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利弊影响(精选合集)

第一篇:浅析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利弊影响

       浅析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利弊影响

       姓名:孙宁宁 学号:1211224017 分数:______ 摘要:加入WTO给我国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进行利弊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WTO;利弊;问题探讨;对策;

       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自从2022年加入WTO以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不仅深刻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吸引外资的能力,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扩大了就业机会,深化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对中国广大的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中国加入WTO影响。

       一:中国加入WTO的背景和原因

       中国加入WTO主要有两个背景,一个是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毋庸置疑,全球化已是20世纪末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都在加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否参加以关贸总协定和WTO为基石的多半贸易体制,已经成为衡量一国是否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尺度。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也对加入WTO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加入WTO,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利,还能够在一个多边、稳定、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好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但却一直被拒绝加入WTO,这对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加入WTO完全符合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加入WTO,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与世界经济接轨,就是要彻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享受多边贸易的好处并从中获益。

       二: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 首先是中国加入WTO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持续发挥在那也遇到了资金、技术、资源等的瓶颈。加入WTO有利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经济合作方面有进一步地广度和深度上的推进,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促进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我们也可以大量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体制,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加速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进口出口和吸引投资。中国既会因为市场的开放而进口更多的外国商品,也会通过贸易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实力和出口能力的增强而扩大对外出口。加入WTO后,我国将享受成员国拥有的最惠国待遇。这不仅能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的好处,使主要贸易大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逐步取消,而且会使我国产品拥有比过去更为有利的竞争条件,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特别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出口的发展。加入WTO后,我国要履行WTO规定的义务,逐步开放国内市场,这将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多地引进外国资本。投资环境,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多的引进外国资本。

       3、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入WTO可以为实施这一战略任务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我国与WTO其它成员可以互相开放市场,将我国一些长线产品和产业转移出去,同时利用外国资金、技术改造我国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我国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4、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入WTO后将会有助于在国际上进一步树立我国改革开放和负责任的经济大国形象,有助于增加贸易政策和管理的透明度,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有助于与他国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与竞争。

       5、有利于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加入世贸,推动了我国改革的进场。同时,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我国可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好地趋利避害,发展自己。加入WTO有利于按国际规则办事,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有利于我国全面参与全球性生产和国际分工。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我国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引进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扩大出口。同时也有利于建立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设厂办企业,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7、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充分表达和反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和作用,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同时,我国 利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减少与其他国家发生正面摩擦和冲突,有效维护了我国的正当权益。

       当然,加入WTO在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弊端和负面影响。

       1、关税减让政策会对我国很多民族工业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其发展。加入世贸我国须遵守WTO各项协议关于市场开放的规定,对货物贸易免征超过其已商定的普通关税部分的份额。这在我们开放市场的速度和步骤上都会形成一定的压力。随着更多的外国产品和服务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对我国经济体制的冲击也不可小觑。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和规则还有很多不适应世贸组织要求的地方。我国的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没有完成、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等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而改革的时间和力度将不再完全由我们自己把握和决定,在实际贸易中,我国的一些企业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例如,我国原来保护国内产业的一些措施等都要被逐渐取消,主要转到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方面。这种与国际的“接轨”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如果 搞得不好,出现失控,则这种改革往往会由于进行的过快而造成损失。

       3、我国对外经贸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WTO规则的制约。加入WTO后,需要对我国有关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修改,对一些不符合WTO规则的内容进行调整。我们要履行WTO义务,对经济贸易不能再完全按照原有方式进行管理,而应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这样对我国的体制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得工作方式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4、对宏观调控的冲击也是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宏观调控的自由度大大下降,二是我国宏观经济的风险度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因为在加入世贸后,我国经济将更加开放,受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也更大,这意味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风险程度和不确定性增加了。

       三:对我国加入WTO后的对策和建议

       由上文可以看出加入WTO对我国既有利也有弊,那么对于这些负面影响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1、建立健全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提高法规透明度。一方面要尽快了解WTO各成员国法律法规体系,分析比较我国法律法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要争取在短时间内提出并完成适应WTO运行机制的新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框架构建工作,以便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实际的与世贸组织规则相衔接的法律法规体系。

       2、放宽和完善外资政策,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中国引进外资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给予外国投资者方面,一方面在税收等重要项目上给予投资者“超国民待遇”,是国内企业遭受不平等竞争,另一方面在若干国内收费上实行双重作价,造成外商抱怨。今后应在这方面的政策做重大调整。世贸建立对各成员贸易制度定期审查和通报的制度,要求中国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3、以世贸组织的多边体制为框架,建立开放型的贸易体系。开放的贸易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外贸经营机制,逐步开放外贸经营权,同时要适应贸易自由化的要求,改革进出口商品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规范的管理程序,完善对外贸易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调整关税结构并进一步降低关税税率水平。建立统一、科学、公开的外贸管理制度和手段,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4、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国际科技经济的交易与合作,加快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扩散、转移,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积极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以适应市场竞争,形成产业规模,增强与国际产品抗衡的能力。大力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围绕劳动资源合理配置和就业需求。

       5、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培养力度和知识更新的速度,从而培养出一批能够把握市场脉搏、具有较强的市场预测能力、调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创造良好的创造人才环境,努力提高建设事业各方面人才的素质。

       中国在WTO中的策略还需要深化和具体化,需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解决来加快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屠新泉.中国在WTO中的定位、作用和策略[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2.[2]宋世方.国际经贸政策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2.[3]刘泽蓉.论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及对策[J].内江科技,2022.国际贸易论文

       姓名:孙宁宁 学号:1211224017 学院:商学院

       专业:经济学

第二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利弊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利弊几何?

       1.人民币为什么会升值

       从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第三,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

       第四,从2022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且不说90年代人民币是不是过度贬值或定价过低,单说近年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没有动,仅此一条,就可以判断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有可能低估。

       2.国际政治分析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有学者特别指出,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如西方国家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这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经济的误读,因此就连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在与温家宝总理会见时也表示,人民币问题他们不懂,也不想懂。再如认为低估的人民币是形成中国产品与“中国制造”优势的决定因素,“中国制造”使得许多美国国内制造业向国外转移,造成了美国部分人的失业。因此,只要人民币升值,限制了中国产品的出口,美国的失业问题便迎刃而解。人民币的汇率,又一次充当了“替罪羊”。美国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去年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再度表态,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他认为,造成美国就业机会减少的因素不是中国,而是全球化竞争的无形之手。美国此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是要让更少的人能干更多的事。这一目标意味着要把工厂迁移到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格老由此认定,人民币升值后可能会使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和其他商品减少,但这决不会促进美国的纺织品生产,因为美国从亚洲其他低工资国家进口纺织品取代中国纺织品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此,认为人民币低估并因此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与失业的观点并不成立。

       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讨论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十分关注的话题。先有日本财相在七国财长会上提出要求,后有美国财长斯诺讲话和印尼召开的亚欧会议的声明,都呼吁人民币升值,2022年美国“健全美元联盟”又提出欲通过“301条款”促使人民币升值,2022年7月16日格林斯潘的讲话,更是让世人在全球通货紧缩压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币。可谓是官民联合、齐心协力向人民币汇率问题发难。这场由日本挑起、美国担纲主演的人民币汇率之争全面上演,使中国人民币升值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

       国外鼓噪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

       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2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实际上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以及美元贬值的J曲线效应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金融霸权作为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美国凭借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推行其政策,不断获取霸权利润,维护其“金融霸权国”地位。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三分之一,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

       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2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

       近年来,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但更多的还仅仅局限于微观经济摩擦。加入WTO以后,中国处于制度大调整阶段,制度性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美日欧等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使得制度性经济摩擦在中国对外经济摩擦中的份额开始加重。

       3.人民币升值的客观作用

       1)加强经济自循环的能力

       当汇率变化反映了外币的供求程度之后,企业和家庭就能及时调整其策略,更为有效地利用外币。而且,如果国内企业长期借助有利汇率带来的成本优势,通过出口低端产品

       赚取利润越容易,国内企业投资于产品研发的动机就越小。这不利于国家的竞争力的长期发展。

       2)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

       为了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银行必须从市场中买入美元、投放人民币。这使央行难以将货币供应控制在目标区间之内。为抵消外汇占款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进行所谓的“本外币对冲操作”,即在买入美元的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政府债券或央行票据,从市场中回笼资金。适度扩大人民币波动范围能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

       3)与缓解目前“经济过热”的顾虑相一致

       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涨压力。而通过发放央行票据来回笼外汇占款的做法不具持久性,并将导致政府财务负担的上升。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由于:1)外汇占款减少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减少;2)货币升值将使进口价格降低,因此可能压低国内价格。

       2022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亦即人民币升值2%。这体现了温总理前期所主张的“出其不意”和“三性”的原则。对此,国内外各界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对人民币升值,笔者一直持赞成态度,并多次撰文呼吁,人民币升值,虽然也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但它的好处也十分明显,在此归纳为十大好处,作为一家之言发表,愿与同行商讨。

       4)减轻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中国借了大量的外债。近些年更是出现了外债总规模和短期外债比例双双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外债余额达到2286亿美元,增长18%,其中短期外债增长更快,数额已占到总额的45.6%,超出了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人民币升值以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

       5)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

       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也是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大量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原材料(如铁矿石)、先进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而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多是以美元计价的,近年来美元的持续贬值(人民币又是盯住美元的)使得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之后,上述商品都会变得更加“便宜”,从而会有效降低我国进口的成本。

       6)降低我国央行的冲销成本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的不断增加和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前景的看好,大量的外汇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国。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我国央行就必须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本币买入外币,此举导致了货币市场上基础货币的增加,为此,央行还要发行大量的票据进行冲销。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可以限制外汇的进一步快速流入,另一方面用同样的本币可换回更多的外币,这样就会适度减轻央行冲销的负担。

       7)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面对经济“过热”的局势,我国政府实行了“稳健的”(实际上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面对外汇源源不断的流入,央行又不得不被动地发行大量的基础货币,而基础货币的过度发行必然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人民币的升值使得我国这种被动性的货币发行数量减少,这样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8)降低我国发生通胀的可能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现象,对此政府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性调控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年上半年全国CPI同比上涨2.3%。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生通胀的隐患仍然存在: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仍高达9.5%、房地产价格一直高居不下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人民币的升值将会有效缓解我国通胀的压力:一方面,由2可知,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将最终带动整个社会的价格下降,从而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由3、4可知,冲销成本的降低,会减少我国被动增发的人民币数量,从而降低发生通胀的可能性。

       9)减少我国遭遇的贸易制裁

       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多年来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广泛欢迎。美、欧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享尽中国廉价商品实惠的同时,以“贸易逆差”、“干扰市场”等种种理由为借口,给中国商品的出口设置了重重的障碍。笔者始终认为,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美、欧国家产生了一种无端的恐惧和妒嫉,因此他们想方设法甚至是不择手段地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最近发生的美、欧相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一次人民币的主动升值,减少了这些国家制裁中国的借口,从而使彼此之间的贸易摩擦得到一定的缓解。

       10)带动我国股市的上涨

       一国(地区)的货币升值,对其股票市场来说应该是一个实质性的利好。因为这会使得以本币标价的商品如股票变得更具投资价值,从而吸引大量外来资金投到股票市场上去,并最终带动股市的上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的货币升值后,三地的股市都经历了一波长达十数年、涨幅十数倍的大牛市。今天,人民币在中国股市持续下跌数年之后升值,使得中国股市更具吸引力。有理由相信,中国股市必将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涨升行情。

       11)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

       国内有不少人抱怨,人民币升值会减少中国的商品出口。的确,从短期来看,这种说法是对的。然而,当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该种说法就不尽然了。从有关资料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商品多为一些附加值极低的商品,这些商品不仅浪费了我国大量的宝贵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明显与中央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精神相悖。人民币升值将会迫使生产此类商品的厂商或者退出,或者提高生产工艺,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1985年广场协议后,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正是在货币升值之后实现了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

       12)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企业必须果断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而要“走出去”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并购国外企业。事实上,我国已有不少企业获得了成功,如今年5月1日,联想收购了IBM全球PC业务,此举使得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当然,也有的企业遇到了一些挫折,如近期海尔收购美国第三大电器生产商美泰克、中海油收购美国的优尼科石油公司,原因之一就是竞争对手的报价更高。显然,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企业在国外并购的时候会变得更富竞争力。

       13)增加我国百姓的财富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喜欢到国外去度假旅游或接受教育。他们就是本轮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他们得到了比其他国人更大的财富效应,也就是说他们变得更“富有”了,今后他们出国留学或旅游,将会花比以前更少的钱;或者说,花同样的钱,将能够办比以前更多的事。20世纪80年代的阿根廷人,就是在比索升值后游遍了世界各地,因为他们变成了“南方国家中的富人”。

       In Summarized:

       一、对国家有利:

       1、国家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2、缓和国际贸易摩擦。

       3、有利于扩大进口。

       4、有利于减轻还本付息的压力,减轻外债负担。

       5、提高中国GDP在国际地位。

       二、对国家不利:

       1、出口成本提高,不利于出口。

       2、巨额国家外汇储备遭到贬值,这也是国家不想人民币升值那么快的重要原因。

       3、增加社会就业压力,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4、国际大量游资涌入,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5、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的不确定性。

       三、对企业:有利于调整企业发展模式。但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一定冲击。

       四、居民:出国留学、旅游成本降低,购买高档进口产品更加优惠。

       **正面影响**

       人民币升值可能通过降低进口商品相对价格,遏制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生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降低国内通胀水平,并因此降低采取力度更大货币紧缩措施的可能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对铁矿石、铜等金属及原油的需求随经济强劲复苏而明显增加.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大幅反弹,并带动国内PPI(工业品出厂价格)迅速上扬,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也已接近3%的心理防线.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可以使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更为合理,引导资源由制造业流向服务业,进而改变中国当前制造业过度发展、而服务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部分出口企业将不得不加快产业升级,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中国长期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和政策,形成严重依赖外需的特定经济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原有战略和政策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更强劲的人民币并可能弱化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遏制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元资产过于庞大及外储运用等难题.此外,曾诱发美国诸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达成共识後,中美发生贸易战的可能性将降低,贸易条件有望得以改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和能力也可能相应提高.“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但我始终认为,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社科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前所长余永定称.“汇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人民币是否低估抑或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影响国际收支,而在于我们是否还打算继续大量增加外汇储备,以资源、环境、教育和血汗为代价继续大量积累美国的借据.”他表示.从更长远的视角看,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明显落後中国的经济地位.人民币重启升值进程,成为更具弹性和市场化特征的货币,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并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负面影响**

       对人民币升值最大的担忧莫过于其对中国出口行业可能带来的冲击.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高达60%,而直接从事出口相关行业的人数达到9,000多万.国内媒体此前引述人民币压力测试结果称,若人民币短期内升值3%,可能导致家电和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下降最多达50%;对于日用陶瓷企业而言,能承受的升值幅度仅为1个百分点.中国国际商会、贸促会副会长张伟明确表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而言“後果是灾难性的”,如果人民币升值,这些公司将直接面临倒闭的风险,因为他们的利润率已经非常低了.不过,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指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被夸大了.他的研究发现,中国出口的短期收入弹性约为2.34,而短期价格弹性约为-0.65,“这意味着决定中国出口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外需变动,而非人民币汇率变动.”

       此外,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外资利用可能下降.一些外资企业不能享受升值给进口原材料带来的益处,却净增加了投资和人工成本,减少了盈利空间.西方国家有研究人员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了30-40%,因此若人民币重新进入小幅升值周期,反而可能吸引更多热钱涌入中国,追逐资产价格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双重收益.中国房地产市场当前正呈现“疯狂”上涨景象,一个楼盘一天可以上涨4,000元/平米,政府调控楼市的能力已被推到风口浪尖.人民币升值可能加剧包括房地产市场在内的资产价格波动.还有一些担忧则来自于,如果在美国压力下放任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可能导致广场协议後的日本泡沫经济重演,从而使得国内经济一蹶不振.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可能并非由日元大幅升值引起.由于害怕日元升值对国内总需求产生负面冲击,日本政府长期实施格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或许才是根本原因。

第三篇: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加入WTO既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通过对入世以来的利弊分析,总体上看来是利大于弊的,并且根据中国目前应对的挑战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 WTO 利弊 对策

       中国自202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极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吸引外资的能力。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扩大了就业机会,深化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广大的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也对我国宏观经济及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从我国的实情出发,对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的利弊作出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1.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中举足轻重的“经济联合国”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1.1世贸组织的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方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1.2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

       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使之可以包括关贸总协定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

       1.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一、互惠原则,是指两成员方在国际贸易中相互给予对方贸易上的优惠待遇。

       二、透明度原则是指,WTO成员方应公布所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没有公布的措施不得实施,同时还应将这些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通知世贸组织。

       三、世界贸易组织市场准入原则是可见的和不断增长的,它以要求各国开放市场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实现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化。

       四、促进公平竞争原则世界贸易组织主张采取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公平的竞争。

       五、经济发展原则也称鼓励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原则,该原则以帮助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为目的,针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接轨国家而制定,是给予这些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

       六、非歧视性贸易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最惠国待遇,另一个是国民待遇。成员一般不能在贸易伙伴之间实行歧视;给予一个成员的优惠,也应同样给予其他成员。这就是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是指对外国的货物、服务以及知识产权应与本地的同等对待。2/5页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及创造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

       2.1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加入WTO有利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经济合作方面有进一步地广度和深度上的推进,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促进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加入WTO后,我们也可以大量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体制,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加速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2.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

       加入WTO后,我国将享受成员国拥有的最惠国待遇。这不仅能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的好处,使主要贸易大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逐步取消,而且会使我国产品拥有比过去更为有利的竞争条件,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特别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出口的发展。加入WTO后,我国要履行WTO规定的义务,逐步开放国内市场,这将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多地引进外国资本。2.3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国加入WTO后,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遵守多边贸易规则,增加贸易政策和管理的透明度,将会有助于在国际上进一步树立我国改革开放和负责任的经济大国形象,有助于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有助于与他国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和竞争。2.4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WTO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点的一整套多边秩序。加入WTO,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目标相一致。可以巩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并以WTO规则为参照,有力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完善。

       2.5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加入WTO后,依靠引进的充裕资金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来改造我国传统落后的产业,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同时通过放宽对国外某些企业和产品进入的限制,从而有利用增强民族企业的危机意识,促进它们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2.6有利于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形势,我国需要寻求稳定、透明、可预见的多边贸易机制的保障,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好地趋利避害,发展自己。加入WTO有利于按国际规则办事,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有利于我国全面参与全球性生产和国际分工。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我国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2.7有利于发展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维护国家和平统一。

       祖国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是十分有利的,无论对港澳台还是祖国大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1)有利于提高我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地位;(2)可以加强与港澳台的合作,充分利用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资格,维护四方共同的利益;(3)可在世界贸易组织体制内,加快实现与中国台湾的“三通”;(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极大促进四方的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加深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加强互补性,达到共同繁荣。3/5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我国一些产业形成强大冲击和挑战。

       3.1我国对外经贸管理将进一步程度地受到WTO规则的制约。

       加入WTO后,需要对我国有关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修改,对一些不符合WTO规则的内容进行调整。我们要履行WTO义务,对经济贸易不能再完全按照原有方式进行管理,而应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这样对我国的体制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得工作方式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3.2入世后可能会对我国部分企业、产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其发展。加入WTO后,我国需遵守WTO各项协议关于市场开放的规定,这在我们开放市场的速度和步骤上都会形成一定的压力。随着更多的外国产品和服务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3.3多边争端解决的结果也可能现对我不利的结果。世贸组织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有待完善,还有一些政策规定和企业行为与WTO规则不一致,再加上对WTO规则了解不够,经验不足,我们还很有可能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中处于不利地位。3.4对我国经济体制带来冲击。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和规则遥有很多不适应世贸组织要求的地方。例如,我国的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没有完成、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等等。加入世贸组织,就是要让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规则与国际通行的体制和规则“接轨”。改革时间和力度将不再完全由我们自已把握和决定。在实际贸易中,我国的一些企业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例如,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原来保护国内产业的一些措施,如对“三资”企业的国产化要求、贸易平衡要求、进口用汇限制措施等等都将要逐渐取消。所采取的措施将主要转到产业政策、反垄断政策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方面。这种与国际的“接轨”对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既是一个促进,也是一个冲击。3.5开放市场会使国内一些产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过去在市场开放方面,我国根据经济发展要求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主要采取自主开放的方式。加入WTO后,我国需遵守WTO各项协议关于市场开放的规定,这在我们开放市场的速度和步骤上都会形成一定的压力。随着更多的外国产品和服务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3.6多边争端解决的结果也可能现对我不利的结果。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有待完善,一些政策规定和企业行为将有一些与WYO规则不一致的地方,因此我们很有可能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中“打输官司”。我们必须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物力,应付其他成员在WTO中对我提出的申诉。4.我国加入WTO后的对策

       4.1建立并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提高法规透明度。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WTO的规则,必须组织力量一方面尽快了解WTO各成员国法律法规体系,搜集世界发达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比较我国法律法规与发达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差距;另一方面要争取完成适应WTO运行机制的新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框架构建工作,以便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实际的与世贸组织规则相衔接的法律法规体系。4/5页

       4.2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

       应以国际市场需求建立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国际市场开发和国内需求,加强国际科技经济的交易与合作,加快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扩散、转移,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大力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围绕劳动资源合理配置和就业需求,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加工型、高附加值的传统产业;积极扶持和鼓励风险投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以适应市场竞争,形成产业规模,增强与国际产品抗衡的能力。4.3完善和调整利用外资的优势。发挥投资和贸易相互促进的优势,贯彻积极而有序地引进外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吸引外来投资的政策,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尽快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和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兑换,加速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的进程。4.4以世贸组织的多边体制为框架,建立开放型的贸易体系。开放的贸易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外贸经营体制,逐步开放外贸经营权。根据中国政府的承诺,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依法登记制。同时要适应贸易自由化的要求,改革进出口商品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规范的管理程序。完善对外贸易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减少政府的直接于预,调整关税结构并进一步降低关税税率水平。规范或减少非关税措施,实现运用关税、汇率、信贷、税收和其他符合WTO通行规则的政策措施来调节对外贸易。建立统一、科学、公开的外贸管理制度和手段,搞好外经贸运行的监测、预测和调控,同时建立和完善外经贸的服务体系,建立出口生产的支持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不违反WTO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国家力量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5有序地、渐进地加快服务贸易开放过程。

       服务业的发展和开放是中国未来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而中国相对落后的服务部门也是最容易受到外国资本冲击的领域。针对服务业的特点。有必要制订专门的政策,建立专门的指导和协调部门,以渐进地、有序地方式推进服务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服务部门的生存能力;并要大力促进服务贸易面向国际市场,实行引进和出口同发展的方针,使服务业真正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器。4.6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培养。

       国家和企业应根据近期和长远的发展目标,按照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培养力度和知识更新的速度,从而培养出一批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能够把握市场脉搏、具有较强的市场预测能力、调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各种专业人才。同时还要改善用人机制,从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等各个方面创造良好条件。提高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潜能,切实提高建设事业各方面人才的素质。

第四篇:加入WTO对我国农业植物检疫的影响及其对策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植物检疫的影响及其对策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王春林 王福祥 赵守歧

       一、加入世贸组织(WTO)对中国农业植物检疫的影响

       植物检疫与农业生产安全和贸易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种贸易壁垒的逐步取消,植物检疫有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技术壁垒的趋势,其负面作用逐步显现。为充分发挥植物检疫的作用,减少或限制其负面作用,世贸组织(WTO,下称)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下称)等国际组织为此召开了多次会议,制定了一系列与植物检疫有关的协定、标准等,来指导、规范和调整植物检疫与农产品贸易的关系。如《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进口许可程序协议》、《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措施协议(SPS协议)》等。这就要求对植物检疫做法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国际贸易和各国迫切的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需求。初步分析,加入WTO对我国植物检疫的影响将主要表现为4方面的压力:

       (一)防止有害生物传入的压力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远距离传播蔓延的机会大大增加,植物检疫作为一项保护农业生产安全重要而有效的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措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加入WTO后,进境种苗、其他繁殖材料和农产品将大量增加,植物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增大,检疫和后续监管任务加大。

       (二)检疫标准国际化的压力

       植物检疫工作将越来越国际化,实施国民待遇原则、一致性原则和非歧视原则,要求国内、国际检疫措施接轨,检疫措施将国际化和标准化,并需科学、公开、透明,这对农业植物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保护国内市场的压力

       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将逐步取消,对农产品进境的禁止措施也将减少,植物检疫将成为影响贸易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国际检疫的原则、标准和框架下,合理科学地增加植物检疫对贸易的影响力,是植物检疫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开拓海外市场的压力

       一方面,要通过强化植物检疫措施,努力使出口农产品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满足进口方的检疫要求,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以国际检疫原则、标准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为武器,同滥用检疫手段对中国农产品实行检疫封锁的现象作积极的斗争。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优势农产品出口的增加,检疫要努力减少有害生物对出口农产品的影响,促进农产品出口,尽快改变目前农产品生产大国出口小国的局面。

       二、目前农业植物检疫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中国现行检疫体制的特点主要是长期以来参照原苏联“模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封闭运行;长期实行重点检疫。加入WTO后,植物检疫面临的任务将异常繁重,目前的检疫体制和检疫条件,将在许多方面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一)管理体制不适应

       中国实行植物检疫与进出境检疫分立的体制,植物检疫又由农业、林业部门分别管理,管理职责有交叉,难以发挥总体优势。农业植物检疫的领导力量单薄,难以适应目前的形势要求。

       地方检疫机构设置不规范,以植保站、植保植检站、植物检疫站、农技中心、执法大队等名义对外执法,机构名称混乱,不易树立形象,难以为外界所理解。

       (二)法律法规不适应

       1998年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后,农业部出入境口岸检疫业务由新组建的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执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有关规定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1992年由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在当前形势下,其法律地位尚待提升。两部法律、法规之间的不衔接的地方也需要进行调整。

       (三)检疫手段不适应

       国内植物检疫手段长期落后,近几年新传入的重大检疫病虫,例如美洲斑潜蝇等,在发生范围已相当大、为害已比较严重后才被发现,失去了封锁控制的有利时机,使检疫工作陷于被动。

       (四)基础工作不适应

       植物有害生物的基本调查严重滞后,有害生物发生和分布的“家底”不清。检疫机构在实施检疫控制、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对外交涉等方面缺乏基本决策依据。

       (五)检疫队伍不适应

       农业专职植物检疫员有10 000余人,但队伍不稳定,专职检疫员不专职,人员经常变化,素质难以提高。

       (六)检疫经费不适应

       农业植物检疫长期以来没有固定的专项事业经费,每年由不同渠道争取的经费也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植物检疫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加入WTO是农业植物检疫发展的机遇

       中国加入WTO后,植物检疫必须与发达国家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我国农业植物检疫在受到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面临的压力将是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将变为检疫工作的巨大推动力量,加快我国农业植物检疫的改革进程。

       (二)检疫将得到广泛的重视

       植物检疫作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入境和维护国内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手段将普遍受到重视,植物检疫与对外贸易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形势的发展要求国家加强检疫工作,检疫执法条件将会逐步得到改善。

       (三)借鉴国际先进做法

       检疫将与国际惯例接轨,除参加国际协议、采用国际标准外,检疫将更多地参与国际活动,更多地参与国际检疫规则的制定。现行的检疫思路、观念、措施、标准等将有较多变革。

       (四)国际支持和合作更多

       可利用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争取国际检疫技术和资金的援助。还可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运作机制,特别是《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措施协议》中关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下称)、非疫区与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等条款,从检疫措施入手实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限制和反限制,以保护我国的经济权益。

       四、迎接加入WTO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植物检疫立法

       在现有《植物检疫条例》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起草《植物检疫法》,理顺管理职责,将现在实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与国际接轨的检疫规范、国外农产品的准入程序、禁令发布和解除程序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提高农业植物检疫的法律地位,以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

       (二)完善国内植物检疫管理体制

       目前,FAO的187个成员国,不论国家大小,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植物检疫始终是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要逐步理顺国家检疫管理体制,使检疫管理机构职责分明,检疫范围明确,没有多部门交叉、重复现象,增强检疫管理力量。规范地方植物检疫机构的名称,以树立植物检疫执法机构的形象,巩固植物检疫的地位,便于对外交往。

       (三)加强宣传和人员培训

       中国农业植物检疫工作长期以来在计划体制下运行对外合作交流不多,外界对我们了解甚少。当前加人WTO在即,急需将对外宣传列为重点,拿出切实措施,通过各种渠道,扩大有关农业检疫法规、政策、体制、机构和检疫措施的对外宣传,为农产品贸易与检疫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加强对植物检疫人员的新知识、新做法、新技术培训,尽快了解和掌握国际植物检疫动态及WTO有关检疫规则,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采用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

       改变传统的注重把关的检疫思想,重点抓生产环节检疫管理,采取系统措施降低有害生物传入风险,确定适当的检疫保护水平,加大官方控制力度,科学确定检疫管理的范围、认定与监管非疫区和低度流行区。

       (五)研究利用国际标准,加强中国技术标准的制定

       应成立专门专家小组,跟踪国际标准制定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起草制定,增加在标准制定方面的发言权,维护国家利益;研究落实国际标准的措施,促进标准在中国的实施。同时加强适合国情的中国检疫措施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

       (六)重新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根据中国植物检疫现状和发展水平,一个相当长时期仍需实行重点检疫,但应不断提高检疫水平,丰富检疫内容。要建立快速确定特定病虫检疫地位的机制,以灵活地增加或减少名单。在涉外检疫的重点地区,要创造条件,实行按风险大小开展检疫。

       (七)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是实施植物检疫措施的前提和基础。世贸组织有关协议规定,各缔约方所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应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为依据。一些发达国家还利用风险分析将检疫作为实行贸易保护的“合法”手段。中国农业部门的PRA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快进行,以便加人WTO以后,能充分、有效地利用PRA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服务,作为打开国外市场、保护国内市场和解决检疫争端的有力武器。

       (八)加强植物检疫手段建设

       植物检疫是社会公益事业,其技术性又较强,需由国家投资扶持。鉴于多年来基本没在这方面进行过大的投入和我国加入WTO在即的迫切需要,需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立重点检疫实验室和隔离监测场,配齐检验仪器和处理设备,提高发现和控制检疫病虫的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

       (九)建立无法定检疫病虫的出口基地

       按照FAO关于《建立非疫产地和非疫生产点的要求》和其他相关国际标准,在植物疫情调查基础上,建立无法定检疫病虫的农产品出口基地,确保农产品顺利出口。

       (十)加强对小麦矮腥黑穗病(TCK)等重点有害生物的应对措施

       为防止TCK和地中海实蝇等重点有害生物传入并定殖,要及早启动二线检疫措施,即农业检疫措施。必须制定一套监管办法和监测处理的技术标准,在港口、码头、进口粮加工企业周围和进口粮运输沿线,设立重点监测点,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形成一套早期监测预警体系。

       要提前进行应急防治措施研究,开发简便易行而又确实有效的栽培防治和药剂防治方法,鉴选抗病抗虫品种,为TCK等疫情的紧急防治预先作好技术储备。

       (十一)为外贸服务,促进农产品多出口

       围绕具有出口优势的农产品,从植物检疫措施的角度,通过对外检疫谈判,消除外方的检疫技术壁垒,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和植物检疫要求,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改造,按国际市场需求生产和出口农产品。

       (十二)增加农业检疫部门的对外交往

       为顺应加入WTO后的形势,应积极派员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及其附属机构的活动,参与有关国际协定、标准、规则的制定、修改和审查,充分表达中国的意见,维护国家的权益,提高涉外检疫能力。要主动出击,把植物检疫工作以及有关的调查、研究作到国外去,并准备接受外方咨询和来华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等活动。

       (十三)设立植物检疫专项基金

       中国的植物检疫,特别是国内植物检疫的基础薄弱,有害生物种类和分布,检疫检验、处理方法,检疫性病虫发生规律等一些早应搞清的问题,至今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这里的重要原因是严重缺乏经费。一些局部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因没有必要的经费支持,难以早期发现和迅速彻底的铲除。为此,迫切需要国家设立植物检疫专项基金,以确保全面、系统地开展植物检疫的基本研究。

第五篇:加入WTO对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加入WTO对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已融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主流之中,对外开放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入WTO,无疑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必然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正如朱?基总理所说:“我最担心的是农业”。作为最直接服务于农业、代表农业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农业机械行业,其发展亦将受到重要的影响,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掌握WTO规则,及时分析新形势,研究入世后农业国际化、市场化对农机化的影响及对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加快农机化发展,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保证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入WTO对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从长远看,加入WTO符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目标,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将为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山东省是农业机械大省,农机拥有量、总动力、总值及作业面积等主要农机化指标均名列全国前矛,小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产量及农机销售总额占全国半壁江山。因此,加入WTO对山东这样一个农机大省来讲,影响是深远的。从总体上讲,将对我省农机化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有利于农业机械结构调整和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提升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及质量,拓宽农机服务领域,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但同时,我省农机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具体分析如下:

       (一)我省农机行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1、有利于我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机管理新体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将促使我省农机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与国际接轨,实现一系列根本性转变。在管理上,由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向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管理转变。由过去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政策手段、市场信息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转变。由过去主要对农田生产机械管理向农林牧渔及加工机械科研、生产、推广、质量、安全一体化管理转变;在生产经营上,由传统营销观念和机制,向现代的营销理念和灵活多样的营销机制转变;在服务领域上,由传统的为粮食生产服务,向农林牧渔及加工业转变。由为农业生产产中服务,向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服务转变;在组织形式上,由过去单一所有制,向多种所有制形式、不同合作方式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转变。

       2、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结构调整,拓宽服务领域,全面提高机械化水平。我省农村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和水资源相对匮乏,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服务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下,尤其是粮食生产成本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差,价格极不具备竞争优势,加入WTO后,要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我省优势、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花生、蔬菜、水果、水产品及畜产品。要保持我省在这些产品方面的优势地位,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就离不开农业机械的科技支撑作用。而目前我省在上述产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不适应农业国际化、市场化的需要。因此,必须搞好农业机械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和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这就为我省农业机械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拓宽服务范围,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3、有利于国家加大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产业关系政策,国家的宏观政策是向工业和农产品消费者倾斜,对农业的支持一直处于负保护局面。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仍维持在很低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相比差距很大。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且农产品品质差,特别是粮食价格在国际上毫无竞争优势,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致使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了一定影响,种植面积明显减少。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问题涉及社会稳定,不容有半点闪失。因此,国家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必将充分利用WTO的 “绿箱”政策,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大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业机械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业生产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对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完全符合WTO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加入WTO后,农机行业必将得到更大的政策扶持,有利国家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推动农机化发展驶入快车道。

       4、有利于我省农机产品出口,参与更大范围国际竞争。我国农业生产现有装备几乎全部是由国内农机生产企业提供的,部分农机产品的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在品种、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可以同国外同类产品抗衡。国产机械价格普遍低于进口原装产品,引进技术国产化的主机市场价格也只占进口产品的50%?80%,国内自主技术生产的农机产品仅为同型号进口产品价格的1/4。我省是农机生产大省,工业基础雄厚,农机生产企业林立,农机生产、销售和保有量均遥居全国首位。特别是小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是我省农业机械的主导产品,也是全国知名品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0%和55%。由于产品性能良好、用途广泛、质量可靠、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近两年来,我省开发研制的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及联合收获机等,具有较好地发展势头。比如:越南确立农业和农村要实现水利化、电气化、机械化和微生物化。中国农机产品已成为该国进口的主要产品,近几年每年从我国进口农机产品达5000万美元以上。本月中旬我国又成功地在越南举办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及技术展览会;泰国近几年每年进口农业机械额也在7100多万美元以上,市场潜力也很大。加入WTO后,有利于我省农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实行强强联合,分工协作,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增强适应性、多功能性,加强售后服务,创名牌产品,树山东农机新形象。有利于我省农机工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东南亚、南美、非洲国家的出口份额。同时,有利于我省农机产品不断拓展我国西部地区市场。

       5、有利于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我省农机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近几年来,由于国外大的农机集团都看好我国巨大的农机市场,所以加入WTO后,国外农机寡头将携带资金、技术到国内寻求市场空间和合作伙伴。这将有利于我省农机生产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战略性调整,逐步实现技术本土化,研制开发适应性强、农民急需的农机新产品,全面提升我省农机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一批运用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装备有卫星定位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高科技和节能环保型的农业机械将率先运用于优质、精准、高效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中。

       6、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掌握国外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动态。加入WTO后,作为成员方,可以从世贸组织直接获取世界经济贸易(包括农产品、农机产品)的信息统计资料,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和世界经济发展动态。同时还能及时了解其他成员国的贸易政策、贸易法规和统计资料,从而及时调整和制定符合国际经济规律的农机生产经营、贸易和服务政策,促进我省农机生产经营企业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营销策略。

       7、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替代和解放劳动力的作用,促进农村就业结构调整。我省是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70%,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69%,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农村劳动力相对集中在资源密集且极不具有竞争优势的种植业。加入WTO后,要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提高农民收入,我省农村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必须由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向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一方面,农业机械可以替代和解放农业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提供物质保证和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农业机械还能够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由于有了农业机械,既可以使大量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常年安心从事本职工作,获取可观的经济收入。又可以使一些专门从事农机经营的农村劳动力,常年以农业机械为主要的生产经营项目,形成了一大批以农机为生计的农机专业户,一个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新型农机服务产业必将得到更快地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在促进农村就业结构调整,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显现出来。

       (二)我省农机行业面临的不利因素和挑战

       1、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将受到一定冲击。由于我省粮食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逐年攀升,粮食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不具备竞争优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影响。随着我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将进一步压缩,再加之农业机械价格昂贵,一次性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农民经营土地规模小,且分散等原因,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生产机械的投入,制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我省农机工业将面临着国外大农机集团的冲击。由于我国高科技农机市场潜力巨大,加入WTO后,世界知名大企业已经关注我国农机市场,纷纷与我国现有农机企业联合、兼并、合资办厂,抢占中国市场。一些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的大型农业机械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将在我国捷足先登。由于我省农机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资金和技术,且分散经营,各自为战,互相竞争。加入WTO后,我省农机生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冲击,许多农机生产企业将面临考验。另外,加入WTO后,按照国际市场惯例建立起来的直销、分销服务等的营销网络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将对我省农机流通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使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3、我省农机服务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低,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不适应农业生产国际化、市场化需要。以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长期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我省农业机械大多是以户营和自给自用为主要生产方式,使我省分散经营农户与国外大农场的规模经营展开直接对话,无法大面积实施农业高新技术,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机具使用成本,提高效益。我省虽然农机总量位居全国之首,但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比较落后,与其他省市相比差距较大,不利于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由大省向强省跨越。例如:我省乡镇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数量少于四川、江西、河南、江苏、山西、黑龙江等省市;村级农机作业组织数量比河北、江苏、浙江、四川等省还少;农机作业和经营收入与机械原值比率低于江苏、四川、浙江、天津、辽宁、吉林、广西等省;我省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例高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黑龙江等省市。与国外相比差距就更大,我省乡级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只有423个,而法国全国农机合作社(译称“居马”)就有1万多个,且经营规模在300?500公倾。

       4、农机科研、经营和管理人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入WTO后,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急需一批掌握国际经贸知识和规则,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掌握高新技术和技能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省农机行业现有人员大都属管理型,且知识陈旧、老化,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精通高科技技术,特别是国际经贸知识和外语的人才缺乏,难以适应经济国际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二、我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牢固树立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观念,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物质保证和技术支撑。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农产品的品种,提高品质,是减轻我国加入WTO所受到的冲击,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树立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观念,合理规划农机化发展布局,调整优化装备结构,坚持以发展带动调整,以调整促进发展的原则,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加快高科技含量和农村各业生产所需机械的发展步伐,走量质并重、大中小有机结合、主机与配套机具协调发展的路子,推动农机化不断向农村经济各个领域扩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水平。具体应围绕“三个服务”,搞好“三个调整”,实现“四个转变”。

       “三个服务”,即农机化发展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三个调整”,即调整大中型农业机械与小型的比例,调整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的比例,调整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机械的比例。“四个转变”,即由抓农田作业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转变;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牧草生产机械化转变;由抓种植业机械化,向农林牧渔各业生产机械化转变;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

       在发展布局上,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农机化发展新格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围绕发展外向型和城郊型现代化农业,重点抓好设施农业机械化,搞好蔬菜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机械化,提高农机化档次;中、东部地区,要主攻玉米生产机械化,带动机械化整体水平全面提高;西部粮食主产区,重点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粮食品质;黄河三角洲地区,重点抓好牧草生产和冬枣贮藏、加工机械化;南部山区和丘陵地区,重点发展经济作物和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抓好花生、薯类、林果生产和加工机械化的和推广应用。

       在发展重点上,一是在继续抓好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基础上,主攻玉米生产机械化,重点搞好玉米收获和秸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加快解决制约我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瓶颈问题;二是围绕农业生产标准示范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发展微型多功能田园管理机、高效低毒喷药机械、振动授粉器、生物制肥设备、温控设备和节水灌溉设备等环保型先进机械设备;三是搞好经济作物、牧草生产机械化的试验和示范,大力推广花生、薯类收获机械化和牧草播种、收获、打捆、包装、加工机械化技术;四是搞好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机械化;五是抓好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和乡村机耕道规划建设;六是大力发展农用航空事业,搞好全国农用飞机植保示范基地的规划建设;七是加快全省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

       (二)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步伐,全面实施“科教兴机”战略。农业的发展在科技,科技的实施离不开农机。我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农业机械,必须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各个领域首先实现机械化。这就要求我们加速农机科技创新,加大对适用性农业机械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搞好产品的中试和生产性试验与示范。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和骨干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走“产、学、研、推”相结合的道路,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争取在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上有新的突破。进一步加大国外先进农机实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选准方向,突出重点,集中解决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和农业节本增效等方面机械化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机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提高农机人员素质是实施“科教兴机”的关键,要根据农机化的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结合“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机技术推广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既要进行先进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又要开展市场经济知识和外经贸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掌握现代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行家里手,使农业增长方式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同时,要加大农机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和经贸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适应农机行业对外开放的需要。

       (三)深化农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与合作日益扩展和细化,强化了各部门的相互依赖程度。现行农机管理体制,不适应加入WTO后国际经济一体化新形势要求,要改变现行农机行业部门分割、职责交叉、信息不灵、宏观调控不力的管理体制,建立农机科研、生产、推广、质量、安全、销售、外贸一体化的管理新体制,发挥整体优势和联动作用,全面提高我省农业机械的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我省农机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全面提升我省农机化水平,实现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的跨越。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服务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未来全球经济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产品价格的竞争,而是科技和服务的竞争,农业更不例外。农业机械行业作为为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行业,要积极探索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提高组织化程度。应积极引导户营农机向合作经营方向发展,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借鉴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之前,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并鼓励和扶持建立各种农机协会、合作社、联合体、农机银行、租赁公司、作业公司、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和中介机构的成功经验,形成从农机生产、推广、供应、培训、维修、作业和质量检测一体化的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产业体系。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抓好“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即在全省逐步建立和完善一百个县级、一千个乡级、一万个村级多种经济成份、不同合作形式、不同层次和规模富有活力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手段。要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开拓农机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拉长服务链条。同时要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培育工作,搞好政策引导,加强信息反馈,建立健全作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搞好服务。

       (四)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加大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次性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农民投资大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加入WTO后,国家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建立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建立正常的农机化投入机制,从政策、科技、投入上加以扶持,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国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农业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建立农机发展基金和农机银行、为农机服务组织发放低息和贴息贷款、实行无偿试用新机具、购机补贴、油料补贴、建立农机示范园区和农机保险等经验,将为我省农机化发展提供借鉴。例如:法国为鼓励建立“居马”农机合作社,明确规定免交一切税赋,并可获得优惠贷款。在合作社成立之初,还可获得15%的投资补贴,在购置新机具时,可获得20%?40%的扶持。另外,政府为鼓励农户购买机械及配件,给予20%??30%的补贴,为农场提供25%的乡村道路建设补贴;英国实施《农场资本补贴计划》和《园艺补贴计划》中规定,农户购置农机具及建造机库,政府给予20%的补贴,修建农场便道给予25%的补贴,建造温室、购置设施及土壤改造等,可享受15%?25%的补贴;意大利建立发展农业“周转基金会”,以优惠利率为农业机械用户提供贷款和补贴,对农民购买拖拉机国家补贴40%投资额;澳大利亚对农业机械经营实行减免税金40%,并对农业机械用油实行优惠价格;加拿大的农场信贷基金除了提供购买农机具中期低息贷款外,联邦政府还提供特别增款和补贴计划;巴西成立农业保险公司,建立农业机械风险保障机制;印度、泰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也都采取了有利于农机化发展的低息贷款、减免税收、增加补贴、降低关税等经济政策;韩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农业机械的购买者或制造者、售后服务者及农业机械共同利用者,支援必要的资金的全部或一部分”;日本《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规定,“为农业机械化事业而进行培训、指导、试验研究和机具引进,以及其他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关事项,国家应尽力给予经费补助和其他适当的援助”。因此,加入WTO后,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病虫害防治、农副产品加工、、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节本增效等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的作用,搞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及重点项目的建设。

       要加大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执法手段,增强服务功能。加快建立健全农机化“四大”保障体系:

       (一)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机行业实际,尽快制定农业机械安全、环保及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产品标准;建立健全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机械化作业标准。

       (二)农机执法监督体系。一是加大对威胁人身安全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的执法监督力度,切实加强对现有机械安全生产的执法监督,组织好以牌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机专项治理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要加强农机产品质量鉴定和检测工作,实行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和进口许可制度;三是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搞好维修网点和维修质量的监督;四是整顿规范农机流通、维修、作业服务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防止坑农害农现象发生。

       (三)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一是搞好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二是搞好农机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大国外先进技术、新产品的选型、中试、改进和推广力度;三是搞好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农机化先行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四)农机化信息网络体系。一是搞好全省农机系统信息网络建设,争取尽快实现县以上农机部门全部微机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建立健全农机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和信息发布窗口;三是搞好省级农机信息网络平台的规划建设工作。围绕上述“四大”保障体系建立,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农机化“五大”中心,即农业部农用运输车(山东)检测中心、省农机安全教考中心、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推广中心和农机化信息中心。

       (五)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农机化的认识。在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期间,人口将达到近16亿高峰,就业压力大,农村劳动力过剩,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国情。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替代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必须坚持用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指导实践,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这一先进生产力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实践证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机会越多,劳动力反而越紧缺,越需要农机化的支撑,对农机化的需求越迫切。农业机械不仅能替代和解放季节性农村劳动力,而且还可以吸纳常年性农村劳动力。因此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应对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再认识,澄清模糊认识和误区,否则不仅不利于农机化发展,更不利于我国农业迎接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挑战。

       当前,我们对WTO规则及影响的研究只是初浅的,因为WTO对我国经济、农业以及农机行业的影响仍是个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WTO的规则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结合山东省农业和农机行业发展的实际,深入调查、跟踪研究探索WTO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需要安排专门力量,集中精力加以研究和关注。要加强WTO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农机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对WTO基本规则及相关条款有个明确了解,准确把握国际经贸规则要求。总之,要充分利用加入WTO对我省农机行业发展有利的因素,尽可能避免和克服不利因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我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