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分析

第一篇: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分析

       Ky

       劳动经济学题库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D 5.D 6.B 7.B 8.C 9.B 10.A 11.B 12.C 13.B 14.B 15.D 16.D 17.C 18.D 19.B 20.B 21.B 22.A 23.C 24.A 25.D 26.B 27.A 28.A 29.A 30.C 31.C 32.A 33.C 34.D 35.B 36.A 37.B 38.C 39.B 40.C 41.B 42.D 43.A 44.A 45.B 46.A 47.B 48.C 49.C 5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E 3.ABCDE 4.ABCDE 5.ACDE 6.BD 7.ABCD 8.ABCD 9.ABC 10.ABC 11.ACE 12.BCDE 13.ABCD 14.ABD 15.ABCD 16.ABCDE 17.CDE 18.ABDE 19.ABE 20.ABCD 21.ABCDE 22.ABCDE 23.ABCD 24.BC 25.ABCDE

       三、名词解释题

       1.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指在某种工资率和制度劳动时间给定的条件下,劳动收入的增加能否补偿闲暇减少所带来的效用损失,即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相互替代关系。

       2.计件工资--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或作业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它不是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一定时间内的劳动成果——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来计算

       3.福利--是员工的间接报酬。一般包括健康保险、带薪假期、过节礼物或退休金等形式。同时福利必须被视为全部报酬的一部分

       4.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的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5.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6.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7.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Ky 8.内部劳动力市场: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整机制。

       9.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岗位之间存在时间或空间差而形成的一种失业现象

       10.实际工资:经过价格指数修正后的货币工资,是工资所表现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及服务的数量,是劳动者实际所得的工资

       四、简答题

       1、简述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各级正规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健康保健,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3、最低工资制度的社会经济作用是什么?

       对于低收入阶层或收入不稳定的劳动者,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对每一个劳动者提供一份有保障的收入,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维持社会政治与经济秩序的稳定。减少社会贫困现象,削弱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维持一定的社会购买力,为生产正常发展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制约平均工资的变化 4.劳动力需求具有哪些特点?(1)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2)劳动力需求与物质产品需求有本质区别(3)劳动力的市场需求量大小与价格水平密切相关(4)劳动力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5)劳动力需求的直接基础源于就业岗位的形成和扩大 5.社会保障具有哪些作用?(1)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2)凭借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使弱势群体维持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

       Ky(3)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4)可以使劳动者在失业时得到生活保障,还可以使动者得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5)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运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对社会总需求的过分收缩和膨胀起到缓解作用。

       6.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国民经济发展水平(2)国民收入分配的水平(3)社会劳动生产率(4)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5)政府政策的调节(6)物价变动

       (7)员工生活费用及水平7.简述工资职能有哪些?

       工资职能即由工资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作用。(1)补偿职能(劳动力消费补偿职能)(2)激励职能(3)调节职能(4)效益职能

       8.简述就业结构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1)就业结构合理是经济结构合理从而使产出最大、效益最高的保障(2)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结构的其他方面。影响就业结构的各种因素,通过就业结构又影响到产业结构和其它经济结构。

       (3)就业结构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就业结构的形成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也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就业结构形成后也不单单与经济活动相联系,而是作用于社会生活的诸领域。社会的就业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社会稳定,扩大就业总规模的各种措施中,调整就业结构是其中重要的手段。9.简述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Ky 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其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

       (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3)使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10、简述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失衡所造成的失业 主要原因有

       (1)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2)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性(3)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 11.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有哪些?

       (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劳动力流动(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劳动力流动

       (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 12.简述工资差别的成因(1)产业(企业)间工资差别(2)职业间工资差别(3)劳动者个人间工资差别(4)地区工资差别(5)年龄与性别间工资差别

       13.什么是工会?试论述工会的积极功能

       Ky 工会是劳工及被雇者自发组成,以维持及改善劳动条件与生活状况,保障劳工本身权益的永久性团体。工会的功能:(1)经济性的功能;(2)政治性的功能;(3)社会性的功能;(4)心理性的功能。

       14.摩擦性失业的定义及产生主要原因是什么?

       (1)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产生原因:(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性;(2)就业信息的不完全性;(3)现行经济制度的制约性。15.为什么劳动力市场是非均衡市场?

       工资具有刚性;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劳动力供给量受劳动供给主体主客观条件限制;信息不足;过度选择;制度和政策因素

       五、材料分析题

       1、“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2022年8月以来,据多家媒体报道,在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很多中小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但是却招不到工人。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显示,这个接纳全国近1/3农民工的地区,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在1:1.14到1:1.51之间,也就是说每个求职的人有1个以上岗位虚位以待;在温州,2022年8月份该地区职介中心的用工缺口占比73%多,相比2022年6月52%上升了21个百分点。(1)请用劳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造成“民工荒”的原因

       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人口转变已进入低生育阶段,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每年平均只有1%略强,并预计在2022年转为负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所以,劳动力供求的数量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红利”渐渐减少。

       2.劳动力工资粘性。近几年来,我国CPI指数平均每年以6%左右的幅度增长,而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

       Ky 密集型、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另外,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这些都是导致“民工荒”现象加剧的影响因素(2)如何应对“民工荒”,请提出建议。

       1.通过政策手段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民工实际工资,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确定合理工资能促进劳动积极性,缓和劳资关系。虽然在短期内加大企业的资金负担,但长期来看是有利于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矛盾的缓和的。2.加快提高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社会保障覆盖率。为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能提高农民工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无论是应对劳动力短缺还是周期性就业冲击,社会保障的覆盖水平都可以发挥积极的稳定作用。3.通过深化教育和加大培训力度,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这是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根本方式,政府应该着力提升国内劳动力水平,加大技术性人才培养的投入,是劳动力质量和工资水平都能有相应的提升。

       4.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形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然出现。内地务工人员价值实现的需要,国内制造业的低水平现状要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重视产业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将传统的粗放型、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朝着集约式、高效率的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沿海发达地区乃至我们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2、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期,这 30 多年来,是我国农村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加最快的时期,我国农村的就业矛盾极其突出。经过 30 多年时间,有超过 1.35 亿农村劳动力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了就业转移,其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不仅是改革开放前30多年不可比拟的,就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了不起的巨

       Ky 大的成就。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农村非农产业和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增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真正开始了大规模转移。

       (1)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一)经济技术方面的原因

       1、科技进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动力。科技进步和人们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会使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这就要求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能充分就业的领域,包括工业、第三产业和农业大生产内部。

       2、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要求。农业现代化是用激起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是集约经营代替粗放经营的过程,是规模经济代替分散的小农经济的过程。

       3、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直接需要。

       4、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经起点。

       (二)社会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原因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土地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相对下降,大量农业劳动力剩余。

       2、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需要。

       3、是自身不可抑制的内在冲动引起的。(1)利益驱动。在存在城乡收入差别的情况下,受利益的驱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是不可避免的。(2)农村就业不充分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基础。(3)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不足。(4)加入WTO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将更大。(5)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的变革,为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三)国家政策的调整成为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力量。(2)请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1、2、3、4、拓宽就业渠道,多形式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适应力 做好制度保障,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全方位的服务

       Ky5、6、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3、在过去的20年当中,中国经历过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大学生越来越多,劳动工资越来越好,正不断向发达国家靠拢,与此同时就业状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严峻的话题之一。中国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时,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确实,20年之前,大学生毕业初次就业工资超过未上过大学学生初次就业工资的2到3倍。但到目前为止,此差别逐年减少,在一些城市,已经不超过1倍。大学生已陷入“镜花水月”的尴尬境地。确实,获得大学毕业证现在已无法保障财富的未来。因为20年前,大学毕业生都会找到好工作,所以许多父母都认为如果孩子考上大学,会对父母带来回报。而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比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他们仍“陷学债泥潭”。在过去的10年中,众多科学研究者讨论过我国面临的严峻就业问题与经济形势。研究表明大学生比其他劳动者面临更多的就业阻碍。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入职工资等同甚至低于未上大学人群就业工资。劳动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进城农民工月薪平均预期是1100多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平均预期仅为1000元。再加上我国对工龄的重视度,就业还是大学深造就成了众多家长学生的两难抉择。

       (1)教育与就业参与率关系

       在生命周期中,人们首先面对的重要选择是就学还是就业。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在人们对教育的支付能力(包括直接支付与机会成本)提高的同时,教育能够吸纳更多的求学者,再加上人们对教育、知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等方面认识的发展,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了抽后推移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通过不同年龄组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和大学入学率的变化显示出来。就业年龄向后推移是有条件的:1)这种推移是有极限的。2)学历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

       教育发展是劳动参与率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理论上来说,增加一个受教育劳动年龄人口,就等量地减少一个劳动供给。随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在一国经济中越来越重要,劳动年龄人口中的受教育者的比例会越来越升高,这也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我国的城镇受教育者的比例升高表现在两方

       Ky 面:一是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和比例进一步提高;二是接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多。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对青年人低技能劳动者和失业者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既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又能够有效地降低劳动参与率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2)教育的投资与收益的关系

       人们对于教育进行投资,有助于经济发展,甚至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既要考虑传统的有形的物质资本,也要考虑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教育、健康、训练、移民、和信息取得开支所成的资本。西方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因为人力资本是人格化的知识和技术,经济发展依赖于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进步,所以经济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教育是人力资本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所以教育投资,即在教育上花钱,即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动器。

       正是由于国家的提倡,人们在经济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又看到对高等教育投资,能极大地提高一个人的收入,家长对子女成才的期望不断提升等非经济因素推动大学入学率上升。另一方面,把大学教育当作消费看待时,与其他消费需要相同,家庭收入和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对人们参与大学教育的愿望造成影响。入学率的提高是在大学教育从免费到收费,并且收费逐渐达到较高水平的环境下形成的。

       4、据《三湘都市报》7月22日报道,为防止人才流失,株洲某大型集团规定夫妻双方任何一人辞职即视为两人同时辞职。迫于无奈,同在该公司工作的一对夫妻只好先离婚,并商定等一方辞职手续办下来后再复婚。报道还称,现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也有类似的规定。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国企也好,私企也罢,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才是吸引人才的正途。株洲某集团的这种留人方式,不仅难以留住人才,甚至可能会加速人才的流失。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因素。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很多,有社会历史因素,也有文化因素,但是对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流动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通过以下各种

       Ky 因素发挥作用的。经济因素是通过以下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

       1)年龄:研究表明,年龄是劳动力流动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在其他和要件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流动行为越少。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①年龄越大者收回投资的年限越短;②年龄较大的人往往拥有较多的人力资本;年龄较大者流动成本高于年轻人。

       2)家庭:劳动力流动成本会随家庭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增加。许多经验研究发现:①未婚比已婚更易流动;②妻子就业阻碍着流动;③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易流动;④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3)教育:教育是同一年龄群体内部影响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因素。统计结果发现,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可能是地区性的或是全国性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历越高,越有可能流动。

       4)流动的距离: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与流动的距离成反方向变动。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动力数量会随之下降。①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力获得工作的机会的信息越有限;②流动的实际距离越远,流动费用及流动后的探望亲友和家属的交通费用、流动的心理成本都会越多。

       5)失业率:根据人力资本原理,失业率高的地区,通过劳动者向外地流动,将使流动者的净收益增加。①有失业者存在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有可能流动;②地区的失业率与劳动力流出成正相关关系。不过,在年龄较大、学历较浅或失业补贴和其他转移性收入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这种流出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

       6)职业许可制度:有些职业要有职业许可证才能开业,而许可程度由地方政府及有关专门机构控制,这也对这些职业的劳动力在地区间和职业间的流动有一些限制。

       7)国家和地方政策将影响劳动力的流动:①高个人所得税将阻止劳动力的流动;②政府花费在服务上的人均费用状况将促进流动;③政府吸引新行业的政策会导致特定地区劳动力的较大里流动。

       8)国际环境:流入地的语言、政治压迫和战争常常是导致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9)工会:由于能够代表工人呼吁改善工作条件,所以工会将减少劳动力的自愿流出,从而影响劳动力的流动。

       Ky 10)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象状况:流入地环境质量优良、气象状况好将促进劳动力的流入。以上各项因素虽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它们都通过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预期收益或预期成本,最终影响流动的净现值。

       5、.2022年5月,南京市公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首次对金融、电力、房地产等垄断行业的工资增长幅度进行控制,这些行业的工资基准线为10%,预警线为15%或16%,均低于普通行业。2022年6月,北京市发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要求北京市属垄断行业的企业、国家财政补贴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一般不突破基准线10.5%。2022年8月,浙江省也发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明确规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2022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省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2022年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严格按5%的下线进行控制,不得突破。

       (1)我国垄断企业的工资收入高于其他企业,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工资差别?

       垄断性的工资差别包括非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和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前者一般是存在制度性因素如进入壁垒导致的,后者则是从事某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或较为稀缺导致的。金融、电力等从本质上看,由于较强的专业技术要求,应属于后者,工资收入又可叫做租金性工资收入。

       (2)案例中,各地对垄断企业工资收入进行限制的意义何在?

       对垄断工资进行限制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更多的是社会意义。从经济角度看,在中国,垄断工资可能有政府管理的问题,限制是合理的;从社会角度看,这对于降低基尼系数,消除社会不平等和收入差距有作用。

第二篇: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劳动经济学

       人力0901出品

       个别题目未在书本上找到答案,请自行整理,谢谢!

       第一章 导言

       1、劳动、劳动力、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理解。劳动: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劳动力:传统或者早期的概念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 “工人阶级”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划分为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关系:,除吸收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之外,借鉴社会学、法学、组织行为学和政治科学等学科领域成果,成为了一个跨学科训练的领域。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自然人口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它更多地将人作为消费者来看待。

       人力资源管理:

       2、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的需求所派生和导引出的一种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因此,在研究劳动经济问题时,不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不能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2)应结合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研究和处理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3)不能脱离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制度和全球化及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4)注意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相结合。如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化与企业兼并和收购带来的人力资源问题。

       3、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问题的价值。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实证分析方法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

       规范研究方法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一)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具体分四个过程进行:

       1.确定所研究的对象,分析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搜集资料并把相关事实资料进行分类。2.设定假设条件。所假设的条件虽然可能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这些假设条件则无法进行科学研究。

       人力0901内部资料 请勿传播 预祝考试成功!

第三篇: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是指()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

       C、简单的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是()

       A、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C、国家和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的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和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D.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12、工资制度可以分为工资生成制度和()两大类。

       A、工资形成制度 B、工资发放制度 C、工资支付制度 D、工资使用制度

       13、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14、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涨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15、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16、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

       A.正B.负

       C.零D.任意值

       17、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A.0

       B.1C.-1

       D.2

       18、以下会抑制企业扩大对劳动力需求的政策是()

       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C.鼓励就业的政策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19、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

       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

       20、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相比较而言,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A.为零

       B.大

       C.小

       D.相等

       二、多项选择题

       21、工资率的高低代表闲暇机会成的高低,那么()

       A、闲暇的机会成本越高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小

       B、闲暇的机会成本越低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大

       C、工资率越低,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D、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E、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大

       2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

       A、各级正规教育 B、在职培训 C、健康保健 D、劳动力流动 E、劳动力流转

       23、按照劳动力需求的层次来划分,其主要形式有()

       A、长期需求 B、企业需求 C、行业需求 D、市场需求 E、短期需求

       24、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正确的是()。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E、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凹向原点

       25、影响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因素主要有()

       A、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发展水平

       B、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发展水平D、劳动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演变

       E、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状况

       26、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有()

       A、间接性 B、迟效性 C、长期性 D、异质性 E、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7、对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B、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C、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D、第三阶段总产量增加

       E、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28、按照竞争自由度划分,劳动市场可分为()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不完全竞争市场 D、充分竞争市场 E、不充分竞争市场

       29、劳动力市场机制包括()

       A、工资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E、调节机制

       30、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效益 B、物价水平C、劳动力配置 D、工资分配形式 E、劳动差别

       三、判断说明

       3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32、劳动力资源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这一方面。

       33、个人在劳动力供给中,资源约束条件是不一定的。

       34、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35、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制定者。

       36、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

       37、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条件。

       38、影响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39、工资歧视是指劳动者同工不同酬。

       40、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货币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也不会改变。

       四、简答

       41、人力资本的特征有哪些?

       42、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43、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表现形式有什么?

       44、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有哪些?

       五、论述

       45、论述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46、论述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A

       4、A

       5、C

       6、D

       7、D

       8、C

       9、B10、C

       11、B

       12、A

       13、B

       14、D

       15、D

       16、A

       17、B

       18、D

       19、C 20、B

       二、多选

       21、ABCE

       22、ABCD

       23、BCD

       24、ABD

       25、ACDE

       26、ABCDE

       27、ACE

       28、ABC

       29、ABCD 30、ACDE

       三、判断说明

       31、错。既是财富的创造者,又是财富的消耗者。

       32、错。既包括数量,还包括质量。

       33、错。资源约束条件是给定的。

       34、对。

       35、错。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接受者。

       36、错。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

       37、错。不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

       38、错。除了经济因素,还有非经济因素。

       39、对。

       40、错。实际工资会下降。

       四、简答

       41.(1)对人身和物质资本的依附性;(2)时效性;(3)再生性和价值的递增性;(4)不可计量性。

       4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雇主需要多少劳动力,是由市场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引起的。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因为社会对物质产品和服务有所需求。

       43、(1)供大于求。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

       (2)供小于求。表现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求职人员。

       (3)供求均衡。表现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与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达到均衡。

       44、(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劳动力流动;(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劳动力流动;(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

       五、论述

       45、(1)宏观因素。第一,宏观经济状况。第二,社会经济政策。第三,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第四,国家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工资率差距。第五,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的因素。第一,性别。第二,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第三,工资水平。第四,个人非劳动收入。第五,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46、(1)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第二,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第三,社会劳动生产率。第四,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第五,政府政策的调节。第六,物价变动。第七,员工生活费用及水平。

       (2)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一,经济效益。第二,劳动力配置。第三,工资分配形式。第四,劳动差别。文章来源:.xiexiebang.com

第四篇: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是指()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

       C、简单的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是()

       A、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C、国家和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的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和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D.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12、工资制度可以分为工资生成制度和()两大类。

       A、工资形成制度 B、工资发放制度 C、工资支付制度 D、工资使用制度

       13、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14、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涨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15、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16、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

       A.正B.负

       C.零D.任意值

       17、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A.0

       B.1C.-1

       D.2

       18、以下会抑制企业扩大对劳动力需求的政策是()

       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C.鼓励就业的政策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19、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

       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

       20、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相比较而言,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A.为零

       B.大

       C.小

       D.相等

       二、多项选择题

       21、工资率的高低代表闲暇机会成的高低,那么()

       A、闲暇的机会成本越高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小

       B、闲暇的机会成本越低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大

       C、工资率越低,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D、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E、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大

       2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

       A、各级正规教育 B、在职培训 C、健康保健 D、劳动力流动 E、劳动力流转

       23、按照劳动力需求的层次来划分,其主要形式有()

       A、长期需求 B、企业需求 C、行业需求 D、市场需求 E、短期需求

       24、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正确的是()。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E、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凹向原点

       25、影响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因素主要有()

       A、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发展水平

       B、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发展水平D、劳动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演变

       E、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状况

       26、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有()

       A、间接性 B、迟效性 C、长期性 D、异质性 E、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7、对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B、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C、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D、第三阶段总产量增加

       E、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28、按照竞争自由度划分,劳动市场可分为()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不完全竞争市场 D、充分竞争市场 E、不充分竞争市场

       29、劳动力市场机制包括()

       A、工资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E、调节机制

       30、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效益 B、物价水平C、劳动力配置 D、工资分配形式 E、劳动差别

       三、判断说明

       3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32、劳动力资源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这一方面。

       33、个人在劳动力供给中,资源约束条件是不一定的。

       34、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35、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制定者。

       36、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

       37、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条件。

       38、影响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39、工资歧视是指劳动者同工不同酬。

       40、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货币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也不会改变。

       四、简答

       41、人力资本的特征有哪些?

       42、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43、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表现形式有什么?

       44、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有哪些?

       45.就业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6劳动力供给的三大假设分别是?

       47.工作搜寻收益的变动规律是什么?并简述其原因。48.外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有哪些? 49.为什么劳动力市场是非均衡市场?

       五、论述

       50、论述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51、论述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52、(1)阐述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劳动供给时间变动的影响。(2)画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并说明成因。

       (3)分析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同的原因。

       53、作图分析发散型蛛网动态均衡原理以及与现实状况的对比。

       六、名词解释 54.摩擦性失业: 55.收入效应: 56. 劳动力需求: 57.规模效应: 58.实际工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A

       4、A

       5、C

       6、D

       7、D

       8、C

       9、B10、C

       11、B

       12、A

       13、B

       14、D

       15、D

       16、A

       17、B

       18、D

       19、C 20、B

       二、多选

       21、ABCE

       22、ABCD

       23、BCD

       24、ABD

       25、ACDE

       26、ABCDE

       27、ACE

       28、ABC

       29、ABCD 30、ACDE

       三、判断说明

       31、错。既是财富的创造者,又是财富的消耗者。

       32、错。既包括数量,还包括质量。

       33、错。资源约束条件是给定的。

       34、对。

       35、错。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接受者。

       36、错。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

       37、错。不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

       38、错。除了经济因素,还有非经济因素。

       39、对。

       40、错。实际工资会下降。

       四、简答

       41.(1)对人身和物质资本的依附性;(2)时效性;(3)再生性和价值的递增性;(4)不可计量性。

       4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雇主需要多少劳动力,是由市场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引起的。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因为社会对物质产品和服务有所需求。

       43、(1)供大于求。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

       (2)供小于求。表现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求职人员。

       (3)供求均衡。表现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与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达到均衡。

       44、(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劳动力流动;(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劳动力流动;(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

       45、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从事合法社会劳动;获取报酬 46、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2、市场环境是完全竞争的;

       3、劳动力质量具有同质性。

       47、边际收益递减。原因:

       1、工作搜寻总是从最有希望的机会开始的;

       2、随着搜寻过程中得到的工资越来越高,进一步获得更高工资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3、工作搜寻的时间越长,搜寻者在剩下的生命周期中享用高工资的时间越短 48、1、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影响;

       2、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调控决策的影响;

       3、物价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4、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5、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49、工资具有刚性;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劳动力供给量受劳动供给主体主客观条件限制;信息不足;过度选择;制度和政策因素

       五、论述

       50、(1)宏观因素。第一,宏观经济状况。第二,社会经济政策。第三,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第四,国家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工资率差距。第五,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的因素。第一,性别。第二,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第三,工资水平。第四,个人非劳动收入。第五,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51、(1)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第二,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第三,社会劳动生产率。第四,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第五,政府政策的调节。第六,物价变动。第七,员工生活费用及水平。

       (2)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一,经济效益。第二,劳动力配置。第三,工资分配形式。第四,劳动差别。

       52、(1)收入效应: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通常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闲暇时间增加,导致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替代效应:在总效用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的增加使闲暇的相对价格提高,导致对闲暇的需求减少,从而提高工作动机,增加劳动力供给。(2)

       当w

       当w>w。时,工资率较高且收入也高,由于工资率提高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3)工资率变化所导致的收入效应一般而言小于替代效应。这是因为工资率变化的替代效应会在任何人身上发生作用,而收入效应只能在某些人身上发生作用。对于人均收入较低、家庭负担较重的人而言,只要工资率提高,就会增加劳动力供给。

       工资率的提高可能会使一部分人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而减少劳动力供给,但同时又会吸引本来不在该劳动力市场的人进入这一市场,从而使劳动力供给总量最终呈增加趋势

       53、假设: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形成时间在本期,劳动力决策的执行时间在下期,两期之间已经形成的劳动供给决策不变;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本期的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

       发散型蛛网的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说明工资率的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大于对需求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工资率的波动导致对供给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劳动力的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离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达到均衡状态。现实情况:劳动力的供给者对工资率存在某种预期,如果现实工资率大于均衡工资率,他们的工资预期会下降,所以不会再根据本期的工资率来决定下期的供给量,因此,现实中很少出现发散型蛛网现象。

       六、54、(由于劳动力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岗位之间存在时间或空间差而形成的一种失业现象)

       55、(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56、(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57、(工资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企业生产规模缩小,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现象)

       58、(经过价格指数修正后的货币工资,是工资所表现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及服务的数量,是劳动者实际所得的工资)

第五篇:劳动经济学

       就业与转换工作决策:人们在面对就业单位时,是选择就业还是不就业。已经有工作,考虑转换工作的人至少已经掌握了自己正在工作着的企业的比较多的信息。如果不能指望对象单位所提供的纯利益超过原单位的纯利益加费用支出的风险溢价,人们是不会自主地作出转换工作决定的。

       期望工资总收入:未来各期期望工资收入除以现在的贴现率后得到的数值之和称为期望工资收入现值。

       工资刚性:是指劳动力市场上的货币工资水平向下浮动的可能性或工资向下变动的弹性非常低。效率工资:即企业支付的工资越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就越高。按要素分配:即各种报酬取决于各种相应的投入,凭投入取得报酬,投入了什么要素就按一定的标准取得相应的报酬。

       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

       洛伦茨曲线:社会收入在全部人群中的分配情况。横轴表示累计家庭户数的百分比,纵轴表示累计收入的百分比。当累计量不断变化时,即可画出从原点(0,0)到纵坐标(1,1)的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即为洛伦茨曲线。

       基尼系数:设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b,则可用a除以(a b)的商表示分配的均等程度,即洛伦茨系数。充分就业:出去自愿失业者的其余就业者均充分就业即为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由于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各自的需求发生变化,而使劳动者处在工作变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中。

       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

       人力资本投资:凡是有利于形成于增强劳动力素质结构的行为、费用与时间都是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歧视:指某些劳动力因非经济个人特征导致较少获得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规教育、在职培训以及较好的健康照顾等的机会。

       就业歧视: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劳动力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特征二遭到雇主的拒绝,因而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

       就业结构:一般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最低劳动标准:包括多方面内容,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和其他劳动条件标准等。最低劳动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简要阐述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基本内容:克拉克把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工人的劳动生产力叫做边际生产力。根据边际生产力理论,克拉克认为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或者说,工资是由投入的最后一个劳动单位所产生的边际产量所决定的。

       劳动负效应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含

       义:劳动者的能力相同,贡献也一样,工资应该是无差别的,但事实上往往是存在差别的。这是因为有些职业的劳动环境恶劣,给劳动者带来精神损失、健康损失,这种由于“劳动负效用”造成的“非货币损失”需要在工资中给予补偿,否则就雇佣不到劳动者。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替代关系,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称作菲利普斯曲线。当失业率高时,相应的货币工资变动率较低甚至为负,而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的变动率往往较大。

       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有哪些?1.各级正规教育2.职业技术培训3.健康保健4.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常见的就业歧视类型?1.工资收入歧视.2就业歧视.3.职业歧视.4.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物质利益原则的基本内容:

       就业结构与生产结构的演变规律:即配第克拉克定理,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工资差别的变化规律:工业化形成时工资差别扩大;工业化发展时工资差别扩大受到抑制,从而缩小;工业化完成后,工资差别依然存在,但是具有高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