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蓝白之美的教学反思

怎样用颜料三原色(红,黄,蓝)调出深灰色

        调配方法:蓝色多调一些 红色其次 黄色最少=深灰色(比例约为3:2:1)

       颜料三原色可以调出除黑、白、紫罗兰外的所有颜色。

       紫罗兰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颜色,红 蓝调出的紫色不如紫罗兰鲜艳。

       所谓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

       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

       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颜料三原色的混合,亦称为减色混合,是光线的减少,两色混合后,光度低于两色各自原来的光度,合色愈多,被吸收的光线愈多,就愈近于黑。

       扩展资料:

       调色原则

       颜料的品种要尽量用得少,包括黑白在内,一般不超过四种色就能调配出所需要的颜色,第五种以上的颜色加进去,只能起到增加黑和灰的作用,颜色中的对比色成一起,就是黑灰色。

       有人认为加不同颜料可以使颜色丰富,其实只能降低纯度,经验丰富的画家常常利用简单的几种颜色,取得优美雅致的效果。

       根据颜料中所含的成分,颜色可以分为纯色、清色、浊色。

       纯色中不含白,清色中只含黑,或者只含白,浊色(“灰”颜色)中含有黑色也含有白色,也就是含有灰色。

       我们作画时口头上讲的“灰颜色”,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消色的灰色;另一个指的是浊色。

       不是指由黑加白调出的灰色,而是指颜色微妙、沉着,含有一定灰色成分的某种颜色。

       画面上使用大量“灰颜色”,其目的是为了使画面色彩互相衬托得更为响亮。

       彩画家应该熟练掌握调色技巧,明确所要调配的颜色是纯色(灰颜色),然后根据不同种类颜色的调色原则分别进行调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原色

蓝色和什么色搭配才好看

       

我的校园 要一篇空间顺序说明文 介绍校园里建筑样子什么的

        北干初中,地处风光旖旎的北干山下,是一所规模较大、设备较完善的现代化中学

       走进校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个半圆形的大广场。

       广场是由米色、蓝色的砖铺成的,两边各有一个小花坛。

       再往前看,就看见一幢很高的小楼,那就是我们学校的观光楼了。

       往里走进去,右手边的墙上,贴满了我校自建校以来历年所获得的奖项。

       把目光左移,就到了我校的图书馆了。

       图书馆环境清幽,内有藏书46000余册,全国性报刊杂志达100多种。

       在拥有这么多书的图书馆内看书,可真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走出图书馆,向右转,走上几节台阶,就到了我们学习的地方—教学楼了。

       教学楼共有四层,我们的教室便在第四层的最东边。

       教室长约8.5米,宽约6.5米,高约3米,前后有两扇门门两边都是窗户。

       在教室的前面,是黑板和多媒体。

       上课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我们的学习就更加方便了。

       教室里共有48张桌子,我们每天就是伏在这橘黄色的桌子上学习的。

       教室的后面,是我们班同学出的黑板报,还有时钟。

       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仿佛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而从黑板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我们在这教室里学习。

       在这教室里,有我们沮丧的声音,也有我们的欢笑声;有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也有我们考试时刷刷的写字声。

       从教室的窗子向右望,可以看见2号教学楼,有15个教室。

       在2号教学楼东面是综合楼。

       综合楼上有实验室、微机室、音乐史等教室。

       2号教学楼的西边,是我们的操场,上有长250米的环形跑道和篮球场。

       走下教学楼,来到学校最南端,那里就是我们学校较为集中地绿化地区了。

       在两片绿草地中间,有一个小的圆形场地。

       圆形场地和校门口的广场一样,也是用蓝白相间的砖铺成的。

       草地边还有用石头铺成的小路。

       圆场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坛,坛里种着花和一棵大树。

       树的左边,是一排成半圆形的石椅。

       石椅上方,是用木头做成的架子,架子上爬满了藤。

       我们班人便用一句话形容了那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诸如此类的绿化还有许多,如食堂边的规划从,操场一角的桃花从,2号教学楼边的石榴树,都一样有着自己的故事。

       校园,永远不应该是楼群的简单拼接,也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传接。

       它的一棵树、一朵花、一块石头,都应该有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故事。

       这里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是把我们的青春留住的地方,是留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永远的怀念。

       这里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是把我们青春留住的地方,是留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永远的怀念。

蓝色裤子配什么颜色短袖好看

        配色三境界:1、同色系两色相配,这是最安全的配色方法。

       建议用一些相反色系的小饰物作点缀。

       2、相反色系两色相配,即所谓红配绿、蓝配黄、橙配紫。

       这种搭配如果知处理得好,出来的效果会很抢眼。

       3、相反色系三色相配,比如红绿蓝、橙蓝绿,蓝黄紫等搭配,虽属高难度动作,但搭配出来绝对与众不同,是道玩颜色的最高境界

       对大多数人来讲,白色配蓝色是较实用的色彩组合,显得素净,淡泊。

       还有一种配色方法是:利用同色的强弱对比来搭配。

       无论何种年龄,均可产生轻快明朗的生动感。

       如将色彩强者使用在下装,弱者用回于上装,则会产生安定稳重之感。

       色相相近的颜色组合,皆可得到调和色,且具有不受肤色、体态的限制,但不宜突出穿着者的个性美。

       在色差大、浓淡、强弱对比度的色彩中,一般可采用中间色进行调和,以冲淡其强烈的对比。

       下装是蓝色,上装可与花色进行搭配,一般普遍采用的配色技巧是:你选的花色中必须有一种和你的下装相同答的蓝色。

       如果是海军蓝的话,则不宜与黑色相配。

       如果是蓝色牛仔裤,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搭配各种颜色了。

       白色显示活力清纯;水粉色轻柔时尚;黑色健康成熟。

美术作业:

        1.《蒙娜丽莎》、《《日出-印象》、《红屋顶》、《蒙特马尔大街》、《林中浴女》、《向日葵》、《芭蕾恋曲》等等,太多了

       2.(是说艺术三杰吧)1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

       正因为他是一个全才,所以他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

       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

       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2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画家。

       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藏卢浮宫博物馆)。

       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

       这批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

       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

       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

       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

       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

       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

       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纱女子像》。

       3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 -》等。

       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

       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

       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末日审判》。

       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3.邮票诞生(一)在邮票问世之前

       邮票是近代邮政的产物。

       而邮政的历史,比邮票长得多。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周朝就已有邮政机构,那时称务邮或驿,合称邮驿。

       孔子曾说过:“德之流行,速于置邮传命。

       此种邮驿制度延续了2000多年,一直保持到1912年才取消。

       我国古代邮驿只传递 -的公文和军报,是不收邮费的,用不着发行邮票。

       但是为了辨别真伪,保证传递的准确、安全,历代都规定了牌符制度,用牌符证明所传的文书是真的。

       周代用竹符,汉代用铜符,唐代用银符,宋代用木牌,涂漆写字,有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等。

       金字牌,一天行400里,只有传递敕书和军事机密文件才使用。

       J13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

       邮票图案是战国时期的虎节。

       虎身上有铭文“王命命传凭”,意思是传递王命,供应车马和饮食。

       这种虎节和虎符一样,一分为二,一半发给传递军事文书的信使,另一半发给驿站或关卡,以查验是否符合,判别真伪。

       清代还有一种排单制度。

       驿站传递公文或军报都附粘“排单”或“火票”,沿途各站均须填明到达日期和时刻,查核有无延误。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2月28日湖南沅州发到辰州的公文封套,粘连排单,填了到达各驿站的日期和时刻。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0月4日吉林到直隶(今河北省)的“将军火票”。

       古代邮驿是 -办的,但不收寄老百姓的信件。

       老百姓要寄信件,只有靠熟人捎带,非常困难。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开始出现了民信局,为民间传递信件。

       民信局是民办的商业组织,资本大的,在各地设立分局、联号或代理店,形成一定地共有通信网;资本小的,则与其他民信局建立联系,互相接递信件。

       民信局除捎运信件外,还办理包裹、汇兑等业务。

       民信局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也没有统一的邮票。

       民信局收寄信件的收费方式亦不完全一样。

       有预收的,亦有信件收到时由收信人付费的。

       收寄费用,有的叫酒资或酒力,也有叫号金的。

       民信局收寄信件的收据。

       欧洲的情况与我国相似。

       2000多年前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赞扬驿夫说:“不论雨雪风霜,不论酷暑严冬,还是黑夜,都不能阻挡信使迅速完成他们的邮班。

       当时邮政是国王的特权,是为王家和朝臣寄送信件和传递信息的。

       以后商业发达了,邮政才逐渐发展到供商人使用。

       到了中世纪,欧洲有一些教会、学校、商行开始经营送信业务,为一般群众寄送信件。

       那时民信局送信,不预收邮费,而是在信送到后才向收信人收取邮资。

       17世纪中叶,法国民信局已很发达。

       1653年,在巴黎有一位名叫德.维拉叶(MONSIEUR DE VELAYER,后为伯爵)的人建立了一个“小邮局”,收寄巴黎市区范围内的信件。

       他向用户出售一种纸片,上面印有“邮资已付”字样。

       寄信人把这种纸片贴在信封上,投入信箱。

       “小邮局”定时开启信箱,把信投交收信人。

       德.维拉叶创造的“邮资已付”的纸片,可以说是现行邮票的雏型。

       可惜他所创办的‘小邮局“不久便停办了。

       他发行“邮票”、预收邮费的办法也没有坚持下来。

       到了1814年,撒丁尼亚王国(在今意大利境内),才重新采用德.维拉叶的办法,发行了一种“邮戳纸”(STAMPED PAPER),作为预付邮资的凭证,在各地邮局出售。

       寄信人把它贴在信封上,便可将信寄出。

       邮资是根据传递路程计算的。

       当时“邮戳纸”有三种面值,即15分、25分和50分。

       50分的“邮戳纸”为八角形,图案是信差骑在马上,吹着号角,奔驰送信,用蓝色印在光滑的白纸上,纸内印有水印。

       这种“邮戳纸”发行量很大,但实行时间很短,遗留下来的很少。

       因图案中的信差似骑士,集邮者称它为“骑士”票,视为珍品。

       18世纪未叶,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实行国营邮政,业务有所发展,但是仍照民办信局的办法,向收信人收取邮费。

       邮费仍按路程计算。

       但因当时有些国家本身并不统一,各邦币制不同,互相折算,非常困难。

       国营邮政,被作为财政来源,邮费昂贵,人民负担不起。

       据传说,1835年,英国大不列颠岛上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远近闻名,向她求婚者很多。

       求婚者纷纷写信给她,表示爱慕之情。

       姑娘每天收信数十件,所付邮资很多,不堪负担。

       于是她拒收信件,不付邮费。

       当时象这样拒收邮件的事很多。

       邮局传递信件,收不到邮费,受到不少损失。

       还有一个传说,1838年的一天,英国有位名叫罗兰.希尔(SIR ROWLAND HILL,后为爵士)的人在伦敦乡间散步。

       他见到一位信差把信送给一位姑娘。

       姑娘瞧了一下信封,便把信还给信差,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没有钱,付不起邮资,请把信退回去吧

       信差不答应,两个人争执起来。

       罗兰.希尔上前劝说,代付了邮资,把信交给了那位姑娘。

       信差走后,姑娘对罗兰.希尔说:“这封信是我哥哥寄来的。

       我们预先约好,他平安无事,就在信封上画个圆圈,我看到这个记号,知道他平安无事,就不必收信,邮费也就不付了。

       罗兰.希尔听了姑娘的话,深有感触,立志研究改进邮政传递纳费的办法。

       邮票诞生(二)世界上第一种邮票诞生

       罗兰.希尔在1835年就开始研究邮政问题。

       他发现,英国提高邮资,国家邮政收入反而减少;而法国降低邮资,却使信件增多、邮政收入增加。

       他进一步研究发现,英国邮政收入减少的原因,是大多数信件到投递时才收费。

       而许多收信人拒收信件,不付邮费,当信件退回时,寄信人也不会付费。

       邮局信差白跑了两趟路,分文没有。

       更明显的是,按传递路程计费,邮资偏高。

       那时英国邮政规定,从15英里以内单页信函收取邮费4便士,到700英里以上收取17便士,其间共分14级。

       罗兰.希尔通过调查发现:一封信从甲地送到乙地,其运费是很少的。

       例如,自伦敦到爱丁堡400英里,一封信的邮费不过是1\/36便士。

       但是同一信函,运到较近的地方,因为数量少,分担的运费反而多。

       所以罗兰.希尔得出结论说:“信函按路程远近,收取不同的邮资,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合理的,实际毫无根据。

       如果邮费多少与信函收寄、运转、投递的成本成正比例,伦敦收寄本地投递的一封信收费2便士,则伦敦寄到爱丁堡的信,加收邮费1\/36便士,便足够两地之间的运输费。

       试问这样微小数目的钱如何收取

       于是,他提出了一项改革办法。

       即在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范围内,信件不论远近,都收取固定的邮费,每半盎斯(英两)收邮费一便士。

       所有邮费都须预付。

       各邮局出售一种表示“邮资已付”的“印花”的信封和封皮纸。

       为了方便那些不愿使用邮局印刷的信封而用自己的信封的寄信人,邮局另外出售一种表示“邮资已付”的“印花”纸片。

       纸片大小与“印花”差不多,背面上胶,稍加润湿,即可贴在信封上。

       那时罗兰.希尔称这种纸片为“标签”,实际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邮票。

       1837年1月,罗兰.希尔写信给梅尔蓬勋爵 -,提出他的建议,但没有结果。

       他又出版一本名为《论邮政改革:其重要性和实践》(POST OFFICE REFORM:ITS IMPORTANCE AND PRACTICE)的小册了。

       当时的邮政总局局长列支菲尔特勋爵(LORD LICHFIFLD)对罗兰.希尔的建议竭力反对,并指责说:“我所有听到或读到的荒唐无稽的计划中,这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后来,罗兰.希尔再次出版他的小册子,并改为公开发行,引起舆论界的注意,反应极为强烈。

       1837年11月23日,英国下议院任命一个委员会调查这个问题,1838年7月17日通过信函每半盎斯2便士的“均一邮资法案”,但 -表示反对。

       1839年7月17日,下议院通过 -预算时,把信函每半盎斯2便士的邮资列入预算通过。

       1839年12月5日,财政部把信函邮资定为每盎斯为4便士,即原来规定的最低资费,作为过渡,到1840年1月10日起实行罗兰.希尔建议的信函不论远近,每半盎斯一便士,即一便士邮资制。

       财政部委任罗兰.希尔到该部工作,执行他的改革邮政的计划。

       1839年,罗兰.希尔委托威廉.墨尔莱台(WILLIAN MULREADY)设计信封和包封纸。

       “邮票”是采用了帕金斯的雕刻版印制方法印制出来的。

       帕金斯(JACOB PERKINS)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人,机械发明家。

       他于1819年发明了轮转印刷机,能用雕刻铜版印刷钞票。

       1839年12月罗兰.希尔与帕金斯的公司签订印刷邮票的合同。

       邮票中间的图案是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

       享利.科普尔特(HENRY CAUBOULD)选用了皇家造币厂W.惠恩为纪念1837年女王首次访问伦敦城所作奖章上肖像而设计的。

       查利.希恩和弗莱杜立克.希恩负责雕刻印模。

       图案上端中间有“邮资”(POSTAGE)字样,左右两角是交叉十字图形。

       下端中间是面值“一便士”(ONE PENNY)或“二便士”(TWO PRNNY);左右两角是大写英文字母。

       英国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

       这是世界上首次发行的邮票。

       英国原来规定自1840年1月10日开始实行一便士邮资制度,但是到了1月,信封、包封纸以及邮票都未准备就绪。

       于是临时改用在信封上加盖“手戳”来作“邮资已付”的证明,一直用到1840年5月6日。

       英国1840年发行的邮票共有两种面值,1便士邮票,黑色,集邮者称为黑便士邮票;2便士邮票,蓝色。

       邮票用白纸印刷。

       为了防止伪造,纸里有小皇冠水印。

       当时只有英国发行邮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当时为了宣传使用邮票,一大张1便士邮票周围留有空白,印着“每枚售价1便士,每排12枚,售价1先令;每一整张售价1英镑。

       请把邮票粘在信封右上方。

       沾湿背面,注意别除去粘胶”等字样。

       当时没有打孔机,每枚邮票周围没有齿孔,邮局出售单枚邮票时要用剪刀把各枚邮票剪开。

       罗兰.希尔原来认为,大多数寄信人喜欢购用邮局印制的带有邮票的信封(类似...

美术中有个红蓝白组合在一起的那个作品叫什么

       《红、白、蓝的菱形画》是皮特·蒙德里安

求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作品

       《红、黄、蓝的构成》是创作于1930年的一幅世界著名油画,是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的代表作之一,规格是45×45厘米。

       基本信息:

       1、名称:红、黄、蓝的构成。

       2、类别:油画、名画。

       3、年代:1930年。

       4、:蒙德里安。

       5、规格:45x45厘米。

       6、属地:苏黎世私人收藏。

       扩展资料:

       彼埃·蒙德里安(1872.3-1944.2)生于荷兰阿麦斯福特。

       早年曾在阿姆斯特丹艺术院校受过专门培训,1892取得中学图画教师资格。

       1904年前他一直是学院派的现实主义画家。

       到了1908年,蒙德里安意识到要在现代艺术中寻求革新,他先试以最单纯的红、黄、蓝、绿等原色刻画森林大树的起伏线条和海上波浪的动势,在以后的几年里,以平面表现手法画了一些教堂和草堆的作品,选色随意,整个画面是红、黄斑点构成的图案。

       1912年,蒙德里安已陷入立体主义的块面结构之中。

       他在巴黎的最初几年里,由于受到毕加索、勃拉克的分析性立体主义影响,色彩上仅限于灰、绿、赭三种颜色。

       蒙德里安虽然热衷于立体主义原则,但他已经超规越矩,既不需要主题,也不追求三维视觉的深度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黄、蓝的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黄、蓝构图

水粉画中的高级灰怎么调 ,就是中央美院那种画法的

        高级灰

       高级灰其实就是那些画的时间长的人普遍的一个口头语言,也可以认为是一张画里面能够配合其他色彩能够统一色调的灰色,高级灰也就是不抢颜色,比较中性,如一些明度不同,饱和度较低的眼颜色,在画面中呈现灰色状态,与纯色等饱和度高的颜色成强烈对比。

       不是名字高级就是高级灰了,一般在作画的时候,用熟褐+群青,再带有环境的色彩在其中一般这种灰会看上比较耐看稳定,带有一丝丝的物体环境色和互补色,这样的灰远看是灰,近看耐人寻味是不错的过渡画法。

       一、灰颜色系列调配的几种常用方法。

       1.基本色相互叠加再加大量的白色,能调和出不同色彩倾向的浅灰,如朱红(等量) 柠檬黄(等量) 白色(大量)很容易调出人物的皮肤的亮部颜色关系。

       2.补色调配法是调配灰色的主要方法,比如说黄加紫加大量白,当黄色量多一点时出来的颜色就是黄灰,暖黄、冷黄、牙黄等,很多黄灰系列颜色就是这样调和出来的;当紫的颜色量多一点时,就是紫灰,淡紫、蓝连等很多蓝紫灰系列颜色就是这样调和出来的;再如红加绿加白,当红色量多一点时,就是红灰,土红等很多红灰颜色都是这样调和出来的;当绿量多一点时,就是绿灰等等。

       3.同类色加白调配法,调和出来的颜色柔和、漂亮,如柠檬黄 淡黄 白色,出来的颜色就非常的温和。

       4.邻近色加白调配法等。

       因此可以看出,在调配灰颜色的过程中,对白色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作画过程中,常有这样的感受,忍不住加一点白,忍不住再加一点白,但千万注意不能过了,过了不但会破坏事物本身的色相,而且还会使得画面粉气十足或者使颜色干枯脏乱,有些同学一幅画画完就像用素描关系画的一样,一点色彩感受也没有,到处都洋溢着白色,所以在调配颜色的过程中,千万要注意对白色与黑色进行控制性使用,切忌随意乱用。

       二、画好灰调子作品,颜色的搭配成为关键。

       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都知道颜色本来没有美丑之分,哪怕是特别难看的颜色,只要搭配得好,都会非常漂亮。

       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颜色的美来自对比,产生于和谐。

       有对比的颜色能刺激人神经兴奋的各种因素,但只有兴奋而没有舒适的休息会造成过分的疲劳,会造成精神的紧张,这样需要“调和”来降低颜色的各种对比。

       既要有对比来产生和谐的刺激美的享受,又要有适当的调和来抑制过分的对比刺激,从而产生一种恰到好处的对比和谐美的享受。

       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调和是相对的,对比是目的,调和是手段。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而生的,画面颜色的好坏评判也是靠对比出来的,不是一画就一定是好的,而是通过与画面其他颜色的比较,得出它是好是坏,所以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将是色调漂亮的关键因素,回忆我们的身边,被称之为很雅的物象有哪些,很雅的色彩搭配有哪些,这些都是画面颜色漂亮的色块来源。

       三、掌握了漂亮颜色怎么画以后,用这些漂亮颜色去不断丰富画面色调层次,使自己的画面色调变得更加优美,生动。

       其次要多临摹借鉴优秀色彩作品,不断分析画面色调形成的各种因素,如黄灰调的画面需要有哪些基本色块组成,给人什么样的色彩感觉;红灰调的画面需要哪些色块,给人什么样的色彩感觉。

       这些感觉跟传统教学的色调组织有什么区别和变化,为什么这种感觉会更加美丽一些呢?多反复思考分析,时间长了,就能掌握灰色在画面色调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学会用灰色作画,学会用灰色组织色调,是高考深度教学的方向,是考生作品品位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

       但它不是你短时间能掌握的,需要反复大量的作品实践,才可能练就一幅好的作品,请大家记得一张你认为好的画面,在作品形成背后,肯定是花了大量时间,投入大量精力的。

       因此,科学的勤奋努力是画好漂亮颜色的根本,考前的大量作品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特殊诀窍,只有勤奋。

白蓝色是什么颜色

        从拾色器里看,白蓝就是一个蓝色 冷色 相对灰的一个颜色。

       从绘画上的白蓝调子来说 如衣服是白色 受天空光影响 暗部可能是成蓝色 形成白蓝的对比

       拆分来说 白 是的一种明度,蓝 是一种色域 饱和度的高低

       混合的白蓝 如图中所选(更准确看你取决的白蓝那个位置)色彩相对朴实 安静

大学美术欣赏 心得体会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zpg1n9uc2ks

       心得一:大学美术鉴赏心得体会中外美术鉴赏学习心得体会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由于美学的复杂性,所以当时全世界对美的本质没有一个定论,而是众说纷纭。

       其中美是生活说是东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

       美是理念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

       认为物质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属性,美与某种超现实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紧密相联,由于这种精神实体的注入或显现,才使客观事物成为美的

       以前认为美术只是单纯的绘画作品,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

       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才知道这只是狭隘的理解;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是现下的主流分类。

       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

       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中国传统的美术,水墨特色明显,表现的淋漓尽致。

       线条流畅,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

       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

       徐悲鸿的《八骏图》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