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题之一请你谈谈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

第一篇:讨论题之一请你谈谈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

       案例七:上海财政补贴改革

       我国城市自来水、煤气等公共产品的频频涨价引来了老百姓的不满。老百姓埋怨道,公共产品怎能一有亏损就涨价?前些时候广州自来水涨价、南京煤气涨价,因为老百姓的不满而暂时流产。对此,政府也是一肚子苦水。公益产品成本与价格背离,公益企业的亏损,政府的财力有限,没有能力包揽。市政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格低下,其最大的理由是“公共产品是市民生活的必需品”这个假定,认为其价格上升会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因此城市公共产品计划的传统方法仅限于供给方,即如何寻找资源,如何提高开采技术以增加供给,而对公共产品价格与需求关系完全不予考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的预测实际上就是对其需要的预测”。经济学家早已对这种所谓的“需要方法”提出批评,这种方法不仅使供给者的“供给管理”毫无意义,还无视价格在公共产品消费决策中的作用。在传统的公共产品计划中,供给管理者随着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供给量,而不是调整价格。

       于是,除了公益产品成本是否合理以外,又一个问题自然地摆到了人们的面前,政府对公益企业的财政补贴是否合理?财政补贴落到了谁的口袋里? 材料一:城市公用水业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财力有限时,吸引民间资本、外国资本,或通过上市筹集公益企业投资资金。这些投资者不同于政府,往往有着较高的回报要求。

       上海市宝山区内有一家英国独资水厂。这家成立于1997年,自有资本金2190万美元、贷款510万美元的水厂,其投资者要求的年回报达15%,公益企业充其量只是微利企业,而这个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水厂10%的平均回报率。这两年,这家水厂每年的项目利息473万美元,年投资回报192万美元,两者相加达投资额的24.6%。如此高的回报从哪里来?厂家的做法是,在水价上做文章,其与自来水公司的结算价高达1.5元1吨,而自来水公司民用水的售价只有0.6元1吨。

       同样在上海,有两家上市的水厂,凌桥股份与原水股份。原水股份自1992年9月成立以来,共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11.392亿元。原水股份为获得配股资格,使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10%以上。同时,为向股东分配1.14亿元的股利,就连年提高水价,与自来水公司的结算价从1993年0.32元1吨,到近年变成0.738元1吨。凌桥股份自成立以来,与自来水公司的结算价一直保持在1.3元左右1吨。两家上市公司的水价都高于自来水公司的零售水价。由此造成水厂赚钱,自来水公司亏损。

       而水厂赚的钱,全都进了股东的腰包。换个角度说,政府给自来水公司的亏损补贴,实际上部分给了属于少数人的股东。材料二:城市煤气

       不管是自来水厂,还是煤气厂,大多由政府投资,项目完成后,以行政划拨方式交给企业。企业的财务制度规定,从营业收入中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为以后的设备改造筹集资金。总投资12亿元、1997年建成的上海石洞口煤气厂,一年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1亿元。这家以重油、轻油为生产原料的煤气厂,生产1立方米煤气的原料成本为0.66元,完全成本为1元左右,而上海民用煤气的销售价为0.9元1立方米。本身是亏损性生产,也就没有足够的利润支持折旧费。如此,其折旧费实际由财政补贴承担。据有关方面的统计,1996年至1998年,上海市煤气公司共提取折旧费7亿余元。照理,这笔费用应用于企业改造。但实际运作中,企业改造费用仍靠国家投资,造成财政补贴的折旧费未被真正利用,而是沉淀在公益企业里。既然如此,公益企业就没必要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财政更不应变相支付公益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这两年财政对上海煤气行业的补贴为每年4亿元左右,若煤气公司将沉淀的7亿元折旧拿出来使用,就可在大约两年的时间内不需财政补贴。那么,折旧费沉淀在企业里又作如何处置的呢?据了解,一些企业将折旧费挪作他用,自谋福利,甚至借给他人使用,造成其流失。

       在上海,煤气己严重过剩,日供气能力达1000余万立方米,而日均需求量仅500余万平方米,即使春节最高峰时也仅800余万立方米。因此,前文提到的石洞口煤气厂,设计生产能力每日210万立方米,而1997年投产后,生产任务每日仅40万立方米,连设计能力的1/5都不到。

       与石洞口煤气厂几乎同时建设的东海平湖油气田,1999年12月每日供应天然气80万立方米,而需求量不足25万立方米。于是,有关方面就将天然气掺混为人工煤气。如此,使掺混煤气的制造成本大幅度提高,据浦东煤气制造公司成本情况显示,掺混煤气的生产成本高出一般煤气生产成本49%。

       显然,严重供大于求加剧了企业生产成本,也就进一步加剧煤气生产企业的亏损。近年,煤气企业是上海公益行业中的亏损大户,以前每年财政补贴为4亿元,而政府给建委系统的财政补贴每年也不过4亿元。显然,若在石洞煤气厂与东海平湖油气田之间只上一个项目,上海的煤气就不会严重过剩,煤气行业的亏损就不会如此严重,财政补贴也就不需那么多。结论:城市公用事业的财政补贴除用于维持公用事业外,还有三个去向:股东红利;沉淀并闲置于公益企业:重复投资。材料三:财政补贴的改革

       1996年前,上海人抱怨最大的公益企业是公交,政府最头疼的公益企业也是公交。老百姓对乘车难怨声载道,政府对每年拿出10亿多财政填公交亏损窟窿也感难以承受。从这一年起,上海对公交实施财政补贴方式的改革,同时打破公交垄断局面,提供适度竞争。在财政补贴中,政府将“填窟窿”改为“修路”。取消对公交企业亏损的补贴,切断企业躺在政府身上吃饭的依赖思想,在推动企业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的同时,给予车辆更新的低息贷款,减免营业税、养路费等数项财税优惠政策,以此抵冲公交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如今,在上海的街头放眼望去,公交车多为豪华的双层车、漂亮的流线型空调车、方方正正的单接车,上海的公交线路已发展到1080多条,为改革前的3倍。方便、快捷、舒适是上海人对公交车的最新评价。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上海前3年的公交改革中,公交企业累计添置新车8300多辆,占全部营运车辆的55.33%,在更新车辆的20多亿元投资中,只有10%的资金由政府拨款。此外,政府通过减免税费6亿元左右,填平了公交企业的政策性亏损。

       上面的事实告诉人们两个概念。其一,政府对公益企业亏损的财政补贴,钱是到了公益企业的账上,实际上是贴给老百姓的,但种种原因,老百姓并没有完全享受到财政补贴;其二,财政补贴也有一个效益问题,若每一笔财政补贴都贴在刀口上,贴得合理,就不需要那么多财政补贴,政府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所以,政府对公益企业的财政补贴方式需要改革。当然,这要与公益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齐头并进,就像上海公交改革一样。

       总而言之,公益企业合理地亏损,财政对其合理地补贴,此后,让消费者合理承担其亏损,老百姓应该不会有怨言。据最新的消息说,上海自来水行业在水价未提价的情况下,实现了扭亏为平。对老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思考:1.我国对公共产品及其财政补贴非效率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上海市公共产品财政补贴改革措施是什么?效果如何?

       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产品也逐渐走向市场,而政府财政补贴也将减少。以此为背景,谈谈我国城市公共产品的发展。

第二篇:请你谈谈对

       请你谈谈对《毛概》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毛泽东思想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实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毛思想正是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通过在毛概老师的生动全面的讲授和自学下,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说:“毛泽东的思想将继续指导世界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不再升起。”美国前总统福特说:“毛泽东的确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比较鉴别,终于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种时代条件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前提下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次源则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的过程,也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会贯通的过程。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麻醉的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迫切学要新的本阶级的思想武器的知道和革命政党的领导,这就为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创造了社会条件,奠定了阶级基础;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间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萌芽。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在时间上为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并解决了与这条新道路相关的一系列革命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关于《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已初步包含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这标志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已基本形成;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即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到达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领导全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凉亭大理论成果。而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21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旗帜,是指导我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种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当然,我们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而坚持和发展都必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或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句话有两重深层含义必须理解和重点掌握:其一,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理论性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其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形式、中国风格即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调查研究中国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同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用中国自己的民族形式表达了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

       有人会说,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时代了,毛泽东没见过计算机,不知道因特网,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已经过时的理论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没有了指导的意义,其实这种的认识是不对的。这是一种惯用的诡辩和历史虚无主义。因为结论和论据说的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马克思没有见过电灯,恩格斯没有看过电影,难道就能证明他们的思想都过时了?孔夫子没有见过的东西更多了,难道就可以否定他的思想遗产?当然,无论马克思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要同今天的实际相结合,而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这恰恰是我们这些后人要解决的问题。一个真理是不可能会过时,只是因为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距离我们的现实问题相对遥远了一些。以自然科学中的牛顿三大运动定理为例子,牛顿的经典力学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宏观的宇宙领域和微观的分子领域就不适用了,要使用天体力学和量子力学来解决问题。但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这个问题而否定牛顿经典力学的真理性。我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也是这个情况,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立场来评价古人的行为,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坚持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创造性地作出新分析、新判断和新结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路明灯。

第三篇:请你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理解?(三)

       请你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和方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是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人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融合,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第四篇:请你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理解?(四)

       请你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都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更无法照搬别人的经验,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方针和策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到理论。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历史经验加以认真地概括和提炼,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加新的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人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能为中国人民所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第五篇:谈谈对管理的理解

       谈谈对管理的理解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管理问题。管理,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就是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约束,二是理,就是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各方面的效益最大化。

       1、管,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约束。管有两种理解,一是狭义的理解,就是人治,是权力的体现,往往体现决策者的意志,体现当权者的武断,有人甚至把管与官联系在一起,官能管人,当官就是要当管人的官,当官就要讲话算数,也不问“管”的是否有道理,“管”的方法是否得当。

       二是广义的理解,管是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约束,这种约束可以是纪律的,法律的、规章的,还可以是道德的,当然也可以是人本位或官本位的。古语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方圆就是一种良好的秩序状态,所谓“管”,其实就是用规矩去管,通过管达到形成一种良好的秩序。管,能否起效果,能否为被管的人接受,关键看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管一方面的,管的出发点、目的性、价值性意义等,二是来自被管一方面的,就是自觉性、主动性和定向性的服从意识。除了人本位或官本位的管,在管上可能带有主观性或功利性或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但无论是法律、法规、纪律,包括道德方面的约束,往往是全社会或一定人群范围内认可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人文化的,大众化的,民俗化的,即使是带有政治色彩,也是在一定政治背景下为政治服务的。另外,管还应该是双向的,一方面,体现以制治校的原则,学校为了维护学校及更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制定了一些具有约束力的制度与规章,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事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社会为了促进人类文明健康,人们还共同形成了一定时期一定背景下的伦理与道德,这些都是“管”的依据,都是约束人们操行的软硬件,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针对个人的,而是对全社会或全校教职工都有约束力的。另一方面,针对这些客观约束的存在,管理对象首先应该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应该清楚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拿国家奉禄的职工,其言行应该受到哪些约束,应该时刻主动地意识到这些有形或无形的约束力的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只能做到什么程度,哪些是事情属于特殊要求,哪些事情需要自我克服。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想一想这是否与常规相冲突,是否与学校的管理规定有矛盾,是否与道德情感相违背,是否与大家或集体利益相抵触,是否与为纪律、法律所不容,是否是个人情绪化的表现,是否是个人功利化的趋动,是否是个人自由化的指向。我想对被管要有一种全新的理解,我们被管不是去服从谁,也不是向权力的屈服。因此,管,实际上是一种推行制度与措施的过程,管,是促进学校发展与进步的一种手段,管,也是道德与思想、行为的一种有形或无形的约束。“管” 的条条再多,“管”制度再健全,管理者水平再高,管理对象没有约束意识、规则意识,而是有意或无意去对号如座,不给管,不服管,甚至无理取闹,再高明的管理者也无法进行管理。所以,管理者之所以有时难以实施管理,或管理不到位,有管理者的问题,更有管理对象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职工都有一种约束意识,我们的教职工都能按学校规章制度和要求、教师的职业操行去行为,我们的管理者也就轻松了,我们也就不会遇到矛盾了,也就不可能存在无理取闹的了。管与被管,本身虽然是一对矛盾,但绝不是有指向的、激烈的冲突,更不是战争,但我们的管,有些情况下往往会演化为冲突,甚至是战争。我们平心而论,我们的管,哪一项不是为了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为了保护大多数或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的需要呢?种了人家地,荒了自家田要不要管;不备课、不布置或批作业要不要管;缺课、缺勤要不要管;班主任收费不公开要不要管?等等!不管不行,不管只能使学校跌入万丈深渊,只能损害更广大教职工的利益。

       2、理,是使各方面的效益最大化。理,是梳理,理顺的意思,具体一点就是理事,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各方面效益最大化,它体现的是一种合作意识、一种协调意识、一种理解意识、一种配合意识、一种责任意识、一种规则意识和一种补台意识,体现的更是一种奉献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牺牲精神。理,本身就是为规则与规矩服务的,离开了理,无论是纵的关系,还是横的联系都不可能协调,工作和思想也就不可能顺畅,最后管也就成了空话,措施与职责也就不可能落实到位。当然,理也必然要求管理对象给理,讲理,要求在理,言语在理,行为在理,人在理中,理在情中,理在规矩之中,理在法规之中,理在道德之中,切不能不可理喻,也不能强词夺理,更不能无理取闹。作为管理者,理也需要讲究方法、注意策略,理更需要管理对象的理解与支持,管理者要会理、在理、有理,也应该以理服人,以理理事,以理行为,以理治理,以理理顺关系,以理求得理解,理在理智之中,理在理性之中,理在理解之中,切不能不知所理,也不能以权代理,以势压理,更不能不讲道理,目无法理。因此,理也应该是双向的,没有高度自觉、高度配合、高度责任感、高度规则意识的管理对象的支持,没有会理、懂理、善理的管理者的自觉、主动、用心去理,上下的气就不能顺,管理者的威信就难以提高,我们的一些规章就难以落实,我们家就不能和,学校也就不能兴,事业就不能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大家都是理事者,只是理的依据有所不同,理的内容不同,理的对象不同,如果说这些不同是因为权限和职责问题,那么理的效果不同更多的则是主观上的问题,很可能存在理的方法、理的能力、理的策略问题。我们广大教职工的平时工作就是理事,职员同志就是要把学校分配的工作和本职岗位工作干好,而且知道什么时候理什么事,如何理?教师就是要理好教学上的大事,要理顺学科内与学科间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还要理顺学科教师之间的默契,更要理顺学生与教师、班主任与教师、班主任或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好在教学过程如何实现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

       因此,我想,无论是管,还是理,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的配合、支持、协调、理解、自觉、主动,特别是主人翁意识与爱校如家的精神,每时每刻地都要想到我生活在社会之中,我是一位为人师表的教师,我们的行为就应该有一些有形或无形的约束,就要时刻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时时要理学校发展大事,理个人事业进步大事,理教书育人大事,还要成为谋事之人,成事之人。我们还要有强烈的是非感,要用事实、用良心说话,不要无中生有,惹事生非,如果没有一点人情味,没有一点是非感,没有一点正义感,没有一点善恶感,那不等于行尸走肉了吗?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同志都要有正常而平静的心态,在观念上、在行为上有一个大的转变,真正把以诚待人、以善处事的工作思路落实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在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