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甘溪之战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1~3章读书笔记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1、好词

       千载难逢、清幽、目瞪口呆、肿胀、怪腔怪调

       2、好句

       这些战士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顽强,那么勇敢,而且—正如各种色彩的观察家所承认的。

       邵主席在他那宽敞的衙门的花园里接见我,经过尘土飞扬的西安街头的酷热之后,分外觉得那里凉爽舒适。

       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

       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壁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

       3、读后感:在《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篇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 国 共产 党 的宣 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 -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永远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们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1、好词

       循规蹈矩、断垣残壁、自告奋勇、胆战心惊、生气勃勃、毫不妥协

       2、好句

       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晴朗的夜空闪耀着北方的繁星,在我下面的一个小瀑布流水淙淙,使人感到和平与宁静。

       我就会在这些脸颊红彤彤的“红小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而且忠心耿耿—的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得生气勃勃精神。

       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

       3、读后感: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了 -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

       这章是我深刻的感悟到当时 -统治的残酷性,也更全面的讲述了笔下的一个个生动的 -人,也在的笔下更显得栩栩如生,他们并非像“神”一般的人物,无所不能。

       他们也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尽管在当时是一个战火纷飞的环境,但却在这样的背景下, -人仍保持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的信心,也许正是因为 -的一心为民,不藏私心,为人民着想才会得到百姓大众的支持。

       还记得书中是这样写的:“街上阒无人烟,到处都是断垣残壁。

       可见这一句话却简要的说明了红军的居住情况并非很好,这里的环境描写却写出了当时红军当时的“不怕远征难”,环境的恶劣却没有击垮他们的心里信念,反而他们更加坚定自己。

       第三章 在保安

       1、好词

       激动人心、胡说八道、死里逃生、大难不死、浑浑噩噩

       2、好句

       因此,纵马登上崎岖的山顶,看到下面苍翠的山谷中保安的一片古老城墙,确实使人觉得十分意外。

       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

       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3、读后感:在红都保安见到苏维埃主席和领袖毛,因有专门的更详细的介绍,所以本篇主要谈“谈一些主观的印象,还有关于他的令人感兴趣的少数事实”。

       写毛是“精明的知识分子”,有深厚的旧学根基,对哲学有深刻的研究,同时对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喜欢吃辣椒,有着农民的勤奋和质朴,“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不知疲倦,也不拘小节,扪虱而谈,是“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也“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这样刻画人物,避免了单一性和平面化,使人物变得立体起来,也充满个性色彩

要长征故事3个,只要题目

        一袋干粮、马背上的小红军、子弹在腰里存留了16年、诞生在草地、魂驻小红桥。

       你怎么没悬赏分的啊:

       还有若干:

       斩关夺隘洒热血

       热血洒遍怀玉山

       新圩阻击战

       强渡乌江

       智取遵义

       为攻占遵义流尽最后一滴血

        -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兵夺泸定

       铁拳砸开腊子口

       斩“尾”吴起镇

       直罗镇战役—革命的“奠基礼”

       惊心动魄的甘溪之战

       抢渡澧水智涉沅江

       智取鸭池河

       将军山上出奇兵

       乌蒙山回旋战

       六甲阻击战

       富民“牵牛”记

       夜渡金沙江

       出奇制胜袭成县

       冲出罗家堡

       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

       围点打援在包座

       “铁骑”草地建奇功

       夜袭查理寺

       舍己为公的运粮英雄—“哑巴排长”

       恶战独树镇

       庾家河反击战

       平汉铁路边的连环计

       袁家沟口伏击战

       激战四坡村

       二、万水千山只等闲

       领袖与士兵同甘苦

       一堂特殊的“生物课”

       贺老总的草地情长征途中的任弼时

       特殊的“救命粮”

       “马儿牵着走,衣服自己缝”

       九个炊事员

       艰难草地行

       把雪山踩在脚下长征路上的好后勤

       团长忍痛杀战马

       人小志大的“小皮球”

       没有走出草地的好班长

       草地行军的好“帮手”

       一张破旧的鼓皮

       “亲密伙伴”

       一袋黄豆

       三、革命理想高于天

       “宁可拖垮,也不离开党中央一步”

       出生入死谈笑间

       臂断志更坚

       干部休养连的第一任连长

       行军途中的老英雄

       一个小手电的深情

       跟着红军走

       相信党中央

       生死都是红军人

       用鲜血和生命履行职责的四位团政委

       千里跋涉找部队

       儿童团员追红军

       牧童从军

       党的交通员“石先生”

       “少队长”

       四、军民团结鱼水情

       依依惜别

        -给彝族头人送礼品

       彝海结盟传佳话

       清水江畔民族情

       一座特别的坟

       “不能让群众的利益受损失”

       金不换的银项圈

       一张红色的留言条

       一幅锦幛见真情

       波巴军民情

        -帮红军熬食盐

       半桶蜜水

       严惩纵火犯

       “狗尾巴草”与谷苗

       五、团结北上奏凯歌

       关键的一票

        -让担架

        -含泪掩埋警卫班长

       总司令与士兵

       大米哪去了

       “要人不要枪”

       一匹枣红马和它的三个主人

       贺老总与红小鬼

       首长教我学文化

       一次特别的党小组会

       窝棚·野菜

       担架上的银元

       伤病员与担架员

       一顶红军帽

       难忘战友情

       一撮炒面

       草地两遇险

       “胡大个儿”与他的宝贝干粮袋

       四根珍贵的缝衣针

       与军长比走路

       “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朱”岂能反“毛”

       为中央红军筹粮

       把牛羊留给兄弟部队

       雪中送炭

       甘孜城下迎战友

       积极策应中央北上

       打个漂亮仗迎接党中央

       三军大会师

       六、长征途中的女红军

       半条毛毯

       母子离别情

       舍身救战友

       “蛮”大姐

       红六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6373864军团的女部长长征路上的姊妹花

       西征痛别亲生子

       首战告捷的妇女团

       踏上长征路的妇女工兵营

红军长征时的故事,像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等,要五个,谢谢

       (具体内容。

       )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一渡赤水后,红军来到走马坝,适逢贫农方少周家六十九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

       由于家境清贫,缺乏营养,加之老病缠身,没有东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萝卜,老人已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无策,要医无钱,欲救无药,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正在这时,住在方家的一位红军营长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动进屋去看望病人,只见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挂包中藏了许久给自己老弱多病的母亲吃的人参给了那位方家的老母亲吃。

       方家的老母亲服了参汤以后,脸色转也红润,晚上又连服两次,病情大有好转,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这位红军营长也露出笑颜。

       虽然后来这位营长走了,可方家三辈人始终念念不忘红军营长“赠参救母”的恩情。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

       小董怕辣,没带辣椒。

       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

       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军民鱼水情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多么的艰辛啊

       红军在到达洞口之前, -反动派与地方反动势力制造了很多的谣言,很多农民都躲在了山里,红军以遵守纪律、爱护老百姓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开始,沿石街上大部分店门都关得紧紧地,后来,老百姓听到红军亲切的喊:“老乡们,不用怕,我们是穷人的队伍,不拿你们的东西,如果有吃的就卖给我们吧

       我们一定会照价付钱的。

       有些人从门缝里看到红军规规矩矩,于是就拿出煮熟的红薯放到门口卖。

       有几位战士还走到一位老大娘面前想借宿一晚,那位老大娘爽快的答应了。

       战士们放下背包,动手打扫卫生,挑水劈柴,老大娘非常感动,就给红军战士们作了10双袜子,正好每人一双,红军战士再三向老大娘致谢。

       红军战士关心,爱护群众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群众们也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红军。

       石江镇缝纫师傅邱国才与其它11位师傅一起,连夜赶制军帽120顶。

       红军给他们每人一块银元,他们的心情非常激动,你一言,我一语凑成了一首诗:“红军来到石江镇,痛打土豪和劣绅,财主心怕胆又惊,穷人精神大振奋,军民连夜作军帽,同心协力杀敌人

       花园马家邓大娘同儿媳妇锄草时,发现了一位受了重伤的红军战士,邓大娘与儿媳一起扶着伤员到了家里,给伤员换上了一件衣裳,还告诉她要安心养伤。

       安排好后,邓大娘就天天上山采药,精心护理。

       大约过了一周后,战士的伤治好了,对大妈感激不尽,就说:“大妈,您就是我的亲娘,我一定永远记住你的恩情,革命胜利了,我一定来看望您老人家。

红军长征有哪些战役 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

        1、四渡赤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 -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

       处于 -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 -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

       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 -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

       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2、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意。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

       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

       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

       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3、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

       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4、直罗镇战役

       直罗镇战役是指1935年11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陕西省鄜县直罗镇地区对 -军的进攻战役。

       红一方面军利用直罗镇有利地形,取得消灭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的胜利。

       被俘官兵有些经过教育被释放回去后,对以后红军同东北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作用。

       5、包座战役

       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向 -军发动包座战役,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红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歼敌四千余人。

       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使北上红军得到了基本补充。

       包座战斗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让红军北出四川实现了创建川陕甘根据地计划,使敌企图把红军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长征路线

        顺序是这样的:

       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4月四渡赤水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1935年6月开始爬雪山、过草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说明:长征途经主要地点

       红1方面军长征路线

       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

       红2方面军长征路线

       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

       红4方面军长征路线

       弋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

       红6军团西征路线

       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红7军团北上路线

       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

       红10军团北上路线

       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

       红25军西征路线

       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

       革命根据地以及游击区

       泸定、天全、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

       敌军进攻方向

       巴中、毛儿盖、阿坝、巴西、山阳、柞水、卢氏、腊子口

       敌军封锁线

       淳化、会宁、将台堡、延安、永坪镇、吴起镇、神木。

       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长征路上感人的故事

        1.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

       小董怕辣,没带辣椒。

       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

       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2.战地女杰: -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 -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

       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

       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262353437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

        -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

       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 -救治。

       李芝先为 -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

        -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

       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3.一袋干粮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d?d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红军长征的100个故事

       (一)

       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以前,进入到一个崇山峻岭的地带。

       那天晚上,下着倾盆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往北去的山路,崎岖不平,又特别滑。

       董必武和警卫员小王,沿着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摸索着赶路。

       小王不小心踩翻了一块石头,重重地摔了一跤,当他爬起来的时候,满身是泥,嘴里也摔破了,流着血。

       最倒霉的是,脚上穿的鞋子不见了,他没有对任何人说,决定咬咬牙挺过去,只好光着脚丫子赶路。

       第二天清早,雨过天晴,大地像一座水晶宫一样,雨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董必武发现小王的光脚丫上有几条血口子,就知道他的鞋子丢了,便从马褡裢里取出一双自己的旧布鞋,递给小王说:“要取得革命胜利,现在就要吃大苦。

       你光着脚,是走不出雪山草地的,快拿去穿上吧!小王坚决地说:“我不怕苦,就是打赤脚,也保证在长征路上不掉队,走出雪山草地没问题!这是多么好的战士啊!董必武听了心里十分感动,仍旧把那双鞋递到小王手上,说:“这是命令,你拿着穿!小王说:“我知道首长只有这双鞋,还是您自己留着穿吧。

       董必武把脚往上一跷,得意地说:“这不还有一双草鞋吗?小王说:“那双草鞋已经很破了。

       董必武笑了笑,说:“不要紧,我还准备了一批‘特制布鞋’。

       小王十分疑惑,心想从长征开始,就一直跟随着首长,这种鞋,别说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小王望着董必武,眨眼问道:“什么特制布鞋?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哈哈哈,”董必武笑了起来,然后指着马背上的马褡裢说,“那不就是吗?小王知道,马褡裢里,除了董必武的一些办公用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东西都是在行军途中捡的破烂,像破布、破鞋、破袜子、破麻袋、破棕片等。

       平时,由于工作忙,董必武没有给小王解释。

       今天,他亲自从马褡裢里取出几块棕片,在自己的脚上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

       包扎好以后,在地上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说:“过去古人作战,用铁甲做衣服。

       我们把这些破烂捡来做鞋穿,用坏了一层,再包扎一层,不就是‘特制布鞋’吗?说完又得意地笑起来。

       从此以后,董必武又多了一个捡破烂的伙伴,就是警卫员小王。

       正是董必武发明的这些“特制布鞋”,在长征行军中广为流传,陪伴红军爬过来雪山,走过了草地。

       (二)

       刚过大渡河,周恩来就病了。

       经常高烧不退,有时甚至处于昏迷状态。

       红军什么药品都没有,平时普通战士受伤了,也只能用盐水给伤员洗洗伤口,这就是最好的治疗了。

       他的医护人员刘江萍很着急,总是和其他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到各个部队去找药。

       周恩来知道了这件事,就把刘江萍叫来,对她说:“战士比我更需要药品,决不能到部队去找,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每到一个宿营地,刘江萍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到处买药,偶尔能买到一点止痛退烧药,就立即让周恩来服用。

       有一次他们在一个集镇上,买到了二两木耳,刘江萍喜极而泣,这在整个长征途中可以算是最高级的补品了。

       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周恩来整天高烧不退,经常处于半昏迷状态,翻雪山前部队专门为周恩来准备了担架,可他坚持自己走路。

       最后,他实在走不动了,才躺到了担架上。

       周恩来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从来没有把自己当领导看待,而是把自己当做普通战士,别人能吃苦,他也能。

       而且他比别人操的心多,费的神多。

       过草地时,医护人员好不容易给周恩来煮了一碗粥,他严厉地问刘江萍:“部队现在吃什么你们不知道吗?刘江萍说:“怎么不知道,吃草根、吃树皮,可你病得这么重,还协助毛主席工作,分担全军的重担,难道吃一小碗稀饭都不应该吗?“小刘呀,我们是革命的队伍,一定要官兵一致,好坏大家都要一样。

       周恩来最终也没吃那珍贵的稀饭。

       红军进入甘肃时,正是收获的季节,队伍经过一片梨园时,长途行军的红军看到,树上果实累累,黄莹莹的,看见了都忍不住流口水。

       可是谁也没有上前去拿梨子吃。

       房前屋后,梨子成堆。

       周恩来却坐在梨树下,一手端水喝,一手拿铅笔,聚精会神地看地图。

       刘江萍看到生病的周恩来没吃老百姓一个梨子,睡在梨堆边的他也一个梨都没拿。

       第二天,有战士请求可不可以买点梨子,周恩来答应了。

       可当地群众受国民 -的欺骗宣传,没人敢说价钱,只是说:“吃吧、你们吃吧!梨农不接钱,战士们就不吃梨。

       结果,在盛产梨的地方,红军没吃上一个梨子就离开了。

       (三)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

       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四)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

       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

       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

       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

       风雪太大了。

       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

       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

       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

       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五)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

       小董怕辣,没带辣椒。

       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

       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红军长征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途中经过了哪些城市。

        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开始,到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结束。

       ⒈主要地点:

       瑞金—湘江—乌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腊子口—吴起镇—会宁

       ⒉主要事件:

       瑞金出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是渡乌江才到占领遵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14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最后会师地点甘肃会宁。

       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

       历时两年。

       走过主要城市有: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

       扩展资料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6303738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 -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说明:长征途经主要地点

       ⒈红1方面军长征路线

       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

       ⒉红2方面军长征路线

       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

       ⒊红4方面军长征路线

       弋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

       ⒋红6军团西征路线

       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⒌红7军团北上路线

       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

       ⒍红10军团北上路线

       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

       ⒎红25军长征路线

       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

       革命根据地以及游击区

       泸定、天全、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

       敌军进攻方向

       巴中、毛儿盖、阿坝、巴西、山阳、柞水、卢氏、腊子口

       敌军封锁线

       淳化、会宁、将台堡、延安、永坪镇、吴起镇、神木

       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

       百度百科—长征路线

有关“红军长征”的诗或故事有哪些

        1《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现代: -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处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2《忆秦娥·娄山关》现代: -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3、《十六字令三首》现代: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4、《西江月·井冈山》现代: -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5、《七律·长征》现代: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二方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历是怎样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

       是红军长征中唯一没有损失的部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及第32军组成。

       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曾在湘鄂川黔苏区粉碎 -军多次“围剿”。

       1935年11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是1930年7月由湘西地区的红军第4军(后改称红2军)与鄂西地区的红军第6军在湖北省公安县城(今南平)会师后组成的。

       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前委书记、政治委员(后邓中夏)。

       1931年3月,红2军团在湖北省长阳县枝柘坪缩编为红军第3军。

       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治委员。

       1934年5月,红3军进入贵州省东部地区,开辟了黔东苏区。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是由湘赣苏区的红军第17师和湘鄂赣苏区的红军第18师于1933年6月合编而成的,由第17师师长萧克、政治委员蔡会文统一指挥。

       1934年8月初,红6军团从湘赣苏区遂川县出发,向湖南省中部转移。

       11日,进至桂东县寨前圩,正式成立军团领导机构,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

       10月,红6军团到达贵州东部地区。

       24日,与红3军在印江县木黄地区会师。

       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所属第7、第9师改称第4、第6师。

       红6军团仍由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

       所属第17、第18师缩编为3个团。

       这时,红2军团4400余人,红6军团3300余人。

       两军团的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

       为策应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红2、红6军团于10月底发起湘西攻势,相继攻克大庸(今张家界)、桑植、桃源等县城,创建以永顺、大庸、桑植为中心的湘鄂川黔苏区。

       11月, -湘鄂川黔省委成立,同时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和军区,任弼时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贺龙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司令员。

       部队进行扩编,红2军团所属2个师由4个团扩编为6个团,共6500余人;红6军团恢复第17、第18师建制,由3个团扩编为5个团,共5200余人。

       地方武装发展到3000余人。

       湘西攻势后,蒋介石急调 -军80余个团的兵力分6路对湘鄂川黔苏区发动“围剿”。

       1935年2月1日,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电示,组成中革军委湘鄂川黔分会,统一指挥红2、红6军团。

       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夏曦、萧克、王震为委员,贺龙为主席。

       2~8月,红2、红6军团取得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芭蕉坨等战斗的胜利,共歼灭 -军2个师、1个师部和1个旅。

       9月, -军又调集130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黔苏区发动新的“围剿”。

       根据 -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红6军团第18师留在苏区坚持斗争(后于黔东江口地区与主力会合),红2、红6军团主力于11月19日由桑植地区出发,实行战略转移。

       转移前,由地方武装组成第5师和第16师,分别编入红2、红6军团建制。

       这时,两军团共1.7万余人。

       红2、红6军团先南下湘中,攻占新化,后又转师湘南,西入贵州省,到达石阡地区。

       1936年2月,准备在黔(西)大(方)毕(节)地区创建苏区,并扩军5000余人。

       旋因 -军以重兵追击,乃西进乌蒙山,辗转于彝良、奎香地区,后从昭通、威宁之间穿过滇军防线,南出宣威,进入南北盘江地区。

       3月下旬,从盘县地区出发,甩掉尾追的 -军,于4月25~27日由石鼓、巨甸等处渡过金沙江北上,翻越玉龙雪山进入中甸。

       6月3日,红6军团在理化(今理塘)以南的甲洼与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第32军(原红一方面军第9军团)会师。

       6月30日,红2军团在西康省甘孜县(今属四川省)绒坝岔与红四方面军第30军会师。

       7月2日,红2、红6军团齐集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主力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