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精选)

第一篇: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精选)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

       : 李荣 所属班级: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7班 关键词: 教学方法

       2022-09-18 00:00:00.0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5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6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7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8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教务工作部职责

       1、在主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全院各部(中心)的教学工作,保证教学正常运转。

       2、制订全院教学工作计划和校历,提交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3、对学院教学和教改工作、专业与课程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供院长决策参考。

       4、提出各专业制(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意见和要求,交由各部(中心)制订落实,汇总后组织专家审定,报学院本部教务处及主管院长审批后下发执行。

       5、根据教学计划下达教学任务,审核任课教师资格和教学进度,编制课程表。

       6、全面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全院性教学质量检查、评价、教学评估和总结。

       7、提出制订和修订各专业实习计划要求,提出教学基地的检查、评估方案,负责临床见习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联系和管理工作。

       8、管理全院学生的学业成绩。根据学生的考试、考核成绩、考勤等情况,审查并公布补考名单,提出升留级、休学、退学、复学、毕业、结业、肄业学生建议名单,负责毕业资格的审查。

       9、领导、组织和监督全院各级各类考试考务工作。包括各类考试、考查和补考等以及辅导、考试时间、试室安排等。监考人员的安排由教务部负责,教务科在安排监考人员时,将优先安排该课程所属教研室、部(中心)的人员监考,所缺人员由教务部协调解决。

       10、提出教学设备经费的使用原则与规定,负责全院的教学器材、设备、试剂和药品的采购、供应和教学固定资产的建帐管理工作。

       11、审定各部门选用的教材。组织教材的征订、保管及发放工作,提出自编教材、讲义、实验(实习)指导等工作计划。

       12、配合人事部门提出兼聘教师的条件、聘任方案,全面参与规划师资结构与数量,审核批准各部门提出的教师进修、培训规划。

       13、协助外聘教师的联系。

       14、负责管理和协调全院教室的使用。

       15、核定各部门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并上报学院办公室。

       16、组织协调全院性教学资料的统计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17、做好学期、年度工作总结。

       二、公共学科部、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部工作职责 学科部是一个或几个性质相近的专业(课程)组成的教学行政组织,各学科部主任在主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和教务工作部统筹安排下开展工作。各学科部主任着重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具体管理,负责本部门的教学工作、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建设工作和课程建设工作,其基本任务是:

       1、负责本部下属各教研室的行政、业务领导。组织本部门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业务学习;检查、考核本部门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制订本部门各学科、课程及实验室发展规划建设;制定学期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保证教学正常运转。

       2、负责组织下属各教研室制(修)订本部门各学科和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审批书、教学进度表。

       3、负责组织和审批下属各教研室制(修)订本部门各类教学人员的授课计划,并负责检查执行情况。

       4、经常检查本部门各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组织本部门各类教学人员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和教学经验交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本部门各类教学人员的教学进程与教学质量。

       5、按教务部门的安排,做好本部门各类课程的院内考试、考查和补考的辅导、出卷、分卷、阅卷及成绩分析与上报工作,管理本部门各类课程的学生考试成绩、试卷。参加国家、省、市统考科目的监考及可能的出卷、阅卷等工作。

       6、领导和组织本部门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组织本部门教师互相听课和公开课,开展教学改革专题研究。负责电教实验中心实验人员的业务领导与指导,实验人员应积极参加其所属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

       7、负责规划本部门的师资队伍的结构与数量,制订本部门年度各类教学人员的进修、培训计划;对教师的考核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评审意见,报教务和人事部门备案。

       8、负责对外聘教师日常教学业务管理工作。

       9、负责组织和协调本部门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评估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10、审核本部门各类教学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申请,送教务和人事部门备案,报主管院长审批。

       11、审核本部门各类课程的教材选用方案;组织编写补充教材(讲义)等。

       12、按学院经费使用的要求对本部门教学器材、设备、试剂和药品的年度申购计划进行审核,报教务部门汇总审审批。

       13、负责审核本部门教学人员的各类教学和科研工作量。计划外工作量须预先书面报教务部审批。

       14、审查本部门教师的调课申请,并报教务科审批。

       15、按学院和教务部门的要求,组织本部门的各类教学资料统计、上报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16、临床医学部负责院内临床见习的组织实施,协助教务部做好各实习基地的实习质量监控管理工作。

       17、审核本部门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的申请,并向教务和人事部门上报有关材料备案,报主管院长审批。

       18、做好学期、年度工作总结。

       19、做好本部门教学督导工作。

       三、电教实验中心职责

       1、负责对本中心实验人员的行政领导,组织本中心教学人员的政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考核本中心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年度工作总结,保证实验教学以及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转。实验人员在业务上归各部相关教研室领导和指导。

       2、负责管理和维护全院教室和实验室内电教设施,并负责安全工作;负责各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的保管、使用、维护、保养和安全工作,保证实验课的正常开出和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3、负责全院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人员的调度使用,合理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

       4、协助公共学科部、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部及相关教研室共同做好实验室以及中心研究室的规划和建设。

       5、经常检查本中心的日常实验教学工作,组织实验教学质量分析和实验教学经验交流,及时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6、督促本中心各实验室的实验人员认真参与相关教研室的教研及科研活动。组织本中心实验人员互相听课和公开课,开展实验教学专题研究。

       7、负责规划本部门实验人员的结构与数量,制订本部门实验人员的进修、培训计划,并对实验人员的考核材料评审签署意见,报教务和人事部门备案。

       8、审核本中心实验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申请,并向教务和人事部门上报有关材料备案,报主管院长审批。

       9、参与实验课程的实验教材选用或编写补充教材(讲义)。

       10、在公共学科部、基础医学部和临床医学部教研室的指导下,拟出实验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设备、试剂和药品的申购计划,每学期定期报给教务部门和学院审批,由教材设备科统一组织采购。

       11、负责审核本部门实验人员各类教学和科研工作量。

       12、按学院和教务部门的统一要求,组织本部门的教学资料统计、上报和实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13、负责教学仪器设备的维修;试剂、菌种、耗材的保管。

       14、协助各教研室教师制订实验教学计划。

       15、做好学期、年度工作总结。

       16、做好本部门教学督导工作。

       四、教研室职责

       1、认真执行教务部及所属各部下达的教学任务,根据本教研室师资教学水平的实际情况,公平、合理地安排和组织教师任课和承担各项教学任务,切实组织好各教学环节,认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2、制定本教研室的学期和年度政治、业务学习计划,按照上级和学院有关规定组织本室的教学、教研、教改和科研活动。

       3、审定本教研室所承担各门课程的学期授课进度、计划,定期检查教案、授课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和课程教学质量,经常组织教研室教书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和解决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4、做好相关实验室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出相关实验室实验模型、标本和教学设备添置计划,做好样本陈列室的建设计划。

       5、按教务部门的安排,严密组织、合理安排本教研室所承担各课程的日常教学、实验教学、临床见习教学;学生平时辅导、考试和考查工作。

       6、检查本教研室教学人员执行教学工作规范情况和听课制度的执行情况,经常组织公开课和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7、拟定本室教学人员的进修、培训计划,并报所属部审批,并报教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备案。

       8、负责本教研室教学人员的考勤、考核,统计和认真审核本教研室人员各类教学和科研工作量。

       9、组织本室各类人员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改革研究和科学研究活动,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并督促其按时完成。

       10、负责对外聘教师的日常教学业务管理。

       11、完成学院、教务部和所属各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12、做好学期、年度工作总结。

       五、实验室职责

       1、根据本实验室所承担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学期、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学期、年度工作总结。

       2、组织本室的政治、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负责室内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室内人员执行工作规范,并检查、考核室内人员各项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

       3、协调本室各课程的学期实验计划,协助中心安排本室各项实验任务。

       4、具体组织所属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应用开发工作,督促所属实验员做好仪器设备的经常性维护和保养以及场地的保洁工作。

       5、申报本室所属仪器设备的购置、维修、报废等计划和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的购置计划。适当参与仪器设备和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和验收工作。

       6、协助中心做好对本室所属仪器设备的财产登记和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7、负责经常性地检查实验室防火、防盗、防水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8、组织本室人员参与编写所辖实验指导书和报告书。

       9、协助中心组织校内外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

       10、完成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3、做好学期、年度工作总结。

第二篇:教学方法

       一、快让学生动起来!

       ———谈怎样通过有效地开展学生活动,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长的关系

       新课改带来一个大问题是容量大,节奏快,时间紧,任务重。如《生活与哲学》第九课中的第二框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包括知识点有三个主次矛盾关系及其方法论、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及其方法论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要彻底弄明白有需要适当添加一些辅助知识,这使得原本就很突出的矛盾更加尖锐。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1.先要从理念上引导学生动起来,推动传统教学方式由“传授”型、“灌输”型向“体验”型、“实践”型转变。

       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行动起来、参与进来和体验出来。基于此,在课堂里我设立“我做我的生活实验”让学生动起手来;“我用我所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以致用;“我的人生我做主”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进行规划,哲学原理的再利用。老师创设活动平台和问题情境,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学生一直处于探索、探讨、探究之中。注重体验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重知识记忆、轻理论运用,重接受服从、轻创新挑战,只要求学生一味接受课本的观点、服从老师的“标准”答案,而不重视学生质疑、创新的弊端。

       2.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包括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引领“动脑”思考的过程;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等。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主题,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具体情境中的行为表现等环节,以启动、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导的活动设计,呈现和提炼内容目标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要十分注意多种教学方式的和谐。

       3.还要处理好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关系

       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重点在“导”上。在知识目标的实现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加以运用,提高综合能力。作为主导角色,最重要的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作出表率;最有效的是在教学中打造和谐互动的氛围。作为主导角色的教师,我认为她是课堂教学进程的掌舵者;把握好课堂节奏。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个人就感到节奏仍然偏紧。特别是在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上。虽然在问题情境的探索中已经做了必要的铺陈,但是那处的归纳仍可以留给学生相对多一点的时间缓冲时间来消化。有时候上课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这位下一次的进步留下了空间。

       4.最后要引导学生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本课主次矛盾关系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就可以采用迁移办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政治组习题讲评课反思

       从确定高效习题讲评课课题以来,我们做了陆续开展了一些工作,针对政治学科习题讲评课的特点我们在学生中组织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从学生的反映中发现,学生理想的习题讲评课是这样的:

       课前公布答案,由学生自己订正;上课时首先公布试卷的总体做答情况;上课过程中突出重点,增强习题讲评的针对性,老师应该将习题讲评课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出错问题的错因分析、解题思路分析上,在讲解的过程中联系类似题型,进行变式训练;讲习题时也要回归教材。同时学生还希望老师在进行习题讲评时能够对知识进行拓展,进行清晰的板书等等。

       根据学生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我们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首先与传统的习题讲评课对比我们应该实现几个转变:

       (1)专注点从数量转向效益:从关心这堂课讲了多少转到学生掌握了多少,从关心这道题布置学生做了没有转到这道题使学生悟出了多少,从关心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转到解决一类问题;

       (2)从包办型转向自主型:从学生跟着老师走到老师为学生服务,从学生跟着习题走到习题围着学生转。

       (3)从全面型转向定向型: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试图“一网打着满河鱼”,而是重点问题多花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舍弃,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少做无用功。在备习题讲评课时就做到学生定向、习题定向、着力点定向。

       根据这些思路,我们确定了习题讲评课的 “五讲”:

       (1)归类讲,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讲评,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2)重点讲,从大的方面来说,讲重点、讲学生的薄弱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题时,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

       (3)分解讲,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以达到“与其伤其十指,不与断其一指”教学效果。

       (4)变式讲。注重变式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仅就题论题,更重要借题发挥,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学生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师生双边活动的真谛是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启迪思维,点拨要害

       三、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一家门口,向一位大嫂乞讨。这个乞丐太可怜了,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随风晃荡着,让人看了非常难受。

       大嫂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让我搬砖。不愿意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这位大嫂听了并没有生气,而是弯下身子搬起砖来,她故意把一只手插进裤兜里,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回来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过了一会儿,终于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大嫂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让他擦拭汗水,又给了他二十元钱。乞丐接过钱说:“谢谢你,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几年之后,一位老板模样的人来到了这位大嫂家的门前。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的一条空空的衣袖随着风儿一荡一荡的„„

       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也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意识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约瑟夫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在案例教学中渗透人生观教育

       在讲解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这一部分时,我引入了诺贝尔奖获得者——马里奥·卡佩奇的人生经历。

       202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杰出教授——马里奥·卡佩奇,人们在他获得诺贝尔奖后采访他,他笑着对采访他的人说:“我为什么成功?就因为我从来都不懂得什么叫做放弃!”

       是人生的一段痛苦经历让他懂得了坚强面对苦难,1941年的一个清晨,他的母亲正在为他准备早饭,一群荷枪实弹的警察突然闯进了他的家,给他的母亲戴上了手铐。因为他的母亲是反战联盟的一员,他的母亲对着他大声喊:“不要哭!男孩子需要的是坚强,记住了儿子!等着妈妈回来和你在一起,记住了,再苦再难都要等着妈妈。不能够放弃!记住了吗,儿子,活着就永远不能够放弃。”

       他开始四处流浪,寒冷和饥饿不时光顾他的身体,最让他痛苦的是那些比他大的乞丐经常找各种理由欺负他,每当被人打得发晕的时候,他就想到死,但这时候母亲那双看着自己的眼睛就在脑子里面显现。他就对自己说:“妈妈一定会回来的,妈妈一定会回来的,我不能够放弃!”

       终于,美国大兵打开达豪集中营的大门,从成堆的囚犯尸体中发现了他的母亲,4年,整整4年!他的母亲不知道能否寻找到他,他的母亲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疯狂地找,最后在一个街头的角落,他和母亲同时认出了对方。但让母亲惊呆的是快9岁的他,瘦得已经没有了人形,而且正发着高烧,母亲抓住他的手,他从嘴角挤出一丝微笑说:“妈妈,我终于等到你了。”说完他就晕了过去。正是这段苦难的经历,磨练了他超强的意志。

       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讨论分析这体现了哪些道理?很多学生谈到了健全的心里素质的重要性。

       我又进一步说道:任何人受到外界刺激都会引起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有的健康,有的不健康,产生障碍,而且往往又不被人们所重视,现在我想让同学们列举一些不健康心理的表现及危害。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纠正心理上的偏差,这样,才能做到逆境中不放弃,顺境中不沉迷,成就理想人生。

       五、通过实例,澄清常见误区

       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学生往往混淆人大的四项职权因此失分,以至于在高考中,屡屡失分。主要表现是看到材料中的“决定”“否决”等字眼就认为是决定权;看到与一府两院有关的就认为是监督权。其实质是对四项职权理解只看表面,不求甚解。区分人大的四项职权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要区分这四项职权最重要的是从实例中去理解领会真正的内涵。如何区分呢?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四项职权的含义。

       立法权,即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与人大有关凡是涉及法律的,都是立法权。这一点必须强调死。

       决定权,是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这些权力不包括立法方面和人事任免这两大权力。

       任免权,是各级人大及常委会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的权力。

       监督权,是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其次要指明常常出现的错误:

       第一看到“决定”字眼的就认为是决定权。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关于国家干部人事变动的决定则是任免权;关于其他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工作报告的审查与批准的决定则是监督权;关于其他国家机关下工作计划或重大事项预案的审查与批准的决定则属于决定权。四项权力的区分关键是看内容。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22年3月1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这说明全国人大在行使()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任免权

       C.最高决定权

       D.最高监督权

       解析:应该选A。从题中看出与人大有关凡是涉及法律的,即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都是立法权。

       第二,判断人大和一府两院关系时,只以为有监督权。审议通过上的工作报告是监督权,是否批准下计划属于决定权。

       如:(04江苏,34)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各种情况,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左右。这说明全国人大在行使()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任免权

       C.最高决定权

       D.最高监督权

       解析:应该选C “通过”表明题目的侧重点在于后面的“将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左右”,而非制定过程。这所以不是最高监督权。这是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第三篇:教学方法

       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头疼的是:学生不喜欢上美术课,没有兴趣。为什么没有兴趣?“画不好”长期以来从家长、其他任课教师、学校到---学生都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生“画画”。学校考核美术教师也是看你培养了几个“画画”好的学生,或看你办一次画展,“画画”大赛获奖多少,形成了一个“定式”,美术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生“画画”,在小学低段学生兴趣很浓,到了高段兴趣减弱,中学就没有几个“喜欢”上美术课,我的同事问我“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哪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综合评价学生,用鼓励的方法去欣赏学生的每一幅“作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认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作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认识、鉴赏美的能力。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艺术作品规定一个统一的审美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先让学生看作品,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作品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对爱的渴望。我对学生的审美认识进行肯定和鼓励,给学生讲述“艺术作品怎样欣赏”,如:表现形式、构图、表现方法、运用材料,但最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即艺术的生命力。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的生活状况,使学生认识到客观景物与艺术家生活情感创造了-----艺术作品。学生感触很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体验生活,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就看你去不去发现”。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的工艺制作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绘画、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用墨、用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把你对客观景物的主观认识表现出来,不要管你画的“象不象”,学生表现的非常轻松,造型能力,表现力强的学生就画,造型能力,表现力弱的学生可以合作,谈你对客观景物的认识,课后进行学生点评,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色彩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生动得多。

       二、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有它的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品点评时,先让学生点评,鼓励每一个学生,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轻松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生活的环境里观察体验,写写画画积累素材,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你的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认识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大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小院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光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品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体现。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一)概念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讲,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二)分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授法又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讲述,是以叙述或描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科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方法。讲读的主要特点是讲与读交叉进行,有时还参加有练习活动,既有教师的讲与读,也有学生的讲、读和练,是讲、读、练结合的活动。讲演,是教师对一个完整的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并作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有分析,有概括,有理论、有实际,有据有理。这种方法多用于中学高年级的教学活动中。1

       (三)要求

       采用讲授法对教师的语言有特殊的要求:

       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要清晰、准确、精练,既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又要通俗明白。在叙述、分析教材时要把精力放在突出重点、讲清难点上。语音的高低、强弱、语流的速度和间隔应和学生的心理节奏相适应。

       2.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教师要善于用譬喻、体态语言,并配合必要的直观教具的演示,以加强语言刺激的新鲜感,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此外,讲授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在于讲授材料是否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如过早地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去教认知发展尚未成熟的学生,或者对教材未加科学的组织、任意提供一些没有关联的事实,这些都会使讲授法成为“满堂灌”,导致学生机械地学习。2

       二、任务驱动法

       (一)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任务是指为自己或他人承担的、有偿或无偿的工作,如教学、做饭等。任务包括工作的过程和工作的结果。人们执行任务总是在一定动机的驱使下。1993年美国教育部在《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中指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所以,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与实际相关的学习情景和任务,引导学习者带着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和形象化。

       任务驱动法将人们日常的工作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任务通常是成人工作生活中所发生事件的“缩印本”,是教师为完成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活动。这样的任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是当前教和学的中心主题,具有目标性。

       2.是在事先创设好的一定的情境中呈现的,具有情境性。

       3.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当前学习主题的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因此具有探究性。1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09月第1版,第203~204页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当代教学方法与艺术基本原理与文论选读[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22.01,2第10页 4.往往与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科学习内容相联系,具有综合性。5.任务的设计一般是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可以获得新的发展,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可见,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伴随问题探索的学习方法。

       (二)特征 1.任务为主线

       任务驱动法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整个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任务完成为标志。任务的分类有助于教师设计任务。根据任务完成的时间限制可以将任务分为学期任务、单元任务、课时任务;根据任务结果分为作品展示的任务、问题解决的任务。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可以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扩展任务:基本任务是大部分学生需要完成的,扩展任务是照顾水平较高的学生。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还可将任务分为指定性任务和开放性任务。指定性任务是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完成的任务,开放性任务是教师制定主题,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完成的任务。2.教师为主导

       从教师的角度讲,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将发生转变,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教师不仅需要在学习内容方面辅导学生,而且需要在新的学习技能和技术方面指导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

       (1)任务的设计者:教师分析教学目标,制定包含教学内容的任务。

       (2)任务情境的创设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创设情境是任务完成的必要前提,因此需要教师创设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情景。

       (3)学生完成任务的帮助者:学生完成任务总是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提供有效的帮助。

       (4)任务完成的评价者:学生任务完成与否需要教师作出一定的评价。

       (5)课堂的监控者: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需要教师的监控,教师全面引导学生朝着任务完成的方向努力。3.学生为主体

       任务驱动法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是积极的,因为当学生为了用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教材而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时,他们必须做一定的事。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主动地投入到执行任务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成就感、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伴随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含在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主动构建概念、原理及方法等。

       (3)培养学生协作交流的意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仅仅是与教师交流的过程,还发生大量的学生之间的交流。研究表明,同学交流中产生的认知冲突有其重要性,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学生能够获得由其他角度来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生从与他人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思考,组织完善自己的观点与结论。任务驱动法通过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为他们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法将学习置于接近真实,甚至完全真实的环境中,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当完成了一个任务后,成就感驱使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再试着解决,循环往复,最终完成总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强烈的好奇心和满腔的热情驱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主攻方向,完成相关知识的建构,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过程

       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封闭型的,另一种是开放型的。1.封闭型任务的教学步骤

       (1)环节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任务。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使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状态,以利于教与学的有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情境即是一种任务化的情境。

       (2)环节二: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给出任务之后,教师就需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3)环节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提示重点。针对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解决任务的各种可能的想法,及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任务的思路和计划。对于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明确的分析、举出例子并作出适当的示范;如果情境的创设利用了作品样例的赏析,那么作品样例又可供学生参考,便于启发思路,抓住要领,少走弯路。

       (4)环节四:自主探索、领会意图、解决任务。(5)环节五:检查结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2.开放型任务的教学步骤

       (1)环节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框架。开放型任务的情境创设与封闭型任务类似,可能更为简单,能体现任务框架的意图即可。(2)环节二:共同讨论、分析框架、进行分组。(3)环节三:小组讨论、明确任务、制定方案。(4)环节四:自主探索、积极合作、解决问题。(5)环节五:作品展示、经验交流、总结提升。3

       三、探究教学法

       (一)概念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类方法的特点在于,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过程中,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各种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类方法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有较大的活动自由,并且使自己作为成员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离开教师的指导,反而由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复杂化,要求教师的指导更加细致和全面。

       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学校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探究性质的任务时,一定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情况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空条件等,否则,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效率。

       (二)发现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1.发现法概念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 3韩立福,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导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04,第197页 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2.发现法基本过程 发现法的基本过程是:(1)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2)学生利用有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学生中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展开争辩;(4)对结论作出补充、修改和总结。

       发现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有较大的优越性。

       (三)要求

       运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的要求是:

       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发现活动,首先要依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把教材中的某一知识或问题确定为学生进行探究的课题。当课题确定后,是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发现过程?还是把一个单元解剖为几个问题,构成相应的几个发现过程?每个过程的知识容量是多少?这都需要教师依据教材结构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真进行安排。如果教材难度大,学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弱,就应该把课题解剖得细一些,知识容量少一些,发现过程的时间短一些,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探究活动。随着学生发现能力的提高,发现过程的跨度应逐步增大,知识量也相应增多,让他们在更高水平上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学生的探究、发现决不是一种自发的、随心所欲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严密组织和积极引导下进行的。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障碍,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帮助学生,启发和引导他们进行联想、对比、分析,使学生思维活动不断深化。这样可以减少发现过程中的曲折,让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学习效果。

       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情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是一种十分紧张、艰苦、具有很大情意倾向的劳动,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学校、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极其活跃、探索精神十分旺盛的最佳状态。为此,除了在活动场所、教学设备、教学时间等方面给学生创造良好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师生的努力,创设一种互尊互爱、好学深思、奋发向上的良好的心理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乐于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是非常有利的。4

       四、范例教学法

       (一)概念

       范例教学法是运用精选的知识经验以及事实范例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形成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批判、判断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由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等创立的。范例教学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学习精选过的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知识、观念,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这是一种“教养性的学习”,它能使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别的地方,从而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改变学习者的思想、思维方法和加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原则

       选择范例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克拉夫基指出,这三个基本原则是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所谓基本性,就是指教给学生的内容应当是一门学科的基本要求,如基本概念、基 4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09月第1版,第214~216页 本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本性的着眼点在于教材的客观内容。

       所谓基础性,就是着眼于学生基础,他们的基本经验、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的发展水平,同时,又要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所谓范例性,就是指所选择的例子必须像一面“镜子”那样,能够反射某一阶段教学的全部材料,使学生窥一斑见全豹。“范例”的另一层意思还指某一范例对认识其它事物具有启发性。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作教学论的分析,克拉夫基认为,这种分析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基本原理的分析。分析本课题所表示和阐明的内容有哪些是重要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并通过这些内容教学能使学生“范例性”地把握那些基本现象和基本原理。

       2.智力作用的分析。分析这个课题对学生有何种现实意义,使学生在这个课题中能开展何种智力活动。

       3.未来意义的分析。分析这个课题对学生今后生活有何种意义。只有有未来意义的课题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对一些不能直接看到其意义的课题,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启发。

       4.内容结构的分析。要分析本课题在全部内容中的位置并对本身进行细致分析,分析本课题的内容要素,要素之间的联结、层次、难点和重点等。

       5.内容特点的分析。即本课题有哪些特点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认知的冲突,通过什么手段才能有效地出现课题等。

       (三)过程结构

       范例教学法由四个阶段构成。

       1.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通过整体的一个或几个特性来说明整体,也就是通过个别的典型特征来说明整体。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一定的历史事件来说明一定的历史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深刻地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并牢固地把握住这些本质特征。

       2.范例地阐明“类”或“属”的阶段。就是对上一阶段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类。如上述历史教学中,从一个革命事件的例子归纳出同类革命的特征。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某些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从“个”的学习迁移到“类”的学习。

       3.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出规律性的认识来。如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了解个人在革命中的作用,认识个人在历史中起作用的规律。

       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教学,进一步把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应用,从而获得关于世界的经验和生活的经验。通过这一阶段,学生不仅了解了客观世界,也认识了自己,加强了行为的自觉性。

       (四)使用基本要求

       教师在使用这一方法时要做到: 1.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精选的例子掌握一般的、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就必须耐心地帮助学生自己学习,不可赶时间、抢速度,在他们的学习遇到挫折和出现错误的时候,应当仔细寻找原因所在,帮助他们自己发现和认识所犯错误的真正原因,掌握获得知识的正确途径。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是具体的、能为自己所学到的。为此,所精选的例子必须是同学生本人的经历和心理发展阶段的水平相符合的。

       3.努力让学生认识知识内部的逻辑结构,掌握范畴性的知识。教学不能只从学科的基本结构着眼,而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对结构的看法和兴趣如何。如果学生对现象性的知识材料感兴趣,也可以由此入手归纳所授的科学知识,即通过“范例”这条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掌握范畴性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因此,应进行“范畴”教学,强调按所授知识的内部逻辑联系来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4.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范例教学应是发现的或发生的教学,着重于让教师的知识能从内部逻辑关系上一步步显示出来,它要从所观察的现象出发,追溯其发生的原因和道理,而不能从提示现成的结果开始。5

       5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262~264页

第五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3P”教学法

       简介

       “3P(Present, Practice, Production/PPP)”教学法也称“三位一体教学法”,这是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3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讲解(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在Presentation过程中,教师把要学习的新的语言知识介绍给学生,设法引起学生对所学新句型、新对话或新文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检查学生对新讲授要点的理解。在Practice过程中,教师则给学生很多的操练机会,鼓励学生尽可能运用刚介绍的新知识,进行反复的句型练习并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正确率。在Production过程中,学生被要求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并自由地运用语言,实现正确并流利地进行交际的目标。

       优点

       (1)强调以结构—功能—交际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大了语言的输入输出量,大大提高了课堂目标语言的操练频率。在运用“3P”教学法教学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引入和展现要学习的主要语言形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操练(机械操练、模仿练习、表演等),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提供相应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在有效的控制之下完成教师预设的交际任务,达到语言运用和输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是老师提供的材料,语言的结构、功能以及运用都是教师提供的,学生的任务就是把他们记住并灵活运用到交际场景中去,整个过程语言的复现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学生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2)教学以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为基本步骤,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运用“3P”教学法时课堂的基本结构就是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所以对于课堂的组织和控制是比较容易的,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的预想之中的;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进度,因此整个课堂是井井有条的,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3)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3P”教学法是在结构主义教学法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交际教学法,它也重视语言的结构特征的分析,词汇、句式和语法的传授同样被强调,它是一种要求语言准确无误的交际法教学。所以长期运用该教学法教学,学生的语言准确性相对是比较高的。

       2.全身反应法

       简介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全身反应法主要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行教学。根据学语言本身的规律,从小孩学语言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学习听的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说的能力,再发展成读和写的能力。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强调首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大量听一段时间以后,听到一定的基础了,到小孩子愿意说了,就水到渠成地开始说了。这样学生说的不紧张,说的很自然,是要在熟了的基础上再来输出(production)。全身反应法的精髓即为:以口头发号施令、指示,并辅以肢体动作示范帮助了解指令的意义,等学习者充分了解语句的意义时,再以肢体动作做出正确的响应,不但减轻开口的压力,更累积足够的信心。

       优点

       (1)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中学习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

       (2)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3)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学生通过听觉来吸收信息,是由左脑来完成的,而将这些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是通过右脑来完成的。(4)全身反应法这一教学方法,验证了“快乐”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们喜欢活动给他们提供生理的、认知的、心理的快乐。

       3.自然拼读法

       简介

       其实,英语国家的孩子,记单词不是靠“背”,而是靠“拼读”,这就是所谓的“自然拼读法”,又称“英语自然拼读法”。自然拼读法是目前国际主流的英语教学法,它不仅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英语读音与拼字,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的教学法,更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初学者学习发音规则与拼读技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简单高效,符合小朋友学习语言的规律,且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这样不仅改变了学习英语时的枯燥氛围,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总之是一种效果显著的英语教学法。英语自然拼读法通过直接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建立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发音的感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英语字母组合的奥妙,掌握英语拼读规律,从而达到看到单词就会读,听到单词就会拼的学习目的。对于大多数英语初学者,自然拼读法是一门实用的工具与方法,如能掌握,不需要借助音标,就都能够读出80%的英语单词,把枯燥无味的背单词变成一件简单的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00年,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率先将此方法引入,并进入大规模推广和普及阶段。其实它之所以风靡全球,是因为这种教学法简单高效,符合人类学习语言的规律,即使从来都没有学过英语的人通过学习和训练,在不依靠国际音标的情况下,就能达到“看字读音,听音拼字”的惊人效果,学习效率飞速提升。自然拼读教学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推崇的英语教学方法,也是美国儿童语言启蒙所采用的方法。

       优点

       (1)能够有效地使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

       小学低年级(平常从二年级起)的学生已掌握汉语拼音,用拼音朗读和阅读的能力也已基本形成。因为汉语拼音中有众多音与英语的发音相似,如,英语中的子音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发音都很相似。又如,汉语拼音的ao 与英语中的元音/au/的发音基本雷同,等等。因此,早采用自然拼读法进行语音教学,就可以使用汉语拼音对音素教学产生的正迁移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英语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2)能够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

       目前,基础外语教育界对小学英语教学阶段可否应该教学音标还没有达成致观点,课程标准中也无明确的指引。但是在小学阶段自然拼读法完全可以代替国际音标的教学。由于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法二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就是两种方法都是进行音素(phonemic)教学,国际音标学习48个音素;而phonics则学习48个音素中的44个。不同点是国际音标因此另外一套书面符号来代表音素,这对小学生而言,无疑是加重了负担。而自然拼读法则因此字母和字母组合来代表音素,小学生只要记忆一套符号(英语字母)即可,这就可以弥补因学习国际音标而需兼顾音、形两组符号的缺陷。(3)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效率

       运用自然拼读教学法,学生掌握了单词中字母的发音,学习单词再也不用靠模仿来记住单词的发音,可以做到见词可读;学生了解英语拼写和读音之间的关系,使用这些规律就可记住单词的拼写,做到听音可写。

       (4)能够促进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的发展

       运用自然拼读法教学单词,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单词是由一些单元(字母或字母组)组成的,也能让他们理解字母的音—形的同等性。据研究注解85%的英语单词能够通过字母音形对应的规则来拼写。因此,学生把握了英语字母的这种音形的对应关系,就能很快地进行单词的拼读与拼写。英语的拼读能力是在阅读能力的基础,当学生拼读与拼写单词的能力达到 “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程度后,就可以很快地进行阅读教学,在大量的阅读中扩充单词,熟习语法,培养语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

       4.游戏教学法

       简介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现在教育倡导寓教于乐,而游戏教学法无疑就是对这项教育准则的最好解读。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欢乐的活动中,甚至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上的内容,或者学到必须掌握的课外知识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游戏教学法就是将“游戏”与“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优点

       (1)遵循规律,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贪玩、渴望成功,但意志力不强,对学习欠缺目的性,英语学习动机以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为主。这种动机主要来自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游戏的趣味性特点恰好能促进学生近景性学习动机的形成,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支持。

       (2)寓学于玩,减轻学习负担

       英语学习其实是一个英语知识积累、技能培养和能力发展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是靠有意识学习去完成。但是,小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所以我们要创造习得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无意识学习,以减轻其学习负担。游戏教学能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玩乐之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主动学习。例如,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为了让他们综合地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单词,我们可组织学生自制字母扑克牌,进行拼词游戏。(3)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英语课堂游戏往往含有某种或某几种智力成份。在游戏教学中,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智力可直接转化为英语学习的能力。譬如,考记忆这一类游戏可训练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在听力练习中老师可指导学生运用瞬时记忆提高听力效率。(4)加强沟通,培养交际能力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能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思想、说服别人和获取信息等方面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除了指运用语言的能力之外,还包括社会活动能力。游戏教学作为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的教学形式恰好能营造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发展表演能力;通过比赛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团结互助;通过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同时,学生能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对照,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逐步意识到自我提高以及完善个性的迫切性,并努力为交际积累素材。

       5.情景教学法

       简介

       情景教学法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情景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提高教学质量。情景法的主要特点有:首先,情景教学法重视听说,强调看,就是在外语课上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与所学内容相符的情景画面,让学生边看画面,边练听和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其次,情景教学法也重视句型教学,它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操练在某一场合下一些常用的意思联贯的句子,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下常用的生活用语。再次,应用情景教学法教学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由于情景教学强调情景,所以教师得做大量的教具,为创设情景做准备。

       优点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注意”是学生认知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努力把课教得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排除分散他们注意力的各种干扰因素。而情景教学法就是设法创设各种生动有趣,贴进学生生活的情景、画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寓乐于学,寓学于乐;学有所乐,学有所得。(2)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语境

       情景中创设的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语言意义的理解,以及语言功能的实现皆需通过语境。情景教学法正是要想方设法地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完成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理解语言的难度。

       6.直接母语式教学法

       所谓直接母语式教学法就是全英文教学,给小朋友一个全英文的环境,让其习惯于英文的听说及直接用英文进行思考,改掉在头脑里进行二次翻译的过程,能很快的掌握英语的发音习惯及语感,像母语一样的直接反应,形成英语思维,说出标准的英文。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够从周围的环境中不断的吸收、记忆所有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影像,以及触摸到的东西,渐渐的组成有意义的概念,到了一两岁时孩子就能模仿大人的发音、姿态、手势、自然的动作语言,然后就会自己开口说话了……任何语言的学习都应该以这种耳濡目染的方式来进行。所以英语学习最好的方式也就是母语式教学法。像孩子从小开始学说话一样。直接母语式英语教学法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通过多感官的方式让孩子通过摸、看、听、接触、闻、来理解和学习英语,就跟孩子学习说话的时候一样,简单的说就是让她通过感观了解这个是orange,叫做橘子;而不是告诉孩子这个是橘子,英语叫做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