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中破折号都有哪些用法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本中破折号都有哪些用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破折号都有哪些用法? 破折号的用法比较复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用破折号的地方近六十处,其主要用法大致可归为如下几类:(1)表示说明、解释。表示说明: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破折号属于说明的居多,就其说明的内容来分,可分为七种: 说明时间:①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②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二日。(《我的战友邱少云》)以下两例的破折号相当于“是”,如果把破折号换成“是”,句子的意思仍然不变。但两个破折号在句子中都起到强调的作用,又不等于“是”。例①中的破折号,强调了小女孩的穷——大年夜还去卖火柴;例②中的破折号,强调了对战友的怀念。说明处所:

       ①毛泽东同志在罗瑞卿等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他的故乡——湖南湘潭韶山冲。(《回韶山》)

       ②我们从坝顶乘电梯下了大坝,钻进水电站的心脏——电机房。(《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说明原因:

       ①经过一阵嚷嚷——辩论米质的好和坏,争持斛子的浅和满,结果船埠头的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粜米》)

       ②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独夜游的味道——昙花总是在夜里开放。(《养花》)说明身份:

       ①“他告诉我:‘你是中士。’有一个大孩子——他是元帅„„”(《诺言》)②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枝枪,本来是要打海鸥的。(《跳水》)说明时态: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部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在仙台》)说明事物名称:

       ①他整整花了二十七年,终于编写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李时珍》)

       ②他和工人们终于造出了第一舰轮船——“克莱蒙特号”,准备下水试航。(《试航》

       说明话语由来:

       “要记住革命?选”——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草地夜行》)表示解释:

       ①重迭复指的两部分间的解释。

       „„这是他们在向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致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歇后语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基础训练7》)③在句子中间的插入成分表示解释。

       我那里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少年闰土》)

       为了把事情说清楚,所以在说话过程中插入一些话,而在插话前后都用破折号。这种在解释性的部分的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有人把它(这一对破折号)称之为夹注号。这一例对小学生来讲,不要求掌握、运用。不然,学生一知半解,作文中会出现滥用破折号的现象。(2)表示话题转换。

       ①当庄稼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是给我讲讲吧。(《小五更》)②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选——无论怎样,请你不要这样说。(《小抄写员》)

       例①先写队长教育“小五更”,而后话题转到要小五更讲讲“梯田灌溉法”。例②先讲叙利奥对父爱的认识,话题一变,变为叙利奥对父亲的恳求。(3)表示语音的停顿、延长和中止。表示停顿:

       ① 伞兵长大声喊:“预备——跳?选”(《第一次跳伞》)

       ②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英雄雨来》)

       例①中的破折号表示短暂的停顿。例②中的破折号表示稍长的停顿。破折号表示语音停顿的长与短,要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情况分析。表示延长:

       ①“哗——”耕牛下地拉犁了。(《神笔马良》)

       ②“嘘——”又一发炮弹飞来了,落在后舱,把船底下炸了个洞。江水立即涌进来。(《第二十四号船》)表示中止:

       ①“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晚冬》)

       ②父亲接着说:“多接六元四角虽然很好,只是这孩子——”(《小抄写员》)例①中的破折号,中止了担心小车夫拉不动车的话语;②中的破折号,中止了小抄写员的父亲对儿子的怨恨的话语。(4)表示提示。

       ①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革命烈士诗二首》)②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身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上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登攀。(《挑山工》)表示提示的破折号,作用相当于冒号。例①中的破折号,提示了高声叫的是什么;例②中的破折号提示了画面的内容。

       ③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又出现在我的面前了: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一只黄毛大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老水牛爷爷》)

       例①、②中破折号所表示的提示,可以用冒号来代替,但例③的破折号所表示的提示,不能用冒号来代替。它的作用仍与前两例的破折号的作用相似,相当于冒号表示引起读者注意的作用。这一例破折号后面的话是对上文的总结。

第二篇:双破折号用法

       双破折号用法的补充整理

       1、第一个破折号表示递进,第二个破折号表示转折。(此处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双破折)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少年闰土》)

       2、插说的内容在句中,必须用双破折。此时破折号并不表解释说明。

       A、“股市行情发生了很大变化——请把湿毛巾递给我——马上开会修改方案。”罗经理气喘吁吁地对我说。

       B、我们要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当然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C、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3、暂时割裂句子的连贯性,如果不用后破折号,“插入语”就与后面的话发生语法结构上的关系,从而出现表意不明。

       A、精简机构以后,南京宏远制衣有限公司改变了“四多一少”——临时机构多、管理人员多、服务人员多、辅助人员多、第一线生产人员少——的状况。

       B、她手里毫不吃力地提着箱子──箱子并不大──走过去,她抬起了头,打量着在她面前闪现的人们的脸。(高尔基《母亲》)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来脱掉身上的皮。

       此处一定要加双破折,双破折前后的内容是没有停顿的,解释语“临时机构多、管理人员多、服务人员多、辅助人员多、第一线生产人员少”属于插入解释语,暂时割裂句子的连贯性,如果不用后破折号,“插入语”就与后面的话发生语法结构上的关系,从而出现表意不明。解释语“箱子并不大”属于插入语,暂时割裂句子的连贯性,如果不用后破折号,“箱子并不大”就与后面的话发生语法结构上的关系,从而出现表意不明。

       A、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

       B、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这两例的解释语都并不是插入句子中间,此处本身有停顿,所以不能用双破折。

       4、用双破折,解释范围清楚直观。用逗号,既可以表示主谓语之间的停顿,又可以标明解释语的结束。(两可)

       A、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B、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第三篇:破折号的用法(精选)

       破折号的用法

       一、表示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例如:

       1、河水又涨了好多,风浪很大,风拥着浪花不断向堤上猛扑“唰——”

       扑上来,“哗——”退回去。

       2、“呜—-”火车开动了。

       3、周——总——理。

       二、表示后面有解释、补充、说明的部分。例如:

       1、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要打海鸥的。

       2、这就是中国最大的肥沃大平原——华北平原。

       三、表示意思转折、话题转变。例如:

       1、今天下雨,不能出去了——庄稼这一下可好了。

       2、(他们)描述着一些美丽的花纹——事实上它们并不存在。

       3、“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

       说。

       四、表示意思的递进。如:

       1、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五、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例如: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

       六、破折号还可以表示揭示下文、总结下文;表示声音和说话中断;表示起止;表示引文的出处等等。

       练习题: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D.表示声音或感情的延续

       1.筷子头一扎进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A)2.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A)

       3.“馄饨喂----开锅”(D)4.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面请!(C)5.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

       柴(A)6.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

       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A)7.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A)8.“啊,原来如此!----现在你把功课温熟了吗?”老师问他.(C)《一面》基础训练题 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破折号的用法可以有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D.表示声音的延长E.表示插说 F.表示话没说完)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

       是——”()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F,A,E,D,A,A,E 选择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声音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转折(1)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2)“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3)他等了十分钟──他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4)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5)你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比那本好。()

       (6)于是我渐渐对报纸有了戒心,一拿起来就觉得提心吊胆——很像一个人想睡觉是去揭开毛毯,可是脑子里却担心那底下会有一条响尾蛇似的。()(7)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是一种标号,它的作用是:引进对前文的解释、说明,表示声音的延长或中断,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话题的转换等。

       破折号在文中的应用形式有三种:单用,双用,多用。

       破折号施用的范围很广,具体用法繁多,现选择一部分常见的加以叙述。

       一、引入对前文解释、说明的语言。例如:

       1.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5》)2.我赶到学校上完课,跟孩子们聊了一会儿,再拿邮袋,又重了许多──除了新收上来的一叠作业本,还有干酪、杏干、苹果,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小学《语文》第八册《女邮递员的信》)例1中的“鲜花”是对前文“美好东西”的注解,用破折号引入。例2中的破折号引入了对前文“重了许多”的说明。再如:

       3.小朋友,你知道这雾凇──树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3》)例1例2中注解和说明的内容是到句尾结束的。而例3则不然,对“雾凇”的解释到“花”这里结束。这就体现了破折号的一种功能──折断原文,引入注解、说明。

       二、延声作用。表示某种声音的延续,表示人物语言的拖长。例如:

       4.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小学《语文》第四册《看浪花》)5.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例4的破折号,标示海水声音的延续。例5中的破折号,标示读书声的拖长。

       三、标志说话的中断或停顿。例如:

       6.“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例6是“我”与“伯父”的对话,“那怎么──”是“我”对“伯父”的话产生了疑问时说的半截问话,原义应该是“那怎么又扁又平呢?”“我”没有这样问下去,中途打住了(中断),用破折号标志“我”的话既没有完,也没有说下去。

       四、标志转折。破折号引入的内容与前文发生了转换。例如:

       7.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小学《语文》第十册《跳水》)8.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例7先说时间,然后转向“大家”对这“40秒钟”时间的心理感觉,中间用破折号标志话题发生了转换。例8中,提示语是色彩,后文应该围绕“色彩”来叙述,“花”“蝴蝶”都是色彩,然而又转到了蝴蝶的行为上来,话题发生了转换,用破折号标志。

       五、兼代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相当于冒号的部分用法。例如:

       9.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小学《语文》第九册《挑山工》)10.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一只黄毛大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老水牛爷爷》)例9中破折号兼代提示下文,例10中的破折号兼代总结上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破折号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不是破折号的根本功能。从例9和例10我们可以看出,破折号在这里还有表示转折的作用。如果将例子中的破折号换成逗号或冒号,“转折”功能就无法得到体现。同样,如果我们把“提示作用”当作破折号的本质功能,在有提示的地方就去施用它,那就会犯滥用破折号的毛病。在既要表示提示,又要标志转折(或解释说明或延声)的地方,选用破折号才是正确的。

       六、标志意思的跃进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例如: 11.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12.妈妈的话强调了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容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依照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参《科利亚的木匣》)例11的句意是不断跃进的,第二个“团结”已经超越了第一个“团结”的意义,它是在第一个“团结”的基础上,由“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达到的团结。例12中,第一组破折号标明了“算术有用”的过程,第二组破折号标明了“算术不管事”的过程;实际上这里的破折号也是标明意思的不断跃进。

       七、引入分项列举。例如:

       13.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例13中,破折号引入了对“环境物理学”的分支学科的列举。这种用法应该归入破折号的解释、说明作用中。

       八、折断原文,引入插说。例如: 1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小学《语文》第九册《少年闰土》)例14第一个破折号折断前文,插入对前文的补充说明,然后又用一破折号引入转折内容,续上前文。

       九、标志语言的或出处。例如:

       1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6.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与长宜先知

       ──摘自《三字经》

       例15中的话是高尔基说的,用破折号标出。例16中的内容摘自《三字经》,用破折号标出。

       十、用在文章的副标题前。例如: 17.我学习语文的良友

       ──致《小学生语文学习》

       副标题的破折号不能和正标题写成一行。例如: 18.我爱中国──

       访欧日记摘选„„„„黄植诚

       十一、戏文中用来介绍人物的身份。如: 19.斯巴达克──奴隶英雄 观众──罗马贵族男女许多人

       一、引入对前文解释、说明的语言。例如:

       1.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5》)

       2.我赶到学校上完课,跟孩子们聊了一会儿,再拿邮袋,又重了许多──除了新收上来的一叠作业本,还有干酪、杏干、苹果,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

       (小学《语文》第八册《女邮递员的信》)

       例1中的“鲜花”是对前文“美好东西”的注解,用破折号引入。例2中的破折号引入了对前文“重了许多”的说明。再如:

       3.小朋友,你知道这雾凇──树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3》)

       例1例2中注解和说明的内容是到句尾结束的。而例3则不然,对“雾凇”的解释到“花”这里结束。这就体现了破折号的一种功能──折断原文,引入注解、说明。

       二、延声作用。表示某种声音的延续,表示人物语言的拖长。例如:

       4.哗──哗──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小学《语文》第四册《看浪花》)

       5.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小英雄雨来》)

       例4的破折号,标示海水声音的延续。例5中的破折号,标示读书声的拖长。

       三、标志说话的中断或停顿。例如:

       6.“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例6是“我”与“伯父”的对话,“那怎么──”是“我”对“伯父”的话产生了疑问时说的半截问话,原义应该是“那怎么又扁又平呢?”“我”没有这样问下去,中途打住了(中断),用破折号标志“我”的话既没有完,也没有说下去。

       四、标志转折。破折号引入的内容与前文发生了转换。例如:

       7.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小学《语文》第十册《跳水》)

       8.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

       例7先说时间,然后转向“大家”对这“40秒钟”时间的心理感觉,中间用破折号标志话题发生了转换。例8中,提示语是色彩,后文应该围绕“色彩”来叙述,“花”“蝴蝶”都是色彩,然而又转到了蝴蝶的行为上来,话题发生了转换,用破折号标志。

       五、兼代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相当于冒号的部分用法。例如:

       9.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小学《语文》第九册《挑山工》)

       10.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一只黄毛大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老水牛爷爷》)

       例9中破折号兼代提示下文,例10中的破折号兼代总结上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破折号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不是破折号的根本功能。从例9和例10我们可以看出,破折号在这里还有表示转折的作用。如果将例子中的破折号换成逗号或冒号,“转折”功能就无法得到体现。同样,如果我们把“提示作用”当作破折号的本质功能,在有提示的地方就去施用它,那就会犯滥用破折号的毛病。在既要表示提示,又要标志转折(或解释说明或延声)的地方,选用破折号才是正确的。

       六、标志意思的跃进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例如:

       11.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见199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

       中《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12.妈妈的话强调了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容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依照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参《科利亚的木匣》)

       例11的句意是不断跃进的,第二个“团结”已经超越了第一个“团结”的意义,它是在第一个“团结”的基础上,由“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达到的团结。例12中,第一组破折号标明了“算术有用”的过程,第二组破折号标明了“算术不管事”的过程;实际上这里的破折号也是标明意思的不断跃进。

       七、引入分项列举。例如:

       13.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

       联合发出的《关于修改发布〈标点符号用法〉的联合通知》)

       例13中,破折号引入了对“环境物理学”的分支学科的列举。这种用法应该归入破折号的解释、说明作用中。

       八、折断原文,引入插说。例如:

       1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小学《语文》第九册《少年闰土》)

       例14第一个破折号折断前文,插入对前文的补充说明,然后又用一破折号引入转折内容,续上前文。

       九、标志语言的或出处。例如:

       1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义务教育江苏版《语文》第九册《练习4》)

       16.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与长宜先知

       ──摘自《三字经》

       (义务教育江苏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练习5》)

       例15中的话是高尔基说的,用破折号标出。例16中的内容摘自《三字经》,用破折号标出。

       十、用在文章的副标题前。例如:

       17.我学习语文的良友

       ──致《小学生语文学习》

       (《小学生语文学习》95年第11期)

       副标题的破折号不能和正标题写成一行。例如:

       18.我爱中国──访欧日记摘选…………黄植诚

       (《中国青年》杂志1987年总目录)

       应改写为:

       我爱中国

       ──访欧日记摘选…………黄植诚

       十一、戏文中用来介绍人物的身份。如:

       19.斯巴达克──奴隶英雄

       观众──罗马贵族男女许多人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奴隶英雄》)

       破折号的用法很多,除以上介绍的,还有用于解词、用在歇后语中等等。在此不再介绍。

       这里需要强调几点:

       第一,破折号的解释作用与后面将要介绍的括号的解释作用是不相同的:破折号引进的解释说明,是文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必不可缺的;括号所引括的解释说明,是为辅助理解文句而加的,可有可无。在阅读中,破折号引进的解释说明必须读出,而括号引括的解释说明可以不读。

       第二,破折号要与连接号〔—〕相区别。连接号是只占一个字位置的小短横。1979年,语言学家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中指出,连接号的“主要用处是表示某一类型的复合词(合两个词为一个词)”。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规定:“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这就是说连接号的作用只限于“连”,用在词语之间,凝构二词语为一个整体,它没有转折、解释等作用。破折号用在句子中,它的连接作用是为了体现“转折”、“解释”等的关系。

       第三,破折号标志的话题转换,能使跳跃太大的、看似毫不相连的内容勾连于一体。在内容跳跃太大的地方,如果不用破折号,就会给人散乱的感觉。下例就利用了破折号消除了散乱。

       20.秋天来到我们的森林里了,多么灿烂的森林啊。这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枫树和榛树的混合林。看啊,每棵枫树好像都在高举着一树胭脂红的花朵,每棵榛树好像都在高举着一树橙黄的花朵。

       ──它们正在准备欢迎远方的客人吗?

       这当儿,风忽地吹起来了。看啊,从那橙黄的榛树上,从那胭脂红的枫树上,飘下一朵朵黄的花,一朵朵红的花,一下子变成好多好多黄蝴蝶和红蝴蝶,在林间欢乐地飞舞起来了。

       ──啊,好像真的有客人来到了!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2》)

       由叙述森林到插入“欢迎客人”的疑问,转换太大,太突然,只有用破折号相连。

       第四,在起解释性作用的句子中,破折号相当于判断词“是”,在使用中不能共用。下面这个例子就没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

       21.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

       例21句中的“破折号”和“是”重复,应该去掉一种。如果有意要强调“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那就应该去掉“是”,保留破折号,因为破折号有对后文的强调作用。

       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表示语言的停顿,标明词语的性质,这是它们的根本任务。你还会想到它们有别的作用吗?在诗歌中,有时诗人利用破折号去完成形式美的创造。例如:

       22.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徐州师范大学徐荣街教授评论说:“在这里,诗人连用了三个破折号,准确地表现了语气的停顿和延长,通过这一声充满深情的呼唤,强烈地表达了亿万人民对自己的好总理的爱戴和怀念。这三个破折号的使用是十分恰当的,同时这里还涉及到诗歌的形式美问题。……柯岩同志将一个十二字的长句和一个三字的短行,以破折号极巧妙地作了补衬,使诗句的长短做到大体相近。”(引自1979年12月《青春·诗与标点符号》下文徐教授的评论均出于此文)

       23.这里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但人人都在枪炮齐发;

       谁的心灵深处──没有奔腾咆哮着的千军万马!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的火阵,但日夜都在攻打厮杀;

       谁的大小动脉里,──没有炽热的鲜血流淌哗哗!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徐教授评论说:“很显然,这里的破折号既不是表示解释,也不是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跃进,从内容的表达来看似乎没有使用破折号的必要,但从诗歌的形式着眼,使用之后,短行略有伸长,诗句倒是更加整齐了。”

       表达形式美,这是破折号很特殊的功用。不过小同学切不可乱用,以致影响句意的正确表达。

       破折号是标号,它本身没有表示停顿的任务,虽然它有时兼起停顿的作用。那么在破折号的前后该怎样使用其它的停顿符号呢?

       破折号的标志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标志前文的语音的延长或中断,一种是标志后文与前文的关系(或表示对前文的解释,或表示内容的转折,或表示意义的跃进等)。从这两种作用判断:标志语音拖长或语言中断的破折号与前文紧密相连,停顿只能在破折号之后,所以这种破折号之前不会使用句内停顿符号,之后才可能使用句内停顿符号;标志后文与前文的关系的破折号,与后文紧密相联,停顿只能存在于破折号之前,即这种破折号之前有表示前文停顿的点号的存在可能,之后则没有点号存在的可能。(双用破折号该作别论)

       现在,我们来看标志后文与前文关系的破折号之前能够使用哪些点号。

       首先这样想,语句到了适用破折号的地方有没有停顿:如果没有停顿,则无需考虑;如果有停顿,则该用什么点号就用什么点号。使用破折号是使用这一种标志,我们可以把这种标志与后文看作一个整体,文句到这里该用什么停顿点号当然就用什么点号了。

       再考虑一下,顿号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的停顿的,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不可能施用破折号,所以破折号之前没有使用顿号的可能。

       这样一来,破折号之前,可以使用的点号有冒号、逗号、分号、句号、叹号和问号。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

       24.训练动物是很有意思的,──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2》)

       25.他想象着他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凡卡》)

       26.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猪羊出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狱中联欢》)

       27.这些成语,押韵上口,意思相关,既好读,又好记,对于我们学习成语,作用可大啦!──哎,你怎么走啦?

       (义务教育江苏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练习2》)

       由于句子本身的需要,例24的破折号前使用了逗号,例25中破折号前用了句号,例26例27的破折号前又分别使用了问号和叹号。这就是说,破折号只是一种标志符号,它不影响句子的停顿,更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破折号可不可以兼代句中的停顿呢?可以。但兼代的只能是停顿,而不能兼代语气,也就是说,破折号之前的句号、逗号可以不用;但破折号之前的叹号和问号不能省略,略去了会影响语气的表达。

       破折号在使用中占两个字的位置,随前文书写或随后文书写,可以书写在一行的结尾,也可以书写在一行的开头,还可以单独书写在文章中一段文字的开头。

       附破折号歌:

       解释前用破折号,语义转折它出面。

       既可表示声延长,又可表示话中断。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六年级语文下册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引号的用法是一个重点,还记得两年前教六年级,我们六个班的语文老师常常聚在一起讨论课文中出现引号的用法,并上网查阅,可网上各说各的,各执一词,没有统一的正确答案。我们老师之间也是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也没得出个恰当的答案。今年又教六年级,又遇到了这个问题,我想想有必要把这本书中引号的用法弄清楚。

       一、引号用法的界定

       我先是查找了《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因为这两本字词典,是小学生必备的比较有权威性的工具书。在《新华字典》的第页上明显标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二、引号用法例谈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例如: 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3.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说明:是日本人民说的。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3.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例如:

       1.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夜晚的实验》)说明:“瞎子”本来的意思是指双目失明的人,在这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

       2.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夜晚的实验》)说明:耳朵怎么能“穿透”黑夜?怎么能“听”到物体呢?在这里是说蝙蝠的耳朵没有“视线”,却能像视线那样“穿透”黑暗,去发现黑暗中的物体;耳朵只会听声音,在这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感受到前方的物体,所以“穿透”“听”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最大的麦穗》)说明:这里的麦穗不再是田里长出来的麦穗,而是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4.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理想的风筝》说明:“瓦片儿”原来是指一片片的瓦或瓦的碎片,在这里则是指形状像瓦片的风筝。

       5.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明天,我们毕业》)

       说明:“必修课”原来是指按照规定必须学习的课程,跟“选修课”相区别。在这里是指我们每天都要上的15分钟的写字课。

       所以说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了不同于原来意思的新的含义。此外,课本中有几个例子特别容易引起混淆、争议,因此单独列出来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1.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明:“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本义是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后来多指因力量、条件不够而达不到目的,感叹无可奈何。“望洋”是表示抬头仰望的样子。

       在这里我觉得“望洋而叹”用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望着海洋,因为海洋的喜怒无常而发出感叹。所以加引号是表示特殊的含义。

       2.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明:“水球”在这里并不是指真的水球,也是表示比喻,把地球比作一个蓝色水球,形象地写出了地球上海洋面积之大。

       “——”,破折号:

       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它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1)最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2)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3)我得到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

       2、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1)“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3、表示语音的延长

       (1)我隐约听见“哗—— 哗——”的声音

       (2)“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3)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省略号

       4.11.1 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4.11.2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1)信中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敌„„我八路军„„奋斗到底„„”

       (2)“„„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4.11.3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1)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2)“嗒嗒嗒„„”

       (3)一起训练,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

       (4)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

       4.11.4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例如: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第五篇:初中课本中use用法小结

       初中课本中use用法小结

       一、作及物动词,发音为/ ju:z /。

       1.译为“用,使用”。例如:

       We can use the lift to go up and down.2. 译为“发挥,行使”。例如:

       He promised to use his influence.3. 译为“消耗,用尽”。例如:

       They have used money up.4. 译为“利用”。例如:

       He was used by a stranger.5. 译为“对待,相当于treat”。例如:

       He used his friends worse than ever.二、作名词,常与of 连用,发音为/ ju:s /。

       1. 译为“用法,应用,使用,用途”。例如:

       He makes good use of his time.2. 译为“使用权,使用能力”。例如:

       He gave me the use of his bike.3. 译为“效用,益处,价值”。例如:

       What’s the use of worrying?

       4. in use译为“使用之中,使用着”。例如:

       The lab is in use.三、几种变化。

       1. use(名词)→ use(动词)

       2. use(动词)→ used(形容词)used cars 二手车

       3. use(动词)→ useful(形容词)有用的

       4. useful(形容词)→ usefulness(名词)有用,用处

       5. use(名词)→ useless(形容词)无用的6. use(名词)→ user(名词)使用者,用户

       四、构成的短语词组。

       1. used to do sth.过去常常做某事。(现在不做了)例如:

       My father used to be a teacher.He used to have long hair.其否定形式常用didn’t use to 或 used not to。例如:

       She didn’t use to / used not to wear a skirt.2. be used to sth / doing sth.习惯于某事或者习惯做某事,其中to为介词,其后跟名词,代词或形容词。例如:

       I am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I wasn’t used to city life, but now I have got used to living in this city.3. be used to do sth = be used for sth / doing sth.被用来做……,是被动语态,其中to 为不定式符号。例如:

       A knife can be used to cut things.Seal’s fur can be used for coats.4. make use of sth.利用,使用某物。其中use也是名词,可用 good、full、more、little等形容词修饰。例如:

       We must make good use of time to study.5. use one’s head 动脑筋,仔细考虑。例如:

       Use your head and you’ll find a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