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物理复习原子原子核口诀

第一篇:2022年高考物理复习原子原子核口诀

       高考物理复习:原子原子核口诀

       物理是理综中必考的科目,尽管分数被下拉依然会考,复习物理我们要有根有据,有良好的方法去复习,不能盲目低头死记硬背,背出来的东西都是死的,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灵活思维。每个科目都有自己理解渗透的方法。下面是高考信息网整理的高考物理复习原子原子核冲刺口诀。

       1.原子核,中央站,电子分层围它转;向外跃迁为激发,辐射光子向内迁;光子能量hn,能级差值来计算。

       2.原子核,能改变,αβ两衰变。α粒是氦核,电子流是β射线。

       γ光子不单有,伴随衰变而出现。铀核分开是裂变,中子撞击是条件。裂变可造原子弹,还可用它来发电。轻核聚合是聚变,温度极高是条件。变可以造氢弹,还是太阳能量源;和平利用前景好,可惜至今未实现。

第二篇:高二物理原子和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原子和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知识点: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 ①装置:

       ② 现象:

       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α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α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α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半径小于10-14m,原子轨道半径约10-10m。

       3、玻尔的原子模型

       (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两方面)

       a.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原子通常是稳定的事实相矛盾。

       b.电子绕核旋转时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随着旋转轨道的连续变小,电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应是连续变化,因此按照这种推理原子光谱应是连续光谱,这种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事实相矛盾。

       (2)玻尔理论

       上述两个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了化的概念,提了三个假设:

       ①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在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②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E2)跃迁到另一定态(设能量为E1)时,它辐射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v=E2-E1

       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相对应。原子的能量不连续因而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即轨道半径跟电子动量mv的乘积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轨道半径跟电了动量mv的乘积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

       n为正整数,称量数数

       (3)玻尔的氢子模型:

       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玻尔在三条假设基础上,利用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的半径,以及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行时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能和原子的热能。)

       氢原子中电子在第几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En,和电子轨道半径rn分别为:

       其中E1、r1为离核最近的第一条轨道(即n=1)的氢原子能量和轨道半径。即:E1=-13.6ev, r1=0.53×10-10m(以电子距原子核无穷远时电势能为零计算)

       ②氢原子的能级图: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氢原子的能级。按能量的大小用图开像的表示出来即能级图。

       其中n=1的定态称为基态。n=2以上的定态,称为激发态。

       二、原子核知识点

       1、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贝克勒耳发现铀或铀矿石能放射出某种人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穿透黑纸而使照相底片感光。

       放射性:物质能发射出上述射线的性质称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放射性元素

       天然放射现象:某种元素白发地放射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存在精细结构,是可以再分的

       (2)放射线的成份和性质:用电场和磁场来研究放射性元素射出的射线,在电场中轨迹:

       2、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γ射线是伴随α、β衰变放射出来的高频光子流

       在β衰变中新核质子数多一个,而质量数不变是由于反映中有一个中子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该元素的半衰期。

       一放射性元素,测得质量为m,半衰期为T,经时间t后,剩余未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为m

       3、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例如用高速粒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转变。

       (1)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氦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2)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中子。

       4、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同位素

       (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在原子核中:

       质子数等于电荷数

       核子数等于质量数

       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电荷数

       (2)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的发现:用α粒子轰击铝时,发生核反应。

       发生 β衰变,放出正电子

       三、核能知识点:

       1、核能:核子结合成的子核或将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都要放出或吸收能量,称为核能。

       2、质能方程:爱因斯坦提出物体的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E=mc²——质能方程

       3、核能的计算:在核反应中,及应后的总质量,少于反应前的总质量即出现质量亏损,这样的反就是放能反应,若反应后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前的总质量,这样的反应是吸能反应。

       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与质量变化的关系为:

       为了计算方便以后在计算核能时我们用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若已知条件中以千克作单位给出,用以下公式计算

       公式中单位:

       方法二:若已知条件中以作单位给出,用以下公式计算

       公式中单位:

       4、释放核能的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反应:

       ①裂变:重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叫做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②链式反应:在裂变反应用产生的中子,再被其他铀核浮获使反应继续下去。

       链式反应的条件:

       ③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放能约1Mev能量

       1kg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放出能量

       (2)聚变反应:①聚变反应: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

       ②平均每个核子放出3Mev的能量 ③聚变反应的条件;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第三篇:2022届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学案―热学、光学、原子核

       高中物理辅导网http://.xiexiebang.com种频率的光子。

       【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 1.使某种金属X发生光电效应所需的光子最小的能量为2.60eV。已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其能级如图所示。这些氢原子能够自发地跃迁到较低的能量状态,并向外辐射多种频率的光.那么,若用这些氢原子辐射的光照射这种金属,能够使这种金属X发生光电效应的有几种不同频率的光()

       A .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2.下面四个方程中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

       11389531!23522○r3x1

       ○92U0n54Xe38S1Hx22He0n 2342442732384○

       ○UThxMgHe9290312213Alx4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x1是中子

       B.x2是质子

       C.x3是粒子

       D.x4是氘核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氡的半衰期有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个原子核也没有了 B.许多元素能自发地放出射线,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 C.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D.射线一般伴随着或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2223.238 92 U衰变为 86 Rn要经过m次衰变和n次衰变,则m,n分别为()

       (A)2,4。(B)4,2。(C)4,6。(D)16,6。4.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B.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a 粒子动能很大,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强 C.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

       D.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 5.氢原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之间跃迁时,可发生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已知其中的两个波长分别为λ1和λ2,且λ1和λ2,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

       京翰教育中心http://.xiexiebang.com

       高中物理辅导网http://.xiexiebang.com

       A λ1+λ2

       B λ1-λ2

       C

       1212

       D

       1212【参考答案】1B 2 AC 3 B 4 D 5

       C D

       京翰教育中心http://.xiexiebang.com

第四篇:地理高考复习口诀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高考复习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高考复习口诀

       1.一近快,七远慢。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特别注意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而非远日点;冬至日在近日点附近,而非近日点。由此可以分析出北半球夏半年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极昼时间比南极极昼长。

       2.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在地球绕日公转示意中,如果太阳在左焦点,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如果太阳在右焦点,地轴向右倾斜,右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冬至位置确定了,其余三个分至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3.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

       4.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在等值线图上,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低值;等值线向低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高值。这种方法对所有等值线都适用。

       5.凹坡通视,凸坡不通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高向低,等高线由密变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由疏变密为凸坡不能通视。

       6.河流向凹,洋流向凸。在等高线图上,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即向凹;在等温线图上,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相同的,即等温线往哪个方向凸,洋流就往哪个方向流。

       7.凹岸冲刷坡度陡,凸岸堆积坡度缓。较弯曲的河流,由于河水运动的惯性,河流对凹岸冲刷严重,凹岸坡度较陡;凸岸流速慢,泥沙堆积,坡度较缓。特别注意曲流处不能用地转偏向力。另外,凹凸岸的判断必须站在河中来看。

       8.北逆南顺,冬逆夏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看为顺时针;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

       9.低反高同。①受洋流影响,在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同。②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同。③中低纬度洋流呈现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洋流呈现气旋型洋流。

       10.左增右平,右增左平。在三角坐标图上,读取某一数轴上的坐标时,若该轴的数值向右增大(即逆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左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若该轴的数值向左增大(即顺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右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

       高考地理答题得分技巧

       一、抓紧第一轮复习的时间

       第一轮复习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考生们要抓紧第一轮复习的时间,全面巩固自己的基础。毕竟无论高考地理题型怎么变化,都是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因而,考生一定要重视第一轮的复习。最好做到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当天消化。及时巩固头天所学知识,课后习题认真做好,纠正错题,掌握错题。如此,考生一定能有着厚实的基础,面对各种题型都能找到解决之法。

       二、注意答题的严谨性

       地理高考的答题是有要求的,要求条理清晰,文字准确,逻辑严谨。因而,考生答题的时候就要学会用地理语言规范的答题,不然容易失分。毕竟,有的考生客观题没什么问题,一到文字表述题的时候就到处扣分,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用地理语言规范的答题。考生平时的时候就要牢记课本语言的表述,而不是用自己的话去答题,以此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重视地理的地图

       对于地理这门科目来说,地图是十分重要的,很多考高试题都是以地图为切入点的,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地理知识在地图上面都有体现。因而考生平时就要重视地理地图,更加要锻炼自己在读图、默图、填图甚至描图训练这些方面的能力,多做一些相关练习,提高自己解题的能力。总之,地图在地理这门科目当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答题要结合实际生活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这门科目很关注的问题,因而考生答题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生活,联系时事热点。具体来说,就是考生答题的时候,除了回答理论知识,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的现象,还要结合现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切合实际,不能天马行空。考生平时的时候,就可以关注一些地理时事,积累一些热点。

       高考地理答题规范

       选择题的答题规范和技巧

       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

       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简答题答题步骤和要求

       1、认真审题审图

       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审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因为图中有可能就隐藏了应答出的知识点。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

       地理事物或现象无论其成因或是影响、对策都多个方面的因素起作用,认真思考答题的各个方面,分出主次,并切记一定要将最重要的知识点写在最前面,抓住关键词,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

       如题中要求分析原因的,就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如题中要求分析对策的,则要对症下药。如要求对条件进行评价的,则注意既要讲有利条件,也要讲不利条件。

       3、答题用地理专业术语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

       要回答好高考地理简答题,除了遵循以上答题规范外,根据目前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遵循以下技巧:

       一是防止漏答,答题尽量少而精,但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适当多答。

       二是要掌握详细和模糊的技巧。

       三是要条理清楚。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必须分条分段,一个知识点一条。

第五篇:第一节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

       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卢瑟福出生于新西兰。卢瑟福在英国剑桥大家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了三年,当时领导实验室的是卓越的物理学家汤姆生。

       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了铀盐能发射出穿透力很强的辐射。不久卢瑟福就证明了这种“铀射线”与X射线不同,他把能够使大量原子电离但易被吸收的粒子叫α粒子后来证实(α粒子就氦核),α粒子带正电,具有较大的功能,它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

       卢瑟福是天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利用当时的实验条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1909年,卢瑟福交给一位新来的学生、青年物理学家马斯登一项简单的任务,要他数一数穿过各种物质薄片(金、铜、铝等)的α粒子,这些薄片是放在放射源和荧光屏之间的,卢瑟福想看一看马斯登能不能看到什么奇异现象,当时大家都接受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按照这种模型,α粒子应该很容易地穿过原子球,不应该发生散射现象,但是马斯登注意到,虽然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了薄片,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散射现象——有一些粒子好像是跳回来了,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卢瑟福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后,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原子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原子核),在核周围的一定轨道上转动着带负电的电子。

       1918年,卢瑟福接替退休的汤姆生的职位,担任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他在那里一直工作到逝世。

       有关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不改变方向;

       α粒子碰到电子后运动方向几乎不发生改变;

       α粒子散射实验,肯定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依据。

       [作业布置]