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息化时代

第一篇:论文:信息化时代

       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以及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的文化。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学校教育不可能让学生学的知识用上一辈子。人们在获得生存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人们所必需的知识范围与能力素养的范围急剧扩大。而我们的学校教育滞后于现代科技发展,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很不够的,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的。正因为如此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普通高中数学课中设置“课题研究”,即“研究性学习”,说明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这是我国高中数学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具体一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认识知识探究与问题探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探究、发现和改造等一切活动中进行决策的基本能力。

       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是不断发现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并不断询问‘为什么’,研究的目的是提出新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经指出:“教育力图达到的目标不是完备的知识,而是充分的理解。”我国古代教育家说得更精辟且形象:教学中应“授之以‘渔’”,而不仅是“授之以‘鱼’”。

       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不仅是我们教与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模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学会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一句话就是培养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能力。这也就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

       教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呢?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可分为两个层次,开始是知识探索型学习,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研究能力、组织合作能力、社会阅历较丰富后,再进行综合性课题研究性学习。

       一、课前准备

       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可以课前提出一些研究性问题,让学生先行探究。通过自己收集资料,甚至进行数学实验,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进行想象和猜测,然后再去进行检验和证实,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去表达所发现的数学事实.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建构”。如:在引入弧度制这一节的学习前,先布置学生利用平几知识研究:角度制在运算过程中有什么不便?圆心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从中能找出一种新的角的度量单位吗?甚至让学生设计、实践一些数学实验。又如:学习概率前,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研究硬币正反面出现的频率等。再如在学习“统计和概率初步”前布置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分实验小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搜集有关数据并整理。结合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一步学习本章节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完善调查设计方案,使调查更科学,结论更可靠,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课堂教学

       (一)善用课本

       新教材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多章节附有相对应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互相交流等方法继续深入学习。教材中也增加很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数列中数列知识在储蓄、贷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又如:教材的每一章节前言部分都以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引入,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学习自己寻找答案,再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它实际问题中。不能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粗略带过场,甚至将高考不考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删掉。这样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拓展课本 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应该说是比较典型性的,它将把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与应用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如何去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起着指导和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例题的教学中,可以留下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多角度探讨,总结多种解法,这就使得课本内

       cosx1sinxcosx,可以让学生自容具有拓展的可能。如例题:求证 1sinx己讨论归纳,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结果学生自己就可以归纳出多种解法。讨论的过程可以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一问一答甚至抢答等多种形式。一道比较简单的例题,通过自主的探索、讨论,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等式的证明实质就是由异化同的过程,在变形的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逐步凑出目标。作差、作商是证明等式或不等式的常用方法,而化归则是数学中很重要的思想。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和展示一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区;模仿课本例题编一些习题、应用题等,从而融会贯通拓展思维。

       (三)走下讲台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总是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全部向学生灌输,不知不觉就把教学过程变为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发现、探索知识、体验发现过程的机会。到头来好象讲了很多,其实效果不一定好,有时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余地,效果可能更好。所以,在教学中尽量不要将课本现成的知识结论硬性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体验发现与创造的过程。给学生创造一个“观察、试探、猜测”的情景,模拟数学家的活动,去体验数学家是怎样由实验而归纳,由类比而猜想,由发现到证明的艰难思维、认识活动的经历。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师生的互动。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尝试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例如,“正弦、余弦定理的图象和性质”第二节课,我就曾采用走下讲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的方法。先用多媒体平台显示正、余弦曲线的图象及其变化情况,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其定义域、值域、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对应的X值,当sinx≥0、sinx<0、cosx≥0、cosx<0时对应的X的解集。然后请学生代表上来汇报他们观察分析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并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对曲线的相关性质作了深入的思考,思维活跃,印象深刻,把性质归纳整理后,我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例题和练习。也是由学生来充当小老师,作解题示范并讲解,回答同学们的质疑。在这过程中,我则以学生的身份倾听,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他们的思维过程,关键时候则通过提出质疑、建议等方法,有序地控制课堂教学深度、广度、进度,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学生们学习的兴致很高,从开始没有人敢上台,逐步到很多同学主动要求上讲台当小老师。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走出课室

       就中学数学教学内容来讲,不能只考虑代数、几何、三角之间的联系,还应该研究数学与现实世界各种不同领域的外部关系和联系。如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货币流通和商品生产经营等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一方面获得既丰富多彩而又错综的“现实的数学”内容,掌握比较完整的数学体系.另一方面,学生也有可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中去.课本有些跟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内容,学生必须经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此时,若再局限于课室内从理论到理论的学习,显然不能满足学习的要求。如学习解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走出课室,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带上简单的测量工具,在校园内自己寻找一个测量目标(有障碍物或不便于直接测量的两点间距离),利用所学的解斜三角形的知识,自己设计测量方案,转化为数学模型计算。然后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体会。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用”和“用数学”的方法。

       (五)跨学科整合

       新教材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改变是增加了一些跨学科内容。如学习习近平面向量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这对我们数学老师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并实际应用于物理学习中。我尝试与物理老师合作,把学生带到了物理实验室,让学生利用物理器材进行相关实验,如力的合成、平抛、斜抛运动等,取得原始数据后再用数学方法建模求解验证。课后再让学生思考总结,还有哪些数学方法可以应用于解决物理或其它学科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在实践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后提高

       研究性学习在课后的延续也是很重要的,把握好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质的飞跃。在实践中,可以尝试了以下的做法:(1)要求学生写反思小结,对每一章节的知识进行串联,典型例题、典型方法、典型错误等进行归类总结,写出心得体会、小论文等。(2)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一些模型、教具。如用硬纸折叠出各种柱、锥、台体、简易经纬仪等。(3)配合课堂教学进行一些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如:高一上学期结束后,我建议同学们在寒假利用本学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些研究性的学习,自定课题,写出调查报告。下学期开学后发现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了一些研究性的学习,而且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从交来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到,既有常规的函数模型,如:物质溶解的速度和时间的函数,物体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等,又有数列模型类问题,如:银行存、贷款利息、分期付款问题,各类分红保险的特点的调查比较等。甚至还有一些奇思异想,如:金鱼的生长速度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出租影碟的付款与租期的函数关系,香的燃烧速度的研究等。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智慧是无穷的,其中不乏闪光点。尽管他们的研究方法可能还简单、幼稚,他们的研究成果很还粗糙、肤浅,还有一些是借鉴了现成的资料,原创的成分不是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是他们从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体会了独立研究一个问题的方法,养成了动手求证的习惯。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假以时日,也许他们中就会产生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研究性学习”理念是新教材中比较重视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革命。与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方式比较,“研究性学习”由于注意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体验,从而从根本上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注重了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与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很有收获,对新教材,甚至是未来的新课程的改革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期待学生通过学习不但掌握了数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真正学懂了数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用”数学,并且能延续到他们以后的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能有长远的影响,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因此,我会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坚持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并且不断探索更好的方法和途径,坚持教中学,学中教。

第二篇: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整理的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 随着行业的应用系统的发展,各种信息系统应用数据快速增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逐步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本文通过对行业信息化现状的剖析,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 大数据 信息化 建设引言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1]。大数据时代这一概念,是目前IT行业最火热的名词,是继物联网、虚拟化、云计算后又一个新兴的概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由于是企业的应用系统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各类业务数据的累积推进企业进入大数据时代[2]。作为公司的信息部门,承担着辅助决策的重要职责,必须对大数据有全面、具体的认识,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技术价值。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站在一个战略性的高度,并不在于掌握了如何巨量的数据,而是需要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行之有效的处理,并不拘泥于数据的形式,而是关注如何获取辅助决策时最需要的数据。信息化现状

       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自“十五”以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基础建设扎实可靠、骨干网建设安全稳定、信息化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信息化的各个要素具备大数据时代的应用要求:

       (1)信息化基础建设已见成效。行政管理的无纸化办公和信息化普及,行业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应用,均取得长足的进步,“数字烟草”的建设踏出坚实的一步,展现出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的良好局面。这为大数据时代的观念引入和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

       (2)行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已具规模。自2022年起,行业地面通信骨干网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国家局、总公司与行业各直属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行业计算机广域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不再是一两台超级计算机能够实现的工作,必然会与云计算的架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行业骨干网络的建设为大数据时代提供了可靠的网络保障。

       (3)行业信息化软实力的建设卓有成效。行业信息化的组织机构逐渐健全,队伍不断壮大,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队伍茁壮成长。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加需要以人为本,信息化人员除了负担信息系统的建设外,还承担着信息化培训和指导的重任,队伍的建设为大数据时代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4)行业整合应用成效探索。全行业层面的“一号工程”以及数据中心建设的试点运用,都对行业的信息和数据的整合应用起到了非常好的探索作用。有了这些信息系统建设的宝贵经验,可以对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建设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会更加明确业务需求驱动的宗旨,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少走弯路。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建设

       从信息化长远建设的角度来看,对新技术、新思维的应用需要未雨绸缪,思考在IT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化之路应该如何去走。并且需要开始着手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为企业的未来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分析做好准备:规划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系统,建设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中心,培养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队伍。从目前来看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这样大数据真正来临的时候,可以企业能够快速适应,迅猛发展。1 以数据为目标

       如今的信息技术变革的重点在‘T’(技术)上,而不是在‘I’(信息)上。现在,需要把注意力指向‘I’,开始关注信息和数据本身。在现实工作中,几乎每个部门的每个动作都可能产生数据,或者需要数据支撑,信息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的管理者,需要全面梳理企业运营过程中都产生的数据和需求的数据,并且“实现四个最”,即使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将“最需要的数据”用“最方便的方式”“最快捷的展现”出来。2 以业务需求为准则

       虽然企业日常运营中产生了大量数据,而且互不相同、多种多样,但真正业务工作和辅助决策时需要的数据是确定的,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最迅速的获取企业发展需要的数据,这就需要我们关注业务本身,关注收集确认企业业务需要的数据。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转变思维,不要拘泥于数据的形式,而是要关注收集的方式,找到最能反映企业业务情况的数据,即潜在价值最大的数据。企业业务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只有被正确的使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数据才有意义,否则再庞大细致的数据,也无法体现价值。3 重新评估企业基础设施

       大数据的搜集和存储需要海量的存储设备,大数据的统计和应用需要企业级的服务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累计,数据的搜集和应用早已不是一两台超级计算机可以实现的,大数据的应用必然会与云计算的架构相互关联,这就会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结构产生重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前提下,信息部门需要未雨绸缪,提前最好系统规划,一方面在梳理自身现有信息化设施的情况下,做好系统架构升级改造的准备,以解决大数据时代的硬件支持,更好的服务于统计应用。另一方面,在新项目新机房的建设中,也需要考虑到需要适应未来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方案考虑到未来的兼容性,避免大数据时代来临时无法并网造成投资浪费。

       3。4 重视大数据的人才建设

       大数据这一技术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而并不是所有的信息人员对大数据的含义都透彻的了解,就更不用说大数据时代所应用的各种具体信息技术。这就需要加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人才建设,只有自身软实力增强了,才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才能做好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在大数据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应对。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信息部门必须未雨绸缪,一方面做好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另一方面做好信息系统的设计和架构。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思维方式,用大数据时代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规划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大数据时代的应用系统,培养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尔维恩,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

       [2]林伟胜,许卓伟。大数据时代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些思考[J]。信息与电脑,2022年01期。

第三篇:谈信息化时代加强信息系统归档信息系统论文计算机论文

       谈信息化时代加强信息系统归档-信息系统论文-计算机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我们很多工作都通过信息系统来完成,文件流转有文件管理系统; 有 管理系统;生产有生产管理系统;安全有安全管理系统;施工作业有施工管理系统,还有合同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等。基本上信息系统涵盖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半数以上的业务工作都需要在信息系统上完成。

       作为人类活动的“记录者”,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做好 工作必须加强信息系统的归档工作。

       一、信息系统归档的意义和含义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系统记录着大量的个人及组织的生活、工作信息,从各个方面反映着社会的运行情况。而 则是人类社会在实践活动中的真实记录,从这个意义上,信息系统的归档必须纳入 工

       作中,且应该是当前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信息系统的归档也是建设数字 馆的重要内容,各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是建设数字 馆的基础资源,数字 馆是 工作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信息系统归档工作的质量影响了 工作的发展和与时俱进。信息系统的归档就是将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监管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载体的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并移交 部门的过程。

       二、信息系统归档的内容和方式

       信息系统的归档内容主要有系统自身建设及运行管理、业务流程两部分。系统自身建设及运行管理归档应包含信息系统规划、审批、建设、验收、运行、维护、验收等过程文件和记录的归档。业务流程归档应包括具体业务流程建立、流转、审批、反馈、依据等文件和记录。信息系统归档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离线归档和在线归档。一般来说,如果具体业务信息系统与 管理系统相关联,可采取实时在线归档,也就是在具体业务流程结束后及时点击归档;如果具体业务信息系统没有与 管理系统关联的,采取定期离线归档,可按年、季度等向 部门归档刻录好的光盘。

       三、信息系统归档的实施方法

       1.在系统规划的同时考虑归档功能。信息系统的归档应在系统建设时作为系统的一项功能进行同步规划和建设。在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时,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应与 部门进行沟通,获取 管理的相关要求,在系统建设时应考虑归档数据的完整性及归档功能实现的便捷性; 部门应在系统规划时提出 归档和管理要求,在系统建设时测试归档功能的有效性及归档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读性。在信息系统上线验收之前,应由本单位及上级单位 部门专家对项目 和项目归档功能进行专项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书。未进行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信息系统不得投入使用。

       2.以业务的标准化为基础。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是 管理的工作目标之一,的信息化以 的标准化为基础,的标准化包含 整理的标准化及 内容的标准化。

       内容的标准化依赖于 来源的标准化。因此,做好信息系统的归档应以业务的标准化为基础,包括业务流程、记录和文件格式内容的标准化、统一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样依赖于相关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统一的流程、统一的文件格式和内容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实现业务的标准化,就会造成系统中相关流程数量大、繁琐,最后系统将会非常臃肿,不便于应用,归档文件和记录给 整理和归档人员带来很大的负担。信息系统归档的标准化还包括归档文件格式采用通用的文件格式,尽量减少专用格式,保证归档电子文件可读性。

       3.实现业务系统与 系统的无缝对接。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能减少 人员整理 等体力劳动的工作量,以便 人员能有更多的时间做好 内容的开发利用。那么,在业务系统中应保留向 系统归档的接口,从而实现业务系统向 系统的自动归档,这也是建设数字 馆的必备条件。实现业务系统与 系统的无缝对接,需要 部门、业务系统管理部门、具体业务部门的共同努力,部门和业务系统管理部门共同确定归档接口的方式、数据传递方式以及在各自系统中的映射,保证归档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部门和具体业务部门共同确定归档数据的格式、内容以及元数据等的要求,保证归档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重视元数据的归档。在信息系统中形成的应归档文件一般为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的易更改性要求必须同时归档电子文件的元数据来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归档时应将电子文件与元数据一并归档,并建立电子文件和元数据的关联关系。元数据应包含描述电子文件内容、背景、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能够真实再现电子文件的产生、修改和流转信息,具有可追溯性。对元数据的项目的设置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应与 部门进行沟通,并尽可能采取系统自动生成并伴随电子文件归档到 系统中,减少人为对元数据的干扰,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为电子文件发挥凭证作用打好基础。

       四、信息系统归档的现状及对策

       目前,各单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开发了很多的业务信息系统。但是,这些业务系统相对孤立,还有一些系统不能生成有效的符合归档要求的电子文件,信息系统之间未能关联在一起,特别是未能与 管理系统相关联,较多的只是将文件管理系统与 管理系统进行了关联。

       这也就制约了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影响了建立数字 馆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和业务系统部门应充分沟通和合作,特别是在系统规划和建设时,部门应主动出击,提出归档要求,保证信息时代电子文件归档的完整性。在信息化时代,部门要适应时代要求,主动作为,加强信息系统的归档工作,为建设数字 馆做好馆藏资源建设,做好人类实践活动的“记录者”。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四篇:信息化时代的利弊(本站推荐)

       暑期社会调查

       姓名:黄东华

       学校: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班级:学号:选题:信息化时代的利弊 2022级电子信息工程(1)班 20222166

       江西科技学院 通信与电子学院

       2022-9-8

       信息化时代的利弊

       黄东华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通信与电子学院 2022级电子信息工程一班)

       摘要:不知不觉现在我们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变影响了全世界。信息化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变化极快,许多事物是按指数速率发展的在中国,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大型企业也在纷纷减员,媒体预测2022年将有数千万人下岗。自从中国加入了WTO,已掀起新一轮企业兼并,将导致更多的产业工人失去工作岗位。这实际上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表现。信息化时代必能存在着利弊,对此,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我们应该好好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利弊。以下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对信息化时代的利弊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 利弊 战略 挑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是渗透性强、应用普遍、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更广泛地传播、更充分地利用,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进步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随着高速、宽带的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完善,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与社会活动,都将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网络。

       世界上诸多国家之所以纷纷提出自己的信息化战略,争先恐后地建设本国信息高速公路,不遗余力地发展和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可以对本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功效,可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本章从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入手,继而讨论信息化的社会影响,最后结合我国的情况论述我国选择加快推进信息化战略的意义所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程,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发展信息技术是强国之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没有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

       信息化时代按照托夫勒的观点,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其代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浪潮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

       美国的一家著名新闻机构说过:在21世纪,我们处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也就是说,不管你现在是老板,还是工薪族,如果你认为你有现在的职业或事业,就可以无忧无虑。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想法。未来学家预测,现有的很多职业,再过20年,将永远地在这个地球上消失。失业和倒闭将是21世纪最时髦的名词。而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的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危机感。

       人类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进入21世纪后,信息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同时将构成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技术物质基础。工业社会的庞大结构将解体,然后将集中进行调控,分散在各个销售市场进行生产,这就是当前进展最快、影响重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并在该趋势推动下出现难以估量的跨国企业。这一切,都将依赖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因此,各国朝野、企业家、科学家等有识之士无不在追求拥有一个理想的信息资源库。如今,各国大建信息高速公路,电脑广泛普及,这就给形成全球性的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奠定了可靠和重要的技术物质基础,这个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就是全球互联网。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作岗位的消失,就业机会的减少,造成个人创业是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每天大约有8000个家庭开始个人创业,不到5年时间,就有90%的个人创业者的生意走向困境或破产。个人创业的选择并没有错,不论是中国平民,还是美国平民,个人创业艰难且成功率不高,主要是人们对个人创业认识有局限性和盲目性,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握住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要想把握住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首先要了解一下世界经济的趋势。如今的世界经济已经到了,由信息经济、消费经济和合作经济结合而成的新经济时代,所以,我们在选择个人创业时,要把握住信息、消费、合作这些明显的时代特征,去为个人创业定向、定位,这才是个人创业成功最根本的保障。信息化时代的流行随时在变,趋势无法阻挡。个人创业只有把握了经济发展的趋势,把握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才能借势而行,借力而动,踏上正确的轨道。信息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过多追求物质而缺乏精神享受。同时全球化进程加快损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某些缺少竞争的传统文明难免走向没落。

       从宏观方面看,信息时代的若干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改变着当今世界的面貌和格局。首先,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并行,发达国家正出现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后工业化扩散周期,在全球形成两个周期并行、交叉、重合的局面,由此对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活动方式、全球经济结局、组织结构、管理决策等诸方面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历史性变化。其次,国际性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全球性趋势,促进了新经济秩序的出现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转移。在一个历史时期内,世界经济所出现的以互相依赖、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当然隐含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由此建立而发生的经济发展中心东移的趋势,应当看作是信息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因素。第三,由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和趋势,市场和生产中心的全球化;传播和电讯网的全球化,即信息技术的全球化;资产的全球化;企业组织全球化以及商业竞争的全球化等必将引起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经济关系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第四,国际社会信息化正在成为历史趋势,使得国家和人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更加相互依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冲击,这种全球性依存关系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国际政治过程和经济文化关系,并将引导历史向着未曾预料的方向发展。

       信息化时代人类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进入21世纪后,信息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同时将构成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技术物质基础。工业社会的庞大结构将解体,然后将集中进行调控,分散在各个销售市场进行生产,这就是当前进展最快、影响重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并在该趋势推动下出现难以估量的跨国企业。这一切,都将依赖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因此,各国朝野、企业家、科学家等有识之士无不在追求拥有一个理想的信息资源库。如今,各国大建信息高速公路,电脑广泛普及,这就给形成全球性的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奠定了可靠和重要的技术物质基础,这个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就是全球互联网。

       每一个新生事物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都给人带来巨大的希望和机会,同时也会由于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被建立而产生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认识和梳理信息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信息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这里就信息化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作初步分析: 1.学校

       信息化对大学教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与人们业已熟悉的工业化时代的大学教育将有很大的区别。大学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会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发生巨大变化,突出反映在学校地位的变化和培养模式的变化上。

       以学生为中心的全球化学习基础结构将不再局限于某个实体大学,传统大学的许

       多功能将随着信息化被分解,大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组织共同影响着学生,争夺着学生。信息激增和来源广泛使学生选择的空间和余地加大,可能造成学生仅对学校教育认同的观点受到质疑。这些都将使得传统大学的地位受到挑战。此外,学校教育和管理制度、专业知识的产生、存储、传播和变化速度将随着信息化的特征而变化。2.教师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学习化时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将逐步弱比,代之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此教师的职责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信息化时代的老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对其他领域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给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3.学生

       在信息化时代,顾客的主导权得以提升,消费者通过掌握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工具,在交易中逐渐占据主动地位,传统的市场交易各方的权利平衡关系被打破,使主导权从卖方向买方转移。这一现象也逐渐在教育界显现。越来越多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挑选学校,“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在校园的流行,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提高对大学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另外,信息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如,有人会用网络技术等手段以极少的经济成本获得巨大的学术“收益”,用“最新的偷懒办法”“科学作假”等。因此有人呼吁:在信息技术的挑战面前,教育工必须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上狠下功夫。

       信息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里仅就信息化在道德品质、价值取向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作初步分析。

       1.道德品质

       信息技术是人类为自己锻造的又一把双刃剑,善意的应用将造福于社会,恶意的应用则将给社会带来祸害。因此,从信息化时代特征开始显现之初,人们就不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研究它。人们认识到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新的互动模式,数字化生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蕴涵着复杂的伦理问题。从现有的关于信息化与大学生的相互关系的文献看,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道德问题最引人关注。许多专家指出,当前信息技术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安全问题,二是自律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即要求人们自律和防止人们不自律。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时候不像传统社会那样面对面接触,而是以数字化的信息为中介的间接接触。加之在互联网中,由于不少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性、面具化,因此对道德自律的强调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不能想像,在“虚拟世界”不讲道德修养的大学生,会在现实世界有良好的道德形象。当然,在此问题上的法律意识也不可忽视,依靠国家强制力有效地打击那些在信息领域造成严重恶果的行为者是必要的。事实上,在这方面的“越轨大学生”,从伪造信息、窃取资料到传播电脑病毒无所不为,如何使他们有所收敛是至关重要。2.价值观念

       信息技术的进步,实际上改变了人类生活中一切要素流动的方式与规模,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直接的副产品就是人们价值选择的多样化。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们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价值观的角度看,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等学校要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评价标准,如何让学生确立一个正确的、合理的价值评价标准体系十分重要,这比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效得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广泛性对大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引导学生正确鉴别是非和选择行为上的复杂性。因此,我们认为确立一个先进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尺度至关重要。

       3.学习方式

       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的个体化趋势日益凸显,大学生学术生活与非学术生活的界限日趋模糊。传统的大学按学科来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培养传承本学科的意识主要是通过学术生活达到的,非学术生活主要使学生认识并遵循做人的基本规范,培养并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进行人际交往等。过去这两者的界限十分明确,简单说:学就是学,玩就是玩。然而,凡是有过数字化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边玩边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玩电子游戏使学生了解了计算机运行的基本规则,许多电子游戏也教学生如何制定策略,培养他们的规划能力,这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将大有用处。

       结束语:

       我们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这种转变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行业已经永远的消失了。很多人已经下岗,生意也越来越难做。我们没有必要抱怨,这实际上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表现。任何事物都是有利弊之分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们的学习速度在不断加快,也就是说从数字处理时代到微机时代,到现在的网络化时代,学习速度越来越快,这要求我们的管理模式也要适应新的特点和新的模式。信息化使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它同时深刻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牵引力。信息化使经济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渗透日益广泛和加强。而信息化时代的利弊将一直伴随着信息技术。

       参考资料: 1,汪向东:《信息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2,郑友敬、明安书、汪向东、刘满强:《跨世纪: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3,吴锡军、何国平:《高技术——跨世纪的战略问题》 4,金澈明, 孙霓刚, 汤云剑《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5,冯登府,余生,《信息技术基础》

第五篇: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影响论文

       摘要: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教育行业更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积极解决授课模式单一等弊端,尽可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次研究从大数据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入手,详细介绍大数据时代如何更好地实施教育管理改革工作,以期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指导。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管理;信息化

       现阶段,各大院校信息化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业务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扩展,在不同程度上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随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已进入大数据发展时期,此时,软硬件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有效发挥上述海量数据的隐藏价值,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研究者重点关注、思考的问题。本次研究以大数据为研究视角,重点阐述大数据对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有效开展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以期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管理信息化产生的影响

       (一)赋予教育活动更大的灵活性

       大数据是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大规模、复杂的数据集合,其具有规模性、多样性的特征,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于通过充分挖掘和分析数据,构建师生合作、互动平台,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教育教学效果。为尽可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新时期各类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在提升教育活动灵活性等方面无法获得较好的成效。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受教育者可依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学习内容,如此就能有效提高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基于传统教育活动下,日常出现下列情况:老师不停地讲解、学生也在认真听讲,但很少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由此表明,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这种教学课堂无法获取良好的效果。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之后,学生答题、复习等信息可以及时被有关设备监测并记录,老师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各种信息,并第一时间向学生反馈其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进而改善师生的关系。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学校师生几乎处于“透明”的生存状态,每个人在数据空间内均会留下痕迹,展示师生的需求意愿等情况。管理人员只要收集和分析有关数据,便能真实掌握现实师生的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实际需求,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三)有利于快速普及优质的教育资源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普及率达到较好水平,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电脑展开学习。因每个受教育者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每个人偏向的课程有所差异。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可依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课程,那些处在偏远地区的受教育者可享受全国乃至全世界优秀老师的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达到按需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快速普及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

       二、大数据时代如何开展教育管理改革

       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无法预料,其覆盖面、处理能力等方面均无法准确掌握,但始终追求更加卓越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紧跟时代发展进程,在明确教育建设目标基础上,为提升教育管理效率保驾护航。众所周知,高校管理工作设计部门比较复杂,信息传递准确性、时效性不佳,此时,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改革工作尤为重要。

       (一)大力推行信息化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此时,每位教育人员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模式,善于开展数据分析,以此制定最佳的管理,促使教育教育改革顺利进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者的经验和高校办学理念不再是教学的主导原因,利用数据辅助教学,以期提升高校的教学效果。同时,根据学校整体发展层面开展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构建相互交流和共享的平台,满足大众对数据的需求。众所周知,构建信息管理系统是保障大数据技术顺利实施的基础,只有建立数据管理体系,方可充分挖掘大数据带来的有效信息,提高各方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创新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

       使用大数据技术重点在于教会人们如何应对数据问题,即:追根溯源,找到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以此提出恰当的解决对策。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数据存在完整性不足、连贯性不佳等问题,导致决策者制定的决策出现片面性、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使用大数据技术后,有利于及时克服以上弊端,更加民主地解决上述问题。教育管理信息需要教育者在管理手段上广泛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借助教育管理软件对日常教学管理中的选课、排课、教务等环节实施高效、准确的管理,以此适应院系和学院之间的管理要求。

       (三)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句简单的话就概括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精力加强业务学习和管理,使自己真正成为解惑者。想要成为新时代的学习者还应具有改革意识,在掌握原有专业知识基础上,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重点强化自身解答问题、查找资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等能力,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各信息设备的运行原理,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提升数据的检索、存储等熟练程度。必须注意,为尽可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必须设置科学的激励机制,事实证实该措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强化信息化管理各环节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师生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等环节中存在诸多隐患,如:病毒入侵、传播不良信息等。此时,做好高校网络安全的建设和防护工作,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内容。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中的漏洞进行扫描,及时督促商家更新软件,确保数据的安全。大数据发展阶段,数字化管理主要展现在数据的采集工作。强化高校对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采集,方可储备一定的的数据信息,以此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同时,利用已采集的数据信息,在合理的方式下获取真实的数据,实时掌握各项数据,以此提出更好的应对措施。加之,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科研、管理等信息进行整合,如:教师的信息、学生隐私等,整合数据信息有利于维护师生的隐私,有效保护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大数据技术在教育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展望

       通过对学校的各个信息系统数据、多方采集的信息资源(包括楼宇门禁、校园局域网、供电管理、音视频资源)、社交网络等信息的多维度融合,数据关联分析、挖掘,可以发现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够在以下领域得到深度发展:

       (1)学生管理:可以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心理情况、学习情况,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通过多维度反映学生发展状态的数据,为学生辅导员多方面了解学生提供新渠道,为授课教师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服务、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挖掘学生的兴趣度提供可信依据,还能为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等工作提供指导;

       (2)教学管理:结合教师在课程平台中的问题答疑及作业布置情况、上课学生出勤情况、登录无线局域网(Wifi)情况、学生考试情况、课堂的视频资源、学生评教信息等数据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有利于规范组织教学、示范教学;

       (3)院校管理:大数据时代,管理者可以通过学校师生员工在数据空间的信息痕迹,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借以洞悉兴趣爱好、需求意愿、性格特征等内心世界,预判现实中师生员工的未来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需求,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

       (4)后勤管理:通过学生的餐饮数据可以调整食堂的布局和用餐的品种以及用餐时间的保障,通过课表信息、学生进出教学楼的信息对教室电源控制管理起到节能效果等。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规模数据使碎片化的数据转化为容易整合的主体,借助集成和分析操作,让更多人了解大数据的本质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展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论文以大数据技术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大数据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并提出大数据时代如何进行教育管理改革,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李亚翠.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迎来大数据时代[J].大学教育,2022,11(3):181-182.[2]曲遥.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19(4):253.[3]潘安,徐玮.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东方教育,2022,15(2):226-226.[4]倪雄师.基于大数据时代校园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21(10):8-9.[5]胡扬名,李涛.大数据时代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36(12):170-177.[6]王法玉,闫小芹,王劲松等.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22,14(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