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第一篇: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应该摒弃枯燥、单一的反复倾听的教学模式,要创设游戏环境,烘托游戏氛围,采用游戏式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幼儿积极地、主动地、快乐地在玩中、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表达音乐。下面谈谈我在音乐欣赏游戏化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尝试。

       一、烘托游戏氛围是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孩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和探索。所以在活动中要找到幼儿感兴趣的点,而游戏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把游戏引入活动中来,首先要烘托起游戏氛围,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一)故事情境导入

       我喜欢根据音乐作品的结构,提取可供了解作品结构、理解作品内容的自编故事,让孩子随音乐听故事。如大班音乐欣赏“小老鼠与啤酒桶”,我提取了中间的故事内容:安静的池塘里啤酒桶安静地躺在地面上一动也不动,小老鼠出来跳舞,但是没有朋友多孤单啊,于是小老鼠请来了魔法师给啤酒桶施展了魔法,让它长出了头、手和脚,有了头、手和脚的啤酒桶高兴地和小老鼠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午夜过了,魔法消失了,啤酒桶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此时地下室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孩子们在故事情境里不知不觉地感受和理解了作品的结构。

       (二)节奏游戏导入

       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有些作品的节奏复杂,我们就可以提取其中的节奏进行相应的节奏游戏。这个环节不仅满足了孩子爱敲打的兴趣,同时又可以突出作品的重点、降低后面教学的难度。如中班音乐欣赏“加油干”活动中,引导幼儿在每个乐句末尾的“嗬嗨”处,拍打出节奏。可以是拍两次手、跺两次脚、拍两次腿,同时可以发出“嗬嗨”声。声音是很有气势的,接着我们再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在“嗬嗨”处还可以加入什么乐器来加强这个气势,孩子们选择了小鼓、小盆、小碗、桌子等发出相应的节奏。整个活动孩子始终都很有兴趣,同时在一次又一次的敲打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熟悉音乐、体验音乐。

       二、游戏化的教学是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的基础

       如何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起幼儿的注意、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那就是要将音乐教学内容情节化,趣味化,让单一的内容有了更多样的展示空间,使他们感到音乐活动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中班音乐欣赏“小蚂蚁”活动中,我们创设了这样的游戏情境:小朋友扮作小蚂蚁出洞去寻找食物,孩子们在音乐中想象创造出小蚂蚁的各种活动。老师提问引导:“小蚂蚁们,你们在干什么啊?”孩子兴奋地告诉我:“我在搬家,我在抬好吃的,我们在说悄悄话……”他们在聆听音乐时,通过对比、排列,匹配出与音乐相吻合的小蚂蚁的各种活动。该欣赏活动是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想象情节发展,帮助孩子们开动小脑筋,并感受乐曲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始终充满激情与浓厚的兴趣,可以不断增加游戏的难度来进行,在挑战过程中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音乐欣赏“小红帽”活动中,刚开始小朋友按音乐提示扮演“小红帽”去摘花、绕木桩、爬山坡、过小河等情节进行游戏。后来我逐步增加游戏的难度来调动孩子的兴趣。如:我增加了小河的宽度、木桩高度以及大灰狼角色的创设等,孩子们一直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游戏法的运用是音乐欣赏游戏化教学的手段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巧用游戏法组织活动,把枯燥的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富有趣味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使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欣赏活动的愉快,是我们老师需要认真推敲与思考的。我觉得首先要听懂、听透音乐,从感受音乐入手,学习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边感受边学习,再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了解各年龄段孩子已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游戏程度,在此基础上增加点难度使其有所发展。最后根据孩子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设计形象化、多样化的游戏式的教学方法。

       (一)角色表演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尊重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松、轻松的音乐活动空间,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表达,使其感受到音乐欣赏活动的快乐。如:歌唱欣赏“扮家家”活动中,我先让孩子在家中观察爸爸妈妈的活动,着重观察自己想扮演的角色,让幼儿对不同的角色进行详细了解。然后三人一组来玩这个游戏。一个做爸爸,一个做妈妈,一个做宝宝,进行“做饭、炒菜、喂宝宝饭”的游戏。他们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歌曲?热荩?边玩边唱,乐此不疲。还有小朋友对歌词进行创编,把“炒小菜、炒小菜”改为“冲牛奶、冲牛奶”“煮鸡蛋、煮鸡蛋”“包饺子、包饺子”等等,还有的连最后“肚子饿了我们来喂他”的歌词也做了改编:“洗衣服、洗衣服,衣服洗好了呀娃娃又尿了呀,我们来换它。”这样,一节单纯的音乐活动有了更丰富的内容。他们把平时观察到的内容都编到了歌曲里面,体现出他们与成人、同伴之间的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

       (二)图片操作法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经常根据音乐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孩子们根据每段音乐性质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图片,例如在音乐欣赏“小蚂蚁”活动中,我根据音乐的特征画出蚂蚁出洞,蚂蚁寻找食物,蚂蚁高兴舞蹈,蚂蚁抬食物回家等内容,孩子们根据音乐找出与之相匹配的图片。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专注的聆听不仅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对比、判断、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提高。

       (三)动作创编法

       自由创编动作表演,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他们在音乐声中自由大胆地用肢体表现音乐,大大满足了孩子们的爱表现特点。例如小班音乐欣赏“放鞭炮”活动中,孩子们创编“嘭啪”鞭炮爆炸的样子,非常高兴,也特别喜欢。他们创编各种各样的动作,有的蹲下,有的跳起来,有的双手上举,有的双手侧举,还有的张开四肢躺在地上,还有一个孩子居然把自己的衣服脱掉,甩了出去说是炮被炸飞啦!短短的动作创编折射了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从而生动形象地用动作表现了音乐。

       (四)绘画表现法

       绘画是孩子们喜欢的涂鸦方式,同时孩子在绘画时心情是放松的、愉悦的。有人说一种颜色能表达一种情绪,一首乐曲体现一种心情,提供一张纸他们就能表现出对音乐的理解。我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例如大班歌曲欣赏“毕业歌”活动中,孩子们根据歌曲中不同旋律及歌词内容及想象,画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达了自己毕业了的心情。孩子们的画无论形象与否都表达了自己毕业了的心情,或开心或悲伤,表达了孩子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加上我适时地进行鼓励、表扬,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

       四、游戏化评价丰富了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评价

       游戏化教学评价是在玩玩做做说说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孩子们之间对某节活动进行自评、互评。音乐欣赏游戏化评价通常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点,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评价,以达到加深对音乐欣赏的理解、感受以及孩子们之间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目的。

       例如我在欣赏活动结束时,开展“我是小小评论员”活动。我把每个小朋友的照片贴在格子上,凡是能大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都会得到一个小话筒标志,每周评出一名“金话筒”。小朋友在活动中踊跃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小朋友动作很美,真像一只跳舞的小蝴蝶;??小朋友真会想象,创编出各种采蘑菇的动作……孩子们在自评与互评中,不是简单地说谁好谁不好,更重要的是发挥了评价激励功能,引导孩子在评价中逐步形成积极的情绪与正确的态度,这也是社会性发展良好的一面,也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用音乐来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音乐欣赏游戏化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到献给孩子们什么样的乐曲,介入什么样的游戏,怎么样介入,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去玩音乐,去推广游戏化教学。这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坚持的,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中茁壮成长。

       总之,音乐欣赏游戏化教学是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研讨、创新,才能使音乐欣赏游戏化教学更适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从而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第二篇: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的研究

       内容摘要: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的研究

       江滨幼儿园

       徐献慧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音乐欣赏则是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内容之一。在幼儿园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培养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是一个活的主体,鉴于生理及心理特征,他不可能安静地像成人一样坐着去欣赏音乐,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幼儿真正有效地去欣赏美好的音乐,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能够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多地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呢?于是,游戏的介入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幼儿园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段。幼儿能够在游戏上愉快而自然地发展,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研究,将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不仅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而且还助于幼儿美好情感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倾听习惯,有助于丰富幼儿表象、想像力的发展。音乐欣赏游戏化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能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关键词]:音乐欣赏

       游戏化

       幼儿

       一、概述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音乐把施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能够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拔动心弦,使人感到一种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审美为核心,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审美就是“主体对客体审美特征的审辨、感受、体验、判断、评价和能动创造,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的关系”。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活动,就是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入手,将音乐活动与其他活动融为一体,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及音色,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审美情趣。音乐欣赏是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欣赏,是让儿童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签赏的一种审美活动。学龄前儿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享受需要不得通过更多的直接参与活动。因此,在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欣赏应是以学习如何听音乐、理解音乐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㈠问题的提出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培养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是一个活的主体,鉴于生理及心理特征。他不可能安静地像成人一样坐着去欣赏美好的音乐,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幼儿真正有效地去欣赏美好的音乐,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能够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多地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呢?于是,我们想到了游戏,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几乎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幼儿园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段。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愉快而自然地发展,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为走向成人生活作出准备,游戏的学习因素与独特的作用,对教学具有特殊的价值。当然,这里所指的游戏的涵义是广泛的,它不仅包括单纯的娱乐游戏,而且还包括着一切活动,如:身体的动作、绘画、操作等等,是指一切的游戏活动。

       ㈡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幼儿园音乐欣赏游戏化”课题的提出,其目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探求将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喜欢音乐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游戏化主要研究内容

       ㈠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形象生动鲜明,结构清晰的各种优秀音乐作品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材,如:

       1、倾听周围环境各种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如动物的叫声,风雨声、落叶的沙沙声等。

       2、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①如幼儿喜欢唱的歌曲或即将要学习的歌曲、童谣、外国儿童歌曲、民歌等,如《小白船》、《这是水兵》、《加油干》、《迷路的小花鸭》等。

       ②选用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也可选用一些有标题、性质鲜明、结构适中,有一定内容,情节的器乐曲,如《在钟表店里》、《狮王进行曲》、《金蛇狂舞》、《洋娃娃和小熊》、《小鸭的舞》。

       ㈡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活动方式:

       1、辅助式(分离式、添加式、插入式)

       在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始,中部或尾部,添加或插入与欣赏要求紧密相关的游戏情节,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2、本体式(整合式)

       欣赏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设计好的表演游戏。欣赏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层层深入地引导幼儿熟悉音乐和熟悉表演的过程,直至最后能够完整地跟随音乐进行游戏表演,如《赶花会》、《歌唱二小放牛郎》。

       3、融合式(串连式、贯穿式)

       将欣赏活动过程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每一个游戏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当全部游戏完成后,幼儿便自然地掌握了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有益经验。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以音乐欣赏为突破口,使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欣赏活动中抓住幼儿听得见、听得进、听得懂三个环节。

       本实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结合观察法、对比法和经验总结法。同一活动设计,采用一般传统模式与预知模式(即音乐欣赏游戏化模式),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对比。

       ㈠确定实验试点班:小二班

       中二班

       大二班:时间:一年 ㈡制定实验研究研究方案(活动设计方案)。㈢进行实验研究(实施开课)

       四、实验结果

       ㈠传统模式与预知模式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列表(附):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想象、表象方面,倾听习惯方面,情感表现方面,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㈡从平时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

       1、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符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

       游戏能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单纯的欣赏音乐,时间一卡非常枯燥,过一会儿就没有兴趣了。教学中常遇到这种情况: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音乐教材,由于采用了传统模式,采用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就会教得枯燥乏味。因此,为了启发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感受音乐的情和美,我们根据音乐内容情绪编成游戏来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如小班欣赏歌曲《两只小象》:教师一开始戴上小象头饰,模仿象的走路,问幼儿谁来了,幼儿就会马上意识到小象来了,教师说:“今天老师当小象的妈妈,你们当小象,我们一起学象走路,好不好?于是带领幼儿学象走路。等幼儿学会了象的基本动作之后,然后再欣赏歌曲,一边听音乐一边唱,并进行表演:“两只小象河边走,扬起鼻子钩一钩„„”教师教幼儿按节拍一步一步地走,双手握着向上举,左右甩动,两人把手钩在一起上下摆动,这样学起来,幼儿特别感兴趣。有让幼儿动手、动口和表演的机会,用唱歌和动作共同来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小朋友的兴趣就非赏高,不知不觉地达到了欣赏的目的:了解歌曲内容,培养幼儿愉快地情感。这样生动形象地边唱歌,边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

       2、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有助于幼儿情感的经验,促进审美情趣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从情感入手,是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天地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情感教育在形式上是自由的,生动活泼的。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不能限制过多,管得过死。因此在心情舒畅的游戏中满足了幼儿的情感经验,如欣赏歌曲《小蚂蚁》通过游戏编排,使幼儿知道了团结起来力量大。欣赏民族轻音乐《赶花会》,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出现,幼儿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作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情景,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在这里,要注意一点的是:教师在组织欣赏活动时,自身情感投入的程度,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情感的体验。因而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投入满腔的热情,如组织幼儿欣赏歌曲《出去玩》的时候,在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动物出去玩的活动情境的同时,自己也需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游戏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学鸭子摇摇摆摆地走出去玩;和幼儿一样趴在地上学乌龟爬呀爬出去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其情绪会直接感染幼儿,他们在教师身边唱呀笑呀,在欢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熟悉了歌曲,理解了内容,同时也尽情地享受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因此,音乐欣赏游戏化能培养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提高幼儿音乐素质能力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加深了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喜爱程度,如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能自觉地在一起又唱又跳,又拍节奏,能很自然地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唱歌曲时,能够用歌声表现出不同的歌曲的情感情绪。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热爱幼儿、老师、小朋友,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等情感方面的表现。

       3、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规则意识、交往意识。

       皮亚杰说:“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的能力,社会化便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社会化过程中,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音乐欣赏游戏教育活动中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如欣赏时需要大家安静地听,唱歌时要以合唱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的地位,游戏中又以来集体游戏最受欢迎,因此这种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和遵守规则的培养都有独特的作用。在进行游戏《小蚂蚁》时,需要幼儿像小蚂蚁那样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在这种自编、自我欣赏的活动中,使幼儿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的意识,遵守规则的必要。

       在欣赏歌曲《小小鸟》时,对“小小鸟互相见面后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许多小朋友不仅想到歌曲的“点点头,亲一亲,碰一碰”等表现方法,还在“碰一碰”时,想到了拥抱、蹦跳、拍手„„等等,体现了幼儿在交往中的快乐,进一步萌发了幼儿的交往意识。

       4、音乐欣赏活动游戏有助于丰富幼儿表象、发展想象和联想。

       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溪流的流淌。生动、活泼具体准确的表象在相应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音乐欣赏的游戏化引导了幼儿运用各种感受,多角度的去感知,为发展音乐的表象提供了丰富、准确地感性材料。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在语言调节下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旧表象愈多再造想象的内容就愈丰富。如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在听的基础上,用语言来描述,用绘画动作表达(像色块、线条等),头脑中形成了明确情节表象,感受、想象当时的气氛,使幼儿的思维想象得到发展。

       5、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倾听习惯。

       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当人们在感知音乐的音响效果,并进行一定的形象思维时,才能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表达的思维感情,音乐才能发挥客观它对人们的感染教育作用。而编排有趣的游戏,利用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事物,往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融于游戏中,这样才能使他感受音乐的美好,因此,游戏化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倾听习惯。

       五、结论

       总之,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符合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它是促进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进行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有途径之一。

       参考书目: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黄瑾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印刷厂2022年5月出版; 《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陈淑琴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杨爱华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第三篇: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的研究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的研究

       摘 要: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音乐欣赏则是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内容之一。在幼儿园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培养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是一个活的主体,鉴于生理及心理特征,他不可能安静地像成人一样坐着去欣赏音乐,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幼儿真正有效地去欣赏美好的音乐,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能够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多地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呢?于是,游戏的介入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幼儿园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段。幼儿能够在游戏上愉快而自然地发展,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研究,将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不仅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而且还助于幼儿美好情感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倾听习惯,有助于丰富幼儿表象、想像力的发展。音乐欣赏游戏化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能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音乐欣赏

       游戏化

       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培养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是一个活的主体,鉴于生理及心理特征。他不可能安静地像成人一样坐着去欣赏美好的音乐,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幼儿真正有效地去欣赏美好的音乐,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能够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多地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呢?于是,我们想到了游戏,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几乎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幼儿园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段。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愉快而自然地发展,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为走向成人生活作出准备,游戏的学习因素与独特的作用,对教学具有特殊的价值。当然,这里所指的游戏的涵义是广泛的,它不仅包括单纯的娱乐游戏,而且还包括着一切活动,如:身体的动作、绘画、操作等等,是指一切的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幼儿园音乐欣赏游戏化“课题的提出,其目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探求将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喜欢音乐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三、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游戏化主要研究内容

       (一)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形象生动鲜明,结构清晰的各种优秀音乐作品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材,如:

       1.倾听周围环境各种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如动物的叫声,风雨声、落叶的沙沙声等。

       2.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①幼儿喜欢唱的歌曲或即将要学习的歌曲、童谣、外国儿童歌曲、民歌等,如《小白船》、《这是水兵》、《加油干》、《迷路的小花鸭》等。②选用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也可选用一些有标题、性质鲜明、结构适中,有一定内容,情节的器乐曲,如《在钟表店里》、《狮王进行曲》、《金蛇狂舞》、《洋娃娃和小熊》、《小鸭的舞》。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活动方式:

       1.辅助式(分离式、添加式、插入式)在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始,中部或尾部,添加或插入与欣赏要求紧密相关的游戏情节,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2.本体式(整合式)欣赏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设计好的表演游戏。欣赏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层层深入地引导幼儿熟悉音乐和熟悉表演的过程,直至最后能够完整地跟随音乐进行游戏表演,如《赶花会》、《歌唱二小放牛郎》。

       3.融合式(串连式、贯穿式)将欣赏活动过程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每一个游戏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当全部游戏完成后,幼儿便自然地掌握了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有益经验。

       四、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规则意识、交往意识。

       皮亚杰说:”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的能力,社会化便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社会化过程中,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音乐欣赏游戏教育活动中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如欣赏时需要大家安静地听,唱歌时要以合唱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的地位,游戏中又以来集体游戏最受欢迎,因此这种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和遵守规则的培养都有独特的作用。在进行游戏《小蚂蚁》时,需要幼儿像小蚂蚁那样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在这种自编、自我欣赏的活动中,使幼儿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的意识,遵守规则的必要。

       总之,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符合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它是促进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进行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有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黄瑾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印刷厂2022年5月出版; 2.《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陈淑琴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杨爱华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第四篇: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游戏化

       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游戏,游戏能发展儿童的动作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获得愉悦, 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所以无论是用物做游戏,还是与人做游戏,都能产生巨大的教育价值。

       整节课用听、说、唱、跳、画等不同的形式让孩子配合着背景音乐玩,让孩子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比如“长成坚强的小草”部分,孩子用手里的丝巾表现各式各样“坚强的小草”。

       2、让孩子利用生活中的许多经验来表达音乐的快慢、急缓和音量的高低。比如用不同方式摇晃和拍打铃鼓发出不同的声音以表示微风、龙卷风、大风,老师在教学中也有时大声有时轻声,营造的氛围相当好。

       游戏——音乐欣赏的载体

       音乐欣赏是指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幼儿能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扩大其音乐视眼;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理解能力,丰富幼儿的音乐想象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态度。随着幼儿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新《纲要》的颁布,音乐欣赏教育日益得到广大教师们的重视。然而如何改变以往以倾听、模仿为主,幼儿被动吸收的传统教学形式,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能够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多地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让音乐欣赏教学游戏化,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着对新《纲要》的理解和对音乐欣赏教育的探讨,在平时教学中,我不断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积累,以下谈谈我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选择生动、易记、有鲜明形象、游戏性强的音乐作品供幼儿欣赏

       在指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之前,必须对作品的选择下一番工夫。由于年龄的特点,幼儿总爱那些生动、易记、有鲜明形象、游戏性强的音乐作品。因此,一个好的音乐作品是引导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成功的一半。如《狮王进行曲》表现的内容丰富、形象鲜明、故事化的情节内容使幼儿对它情有独钟;《梦幻曲》曲调优美,表现手法独特,悠扬、恬静的旋律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赛马》、《四小天鹅舞曲》结构清晰,特点鲜明,形式工整、短小,幼儿往往被生动的游戏情节所吸引。有时作品的选择还得多注意观察幼儿,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他们的兴趣入手来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如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对各种动物都有极大的兴趣,我就组织他们欣赏《动物狂欢节》,它以三段各具特色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威风凛凛的狮王、笨重有趣的大象以及轻巧游弋的小鱼。深深地吸引并感染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最喜欢扮演的是爸爸、妈妈,可见他们对这两个角色充满了兴趣。于是,我就让他们一边抱娃娃一边欣赏《摇篮曲》。只见他们轻轻地拍着娃娃,嘴里还跟着歌曲轻轻哼唱,真的沉浸到音乐中去了。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音乐欣赏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指向的事物比较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气氛的渲染、游戏的融合更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情感为之而动,联想为之而生。如欣赏音乐作品《摇篮曲》,可融入到角色游戏中,在“娃娃家”中创设音乐氛围:一座房子外月亮高高挂,星星闪烁,柳枝轻摆,幼儿扮演妈妈,一边抱着娃娃一边欣赏《摇篮曲》,洋溢着浓浓的母爱与亲情。很快,幼儿被这优美、温存、安宁的氛围所感染,沉浸在无比温馨的游戏氛围中,既在游戏中快乐欣赏,又在欣赏中轻松游戏。

       又如,我在让幼儿欣赏《好妈妈》这首歌曲时,先通过一些情景录像、照片的方式使幼儿回忆起妈妈对自己的照顾,感受到妈妈每天工作的辛苦,设计活动场景,然后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扮演“好妈妈”。通过表演的形式与音乐欣赏融合,既激发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又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灵活设计活动方式,使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能否使幼儿与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得到音乐艺术的感染,取决于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及对欣赏活动灵活设计。我们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和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设计,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参与和渗透,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感受、欣赏音乐作品,使其想象活跃,情感也有所触动。

       1、设计游戏情节:将欣赏活动的过程设计成情节游戏,每一个游戏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当全部游戏完成之后,幼儿便自然地掌握了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有益经验。如欣赏《啤酒桶和小老鼠》时,我根据歌曲旋律和情绪编了一个故事,结合故事设计了“小老鼠找食”、“小仙女为啤酒桶变魔术”、“啤酒桶和小老鼠一起玩”等游戏情节,引导幼儿分三次游戏,通过玩一整套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大大加深了对乐曲内涵的理解。

       2、紧贴作品的思想:欣赏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设计好的表演游戏。欣赏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层层深入地引导幼儿熟悉音乐和熟悉表演的过程,直至最后能够完整地跟随音乐进行游戏表演。如我组织幼儿欣赏《小兔乖乖》作品时,设计小兔、兔妈妈、大灰狼等动物角色,结合各种肢体动作由浅入深地进行音乐表演,在音乐表演中巩固理解音乐作品。

       3、情节的补充和延伸:在音乐欣赏活动的中部或尾部添加与欣赏要求紧密相关的游戏情节,诸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或角色幼儿,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如幼儿欣赏《摇篮曲》时,扮演妈妈的角色,情景自然融入到角色游戏中。

       四、鼓励设计肢体语言,使音乐欣赏获得游戏化

       欣赏教学中,为了加深幼儿对乐曲情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我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设计舞蹈、动作等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把听音乐想象出来的东西,用形象生动的动作表现出来。活泼爱动势幼儿的天性,利用这个特点,我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分段赏析和熟悉主题后,组织幼儿开展音乐游戏和音乐表演。如欣赏《小牧民》这个音乐作品时,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要求,变换各种骑马动作,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轻,时而重,时而如在你追我赶的比赛中获得了冠军似的欢呼雀跃,时而又随着“小雄鹰”的音乐跳起摔跤舞,让幼儿在欣赏音乐中做到真正的主题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音乐欣赏是一个审美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必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教育的基本功能。我们在欣赏教学中,把各方面的教育内容联系起来,彼此渗透,使音乐欣赏游戏化。巧用各种活动方式,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听、想、看、说、动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幼儿欣赏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这样既能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情趣和积极性,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感受到其内在的美,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

       我们怎样实现音乐欣赏教学游戏化还需要不断进行探讨、研究,力求发展幼儿音乐素质的同时,又能让幼儿愉快轻松地去感受音乐的美,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反思音乐教学过程,积累音乐教学的经验,逐步形成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音乐欣赏,一般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它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开阔幼儿音乐眼界,接触更多音乐作品,愉悦感官,丰富音乐经验,发展想象、记忆、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这种音乐活动中,由于幼儿不能像成人那样抽象地理解音乐作品,因此,如何让幼儿能够主动积极的感知、欣赏音乐,并且乐于参与,是我们一线教师所探讨和深思的。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我在正确把握目标的基础上,以目标为指导,在设计和指导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时,注意以幼儿为活动主体,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方式,帮助幼儿打开多种感知渠道,在不知不觉的快乐活动交往中进行欣赏和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绪,实现教学目标。

       一、做好欣赏前的生活经验准备,为欣赏音乐作品打好基础。

       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离不开生活实践和认知能力,因此,丰富幼儿有关知识经验是幼儿对音乐产生想象力和联想的基础。教师在准备给幼儿欣赏某首歌曲或乐曲前,应了解幼儿在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是否欠缺,如有不足要设法组织一些活动,如让他们观看图片,给他们介绍有关知识、讲讲故事甚至外出参观等,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在欣赏歌曲《雪花》前,我们可以结合常识课,让幼儿接触雪花,认识雪花,了解雪花的形状、颜色、等有关知识,而后进行欣赏教学,幼儿的内心情感得到了升华,想象力也充分发挥,生活经验的准备为欣赏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平等、愉快的情境与氛围,才有可能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音乐,充分感受音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创设轻松的欣赏环境,让幼儿围成圆圈坐下来甚至是教师与幼儿一起席地而坐不能不说是一种最让幼儿感到最亲近与最放松的活动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活动的目标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渲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情为之而动,联想为之而生。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摇篮曲》,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音乐氛围:一座房子外月亮高高挂,星星闪烁,柳枝轻摆,教师扮妈妈,在活动室中间放上摇篮和娃娃,边哼曲子边哄娃娃睡觉,幼儿围坐在旁边,感受着浓浓的母爱与亲情。很快,幼儿被这优美、温存、安宁的氛围所感染,沉浸在无比温馨的气氛中,以景引入,以情带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提高了音乐欣赏的质量。

       三、采用故事与音乐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从听觉入手感受音乐。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它所要抒发的感情内涵及欣赏重点,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尝试从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出发,选择和创编一些在结构、内容形象和情感上与音乐一致的、富有童趣的故事引起幼儿对音乐欣赏内容的兴趣,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并且注意在语言的音调、节奏、力度、音色、风格上尽量做到与音乐一致,讲了故事后幼儿对音乐有了初步的印象,再欣赏音乐就很容易进入情境之中。既能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又能将幼儿带入音乐情节之中,这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欣赏《惊愕交响曲》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乐曲中的强音、弱音的对比变化,我创编了《老鼠和猫》的故事,在故事中我重点描绘了深夜里老鼠偷偷跑出来及猫出现了抓住老鼠的情景,幼儿很快被故事紧张、冒险的情节所吸引。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幼儿很自然的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了解音乐中的变化,重音、轻音很快就被孩子们找到了。教师这种方法不仅让幼儿对音乐有了解,还会渐渐的对音乐感兴趣,喜欢上音乐欣赏活动。

       四、利用实物操作帮助幼儿感受、了解音乐。

       用实物能够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形象化,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例如: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组曲>>片段中的<<俄罗斯舞曲>>,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感受乐曲中的重音,我利用带有吸盘的塑料球(我称之为重音球),以当乐曲中出现重音时扔出重音球的方法让幼儿感受重音的出现,幼儿马上能够发现重音球扔出的时候是表现重音娃娃出现了,重音球的应用起到了帮助幼儿更快更好的感受音乐的效果;又如在乐句欣赏<<爱的罗曼史>>中,我发给幼儿每人四个杯子,让幼儿感受乐曲中的四个乐句,让幼儿随着每个乐句沿着杯口画一个圈,有了杯子做为参照,孩子们一下子能够感受到这首乐曲是两段式,每段有四个乐句,简单明了。抽象的音乐在实物的出现下变的有趣而且易于感受了。

       五、利用图谱的演示帮助幼儿感受、了解音乐。

       图谱顾名思义是图形与乐谱的结合。它是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音乐的结构,采用图画的形式,以生动、活泼的图象直观、形象地表现音乐作品。在活动中我发现,结合图谱教学有利于幼儿在欣赏活动对音乐充分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尝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图谱进行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例如:在乐句欣赏<<爱的罗曼史>>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用四个圆表示乐曲的第一乐段,用四个三角形表示乐曲的第二乐段;在<<俄罗斯舞曲>>中我力求将图谱的运用做为幼儿理解音乐的 “点睛”之笔,如重音的旋律用大圆点表示、跳跃的旋律教师用短线进行表示、连贯的旋律教师用连线进行表示,当表现故事激烈的场面时教师则运用“曲线”......当我随音乐恰当准确现场画图谱的同时也使得音、形与幼儿的想象自然驰骋,达到表现艺术美与领略音乐神韵的目的;在孩子们欣赏《惊愕交响曲》时我根据乐曲所表现的旋律特点用故事连环画的图谱形式将图谱与故事及音乐灵活生动的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欣赏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学会表达美,表现美。值得说明的是图谱的利用不应是简单的呈现它应该是更好的为活动的下一环节服务的,这是图谱应用的另一目的。

       六、设计有趣的游戏化情节,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学所遵循的是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原则,音乐欣赏也可以大量的应用游戏形式进行。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为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与活动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把布置游戏场地与制作道具的机会提供给幼儿,让幼儿参与到设计者的行列中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例如:在欣赏乐曲《大森林的故事》时,可以创设包括土堆、猎人的房子、草地等在内的游戏环境。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布置环境,然后再进行游戏。对自己布置的环境和制作的道具,幼儿不仅使用起来较为熟练,而且通常会十分感兴趣。又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以让孩子们自制帽子、手枪、红旗等道具。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他们的想法被同伴采纳,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除了上述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应用语言、应用肢体动作、应用面部表情应用美术作品等形势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总之,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一定要体现幼儿教育生动活泼的特性,教师应让孩子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有充分参与的机会,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而且具有想像力和创造力,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应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与策略,让音乐欣赏活动能够真正生动活泼地开展,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音乐欣赏活动中,音乐的选择很重要。让小班幼儿欣赏音乐,首先要考虑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那么选材就显得很重要。我们应选择一些具有明显音响特征和情感色彩的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培养幼儿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并从中得到陶冶。在这次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个年龄特点,我截取了具有轻快和缓慢的代表性的音乐片段,将之组合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幼儿充分去感受音乐的快和慢。

       二、音乐活动要结合孩子的已有经验。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小班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稍弱,是否具有已有知识经验是一个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借班教学活动,知识的经验准备尤其重要。在本园的两次试教活动中就有明显对比:其中小一班的教学活动之前,班上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用手做出各种动物造型的活动,所以在活动进行时,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而小二班的活动,之前没有和班上老师沟通好,而是在活动前的十分钟时,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个最基本的交流,没有进行动物造型的创编,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就比较局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强孩子的感官刺激,吸引孩子的兴趣。活动一开始,我播放课件《小手变变变》,把音乐作为背景加入到课件中,同时刺激孩子们的听觉和视觉,让孩子们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感受音乐的变化,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用手进行动物造型创编时,很多孩子能够把之前在课件里看到的动物造型做出来,并能跟着音乐有节奏的做动作。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够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做出相应的动物造型进行音乐游戏,但是在最后一个表演的环节中,由于小班幼儿的表现力有限,教师在引导时没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所以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仍然不够深入,表现得不够突出。如果能在表演活动中,在慢节奏音乐时导入一种动物,快节奏时导入一种动物,让孩子们对音乐有了较好的把握时,再导入其他的动物进行表演,效果应该会更好。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音乐欣赏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指向的事物比较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气氛的渲染、游戏的融合更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情感为之而动,联想为之而生。如欣赏音乐作品《摇篮曲》,可融入到角色游戏中,在“娃娃家”中创设音乐氛围:一座房子外月亮高高挂,星星闪烁,柳枝轻摆,幼儿扮演妈妈,一边抱着娃娃一边欣赏《摇篮曲》,洋溢着浓浓的母爱与亲情。很快,幼儿被这优美、温存、安宁的氛围所感染,沉浸在无比温馨的游戏氛围中,既在游戏中快乐欣赏,又在欣赏中轻松游戏。

       四、鼓励设计肢体语言,使音乐欣赏获得游戏化

       欣赏教学中,为了加深幼儿对乐曲情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我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设计舞蹈、动作等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把听音乐想象出来的东西,用形象生动的动作表现出来。活泼爱动势幼儿的天性,利用这个特点,我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分段赏析和熟悉主题后,组织幼儿开展音乐游戏和音乐表演。如欣赏《小牧民》这个音乐作品时,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要求,变换各种骑马动作,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轻,时而重,时而如在你追我赶的比赛中获得了冠军似的欢呼雀跃,时而又随着“小雄鹰”的音乐跳起摔跤舞,让幼儿在欣赏音乐中做到真正的主题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第五篇:音乐欣赏游戏

       音

       乐

       课

       程

       传统音乐内容:

       1、韵律活动

       2、音乐游戏

       3、音乐欣赏

       4、打击乐器表演

       5、歌唱活动

       音乐欣赏游戏《野蜂飞舞》

       游戏目标: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合作能力、模仿力、观察力 准

       备:野蜂飞舞音乐,游戏玩法:

       1、邀请三个小朋友到前面作例子讲解游戏规则,三个人的角色分别办成“探秘者”“镜子”“蜂王”

       2、当音乐开始时,蜂王要坐在下面的位子上,根据音乐的节奏不停的做蜜蜂飞舞的动作。镜子站在前面,模仿蜂王的动作,不停的变换,全体幼儿都模仿镜子的动作跟随音乐的节奏来变换动作。这时请出探秘者站在前面在全体幼儿面前根据观察镜子与全体幼儿的动作变化来寻找真正的蜂王。探秘者有2-3次寻找的机会。

       3、讲完规则后将探秘者安排在门外,此时以看不到教室内的活动为好,然后请蜂王回去,在全体有二种选择真正的蜂王。蜂王在变幻动作的时候注意要不露声色的变化,注意隐蔽性。全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镜子,而不要看真正蜂王避免暴露。

       游戏小结:在游戏结束后请真正的蜂王出来与大家见面,分别请三个扮演者来谈感受。

       1、作为镜子的职责是什么?

       2、作为蜂王你的感受,你是怎么做的?

       3、探秘者的感受?

       音乐游戏《咿比呀呀》

       准备:音乐《咿比呀呀》

       玩法:

       1、全体听音乐,熟悉旋律,找出每一段的不同之处。

       2、提问,讨论出4段,4段不同之处:“压”“推”“拉”“扭”

       3、“压”“推”“拉”“扭”4个动词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做示范启发。

       4、分组练习创编并展示。

       5、熟悉后可以改变歌曲中的四个动词再创编。如:蹦、跳、拍、跺脚;大风(呼呼)、闪电(唰唰)、打雷(轰轰)、下雨(哗哗)

       手指说唱游戏《两只小鸟》 手指游戏《嘴巴手指不一样》 培训幼儿的协调性,节奏。

       音乐游戏《谁是跟屁虫》

       准

       备:《谁是跟屁虫》

       游戏玩法:

       1、听到音乐后,自然地、有节奏的走,寻找自己的好朋友!

       2、听到“左、右”做相应向左、向右动作。听到“放轻松”的时候,扭动身体放松。

       3、听到“谁是跟屁虫”时做动作,出右脚同时脚跟点地,伸出双手指向对方做手枪姿势,然后收回变成谁最棒的手势指向自己。接下来在胸前做滚拳动作,变成“石头剪刀布”

       4、输的一方立刻跟在赢的后面,变成跟屁虫。

       5、接下来赢的一方在又一段音乐起后可以变换动作,后面的跟屁虫来模仿队长做,队长再去寻找新的朋友来进行。

       6、最后剩下一队获胜结束!

       音乐游戏《粘粘舞》

       准备:《粘粘舞音乐》 玩法:

       1、站成圆形

       2、动作:顺时针走,跺脚,扭,跺脚,扭,3、听要求做动作,没有做到的则违反规则淘汰。

       打击乐

       一、节奏练习

       1、儿歌节奏练习《我的家》

       “小鸟的家在天空,小鱼的家在大海,我的家在北京,请问请问你的家在那里?”

       2、声势练习

       3、稳定节奏练习《两只老虎》

       歌词: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要求:第一遍:只说歌词

       第二遍:边说歌词边做动作

       第三遍:前两句只做动作,后两句加说

       第四遍:前三句只做动作,后一句说

       4、图谱认识练习

       (1)以到小动物家敲门情境进入,准备四把椅子,每把椅子上放一个毛绒玩具,一家有一个就敲一下,有两个就敲2下,不过一个家有两个有点挤,我们就敲快点,没有则不敲,我们把手摊开。

       (2)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圈代表小动物的家,在找四个红点或磁扣等粘贴东西代表小动物,一家住一个。引导幼儿看黑板来拍手。

       (3)看图谱练习。开始时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练习,熟练后,连起来。

       二、打击乐器

       1、认识乐器

       幼儿园一般常用的四种乐器:小玲或碰铃,响板或圆舞板,串铃、铃鼓 游戏方式介绍给幼儿,并和幼儿一起感受乐器发出的声音。

       2、乐器使用方法:

       铃鼓:中指穿过铃鼓中间的圆孔勾住,食指、四指顺势勾住里面,拇指和小拇指托住铃鼓外邦。

       碰铃:双手握住手柄的中下段,敲击时轻轻的碰,然后分开保持延绵音,不敲击时想小士兵站岗一样那好!

       串铃:一下一下敲击时:年龄小的幼儿可以敲击小臂或肩膀,大班可以在空中抖动敲击。

       散响:可以从下向上,或从左向右画圆。

       响板:左手摊开,将响板平稳放在手掌中间,开口向外。敲得时候一次一下,轻轻敲击。

       3、常规

       (1)进场:幼儿可以听音乐手拿乐器根据要求进场,进场后把双腿打开将乐器放在椅子下面。进场口号:“小脚踏起来,123,小乐器手中拿,123,小嘴巴笑起来,好好好,看谁有精神,我我我!”(2)姿势:

       自然姿势:铃鼓、串铃自然放在腿上,但不发出声音;响板、小玲在手中我好凭放在双腿上 准备姿势:看到指挥手势后,响板托起;小玲站岗;手持串铃、铃鼓。(3)看指挥

       所有小朋友的小眼睛要看指挥,根据指挥的示意做相应的动作。

       三、看图谱练习

       将传统的简谱演变成变通简谱总谱,包括:动作总谱、图形总谱、语音总谱

       1、看图形总谱练习《大鹿》或《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或其他

       四、编排练习《喜洋洋》《土耳其进行曲》《钟表店》《小星星》《蜗牛与黄鹂鸟》 课程教学步骤:

       1、常规上下场,取拿乐器

       2、认识乐器

       3、节奏型练习

       4、声势图谱练习

       5、导入乐器

       6、排练阶段

       7、试演

       8、表演

       大合唱

       轻声入手,轻声不等于小声,而是老师用自己最美最准确的示范来告诉孩子。

       一、发声练习

       身体音节发生法:用身体部位告诉幼儿唱名。

       1、学习1 2 3 4 5 6 7的身体动作部位。

       2、跟音乐做动作一起练习发声。

       3、教师和幼儿配合可以用动作将谱子唱出来。

       4、将歌曲中元素编排成两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

       1、《幸福拍手歌》

       同一歌词:第一段拍拍手,第二段拍拍肩,第三段跺跺脚,第四段说欧叶

       2、《八月十五打月饼》《多可爱》《青蛙蛙打哈哈》

       三、大合唱常规 1排队型

       可以中间高两边低,也可以中间低两边高。一般可拍成3—4拍突出气势

       9、编排设计动作

       10、试唱看指挥

       11、大合唱编排形式

       (1)一部分唱,一部分在关键词时说

       (2)轮唱:一部分先唱一句,令一部分在开始一句之后开始唱,先唱部分在关键句重复一遍达到两部分和在一起。

       轮唱时容易出错背带跑,可以练习轮说。面对面站成两排,中间保持距离,然后先说的走向对面的小朋友,对面的小朋友随后跟着走,最后合在一起。

       (3)合唱

       12、上、下场练习

       (1)上场:上场顺序,第一排,最后一排,第四排,第三排,第二排。大家都站好后,指挥上场行礼,转身准备!

       (2)下场:下场顺序,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第一排。指挥先谢幕,转身给手势,然后安顺寻下场。

       13、指挥、歌曲选择

       活泼欢快,雄壮有力的类型,注意气氛和激情,因此指挥的手势很重要不要过于柔软。

       四、整体串场彩排,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