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自治区“感动校园人物”候选个人

第一篇:98自治区“感动校园人物”候选个人

       自治区“感动校园人物”候选个人

       阿依古丽·阿不拉同志事迹材料

       一、阿依古丽•阿不拉同志的简介

       阿依古丽·阿不拉,女,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基础教研部讲师,是一名坚守在教育战线26年普通中职学校的体育老师。她始终都相信这样一句话: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助人”为快乐之本,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她从小在父母的教导下成为了一个懂得感恩,乐于助人的人。在她任教的这二十六个春秋里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无论是她的学生还是素昧平生的人,她都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阿依古丽·阿不拉先后担任了三届班主任,并且被评为2022年度优秀班主任 2022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优秀班主任,同事获得了自治区粮食局“文明家庭”的称号,并且连续三年获得优秀个人的称号。2022年获得校精神文明奖。

       二、阿依古丽•阿不拉同志班主任工作经历

       97-3财电班的阿瓦古丽就是我帮助过的学生之一。她是一名来自吐鲁番艾丁湖地区的孤儿,由于父母双亡她只能住在她的哥哥家寄人篱下。她的哥哥也是艰难的维持生计没有能力给阿瓦古丽生活费,就连每天的饭钱都付不起。当她得知这一消息时心里十分难受,难以想象阿瓦古丽是怎么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坚持学习的,于是阿依古丽·阿不拉与她进行了交流谈心,最后决定让她来自己的家里吃饭解决了她的每天的三餐问题。她的日常生活支出费用也没有得到保障,家里人根本没有能力给她寄生活费,于是她又决定每个月都给她一定数目的生活费帮助她解决日常生活开销。当时她的两个女儿还很小,家庭的负担也很重,但想

       到学生没有可以依靠的父母让她十分揪心,她作为受助学生的班主任就该像她的妈妈一样关爱她,又怎么忍心不管不顾呢?就这样,我一直帮助了她两年直到离开学校。直到今天我都难以忘记那些日子,虽然忙碌但看到阿瓦古丽每天都能吃到热饭,每天都能远离贫困的烦恼,每当她看到学生脸上绽放的笑容我就感到欣慰。但愿她的微薄之力让学生感受到爱,感受到这个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同样是来自97-3财电班的学生托乎提古丽,她是一名孤儿,父母双亡。她住在她的姐姐家。她的姐姐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每年的收入也很少根本负担不起托乎提古丽的日常开销。在阿依古丽·阿不拉得知了她困难的情况后,她也同样让学生来我的家里吃饭解决基本三餐问题,并且给予了她经济上的帮助。每逢过年过节她就请学生到家里和她的家人一起欢度节日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向她求助时,她都尽我所能帮助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她都给予了学生支持。让学生感受到了她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尽的职责,也同样给予了她作为长辈的关爱,让她不因为父母双亡而感到自卑。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这让她感到欣慰,她的帮助让学生能努力学习这让她很高兴。

       在阿依古丽·阿不拉担任2022年环保大专班班主任期间帮助了来自阿勒泰的学生玛依拉。玛依拉的父亲身患重病由于治疗需要很多钱,她的家庭经济状况很不好根本无法承担这么大数目的医疗费用,这件事导致玛依拉无法交学费。当阿依古丽·阿不拉了解情况后向学校领导反映了她的家庭贫困问题,最终学校减免了玛依拉的学费。她也在学生的经济生活开支上给予了最大的帮助,在她父亲去世后也给她做了心理辅导工作让她尽快的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坚持完成学业。阿依古丽•阿不拉还向两名学生在经济生活上提供了帮助他们是买买提江来自库尔勒地区的一个贫困村庄,阿斯勒别克来自伊犁地区的牧民家庭。她为能在一个孩子最困难痛苦的时候给予她帮助而感到高兴,在他人需要我时她能向他们献出我的一片爱心就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让她感到助人为乐。

       在阿依古丽·阿不拉担任了2022届海关班的班主任期间,仍然持之以恒的对关爱着她的学生,他们有任何问题,不论是大半夜生病我带着他们去医院还是

       处理他们的经济生活方面的问题她都尽我所能,完成了作为一个班主任的责任与义务。让她的学生们都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另外她还向2022环保大专班的学生哈利布利提供的帮助,她的父亲过世了,母亲身患重病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她也在经济上给予学生帮助。在班里她就教导他们要心存感恩,这个社会上有许多好人,又许多像雷锋一样的人,我们要懂得去回报社会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温暖,和谐,繁荣,昌盛。

       不只是在工作上,在社会上阿依古丽·阿不拉也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和她的朋友们一起向一名患有白血病的大学生捐款,虽然数目不是很大,但是她也希望这一点钱能帮助到那个孩子,能让那个孩子尽早远离病痛的折磨,让他再度充满自信,感受到快乐与温暖。

       三、阿依古丽•阿不拉同志社会救助经历

       阿依古丽·阿不拉是AB RH阴性血型的人这就是俗称的熊猫血型。记得第一次无偿献血是在1986年的夏天,当时她还是在校学生。在学校的安排下她和同学们一起去了血站献血。2022年4月她又一次进入了血站为需要血液的病人献血。2022年第三次向有需要的患者无偿献血。并且荣获乌鲁木齐市2022至2022年度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称号。

       在2022年12月7日阿依古丽·阿不拉的同事依不拉音从广播节目得知了一个名叫阿不都·沙塔尔的12岁男孩因为要做心脏病手术急需输入AB RH阴性血。由于还没有找到符合的血型手术时间一拖再拖。孩子的家人已经为化验献血者的血花了上千元但任然没有找到AB RH阴性血。她得到这一消息后午休时间就马上赶赴医学院了解情况并进行体检,无偿献血200cc。确保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当时她的身体状况不太好,由于脑供血不足,颈椎压迫神经和妇科病曾三次住院疗养,第三次住院检查也被查出轻度贫血。那时她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状态,但是当她看到12岁的阿不都·沙塔尔身患重病躺在病床上,本该活蹦乱跳的小男孩因为病魔的困扰而无法欢笑,他的父母也因为他的病情操劳奔波。这一切都

       让她坚定了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信念。虽然他们素不相识,虽然阿依古丽·阿不拉身体状况不佳,但是她最终挽起了衣袖走进了抽血室向小男孩献出了自己的血液。这并不仅仅是200cc的血液也是她对小男孩的一片爱心对他的父母的同情心。献血后男孩的父母都激动的流下了眼泪,男孩的父亲向她递了钱被我拒绝了,她说:“我不是卖血,你的儿子需要我的血液这是我应该做的。”他的父母感动的流泪说:“这世上还是有好人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了正常的工作。由于临近期末我不想耽误学生们的正常考试,所以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本该15天的休息疗养日,即使她任教的体育课很耗体力,再加上天气寒冷身体更是受不了,她仍然坚持上班完成了学生的考试。孩子的手术进行的很顺利男孩的病治好了。他的父母为表示感谢给她送来了感谢的锦旗,她把那面锦旗挂在了办公室里,时刻提醒着自己:助人为快乐之本。她也经常这样教导她的孩子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要有奉献精神,不能做自私自利的人。要懂得感恩,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第二篇:64自治区“感动校园人物”候选人

       自治区“感动校园人物”候选人

       赵秀峰先进事迹材料

       一、个人基本情况

       赵秀峰同志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自愿要求回新疆工作。在昌吉学院(2022年前为昌吉师范专科学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工作。2000年9月至2022年6月在新疆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22年11月获理学硕士学位。2022年至2022年在武汉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22年6月获工学博士学位。2022-2022年任昌吉学院化学工程系副主任,2022年至今,任昌吉学院化学与应用化学系主任。赵秀峰同志从事教育工作23年,他能够始终如一坚持热爱祖国、热爱新疆、恪尽职守、乐于奉献的信念。工作勤勉,正直善良。教书育人,爱岗敬业。

       二、思想过硬,立场坚定

       赵秀峰同志的父母都是上世纪60年代响应党的支边号召来到新疆工作的兵团战士,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对于经历过的艰苦和坎坷,他们从没有抱怨过,总是教育子女要坚信共产主义信念,不计个人得失,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家庭熏陶下,21岁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到新疆做一名教师,立志于将自己的所学奉献给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从教23年来,从一名懵懂的年轻人到专业过硬、诲人不倦的教师,从只关注自己的大学生到顾全大局、统筹系部发展的教学管理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身份在变化,但是热爱祖国与新疆的情怀始终未变。他从一名共青团员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坚信共产主义信念,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他的同事、学生、朋友

       中有许多少数民族,他能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与各族师生和谐相处,亲如一家。2022年化学系专科08级学生阿米娜因病住院,他主动去医学院探望并为其捐款,还嘱咐自己在医学院当医生的亲戚为她尽可能提供方便。对民族学生,在生活上他能够关心爱护,在学业上他能够严格要求。同民族学生谈话时,他总是告诉他们:新疆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当地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肯上进的少数民族人才。新疆的发展不能只靠照顾,新疆的人才培养不能只靠照顾。民族学生不要只想着老师照顾,要靠自己努力,学好知识,才能促进本民族的发展。为激励民族学生努力学习,他特别邀请自己的维吾尔族同学、新疆科学院副院长吾满江·艾力来给学生作报告。化学系自2022年以来开始承担南疆定向双语教师特培生的培养,这批学生绝大部分是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为确保这批学生将来能够具备合格的双语教学素养,成为南疆教学一线的合格人才,他组织系里的相关人员仔细研究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特别成立了化学双语教学技能培训课题组,从普通话、粉笔字、专业维语到说课、教学设计、上课、教学评价、班会组织等对这些学生逐人、逐项进行双语教学技能的培训。经过训练,这些学生已具备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从教师意识到教学素质都得到了提高,经过南疆顶岗支教实习的检验,证明了这种培训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第一批特培生已经全部走上了南疆和田和克州地区的教师工作岗位,成为南疆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

       三、勤奋钻研,不断进取

       赵秀峰同志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具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基础。本人又勤于钻研,很快成为教学能手。曾获得昌吉师范专科学校(昌吉学院前身)第四届讲课比赛一等奖。昌吉学院升本后,他深感自己学识水平已不能满足本科教学的要求,于是,他一边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一边开始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2022年如愿获得新疆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22年,他又考取了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期间赴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学习半年,2022年9月,获得武汉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科研成果奖,2022年9月至2022

       年9月,五次获得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收录奖(指SCI和EI收录)。2022年6月获工学博士学位。2022年5月,获武汉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不断的学习与进取使他在学术研究上保持了旺盛的活力,近年来他主持了多项院级和自治区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主持昌吉学院科研项目: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及多酸电荷转移盐的合成和光热效应研究,圆满结题,在中文核心刊物:无机材料学报(SCI、中文核心)、应用化学(中文核心)、分子催化(中文核心)和化学研究与应用(中文核心)发表学术论文4篇。2022年12月至2022年12月,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无机晶体控制合成研究。已按期结题。2022年12月至2022年6月,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纳/微米复合空心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已顺利结题。

       近年来他共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论文14篇(国际英文刊物13篇,中文刊物1篇),中文核心论文6篇。2022年5月,发表于国际刊物Colloid and Surfaces A,2022, 268, 78–84上的论文Crystallization of lead sulfid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methacrylic acid)or/and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22年5月,发表于国际刊物J.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22, 311: 89-93上的论文Facile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d barium sulphate particles via an in situ templated process获昌吉回族自治州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赵秀峰同志无论是做普通教师、教研室主任,还是做化学系的副主任、主任,一直保持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待系里的工作总是以身作则,一马当先。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化学系没有领导,系主任就是领着大家干活的。别人不愿干的,你要干;别人干不了的,你要能干”。本科评建工作中,他给自己分的任务最多,常常要干到深夜。2022年他带领实验室几位老师自己动手将原来老设备

       改造组装,建造了一台填料式精馏塔、一台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等五台化工实验设备,筹建了化学系化工原理实验室。上述实验设备全部耗资约7000元,而若购买则需要约8万元,为学院节省了资金。这期间他们没有请一个工人,全部工作都自己承担,这些平时拿粉笔的老师们拿起了焊枪、管钳、油漆桶,常常干到深夜,节假日也不休息。三个月,化工原理实验室从无到有,开始投入教学使用。2022年以来,化学系的实验室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实验仪器和设备增加。老的实验室布局不能满足仪器的安装要求,赵秀峰同志又带领实验室人员开始进行实验室小规模改造。为节省经费开支,墙上打孔、挖槽、布线的工作都自己干,他带头拿着充气钻打眼,灰土满头满脸也不在意。仪器的验收、安装、调试,只要他在场,都会主动找活干。他的行为无声中带动了其他老师,大家齐心协力,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保证了仪器安装的顺利进行。在化学系,群众对赵秀峰同志的评价是:实干的人。

       五、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赵秀峰同志多年来一直承担本专科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与学生接触较多。他善于深入钻研教材,并且将自己在科研中的经验和收获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他讲课严谨细致、深入浅出、善于启发,注重思维能力培养,深受学生的欢迎。多年来他的教学质量评价一直为优秀。昌吉学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生源质量不是很好,学习氛围也不够浓厚。学生厌学情绪还是存在,甚至有学习无用的论调。针对这种情况,赵秀峰坚持给每一届的新生都要安排一次讲话。题目就是:和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谈话。和学生讲昌吉学院以及化学系的定位、个人在社会和学校中的定位、个人的前途、计划、学习方法、做人准则。他的讲话从系主任的角度给学生提出期望和要求,成为新生入校后重要一课。也成为很多学生振奋精神、努力学习的动力。在赵秀峰同志的坚持下,化学系一直是全院学习风气最好的系之一,化学系每年的英语四级过级率和考研率都是全院最高的。在每一年的欢送毕业生晚会上,作为系主任,赵秀峰会给学生讲话,他的讲话仍然是做人的教诲:“将来,不论你们在什么部门,从事什么职业,希望你

       们是对国家、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是胸怀坦荡、为人正派的人;是有职业道德、是踏实肯干的人。希望你们不要说空话、套话,多做些实事”。这段话,是他对学生的希望,也是他对自己的勉励。在平时的教学中,赵秀峰同志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但是当学生有困难时,他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系里的学生考研,他会像自己的事情一样上心,帮助学生选学校、选专业,不计报酬为他们提供辅导,考完后又托人帮他们联系调剂、复试的事。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会和蔼地和他们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学生生病住院,只要他知道,都会前去探望。2022年8月专科08班学生杨银从头部受伤,需要立刻住院做开颅手术。赵秀峰立刻赶到医院,给学生垫付部分医药费,并与班主任、学生处有关人员一起守护直到凌晨三点手术顺利完成。

       韩愈《师说》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时代在变迁,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也在变化。现代社会,人们更多地把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技术职务。但教师是教育人的,教师的道德与人格在教育中的隐性作用不容忽视。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感动校园?那些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中挺身而出、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教师是可以感动人们的。那些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能够坚守职业操守,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默默育人的教师们一样值得人们感动。

       赵秀峰同志的突出之处正是他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仍能以善良平和之心对人,积极进取之心对己,严谨求实之心对事。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够淡泊名利,自强不息,做负责任的人。

第三篇:2022感动哈尔滨候选人物11

       2022感动哈尔滨候选人物

       1.张宝金

       带领村民走上富裕路的“暴风骤雨中永不退色的旗帜”

       媒体热播、网络热议、百姓热赞,被广大网友称为“最美叔叔”、“冰城好人”、“中国好人”,引发亿万网友的热评。救人事件发生后,谢尚威先后被授予“黑龙江省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哈尔滨市文明市民标兵”、“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象大使”、“哈尔滨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哈尔滨市农民工道德模范标兵”、“哈尔滨市优秀共青团员标兵”等荣誉称号。

       4.高铁成

       张宝金,男,1946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党总支书记。元宝村是小说《暴风骤雨》中元茂屯的原型地,被称为“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张宝金同志自1980年担任党总支书记

       ——三闯火海阻止液化气爆炸的“最美警卫战士”

       以来,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发展经济,走出了一条兴工富民之路,谱写了一曲加快步伐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使昔日的“光腚屯”变成了村富民强的亿元村。目前,全村拥有各类企业28家,主要分布在大连、珲春、大兴安岭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等地。主导产品卫生筷、铅笔、铅笔板、环保餐具等畅销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及国内主要大中城市。202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200元。元宝村先后被中央有关部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国家级文明村”、“全国巾帼文明示范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元宝村的富裕,靠的就是党的好政策,靠的就是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更凝聚了党总支书记张宝金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正是这位农民企业家,元宝村致富的领头雁,用自己的心血和精力带领元宝人圆了富裕梦。在新农村建设中,张宝金又带领全体村民踏上了新的征途,步入更加壮丽的明天。新华社赞誉其为“暴风骤雨中永不退色的旗帜”。

       2.刘效忠

       ——31年坚守山村教学一线的“中国最美乡村教师”

       刘效忠,男,1954年出生,现任木兰县东兴镇五一小学高级教师。木兰县东兴镇西二屯是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自然屯,地处小兴安岭余脉的大山深处,是木兰县最北端的一个村落。这个村落很贫穷,直到如今这里和外界的联系依然是那条沿山靠湖的乡间土路,30年前更是一穷二白,是教育的盲点。屯里的孩子要想念书就得翻山越岭十几里到五一村小学,春夏的湖水一涨交通就断绝了,这里几乎就是一个孤岛。1980年教育系统实施密网布点屯屯建校,西二屯设了下伸点,刘效忠被安排到西二屯担任小学教师。在这个艰苦的工作环境,刘效忠作为唯一的一名教师一干就是31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刘效忠默默无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以乐教敬业的职业修养,以校为家的崇高境界,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播撒希望的教师风范,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用热血和丹心为大山里的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用大爱谱写了绚丽的教育篇章。31年来西二屯没有一名适龄儿童辍学,二十几户的西二屯先后走出了18名大学生。他的事迹平凡而处处彰显伟大。2022年9月,刘效忠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教师”。

       3.谢尚威

       ——危难时刻徒手接住坠楼少年的“最美叔叔”

       谢尚威,男,1984年出生,双城市韩甸镇农民。2022年1月27日,在双城市韩甸镇农民新居小区内,一名15岁少年因站在窗台放烟花不慎失足,双手抓住窗台身体悬在5楼的半空中。听到坠楼少年母亲的呼救声,谢尚威快步跑到楼前,在失足少年坠落的一瞬间,他毅然伸出双手接住坠楼少年。坠楼少年体重110斤,下落产生的1700斤重力将谢尚威撞飞,谢尚威昏倒在地。后经检查,谢尚威身体并无大碍,坠楼少年也只是手腕骨折,颅内轻微出血,是谢尚威英勇的一接挽救了一个花季少年的生命,也保全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事后谢尚威淡然地说:“救人就是一种本能,当时什么也没想。”瞬间爆发出的人性光辉是谢尚威高尚情操的必然展现。在勇救坠楼少年前,谢尚威曾经多次见义勇为,救起过溺水女孩、救助过被撞儿童。谢尚威英勇救人的事迹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全国

       高铁成,男,1988年出生,黑龙江海伦市人,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卫戍区66284部队88分队九班班长,下士军衔。2022年5月18日晚,高铁成回原籍休假结束归队途中,在哈尔滨火车站附近面馆用餐时,面馆厨房发生煤气爆燃,他不顾生命危险,三次冲进火海排险救人,面部、颈部和双上肢被二度烧伤,烧伤面积达9%,其英雄壮举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从严重烧伤的昏迷中醒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主动把自己的氧气面罩让给其他伤员,给亲友做的第一个交待是赶快向部队报告情况并续假,与班里骨干的第一次通话是嘱咐大家把工作干好、把新兵带好。他以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期卫戍警卫官兵的道德境界和时代风采,为近年来卫戍区建设“特别忠诚、特别过硬、特别稳定”部队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了最好的诠释,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他在日记中写到:“人生道路千万条,跟着党走第一条,像张思德那样,永远对党和人民忠诚,自觉献身警卫事业”。他先后被评为“国庆阅兵先进个人”、“警备执勤先进个人”、“全军个人学习成才标兵”、“师首届十大忠诚卫士”,4次荣获“优秀士兵”称号,被中央文明委授予“时代楷模”。

       5.杨惠

       ——不畏高龄勇救两名溺水男子的“最美大妈”

       杨惠,女,1950年出生,哈医大一院退休职工。2022年8月12日,杨惠与朋友相约到太阳岛斜拉桥附近松花江边游玩。中午12时40分左右,杨惠突然听到“有人会水吗?快来救人呀!”的呼救声,她忍着右脚骨刺的剧痛,一瘸一拐的跑下大坝。看到距岸边二十几米的江面上一个男子伸出一只手不停地呼救,脑袋一沉一浮随时都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紧急时刻杨惠未假思索便纵身跳入江中。当杨惠游到溺水者身旁时,发现这名溺水者一只手还抓着已沉入江中的另外一个人。在8米深的江中,一个水性好的壮年去营救一个溺水的成人都很困难,况且杨惠是一名62岁的妇女,要营救的还是两名成年男子。但杨惠没有放弃,她努力抓住他们朝岸边游去。施救过程中,一名已昏迷的男子再次沉入江中,杨惠潜水将他救起。杨惠一手拽住一个,踩水向岸边游去,拼尽了全力将他们带到岸边,在众人的帮助下将他们拉上岸。累得已喘不上气的杨惠看到那名昏迷的男子没有了呼吸,在体力已完全透支的情况下,她用尽最后的力气为他实施心肺复苏按压,在其恢复自主呼吸后,杨惠因心脏病突发晕倒在岸边。杨惠同志的感人事迹发生后,中央和省、市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广大群众称其为“英雄大妈”、“最美大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分别授予其“黑龙江省道德模范”、“哈尔滨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哈尔滨市文明市民标兵”等荣誉称号。

       6.王玺(已故)

       ——四闯火海救助他人献出宝贵生命的淳朴农民

       王玺,男,1955年出生,依兰县愚公乡涌泉村村民。2022年2月13日夜晚,王玺和老伴王淑华正躺在炕上看着电视。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老王大哥快起来救火啊,我家着火啦!”王玺夫妇听出来这是住在后院高佰君的声音。夫妇二人立即穿上衣服就跑向高佰君家,只见高佰君的房屋此刻已经浓烟滚滚。王玺夫妇冲进屋内,满屋的浓烟呛得王玺咳嗽起来。断了电的屋子非常黑,王玺只能借着棚顶露出的火光搜寻着高佰君的残疾儿子。当发现坐在炕上无法下地的孩子时,王玺急忙将其救到屋外。刚把人救出来,王玺夫妇又冲进了火场,从屋子中分别抱出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刚刚放下电视的王玺听见高佰君在屋中喊道:“老王大哥,帮我把冰箱抬出去。”于是王玺又第三次冲进了火场,和高佰君抬出冰箱。放下冰箱后,王玺第四次冲进了火场。就在王玺刚冲进去的时候,只听见“轰”的一声,房盖塌了下来,吞噬了王玺。事后,村民们在废墟中找到王玺的尸体,因为烈火的焚烧他的双手被烧焦已经炭化了,双腿因为抽筋佝偻成了一团。王玺是一位多年坚持乐于助人的淳朴农民,为村民义务摆渡15年,先后参与救人、捞尸20多次。王玺安葬的那天,村民自发地为他送行,各种车辆排起了长龙,送行的人群中无论男女老少,脸上都挂着泪花,默默地祝福他一路走好。2022年5月,王玺被评选为“中国好人榜好人”。

       7.谭继文

       ——捐肾救妻展现夫妻大爱的进城务工人员

       谭继文,男,37岁,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来哈务工人员。2022年,谭继文在哈尔滨遇到了来自山东郓城县的杨瑞莉,从相恋到结婚,谭继文许下要和妻子共患难的诺言。婚后,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2022年初,杨瑞莉突然患上尿毒症,双肾衰竭。他们把两岁的儿子送到父母身边,夫妻俩辗转各大城市治病。捧着医院的病危通知书,谭继文知道,换肾是唯一能留住妻子的办法。肾源难找,他想到了自己的肾。在医学上非血缘关系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千分之一,而谭继文竟然得到了这千分之一的机会。当他知道与妻子配型成功,高兴地哭了。“有她才有完整的家,我是她的丈夫,一定要救她!”在谭继文的坚持下,原本坚决反对的亲友被打动了,同意他捐肾救妻。2022年7月22日,谭继文的左肾移植到了妻子体内。虽然生活拮据,但为了给妻子补身体,每周三次透析的日子,谭继文都要买些荤菜,鸡骨架、排骨、鲫鱼„„这些菜他从来不吃一口。透析治疗加上生活费,每月都是很大的一笔开销。所以还没等恢复好,夫妻俩就把阳台整理出来开了一个小食杂店,夫妻俩给小店命名“谭阳食杂店”。谭继文说:“这是我们俩姓的结合,希望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有了营生,生活也稳定了,两人将4岁的儿子接到了身边,谭继文说:“一家三口在一起,这才是完整的家。”

       8.陶凤军

       ——坚守孝道视老人如亲生父母的福利院院长

       陶凤军,男,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哈尔滨市安康社会福利院院长。生活在安康福利院的586位老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大儿子”。这一声声“大儿子”,不仅包含了大家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的依赖。2022年7月,因是“孝子”而得名的陶凤军,经组织考察出任省内最大社会福利院——哈尔滨市安康社会福利院院长。陶凤军凭着对生命的理解,扑下身子用爱心扶助老人,用真情善待孤寡。为了消除老人们的孤独感,每个除夕之夜、大年初一他都陪伴在老人身边。院里的586位老人的名字、性格、爱好和身体状况他都了如指掌,每位老人过生日,都会收到“大儿子”的一份特殊礼物——生日蛋糕。他俯下身子为生命危急的老人嘴对嘴吸痰,为儿女不在身边的已故老人穿寿衣,多少个日日夜夜与老人们同吃同住,在他身上传承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美德。他无怨无悔,将自己浓浓的爱全部融化在了老人身上,让传统的孝道充满安康社会福利院的每个细节;他用爱,在老人的内心世界勾勒出一幅“孝感天地”的完美画卷,受到入住老人及家属们的一致好评。安康社会福利院获得了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五心”工程示范基地、市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其独特的精细管理,人性化服务,受到全国人大和民政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9.苏泽军

       ——勇救两名溺水青年的尿毒症患者

       苏泽军,男,1971年出生,哈尔滨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下岗职工。2022年8月16日中午,在松花江公路大桥北岸西侧松花江边,正在附近摆摊租赁遮阳伞的苏泽军听到呼救声后,急忙跑到岸边,看到距离岸边十几米的江中有两个人在水里扑腾。苏泽军一心救人,没有考虑自己是尿毒症患者,也忘记了医生警告透析后不能剧烈运动,不能沾水,立即跳入江中迅速向两名溺水男子游去。他很快游到一名男子身边,这时岸边有人将游泳圈抛给他,他拿起游泳圈给这名溺水男子套上,并将他带到较浅的位置。紧接着苏泽军又向另一名溺水男子游去,此时这名男子已经坚持不住,开始下沉。很快苏泽军游到他身旁,刚要拽起他时,溺水男子却死死拽住苏泽军的胳膊。凭着多年的救人经验,苏泽军意识到如果再这样被他死死拽着,两人可能都会溺水,便一把将他的手打掉,绕到他的身后将其托起。这时岸上的人又抛过来一个游泳圈,体力不支的苏泽军将游泳圈放在他胸前,让他抱住,可是他抱了两次都没抱住,苏泽军协助他抱住游泳圈,用尽全力将他拉上了岸。上岸后,获救男子的同伴告诉苏泽军,江中还有2人溺水,苏泽军立即又跳入江中搜救,一直等到水上民警队的民警赶到他才上岸。事后,被救人员的家属三次送钱给他表示感谢。苏泽军坚决没有要,他说自己会游泳,水性还不错,救人是本分,这钱说啥也不能收。苏泽军被授予“黑龙江省道德模范”、“哈尔滨市文明市民标兵”、“哈尔滨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等荣誉称号。

       10.常伟豪

       ——机智勇敢三次入水救起溺水成人的“最美少年”

       常伟豪,男,2000年出生,香坊区旭东中学学生。2022年7月15日,常伟豪和父母一起到热电厂游泳馆游泳。从小就学会游泳、水性极好的常伟豪下水没多久就游到了深水区域内。大概游了10多分钟,常伟豪看到有一个人沉入到泳池深水区域的底部。这个人面朝水底,一动不动。起初常伟豪以为他在潜水,也没太在意,但当再次游到他身边时,发现这个人仍然僵直地趴在水底,于是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儿了。常伟豪果断地潜入水底,迅速靠近溺水者。在接触到溺水者时,常伟豪试图伸手抓住他,但伟豪弱小的力量无法救起一名身材高大的成年人。见第一次救人没有成功,常伟豪迅速游出水面,再次以最快的速度潜入到水底。这次他拼命地抓住了溺水者的大腿。尽管常伟豪用尽了全身力气,也未能将溺水者托起。“如果我继续不顾一切地施救,不仅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会耽误溺水者的救援时间。”常伟豪冷静、机智地判断了当时的形势,他拖着疲惫的身体游出水面,拼命地呼喊救生员援助。泳池的救生员听到呼救声后,立即跳进泳池将溺水男子救起。对于常伟豪三次入水救起溺水成人的感人事迹,网友赞誉其为“最美少年”。常伟豪被授予“哈尔滨市优秀少先队员”、“哈尔滨市美德少年”、“哈尔滨市青少年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

       11.苏远

       ——腿伤复发不下火线昏倒在救援现场的消防战士

       苏远,男,1978年出生,哈尔滨市消防支队南岗大队南岗中队中队长。2022年8月14日傍晚,南岗区辽阳街90号门前地面发生坍塌。接到指令后,苏远带领南岗中队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搜救。在地下防空洞营救被困群众时,从一曼街入口进入人防工程100余米左右地面都是水,再往前走200余米全是泥。泥没过脚脖后,路愈发难走,脚和腿插在冰冷的泥里,再拔出来时,鞋已经找不到了。泥越来越深,为减少受力面积,苏远率先光着脚和战士们索性跪在泥里匍匐前行。当前方战友发现生还人员时,苏远和战士一起用担架往外抬被困人员。苏远的右腿在一次训练中韧带拉伤做过手术,右腿里现在还有4颗钢钉。在救出第三个被困者的路上,由于长时间浸泡在冰冷的淤泥和污水中,苏远的旧伤复发,双腿抽筋,这个救人无数、韧带撕裂都没喊过痛的汉子支撑不住了。考虑到自己根本无法正常前行,为了不耽误救人,苏远把担架交给其他战友,自己趴在淤泥上,一点点爬了回来。刚爬到地面,苏远就疼得昏倒在地上。旁边群众看到后,立即把他抬到120急救车上,送到医院救治。苏远入伍十多年,参加过无数次惊险的救援,参加过汶川大地震救援,和同组战友们一起救出5人,并荣立了二等功。

       12.赵冬梅

       身残志坚自主创业为残疾人搭建鹊桥的重度脑瘫患者

       赵冬梅,女,1963年出生,一级重度脑瘫患者。她生活不能自理,却顽强地学会用脚打字,操作鼠标。面对命运的挑战,赵冬梅选择了坚强和自信,她靠唯一能灵活应用的大脑,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进行文学创作,并屡获大奖。在自家成立了梅子婚介工作室,免费为社会上广大残疾人朋友服务,2022年利用网络找到了生活伴侣,并以自己亲身经历鼓励残疾人朋友大胆追求幸福生活。全国各地的残疾人纷纷通过信件或网络和赵冬梅联络,将自己的苦恼和困惑、生活和情感上的迷惘向赵冬梅诉说,他们在网络上建立了互动、解惑、共勉的交流平台。现在赵冬梅的号就有200多个群,都是全国各地的残疾人朋友。目前,梅子婚介已经成功地介绍了300多对。2022年10月,赵冬梅与一对介绍成功的新人,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向幸福出发》节目。2022年赵冬梅的文章《脑瘫女的网络奇缘》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195家网站联合主办的网络征文中获得金奖,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载。2022年赵冬梅被南岗区人民政府评为“自强创业之星”。2022年10月,在全省第四届“六个十佳”和谐单位(家庭)评选中赵冬梅家庭被评选为“十佳和谐家庭”。2022年7月25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来到哈尔滨看望了赵冬梅夫妇,并鼓励他们好好生活,为更多的残疾人做出好榜样。

       13.张延庆

       ——35年服务百姓爱心洒满投递路的乡村投递员

       张延庆,男,1957年出生,哈尔滨邮政局和兴投递局平房投递支局投递员。自1977年参加工作,张延庆从事邮递员工作35年,几十年风雨无阻地为用户服务,累计投递里程达313960万公里,投递各类信件达597716件。张延庆连续多年被评为哈尔滨市邮政局先进生产者,哈尔滨市邮政局在投递窗口开展了“向张延庆学习,用爱心服务用户”活动。他十几年如一日奔波在环境条件差,距离市区远的乡村,为5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近2万户村民提供投递服务,每天上下摩托车百余次,投递全程近50公里。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雪,他都秉承“为用户负责”的原则,积极履行“只要您订报一定早送”的承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乡村里的千家万户架起了一座了解外界信息的桥梁。在紧张忙碌工作的同时,张延庆义务照顾残疾人李尔祥35年,他业余时间多数是陪着李尔祥度过的,陪他下棋,帮他洗澡,带他看病„„用爱心点燃了李尔祥生的希望。张延庆用爱心感召了周围的同事纷纷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他所在的和兴投递局平房投递支局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共同携手在投递路上洒下了一份份真情和爱心。他是同事眼中的“大哥”,处处为同事着想,亲如一家的兄弟情就像一块磁铁紧紧的吸附着每一个人的心,他把爱心洒满了投递路,他用真情谱写邮政人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之歌。

       14、宋雅凤

       ——收养脑瘫弃婴彰显人间大爱的农村妇女

       宋雅凤,女,1968出生,阿城区小岭镇农民。为了让女儿受到更好的教育,1995年她和丈夫邢殿武来到阿城区生活,丈夫蹬三轮车,她在饭店打工,他们一个工舍不得歇,想着多挣些钱日后供还在小学的女儿念大学。2022年12月29日,宋雅凤去儿童医院护理侄女时,拣到了一个满身青紫、奄奄一息的弃婴。这是一个堕胎未亡的男婴。由于孩子严重的先天不足,又没有母乳喂养,体质十分虚弱,打针吃药是家常便饭。好不容易把孩子将养到一周岁,却发现孩子是个脑瘫患儿。10年间,宋雅凤带着孩子到处求医,为了给孩子治病花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上初一的女儿看不下父母的这份艰难,主动放弃了学业,并开始了打工生涯。由于年纪小,不会干活,不知换了多少岗位,挨了多少白眼和辱骂。尽管种种难关档在他们面前,这对夫妇却还很乐观。宋雅凤一家的爱心事迹,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及好心人士的帮助,如今孩子上了学,还当上了副班长。宋雅凤,这个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农村妇女,用她瘦弱的肩膀担起了一个弃婴的一生,用她博大的胸襟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和崇高。

       15、郑新鑫(已故)

       ——驾驶途中突发脑溢血坚持停稳车辆确保人车安全的公交车驾驶员

       郑新鑫,男,1964年出生,生前系哈尔滨市公共汽车总公司32路公交车驾驶员。2022年11月1日清晨6时10分,郑新鑫在驾驶公交车行驶途中突发脑出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神志清醒的瞬间,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采取紧紧踩下刹车的果断措施,将车稳稳的停靠在路边,打开车门让乘客安全下车,从而使一车乘客安然无恙。在瞬间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郑新鑫趴在方向盘昏倒在驾驶座位上。车辆安全了,一车的乘客安全了,而年仅48岁的郑新鑫被同事送进医院后,经过9个多小时的抢救却再也没有醒过来。郑新鑫生前虽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交车驾驶员,但他非常热爱公交车驾驶员这份工作,他自从做驾驶员工作以来,始终将驾驶员的这份职责放在第一位,工作中他始终坚持热情服务,乘客至上,行车中以安全第一为己任,准点运行,从不前撵后压,坐上他开的车,乘客的评价就是一个字“稳”。在职工的眼中郑新鑫是一名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人。他在行车过程中,当突发病情来临时,在生死抉择之间,他牢牢地把稳了手中的方向盘,保证了乘客的安全。他用平凡的举动展现了一名公交车驾驶员的应尽职责,他用平凡的举动感动了这座城市。

       16、赵祥山

       ——为千余名残疾人撑起希望天空的残疾企业家

       赵祥山,男,1960年出生,哈尔滨天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祥山3岁重度残疾,13岁时蝉联三届“哈尔滨市青少年象棋冠军”,残疾人乒乓球赛“全省第一”、“全国第四”,被誉为“奇才”的他真正为人“称道”的,不仅仅是他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顽强意志品质,还因为本该得到社会呵护的他,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大情怀。在早期经营饭店时,只要是残疾人来就餐一律免单;身残志坚的乒乓球高手没钱参赛时,他慷慨解囊帮助他攀上世界冠军之巅;他开文化学校时,常年为残疾人免费开办培训,为残疾艺术家联系作品展览出售。很多次,都是赵祥山自掏腰包。当上天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后,他成了残疾员工的主心骨、贴心人,他被很多残疾员当成慈爱的父亲,他为千余名残疾人撑起希望的天空。他和孙军董事长有个共识——残疾员工和正常员工平等对待并人尽其才。“聋哑的不和别人比演讲,肢残的不和别人比赛跑!”简单质朴的话让残疾员工有信心。他把天手打造成了残疾人温暖的家,苦了、累了、难了、没辙了,去找“傻老赵”,很多残疾人是这样口口相传。2022年,他一下子接收了十八名残疾人艺术团的退役演员,不但让他们再就业,也给国家解了难。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残疾”两个字,他觉得无论是谁都应该获得尊严,他希望每个人都要活得精彩。

第四篇:25自治区“感动校园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自治区“感动校园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记墨玉县第三中学校长——霍加阿卜杜拉·纳斯尔

       霍加阿卜杜拉·纳斯尔同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维吾尔族中年汉子,受当教师的父亲影响,中学一毕业,就上了师范学校,1983年7月师范毕业后,就来到了刚刚成立的墨玉县三中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91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员。由于他突出的文采,曾一度离开教育系统,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使他魂牵梦绕的教育岗位,2022年12月被任命为墨玉县第三中学校长。作为一名教育工、自治区语文特级教师的他,长期以来,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育导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被人们称为“好校长霍加阿卜杜拉·纳斯尔”。

       爱岗敬业,率先垂范作表率

       霍加阿卜杜拉·纳斯尔同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和大多数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一样,他的成长中经历了太多的生活磨难,也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巨大力量,所以在工作中他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时时处处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特别是在“7·5”事件之后,他更是不厌其烦地对教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在言行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的问题上,态度不暧昧,思想不动摇,他经常说,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一校之长,他仍然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担任初一年级的《新疆》课程教学,给新生讲解新疆的历史、人文和地理,使新生从一入学就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从而从根本上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除每天的早起、晚睡,对学生全天候跟班外,还带领学校领导、班主任对校外环境进行清整,禁止学生进入校园周围的录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使部分以学生为生的娱乐场所自动关门,保护好学校的良好学习环境。“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是他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立足之本。在教育学生时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休养,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促进学生在品质、智力、体质的全面发展。做到以智启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的思想、情智、行为方式等变化,努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

       该同志担任校长以来,把校长的服务意识放在第一位,要求老师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他从来不做。他爱校如家,对他来说,根本没有星期、假日,越是节假日,越是他工作繁忙的时候,甚至有时候深夜在校园里查上几遍,保证校园处处的安全、稳定。

       科学管理,素质教育创佳绩

       墨玉县三中从一个一般初中发展到今天的一流学校,这与他对学校的科学管理和出色的实绩分不开。该同志在学校管理上,努力探索,因地制宜的管理思路。他对领导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精诚团结、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拟订一系列管理制度。在其科学管理之下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成绩。年年都能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在自治区大力开展和普及双语教育之初,2022年末他刚上任,为了探索双语教育的新思路,面对双语师资匮乏的局面,满足“双语”教学需要,他不等、不靠,坚持以自我“双语”校本培训为依托,使师资“双语”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双语”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同时大胆鼓励教师走出去,拓展视野,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双语教学经验交流,每年都组织教师去地区一中、和田市三中、五中听课交流,提高了学校双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更在评先评优、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双语教师倾斜,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肯定。并从精神上、物质上奖励,激发其上进。建立起了一整套教育教学工作激励机制,这些制度的实施,对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推动双语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而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在其主持学校工作期间:从2022到2022年墨玉县三中连续被教育局评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德育达标示范学校” 墨玉县“输送内高班优秀生先进学校”,自治区 “实施新课改先进学校”,被自治区评为“绿色学校”。自2022年实施双语教学以来,我校连续多年在向内地高中班输送学生方面,始终名列墨玉县第一,和田地区前列。

       他本人1985年被自治区评为“民族团结进步青年”,2022年被评为和田地区“优秀校长”,墨玉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2022-2022连续多年在墨玉县组织部科级干部考核中评为优秀。这些荣誉印证了他的努力,也代表着他的业绩。

       积极进取,以研兴校求发展

       霍加阿卜杜拉·纳斯尔同志谦虚好学,不断地学习和探究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在管理上,多次到外地学校去“取经学习”,去学习教学管理模式,把这些经验应用于本校教学。

       他在学校积极开展新课改,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在备课教案上表现出来。把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积极的引入了课堂,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始终坚持把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他注重自身政治、业务素质进修和教学研究各类进修,积极参加 “多媒体知识”、“电化教育”等各类培训,多次参加自治区教学研讨会,学到了全新教学理念,增强教研意识,并由他带动了全校的教学教研,推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为了激发教师勇于开创积极上进精神,重视学校制度的健全化,治校的法制化。根据县和学校的总体概况制定一系列制度并实施,提高了教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工作量大和工作影响,工作好和工作差之间的差别进行了严格的考核细化,从而使全体教师都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形成了工作抢着干的良好氛围。

       在教学上,根据新课改要求严格制订教学管理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落实、追究等四个环节,制定完整的工作考勤制度,明确责任任务。所以教学工作非常顺利,有步骤、有秩序地进入轨道。带领教师到县内邻校及跨区到别校进行交流经验,取经活动,把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深入我校实际中。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思想、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重视远程教育在学校的开展和利用。

       甘为人梯,服务师生不言怨

       霍加阿卜杜拉·纳斯尔身为一校之长,遵纪守法,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淡泊名利。不摆架子,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关心教师,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对教师的困难疾苦更是热情帮助,关怀备至。在生活上,吾加布拉更是给教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日常生活中,他即关心生病老师的生活,而且逢年过节,吾加布拉同志都会带领我校教师看望退休老教师。我校老教师阿卜杜迪拜·依明的老婆因病卧床多年,吾加布拉同志经常去看望。提起此事,这位老教师还是感动不已。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2022年两基工作期间,吾加布拉同志的老父亲去世,他只回去了一天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每每提及此事,这位坚强的维吾尔汉子总是泪眼婆娑,觉得愧对老父亲、愧对家人。

       他就是这样对师生倾注了无尽的爱,把个人事情放在最后面。师生有困难时,他总是真心帮助。师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他总耐心教育。从而该同志赢得了师生、家长的好评和信任,赢得了领导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使全校呈现出一派校风正、学风浓、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逐步实现着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从传输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跨越,从硬化管理到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迈进。

       勤俭办学,件件实事留真情

       霍加阿卜杜拉·纳斯尔坚持为学校做真实事,留真业绩的做事原则。几年来,从双语教学普及之初的师资严重不足,缺乏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坚持进行汉语校本培训,实现了以双语教学打开全面教学工作新局面。在学校经济状况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他自己带头并鼓励其他老师把自己家中的VCD机和汉语光碟拿到学校用于汉语学习,为我校双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为学校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有一个现代化教育教学条件打下基础,为我校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总之,学校的工作是平凡的工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高昂凯歌,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霍加阿卜杜拉·纳斯尔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在用自己的心血谱写一曲曲绚丽的乐章。

       他,就是好校长——霍加阿卜杜拉·纳斯尔。

第五篇:2022“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候选名单

       2022“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候选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01.七彩华龄志愿服务团——献身公益无悔 光耀七彩华龄

       青岛市七彩华龄志愿服务团成立于2022年,现有队员300多人,是一支由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老职工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最小的50岁,最大的85岁,平均年龄61岁。

       在创建文明城市中,他们忙碌在交通路口、旅游景点,维护交通秩序、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等;奥帆赛、残奥帆赛、全运会中,他们组成四支志愿队伍,参与赛会、城市运行、社会服务、交通站点志愿服务;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时,团队全力以赴参与救助来青疗伤灾民的救助服务,涌现出‚六姐妹护理员‛等一大批优秀志愿者;抗击浒苔中,全团出动上千人次,连续奋战1个多月;为解决新市民因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的困难,他们办起了‚新市民民俗艺术学校‛和‚小螺号双语托管中心‛,组织百余名孩子参加学习。

       五年来,七彩华龄志愿服务团开展各类大型公益活动百余次,参与人数达五万多人次,服务对象三百余万人次,他们用老有所为的信念,为岛城精神文明建设增砖添瓦。

       02.于秀珍——热心慈善事业 弘扬微尘精神 于秀珍,女,55岁,即墨市开发区中山社区居民 1999年,于秀珍和丈夫双双下岗,开始经营电子磅的小生 意。从2022年起,还没摆脱贫困的她便投身到公益事业中。几年来,于秀珍以‚于会力‛这个名字捐出的款项已经超过了10万元,而她目前居住的老房子还是当年市供电公司给帮助翻盖的。2022年8月份,她在自己的家里创立了‚爱心基金‛,这是即墨市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创立的慈善基金。创立至今,已经捐助贫困学生、残疾人27000余元,加上此前以‚于会力‛这个名字捐出的各类慈善款物累计达36万余元。

       03.马文娟——忘我投身工作 护理如待亲人 马文娟,女,36岁,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护士

       马文娟已在精神科护理这个特殊岗位上工作了十七个年头,精神科病人不同于其他科病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脱离正常。每当接到衣衫不整,满身异味的病人时,马文娟总会亲自打来热水,为病人洗澡、剪指甲、理发,给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然而此时她得到的不是感谢,而是被病人泼得满身是水或是一顿乱骂。每当接到十分躁动的病人时,常会被病人吐一口唾沫、抓一把头发、打几个耳光、踢上几脚……而此时的她仍会像对待亲人一样,不怕脏、不怕累,主动与其沟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默默地照顾着这些被疾病折磨的失去理智的病人。

       04.中国载人深潜海试团队——敢下五洋捉鳖 彰显中华志气

       中国载人深潜海试团队由来自全国16个单位的一百多名科技人员、潜航员、船舶技术保障人员和‚蛟龙号‛潜水器、‚向阳红09‛载人深潜试验母船组成,承担着1000米级、3000 米级、5000米级、7000米级载人深潜的海试任务。

       2022年5月31日至7月18日,中国载人深潜海试团队深入南海,圆满完成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最大下潜深度3759米。3759米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深度数字,它包括潜水器大深度无动力下潜上浮、坐底、自动定高定深航行、近底搜索、配载与均衡、机械手提取海底保压水样和捕获软体生物、在海底布放标志物、插国旗、测深侧扫声纳微地形测量、图文传输、语音通信、潜航员培训等。伴随着下潜深度一次次被刷新,载人深潜海试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

       这次海试刷新了我国载人潜水深度新的纪录,突破了世界海洋平均深度,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使我国成为继美、俄、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有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一举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目前,中国载人深潜海试团队正厉兵秣马,朝着5000米、7000米的深度迈进,创造世界载人深潜史上的新记录。

       05.太平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关爱体贴入微 接力传递爱心

       市北区镇江路街道太平镇社区三届居委会连续九年照顾年过花甲、孑然一身、患有重度精神残疾的居民符坚融,使他温饱不愁、衣食无忧。

       已年过六十的符坚融属遗腹子,自幼单亲,年轻下乡时罹患精神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病情随年龄增加愈发严重,已经发展到不能同任何人交流的地步,其母年事已高,在2022年搬到敬老院生活,身边再也没有亲人照料他。每个星期居委会主 任房君等四人都要来到符坚融家,在刺鼻的气味中,她们开窗透气,清理完卫生间后,转身离开,如此这般每周两次,9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而楼长刘瑞芝则扮演了贴身保姆的角色,每个月领到符坚融的退休金,买完生活用品后,就会马不停蹄的拎到符坚融的家中,为他准备好下一个生活阶段的必需品。符坚融情绪喜怒无常,每次犯病时,不是半夜唱歌,就是扔水桶、敲桌子,疯癫举动几乎把楼上楼下的邻居都得罪了,居委会积极做好楼上楼下的安抚工作,替符坚融跟众邻居赔礼道歉。渐渐的,邻居们也被居委会的行为感动,不再责怪这位病人。

       我们无法从受益者符坚融那里得知居委会在这些年都奉献了什么,我们只能从街坊四邻感动的眼神中,从他们只言片语中,去体味到这些年居委会是如何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

       06.王立军——何惧风疾浪高 海上奋力救人

       王立军,男,51岁,青岛大通国际船舶管理公司“顺通”货轮船长

       2022年12月03日,‚顺通‛轮,载货7万多吨,由印尼驶向福建宁德,下午3时,当该轮途经台湾南部巴士海峡时,突然收到福州鑫嘉宏船务有限公司所管理的巴拿马籍船舶‚HONG WEI‛(‚宏伟‛)轮在附近海域遇难发出呼叫,当时两船之间尚有约7海里的距离。收到求救信号后,船长王立军立即改变航线向遇难船舶驶去,迅速帮助遇难船舶转发了遇险警报并把此情况电告公司,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船上开展营救工作。‚顺通‛轮抵达遇难船舶附近时,当时海上状况非常恶劣,东北风达8级、浪高4米,但‚顺通‛轮船员在船长王立军的指挥下全力以赴、有条不紊地投入到救助行动中。他们 将自己的安危臵之度外,至晚上8时许安全、成功地救起了12名遇险船员(皆为中国籍)。王立军船长英勇救人的事迹受到了国内外各大网站、岛城各媒体及台湾、菲律宾等媒体的关注报道。

       07.王建民——痴心手语推广 关爱无声世界 王建民,男,54岁,青岛市中心聋校教师

       自2022年3月创办‚青岛手语角‛以来,王建民一直致力于手语的推广和普及,坚持每周六为众多手语爱好者提供义务手语培训,从没有“缺勤”过。开办至今,来到这个手语角培训的人已超过4000人次。同时在各驻青高校还设立了“分支机构”,组织过十几次大型义演活动。2022年青岛手语角获得‚全国社区特色课堂‛称号。2022年王建民又组建了‚心之言‛手语志愿服务队,现拥有注册志愿者近六百人,2022年7月起,王建民还根据聋人们的需求,开办了‚聋人课堂‛,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走进手语角,为聋人们讲解美容、养生、财经、网络等各方面知识。同时,王建民还带领手语角学员参加各类助残助聋的活动、为毕业的聋校学生寻找工作、为考上大学的聋校学生募集学费9万元,用爱心、信心、恒心关心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聋哑人。

       08.王春梅——精心探索创新 一线情暖万家

       王春梅,女,52岁,青岛市12319服务热线管理中心主任 1999年,王春梅负责筹建12319热线(原98111、96111热线),先后完成了呼叫中心方案的设计、制度建设、措施落实、日常运营管理、品牌打造,创建了全国公用事业第一个呼叫中 心,全国第一个四星级政府热线。多年来,王春梅带领中心员工不断深化服务理念,更新服务观念,从总结归纳出‚六心六办工作法‛、‚六主动服务法‛到‚六S服务法‛再到将精细化管理和金牌服务引入热线,用先进的理念指导热线员工把对群众的承诺变成为发自内心的亲情服务。在她的带领下,近年来12319热线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服务延伸之路,成为岛城乃至全国知名度和美誉度都非常高的服务品牌。凭着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积极协调解决了几百万群众急需解决的实事、难事,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09.吕钢君——温馨服务乘客 遭辱更讲文明

       吕钢君,男,53岁,青岛交运集团温馨巴士有限公司驾驶员

       2022年11月21日,吕钢君驾驶的223路车辆正常行驶在线路上,一位中年妇女上车后不仅不主动刷卡,在听到吕师傅的提醒后,竟然蛮不讲理地破口大骂起来。在这位妇女连续辱骂的十几分钟的时间里,他忍受着她的污言秽语,一句话也没说,依然全神贯注的驾驶着车辆。车上的乘客都看不下去了,一起谴责起这位妇女,最终使其灰溜溜地下车走了。没过多久网络上网友自发地传开了。有网友就问吕师傅,怎么这么能忍,真的不生气吗?不上火吗?吕师傅说:‚要说不上火那是假的,可我开的是温馨巴士,要是同乘客吵起来那还算温馨巴士吗?可不能图一时痛快砸了咱们的牌子啊!‛他在公交车驾驶员这个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文明的行为举止感动了市民。他被媒体誉为‚感动生活青岛最男人‛。吕钢君从事驾驶工作近三十年,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安全里程达100万公里。

       10.孙春英——真情相助姐妹 带领共同致富 孙春英,女,43岁,青岛嘉怡玩具厂厂长

       自办厂以来,孙春英一直尽己所能帮助妇女解决就业问题,对家庭比较困难,有残疾的妇女优先照顾,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并对有创业意愿的女性,提供实践场地和设备,让她们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创业。现在厂里的70多名职工,90%是妇女,大部分都是下岗失业、家庭困难或者是不好找工作的4045人员。企业年产值达500多万,纯利润50多万,带动了周边近300名‚4050‛失业姐妹和农村姐妹就业致富。孙春英视职工如家人,在职工家庭有困难的时候,积极帮助她们,解决其后顾之忧。有一女职工,丈夫患有重病,但是家中又拿不出住院费用,孙春英主动拿出资金,为她解决住院问题,并经常前去看望。孙春英还非常关注打工妹,今年以来为6名家庭困难的打工妹,送去钱和生活用品,使她们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11.朱宝英——捐肾只为继子 继母情感苍天 朱宝英,女,41岁,胶南市大村镇东砚瓦村村民 大村镇东砚瓦村42岁的村民赵治宾4年前患了尿毒症,吃饭没胃口,总是恶心,而且干活也没力气,小便也越来越少,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2022年突然病情加重。这4年为治病,共花了20多万元,父亲把所有积蓄都花光了。2022年赵治宾再次住院,比他小1岁的继母朱宝英心急如焚,自己还有不满2岁的亲生女儿需要照顾,可她却天天带着孩子到医院送饭,不但丝毫没有怨言,还瞒着丈夫偷偷地跟赵治宾配了血型,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继子。2022年5月8日,在401医院,经过11个小时的手术,继母的肾终于在赵治宾体内‚安家‛。目前,在朱宝英的细心照顾下,赵治宾已完全康复,已经能完全下地干活了。

       12.江明——投身应急救援 从不贪图报酬

       江明,男,56岁,青岛星云户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营者 江明从2022年参加奥帆赛水上救生队以来,历经了几度酷暑和严寒的考验,不管是在赛前的培训演练,还是在赛场上,一直在一丝不苟的做着志愿工作。2022年,他参与市红十字会筹建的青岛市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的工作,当年因崂山遭暴雨引发山洪,接到求救电话后,他携带好装备迅速赶到事发现场,经过2个多小时的救援,安全的将两名被山洪困在山上的游客救回。2022年江明参加了三次救援活动,两次救助山中迷路游客,一次救助受轻伤的游客。2022年他又参加救援过八次,两次救助因腿部骨折困在山上的游客,五次救助迷路游客,一次救助在水中丢失重要物品的外地游客。在所有这些志愿服务过程中,江明自己出动车辆、装备,从未要过一分钱的报酬。

       13.张吉——临危敢于挺身 心系百姓冷暖

       张吉,女,38岁,市北区公安分局台东派出所东山路社区民警

       8年多来,张吉始终把自己当成社区大家庭中的一员。社区警务室楼上住有一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居民王某,一天下午,张吉在警务室听到楼上吵闹声很大,便迅速冲上楼,看到 王某精神病突然发作,父亲双眼被打得红肿,母亲的嘴角流着血,王某边拔弄煤气罐边扬言要炸楼。她立即疏散现场的群众,又让人买来方便面,让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等他离开了煤气罐,她迅速拧上了煤气阀门。王某终于平静下来。经请示所长,派车把他送到了精神病院。当她走下楼时,居民亢大妈一把抱住她说:‚闺女,你胆子真大呀,连精神病人也敢劝,吓得我心脏病都快犯了!‛平日里,张吉总是热心为民,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老百姓,都是她的份内事。社区里的老人都亲切地称之为‚闺女‛,‚闺女警察‛成了她的昵称。

       14.张莉——服务贴心倾情 车厢荡漾春风

       张莉,女,青岛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二十六路队220路线驾驶员

       张莉从事驾驶员工作才两年多,但她的一心为乘客服务的事迹却传遍岛城。220路线从高邮湖路大润发超市发往团岛,始发站和终点站都是购物场所,中途还有医院、商场等,老人特别多,赶上周三超市搞活动,有时车上满满的全都是老人,平时老年乘客也达到90%以上。家住市南区福山路的张阿姨,70多岁,出门都要做220路车,年初的时候乘坐张莉的车,每次上车张莉总是满脸笑容,询问她到哪里下车,到了站就提前下车帮着拿东西,话语暖心,照顾周到,每次出门她宁愿多等一会儿,也要乘坐张莉的车。张莉每一天都面带微笑,为每一位老年乘客悉心周到服务,赢得了所有乘坐过她的车的老人称赞。问到张莉是什么给了她如此的动力,她诚挚的说:‚一开始这样做,是出于对老人的尊重,后来,是老人们的一声声‘谢谢’,给了我无穷的动力。‛

       15.李涌——首创温馨提示 志在文明交通

       李涌,男,44岁,青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北大队辽源路中队民警

       执勤中,李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路面事故或造成堵塞,他总能够第一个赶赴现场,指挥现场车辆及行人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听到辖区有堵点,他总是及时处臵好自己岗区的情况,主动请缨前往支援。

       李涌将哨音与肢体语言相结合运用在执勤中,首创了10种‚温馨提示‛手势。‚温馨提示‛手势被广泛推广后,马路上开车打手机、吸烟、不系安全带的驾驶员少了,由此引发的事故、拥堵情况也少了,广大驾驶员文明守法行车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对此,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和青岛多家媒体都给予了报道,《新浪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大量转载,赢得社会各界好评。

       另外,为维护岛城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李涌执勤过程中,单独或与同事配合,先后抓获盗窃、抢劫等各类违法嫌疑人10名,履行了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

       16.李雄飞——八旬夕阳天使 绿化美化家园

       李雄飞,男,81岁,辽源路街道办事处东莞路社区居民 年过八旬的李雄飞老人30年如一日,不图回报的为岛城各地免费输送自己精心培育多年的各种小树苗。他每天四处奔波,遇见有人破坏树木便上前制止,邻里都尊称他为‚夕阳天使‛。近八年来,老人每年都四处寻找一种叫杜仲的小树苗,经过精心培育后,在初春时节分发给附近的居民,用于绿化环境。2022 年以来,老人又在错埠岭等地发现了一种类似‚爬墙虎‛、繁殖能力极强的植物——凌霄花,但是这种花如果不靠近墙、树等处种植,就无法正常成长,达不到绿化、美化环境的效果。从此后,老人每年都会带领社区居民寻找凌霄花苗,并将其移植到适合种植的地方,有效美化了社区环境。

       17.李鹏——志愿远涉重洋 传播中华文明 李鹏,男,26岁,青岛大学文学院团委辅导员

       2022年6月,李鹏经过国家商务部和团中央的选拔,作为中国海外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赴非洲国家利比里亚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在利比里亚的日子里,除了服务队的日常管理之外,李鹏主要工作是传播汉语普及中国文化。他克服了语言不通、生活不便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一颗赤诚之心先后联系了12所学校,撑起了整个项目,成为在利比里亚汉语教学历史上的第一人。一年中,他的学生人数超过千余人,并通过组织中文合唱团、部落宣讲、走访学生等活动,让普通的利比里亚人了解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并且喜欢上了中国和中国文化。为了肯定李鹏的卓越工作,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女士亲自接见李鹏并予以表彰,利比里亚国家电台、联合国、英国BBC和路透社等海外媒体也先后多次报道过李鹏的感人事迹。

       18.杨玉环——慈母仁心大爱 背子求学感人 杨玉环,女,44岁,山东兖州人

       在青岛大学校园里,有一对感动了无数人的‚最美母子‛。儿子郭帅今年22岁,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被查出患有‚进行性 肌营养不良症‛,俗称‚肌无力‛。全身行动能力丧失,只有手指尚能轻轻地活动,当时医生断定他活不过20岁。为了让儿子活下去,并能和健康孩子一样接受教育,15年来,身高只有1米5的母亲杨玉环,用孱弱的身躯,一路背着全身瘫痪的儿子,从小学、中学一直上到大学。如今儿子已经成长为一个高1米

       7、重130多斤的大小伙子了。2022年,儿子从上千名专升本考生中脱颖而出,以超过录取线1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了儿子求学,这位母亲又把儿子从济宁背到了青岛。虽然吃的是自摊的煎饼,喝的是餐厅免费的汤,但杨玉环始终坚信,儿子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今,儿子郭帅成绩在系里名列前茅,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国家一等奖学金,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

       19.杨秀华——带着公婆改嫁 传唱敬老佳话 杨秀华,女,43岁,崂山区北宅街道我乐社区居民 杨秀华的前夫去世后,她带着公婆改嫁,与现丈夫陆正排同甘共苦,赡养着前公婆、现公婆以及娘家父母共六位老人。1989年,一场事故夺走了杨秀华前夫的生命,杨秀华毅然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照顾全家的重担。公婆和娘家人多次劝其改嫁,她提出改嫁一定要带上公婆。1993年,杨秀华与忠厚的陆正排再结良缘。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公婆,杨秀华提出再婚后不要孩子。直到结婚11年后,在儿子成人、老人身体好转、生活有所转机的情况下,39岁的杨秀华才怀孕生下一个女儿。生活中,杨秀华在家种植果树、照顾老人孩子,支持丈夫在外打工,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对待四位公婆,杨秀华像亲生女儿一样冬有棉衣,夏有凉扇,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幸福的家庭、善良的为 人,让周围许多人羡慕和尊敬,并传为佳话。

       20.林风谦——情系孪生学子 彰显鱼水情深

       林风谦,男,38岁,海军92132部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2000年7月,林风谦无意间与在青岛李村河底集市上卖唱的盲人夫妻张国强、胡春花及他们11岁的双胞胎儿子张晓、张宏相遇。从此这一家四口的生活成为了林风谦心中的一份牵挂。随后,由他采写的长篇报道《盲人夫妇街头卖唱为乖儿》在《半岛都市报》刊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纷纷向这个贫困家庭伸出援手,盲人夫妇街头卖唱生涯从此画上句号。林风谦也与这一家人,特别是两个双胞胎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来,林风谦自己出资2万8千余元,并协调青岛爱心人士个体户田昆、银行职员王瑜等及部队战友共同捐助5万余元,对兄弟二人的学习进行资助。2022年,张晓、张宏分别以636分和628分的好成绩被海军工程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录取。

       21.金鹏善——致力助残奉献 热线温暖人心 金鹏善,男,48岁,市南区小金助残服务热线负责人 金鹏善在出生后八个月,不幸身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了终身残疾。2022年,市南区招考专职干事,金鹏善通过招考被分配到八大峡办事处。同年,金鹏善成立了市南区首家街道助残服务热线——‚小金助残服务热线‛。四年来为辖区2000多名残疾人提供救助、康复、医疗、维权、就业等服务,帮助残疾人解决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四年来,小金热线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知名知姓的都做了记录,有些不愿透露姓名的就不记录了,这样也是对他们的尊重。‛就这样,小金热 线统计条目已达500多条,有时候还会收到胶州、即墨等地残疾人打来的电话,他也热心的解答他们的问题,并且做了跨区记录,还如实反映到当地服务中心。金鹏善还组织十名残疾人组成机动车服务队,帮助看病或出行不便的残疾人。另外,车队每周一、三、五还要负责配发社区的报纸,将3000多份报纸分发到各个社区。

       22.青岛红十字微尘基金爱心理事团——凝聚微尘力量 爱心回馈社会

       2022年,十余位岛城爱心企业家共同发起成立了青岛红十字微尘基金,经过两年的发展,微尘基金已经成为集募捐筹资、项目救助、组织建设、宣传推广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公益计划。

       募捐筹资是基金各项工作的基础,爱心理事团的理事们带头向微尘基金捐款捐物,大力感召自己的朋友、客户、合作伙伴等捐款捐物。每年举办微尘基金公益盛典,通过爱心拍卖筹集善款。持续开展面向市民的募捐义卖活动,2022年组织街头义卖活动近40次。到2022年11月,微尘基金累计筹集善款近1300余万元。

       微尘基金自成立以来,不断救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的儿童。了解到青岛有很多小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舍不得配眼镜,爱心理事团发起了‚微尘矫视-让孩子清楚看世界‛的活动,为12区市961名中小学贫困家庭学生配备了价值268元的眼镜,2022年微尘基金的各项救助活动使得6000多人受益。2022年春,我国西南遭遇了大面积的严重干旱,爱心理事团快速组织志愿者前往抗旱一线,走访青岛市对口支援的贵州省安顺市、铜仁市及云 南省曲靖市,为当地的旱区灾民送去了救灾物资,送去了青岛微尘的情谊,真正体现了‚微尘有情,博爱无疆‛的理念。

       23.青岛狮子会——助人手有余香 仁爱温暖心灵 青岛狮子会是主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赈灾解难、扶贫济困和国际交流的慈善组织,现已发展到注册会员600多人,服务队27个。

       今年以来,青岛狮子会会员参与各项服务活动达1200多人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实施‚救助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康复工程‛项目,帮助19位特困家庭患儿顺利手术。开展助学行动,创建‚醒狮奖(助)学金‛,筹集奖(助)学金90余万元,资助青岛大学师范学院180名大学生。开展助弱助老济贫活动,筹善款20多万元,帮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开展爱心送温暖活动,2022年春节前夕,组织20多个服务队,深入青岛七区五市慰问走访了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中心、智障学校等,给28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送慰问品,共计折合人民币35万元。

       玉树地震后,青岛狮子会组派先锋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购臵价值14万元的灾民急需生活物品,送到最困难、最急需援助的玉树州囊谦县。6月1日,青岛狮子会组派第二批赴青海玉树灾区,资助家境贫寒的中学生完成三年学业的学费5000元,帮助一名家庭困难的藏族女孩筹措医疗费25000元,并带回2名藏族女残疾人,安养在四方广昌老年护理院。

       24.姜恒亭——不离不弃照料 堪为丈夫楷模 姜恒亭,男,47岁,莱西市水集街道城北中学教师 1991年秋,姜恒亭的妻子患上了脑垂体瘤,当时月薪不足百元的他,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又背负了8000多元的外债,到济南给妻子做了手术。2022年夏天,他的妻子又因患多发性脑梗塞,成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智力残疾人。从此以后,姜恒亭为给妻子治病反复地奔青岛、赴济南,找专家、求名医,坚持数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不离不弃、无怨无悔!除了照顾常年痴呆的妻子,姜恒亭还得照顾上学的女儿和患冠心病、肺气肿多年的父亲,当然,还有令他牵肠挂肚的学生。所以,生活中的他,除了妻子、父亲,就是孩子、学生,亲人和学生成了他心中一生的牵挂。

       25.赵文静、赵雅静——轮椅姐妹组合 比翼文苑齐飞 赵文静、赵雅静,女,双胞胎姐妹,14岁,市北区镇江路街道镇江北路社区居民

       14岁本应是充满幻想、溢满甜蜜和欢笑的年纪,在别的孩子欢呼跳跃、成群结队外出游玩的时候,赵文静和赵雅静只能坐在轮椅上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想。文静和雅静从小患有‚运动元神经损伤‛,自呱呱坠地就没有自行坐立、行走过,不过两个孩子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因为不能自由行动,姐妹俩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写作,她们写出的原创童话、青春小说就有上百篇。2022年,她们硬是一笔一划坚持写了一年多,各自‚磨‛出了一部五万字的中篇童话。

       小姐妹家中的经济条件虽说不宽裕,但是为了让女儿更多的接触外面的世界,父亲为她们买了一台电脑,文静、雅静很快学会了上网,文学创作也搬到了博客、论坛上。尽管大部分时间在家中轮椅上度过,文静、雅静却很开朗乐观。汶川大地 震期间,姐妹俩硬是要求爸爸推轮椅带她们到慈善总会,各自为地震灾区捐上100元钱。

       26.唐健——纵身冰海救人 唱响爱民新歌 唐健,男,26岁,汕头92376部队军官

       2022年1月6日上午8时10分,来自黑龙江省绥化市的一名女青年在青岛轮渡快船码头跳海轻生。正在等船的唐健见此情况,奋不顾身的冲上前去,冒着零下9摄氏度的严寒,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游向女青年。经过奋力施救,终于将轻生女青年成功救起。唐健不顾个人安危跳海救人的事迹,一时间迅速传遍岛城,赢得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省、市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7.夏玉波——社区亮出旗帜 凸显党员本色

       夏玉波,女,59岁,四方区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居委会主任

       夏玉波所在的社区大多为80年代后期建的老国企宿舍楼,退休、下岗的多,无物业管理,矛盾集中突出,任务繁重。面对困难,她把压力当作动力,她倡导建立了‚365党员工作室‛,由优秀党员和社区骨干不分节假日轮流值班,实现为民服务无空白。多年来工作室共接待1500人次,解决群众困难300多件,2022年‚ 365党员工作室‛被评为青岛市首批党建品牌。夏玉波把关注民生当做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找工作,多年来共帮助500多人就业,30多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她曾两次把因特殊意外而精神几近崩溃的居民从生与死徘徊的边缘上拉回来,给予格外关爱,使他们重新焕发了 生命的青春。其中她发动各界多次捐款抢救的一个患尿毒症的农村大学生,现其已成功地开办了一个创业公司。

       28.耿西正——热心公益事业 耄耋老人堪敬 耿西正,男,84岁,青岛开发区薛家岛三社区居民 在一次乘坐公交车时,耿西正看到好端端的候车亭贴满了小广告,破坏了城市市容,就产生了擦洗候车亭和清理小广告的想法。耿西正年事已高,还患有冠心病和肩周炎等疾病。起初,子女们担心老人的身体吃不消,都反对他这样做,但当看到老人热心公益事业的愉悦心情后,就渐渐理解并支持了他。每次擦洗清理,他都自带刷子、铲子、抹布、小水桶等工具,认真擦洗和清理,直到干净为止。由于身体原因,耿西正每次只能擦拭两三个公交候车亭,但他常年坚持,效果明显。耿西正选择了辖区干线的公交1路、18路候车亭和 90多条长凳进行擦洗清理。耿西正擦洗公交候车亭和清理小广告,不图任何报酬,在社区中传为佳话。

       29.崔忠会——慷慨哺乳幼童 尽显天使情怀 崔忠会,女,26岁,解放军401医院护士

       2022年8月9日,在澳门路海边被大浪卷入海中的河北游客王书丽,经过岛城市民的爱心接力,在落水十分钟内就被救上岸,并很快送到了401医院进行急救。但由于呛水严重,生命迹象非常微弱。她的女儿童童刚满9个月还没断奶,妈妈遇到了不测,没有人给她喂奶,小家伙饿得哇哇直哭。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在极力挽回这位年轻母亲生命的同时,也把无私的关怀和照顾给了她幼小的女儿。护士崔忠会自己的孩子 才6个月,也正是嗷嗷待哺的时候,她却无私地给9个月大的童童喂奶。可是,小崔的奶水并不够两个孩子吃,但是她总是先照顾着没有血缘关系的童童。小崔说:‚孩子太小了,不能这么熬着,如果可以的话,我晚上都想把孩子带回家,把她搂在怀里睡个好觉。‛

       30.盛如瑾——自强不息女童 爱家更知助家 盛如瑾,女,11岁,福州路小学学生

       2022年的夏季,一则岛城最小水饺工的帖子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这位被称之为最小水饺工的就是年仅11岁的福州路小学五年级学生盛如瑾。盛如瑾的妈妈一年前被确诊俗称‚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疾病后生活不能自理,每天一千多块钱的医药费让这个家的负担越来越重,爸爸全天候照顾着生病的妻子,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这间饺子店来维持。看着爷爷奶奶操劳过度的样子,懂事的小如瑾就天天来店里‚上班‛。心灵手巧的她从擀面皮学起,速度几乎与店里其他包饺子的阿姨不相上下了。饺子店虽然不大,但还是要每天从早忙到晚。懂事的小如瑾每天早早的起床,抓紧时间完成暑假作业后,上午十点准时来到饺子馆帮忙,擀面皮、包饺子、当小服务生,一天下来孩子的手经常累得又疼又肿。在学校里,她努力学习、热心的帮助同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着每一个帮助她的人。

       31.程克宝——身残意志不残 创业再献爱心

       程克宝,男,29岁,李沧湘潭路街道居民,外来务工人员 程克宝是山东临沂人,六年前来青岛打工,因工受伤,双腿完全瘫痪,这让年仅23岁的他,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但他没 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用自己坚韧的意志和辛勤的劳动,在青岛市李沧区湘潭路市场开了一家‚爱心手机维修店‛,坐在轮椅上的他开始了自己的艰难创业。他诚心经营,童叟无欺,免费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维修手机。四川地震发生后,程克宝第一时间就委托医院的工作人员帮他到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去年他又资助了2名‚春蕾女童‛。今年,他在晚报上看到某医院接治贫困先心病患儿的报道之后,就委托医院将自己节省下来的1000元钱转交给微尘基金,用于贫困先心病患儿的救治。

       32.程朋波、李焕发——千里奔波献血 再写大爱无疆 程朋波,男,27岁,个体经营者 李焕发,男,21岁,青岛滨海学院学生

       2022年10月16日,程朋波从‚山东省RH 阴性血 群‛里看到了一条求助信息,泰安市45岁的妇女孙长红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正在北京的解放军307医院等待手术。但孙长红是RH 阴性O 型血,307医院没有这种血,整个北京市也难以找到孙长红所需要的血量。“到北京献血去!”程朋波立即在群里发出了号召。对于这个 27岁的小伙子来说,到外地献血已经成了习惯。从2022年开始,他已多次到外地为急需“熊猫血”的患者献血。19日下午,青岛滨海学院大二学生李焕发联系上了程朋波。20日上午7时,两人从胶州出发,程朋波驾驶自己的轿车一路赶往北京,为了节省时间,从青岛到北京,两人只在途中休息了5分钟。当天下午4时,程朋波将车开进了解放军307医院。21日上午9时,经过化验,确定血型匹配。上午10时,两人各自捐献了400毫升的“熊猫血”。33.董金凤——北川救人负伤 堪称铿锵玫瑰

       董金凤,女,21岁,平度市明村镇前楼村人,现为四川警察学院学生

       2022年3月5日下午3时30分许,董金凤在北川县安昌镇红绿灯岗亭十字路口28度陡坡处执勤,在护送北川安昌第一小学4名学生过马路时,为保护其中两名学生杨永欢、魏首发的安全,董金凤的左脚被一辆满载红砖的小四轮拖拉机后轮碾过,严重损伤,踝关节骨折,多处脱位,皮肤软组织严重受伤。当天下午5时许,董金凤被转入绵阳市骨科医院救治,手术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董金凤先后被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授予 “见义勇为大学生”荣誉称号;公安部授予个人‚一等功‛;教育部授予 “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和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