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类型
第一篇:文言文句式类型
文言文句式类型和具体分析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第二篇:【精】文言文句式类型总结
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举例]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举例]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梁父即楚将项燕。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举例]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 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举例]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⑤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①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标志词:于、以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举例]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举例]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第三篇:文言文 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一、判断句主要形式:
(一)用“者”“也”表判断,形式有四种:(1)“„„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2)“„„者,„„”
例:天下者,高祖天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者也” 例:莲,花之君子者也。(4)“„ „,„ „也”
例:夫战,勇气也。
(二)用“为”“乃”“则”“皆”等表判断
例:中轩敞者为舱。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例:环滁皆山也。
(三)用“是”表判断。例: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注意:古汉语中出现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示代词或形容词,应译为“这”或“正确”,不能看作判断词。
(四)没有标志的判断句。文言文中有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作出判断。
例: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五)否定的判断
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戈非不坚利也。例: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点明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2.要作出明确的判断。(表肯定或否定)3.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中轩敞者为舱。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7、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9、“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10、“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1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1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
1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1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1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只增笑耳!”(《狼》)
16、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7、“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二、倒转句主要形式:
1、宾语前置
例子: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隆中对》(时人莫许之)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
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所似何)
微斯人,吾谁与归。
何陋之有?
2、状语后置(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常用介词“于”“以”)例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起于鲁。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战于长勺。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蒙辞以军中事务多。躬耕于南阳
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 祭以尉首
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
3、定语后置(1)用 “者”表示
例子: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2)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
例子: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为人五,为窗八。
(3)中心词 之 定语式结构 例子: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4、主谓倒装
例子:甚矣,汝之不惠(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愚公移山》!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三、被动句主要形式
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例子: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山峦为晴学所洗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国家危险时人民却依附,有才华的人就可以被这个国家使用了)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樯倾楫摧。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四、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例子:(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日中(友人)不至。
(2)省略谓语:
例子: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
例子: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都尉拔出剑,吴广起来,夺剑杀了都尉)(4)省略介词“于”
例子: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口技人坐(于)屏障中。(5)省略量词: 例子: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中考链接:
1、下列各句中与“公将焉之”(之:到、往)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顾野有麦场。
• C.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下列各句中,与“猫厌以腥膏”(厌:饱,腥:鱼,膏:肥肉)一句文言现象相同的一项。
•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 • • • • • • • • • • • • • • • •
B.仰而视之曰:“吓”。(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C.咨臣以当世之事。D.宋何罪之有。
3、下列各句中,与“善哉,祁黄羊之论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A.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B.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D.何陋之有。
下列各句中,与“此正午牡丹也”一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C.山峦为晴雪所洗。D.中轩敞者为舱。
5、下列各句中,与“差矣,汝之言”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甚矣,汝之不惠。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第四篇:文言文句式教案
文言文句式教案
文言文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常见句式知识;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要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否定句、疑问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内容: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遗恨也。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2: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梁父即楚将项燕。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3: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4: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练习6: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练习7: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五、课外作业:
结合《优化设计》复习掌握好疑问句、否定句、固定格式等其他有关文言文句式用法
第五篇: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一、判断下列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
2、如鸣佩环。()
3、何以战?()
4、微斯人,吾谁与归?()
5、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6、孔子云:“何陋之有?()
7、时人莫之许也。()
8、问女何所思。()
9、会宾客大宴。()
10.何苦而不平?()
11、宋何罪之有?()
12.多歧路,今安在?()
13、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14.咨臣以当世之事()
15、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16.信义著于四海。()
17.屠惧,投以骨。()
18蒙辞以军中多务。()19.易之以百金。()
20有时朝发(于)白帝。()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2.胡不见我于王。()
23.受地于先王。()
24醒能述以文者。()
2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9.尝贻余核舟一。()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6.陈涉乃立为王。()
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也。()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此为何若人?()
3、中轩敞着为舱。()
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樯倾楫催()
2.蒙辞以军中多务()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6.()为坛而盟,祭以尉首。()7.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徐喷以烟()
9.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10.()微斯人,吾谁与归?()1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2.()尝贻余核舟一()1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4.此诚不可与争锋()15.中轩敞者为舱()
16.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1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8.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9.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20.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2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2.客从外来,与坐谈()
2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6.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27.屠惧,投以骨()
2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9.夫战,勇气也()
3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1.且焉置土石?()
3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3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4.胡不见我于王?()35.王之蔽甚矣()
36.帝感其诚。()3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8.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39.吴儿善泅者数百()
40.盖简桃核修狹者为之()4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43.忌不自信()
4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5.时人莫之许也()
46.甚矣,汝之不惠()
4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8.孔子曰:何陋之有?()
49.公与之乗,战于长勺()50..环滁皆山也()
51..臣本布衣()
5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3.山峦为晴雪所洗()54.鱼,我所欲也()
55.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5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7.百里奚举于市()
5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5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0.贤能为之用()6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练习: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句式与“此正午牡丹也”相同的一项是()A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C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D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2、下列语句,句式与“市木材于陕西”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C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D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3.下列语句,句式与“差矣,汝之言”相同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请战》)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sd1821@163.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