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一篇: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执教:陈晓娟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任务。一年级共7个孩子,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计划

       1、准备课

       4课时;

       2、位置

       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4、认识图形

       (一)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课时;、1—20各数的认识

       10课时

       7、认识钟表

       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课时; 9总复习

       10课时

第二篇:新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2学年三(教 学 计 划

       2)班数学上册

       2022

       2022-2022学年三(2)班数学上册

       教 学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已发展的广泛空间。通过本期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级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代数三章,几何两章。而且本学期要授完下册第二十七章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学措拖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五、课时安排

       全学期约为22周,安排如下:

       08.28 ~ 09.10:二次根式

       09.11 ~ 09.30:一元二次方程

       10.01 ~ 10.26:旋转

       10.27 ~ 11.27:圆

       11.28 ~ 12.01:概率初步

       12.02 ~ 12.30:第二十六章

       12.03 ~ 01.25:第二十七章

第三篇: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新人教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80班、81班均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两班比较,81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0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80班、81班均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两班比较,81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0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xiexiebang.com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11。1。1变量(1)11。1。2函数(2)

       211。1。3函数的图象(3)11。2。1正比例函数(1)11。2。2一次函数(1)

       311。2。2一次函数(3)11。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

       11。3。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411。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第十一章小结(3)

       512。1。1条形图与扇形图(1)12。1。2折线图(1)12。1。3直方图(1)

       12。2。1用扇形图描述数据(1)12。2。2用直方图描述数据(1)

       612。3课题学习(2)第十二章小结(2)

       713。1全等三角形(1)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8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13。3角平分线的性质(1)

       第十三章小结(2)

       9段考

       1014。1轴对称(3)14。2。1轴对称变换(1)14。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

       1114。3。1等腰三角形(3)14。3。2等边三角形体(2)

       12第十四章小结(2)15。1。1整式(1)15。1。2整式的加减(2)

       13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15。2。2幂的乘方(1)15。2。3积的乘方(1)

       15。2。4整式的乘法(2)

       1415。2。4整式的乘法(2)15。3。1平方差公式(2)15。3。2完全平方公式(1)

       1515。3。2完全平方公式(2)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15。4。2整式的除法(2)

       1615。5因式分解(1)15。5。1提公因式法(1)15。5。2公式法(3)

       17第十五章小结(3)总复习

       18总复习

       19总复习

       20考试

第四篇: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本班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个别学生因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还有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二、复习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6、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四、复习时间安排 :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7课时)

       3、位置(2课时)

       4、认识图形(2课时)

       5、认识钟表(1课时)

第五篇: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课书共安排了十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七个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数学

       创设师生、生生交往的情境和空间,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在认识同学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前后、左右,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

       第二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

       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使学生认识10以内各数,认识。、=、,等数学符号的含义,知道10以内各数的顺序,并会表示物体的个数以及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第四单元 合与分

       通过操作,感知合与分的方法,体会把一组物品“分”成两部分和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含义,知道10以内各数的组成。

       第五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参与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 认识11——20各数

       通过熟悉的事物认识11——20各数,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能用大于、等于、小于和词语描述20以内的大小,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整时、半时、大约几时。第九单元 20以内的加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习20以内的加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一个单元)

       通过身边熟悉的实物,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用眼、手等感官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统计与概率(共2个单元)

       (四)实践活动(共五个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认识符号大于、等于、小于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比较。

       4、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加、减的含义。

       5、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尝试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7、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8、结合数的认识,了解20以内的数的排列规律。

       9、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10、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

       1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如形状、颜色、数量、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12、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在比较和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同一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3、经历观察、操作、游戏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14、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1——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四、教学难点:

       钟表的认识几、及20以内数的加法。

       五、学情分析:

       1、比较 估计90%的同学能够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2、认识10以内的数 估计95%的同学能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 以内数的过程,能准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能认读、写10以内的数,认识大于、等于、小于等数学符号的含义,用它们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是这一单元的难点,估计有20%的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

       3、认识物体 估计90%的学生能够理解并辨别物体的形状。4、10以内的加减法,估计90%的学生都能通过采育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5、分类 估计80%的学生能按照给定的目标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6、认识11——20各数 通过操作估计80%的学生能认读,知道10个一是十,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7、认识钟表是本册教材的难点,估计60%的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半时等,40%的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8、20以内加法 估计80%的学生能准确计算9、8、7、6加几,20%的学生不能准确计算,因此,教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六、教学方法措施:

       (一)在“玩”中学数学,把单调的数学口算技能练习通过“对口练习”、“数学游戏”等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来进行。“讲故事”中学习数学,通过看图说话、看图讲故事和趣味性很强的情景图,把认数、计算和学生喜欢做的看图将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数学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二)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三)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习变为生活。

       1、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2、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七、教学进度:

       本册教科书编排10个单元,共51课时,机动课时最少17节。各单元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走进数学————————————————————2课时

       一、比较————————————————————3课时 机动1课时

       二、认识10以内的数———————————————7课时 有趣的数学————————————————————1课时

       三、认识物体—————————————————1课时 机动2课时

       搭积木—————————————————————1课时 玩泥巴—————————————————————1课时

       四、合与分——————————————————4课时 机动2课时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0课时 动物乐园———————————————————1课时 机动3课时

       六、分类———————————————————2课时

       七、认识11——20各数—————————————3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机动3课时

       九、0以内的加法————————————————7课时 投球游戏————————————————————1课时 机动3课时

       整理与评价———————————————————5课时 机动2课时

       八、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

       在理解“九年”和“学段”目标的前提下,正确、合理地把握本册、某单元至某课的教学目标。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3、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了解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组织教学。

       4、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及交流反思过程中的个性化的表现,并注重“因人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5、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

       6、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