨的一段艰苦卓绝的巴黎生活。

   后来,她邂逅了皮埃尔居里,她的丈夫同样是位忠于科学研究的“梦想家”,他们有共同语言,他们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科学成就。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以后,更加有激情做科学研究,甚至获得了第一项诺贝尔奖!她正被镭为人类带来的巨大用途捧成名人。但她不愿做名人,她对那些成天来骚扰的记者感到厌恶,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与社会景象和人们的思想有着极大地反差,更是一种对大红大紫、闲逸奢侈生活的讽刺。她是个“梦想家”,是个永恒奉献的人,这一点是我最最看重与钦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财富,不接受名望,“两袖清风”。在她心中,总有一个使命叫她完成一项又一项科学研究,让她不断崭新科学的远景,那是一个坚定信念,是一个“梦想家”的原则。

   我记得那句“即使人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也必须继续工作下去”。这是皮埃尔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她与丈夫搞放射学研究,直到皮埃尔去世后,她又忍住哀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晚年的她比原来更加艰苦!亲人们一个个要么远在他乡,要么哀伤离去,她孤单地做着工作,终于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她依然淡定。此时又一阵轩然的荣誉大波向她袭来,她没有被打到,俨然像个风浪中归来的英雄,她以雄厚的实力来完成自己看似不可能坚持下去的一生,甚至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考验,直到她倒下时,仍未忘记自己的使命。

   她在世的时候就享有盛誉,然而,正如她淡泊的心一样,无论在生命中的什么时候,她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也是很淡泊的,她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简朴。

   而且后来,即使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不“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所以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这种做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或许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但这恰恰证明了居里夫人是多么的简朴,甚至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抠”的地步吧。

   面对这么简朴的居里夫人,你能够想象她是什么打扮吗?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可是让这位记者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妇人,就是居里夫人。由此看来,居里夫人的确是与众不同,或许她是不拘小节吧。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她对仪表的华丽一点也不重视,在她的心中,只有她的实验,只有她的研究。勤俭节约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向居里夫人学习,重拾美德,过简朴的生活,并且为自已热爱的理想奋斗。

   《居里夫人传》一书,读后真是令我感慨万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难以忘怀。这伟人的一生,绝不会白白浏览,书中记载的一切将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助她重振精神的名言也是我的座右箴言。

   【第10篇】人物传记

   名人是杰出的,对世界具有代表贡献故事的人物。

   名人故事是名人一生经历的总结,它能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与梦想。这些名人生活的时代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迥异,但他们都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他们已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航标,引领着人类走向更加深邃的精神世界和更加精彩的物质世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培根说“用名人的事例激励孩子,胜过一切教育”那么,就来说说中国响当当的大人物吧!—钱学森。

   说到钱学森,他对祖国的贡献可是功不可没的。那么,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钱学森吧。钱学森,生与1911年—2009年,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工程的先驱”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11年12月11日,“大脑门”的钱学森出生了,他的爸爸钱均夫之所以给他取名钱学森,是希望他在知识的森林里学无止境。

   钱学森自幼聪明好学,什么都是第一名。但是小学森爱提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于是就有了一个雅号—“小问号”小学森就是这样带着好奇,带着问号不断在知识的森林里求索的。

   关于钱学森小时候传的很广的故事就是纸飞机。一下课,孩子们争先恐后跑出教室。“钱学森,这次我肯定比你飞的远,信不信?”一个在钱学森后面的小朋友说。他叫耀雄,手里拿着一个很大的纸飞机,花里胡哨的,很漂亮。

   钱学森没有说话,他手里也拿着一个纸飞机虽然不大也不漂亮,却很精致。大家经常在操场上比谁的飞机飞的最远,没有一个人能超过钱学森,就是高年级的也比不过他。

   大家跑到操场上,小耀雄又问“钱学森,敢不敢比一比?”大家一面七嘴八舌议论着,一边走到了平时比赛的那个位置。小学森说“你先飞吧。”小耀雄连飞了三次,也没超过小学森。

   1923年,12岁的小学森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附中。1929年,18岁的钱学森高中毕业。1934年,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在上海国立交通大学的学业,并留学美国。

   1936年10月,钱学森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申请到力学与航空动力学研究中心学习。中心负责人是世界大名鼎鼎的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不久后,钱学森便成为他的得意门生。1939年6月9日,一份军事秘密情报让钱学森变成了火箭专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钱学森一听十分兴奋。便有想回国的念头。但钱学森脑子里的机密太多了,美国人不让他回国。但钱学森没有放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60年11月15日,我国第一枚代号为“东风一号”的火箭耸立在发射架上。上午09:02,十二分十八秒火箭发射。在7分37秒的时候,火箭命中目标。

   1966年10月27日,一枚东风杠2A火箭在九点整发射,“成功了!”发射台传来大家期待已久的生意。钱学森提出的“两弹结合”实现了!

   钱学森一生为中国的导弹、火箭研发在国防科技航天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开创的一项项“第一次”为我们祖国国防、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如今我国在国防科技、航天领域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都与钱学森的功勋分不开。钱学森,祖国永远记得你,我们永远记得你!

   家长评语:小作者通过对名人事迹的总结引出主题,中心思想明确。通过讲事实,举例子等详细介绍了“钱学森”从幼时的好学钻研到长大后的卓越功绩。详细介绍了“钱学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